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礼仪与古代礼仪的联系

时间:2021-07-11 13:29:50 礼仪常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现代礼仪与古代礼仪的联系

  导语:如今社会越来越重视礼仪,但殊不知现代礼仪其实很多都是从古代礼仪发展而来的,读读下面这篇文章大家就会有所了解啦!

  人们常说,今天的世界是一个“迅速缩小”的世界,随着各国人民经济文化交往的日益频繁,礼仪的重 要性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素有“礼义之邦”的美誉。

  当今中 国社会生活中的许多礼仪习俗,都可以从中国古代找到它的源头,所以在学习、借鉴西方礼仪文化的同时, 也有必要继承并弘扬我国的古代礼仪文化。但我们应该看到,中国古代之礼与现代的礼仪精神有很大的 不同。探讨它们的不同,对我们吸取古礼之精华,抛弃其糟粕,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古代礼的内涵和作用大大超过了现代礼仪 在英美文化中,Etiquette 一词,意为礼节、礼仪,指一般的行为准则和一般的社交应酬方式;Courtesy 一 指一种很庄重、肃穆、程式化的仪式,如民间的婚、丧、喜、庆,国家的大型庆典、会议仪式等,国际间的经济 这个词就是“礼”。中国之“礼”的内容不仅涵盖了上述三词,且大大超出了它们的范围,在更大的范围内发 挥着独特的作用。 现代礼仪所表达的是人的一种外化修养和某种程式化的规范,是一种交流“语言”,用于人与人之间的 交往过程,传递的是友好、尊重的信息,以快捷、简明、实效为其特征,力求表达人们真实的'情感,其形式及 传递的信息力求被对方准确无误地认识和理解。

  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真实情感与行为形式的一致,即为现 代礼仪的重要特征之一。现代礼仪只是一种人类的世界性交流语言。而中国古代的礼包容了社会生活的 各个方面,在社会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人际交往的行为规范,而且是等级秩序的标志,是 一种被不断强化、深化的伦理道德观念。古人认为人之所以有别于禽兽,是因为人能讲礼,礼成了文明的 标志。《荀子 修身》云:“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立,国家无礼则不宁。”把礼看成是万事万物赖以生存 的基础。礼又被古人视为评定是非,区别异同,判别嫌疑的标准与尺度。《礼记 曲礼上》云:“夫礼者,所以 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 第16 卷第2 期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1 年3 月Vol。16 No。2 Journal of Jingmen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Mar。2001 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师治军,莅官行法,非礼不诚不庄。”礼的影响达到 了生活的各个层面,其作用面之广、影响之深、意义之大,现代礼仪难望其项背。 礼在中国古代是一种政治制度,是古代统治阶级治理国家的一种手段。礼原本起源于祭祀。《说文》: “礼,履也。所以示神致福也。”清代学者解释说:“礼之言履,谓履而行之也。礼之名,起于事神。”统治阶级 为了其自身的目的大力倡导信神尊鬼,并将自然的天地等物神格化,人格化,同时亦将君主神格化,宣扬君 主乃天之子,是代天神在人间行使权力的,所以君主又叫天子。因此,礼之事神就发展成为事君。

  《荀子 礼论》云:“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故礼,上事天,下事地, 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敬天神,祀地祉,尊先祖的落脚点是为了隆君师。这样礼就成了君主统治 人民的手段。《周礼 春官 肆师》:“凡国之大事,治其礼仪,以佐宗伯。”所谓宗伯是指宗法制下宗主(君主) 和侯伯(诸侯国王) 。这就是说,用礼仪来解决国家大事。《礼记 礼运》说:“安民治上,莫善于礼。”儒家学 说的创始人孔子在《论语 为政》认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在孔子看来,用德和礼来治理国家要比用政和刑来治国要优越得多。 把礼作为治国的手段,这是西方社会和现代中国社会所没有的,更是现代礼仪所无法承载的。

  二、中国古代礼与法相结合,现代礼仪乃自我约束 在古代中国,礼之所以能在治理国家上发挥作用,是因为礼与法相结合。礼包容了法,为法的灵魂;法 是礼的后盾,是法的体现。法与礼互为表里,互为补充,成为统治者统治人民的两件法宝。《周礼 天官太 宰》云:“礼典以和万邦,以统百官,以谐万民。”典者,法也。礼典就是礼与法。

  孔子认为“礼乐不兴则刑罚 不明”,把兴礼乐当作执法的前提。儒家的另一位代表人物荀子在《荀子 劝学》说得更加明白,“礼者,法之 大分,类之纲纪。”即认为礼是法的总纲,法是礼的派生物,他在《荀子 修身》强调,“非礼是无法也”。即没 有礼就没有法。《唐律疏义 名例》云:“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宋 代理学家朱熹从理学的角度阐述了礼法一体的观点,他说:“礼者,天理之节文”;“法者,天下之理”。因而 得出“礼字、法字实是理字”的结论。用“理”把“礼”与“法”融合在一起。在实际的运作中,严重的违礼就是 违法,不仅会招致舆论的谴责,而且会带来刑役之苦,甚至灭顶之灾。大臣若僭礼穿天子的服饰,是犯了十 恶不赦的弥天大罪,要下狱处死,甚至族诛。从三国魏《新律》始,将大量属于礼的内容纳入法律条文中,此 后的晋律、北齐律、北周律和唐律、宋律、元律、明律、清律,无不如此。如属于违礼行为的不孝、以妾为妻、 居丧期间入仕、服饰违制等,都明文规定属于违法,要处于年数不等的刑役。 这种以礼入法,以礼代法,礼法互为依托的现象,在现代法制社会是无法想象的。现代的法制社会,礼 与法有严格的分野,违法则以刑律处之,违礼则属于个人修养道德问题的范畴,最多受到议论或舆论的批 评绝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三、中国古礼强调等级,现代礼仪注重平等 现代礼仪是人与人交往过程中对对方表示尊重、友好的惯用形式。是建立在平等、互敬的基础上,对 对方的尊重,也就是一种自尊,也会赢得对方对自己的尊重。现代礼仪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互动关 系,建立在现代社会的道德观、价值观之上,以相互平等,相互尊重为原则。不论是个人之间,集体之间,或 国家之间,不因大小强弱,都应当一律平等,如果违背了平等、尊重的原则,也就违背了现代礼仪的基本准 则。如国际礼仪中的国际礼宾次序以字母先后顺序或时间顺序等自然顺序来排列,以及对等原则等等。

  中国古代的礼仪是建立在等级制基础上的,“天有十日,人有十等”,各等级之间享有不同的政治权力, 经济利益,也享有不同的礼仪规格。天子有天子之礼,士大夫有士大夫之礼,庶民百姓有庶民百姓之礼。 同属婚礼,其内容、程式却因等级的不同而有极大的差异。更重要的是礼是维护这种等级制的工具。《荀 子 王制》:“势位齐而欲恶同,物不能澹则必争,争则必乱,乱则穷矣。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使 贫、富、贵、贱之等,足以相兼临者,是养天下之本也。”《汉书 公孙弘传》云:“进退有度,尊卑有分,谓之礼。” 以现代礼仪所要求的服饰美为例,现代礼仪的服饰按其功能划分为礼服、工作服和休闲服;遵循的是TPO 原则,即根据时间(Time) 、场合(Place)和目的(Object)进行正确的着装,以美、和谐、实用为前提。而在古代 其等级区别相当严格。封建社会里衣冠是等级的标志,人们不能自由地选择衣服的质地、颜色、花纹、样 式,只能在封建礼仪所规定的等级范围内选择。如西汉人崇尚黄色,黄色成为帝王服饰的专用色,任何人 不得使用。唐以后,紫、朱、绿、青等色成为不同等级的官服的颜色,一般贫民商人只能穿白衣、黑袍。元朝 的《通制条格》规定娼优要“穿皂衿子,戴角冠儿”。封建统治者为了自身的利益,建立起一整套严格而细密 的礼仪制度,目的是为了消弭被压迫阶级的反抗意识。《礼记 中庸》说得非常明白,“夫礼,禁乱所由生,犹 坊(即防)止水之所由来也”。所以,礼崩乐坏之时,也就成了人民反抗时机成熟之日。而每次战乱之后,统 治者又不遗余力地恢复礼制,重申封建礼仪。

  四、中国古礼存在扭曲人性,践踏人权的内容;现代礼仪尊重人性,维护人权 现代礼仪是建立在尊重人性,维护人权的基础之上;现代礼仪追求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友好、尊 重,营造的是一种安定、和谐的气氛,创造的是一种舒适和平的生活环境。遵循的原则有真诚、理解、宽容、 互尊互帮、谦虚随和。如现代礼仪规范中的:尊重隐私、尊重各国各民族风俗习惯等。而中国古代的有些 礼仪则与人权精神相去甚远,特别是到了封建社会中后期,许多礼制礼仪是对人权的践踏,对人性的摧残。 如现代礼仪中有尊重女性,爱护女性的女士优先原则;而中国古代礼仪对妇女的有些要求却是背道而驰, 有的甚至达到了残酷的程度。中国古代的妇女被剥夺了参与社交的权力,未嫁之前要隐居闺阁,不能抛头 露面,更不能与异性交往;在婚姻问题上没有发言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定下终身;嫁鸡随鸡,嫁狗随 狗,言语行事谨小慎微,忍气吞声地侍奉丈夫,低眉顺眼地服侍公婆。翻开《女论语》、《女戒》、《书仪》等书, 书中所载对女性礼仪的要求苛刻之极。《女论语》对妻子侍奉丈夫的礼仪要求设有专章,其中有云:“夫若 发怒,不可生嗔;退身相让,忍气吞声;莫学泼妇,斗闹频频。”对丈夫百依百顺,唯命是从,是封建礼仪对妇 女的要求。而离婚的权力也掌握在丈夫手中,甚至“口多言”也会成为被休的理由。为了达到“妇容”所要 求的“三寸金莲”的仪容标准,女性就要违背自然天性,将好端端的双脚缠成行动不便的小脚,惨痛之状,难 以言表。对人性的摧残,对人权的践踏,由此可见一斑。 中国古代礼仪文化极为丰富,以上所言只是从它与现代礼仪精神相违的几个侧面,并非是它的全部, 中国古代礼仪中也有许多值得我们现在借鉴的内容,如“礼主和”的精神、饮食之礼、待客之礼等等。本文 的目的是为了提醒人们,在继承我国古代传统礼仪文化的同时,要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抛弃其封建糟粕, 以便更好地吸收其民族精华,形成既符合国际惯例,体现现代礼仪精神,又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礼仪文化。

【现代礼仪与古代礼仪的联系】相关文章:

现代古代称谓礼仪02-19

古代礼仪传承到现代02-20

现代礼仪交友礼仪02-19

古代起名的礼仪06-11

古代敬酒礼仪11-10

古代礼仪知识08-26

古代女性礼仪04-17

古代女子礼仪03-09

现代礼仪之校园礼仪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