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5-13 12:14:29 科学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中班科学教案汇编10篇

  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有关中班科学教案汇编10篇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知道红、黄、蓝三原色相互搭配可以调出橙、绿、紫色彩。

  2、感受三原色组合成新色彩在生活的的体现,激发幼儿对色彩认知活动的兴趣。

  3、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二、活动准备:

  PPT课件一份,调色盘人手一份,红、黄、蓝颜料各一份,一次性杯若干,颜色记录卡人手一份。

  三、活动过程:

  ( 一)点击ppt出现水果城堡图,引出活动。

  1.师:水果城堡里面的水果成熟了,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去水果城堡里面摘水果。怎么样才能打开城门呢?我们一起来听听水果城的主人是怎么说的:“欢迎你们来水果城,如果要打开这扇门,必须要3种颜色填满门上的3个圆形才行。”

  2.师:到底是什么颜色,我们来听听水果城的主人是怎么说的?(水果城主人:“剩下的这3个圆形,可不是随便什么颜色都能填的`,一定要红、黄、蓝三种颜色两两相加后出现的颜色才行,小朋友们,快点变变看吧。”)

  (二)幼儿自主探索颜色的变化,发现打开城门的3种颜色是橙色、绿色、紫色。

  1.师:每个小朋友的前面都有一个调色盘,桌子的中间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颜料,请你们把颜色两两相加观察颜色有什么变化,(举起颜色卡)并把它记录在颜色卡上。比如说黄色和红色调在一起,它们会变出什么颜色呢?那么黄色和蓝色呢?现在请小朋友自己来试试看吧。

  2教师巡回指导。

  3.小结:师:你们太厉害了,三种颜色全都找到了,你们知道吗?橙色、绿色,还有紫色,原来,红黄蓝三种颜色两两相加后还可以变出橙绿紫这三种颜色呢,真神奇呀!

  (三)智力游戏:吃水果。选择水果并说出水果的颜色。

  (四)听音乐做律动,活动结束。

  水果城主人:“小朋友们,丰收舞会开始啦,让我们一起跳起来吧……”

  附带说课稿课件

  教学反思:

  通过此次活动,幼儿对颜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到了自己调制颜色的时候,积极性更高,一边调制,还结合经验说调制出的颜色与生活中所见到的哪些事物的颜色是相同的。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在幼儿眼里,与我们形影相随的影子里隐藏着许多“小秘密”,而这些“小秘密”又蕴含着许多的科学知识。科学对于孩子来说就是生活中好玩的事情,是他们为之感兴趣的东西。幼儿天生就有主动探索的精神。为了更好的激发和提升这种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我精心设计了本次活动。好奇、爱玩儿是幼儿的天性,我通过“神秘的玩具筒”打开了幼儿探索的欲望,幼儿在一步一步由浅入深地操作中,渐渐获得对影子的了解,努力做到了学中玩,玩中学。

  活动目标:

  1、知道影子的变化与光和物体的变化有关,在探索实验中获得对影子变化的经验。

  2、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探索的过程,并乐于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

  活动准备:

  1、手电筒

  2、玩具筒、各种物体卡片

  3、一盆花、参照物

  4、任务卡、太阳卡片、胶棒

  活动过程:

  1、用大型led灯导入,引出影子的话题。

  2、观察玩具筒,看看玩具筒里有什么?通过玩具筒里藏着的秘密,激发起幼儿探索的兴趣。

  3、幼儿探索用手电筒让影子出现。幼儿回想在日常生活中还在哪里见过影子。得出结论――有光的地方就有影子。

  4、教师更换卡片,让幼儿猜想影子会不会变?幼儿尝试探索更换物体卡片,感受影子的变化。探索得知:物体不同,影子也是不一样的。

  5、观看ppt中的两个影子,让幼儿思考这两个影子有什么不一样?让幼儿猜想,这两个方向不同的`影子是几盆花的影子?

  6、教师引导操作。让幼儿指出,影子在哪?光源在哪?光源在这边,影子就在他的另一边。教师与幼儿一起探索发现,一盆花也会有变化不同的影子。初步感受光源变了,影子的方向也改变了。

  7、让幼儿自由探索,亲身体验。光源的位置变了,影子也跟着变来变去。

  8、发放记录卡,边操作边记录。加强幼儿对影子变化的认识。

  9、教师与幼儿一起观看ppt,总结记录卡。

  活动延伸:请小朋友回到活动室,仔细观察哪里还有会变化的影子?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常见的豆制品,知道豆制品是黄豆做成的。

  2.通过观察活动,知道豆制品的种类很多,乐意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吃过的豆制品。

  3.喜欢吃豆制品,知道豆制品有利身体健康。

  二、活动准备:

  1.几种常见的豆制品(如:豆腐、百叶糕、豆腐干等)。

  2.有目的地挑几种豆制品及其它不是豆制品的.(如:牛奶、面包、鸡蛋等)放在桌上。

  3 . 每个小朋友一只碗和一把勺子。

  三、活动过程:

  1 . 品尝豆浆,引出黄豆。

  师:宝宝们,看!王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谁来猜猜看?(出示豆浆)师:到底是什么呢?我们来尝尝看好不好?

  ——幼儿品尝豆浆师:原来是豆浆啊!那宝宝们知道豆浆是用什么做的吗?

  师:真聪明,都将使用黄豆宝宝做的。(出示黄豆)师:谁来说说黄豆是什么样的?(黄黄的、圆圆的、表面光滑的)

  2 . 出示豆制品,让小朋友自己说说。

  师:黄豆宝宝本领很大,它除了能做成豆浆,还能做成很多东西。

  师:今天王老师带来了一些!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些什么呀?

  ——请幼儿上来介绍。(从颜色、触摸感、软硬程度方面介绍)老师在旁帮助。

  师:你们介绍得真不错!

  3.引出豆制品概念,认识其它黄豆制品。

  师:用黄豆做成的东西,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豆制品。

  师:你们吃过豆制品吗?你吃过哪些豆制品?”

  师:“为什么要吃豆制品?”

  小结:“豆制品营养丰富,豆制品中含有蛋白质和维生素,它能使我们的身体变强壮,能增强我们的身体抵抗力。”

  4.让幼儿区分豆制品。

  师:“王老师不小心将豆制品跟其它东西混在一起了,你能帮我把豆制品找出来吗?”

  幼儿到桌上从各种物品中找出豆制品,并放到前面的桌上。

  老师和幼儿一起检验,找出错的,并纠正。

  师:“你们真能干,表扬宝宝们!王老师请你们吃豆制品好不好?!”

  5.幼儿品尝豆制品。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引起幼儿对落体现象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2、初步尝试记录。

  活动准备

  1、羽毛、塑料积木、纸条、树叶、自制降落伞若干。

  2、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兴趣

  让幼儿观察各种材料。

  二、摆弄落体进行感性探索

  1、请幼儿选择一样物体玩一玩

  观察这个物体落下来的'情景。

  2、进行讨论

  请个别幼儿描述自己所玩的物体落下来的样子,并用动作表示。

  三、落体的方法记录

  1、请一位幼儿选择一样物体,先观察它落下来的样子,再尝试用画画的方法记录。

  2、让幼儿自己玩玩、试试其余物体,观察不同物体下落时的有趣观象,并尝试用画画的方法记录。

  3、逐一出示记录表,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记录的样子是怎样的。

  四、集体交流。

  延伸活动:

  玩一些落体游戏,如“托气球游戏”“吹鸡毛游戏”等,启发幼儿观察落体运动现象,

  并想办法吹起下落的鸡毛,托起下落的气球。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小蝌蚪到青蛙的生长过程,能用身体动作表现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2、养成观察事物细微变化的习惯,能把自己对小蝌蚪变青蛙过程的猜想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

  3、喜爱青蛙,初步具有保护青蛙的意识。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1、 知道青蛙的外形特征,了解它是人类的朋友。

  2、 小蝌蚪变青蛙的VCD一张,《小鱼与水草》录音带一盒。

  3、 记录卡片每人一张,彩色笔每人一支。

  活动过程:

  1、 导入主题,介绍记录卡片

  引入:(小朋友们,我们的生物角里有很多的小蝌蚪,大家是不是经常去看它们、照顾它们啊?小蝌蚪长大会变成什么?)

  介绍记录卡片:(小朋友们有的通过观察生物角的小蝌蚪,有的听爸爸妈妈说,自己心里对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都有了想法,下面请小朋友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或自己猜想的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画下来。)

  出示卡片:(老师已经给小蝌蚪画好了“家”,我们数一下,小蝌蚪有几个家)

  手从左到右指着框框(对,共有5个“家”)(有的小朋友认为小蝌蚪变成青蛙很快,觉得3步或4步就够了,没关系的,小蝌蚪的`家可以空出来,你认为要几步就画在几个框框里。还有有的小朋友可能不会画完整的青蛙,那画个青蛙的头表示,只要你自己知道图画代表的意思就可以了,画地不好没关系。在卡片的下面写上学号,不会写的可以举手请老师帮忙。)

  提要求(小朋友在画的过程中不要看别人怎么画,也不要讨论,自己动脑筋,每个人的想法可能都不一样。起立,拿起小椅子,轻轻地坐到位置上。)

  2、幼儿在记录卡片上完成猜想过程(这里基本不进行指导,只鼓励幼儿把这个过程完成)

  3、讲评卡片,组织讨论。

  选两张错误的卡片,请完成该张作品的小朋友讲一下。

  选一张正确的卡片,请完成该张作品的小朋友讲一下。(后来此步骤没完成)

  在小朋友讲自己的猜想时不进行“对与错”的评断。

  组织讨论(有的小朋友认为小蝌蚪是先长出前腿再长出后腿,有的小朋友认为青蛙一下子就长出了四条腿。有这么多不同的意见,现在请小朋友想个办法来说明你自己的看法是对的。)

  教师引导小朋友回忆过去的观察经验,解决本次活动认知上的难点——小青蛙是先长前腿还是后腿,还是四条腿一下子就长出来了。(我们生物角的小蝌蚪是不是都一样的?有没有小朋友看到过只长了两条腿的小蝌蚪?请看到过的小朋友讲一下长两条腿的小蝌蚪长的是前腿还是后腿。)

  在顺利解决此难题的基础领幼儿蛙跳着离开教室自然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活动中引导幼儿看一看、听一听、说一说、学一学、玩一玩等多种感官的参与,幼儿不知不觉对小蝌蚪的成长变化产生了兴趣。而游戏体验法,使幼儿在玩的过程中体验小蝌蚪慢慢长大的快乐心情,进一步产生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设计背景

  孩子们从小班到中班,随着年龄的增长,更爱做一些新奇的游戏,如用不同形体的积木搭建一些比较奇特建筑,但是也经常因为各种形体组合的不太正确而乱发脾气,为了让孩子们正确的认识不同形体的积木的作用,就安排了这么一个活动。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感知常见几何体的特征。

  2、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兴趣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掌握几何体的.动态特征是这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活动准备

  各种规格的球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

  活动过程

  1、将各种形体混放在一起,请幼儿围坐在周围,引导他们尝试用各种几何体搭建物体。

  2、讨论:哪些几何体能够搭建什么?哪些几何体不能叠放?为什么?

  3、请孩子们自由探索尝试:什么样的几何体站着最稳?什么样的几何体可以叠得高?

  4、讨论总结找出站得最稳的几何体,并请他们用各形体相互配合搭建出不同的物体。

  教学反思

  这次活动使孩子们在建构活动中知道了各种几何体的特性,可以利用他们在用各种几何体搭建不同物体的同时进一步让他们了解不同形体的不同作用,使他们探索性地操作和学习,更好地促进孩子们认知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中班科学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了解海豚的本领,并能进行相关的讨论,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2.根据指示做相应的动作,发展身体的协调运动能力。

  活动准备:

  1.海豚布偶。

  2.视频短片“海豚”(《动物真有趣》电子书第 2 - 3 页),以及有关海豚帮助人类的录像等。

  3.铃鼓。

  活动过程 :

  1. 出示海豚布偶,老师与布偶进行对话:

  . 老师:海豚,请问你住在哪里?

  . 海豚:我原本住在海洋里,后来人们把我和我的同伴带到海洋公园来,为小朋友们表演节目。

  . 老师:你们会表演什么呢?

  . 海豚:我们会表演很多节目,跳高、顶球都难不住我们。

  2. 老师引发幼儿对海豚的`好奇心,鼓励他们提出问题。

  3. 播放电子书第 2 - 3 页的视频短片,让幼儿观看海豚表演的片段。播放海豚为人类服务,救助人类的录像。

  4. 与幼儿讨论海豚的本领,例如会跳出水面用嘴巴顶球,会用鳍做出挥手的动作,会发出类似唱歌的声音、能帮人做事情等。

  5. 引导幼儿想象自己是一只海豚,模仿海豚在水中游泳。当老师用力拍打铃鼓一下时,幼儿便模仿海豚向上跳一次;老师用力拍打铃鼓两下时,幼儿便跳两次。

  活动评价:

  1.能较清楚地说出海豚的本领。

  2.能根据铃鼓声的指示模仿海豚跳跃。

中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能有创意的使用不同美工材料表现自己喜欢的昆虫。

  体会独立完成任务的快乐。

  活动准备:

  昆虫制作方法。

  广告颜色、蜡笔、图画纸、筷子、粗毛线、椰子叶、陶土(或自制面团)、剪刀、白胶、水彩笔。

  日常用品:牙刷、竹筷、叉子、汤匙、塑料袋、报纸。

  活动过程:

  请幼儿观看幼儿用书《昆虫大集合》,并一起讨论:

  --书上有哪些昆虫?

  --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它们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请幼儿选出自己想做的昆虫模型,并鼓励其进行独立思考:用什么材料做?可以怎么做?

  鼓励幼儿按昆虫的不同特征,尽情创作--蝴蝶、蜻蜓类细长形的昆虫:用纸或塑料袋剪出蝴蝶形或其他昆虫造型,粘贴在日常用品如牙刷、竹筷、叉子、汤匙上,即可组成昆虫造型;再画上眼睛,装上触须,将更逼真。

  --运用圆形的容器如冰淇淋、果冻盒子、贴上圆点和6只脚,就是瓢虫了。

  --鼓励幼儿使用不同材质进行制作,完成后大家一起分享作品。

中班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通过有序探索、自由发现,让幼儿感知磁性这一科学现象,培养幼儿的探索兴趣和探索能力。

  2、引导幼儿运用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研究,体验与同伴探索交往的乐趣。

  3、培养幼儿乐于帮助别人的品质。

  除了以上情感、认知、技能三方面的.目标外,我还将关注幼儿活动发展中的生成性目标

  活动资源:

  磁铁若干,各种试验材料(铃铛、木块、布条、钉子、曲别针、夹子等)若干,小猫头饰、钓鱼杆、小鱼若干条,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

  老师扮猫妈妈,邀请小朋友到家里做客。在音乐伴奏下进入教室。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1、请幼儿打开礼物,帮猫妈妈寻找礼物中的秘密。

  2、幼儿交流自己的新发现,认识磁铁。

  3、幼儿动手把礼物中能被磁铁吸引的物品放到小桶里,引导幼儿观察,讨论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

  4、得出结论:磁铁只能吸引铁制品。

  三合作探究,了解磁铁的特性。

  1、引导幼儿寻找生活中哪些物品能被磁铁吸引。

  2、启发幼儿用最有效,最快捷的方式捡起撒在地上的针。

  四游戏—钓鱼

  在音乐伴奏下,来到池塘帮猫妈妈钓鱼。

  五活动延伸

  设立科学发现角,利用磁铁发现更多的秘密。

中班科学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积累有关转动的经验,发现转动的很多有趣现象。

  2.为自己和同伴的成功而高兴,在活动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课件:照片—旋转木马

  2.玩具车、陀螺、筷子、积木、圆片、吸管、牙签、碗、杯子、毛巾、硬币等 。

  活动过程

  一、初步获得有关转动的经验。

  1.猜谜引出风车

  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很好玩的东西,

  说它是辆车,可它不是车,风儿一吹来,脑袋随风转。你能猜出来它是什么吗?

  2.幼儿探索操作

  (鼓励幼儿发现转动的各种有趣现象。)

  教师:除了风车能转,你知道还有哪些东西是可以转吗?

  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很多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什么,

  玩具车、陀螺、硬币、纸片、吸管呼拉圈。

  它们能转吗?我们来试一试!

  3.幼儿交流

  (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大胆地告诉同伴)

  教师:你玩的是什么?你是怎样让它转起来的?

  小结:我们用嘴吹,用手转,有手推,想出了那么多转动的方法。

  二、操作,探索

  (引导幼儿用两种不一样的东西使其中的一样东西转起来。)

  1.教师:今天我们班要开展一个“转转转”的展览会,你们能不能让这些东西转起来呢?

  2.请大家用两种不一样的东西合作,使其中的'一种东西能转动起来。

  3.谁来说说你用了哪两样东西,是怎么玩的?

  三、延伸活动

  1.游戏“迷迷转”,引出身体的转动。

  “迷迷转,迷迷转,大风停了我不转。”

  我们在做游戏的时候身体怎样了?”

  (原来发现我们的身体也会转动的,真神奇。)

  2.那请小朋友找一找在我们身上还有哪些地方,哪些部位也会转动起来的?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放屁_中班科学教案07-05

中班科学教案:果汁的颜色 中班科学教案09-19

中班科学教案:花猫钓鱼_中班科学教案07-01

中班科学教案:秋叶飘飘_中班科学教案07-05

中班科学教案:捉泥鳅_中班科学教案07-05

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力_中班科学教案07-05

中班科学教案:磨豆浆_中班科学教案07-05

中班科学教案:玩沙_中班科学教案07-05

中班科学教案:美丽的春天_中班科学教案07-05

中班科学教案:冬天的取暖用具 _中班科学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