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手投足也有讲究礼仪

时间:2022-10-18 16:15:06 礼仪常识 我要投稿

举手投足也有讲究礼仪

  礼仪按应用范围一般分为政务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社交礼仪、涉外礼仪等五大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举手投足也有讲究礼仪,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除了交接、传递物品不可以用左手外,也不可以直接用手指指点人、物和方位。正确的姿势是右手自然握拳,大拇指一面向上,大拇指指尖指向目标。

  长期在国外工作和生活,对于外国人举手投足中的细微讲究和禁忌,我略知一二。在实际交往中,我时常遇到种种礼仪规矩细节。

  那时候,我遇到那些和我们不一样的讲究和禁忌,还觉得真麻烦,现在仔细想想,那些讲究和禁忌也是人家的传统和习俗,自有人家的道理。

  关于举手。我们在很多场合,说话的时候难免需要用手比划和指点。在马来西亚,你还真看不到指手画脚。对于用手,马来人在交际中相当讲究。

  除了交接、传递物品不可以用左手外,也不可以直接用手指指点人、物和方位。比如,我出席马来人家宴的时候,主人向我介绍食品,对那些放置得稍微远一点的食品,主人也不得不用手来指点。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注意到,马来人向我指点远处菜肴的时候,右手自然握拳,大拇指一面向上,大拇指指尖指向菜肴。

  在参观展览会的时候,陪同参观的马来人有时候为我们做一些讲解,少不得用手来指点解说的图片或者陈列品。在这样的情况下,马来人还是习惯右手自然握拳,大拇指朝上,大拇指指尖指向图片或者陈列品。马来人需要在人群里特别提到某一个人的时候,也一样以这样的方式指向某人。还有,给人指路,也是这个指法。

  可以说,只要是用手指点,马来人一律以上述方式指点目标。不仅仅是大人,就连小孩子也是如此。他们祖祖辈辈沿袭这个规矩,一代一代潜移默化,代代相传。

  在与马来人私下聊天的时候,我提及我们用手指头指点目标的做法,他们直率地告诉我说,在他们看来,用大拇指以外的指头直接指点目标,在马来人看来是极其不礼貌的行为。对人、对物、对方向,马来人都天生怀有敬重之心。

  另外有一件我们习以为常的事情,就是每当看到十分可爱的小孩子,就会情不自禁地伸手摸摸小孩子的脑袋。在我国,这种行为表示亲昵和友善。在马来西亚,抚摸小孩子脑袋是马来人的大忌。马来人世世代代一向认为,小孩子的脑袋摸不得,抚摸脑袋会给小孩子一生带来晦气和厄运。在马来西亚,时时处处都需要管理好自己的手。

  关于握手,我在坦桑尼亚遇到的细节很有意思。我第一次遇到当地雇员,伸手和他握手,他伸出右手,同时用自己的左手握住自己的右手手腕部位,以这样的姿势和我握手。

  拓展:职场礼仪之称呼礼仪

  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称呼别人有以下基本要求:

  第一,要采用常规称呼。常规称呼,即人们平时约定俗成的较为规范的称呼。

  第二,要区分具体场合。在不同的场合,应该采用不同的称呼。

  第三,要坚持入乡随俗。要了解并尊重当地风俗。

  第四,要尊重个人习惯。

  以上四条都是建立在尊重被称呼者的基础上的。在日常生活、工作和交际场合,常规性称呼大体上有以下五种。

  第一,行政职务。它是在较为正式的官方活动,如政府活动、公司活动、学术活动等活动中使用的。如“李局长”、“王总经理”、“刘董事长”等等。

  第二、技术职称。如“李总工程师”、“王会计师”等。称技术职称,说明被称呼者是该领域内的`权威人士或专家,暗示他在这方面是说话算数的。

  第三,学术头衔。这跟技术职称不完全一样,这类称呼实际上是表示他们在专业技术方面的造诣如何。

  第四,行业称呼。如“解放军同志”、“警察先生”、“护士小姐”等等。在不知道人家职务、职称等具体情况时可采用行业称呼。

  第五,泛尊称。它是指对社会各界人士在较为广泛的社交面中都可以使用的表示尊重的称呼。比如“小姐”、“夫人”、“先生”、“同志”等。在不知道对方姓名及其他情况(如职务、职称、行业)时可采用泛尊称。

  此外。有的时候还有一些称呼在人际交往中可以采用,比如可以使用表示亲属关系的爱称,如“叔叔”、“阿姨”等。你这样称呼人家,并不意味着他(她)就一定是你的亲叔叔、亲阿姨。

  在较为正式的场合里,有一些称呼是不能够使用的。主要涉及以下几种。

  第一,无称呼。就是不称呼别人就没头没脑地跟人家搭讪、谈话。这种做法要么令人不满,要么会引起误会,所以要力戒。

  第二,替代性称呼。就是非常规的代替正规性称呼的称呼。比如医院里的护士喊床号“十一床”、服务行业称呼顾客几号、“下一个”等等,这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第三,易于引起误会的称呼。因为习俗、关系、文化背景等的不同,有些容易引起误会的称呼切勿使用。比如中国大陆的人,很传统的一个称呼就是同志,但在海外一些地方,甚至包括港澳地区,就不适用了。“同志”在那里有一种特殊的含义——同性恋。所以当你到香港去玩时,千万不要到“同志电影院”、“同志酒吧”里去。

  第四,地方性称呼。比如,北京人爱称人为“师傅”,山东人爱称人为“伙计”,中国人常称配偶为“爱人”等。但是,在南方人听来,“师傅”等于“出家人”,“伙计”就是“打工仔”,外国人则将“爱人”理解为“第三者”。

  第五,不适当的简称。比如叫“王局(长)”、“李处(长)”一般不易引起误会,但如果叫“王校(长)”、“李排(长)”就易产生误会。

  此外,在称呼他人时还要避免误读[如将仇(qiu)读成(chou)等]、误会(如将未婚女子称为“夫人”等)、过时的称呼(如将官员称为“老爷”、“大人”等)、绰号(如“拐子”、“罗锅”、“四眼”等)等等。

  总之,称呼是交际之始,交际之先。慎用称呼、巧用称呼、善用称呼,将使你赢得别人的好感,将有助于你的人际沟通自此开始顺畅地进行。

  职场称呼礼仪的注意事项

  我们在使用称呼时,一定要避免下面几种失敬的做法。

  (1)错误的称呼

  常见的错误称呼无非就是误读或是误会。

  误读也就是念错姓名。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对于不认识的字,事先要有所准备;如果是临时遇到,就要谦虚请教。误会,主要是对被称呼的年纪、辈份、婚否以及与其他人的关系作出了错误判断。比如,将未婚妇女称为“夫人”,就属于误会。相对年轻的女性,都可以称为“小姐”,这样对方也乐意听。

  (2)使用不通行的称呼

  有些称呼,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比如山东人喜欢称呼“伙计”,但南方人听来“伙计”肯定是“打工仔”。中国人把配偶经常称为“爱人”,在外国人的意识里,“爱人”是“第三者”的意思。

  (3)使用不当的称呼

  工人可以称呼为“师傅”,道士、和尚、尼姑可以称为“出家人”。但如果用这些来称呼其他人,没准还会让对方产生自己被贬低的感觉。

  (4)使用庸俗的称呼

  有些称呼在正式场合不适合使用。例如,“兄弟”、 “哥们儿”等一类的称呼,虽然听起来亲切,但显得档次不高。

  (5)称呼外号

  对于关系一般的,不要自作主张给对方起外号,更不能用道听途说来的外号去称呼对方。也不能随便拿别人的姓名乱开玩笑。

【举手投足也有讲究礼仪】相关文章:

关于举手投足的礼仪讲究06-12

坐姿礼仪也有讲究介绍03-31

关于体态语言也有讲究商务礼仪03-23

礼仪的讲究及表现06-12

澳洲礼仪讲究06-12

鞠躬的礼仪讲究06-12

坐姿礼仪有讲究06-12

春节的礼仪和讲究04-12

小学教学论文:齐答也有讲究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