如何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论文

时间:2022-04-25 10:55:23 论文 我要投稿

如何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论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如何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如何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论文

  如何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论文 篇1

  当前,新课程改革正蓬勃开展,新课改让课堂教学充满了激情和活力。但随着课改的深入和发展,在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仍然是“涛声依旧”,产生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造成了课堂教学效率低下。那么,在新课改当中,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笔者就语文课堂教学略谈一些肤浅的认识。

  一、认真钻研课标教材,提高备课质量

  俗话说,备课是上课的基础。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克服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及低效问题,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应从传统的备教师怎样教为主,转为备学生怎样学为主。在备课中,一是要认真学习和掌握新课程标准,准确定位教学目标。二是充分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三是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并认真分析研究、优化整合教学资源,合理设计每个教学环节及每个教学问题,引领学生思维活动的充分开展。四是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学习方式,改变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

  二、努力营造良好氛围,构建和谐课堂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不要高高在上,把自己当作圣人。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始终要以饱满的激情给学生以必胜的信心;以冷静的头脑,理智地应对教学中的突发事变,努力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从而达到“师与生的和谐、人与文的和谐、情与理的和谐、导与放的和谐、思与悟的和谐、知与行的和谐”.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三、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提高教学质量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去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呢?要研究如何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首先,要精心设计好导语,创设教学情景。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头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学《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文时,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你们可曾知道我国唐朝大诗人李白是怎样对黄河赞叹的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们的母亲河,它以其雄浑的气势著称于世,那么它又为什么在近2000年间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苦难呢?让我们一起去课文中寻找答案吧!这样导入就自然地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其次,要合理指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活动,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教师不能“满堂灌”或总是“满堂问”,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讨论、探究的问题,可以由教师提出来,也可以让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生发出来。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自己也学会了倾听问题、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了陈述,学会了表达。三是,根据目标要求,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如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可以采取“猜字谜”,“编儿歌”等方式进行教学。例如,在教学生认识生字“告”、“森”、“春”等字时,可以编成这样的字谜,“一口咬掉牛尾巴”、“三木不是林”、“三人同日行”.在教学用“也”字加上什么偏旁部首可以组成那些新字时,也可以编成“有人不是你我,有土能种庄稼,有马跑得飞快,有水能养鱼虾”这样的儿歌来进行认识“他、地、驰、池”.这样,使学生通过猜字谜的方法进行识字,从而达到了培养学生识字的目的。

  总之,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这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仍需我们广大教师在实践中去发现,在学习中去提升,在思考中去创造。这样,我们的教学目的又何尝不能达到呢?

  如何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论文 篇2

  摘要:从新课程标准的教材知识结构、学生认知结构和课堂教学结构3方面讨论新课程化学课堂结构的失调原因与协调策略,目的在于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益。

  关键词:课堂结构 失调 协调

  课堂教学是一个有多种层次结构的复杂的系统,存在着3种重要的结构:教材的知识能力结构、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课堂的教学结构。教材的知识能力结构是学习和形成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必要前提,课堂的教学结构则是促进教材的知识能力结构向学生的认知结构转化的中介和动力。只有当3种结构形成协调统一、和谐一致的关系时,才能获得最佳教学效果。由于这3种结构具有相对独立性,相互之间处在错综复杂的矛盾之中,教学时,3种结构很容易出现脱节和失调现象,会给教学带来不可低估的不利影响。现就高中化学新课标课堂结构的失调原因及协调策略作一粗浅的分析。

  1化学课堂结构的失调原因

  造成3种结构失调的原因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3类:

  1.1对教材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把握不准

  新课标化学教材虽然有3个不同的版本(即人教版、山东科技版、苏教版),但都是依据课程标准,综合考虑“知识的逻辑顺序”、“学生的认知顺序”、“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而编排的,基础理论知识、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知识及研究和学习化学学科的基本方法和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等,都采用穿插式或镶嵌式交织在一起。这就要求任课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打破章节顺序,从化学学科本身的知识结构角度和化学学科研究的过程与方法上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并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而做到这一点对于部分教师来讲是有一定难度的。

  首先,难以把握新课标教材内容潜在的心理意义,不能挖掘教材前后知识间及方法间的逻辑关系。把握不好教材内容的潜在心理意义,就无法给学生呈现一个整体的、系统的知识结构;挖掘不出教材前后知识间及方法间的逻辑关系,就无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利用原有的化学知识开展融过程方法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于一体的教学活动。

  其次,是不能把握教材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是构成教材知识结构的基本骨架,若把握不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将很难促进学生在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对新知识进行同化和顺应,不利于学生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如山东科技版化学教材必修1中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教学,重点是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而配制溶液的实验,目的是帮助形成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而有的老师却按旧教材的要求,将重点放在了溶液配制的步骤、仪器的使用甚至误差的分析上。这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违背了课标的要求。

  再次,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在新课标的化学教学中,依然存在着教学目标“应试化”、知识教学“考点化”现象,结果会肢解有关化学知识、模糊了化学知识的整体结构,更谈不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使化学教学一定程度上演变成了“解题化学”,有失去化学教学的多样性、生动性、实践性的危险 学生的认知结构,是指学生头脑中现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方式,它是由学生目前能回想出的事实、概念、命题、理论等构成的。学生的认知结构与教材的知识能力结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学生的认知结构是在对教材知识能力结构的加工和理解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形成的内化的知识结构。而部分教师不了解学生构建认知结构的过程,把学生的学习活动简单地看作是从未知到已知的探求过程。其实,高中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思维能力,他们完全能够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来同化新知识,以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即通过从已知到未知的方式去学习。因此在新课标的化学教学中,无论是章节体系还是具体的知识点,都可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通过以旧带新的方式去探索、去发现。还有一些教师对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不甚了解,无法按照学生的认知特点来设计教学过程。我们知道,教科书在编写时,虽考虑了知识的逻辑顺序、学生的认知顺序和该年龄段学生群体的心理发展顺序,但并不能顾及每个学生认知结构的差异。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施教班级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才能在备课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安排,设计出能为学生顺利接受的教学顺序。如山东科技版化学教材必修1中“碳的多样性”的教学,因初中教材不同版本对碳的知识介绍的程度不同,所以必须先了解学生初中所用教材版本,以及教材中对碳的介绍,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该节的教学。

  1.3对课堂的教学结构设计不合理

  所谓教学结构,是教师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为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对构成教学的诸要素(教学内容、学生、教师、教学环境)所设计的比较固定的简约化的组合方式及运作流程,是实施教学过程的途径和一整套方法论体系。常可见到以下几种设计不合理的现象:

  一是机械地照搬教科书中化学知识的编排顺序,照本宣科,等于是在照教科书向学生硬灌知识。二是没有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照抄现成的教案。在这两种情况下,教学结构很难起到协调教材知识结构与学生知识结构的作用,教师也只是成了知识的转述者,没有成为学生认知结构构建的有力促进者。三是不顾学生认知结构的构建过程与规律而硬性设计教学结构,只是按照旧教材的教学目标去设计,结果造成教学结构与学生的认知结构成了互不联系的两张皮。可以说,许多学校都存在这种现象:新课标课堂教学却按旧教材要求设计教案,甚至提出“一步到位”的高考水平教学目标,实际上化学教学是很难做到“一步到位”的。

  2化学课堂教学结构的协调策略

  课堂教学中的3种结构形态均有各自的规律(即知识序、思维序、教学序),要做到“三序合一”,把3种结构整合成为统一的有机体,关键是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因为教学结构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它决定了3种结构的协调程度。我们认为,要设计和实施优化的课堂教学结构,具体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2.1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状况

  在新课标教材内容教学之前,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状况,特别要注意研究原有认知结构中与新知识有密切关系的内容,这是选择和设计优化的教学结构的依据。奥苏贝尔认为;“从教学角度看,要研究学生认知结构的以下内容:①学生认知结构中能与新知识内容建立联系的有关概念;②学生认知结构中易与新知识内容产生混淆的概念;③认知结构中起固定点作用的概念是否稳定、清晰。”同时,在设计教学结构时,还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认知结构的个性差异,从而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结构,促进学生顺利地进行认知同化学习。

  2.2充分利用原有的认知结构

  一般而言,先行组织者可以是拓宽原有认知结构或概括学生原有认知结构而提出的问题。

  2.3整体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2.4设计优化的教学结构

  现代教育倡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上必须突出素质教育,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为做到这一点,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便是一个首要问题。优化的教学结构一般应包含以下几个主要环节:提炼原有认知结构,作为先行组织者,引发认知冲突,激起学生的探索心向;实行认知结构的同化和顺应,构建新的认知结构;运用新的认知结构解题,促进知识迁移。教师在充分研究和了解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结构基础上,才有可能设计出优化的教学结构。这种教学结构应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运用先进教学技法和模式,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智能水平、科学精神等都得到有效巩固和提高。如针对学生和教师实际,结合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以及我校老教材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我们提出了“问题探究式学案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推广使用。它的基本策略为: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线索,以探究为基础,以问题解决为目的,以课时学案为依托,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其基本方式及教学设计意图如下:

  情景导入:即课堂导入,目的是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可选取与本课时内容联系密切的有关社会、生活、科技方面的材料或学生已学知识,利用多媒体等形式展示给学生。

  然后,将每课时内容细分成若干探究点,按“问题探究----->归纳拓展----->迁移应用”3个过程学习各探究点。

  问题探究:目的是通过课堂上师生对所设计问题进行讨论、探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这也是课程标准中过程与方法的具体体现。

  归纳拓展:通过问题探究,要引导学生归纳出本知识点的主要内容,总结出学习本知识点的方法和规律,使学生能系统的掌握本知识点。

  迁移应用:目的.是通过例题、练习的训练与分析,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概括整合:目的是对本节知识进行总结,回顾过程与方法,形成知识网络,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5及时调整课堂的教学结构

  教无定法,课堂教学结构要随着教学诸要素的变化以及教学思想的发展与更新而不断地调整、充实和更新。课堂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随时都处于发展变化之中,教师应密切注意各种反馈信息,一旦发现学生的认知结构与教材的知识能力结构不协调,就应及时调整自己设计的教学结构,以协调3种结构的关系。教材中的难点和疑点,往往是产生这种不协调的根源所在。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针对实际学情,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复杂为简单,或变生疏为熟悉,灵活设计合适的知识梯度,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突破难点,化解疑点,实现“三序合一”。

  总之,成功的教学,应该体现为通过教师设计和实施优化的课堂教学结构,最有效地协调教材的知识能力结构与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关系,最有效地促进教材的知识能力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

  参考文献

  [1]刘知新,王祖浩著.化学教学系统论.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2]杨先昌等.化学教育学.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

  [3]管延娥,张福涛.化学教育,26(增刊):146,153

  如何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论文 篇3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日益引起教育界的重视。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如何认识有效教学的重要意义,实施课堂有效教学,是每一位历史教师需要正视的共同课题。笔者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朝着这一方向作了些许探索和总结,期望得到广大同仁的指导。

  一、实施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

  1、更新观念

  “思路决定出路,定位决定地位。”用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来指导教学工作,关系到培养出什么样人才的问题。只有真正转变和更新观念,才能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才能使素质教育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行动。因此,在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等方面,教师要大胆“退居二线”,以学生为本,服务学生自主发展,做到“倒空传统教学的瓶子,装满有效教学的瓶子”。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主动了解和学习各种关于课程改革的理论,主动听其他老师的课等。通过这些活动,了解和认识课改的新理念、新信息、新动向,借鉴经验,大胆创新。

  2、了解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的主导,学生是“学”的主体。教是为了学,教得更好即是为了学生学得更好。只有了解掌握学情,教师才能因材施教,才能教得更好。只有“知己知彼”,才可能事半功倍。否则,一节课不管教学形式多么新颖,都难以达到良好效果,都算不上一节有效的课。学情的了解包括学习前学生已有知识的储备情况,课后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等。

  3、善于总结

  实现有效教学,决定于历史教师的自我完善。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对自己的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分析,不断反思,不断总结。持续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这更有效的教学?只有不断反思,认真总结,推陈出新。教师的教学水平才会“更上一层楼”,才能更好地实施有效教学。

  二、历史课堂有效性的实施策略

  了解学情、以学定教是实施有效教学的预备点。“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打仗如此,教学亦如此。学生在历史课堂中“学到什么”和“怎样学”是同等重要的问题。优秀的历史教师能够教学得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学生的全面了解。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懂得学生的思想感情,并能预测他们可能发出的疑问,使教学双方能协调一致。适应课改,转变观念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发力点。教师要努力适应新课改的需要,不断学习,更新观念,提高自身素养,通过与学生平等对话,合作互动,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使学生在历史课堂上学会学习,最终实现教学相长。在教学目标方面,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教学应该把如何培养学生分析、理解、思考和创造能力,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作为我们必须关注的课题。在教材方面,教师要由过去的“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在教学方面,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教学,一定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挖掘学生潜能,切实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培养兴趣、激发热情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点。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学生一旦对学习历史产生兴趣,必将成为他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对学习历史有无兴趣,既是反映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所以说,激发兴趣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一个很好的策略,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

  注重实践、讲练结合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冲刺点。教学要让学生自己思考,不到学生求知时不去开导他,发问后不到学生有所领悟,想说又说不清楚时不去启发他。初中生正处于智力发展和知识积累的转型期,他们不仅对问题感兴趣,而且已经不满足于接受某种现成的结论,他们具有独立思考、钻研问题、展开讨论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处理初中历史教材时,对于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思索能够理解的内容可以不讲,对于教学重点、难点,教师可一般先不讲,通过设问启发学生讨论后,在学生说不透或不当的地方,再讲清讲透。而对历史事件、历史文献、历史人物的基本信息等这些教材上都有的内容,教师一般可使用学生自学完成思考题的教法,视学生回答情况再加以指导。

  总之,历史与其他学科一样,学生能力的提高和素养的形成,绝对不是教师枯燥地讲出来的,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也离不开练,光讲不练,学生思维就会逐渐形成惰性,也难以巩固提高;光练不讲,学生难以形成系统而又扎实的历史知识体系。只有讲练结合,才是最佳的课堂境界。实践表明:讲练结合的课堂效果是显著的。注重实践,讲练结合是保证,只有讲练得当才能有效实施教学。当然,只有把以上几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尽快走出初中历史课堂低效的“瓶颈”,真正实现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

【如何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论文】相关文章:

如何开发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优化课堂教学04-08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指导意见12-12

课堂教学目标设计论文03-14

《浅谈多媒体课件优化课堂教学》文章赏析04-08

运用CAI课件,优化语文课堂教学10-06

运用CAI课件优化语文课堂教学10-05

运用模拟型课件来优化物理课堂教学03-22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评价的指导意见12-12

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论文10-08

优化人口结构作文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