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2-09-02 13:10:34 科学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科学教案三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3篇,欢迎大家分享。

【热门】科学教案三篇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种子能生长,体会植物生长与自然因素的关系,并能大胆画出帮助种子长大的朋友们。

  2、尝试渲染的方法,体验帮助种子生长的快乐之情。

  活动准备:

  幼儿有绘画蚂蚁、蚯蚓等小动物的经验、小菜园背景图、小菜园范画、记号笔、水彩笔、炫彩棒、海绵、抹布

  活动过程:

  一、经验回顾

  价值分析:通过经验回顾,巩固了解种子的生长产生的变换。

  1、(出示照片)瞧!前几天,老师带你们去了哪里呀?(小菜园)小菜园里都有哪些蔬菜?

  2、谈话讨论:它们小时候是什么样子的?那种子长大需要谁来帮忙呀?

  小结:种子的长大少不了蚯蚓的帮助、蚂蚁的帮助,有了它们种子才会慢慢地长大。

  二、想长大的种子

  价值分析:通过情景导入,了解植物生长与自然因素的关系。

  1、种子想长大。

  (边说边画种子)老师这里也有一片小菜园,小菜园里种着许多许多的种子。

  2、蚯蚓来帮忙

  有一颗小种子呀,它很想长大。看!它的好朋友来帮忙了!(边说边画:细细长长的会是谁呢?)(蚯蚓)蚯蚓姐姐它是怎么帮助小种子的呢?(松土)

  3、蚂蚁来帮忙

  小苗苗还想长大,这回蚂蚁弟弟也来帮忙了。

  <边说边画:圆圆的头、扁扁的身体、大大的肚子,还有几条腿呀?

  蚂蚁弟弟用什么本领帮助小苗苗的?(松土)

  4、小朋友来帮忙

  蚯蚓姐姐、蚂蚁弟弟都来帮助小苗苗了,我们小朋友愿不愿意也帮助小苗苗长大呀?那我们用什么方法帮助小苗苗?(浇水)

  指导语:那我们一起来浇水吧,先用食指在海绵上取点水,然后沿着小苗苗的小叶尖儿,记住哦,是小苗苗的小叶尖哦,慢慢地浇,小苗苗咕嘟咕嘟,喝得饱饱的,看!小苗苗长得可水润啦!

  5、还想长大的种子

  小种子还想长大,谁还可以帮助它呢?(鸟捉虫、晒太阳。)

  6、蝴蝶、蜜蜂来庆祝

  出示范画

  小结:哇!小菜园里的小种子和它的朋友们大伙儿的帮助下越长越高、越长越漂亮,连蝴蝶和蜜蜂都来为它们庆祝呢!

  (三)、小种子长大了

  1、引导作画:你们也想和老师一样拥有这么美丽的小菜园吗?那请你们也去找一块小菜地,种上你们的种子,请它们的好朋友一起来帮忙吧!

  2、幼儿绘画

  引导语:“找到埋在泥土里的种子宝宝了吗?”先引导画一棵种子;“种子宝宝在哪里呀?”引导幼儿画上泥土;“你请谁来帮助小种子钻出泥土呢?除了蚯蚓和蚂蚁,还有谁会来帮助小种子长大呢?谁会捉虫呢?……”

  3、赏析讲评

  小苗苗在你们的精心帮助下,长得多好呀!你们喜欢那棵小苗苗呀?

  小结:我们去请班里的小朋友一起来看看你们的小菜园吧。

科学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能够主动探究积极发现,开展拓展性活动。

  能够在解释过程中比较变量。

  能够在解释中获得新结论或新发现。

  科学知识

  知道什么是拓展和拓展的意义。

  感受温室效应及空气有质量、水的传热、空气动力、热胀冷缩等原理及其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乐于拓展,增强本领,丰富知识。

  进一步增强对科学的兴趣和研究科学的热情。

  重点难点

  学法指导

  课前准备 尺子、报纸若干、一次性纸杯、一次性快餐盒、试管、金鱼、酒精灯、吸管、塑料瓶、墨水、橡皮泥、透明胶带、热水、水槽等。

  学习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

  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的科学知识,掌握了一些科学探究本领。(可以举一些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进行解释,如:地球上的陨石坑等)

  二、探索和调查

  1、其实,像这种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本领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解释,对问题进行探究就是一种“拓展(开拓发展之意《现代汉语词典》)”,古人曾说过“举一反三”和“闻一之十”也是同样的道理。

  2、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书上的现象。

  瓶中的草为什么和外面的长的不一样呢?

  3、学生将自己的解释填写在活动记录上。

  4、先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5、总结:像这样用所学的知识对现象和问题进行的解释就是一种对所学内容的拓展。

  6、学生利用准备好的器材动手探究,并将自己的发现和解释记录下来。

  (1)两人小组完成尺挑报纸的实验

  (2)四人小组完成金鱼在试管中存活的实验

  (3)每人单独完成气垫汽车的实验

  (4)演示瓶子吹泡泡的实验

  每一个实验的过程中都要要求学生进行初步地假设—仔细地观察—认真地思考—自己的解释—讨论与交流。

  7、像这样在探究活动中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也是一种拓展。

  三、回顾和解释

  你还能对生活中发现的哪些现象,利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去解释呢?

  当堂检测

科学教案 篇3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课时安排:

  1节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这个单元我们研究微小世界。(板书:微小世界)

  2、提问:什么是微小世界?(细菌,细胞,病毒等)。

  3.提问:微小世界是什么样的呢,人类是怎么观察到的?需要借助一些观察工具是吗?用什么呢?

  介绍:通常我们都是借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这样的观察工具来帮助我们了解微小世界的有关知识,本单元我们就重点研究放大镜,显微镜,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放大镜》(板书课题:放大镜)

  二、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师出示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谁能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来介绍一下放大镜。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各种放大镜根据用途不同,所以结构也有所不同。顺便介绍修表用放大镜,鉴定珠宝用放大镜,台式放大镜。)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三、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教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

  ①目、镜、物三者,目、物不动,镜动。

  ②目、镜不动,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四、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五、小结

  1、师: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2、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板书设计:

  放大镜

  构造:镜架、镜片(凸透——“凸透”镜)

  作用:“放大”物体的图像、放大细节

  用途:……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春天科学教案03-09

走进科学教案12-08

科学教案:蜗牛09-11

科学教案《赛车》04-07

科学教案范文04-06

有关科学教案06-12

关于科学教案07-27

关于科学教案07-24

《气球》科学教案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