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科学热胀冷缩评优课教案

时间:2022-12-01 19:12:01 科学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三年级科学热胀冷缩评优课教案(通用7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三年级科学热胀冷缩评优课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三年级科学热胀冷缩评优课教案(通用7篇)

  小学三年级科学热胀冷缩评优课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2.观察认识多种液体在受热受冷时的体积变化,理解体积的变化可反应出物体的冷热。

  3.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知道大部分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并进行探究实验。

  教学准备

  小烧瓶、细玻璃管、橡胶塞、大烧杯、水槽、暖瓶(内装热水)、抹布、红墨水、各种液体——每组一杯(如:食盐水、白糖水等)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孩子们:先请大家设法帮我解决一个问题好吗?

  (出示3个踩瘪了的乒乓球)谁能帮我使这3个踩瘪了的乒乓球重新鼓起来?

  用什么法子?请先说说打算。

  真行吗?请你上讲台试试。

  还有一个呢?

  仔细看看,是什么原因?

  为什么有裂缝就鼓不起来了呢?

  真是这样吗?假如我不相信怎么办?

  当别人不相信,那你就拿“事实”给他们看。我先帮你设计一个实验。

  (演示)我用这盐水瓶比作乒乓球,这瓶口便可当作“裂缝”。再用一个气球套住瓶口,然后浸入热开水中,如果瓶里的空气受热后真的会从瓶口挤向气球里,气球就会因此而鼓起来,是吗?

  (浇开水,气球果真鼓起来)事实怎么样?

  那么,我们还能换个角度再提出些问题来研究吗?

  提得好,我们先作个假设怎么样?

  说得好。尤其是运用了“也许”这个词充分体现这仅是一个“假设”。但是,光有假设还不够,还应当设计个实验来证实。谁能设计?

  教师归纳并板书:热胀冷缩

  动眼——发现问题;动脑——作出假设;

  动手——实验验证;动口——得出结论。)

  二、新课

  刚才大家对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进行了一番研究。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是要运用“四动”法(动眼、动脑、动手、动口),通过“发现问题一作出假设一实验验证一得出结论”四步来探究物体是否也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

  例如液体——水,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让我们打开课本,边阅读课文,边通过实验来研究。

  (按四人实验小组,配备 3 个小药瓶装满水,为了看得清楚,加了一点红墨水染成红色。在瓶塞上钻个眼,穿上一根空圆珠笔芯,把瓶盖塞紧。烧杯两只,热水瓶和冷水桶各一只)

  (学生边学边实验,教师边巡视边辅导,纠正错误动作,引导小组开展“四动”式的探索和研究)

  请各组按下列提纲进行汇报,关于“水是否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的研究。

  空气是气体的代表,它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水是液体的代表,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么固体呢?固体是否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怎么研究?

  好!我给各组两套材料,钢球、酒精灯、火柴、一杯冷水,还有一个正好通过银球的铁环圈。请大家动眼、动脑、动手、动口来设计实验,验证作出的假设。

  (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归纳,得出结论,然后请各小组汇报)

  我们也同样发现固体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三、课后延伸

  今天我们这节课主要是探索了气体、液体、固体三种典型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热胀冷缩现象无处不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运用,只要你仔细看,认真想,大胆做,就能揭开它们的奥妙。例如,路旁架设的电线,为啥总是松松地垂悬着,不绷紧?

  对!这是电工叔叔为了防止冬季电线受冷收缩绷断而故意拉得松松的。

  教师评价。在平时的生活中还碰到这样的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板书设计:

  热 胀 冷 缩

  动眼——发现问题 气体

  动脑——作出假设

  动手——实验验证 液体 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动口——得出结论

  固体

  小学三年级科学热胀冷缩评优课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这种变化叫热做热胀冷缩。

  2、许多液体受热后体积会变大,受冷后体积会缩小。

  过程与方法:

  1、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的实验效果

  2、制造一个简易的观察水体积变化的装置。

  3、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学习科学知识,要运用到日常的生产生活中。

  二.教学重点:

  探究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三.教学难点:

  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四.教学准备:

  为每组准备:平底烧瓶、玻璃管、橡皮塞、冷水、热水、课件

  为全班准备:多种瓶装和盒装的液体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引导学生猜测

  1、出示一瓶水、饮料。

  上课前老师和大家说一个奇怪的现象。你们想听吗?老师去买饮料,但我却发现所卖的瓶装饮料没有装得满满的(课件),这是为什么呢?大家想知道是为什么吗?

  2.学生猜测。

  (二)清楚的观察水受热或遇冷后体积的变化

  冷热会对液体有影响吗?要想知道这个答案,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找出答案。

  师出示同样的两套装置,把它们放进温度不同的两杯热水中应该可以看到什么现象?

  1.师:通过气球皮鼓起来的程度,我们无法判断着两杯水的冷热了,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以下材料烧杯、烧瓶、玻璃细管、胶塞。

  请同学们小组内研究讨论一下,怎样把这些实验材料组装成实验装置?

  学生小组研究讨论后并试验组装

  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3.师问:细玻璃管起到作用 ?红墨水能发挥什么作用?可不可以不用?小组讨论。

  4.交流讨论结果。

  5.提出实验要求:

  (1)小组内要有分工合作

  (2)仔细观察水柱是怎么变化的

  (3)作好记录

  (4)注意安全小心热水

  6.教师巡视指导

  7.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问:液面是怎样变化的?变化过程是怎样的?

  细玻璃管里液先慢慢上升,后快速上升,再慢慢上升,然后停止上升,最后慢慢下降 ,怎么解释这种现象?

  通过实验我们大家知道了什么?

  8.那么水受冷后又会怎样呢?你们想怎样做?实验时我们观察什么?

  9.组织学生汇报

  10.小结:我们把水受热体积膨胀遇冷体积收缩的这种性质叫水的热胀冷缩。(板书:热胀冷缩)

  (三)观察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

  1.师:除了水你还知道那些液体?你们自己带来了什么液体。

  用同样的方法,看看你们自己带来的液体是不是和水有一样的性质。

  2.小组汇报实验情况:是用什么液体?实验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这种液体有什么性质?

  3.归纳总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许多液体受热和受冷后有什么共同的性质?

  4.小结:像酒精、醋、食油、豆奶和饮料等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板书:液体的热胀冷缩)

  (四)总结

  1.现在谁来和大家说说瓶装的液体为什么都没有装满呢?

  2.请大家看看这瓶红茶和水,为什么红茶比水留空的空间更多呢?

  像生活看似平常的小事,如果细细想来,还真的有怎么多科学道理。生活中的科学真是随处可见呀。希望大家在以后遇到这样的问题,也能想今天一样认真思考,积极动手,你将会发现更多的科学奥秘。

  小学三年级科学热胀冷缩评优课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三年级科学课程教材中冷与热单元的第二课《液体的热胀冷缩》。主要观察水及其他液体受热和受冷时的体积变化情况的研究设计此课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构建液体具有热胀冷缩性质的概念。引导学生亲厉探究科学、建立科学概念的过程,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通过与生活现象的联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采用不同方法的进行动手操作实验,比较液体的热胀冷缩会让他们很感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学会用控制单个变量的方法进行对比的实验有一定的难度,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需要同学开动脑筋,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初步的思维能力、比较能力、控制变量能力及动手能力是学生学习本课的基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玩中带着愉快地心情观察实验现象,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的探究过程。

  2、让学生经历从个别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归纳出液体具有热胀冷缩性质的过程。

  3、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实事求实的良好习惯,发展公平实验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观察及描述水的热胀冷缩现象,学生能探究认识水等多种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难点:小组实验时,学生之间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引入

  2、魔术激趣,初步感知水的体积变化。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老师设问。

  2、学生实验。

  3、汇报、交流。

  4、板书课题。

  三、启发联想、拓展知识

  1、学生通过实验知道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联想其他液体是否也这样。

  3、分组实验并记录。

  4、汇报、交流。

  5、小结

  小学三年级科学热胀冷缩评优课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通过科学小实验观察物体热胀冷缩这一科学现象,对科学活动感兴趣。

  活动重点:

  观察物体热胀冷缩这一科学现象。

  活动难点:

  对科学活动感兴趣。

  活动准备:

  实验材料:透明容器、温度计;瘪可乐瓶,开水,温度计每组一支

  活动过程:

  一、乒乓球变圆了。

  教师演示将踩瘪的可乐瓶放在开水中,请幼儿观察瘪的部位发生变化的神奇现象。

  师:小朋友你们看到了什么?

  想一想,可乐瓶会发生什么的变化?

  为什么可乐瓶会鼓出来?

  二、温度计的变化。

  1、教师操作,幼儿观察温度计液面高度,并记录数值。

  提问:未插入前温度计的度数是多少?

  温度计插入热水中有什么变化?

  温度计插入冷水中有什么变化?在冷水中慢慢加入热水,温度计的度数又有什么变化?

  2、给自己测量体温,感受热胀冷缩现象。

  (1)提示:你有没有量过体温?

  在身体的什么位置量?

  怎样测量体温?

  怎样看刻度?

  (2)教师提示操作步骤,幼儿两人一组给自己测量体温(宜采用腋下测量体温),对比体温表前后液面的高度差距。

  小学三年级科学热胀冷缩评优课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空气、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过程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设计、体验和自己动手进行空气及固体的热胀冷缩的实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享受实验成功时的喜悦心情,意识到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科学的存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对空气、固体热胀冷缩性质探究的过程。

  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材料,探究空气的热胀冷缩性质。

  三、教时安排:

  一课时

  四、教学准备:

  (1)、分组器材:

  ⑴号箱:2只瘪的乒乓球;

  ⑵号箱:1只充气的气球、1只和充气的气球同样大小的铁圈;

  ⑶号箱:自制的固体热胀冷缩演示仪;带气球的平底烧瓶1只、自制的气体热胀冷缩演示仪、摄子钳、棒状温度计。

  (2)、演示器材: 固体热胀冷缩演示仪、有关热胀冷缩投影片。

  (一)、游戏导入新课,探究空气的热胀冷缩性质。

  1、大家都玩过吹肥皂泡。谁有本事来吹一个大肥皂泡?

  2、请一同学吹肥皂泡,大家要仔细观察肥皂泡的变化。想一想,肥皂泡为什么会慢慢变大?倾听学生发言后(板书:空气)

  3、刚才同学们用嘴吹的方法造肥皂泡,现在不能用嘴吹,也不能用打气筒之类的器具,你们能再造一个肥皂泡吗?请在小组中讨论一下,准备怎样造?等会儿把方法介绍给大家听,比一比哪组方法能成功。

  4、教师演示:老师也有一个办法,看能不能造出肥皂泡? (老师拿出带吸管的烧瓶,管口上绕有一些棉线,在管口上蘸一些肥皂水,然后用手在烧瓶上一捂,吸管上口就出现了肥皂泡。)

  5、谁能揭开老师利用了什么科学知识?请动动脑筋,说得让大家都听得懂。热的手与肥皂泡之间是谁在起作用?怎样使肥皂泡更大?(老师演示,把带吸管的烧瓶放入有热水的水槽中,肥皂泡渐渐变大。)

  6、如果老师把烧瓶放入冷水中,这肥皂泡又会发生什么变化?

  (师继续演示,肥皂泡渐渐缩小了。)

  7、大家明白这个游戏中的科学道理吗?

  (二)、利用多种材料,探究空气的热胀冷缩性质。

  1、刚才老师用手捂、用热水使肥皂泡变大;用冷水冷却使肥皂泡缩小,同学们能不能利用这冷热的变化来设计几个有趣的实验?

  2、我们准备了一些工具,有热水瓶、水槽、铁盆、盐水瓶、气球、铁圈、乒乓球等,大家可以借助这些材料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各组先确定研究的问题,然后考虑一下需要用到的材料以及方法。

  3、小组讨论。

  4、小组汇报:哪个小组来说说你们组的实验方案。

  5、分组实验:请1号同学主持实验,其他同学配合。如果你们的实验验证了你们的假设,组长可到黑板上给你们小组加一个红五星。

  估计学生会设计以下实验:

  (*气球先放入热水中、然后用铁圈套;接着再把气球放入冷水中、也用铁圈套。)

  (*烧瓶上套气球,然后分别把套有气球的烧瓶放入盛有热水、冷水的500毫升烧杯中。)

  (*把2只瘪的乒乓球,其中一只乒乓球刺有小孔,先后放入盛有冷水、热水的500毫升烧杯中。)

  6、汇报交流:小组里先交流一下,然后挑选一个你们认为做得最满意的,想想怎样汇报?哪个组先来说说?

  7、播放“空气热胀冷缩课件”,让学生形象地看到空气热胀冷缩的变化过程。

  8、小结:刚才大家设计了、做了实验,你能综合一下说说实验的结果吗?

  事实证实了我们的想法是正确的,气体受热,体积会增大;气体受冷后,体积会缩小。(板书 热胀 冷缩)

  (三)、探究固体是否能热胀冷缩。

  1、提问:我们已经知道液体、空气都能热胀冷缩,那么固体是否能热胀冷缩呢?

  2、你准备怎样设计实验。

  3、让学生打开⑶号箱,用“自制的固体热胀冷缩演示仪”(一个铁做的垫圈,一块钉有2枚小铁钉的木板,2枚小铁钉之间的距离与垫圈的直径相等。)做实验。

  4、教师用固体热胀冷缩演示仪做演示实验。

  5、汇报实验现象及结果。

  6、小结。

  (四)、巩固应用:同学们知道了热胀冷缩的性质后能帮老师解决问题吗?

  1、看投影片思考:

  (1)、为什么夏天自行车车胎容易爆裂?

  (2)、出示南京长江大桥图。为什么桥面上要留“胀缩缝”?

  (3)、为什么冬季电线拉得紧紧的,而夏季却会下垂松松的呢?

  2、尝试:用温度计分别测试热水、冷水的水温;然后猜测一下:温度计是利用什么原理制成的?讲讲你的理由。

  3、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热胀冷缩现象。

  (五)、总结:

  通过学习你懂得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六)、课后延伸:

  钢笔帽拧不开时,你想什么办法拧开它。

  板书 热胀冷缩

  气体 有热胀冷缩性质

  固体

  小学三年级科学热胀冷缩评优课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过程与方法:

  1、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2、用文字或图画进行描述和交流。

  3、尝试用“模型”解释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对热现象产生更浓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

  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教学难点

  观察空气体积变化的方法设计、用“模型”解释热胀冷缩现象

  【教学准备

  为每组准备:烧瓶、L型玻璃管;热水、常温水、冰水;锥形瓶,气球、红墨水。

  【教学过程

  一、观察空气是否热胀冷缩

  1、引入

  水和许多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空气是否也会热胀冷缩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空气在受热或受冷后,体积会怎样变化?(学生讨论推测)

  2、空气受热受冷后体积的变化研究

  师:空气是流动的,又是看不见的,我们如何实验才能清楚地看到空气受热受冷后体积的变化呢?

  (1)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2)交流实验方案,确定方法。(预设:教师的引导很重要,我们要看到原本看不到的空气的体积变化是需要其它物体的,可以用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主设计各种可能想到的实验方法,所以教师要充分准备一些实验材料如气球、液柱、红墨水......)

  (3)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讨论。

  (5)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空气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预设: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非常明显,同时也能比较出液体和气体热胀冷缩的区别)

  二、怎么解释热胀冷缩现象

  1、 师:温度变了,水和空气的体积都会发生变化,这是怎么回事?当我们紧挨着站在教室中间,和每个人都起劲地在教室里跳跃时,哪种情况下占据的空间大?

  2、模拟空气“微粒”运动的游戏。

  3、交流:从游戏中我们明白了什么?

  建立我们的假说。

  (预设:这个游戏指向了对物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本质解释,学生只有实践、体验过了,才能理解其中的意义所在。)

  板书设计:

  空气的热胀冷缩

  受热 体积胀大

  空气 热胀冷缩

  受冷 体积缩小。

  教学后记:

  小学三年级科学热胀冷缩评优课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二、过程与方法:

  1、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2、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

  3、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学习科学知识,要运用到日常的生产和生活。

  【教学重点】

  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

  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

  为每组准备:平底烧瓶,玻璃管,橡皮塞; 冷水,热水,温度计、红墨水、滴管。

  为全班准备:

  多种瓶装和盒装的液体。

  【教学过程】

  活动一: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

  观察:冷水变成热水后水面的变化

  教师演示:把气球皮包口的装满水的大试管放进热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

  (学生看现象进行描述)

  再出示同样的两套实验装置,把它们放进温度不同的两个大烧杯中应该可以看到什么现象呢?

  (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测进行描述)

  请两位同学上来看一下,你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根据现象描述)

  师:换过来看一下,你们能不能从看到的现象判断出哪个烧杯的水热呢?

  (预设:通过实验学生不能清楚进行表述,从而引出如何清楚地观察到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

  研究:清楚地观察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

  1、师:通过气球皮的鼓起程度,我们无法判断这两杯水的冷热了,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以下的材料(一一出示):杯子、试管、瓶塞、细管、红墨水、滴管。你们能用这些材料来设计一个实验,看看水受热会发生变化吗?等会请小组讨论一下,并思考这两个问题:老师给大家提供的红墨水有什么作用?用一根细管子有什么好处?

  2、小组讨论、完善实验方案。

  师:那在做实验时,我们该注意些什么呢?

  (①小组要分工合作。②仔细观察水柱有什么变化?③做好记录。④注意安全,小心热水。)

  3、学生实验(老师巡视、指导)

  4、学生汇报交流。

  小结:我们知道了水受热后体积会膨胀。

  师:我们通过实验发现了水受热,体积发生了变化,会膨胀。那么水遇冷后又会怎样呢?你们想怎样做?实验时我们观察什么?(学生简单说明)

  5、学生实验。

  6、小组汇报实验情况

  小结:我们把水受热体积膨胀,遇冷体积收缩的这种性质叫做水的热胀冷缩(板书:热胀冷缩)。

  活动二:观察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1、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其他液体有没有这种性质呢?除了水,你还知道有哪些液体?

  2、老师这里给大家提供了红茶、果汁、牛奶(出示)小组可以选择你们最感兴趣的一种来实验。用同样的方法来实验,观察和水的实验现象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学生选择液体来实验。

  4、小组汇报实验情况你们组是用什么液体来实验?实验看到什么现象?说明这种液体有什么性质?

  (有了水热胀冷缩实验的基础,这里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让学生自主提出实验观察点,理清实验的思路。)

  5、归纳总结: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液体受热和受冷后有什么共同的性质?

  小结:像醋、饮料、酱油等等,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板书:液体的热胀冷缩)

  拓展:出示一瓶水、饮料。去超市买饮料,本想挑选一瓶装满的饮料。但是却发现货架上的瓶装饮料都没有装满,这是什么原因呢?

  (让学生学以致用,解决问题“瓶装的液体为什么不装满?”,加深学生对液体热胀冷缩的认识。)

【小学三年级科学热胀冷缩评优课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三年级科学热胀冷缩评优课教案07-03

热胀冷缩科学教案06-09

《空气的热胀冷缩》科学课教学反思02-13

人教版小学语文《荷花》评优课的教案06-23

人教版小学语文《荷花》评优课的教案08-24

热胀冷缩科学教案(精选10篇)06-22

小学科学《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反思06-29

湘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热胀冷缩教案(通用7篇)11-25

《热胀冷缩》教案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