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无为而治的论文

时间:2021-03-20 15:22:38 论文 我要投稿

老子无为而治的论文

  在《老子》一书中,至少有十章谈到无为,从此可以看出无为的重要性。在此,小编为大家准备好了老子无为而治的论文,一起来学习吧!

老子无为而治的论文

  摘要:在老子思想中“无为”这两个字,基本上可以涵盖老子思想的实质和精华。在很多人眼里,无为就是老子和老子思想的代名词。一提到老子,人们都会很快地想起“无为”这两个字。老子的无为之论,可以讲是对人类所有想象和行为以及一切有为的超越、制衡和批判。就这一点,无为之论就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而且老子的“无为而治”并不是无所作为,其实质是一种不违背自然规律的积极有为的思想,是一种在何时“有为”、在何时“无为”以及在哪些方面“有为”、在哪些方面“无为”的思考,这些思想对现代的管理者尤其是高层管理者有着重大的启示。

  关键词:老子;管理;无为而治

  一、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

  老子哲学的中心思想就是“道”。“道”作为一种物质性实体,既是无形的,又是有形的。 “无名, 天地之始; 有名, 万物之母。”作为规律, “道”又包括“天之道”和“人之道”两方面, 世上万事万物只有依照“道”而行才是合情合理的。它有规律地永不停息地运动着, “独立而不改, 周行而不殆。”“道”本身所体现的是“无为”。天下万物由“天之道”“生之畜之。生而不有, 为而不恃, 长而不宰”, 可见它的一切都是顺乎自然而达到良好的境地。因此,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在治理国家上若能效法自然无为的法则, 达到“我无为而民自化, 我好静而民自正, 我无事而民自富, 我无欲而民自朴”,从而,达到老子“无为而治”思想的目的。

  在《老子》一书中,至少有十章谈到无为,从此可以看出无为的重要性。老子第三章:为无为则无不治,这里“为”是目的,“无为”是手段,“无不治”是“为无为”的结果[1]。以及上面提到的: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福,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五十七章进一步作了论述[2]。笔者认为,在《老子》一书中所有讲由其中心思想“道”而推至而出的“无为而治”中的“无为”,不是无所作为,更不是无所事事,而是顺其自然,不违背天理,不害物性。其“无为”的实质是“无违”,即是不违天理,不违大道,不违自然,不违常恒,不违无性,不倒行,不逆势等的“无违”。也就是不要只凭一己主观的任意妄为,是在遵循自然规律、天理、大道以及物性等的条件下积极“有为”的管理方式。老子这种“无为而治”对现代管理者有一定的启示。下面谈一下现代管理者存在的迷惑。

  二、现代管理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现代的各行各业的管理者中,有很大一部分的管理者都会问自己,为什么我每天都在一刻不停地工作,还是有做不完的事情等着自己去做。还有部分的管理者是把自己的'休息时间都用在工作中还是不能很好地完成公司的目标。并不是这些管理人员的能力不行,也不是他们对工作不够尽心,而是,他们在工作方法上存在要解决的问题,不清楚自己哪些应该做,哪些应该不做,用老子的话就是说:哪些应该“有为”,哪些应该“无为”。而相对这些的管理者,有些管理者每天很轻松地就能完成自己的工作和目标,甚至这些管理者大部分的时间都不是在公司而是在旅游和度假,但是其公司和组织的运行一样很正常有序。不过这只是很少一部分的管理者能做到的,有很大一部分管理者每天有做不完的事,每天精神和身体都很疲惫。笔者认为,或许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能给他们一定的启示。

  三、老子“无为而治”对现代管理者的启示

  (一)在大事上“有所为”,在小事上“有所不为”

  “无为而治”的管理思想的第一层含义是在企业决策上应“有所为,有所不为”,即要求管理者在“小事”上有所不为,在“大事”上有所为。只有在“小事”上有所不为,然后才能在“大事”上有所作为。这就是汉代学者刘向所说的“将治大者不治小,成大功者不小苛”的道理。在现代企业的管理中,任何一个管理者都会遇到两类事情:一类是事关企业全局和长远利益的大事,另一类是相对次要的琐碎的小事。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企业的规模都在迅速地扩大和部门层次的增多,即使是精明能干的、智慧超群的企业家,也无法事无巨细,事事“有为”。因为,任何一个管理人员的能力、体力、时间都是有限的,而不是法力无边的“神”,所以,一个高层的管理人员应做到在小事上“有所不为”,而在大事上“有所为”。

  在《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中,诸葛亮刚出山辅佐刘备,曹操即命夏侯淳“领兵十万,直抵博望坡,以窥新野”。刘备不得不在博望坡迎战曹军。作为军师,诸葛亮的职责是出谋划策,调兵遣将,布置战斗任务,反复地叮嘱诸将“各需依计行事,勿使有失”。关羽不懂得“抽身谋大计”的道理,十分不满地问道:“我等皆出迎战,未审军师却作何事?”诸葛亮答曰:“我只坐守县城。”张飞冷笑说:“我们都去厮杀,你却在家里坐地,好自在!”刘备毕竟比关羽、张飞高明,劝道:“其不闻‘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二弟不可违令。”这里,诸葛亮之所以坐守县城,不上阵厮杀,并非他胆小怕死,而是他深知“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道理。正因为如此,才取得了博望坡之战的胜利。在这里,诸葛亮可谓深知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精髓,并且运用于管理中且达到了应有的目的。

  (二)在行为上要“顺自然而为”,不要“逆自然而妄为”

  “无为而治”管理思想的第二层含义是提倡“顺自然”之为,“不要反自然的行为”。“无为”并不是其表面的含义,并非禁止人们的一切行动,而是,要求人们顺应自然的有所作为和行动。“自然”是“道”的本性,因此,由“道”产生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也是“自然而然”,并非人为如此。(《老子》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即认为宇宙万物都是以“自然”为本性的。这里所说的“自然”,并不是指存在于人类之外的自然界,而是指“道”和由它派生的宇宙万物的“本性如此”、“本然如此”的自然存在的形式与运作方式。

  在企业管理中,只要不违背客观经济规律,不任凭主观想象去发号施令,就能获得企业经营的成功。这里也有一个例子:松下幸之助在回答“你的经营秘诀是什么” 这一个问题时,指出:“我并没有什么秘诀,我经营的唯一方法:是经常顺应自然法则去做事。”以他的看法,只有“遵照超越人类智慧的天地自然法则与道理去经营,才能获得成功”。假设人类以自己的极其微小的聪明才智去思考问题,以自己所思考的简单的方法去处理事务,违背天地自然法则,其事业和做事失败是意中的事情。此层“无为而治”管理思想的含义是:无论做事还是企业管理以及治理国家都要遵循自然规律办事,顺应员工和人们的本性发展来治理,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在求人才上“有所为”,在用人才上“有所不为”

  笔者理解“无为而治”管理思想的第三层含义是要求高层管理人员在招聘人才、求聘人才上“有所为”,在使用人才上则“有所不为”。一位现代企业的高层领导,在现代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要想真正在做大事上“有所为”,在小事上“有所不为”,就必须在用人上实行“君无为而臣有为”的管理方法。例如:在宋朝时期,宋仁宗深知“无为之道”,认识到“君无为”要以“臣有为”为先决条件,否则,“无为而治”的理想是难以实现的。有一次大臣向他请教如何实现“无为而治”,他说:如果君主手下有得力的群臣,代替君操劳政事,又不存私心,人君就可以“无为而治”了。这里,谈到高层管理者要实现“无为而治”的条件,就是要有聪明能干且为人正直的得力助手。这样,高层管理层就能实现“无为而治”的管理理想。抽出更多的时间思考政府、企业、组织的未来和长远利益。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反复强调:在企业管理上要避免出现“一头狮子带一群绵羊”的局面。在现代管理中,如果没有一个忠于上司、有德有才的中高层管理群体,“无为而治”也就无从谈起。所以,就要求国家、企业以及各种团体组织的高层领导者在求人才上“有所为”,在用人上“有所不为”。

  针对现代管理者工作中存在的整天忙忙碌碌,却还有做不完的事情以及整天感觉身心都很疲惫的问题,笔者认为,作为一个管理者不应该是这样的状况,其身兼任着国家和企业的发展大计,若是每时每刻都有忙不完的事情要做的话,那么其国家和企业也不可能治理得井然有序。笔者从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出发,简单地论述了现代管理者问题的解决途径,希望能对现代管理者给予一定的启示。

  参考文献:

  [1] 岳德常.《道德经》新诠――道即价值体系论[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9:18.

  [2] 老子庄子[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6:123.

【老子无为而治的论文】相关文章:

无为而治的近义词05-20

老子的语录03-01

老子的名言04-24

老子的名言名句01-20

关于老子的名言12-17

老子的名言15篇02-14

关于老子的名言名句02-10

《老子》阅读答案11-18

关于老子的名言警句汇总04-18

【精选】关于老子的名言集锦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