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2-10-09 18:36:40 科学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科学教案范文合集五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门】科学教案范文合集五篇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通过讨论、分析,认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食物链。

  2、知道不同的动物吃不同的食物,动物要维持生命就要消耗这些食物作为能量。

  3、意识到食物链、食物网反映了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之间的复杂的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4、通过分析和概括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的思维能力。

  5、意识到自然界中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6、了解保护动物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保护青蛙的教育。

  教学准备

  1、课文插图中的动植物的图片或挂图。

  2、准备稻田里的动植物名称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讲述故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

  (2)讨论:从这个故事中你知道螳螂、蝉、黄雀之间有什么食物关系? 谁吃谁?谁被谁吃?蝉吃什么呢?

  (3)讲述: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二、认识食物链。

  (1)按照谁被谁吃的顺序,说一说:树、蝉、螳螂、黄雀之间的关系。

  (2)指导学生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3)出示草、廊、羊的图片,说一说:它们之间谁被谁吃?

  (4)在书上记录它们的食物联系。

  (5)提问:同学们根据食物关系用“→”将这些动植物连接在一起,这种动植物间的食物关系像什么?你能给起个形象的名字吗?

  (6)讲解: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形成像链环一样的关系,称为食物链。

  (7)学生练习写几条食物链,交流。

  (8)小组研究:观察写的几条食物链,讨论:这几条食物链从什么开始的?为什么从绿色植物开始?这几条食物链到什么结束?

  (9)讲解:在食物链中,植物能制造自己需要的营养物质,叫生产者。动物不能自己制造营养物质,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利用生产者制造的营养物质,叫做消费者。

  (10)指出上面食物链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11)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

  三、研究稻田里的食物网。

  (1)出示挂图(或投影教材插图),提问:稻田里有哪些动植物?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贴上卡片。

  (2)小组讨论:找出稻田里的动植物的食物关系,写出食物链。

  (3)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在黑板上画箭头表示,并且检查每条食物链画得是否完整,是否合理。

  (4)找一找,这些食物链中,哪些生物能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哪些动物能吃不同的食物?这些食物链之间的关系怎样?

  (5)讲解:小结:多种生物在取食关系上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多种食物链相互交错,相互联结,形成网状的结构,人们形象地称之为食物网。

  四、保护青蛙,维护生态平衡教育。

  (1)讨论:以一条食物链(稻子→稻螟虫→青蛙→蛇)为例:如果食物链中有一种生物(比如:青蛙)死光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2)教师介绍青蛙在稻田里的作用。提问:由此,你想到了什么?人也是食物网中的重要部分,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我们人类应该做些什么呢?

  五、 课外拓展。

  收集青蛙的资料,编写一条保护青蛙的公益广告词。

科学教案 篇2

  电路出了什么故障

  1、经历思考电路出故障的各种原因的分析活动过程。

  2、学会做一个电路检测器,并学会应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故障电路的方法。

  3、让学生经历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故障的原因的活动过程,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学生经历分析电路故障原因和检测电路故障原因的过程中,培养他们注重实是,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的精神。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小组准备:

  每组准备一个带有故障的串联电路(1个坏的小灯泡、1根没有剥绝缘皮的电线,1节废电池),制作电路检测器的材料(电线若干根、电池盒1个、小灯泡1个、灯座1个)。

  2、教师准备:

  有1个小灯泡的无故障的串联电路,1个电路检测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在展示台下出示一个能使小灯泡同时发光的串联电路:

  提问:大家请看,这是一个以前我们连接过的能使两只小灯泡同时发光的电路,谁能说说电流在这个电路里是怎样流动的?

  讲解:电从电池的一端流出,通过灯泡,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形成一个环路,灯泡就会亮起来。这个由电池、电线、灯泡组成的,有电流通过的环路就叫做电路。

  2、小组连接一个有故障的串联电路

  谈话:老师为各组也准备了一个这样的电路,请你们把断开的电线连上。

  提问:小灯泡亮了吗?小灯泡没亮说明什么?(学生回答后板书课题:电路出故障了)

  (二)各小组分析出故障的原因:

  1、讨论、分析:

  请大家分组讨论、分析,电路中的哪一部分可能出故障了?把讨论结果记录在“表一”中。

  2、交流:

  你们认为,可能有哪些原因导致电路出故障了?(板书学生分析的结果)

  3、整理记录:

  请大家根据刚才同学们的发言,把自己的记录补充完整。

  (三)检测有故障的电路:

  1、讨论:

  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检测有故障的电路?

  2、学习用一个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

  (1)学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展台展示“电路检测器”) 请大家仔细观察老师做的电路检测器,然后自己也试着动手做一个。

  注意:

  ① 做好后一定要先试试小灯泡亮不亮;

  ② 要注意安全,不准用它来检测人的身体或220V的电路。

  (2)学习使用电路检测器:

  教师演示检测一根电线;用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和一根电线的两端相连接,如果小灯泡亮了,就说明这根电线没有故障;如果结果相反,则说明这根电线有故障。

   3、分组讨论制定检测计划:

  下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制定出一个检测计划(也就是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把计划写在“表二”中。

  交流、汇报:你们组制定的检测计划是怎样的?

  4、用电路检测器查找故障原因:

  现在,请同学们按照自己订的计划,用电路检测器故障原因。

  要求:

  ① 边查故障,边记录(可以把结果记录在“表三”中);

  ② 数数本组的电路共出现了几个故障。

  5、交流、汇报:

  (1)你们组检测到了哪些故障?请你上台来和大家说说你们组是怎样检测的?

  (2)大家认为他们小组的检测怎么样?

  (四)排除故障,使小灯泡亮起来:

  故障已经找到了,你能排除这些故障,使这些小灯泡重新亮起来吗?请动手试试看。

  (五)总结:

  今天我们遇到的电路故障有:电池没电了、电线的外皮没有剥掉、小灯泡坏了。如果今后遇到了其它故障,你会怎么办?

  请大家注意,电路检测器只能在实验室里检测简单的电路,绝不能用来检测家用220V电器电路,否则会出危险。

科学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的第3课。课文大体由四个版块的内容组成:第一版块创设情境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不方便,从而认识生活中的斜面、发现斜面可以省力;第二版块的内容教学是引导学生“探究斜面坡度大小与拉力关系”,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进行科学探究技能培训的重要环节;第三版块的内容教学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认识斜坡的变形螺旋;第四版块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认识斜坡及螺旋在生产生活的应用,逐步使学生树立“学科学”是为了更好的“用科学”的思想。

  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斜坡及斜坡的使用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他们看见过推车、搬粮食、运货物,而且学生也有过在“斜坡”上向上推车很省力的生活体验。生活中对于“斜坡”的感性认识,为课堂教学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结合教材内容、学生的认知体验,教学中,教师所要关注的并非是“斜坡”、“斜坡能省力”这些知识点的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科学探究技能的训练,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亲历“探究斜坡坡度大小与拉力关系”的全过程。另外,学生对斜面的变形螺旋较陌生,而且学生在认识“直线斜面”到“螺旋”有一个思维的跳跃,所以“如何引导学生很好的认识螺旋”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斜面坡度大小与拉力关系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观察记录等。

  2.能够搜集数据并发现斜面坡度大小与拉力变化的规律。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斜面是简单机械,知道斜面坡度大小与拉力变化的规律。

  2.知道斜面的变形螺旋及其作用。

  3.了解斜面及螺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科学研究有兴趣,体验和感受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科学。

  2.体验到亲历科学探究过程的乐趣。

  3.关注身边的简单机械的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斜面坡度大小与拉力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究认识斜面的变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斜面。

  1、图片引入: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麻烦,瞧,小明今天就遇到了一个麻烦,要搬自行车上台阶很累、很不方便,你有好的解决办法吗?

  2、学生交流解决方法。(预设:可以把台阶改造成斜坡,可以用木板铺成斜坡……)

  3、随机出示示意图,介绍斜坡的坡度。

  4、激发研究兴趣:大家想的这种办法到底好不好呢?

  二、体验活动、发现问题。

  1、引导活动:这是一辆小车,垂直提升小车要用多少力呢?搭建斜坡提升小车又要用多少力?想不想测量一下呢?

  2、学生讨论实验做法:

  (1)用测力计垂直提起小车,读出读数。测力计在使用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检查指针是否在“0”位,读数时眼睛要平视指针

  (2)搭建斜坡,用测力计拉起小车,读出读数。用测力计在斜坡上拉小车的时候还要注意什么呢?(测力计要与木板相平,用力要均匀等)

  3、学生分组体验活动:垂直提升小车与搭建斜坡提升小车

  4、小组汇报实验结果、课件统计数据。

  5、观察实验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6、交流发现:使用斜坡能省力、各组斜坡省力不一样。

  三、实验探究、发现规律。

  1、再次创设情境:小明也想到了搭建斜坡,但现在有三个不同坡度的斜坡,1号、2号、3号,但是他不知道选择用哪一个斜坡就能很省力的把车推上去?

  2、讨论:如果让你来选,你会选择哪一个斜坡?为什么?

  3、学生提出各种猜想:

  预设一:学生提出不同猜想。

  (1)选择3号,3号坡度小,推起来省力;

  (2)选择1号,1号坡度虽然大,但距离很短。如果从省力的角度考虑,你会选择哪种?

  (3)选择1号,1号坡度大,推起来省力

  (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教师相机引导归纳, )

  预设二:学生提出“选择3号,3号坡度小,推起来省力”一种猜想。

  4、引导探究,讨论做法:要知道哪种猜想是正确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5、学生课内讨论,交流实验探究的做法:

  (1)你能利用材料造成大小不同的坡度吗?

  (2)不同坡度会造了,那我们在每一种坡度上实验时应该测几次?

  (3)实验的时候还要注意些什么呢?(老师在这里要引导学生在这里认识到在做实验的时候,动手实验很重要,但观察、记录也同等重要,逐步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能力。)

  6、学生分组开展课内探究实践活动。

  (教师巡视,提示定时记录,填写记录表。)

  7、组织汇报,课件统计数据,交流并分析实验数据。

  (学生课内汇报各组的实验数据,教师随机汇总,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果。)

  8、解疑:你们猜猜小明最后选了哪一个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播放动画)看来,斜坡确实是个好办法。

  四、联系实际,认识斜面变形。

  1、出示公路模型,引出问题:现在有高、低两条公路(距离较远),你有办法让两条公路的车辆在这一段互相流通起来吗?

  2、学生交流办法:搭建斜坡。

  3、提出更难的问题:现有这两条公路距离很近,你还有办法让两条公路的车辆互相流通起来吗?你还有办法让两条公路上的车辆还像刚才一样省力互相流通起来吗?

  4、引导观察:将直线斜坡引桥变成了什么形状?

  5、小结:像这种变形斜坡叫螺旋。这种螺旋引桥在哪里可以见到呢?

  6、出示图片:这些图片中哪里用到了斜坡及螺旋,有什么作用?

  五、课内小结,延伸课外: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了哪些收获?

  2、指导课外探究:

  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用到了斜坡及螺旋,我们可以开展更深入的观察、记录,看一看,你有没有新的发现。

  (1)你能利用材料造成大小不同的坡度吗?

  (2)不同坡度会造了,那我们在每一种坡度上实验时应该测几次?

  (3)实验的时候还要注意些什么呢?(老师在这里要引导学生在这里认识到在做实验的时候,动手实验很重要,但观察、记录也同等重要,逐步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能力。)

  6、学生分组开展课内探究实践活动。

  (教师巡视,提示定时记录,填写记录表。)

  7、组织汇报,课件统计数据,交流并分析实验数据。

  (学生课内汇报各组的实验数据,教师随机汇总,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果。)

  8、解疑:你们猜猜小明最后选了哪一个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播放动画)看来,斜坡确实是个好办法。

  六、联系实际,认识斜面变形。

  1、出示公路模型,引出问题:现在有高、低两条公路(距离较远),你有办法让两条公路的车辆在这一段互相流通起来吗?

  2、学生交流办法:搭建斜坡。

  3、提出更难的问题:现有这两条公路距离很近,你还有办法让两条公路的车辆互相流通起来吗?你还有办法让两条公路上的车辆还像刚才一样省力互相流通起来吗?

  4、引导观察:将直线斜坡引桥变成了什么形状?

  5、小结:像这种变形斜坡叫螺旋。这种螺旋引桥在哪里可以见到呢?

  6、出示图片:这些图片中哪里用到了斜坡及螺旋,有什么作用?

  七、课内小结,延伸课外: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了哪些收获?

  2、指导课外探究:

  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用到了斜坡及螺旋,我们可以开展更深入的观察、记录,看一看,你有没有新的发现。

科学教案 篇4

  《科学课》三下《冷与热》单元

  杭州市西湖区周浦中心小学 郑维庆在市科学新课程调研活动中执教

  教材说明

  教材共3页,由3个活动组成。

  活动一:冷热不同的水。

  这个活动是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入手进行本单元学习的。活动分3层:1.用一壶热水和一瓶冷水倒出四杯不同温度的水,用触摸等方法感受冷水和热水的温度差异,并结合生活经验,想出怎样倒更为合理。例如:使用玻璃杯应先倒冷水再倒热水,先倒热水杯子容易炸裂;使用软塑料杯时也要先倒冷水再倒热水,否则杯子容易变形。这里还需要学生能用准确的语言描述四杯不同温度的水:烫水、热水、温水和凉水,交流平时触摸更冷或更热的水时的感觉。2.按手触摸的感觉给热水分类:温水;不烫手的热水;烫手的热水;不能触摸、一碰就烫伤皮肤的热水。3.记录、整理发生烫伤的场合。这个内容需要根据学生的经验整理,不必强求和教材一致。

  活动二:冷水和热水还有什么不同。

  教材是以提出一个新话题的'方式转入这个活动的,试图以实验的方式帮助学生变换角度、变换方法去研究冷水和热水还有什么不同。这个活动分两层:1.从观察往冷水和热水中各滴一滴红墨水开始,让学生发现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快而在冷水中扩散得慢,这里只找不同而不需解决为什么。2.观察装有冷水的小塑料袋放入热水中沉,装有热水的小塑料袋放入冷水中浮的事实,并尝试着做出解释。

  活动三:研究热水上浮的原因。

  这个活动仍以观察实验的形式进行。首先提出观察目标:水在变热过程中重量是否发生变化;水在变热过程中体积是否发生变化。然后以实验展开,用气球皮蒙住装满冷水的试管分别放入冷水和热水中。学生们会收集到在热水中气球皮鼓,冷水中气球皮凹的事实。教材中天平称试管的插图,是解决实验中水的重量是否变化的提示。通过实验学生会发现,水在变热过程中重量没有变化而是体积发生了变化。水的体积变大是热水上浮的原因。这一活动还指向了下一个活动目标:对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本课时活动内容较多,可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适当增加教学时间。

  教学准备

  每组4只塑料杯、水槽、开水壶、冷水、小塑料袋、扎好的有水的冷热试管、天平

  教学活动过程

  1.引入。

  ·今天比较热,而冬天比较冷,我们这单元开始学习冷与热,大家很熟悉水,就来研究冷水与热水吧!

  2.用触摸方法感受冷水与热水的基本差异。

  ·请几位同学摸摸冷热两杯水,说说触摸的感觉。

  。加点冷水后,热水温度会怎样?

  ·用一瓶冷水和一壶热水倒出四杯冷热不同的水。并把四杯水排成从冷到热一对整齐的队伍。

  ·描述触摸四杯水的感受,联系教材开水和冰水的插图给水分类:烫水、热水、温水、凉水、冷水。

  P60页,看看我们平时你什么时候烫到过。

  3.冷水和热水还有什么不同。

  ·冷水和热水除了冷热不同外还有什么不同?能换一种方法来研究吗?

  ·在冷水和热水中各滴一滴红墨水看看会有什么发现?说明要求

  ·把装冷水的小塑料袋放入热水中,把装热水的小塑料袋放入冷水中,又发现了什么?

  ·怎样解释以上现象?提出自己的假设。

  4.研究热水上浮的原因。

  ·观察水在变热过程中重量是否发生变化。

  ·把装满冷水的试管用气球皮蒙上,并用皮筋扎紧,放入热水中。发现了什么?放到冷水中,又发现什么?

  ·交流观察结果并进行解释。

  5、延伸活动,

  玩一个有趣的玩具,会撒尿的小陶俑,课外想想是什么原理呢?

科学教案 篇5

  目标:

  1、在理解5以内序数的基础上,根据门牌号码找到相应的房间。

  2、在活动中体验帮助小动物搬新房的快乐

  准备:

  材料:分别为每层有两个房间的二层、三层、四层、五层、六层的楼房及每层有三个房间的三层、四层的楼房若干,能力不同则提供给不同的材料。这样,在横的、总的两方面都拉开了距离,满足了不同幼儿的发展,使不同幼儿在体验成功快乐的基础上经验都得到一定的提升);身上写有门牌号码的小动物若干。

  过程:

  1、 情景导入

  很多小动物们都围在小猴身边,他们在说什么呀?

  ——原来小猴告诉大家:“今天我去城里玩了,发现那里的人们住的都是高高的楼房,又宽敞又亮堂,我们也来盖楼房吧!”“好呀,好呀!”小动物们都欢呼起来。

  2、巩固经验

  (1)、小动物们说干就干,不多久就盖出了一座新房子(出示有五间房子的平房)

  1)、请幼儿帮某个小动物搬进第一座房子

  2)、小兔问什么要住在这里?

  (此处要巩固的经验是:从左往右数房间,依次是:第一间,第二间——————以巩固幼儿在横的方面的序数经验)

  (2)、小兔觉得新房子虽然很宽敞,可并不能看到远处的风景,于是小动物们商量了一下,又盖起了第二座房子,看,第二座房子盖起来了,好高呀!(出示高五层,美层只有一个房间的高楼)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科学教案 讲科学用科学教案09-26

春天科学教案03-09

科学教案:蜗牛09-11

走进科学教案12-08

《气球》科学教案08-27

科学教案范文04-06

科学教案《赛车》04-07

有关科学教案06-12

关于科学教案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