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拥有不计较小事的心的礼仪知识

时间:2022-10-14 12:11:44 礼仪常识 我要投稿

培养孩子拥有不计较小事的心的礼仪知识

  中国礼仪,是指中国的礼节与仪式,古代一般推行周礼。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正所谓有礼仪之大谓之夏。中国礼仪以周为最,中国古代一般推行周礼。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培养孩子拥有不计较小事的心的礼仪知识,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培养孩子拥有不计较小事的心的礼仪知识

  培养孩子拥有不计较小事的心的礼仪知识

  练就一颗不计较小事的心,是非常重要的人生必修课。

  首先,学会模糊处理。

  必须明确,一个人实在是没有必要对生活中发生的每件事,都要看得清清楚楚,问得明明白白,那的确是一件徒劳无益的事,而且还破坏了生活原本的美好,影响了自己的心情。要知道,生活不是搞学问,有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就算看清楚了,也没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生活实践告诉我们,将生活中的小事模糊处理,才能体味“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生活乐趣,也才能让自己的心思用在真正的大事中,从而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近,这样,心灵也会随之变得越来越舒畅。

  其次,试着一步一步调适自己的心态。

  一是要学会在不如意的小事面前自我安慰: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那就不可能再挽回了,就让往事成为历史,然后欣然接受眼前的事实,并试着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出努力和改变。二是重新调整自己看待大事小事的观念,患得患失,就是因为把许多无足轻重的事看得太重要了,其实并不是那些小事影响了你的心情,而是因为你太过留神那些无关大局的小事,所以你的心灵才负累沉沉。三是多问自己一些问题;”这件事情真的那么重要吗?”“这件事情有那么糟糕吗?”这样你会发现自己的斤斤计较实在是一件可笑的事情。四是试着把那个你很在意的小事搁置一边,然后想办法忘记它,过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这件事情已经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重要了。

  培养孩子懂得节约习惯好处的礼仪知识

  如今,不少城市独生子女的头脑中几乎没有“节俭”的概念,他们不知道量入为出、花钱大手大脚,更不懂得物尽其用、量入为出,浪费现象随处可见。孩子们的这种行为,折射出的是成人实际节俭意识的弱化、节约教育环节的缺失和节约教育模式的僵化。

  1、家庭教育缺位

  很多家长自身不重视节约,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孩子;而父母一味满足孩子的要求,也从一个侧面刺激了孩子们的消费欲求。家庭节俭教育的缺失,是造成孩子大手大脚的一个重要原因。

  孩子不懂得节约,折射出成年人的不良的行为方式。在我们身边,不乏出手阔绰的父亲和随手倒掉饭菜、扔掉物品的母亲,他们的行为自然不可能让孩子懂得什么是节俭,何为“粒粒皆辛苦”。父母常常在生活细节上不注意节约,不能做到爱护物品,一水多用,人走灯灭,孩子又怎么能真正明白处处节俭的道理?对于孩子们这一不良习气的形成,专家认为不该苛求孩子,家长们尚且铺张浪费,怎能要求心智还没成熟的孩子呢?应该反思的是我们成人的行为怎么了、我们的教育到底怎么了。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孩子们来讲,“粒粒皆辛苦”是背出来的,不是做出来的。远离劳动使孩子对“辛苦”没有亲身的体验,是导致他们浪费的另一个原因。让孩子懂得珍惜,学会节约,家长除了以身作则外,还要让孩子更多地接触实际劳动,体会父母辛苦挣钱的不易,让他们感受到其中的辛劳,才能发自内心地理解节约的含义。

  2、学校教育缺失

  有不少家长希望学校能开展节俭教育,使孩子有意识地降低消费、爱惜财物,认为通过老师来对孩子进行教育,不容易使孩子反感,比家长的教育效果要好得多。

  据了解,目前节俭教育的力度随年级增高而递减。幼儿园的老师经常教育孩子们节约用水,讲勤俭节约的小故事;在小学低年级曾开过“养成节约美德”的主题班会;而小学高年级和中学则偶尔开展节水、节电的宣传活动,至于少花钱,学校老师讲得很少。

  一位资深中学教师表示:在课堂教学中几乎没有专门的节约教育内容,班会等活动也很少以节约为主题。不少被认为节约教育开展得比较好的学校,也大都侧重在节能教育上。

  3、教育模式有待更新

  纵观现行的节约教育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控诉旧社会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悲惨生活,呼唤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还停留在寻根之旅、忆苦思甜等上世纪节约教育的水平。这一模式的缺点就是脱离实际,流于形式,无法让孩子感同身受。二是讲述国家资源有限,现在浪费了以后就没的用了,关注面过于宏观,对孩子的触动也不大。教育模式的僵化可见一斑,因此二者都难以起到预期效果。

  孩子浪费有其特定的心理因素,青春期孩子渴望被注意,浪费攀比不完全是虚荣心作怪,通过攀比亦可以获得自我独特的感受。某些成绩不好又没有各种特长的孩子更喜欢攀比,他们的心里“潜台词”是,如若不这样很难在老师和同学面前证明自己的价值。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长处、发挥自己的长处,而不是仅仅靠高消费和浪费达去到引起吸引他人关注的目的。

  培养孩子这四个素质很关键的礼仪知识

  1.乐于分享

  孩子在与其他小伙伴玩耍的时候,父母要教会他们乐于分享,鼓励孩子将自己的玩具、食物与比人分享,这也是一种道德的体现。另外,父母要教孩子学会分担,也就是说,如果和小伙伴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学会帮助小伙伴分担,这样才能做一个更好的人。

  2.礼貌待人

  父母在平时要让孩子学会礼貌地与人打招呼,学会说些文明用语。例如,在见到社区里的爷爷奶奶们时,要知道说“爷爷好、奶奶好”,在与朋友分别的时候要知道挥挥手说“再见”。从家里去上学之前,要说声“爸爸妈妈再见,我先去上学了”,在见到老师的时候要学会说“老师好”。这些礼貌用语都是孩子必须要学会的,因为这是孩子的基本礼仪规范。

  3.将心比心

  父母要告诉孩子不要将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强加到别人的头上,也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做错事情的时候,不要因为害怕责罚就将责任推卸到别人的头上,或者是将自己不喜欢吃的食物推给别人,这样的做法是非常不妥的。

  4.助人为乐

  父母在平时要教育孩子热心助人,在同学面临作业不会写的时候,要让孩子主动地去教别人;如果遇到老奶奶走不动路的'时候,要让孩子去搀扶一下;对于弱者养成同情之心,当然也不要过分同情,爱心也要适度。

  女孩子应该这样培养气质礼仪

  1、站:站一定要挺,抬头挺胸收腹,头别仰上天,胸别挺出去了,一切要平直,这是最基本的站姿,并且不管在哪里,在哪种场地,只需要站立,就维持这种外形,时间久了就会形成习惯。假如你说不可以,我站不出那效果,那就回家去练,脚跟、臀部,两肩、后脑勺贴着墙,两手笔挺下放,两腿并笼做立正姿势站上个半小时以上,天天如此,不相信你站不出那效果来。

  2、坐,坐姿一定要雅,上身要正,臀部只坐椅子的三分之一,腿可以并笼向左或向右侧放,也可以一条腿搭正在另条腿上,两腿自然下垂。但切记不可两腿叉开,腿也不可翘椅子上,假如你还没习惯的话,就利用休息时间来练习一下。

  3、走:走,先用一下站的姿势,抬头、挺胸、收腹,别总是低头数本人的脚指头。走在路上就把路看做是你的T型舞台,但也不是要走的横行蛮横,不要走的目中无人,不要目不斜看,要走出本人的魄力,不要急步流星,也不要走的生怕踩了路上的蚂蚁,悲痛不慢,稳稳妥卖。剩下的就是走姿了,可以扭,臀部的扭动更显你的腰姿,但不要上身全随着动起来,给人瞧上有轻浮感,两手笔挺,前后摇摆,不是走军姿,也不是走正步,要自然协调。

  4、外型上还有一点要注重的就是打扮了,不一定要非是名牌,但是一定要合适本人的年龄,身材,要穿出本人的个性,一件好的衣服穿别人身上感觉很好,但不一定就适合你穿。

  5、好了,外型已具备,那如今要的就是自信,自信你是最美丽,最优良的。不要摆正在嘴上,做人一定要是谦虚的,聪慧的人都是夸别人的。也千万不要在网上吹捧本人,怎样样了,给的希望越大,见到真人时也就失望越大。要放在心里,从心里往外的散发,表现在你的脸上。

  6、说到脸那就要说说脸部心情,要浅笑,记得是浅笑,不要呆若木鸡,也不要笑的花枝乱颤。做不到笑不露齿,那就静静上扬一下你的嘴角。最重要的就是你的眼睛,听别人说话,或者跟人说话时一定要看着人家,不要左顾右盼的,记得有本书上说女人的眼睛是她心灵的一道闸门,那就好好的利用这到闸门,把你的自信体现出来。

  好了,一切具备了,不管你是高的矮的,还是美的丑的,给本人一点信心,相信本人就是最有个性的,展现你们的自信,给本人多加一分气质。

  差点忘了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要有修养,要有内涵,千万别被人这样说,那人瞧着很有气质,但一张嘴脏话连篇。记得,不管想不想做有气质的人,千万不要骂人,那样会毁了你一切的美好形象,从气质开始,维持本人一颗干净仁慈的心吧。

  家长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举止的礼仪

  一、首先必须明确孩子应该具有哪些良好行为习惯

  有益于孩子身体健康的:良好的卫生习惯,包括个人卫生(衣物、身体)和公共卫生(不随地吐痰、扔垃圾);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不挑食、按时吃饭睡觉等。

  有益于孩子自立自信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当然是做孩子力所能及的事。不要小看孩子能独立完成一点小事,家长如辅以赞同和鼓励,孩子的自信心就会逐渐增强。自信的孩子会为自己的能力而骄傲,在今后生活与学习中也定当自立自强。而家长包办代替一切的孩子反而会缺乏自信也很少能够自立,这样的孩子会面临怎样的后果是不言而喻的。

  有益于孩子良好人际关系的:别人的东西不能拿,懂得关心、爱护、帮助他人,这些也是基本的道德原则。比如不打人、不说脏话,与人分享食物和玩具,同情并帮助他人等。在当今社会如果拥有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就意味着拥有了成功的钥匙。

  有益于孩子事业成就的:集中注意力,持之以恒有毅力。这是影响孩子将来学业成就最重要的一个行为习惯。常听说家长给孩子报了许多辅导班,整日疲于奔命却又总是不了了之。最好的办法是让孩子自己依兴趣选择一到两件喜爱的技能坚持学习,只要是孩子感兴趣的技能经过日积月累终会有所成就,也并不需要“以文补武”或“以武补文”,因为无论学习什么技能都有益于注意力的集中,而这一习惯会自然向其他技能学习领域转移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请大家试想一下,如果你的孩子具有了以上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的孩子哪个不爱?又怎会不成功呢?

  二、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八字原则

  1、以身作则

  家长随地吐痰、扔垃圾就不能指望孩子会讲公共卫生,或者说教师如果打骂孩子就不可能要求孩子别打骂小朋友,孩子身边的成人自私就不会有宽厚仁爱的孩子……这就是榜样的力量。作为家长和教师,必须明白孩子的行为习惯都是后天学习形成的,成人以身作则示范表现好的行为,孩子学会不良行为的几率会大大下降,或者即使出现不良行为矫正起来也较为容易。

  2、赞扬为主

  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调皮好动,做什么都不专心,让他学书法养养性子”,有的说:“我的孩子胆小怕羞,让他学武术锻炼胆量”。文艺武艺是各有长处,最重要的是要了解每个孩子都有与生俱来的一种气质特征,或外向好动或内向羞涩,气质同时是没有好坏之分的,并且一个人的优点往往也是一个人的缺点。因此家长与教师不应逆水行舟,正确办法是发现孩子所擅长的、所感兴趣的,在此基础上多表扬多鼓励孩子的些许进步,逐渐引导孩子发挥长项纠正短项。试想哪个孩子不喜欢被夸,他有了自信才有胆量尝试他原先不擅长的。

  比如对好动的孩子可以这样说:“宝宝表演得真好,妈妈再讲个新故事你来表演”,他会不会安静坐下听故事呢?对好静的孩子可以这样说:“宝宝画画都这么棒,跳个舞肯定也很棒”,在鼓励下他如果开始跳舞,家长更应立即称赞。和开始举例的那些隐含贬义的用语比一比有什么不同效果?试试就知道了。

  还有一点必须强调,孩子的每一点小小进步都需要及时地、大张旗鼓地称赞,使他认识到这样做的重要性和可以得到成人的注意,这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家长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举止的途径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去探亲访友,还是在家中款待亲朋好友,这都是让孩子学习礼仪、提高交往能力的好机会。

  在日常的生活中,让孩子学会待客之礼。在等待客人拜访前,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家长告诉孩子见客人应有的礼节,如在客人面前应面带微笑,起身主动问好;对客人的提问认真回答;孩子可以以小主人的身份热情招待客人,为客人端茶送水。在家长与客人交谈时,告诉孩子不要打闹嬉戏,更不要随便插嘴和吵闹,尤其是不要对客人评头论足,不要向客人讨要礼物等。客人临走时,也要孩子送至家门口,说“再见,下次再来!”等礼貌用语。

  家长良好的言行举止是孩子学习社交礼仪的最好榜样。因此,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给孩子以好的影响。平时,家长就应创造机会一让孩子多实践,鼓励孩子参加各种人际交注活动,对孩子的礼貌行为及时肯定赞扬,让孩子体验到礼貌行为带来的愉悦,以利于巩固、重复这种行为,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家长需要注意的是,当着客人的面,千万不可责怪孩子,这会让客人难堪,孩子恼怒。不要当着客人和孩子的面将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作比较,这样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在实际生活当中,孩子眼中看到的还不是一个到处人人彬彬有礼、礼让谦和的世界,一些家长平时也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和教育方式,孩子回到家庭这个小环境,在百般宠爱下,所有坏习惯都会故态复萌,所以,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能不断运用和巩固良好礼仪的环境,使其内化为孩子持久的行为。

  培养孩子文明礼仪的方法

  一、让孩子知道什么叫礼貌

  当看到孩子有不礼貌行为时,大部分家长的反应是:训斥、批评,而没想过一个关键的问题,那就是———孩子根本就不知道礼貌是什么,什么行为是有礼貌的什么行为又是没礼貌的。

  父母有意识地在不同场合、根据不同对象教给他具体的做法。如对长辈说话时要使用"您",早上主动向认识的人问好;分别时要说"再见";请求别人帮助时要用"请";得到帮助后要说"谢谢";对长者不能称呼姓名或叫老头,而要称呼"老爷爷"、"老奶奶"、"叔叔"、"阿姨"等;家里来了客人要有礼貌地回答客人的问话;到别人家里不随意动东西

  二、 反复练习形成良好习惯

  好习惯的养成,不是靠说出来的,而必须通过不断地练习才能形成。比如,每天都要搭乘电梯好几次上下楼,可以教孩子一走进电梯先向开电梯的叔叔、阿姨或爷爷奶奶问好。别人帮着按了楼层,

  要说谢谢。离开电梯时,要向电梯里的人说再见。每天练习,他自己就会主动地问候了。

  三、及时制止孩子不礼貌行为

  让孩子明白,用不礼貌的方式表达要求,得不到好效果。 比如孩子打你或叫你"大笨蛋"时,怎么办?这时候,家长最重要的是保持平静,然后坚决地告诉他这样做是错的。然后,还要告诉他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要求。

  四、多提供孩子和客人交往的机会。

  有些父母为了不让孩子打扰来访的客人,会把孩子打发到一边,让他们自己去玩。可这样做会影响到孩子的社交能力。孩子会想:妈妈为什么不让我跟客人在一起,是不是我总是做错事情?久而久之,家里一来客人,孩子就会自动躲到旁边去。所以,当有客人来访时,父母应该把孩子叫来,向孩子介绍客人,再向客人介绍你的孩子,可以让孩子帮客人拿拖鞋、拿杯子,和客人一起说说话或做做游戏,而不是把孩子打发到一边去。

  最后,家长要注意,父母的以身作则永远是最重要的。潜移默化中,教孩子要懂得礼貌,即便他一时不理解"尊敬"、"谦让"等概念的确切含义,但只要父母每天都用尊敬、谦让的态度对待别人,孩子就会注意进行模仿,这些都是孩子今后形成良好家教的基础。

  宝妈谈如何培养的孩子礼貌礼仪?

  一、父母要做好榜样

  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而且他们与父母的接触最多,所以孩子通常会模仿父母。因此,家长们如果想培养一个有礼貌的孩子,首先就要成为孩子的良好榜样,不妨从自身做起,先成为有礼貌的人。

  其次,家长们要让孩子耳听目染,经常在孩子面前说礼貌用语,待人接物都要有礼貌。最后,不能逼迫孩子,而是要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引导孩子使用礼貌用语等。

  二、不同年龄有不同的教育方式

  因为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所具备的能力也有所不同,所以,父母们要懂得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1至2岁的孩子

  可以教他微笑和讲文明用语。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这两项教育越早进行越好。

  首先,让孩子明白微笑的含义是表示友好,并且鼓励孩子给他人微笑。还可以经常逗逗孩子笑一笑,让孩子多笑,爱上笑。

  其次,在教孩子说话时,不仅可以叫孩子叫爸爸妈妈,还应该叫孩子说一些文明用语,如谢谢、对不起,这个时期的孩子学习到这些文明用语,印象会比较深刻,对其未来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2至3岁的孩子

  这个阶段的孩子显然能够做更多的事情,所以这时候可以教孩子些什么呢?

  第一,教孩子与人打招呼。比如当与熟人见面时,教孩子说叔叔或阿姨好,而且每当孩子说一次就得给孩子鼓励。这样一段时间下来,孩子就会可以并且能熟练的与他人打招呼了。与他人分别时,要让孩子说叔叔阿姨再见等。

  第二,当家里来客人时,鼓励孩子教孩子说迎宾的文明用语,如果孩子大一些,可以让孩子给客人送茶水等。如果随行的客人中有与其相当的小朋友,可以教孩子拿出其东西与他们分享。

  第三,教孩子尊重他人。当父母与其他人说话时,教孩子要学会安静,做一个有礼貌的倾听者。如果有急事要离开,那么要小声与父母说,或通过一些小动作来提醒父母。

  一个孩子是否有礼貌,很大程度在于父母,所以想要一个懂事有礼貌的孩子的父母们,要从小就得培养孩子哦!

【培养孩子拥有不计较小事的心的礼仪知识】相关文章:

父母应该培养孩子的公德心礼仪知识06-13

培养孩子懂得节约习惯好处的礼仪知识06-13

如何培养孩子的礼仪04-11

培养孩子这四个素质很关键的礼仪知识06-13

父母们要从小培养孩子的孝敬观的礼仪知识06-13

如何培养孩子的进餐礼仪06-12

如何培养孩子礼仪意识06-14

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08-06

培养孩子的道德观念,懂得尊敬长辈的礼仪知识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