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家长进课堂课件

时间:2023-05-17 19:44:40 赛赛 课件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生家长进课堂课件(通用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课件,课件要明确教学目标、要突出重点难点、要有灵活的教学形式、教学对象要有针对性。如何把课件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生家长进课堂课件,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生家长进课堂课件(通用10篇)

  小学生家长进课堂课件 1

  教学时间:

  xxxx

  教学地点:

  会议室

  教学对象:

  二年级学生家长

  主讲人:

  xx

  教学内容:

  引领孩子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

  教学目标:

  1、引导家长认识孩子与他人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2、使家长知道“心中有他人”教育的基本要求和要点。

  3、向孩子进行“与人和谐相处“的建议。

  教学重点:

  1、引导家长认识孩子与他人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2、使家长知道“心中有他人”的基本要求和要点,并提出建议。

  教学过程:

  一、揭示主题。

  1、导语:心中有他人,时时处处想着别人,是一种优良的品德,每位家长要及早地教育孩子具有这一品德。

  2、举出具体事例引入主题:“心中有他人”。

  二、认识“与他人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1、心中有他人的孩子容易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2、心中有他人有助于儿童自身和社会的发展。

  师讲述“烂苹果”的故事。家长就此事例进行讨论:是什么导致孩子的这种想法?

  3、“心中有他人”的`教育对当今独生子女显得尤为重要。

  三、“心中有他人”教育的基本要求和要点。

  在小学生中进行“心中有他人”的教育要做到以下几点:

  1、学会分享。家长必须克制过分溺爱的教育方式,通过日常生活小事,培养孩子分享的习惯。请各位家长从生活中找出能及时培养孩子“心中有他人”的教育契机展开讨论。

  2、学会相帮。就是他人有困难,有需要时去帮助他人。

  3、学会谦让。谦让就是谦逊礼让,是“心中有他人”的一种表现。

  4、学会宽容。宽容就是宽以待人,做到心中有他人,就要有一颗宽容之心。

  5、他人在工作休息时不打扰。

  6、他人不愿做的事不强加。

  四、向孩子进行“心中有他人”教育的几点建议。

  1、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2、由近及远,逐步提高。

  3、加强指导,积极鼓励。

  4、潜移默化,角色置换。

  5、创设条件,引导实践。

  6、利用移情,由物及人。

  五、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各位家长能够抓住孩子生活的点点滴滴,及时进行“心中有他人”的教育,及早教育孩子“心中有他人”,才能与他人和谐相处,将对孩子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很大益处。

  小学生家长进课堂课件 2

  教学时间:

  xxx

  教学地点:

  会议室

  教学对象:

  三年级学生家长

  主讲人:

  马俊

  教学内容:

  让孩子插上文明习惯的翅膀

  教学目标:

  1、引导家长了解什么是文明礼貌。

  2、引导家长了解让孩子从小讲文明懂礼貌是做人的需要。

  3、知道培养孩子文明习惯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使家长明确讲文明懂礼貌的相关内容。学习在家庭中培养孩子讲文明懂礼貌的策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尊敬的各位家长,感谢各位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来学习。同时让我感受各位家长对孩子的重视。

  请家长谈谈自己的孩子在文明礼仪方面的行为。

  二、揭示课题

  师:听了各位家长的发言,我觉得大家把孩子的成人放在了成才的前面,当然如果能够两者兼而有之应该是大家心目中的理想者。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共同学习让孩子成人的需要即《让孩子插上文明习惯的翅膀》

  三、明理,(家长看《家长必读》教材23——37)

  (一)什么是“文明”,什么是“礼貌”

  “文明”:有广义和狭义之别。我们通常理解为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符合社会公德的行为。

  “礼貌”:是文明行为的主要内容,其核心是对他人的关心和尊敬。

  文明礼貌是社会生活中通用性最强的行为准则,比如:对人有礼貌、尊老爱幼、遵守社会公共秩序、保护自然环境等等。

  (二)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是培养孩子做人的需要

  师:清初思想家颜元有句名言:“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修,心尚礼则心泰。”

  1、教育孩子讲究文明礼貌,是让他们学会做人的必修课。

  原国家教委和全国妇联颁布的《家长教育行为规范》指出家庭教育“重在教子做人”。这里有个小故事,在诺贝尔学者集会中,有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老学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记者问他:“请您谈谈您是在哪所大学,哪个著名的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老学者是这样回答的“在我的童年时光,我学到了最主要的东西: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

  情要道歉,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就是这些。”其他学者纷纷赞同。

  高山起于垒土,伟大出自平凡,任何伟大的天才,都要从学做人起步。如果说诺贝尔奖的获得者都是人类智慧的参天大树,那么,从幼年开始培养良好的品质与习惯,便是这参天大树得以生长的沃土。

  由此可见讲文明懂礼貌是学会做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2、教育孩子讲究文明礼貌,是实现家庭和睦幸福的必要条件。

  师: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非常相似,不幸的家庭各不相同。”通俗一点就是家长们应该有这样的`体验:见到孩子对祖辈、父辈尊敬爱戴,心里总是乐滋滋的,长幼之间也变得特别的亲密。而相反的,孩子说话粗言恶语,顶撞老人,心里就会觉得烦恼,毕竟现在都只一个孩子不是小皇帝就是小公主,但是不少的家长,烦恼也可能是限于那么一会儿,训斥或者打骂一番就算了事,转身就视为“小事”,有的甚至对孩子在社会生活中不遵守公共秩序也不闻不问,结果只会使孩子变本加厉更加粗野、蛮横。所以这种教训反面告诉我们,教育孩子讲究文明礼貌不仅是他们自身成长的需要,而且也是实现家庭和睦幸福的需要。我想这点家里有老人的家长应该体会更深刻。

  3、教育孩子讲究文明礼貌,也是让孩子适应社会进步的要求。

  有一位旅行社的导游小姐总结出影响形象的丑陋表现:贪小便宜、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喊叫、为好友抢占座位等等。如果不文明的中国人越来越多,将影响整个中国的形象。

  (三)文明礼貌教育包含的主要内容

  1、语言文明。与人交谈尽量说普通话,使用文明语言不说粗脏话。

  2、生活文明。仪表美,卫生习惯好,饮食习惯好。

  3、行为文明。言行举止。

  4、交往文明。待人对事。

  5、社会文明。遵守公共秩序。

  (四)家庭中培养孩子文明礼貌的策略

  1、以身作则。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从孩子呱呱落地开始,父母的一言一行就在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孩子。随着年龄增长,这种影响逐渐发展成一种人生方式。

  2、讲故事法

  3、演唱儿歌法。

  4、综合实践法。

  四、经验交流

  五、总结

  师:文明礼貌对于提高孩子的素质、启迪他们的心智、塑造成功的人生都有着极大的帮助。真诚的希望能给家长们带来一点启发,让您的孩子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明人、现代人,让我们共同帮助他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与快乐,最后让我们哟还能给一段教育格言与家长共勉:

  播种一种习惯,将收获一种行为;

  播种一种行为,将收获一种性格;

  播种一种性格,将收获一种人生!

  小学生家长进课堂课件 3

  教学内容:

  家庭环境对小学生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的:

  通过本次活动,让家长们认识到良好的家庭环境气氛,尤其是良好的家庭情感气氛、心理气氛和文化气氛,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很重要的。为了教育好子女,家长应努力把家庭构建成为孩子的乐园。

  教学方式:

  交流讨论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家庭是构成社会的最小单位,是所有人心灵的港湾,是我们每个人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更是小学生成长的乐园,不良的家庭环境会给小学生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影响,甚至终身……

  二、案例分析:

  1、家庭环境对小学生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的影响。

  2、家庭环境对小学生基本生活技能的影响。

  3、家庭环境对小学生道德情操的影响。

  4、家庭环境对小学生理想志趣的影响。

  小结:由此可见良好的家庭情环境对孩子的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有重大影响,每个家长都要充分重视这个问题,努力营造一种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气氛。

  三、讨论:

  怎样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1、家长自由讨论。

  2、集体交流,教师相机归纳:

  A、家长必须注意自身的心理健康,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才能形成良好的'家庭心理、文化气氛,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B、家长要多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跟子女心理相通,形成融洽的情感和心理气氛。

  C、家长要注意身教,身教和言教并重,才能引导孩子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D、让孩子适当参与家政管理,既能让孩子体恤父母的辛苦,防止其提出过高的物质要求,又为培养孩子勤俭、踏实、坚毅的品质提供了生活感性经验。

  E、避免“过度教育”,不要随意干扰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方式,要创造一个民主、和谐、向上的家庭气氛

  F、家庭贵有书卷气,建立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发展.

  四、总结:

  鉴于家庭环境影响的深刻性和潜移默化性,家长对子女要精心培养,爱而不宠、尊重信任、严而不苛、民主平等,让家庭充满和睦、向上、愉快的气氛。

  小学生家长进课堂课件 4

  教学目的要求:

  1、引导家长配合学校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2、帮助家长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3、建议家长家长要紧跟时代步伐,树立正确的现代化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教育的三大支柱,三者缺一不可。

  教学时间:

  20xx年1月3日一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三课:家校合作

  教学过程:

  一、家校合作共同教育孩子: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教育的三大支柱,三者缺一不可”。对于孩子的成长,家庭教育能否配合学校教育是十分重要的。配合得好,家庭教育就能使学校教育得到延伸,得到强化,反之则可能会削弱学校教育。很多家长将孩子的一切教育都交给学校,首先我们老师很感谢他们对学校如此的信任,但是同时我也想提醒这些家长,第一,学校教育的时间仅仅9小时,在这9小时内学生需要接受新的文化知识;第二,学校不可能实现“教师学生“一对一”的学习生活方式,所以教师不可能从学生起床到晚上睡觉,一切活动一一关注;第三,家庭是儿童出生后的第一个环境,儿童的全部生活始终与家庭小集体有密切的联系。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

  1、家庭;

  2、学校;

  3、儿童所在的集体;

  4、儿童本人;

  5、书籍;

  6偶然出现的因素。

  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占所有教育的首位。但是仅仅靠家庭教育也是不够的,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三者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离开哪一项都不可能,但在这项系统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三项教育各有其职,缺一不可。我们不能完全依赖与哪一方面的教育,而应该三者互相沟通,特别是学校教育,家长需要与教师多交流,这样不仅了解自己孩子的情况,也使教师了解到学生的情况,共同教育学生。德才兼备的孩子需要我们家长和学校老师的共同培养,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培养造就优秀的孩子吧!

  二、家长的`教育意识:

  父母良好的教育意识有利于孩子良好个性行为和品德的形成。教育意识包括5个尊重意识、信任意识、锻炼意识、适应意识和发展意识。

  1、尊重意识。孩子一出生,就成为独立的个体,无论年龄大小,他首先是一个人。家长应该培养他的独立性,设法帮助他成功。例如,一个两岁的孩子推着童车走路,父母不要阻止他,要微笑地看着他给予鼓励,让他走得更快、更远、更稳。认可孩子想独立行动的意识并给予鼓励,这就是对孩子的尊重。

  2、信任意识。父母千万不要对孩子说“你真没用”之类的话。即使孩子遭受了失败,走了弯路,也要理解、信任孩子。切记不要在孩子面前叹气,而是要拍拍孩子的肩膀,给他信心。

  3、锻炼意识。把握孩子锻炼的机会,不迁就,不姑息,不过分保护。当3岁的孩子摔倒时,你可以不去扶他,要他自己站起来。10岁的孩子要和伙伴一起行动时,你不必阻止,但要耐心教他使之既受到锻炼,又能保证自己的安全之法和应急措施。

  4、适应意识。教育孩子学会忍耐和克服困难,注意不要埋怨环境,也不要挑剔他人,要从自己做起。孩子嫌地方太小,你可以教会他利用空间。当孩子和伙伴相处不合群时,要教育他发现别人的长处。这方面不能“呵护”,要孩子学会适应他人和环境。

  5、发展意识。对孩子未来的发展设计,要体现时代特征,符合社会发展趋势,使孩子有广阔发展天地和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要发现孩子的长处,挖掘其潜力。不能让自己的好恶影响了孩子。总之,父母良好的教育意识,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利,有助于孩子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三、家长的责任和义务:

  1、重视家庭美德建设,提高家长自身素质,用自己正确的思想、高尚的人格、良好的言行为孩子做出表帅。

  2、树立良好家风,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美满的家庭,创造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物质和精神环境。

  3、学习家庭教育理论,掌握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学习家庭教育的经验,提高教育水平。

  4、加强与学校的联系,主动配合学校的教育,积极参加家长学校等教育活动。

  四、建立学习型家庭

  1、建学习型家庭就是要求每一位家长都能够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学习新观念、新技术,学习新理论、新经验,营造一个家长与孩子共同求知识求发展的家庭学习氛围。读懂孩子这本书,让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使我们的教育方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创建学习型家庭就是意味着每一个家庭成员从学前儿童到高龄者,形成继续学习的教育过程,家庭成员意识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通过父母行为、亲子关系以及家庭成员互相合作,不断学习,调整自身潜在能力,建立尊重知识,不断进取的价值取向,实现家庭成员"再社会化"的过程,实现两代人一起成长的目标。

  2、家长要紧跟时代步伐,树立正确的现代化意识

  建立学习型家庭需要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一般家长认为,良好的学习环境就是指物质建设的现代化,诸如购买家庭影院、冰箱、空调、电脑、高档家具等,并且随着时尚不断更新它们的大小、品牌及自动化程度。首先,这些的确是现代化科技发展的突出标志,它们使家庭成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休闲娱乐和教育学习活动,它们为建立学习型家庭提供了最根本的时间保障和物质保障。

  同时,真正的家庭现代化不仅仅指家庭物质建设,还应合理地安排消费结构。现代家庭已不满足于衣食住行条件的改善,而是越来越重视家庭的智力与文化消费投资:或不惜重金参加培训和进修,或购买书籍报刊、家用电脑学习软件,进一步为建立学习型家庭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然而现代化物质的添购并不意味着现代人观念的获得,而做个现代化的父母才是建立学习型家庭所需的良好学习环境的关键所在。

  家长要有清醒的头脑,明确自己和子女的学习状况、学习需要,适当地选择学习资料、学习工具和子女共同制定学习发展计划,安排一定量的时间用于学习。比如看电视能使人见多识广,但看电视时间过长则不利于人的身心健康,而且电视里的知识多是不系统、不完整的,在这一方面不能代替读书;互联网使不同国家、不同地位和不同阶层的人平等地共享人类信息资源,使人足不出户晓天下之事,但是网上也有垃圾",对人危害很大。任何事物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家长要不断地学习新思维、新观念,增强自己的判断能力,做出正确的选择。

  3、家长要努力营造和谐民主的家庭学习气氛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有些家长仍然固守"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还多"、"天下无不对的父母"等陈旧观念,在子女学习上表现为不尊重子女的兴趣爱好,把自己的意志和意愿强加于孩子,只允许自己说教,不许子女发表意见。

  学习型家庭反对权威,崇尚真理,家庭成员在知识面前人人平等。子女犯了错,要自我检讨,家长在子女面前也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能为了顾面子而为自己的错误找借口,甚至不懂装懂。学习型家庭注重与子女平等交谈,互相商讨,不武断,不强迫,充分尊重子女的人格尊重。棍棒教育"。

  民主的学习型家庭亲子关系和谐融洽,子女有选择学习内容和方法的权利,因而他们的学习态度积极主动,思维更易于创造性,学习成绩自然更会提高。

  只有在民主的家庭学习气氛下,家长才能虚怀若谷,成为一个真正的学习者。这种家长不但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还能发现孩子在其成长历程中给予自己的启迪和教育,从孩子身上找回自己在成长中曾经失去的许多优良品质。这样孩子逐渐长大成人、成才,家长自己也随之日臻完美。

  小学生家长进课堂课件 5

  1、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从中能认识到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2、通过交流、讨论和互动,让家长明确责任,逐渐掌握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基本要求,引导孩子从生活和学习做起,成为生活学习的主人。

  3、通过收看相关视频和案例分析数据显示,让家长提高认识并掌握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具体做法。

  教学重点:

  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明确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并掌握具体的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与互动

  教学时间:

  6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出示视频

  请各位家长朋友看一段视频(内容:清早孩子起床,妈妈代劳为孩子叠被、准备洗脸水,挤好牙膏;孩子上学,家长给背书包。家长给孩子送学具,帮孩子系鞋带的情景。)

  看完这段视频,请谈一谈您的感受?

  2、教师小结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智力教育,都视孩子为家庭的希望,为了孩子的将来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却往往忽视了对孩子的自主生活能力的培养,有些小学生连最基本的生活处理能力也没有,成为家庭中所谓的“小皇帝”。常此下去,孩子的将来又会怎样呢?

  二、现状剖析,指导认识

  1、出示调查数据

  “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与教育”调查中的显示数据。

  2、展示生动案例

  案例:文文是个聪明的孩子,每天总是乐呵呵的,非常招人喜欢。可与他接触时间一长,他的可爱就打了折扣,只见他的课桌从早到晚总是乱糟糟的,桌面上摊满了东西,要想从桌子里拿出一件学习用品,就会带出一堆书、本掉在地上;每天收家庭作业的时候,别人都交了,只有他在书包里翻来翻去,找不出来,急得抓耳挠腮;每天放学是他最狼狈的时候,书包半天都收拾不完,原因是所有的东西都一股脑地塞进书包里,有的时候东西多,怎么塞都塞不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书包是收拾完了,好不容易排到队伍里可手里却拉着长长的围巾,问他为什么不系到脖子上,他的回答会让人瞠目结舌:“不会系。”

  师:家长朋友们,看了以上的数据和案例,相信您一定有很多感慨,此时此刻,您想说些什么呢?

  3、教师小结

  现在,大部分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家长把孩子看得过重,过于溺爱,舍不得让她们分担任何家务,孩子分内的`事情也全包揽。让孩子成为了“小公主”、“小皇帝”。很多家长,只知道想方设法让孩子过得舒服快乐,而忽视了对孩子的自理能力的培养。试想,一个连围巾都不会系的孩子,一个连自己的物品都不能认真整理的孩子,他的人生会是什么样呢?

  三、讨论交流分析原因

  1、各抒己见展开讨论

  现在请大家想一想,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请家长们各抒己见,说说自己的看法。根据家长发言,教师板书:

  (1)过度溺爱,过度保护。

  (2)包办代替,不放心。

  (3)不能鼓励肯定,简单粗暴,缺乏耐心。

  (4)教育缺乏示范性,一致性,一贯性。

  (5)教育观念错误,忽视孩子自理能力培养。

  2、观看视频启发思考

  (1)孩子的自理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作为家长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呢?让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

  视频内容:放学回家后孩子写作业,遇到不会的知识家长直接告诉答案,然后家长代劳整理学具发现水性笔和格尺丢失,不停地训斥孩子。作业写完后孩子自顾看电视去了,又由家长收拾书本文具、看课程表整理书包等。

  您认为这位家长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2)一个连生活都不能自理的孩子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是很难生存的,更谈不上很好的发展。所以我们还应从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入手,教会他们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

  视频内容:孩子自己洗桌布、红领巾、袜子等简单物品;在家里帮助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扫地、洗碗、擦桌子饭前摆碗筷等;去超市买酱油、自己擦鞋。

  3、教师小结

  当前,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差是一个普遍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家庭教育的失误。这种失误给小学生带来的心理伤害是长远的。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会不同程度地,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他的其他心理素质,如独立性、操作能力、自控能力等的发展。生活自理能力强的孩子一般来说,他的独立性比较强,依赖性比较弱,动手能力较强;而生活处理能力差的孩子独立性差,依赖性大,动手操作能力较差,并且将来走向社会,会遭受理多的挫折,体验到更多的失败情绪,对工作和事业产生负面影响。

  四、寻求方法体验尝试

  1、师: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家长为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也在不断地尝试。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以下几个家庭的不同做法。

  第一个家庭:(如果孩子做到了画一张笑脸,没做到画一张哭脸)

  第二个家庭:训练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第三个家庭:

  2、师:您看了以上这三个家庭的做法,说说您的看法。

  3、师:您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还有哪些好的做法,请您谈一谈。

  五、归纳总结指导建议

  不管我们多么愿意为我们的孩子做一切,孩子最终都会走向社会,都要离开家,有自己独立的生活。因此,作为家长,我们必须要教孩子学会自理,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样孩子才能真正自立。以下是我给大家的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1、家长一定要有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意识

  当今,独生子女的家长在培养孩子自理能力方面,普遍存在下面两种心态。一方面是心疼孩子,不愿意让孩子“受苦”,怕孩子累着,不小心磕着或碰着。另一方面是家长怕麻烦,有些家长认为:有教孩子做事情的那些时间,自己早就替他做好了。有的家长看到孩子跟在身后忙活,心里就烦。“去去去,一边玩去吧!”便把孩子支开了。而如果在这时家长因势得导,并对孩子进行具体的指导,告诉他笤帚怎么拿,碗怎样洗,孩子会很高兴的。如果相反,家长没有对孩子给予适当的教育和训练,那么孩子不但会丧失做人的一种能力,更无法懂得,应体谅父母,为父母分忧。

  2、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要从让孩子学做家务开始

  家长在训练孩子自理能力的时候,除了训练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管理自己以外,还要特别注意训练孩子学做家务。如让孩子自已洗袜子,整理衣物,打扫房间等。孩子主动帮助做家务时应得到鼓励。家长在吩咐孩子做家务时要有耐心,当孩子不愿意去做家长吩咐的事情时,家长要讲明道理,把具体要求说明白,态度坚决地要求孩子完成。千万不能唠唠叨叨说个不停,而且最后还让步了,孩子会认为自己“胜利”了,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孩子仍可能采用这种办法来对付父母。这会给训练孩子的自理能力的效果和家长的教育权威还来威协。

  3、家长对孩子的行为应以鼓励、肯定为主

  由于孩子年龄小,在做事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大人不应因此指责孩子,更不能惩罚孩子,而应首先鼓励孩子做得对的地方。对于孩子有失误的地方,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问题所在,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帮助孩子逐步走向成熟。

  家庭教育要讲究方法,用一种归适合孩子的方法,正确地引导孩子,即使是已经形成的坏习惯,也会逐渐被改正的。指导孩子安排好日常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要从严要求,从小做起。

  六、结束语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孩子还小,只要他自己能做,家长就要放手,给孩子创造锻炼的机会,只有这样,培养孩子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成为现实。

  小学生家长进课堂课件 6

  教学目的要求:

  1、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辅导孩子学习。

  2、帮助家长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3、建议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视家庭美德建设,提高家长自身素质

  教学时间:

  20xx年9月6日

  教学内容:

  第一课: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天下的父母、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早成栋梁?但很多家庭并不真正知道怎样做才能使孩子成才。有的家庭认为给孩子吃饱穿暖就是尽了家长的责任,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情;有的家长奉行“树大自然直”的信条,对孩子放任自流,不管不问;有的家长则一味要求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自己却从不看书、读报等待,这些均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对家长提出了一些要求,希望能帮助家长掌握一些基本的教育原则,走出教育“误区”。按照传统观念,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而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则是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

  为了适应当代社会对家庭教育的需要,家长必须认真学习现代家庭教育理论,转变家教观念,提高家教水平。家长学校则肩负着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和现代家教理论,帮助家长转变家教观念,提高家教水平,协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任务。

  1、正确理解和履行父母的职责

  不少家长认为自己的主要责任就是赚钱养家,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经济环境。其实,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古语说“养不教,父之过”,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懂得父母对孩子的责任,不仅要把他们抚养好,而且还要教育好。在我国的婚姻法中也明文规定“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的义务”。家庭是人才的摇篮,父母是孩子最早也是任期最长的老师。从“孟母三迁”“岳母刺字”这些流传甚广的故事中,我们都能看到父母的教育对孩子发展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因此,家长不仅要为孩子提供足够的生活条件,更为重要的是要重视孩子的优良品德、良好习惯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只有正确理解一履行父母的职责,才有可能抚养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2、加强与学校的密切配合

  孩子的大部分学习时间是在学校度过了。因此,家长要经常与老师取得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同时主要地向老师反映孩子在家里的情况,取得老师对家庭教育的了解和支持。只有家庭和学校密切配合,双管齐下,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3、父母要作孩子的好榜样

  父母是子女最早接近之人。不论父母自身是否意识到,你们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因此,父母不仅需要具备科学和家教知识,还要处处用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为子女树立榜样,率先和垂范。如果家长自己整天沉湎于电视节目中,而要使孩子信奉读书比看电视更重要,更有益处,这实在是难为了自己的孩子。父母在注意言教的同时,还要注意身教,身教和言教并重,才能引导孩子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小学生家长进课堂课件 7

  教学目的要求:

  1、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帮助父母应怎样引导孩子学习

  3、建议家长跟孩子沟通必须讲究语言艺术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教学时间:

  20xx年11月8日

  教学过程:

  又迎来了一个和家长沟通的日子,和你们交流沟通使我更加坚定了我工作的信心,你们是我工作的后备军,是我工作的支持者,虽然只接触了短短两个月,可我深深感到家长们的责任心很重,这期间搞了几次活动,家长们对待孩子门的态度深深的感染了我,使我更加意识到自己的责任重大。

  一、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

  一个孩子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拥有一个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才能为将来的人生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李岚清副总理曾指出:“家长对孩子不能只注意在校的学习成绩,也要关注思想品德方面的修养,注意他们在社会上可能受到的不良影响,否则好孩子也有可能变坏,有的甚至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有的家长成天把孩子禁锢在家里学习,不注意开拓孩子视野,增长社会实践经验等,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品德的发展像涓涓细流,需要日积月累,成长中的孩子道路品质还没定型,需要家庭、学校乃至整个社会良好教育环境的营造,这个过程是由浅入深的。低年级的小学生只是初步掌握一些道德上的判断,知道了一些诸如公平、自私之类的概念,并且主要是依据家长、老师、小伙伴们以及各类传媒的种种言论和行为,来形成自己的判断。到了高年级,他们才开始有了一些自己的标准,对一件事情或一个人做出比较独立的评价。总体来说,小学生的种种道德上的表现是不稳定的,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这就决定了道德培养的长期性和及时性,它贯穿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要求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在培养孩子良好道德品质的过程中不要怕麻烦,要反复地讲道理、举例子,以及自身经常的影响,才能有助于将道德观念在他们心中扎下根来,仅有言教还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要通过父母的身教和结合生活实践中的各种情境施教。孩子们是通过模仿来学习各种不同的行为方式的,模仿是没有道德判断的,但通过模仿学到的不同行为方式,就是别人评价个体道德品质的依据。孩子们模仿最多的就是父母,因此对于家长来说,在孩子面前要做到慎言、慎行,家长一句随便说出的话,对于一件小事的处理,都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良好品德的培养。身教胜于言教,这句话用在父母对孩子的品德的教育上是再合适不过了。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就家庭而言,要着重抓好孩子文明礼仪和健康思想观念的教育,这是形成良好品德的基础。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用适宜的方式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

  重视文明礼仪教育,父母要教育孩子衣着得体,整洁朴素,美观大方。男孩子不蓄长发;女孩子不化妆,不配戴成人的道饰。父母要教给孩子对长辈或初识者称呼“您”;对教师、社会工作人员称号“老师”“师傅”、“阿姨”“叔叔”等;对他人提出要求时要说“请”;与人打招呼时要说“您好”;与人分手时要说“再见”;给人添麻烦时说“对不起”;得到帮助时说“谢谢”。要使孩子正确使用礼貌用语,一方面,家长必须在待人接物过程中正确使用礼貌用语,让孩子有一本活的学习教材;另一方面,家长要创造机会让孩子随时随地练习,逐渐形成自觉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

  孩子在公共场所的文明举止,既显示出个人的修养,也反映出家庭的教育水平。所以,家长要特别重视并经常利用可能的机会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如电梯门口,看见先生给女士让路,家长可以告诉孩子这就是一种文明举止;饭店里,看见服务员举止优雅、热情大方地招待客人,家长可以告诉孩子这也是一种文明举止等等。

  二、在目前独生子女家庭居多

  孩子智力开发早、社会影响复杂的情况下,家长在培养孩子健康心理上,特别要注重以下两点:将来的生存带来很多忧患。因为。这样的人,经受的困难和挫折的磨练较少,心理娇弱,经不起风吹雨打,将来生活中一遇挫折,心理上便很难适应,容易产生过度的挫折感,难以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因此,要舍得让孩子承受挫折,以提高其挫折的承受能力,他们今后能够勇敢地面对生活,战胜困难。

  日常生活中的挫折情景很多,如能使孩子正确对待和处理,都可以达到提高孩子挫折承受能力的目的。人生的道路部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时常遇到坎坷,遭受挫折。古人云:“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就当今孩子而言,可能会在学习、爱好的`选择、自尊和人际关系等方面遭受挫折。如:在学习方面,学习成绩达不到理想的目标,没能上理想的学校;在兴趣和爱好的选择方面,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得不到父母的支持,没有机会显示自己的才华和个性;在自尊方面,自己常常得不到教师和同学的信任,经常受到轻视和忍受委屈,没有被评上“三好生”,没有被选上班干部;在人际关系方面,结交不到与自己讲知心话的朋友等。孩子遇到挫折并非坏事,但陷入挫折不能自拔,就会对孩子身心健康造成消极影响,比如孩子丧失自信心,焦虑、自卑等。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以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对待生活,使孩子不断增强克服困难、不屈服于逆境的勇气和信心;帮助孩子寻求适宜的自我期望水平,不断调整目标和行为;主动了了解孩子,在理解孩子的基础上帮助孩子。

  在学习上,作为家长应尽量减少孩子们的心理压力,使他们放下包袱,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分数的奴隶,同时还应帮助受到挫折的孩子正视困难,在逆境中不灰心,不消沉,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重新制定学习策略方法,争取下次考好。

  三、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应注意的几点:

  1、在家庭生活中,对孩子要有一定的要求,家长应明确提出要求,并落实检查,不要“事事说,事事空”

  2、当孩子出现错误时,家长应戒躁,但也不可小而视之,应有一个客观的态度,细心地负责,把准脉,对症下药。

  3、在家庭生活中,家长一定要注意自身的行为规范,孩子来自各种家庭,他身上自觉地带着父母给他留下地烙印,家长当着孩子,尤其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不能想说就说,想做就做,你可以对你的行为负责,但你无权对你孩子的一生负责,尽管他是你生的养的,但他最终属于社会。

  四、小结:

  今天的课是针对目前家长们存在的一些典型的问题展开来的,我作为老师和家长的双重角色深深的体会到家长们的不易与困惑,我力求通过这个家长学校的渠道和你们沟通交流,和你们共同进步,让我们携手把我们的孩子交好。

  小学生家长进课堂课件 8

  授课题目:

  《重视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

  授课教师:

  xxx

  授课目标:

  学习兴趣是学习的直接动力。培养孩子学习兴趣是在心里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推动孩子积极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通过了解孩子的心理特征激发他们的兴趣。

  授课背景:

  目前,很多家长为了让子女长大成材,不输在起跑线上,除却在学校紧张的学习外,不断地为孩子创设学习的环境,可是,效果甚微。有许多家长反映,孩子学习不踏实、坐不住,一会儿喝水、一会儿上厕所,反正总是有事,这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培养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曾说:“要启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当这种学习兴趣成熟的时候,再教给他以学习的方法。”要让孩子学习好,首先就要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这才抓住了教育孩子的根本。学习本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可是传统的教育体制和落后陈腐的教育观念,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变得苦不堪言,令学生望而生畏。其实让孩子快乐学习也不是一件难事,家长只要善于引导、有耐心,是可以做到的。让他们从本应主动地探究变为了被动的接受。家长迫切的盼望和殷切的希望让他们忽视了对孩子本性的全面了解和认识,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关心孩子的学习需要,尊重孩子的愿望,不压抑他们的个性成为目前有待解决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学习兴趣与人的终生发展。

  1、兴趣是小学生积极认识学习内容或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很现实、很活跃的心理成分,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

  2、学习兴趣是远大理想的起点。教育的核心就是做人。当今社会,孩子学会做人至关重要。“做人”教育就是首先让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没有目标,没有理想,孩子就没有成材的动力。即使暂时有动力也难以持久。兴趣的发展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有趣—乐趣—志趣。志趣是兴趣发展的最高水平。而兴趣就是实现理想的起点。

  3、学习兴趣是人的终身发展的不竭动力。从古到今有多少有所创造的人,他们的成果最初都是靠兴趣的力量来启动的。

  二、内在直接兴趣和外在的间接兴趣

  1、直接兴趣:就是孩子对事物本身感动需要而产生的兴趣。每个孩子的直接兴趣因为不同的性情都会有所不同。(举例)

  2、间接兴趣:就是孩子对事物本身没有兴趣,但由于外界刺激他去接受而使他产生了兴趣,它来自于外界因素的影响。

  3、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的相互转换。(举例)

  三、小学阶段是培养孩子兴趣的重要的时期

  1、“最佳时期”的启示。孩子在某一年龄段,特别容易建立和发展某一意识或行为,0—9岁是儿童敏感期,家长必须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耐心观察,细心引导。

  2、小学生兴趣的特点。

  (1)敏感、好奇,有强烈的求知欲,新奇的事物可以立即引起他们的兴趣,具有直观性。

  (2)孩子的兴趣大多持续时间段,而且容易转移,有不稳定性。孩子的兴趣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他们往往从一种兴趣发展为多种兴趣,并逐步形成一个中心兴趣,或主导兴趣。

  3、不失时机地培养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的兴趣要从生活中开始。根据他们有意注意和无意识记的特点,要不断地,不失时机地发现和培养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

  小结当孩子对某一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是,家长给予肯定和支持。家长常常在孩子衣袋里发现几颗小石子,揉皱的纸片等,此时作为家长,不要简单指责他们,或干脆把东西统统扔进垃圾箱。应借机问他们为什么会对这些东西感兴趣?这其中有什么故事,分享孩子的快乐。时间长了,你可能会发现孩子兴趣的萌芽的倾向,进而加以引导和扶持,孩子们兴趣就可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家长培养孩子兴趣的十条建议:

  1、善于发现和了解孩子的兴趣。

  2、从小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我们都知道孩子天生就有求知欲,对感兴趣的事要刨根究底。为了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从孩子小时候喜欢听故事着手,开始给他讲好笑的故事,逐渐的讲些中外成功人士的故事。等他兴趣浓了就告诉他,这些故事都是从树上看来的,人那个孩子明白这样一个道理,通过读书还可以知道许多非常有趣的事。

  3、经常鼓励孩子,让孩子在学习中有成就感。成就感是激励孩子认真学习的动力。如果孩子在学习中经常获得成功,他就会有较强的自信心,对学习更有兴趣,从而不断进步。相反,如果孩子学习成绩总是不好,会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对自己失去信心,孩子会一步步地走下坡路。因此,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家长的鼓励和积极地评价显得尤其重要。有的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中没什么可表扬,实际上不是孩子真的一无是处,而是家长比较的角度不正确和对孩子的期望、要求过高。在评价爱还是免不了比较,表交友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横向比较是把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相比较,而纵向比较则拿孩子的现状和过去相比。家长在比较时,特别喜欢把孩子的不足与别的孩子的长处比,这样的结果不仅无法使家长了解、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还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使孩子变得自卑。建议家长对孩子进行纵向比较,及时看到孩子的进步、成功的乐趣,对学习、对自己充满信心,学习兴趣越来越浓。

  4、善待和引导孩子的学习兴趣。由于孩子年龄小,对有兴趣的事情,往往只凭一时的好奇和热情。作为家长,紧紧唤起孩子的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应当对孩子的兴趣进行恰到好处的引导,引导他们从兴趣中探索和思考,切忌对孩子的兴趣不闻不问,无动于衷,这样容易使孩子的兴趣来得快,消失得也快。

  小结:家长要通过引导,使孩子的兴趣与他本人的智力特征结合起来,通过培养兴趣,挖掘他的潜质;通过发展潜质,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兴趣,把孩子的兴趣和他的特征结合起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在培养孩子兴趣的过程中,不断摸索,不断适应,最终才能找到结合点。另外还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兴趣既要多样化,又不能泛滥。

  5、引导动手,在实践中诱发兴趣。俗语说:“手是脑的老师”,“眼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由于小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更需要有可感知的具体事务来支持,思维才能进行。(举例:日常生活和游戏给孩子带来的兴趣)

  6、在玩中发展兴趣。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在玩中常常表现出某种兴趣的萌芽与倾向,家长要善于观察和发现,使玩与学相结合,从中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举例:语文课本中《玩出来名堂》、留美博士周峰小孔成像。)

  培养孩子玩的习惯,启发孩子领悟玩的价值,可以带孩子去公园、去远足、去打球、去感受多种的生活情趣,在玩中让孩子接触新事物,从中发展孩子的兴趣和爱好。

  7、积极配合孩子的兴趣。我们培养兴趣方面,常常会遇到许多问题,如何看待和处理这些问题至关重要。例如:家长是以自己的兴趣为主,还是以孩子的兴趣为主?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小、不懂事,不知道什么重要,往往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孩子,学英语、学琴、画画早晚不闲结果,孩子反而对自己掌握的知识产生深深地厌恶。事实证明:只有孩子有兴趣的.事,孩子才会潜心去做好。没有兴趣,就没有孩子的热爱执着和追求。

  家长自己有某方面的高雅兴趣,影响孩子,成为家长与孩子共同兴趣,像许多世家:相声世家、音乐世家就是潜移默化受到家族的影响。(举例著名翻译家傅雷对音乐有很深的造诣,儿子傅聪受其影响)家长对孩子的兴趣请注意常常说这样一句话:太难好了,除了不对的地方。

  8、发挥赏识教育在培养孩子兴趣中的作用。

  举例:周弘把哑女培养成中国第一位聋人少年大学生的事实。

  举例:刘艳敏曾写过的一篇文章:《一位母亲与家长会》。

  举例:小学语文课本的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小结:对孩子浓厚兴趣的事物,家长们不能简单地去看待、去评价,站在大人的角度,却是不值一提的东西,在孩子看来,却是很了不起的。这就是说,作为家长,要从关注孩子的未来成长着眼,赏识孩子的兴趣。

  9、创造自由广阔的学习空间。给孩子创造一个自由广阔的学习空间,更能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举例:幼儿涂鸦)只要你诚心去发现、创造,孩子就会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学习空间。我们除了给孩子创造学习的小天地,更应该重视减轻孩子过重的学习负担,不要把孩子的课外时间排得满满的,使孩子的兴趣才能的生长失去必要的土壤、阳光和水分。

  10、营造爱的家庭氛围。“凡是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自由地发展。”教育不能没有爱,培养兴趣同时不能没有爱。爱的表现形态归结为四个方面:关心、尊重、理解、责任。

  关心:对孩子的饮食起居、学习身体等都加倍呵护。不但要关心孩子的物质需要,还要关心孩子的学习需要。

  尊重:尊重就是要平等地对待孩子,尊重孩子的兴趣、愿望,不压抑他们的个性。

  理解:要对孩子深入了了解,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责任:对孩子更高层次的爱,无论孩子智商是高还是低,身体是否健康,我们都要努力营造关爱风味,对孩子尽心尽责。

  小学生家长进课堂课件 9

  教学重点:

  引导家长正确面对孩子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

  家长认识到保护孩子小秘密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影视观看与现场咨询

  授课对象:

  二年级家长

  授课过程:

  一、观看心理访谈《家有小女初长成》

  对话——互动:

  小组讨论,片子里小源的行为在你家出现过吗?你是怎样对待的?你用过什么好方法?你用过什么错误的方法?你觉得对待这样的事情应该怎样处理?

  二、了解什么是孩子的个性

  1.定义:个性就是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征和意识倾向的稳定的有机结合。

  2.个性有如下特点:

  组合性——个性不是一个孤立的心理特征,而是一组心理特征

  独特性——个性与共性不同,是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和独特性。人与人不同,就是这些不同体现出的个性。

  稳定性——个性不像外界刺激一样瞬息万变,是持久的经常出现的心理特征,当然随着环境和主观的努力,它也是可以改变的,但那是一个长期的变化过程。

  倾向性——个性是人具有的一定的内在意识倾向性,体现为个人的需要动机信念理想和价值,也体现了人的能力气质性格兴趣等差异。

  整体性——人的个性心理现象和心理过程是有机的联系起来表现在一个人身上的。

  三、了解人的气质类型会显现的个性与未来发展的方向

  气质:是与人的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

  气质主要有一下几种:

  1.多血质(活泼型)——神经过程(兴奋与抑制过程)强,均衡,灵活。主要行为特征是:精力充沛,但局限于从事内容多变的活动;行为反应灵活敏捷,情绪容易表现和变换;行为外倾明显,对行为的改造容易。适合从事攻关开发和销售。

  2.胆汁质(兴奋型)——神经过程强,不均衡(兴奋过程强),不灵活(指由兴奋到抑制的过程),行为特征是:精力充沛,胆量大,好猛干,但粗心,兴奋行为敏捷,但转化为抑制就不灵活,情绪抑制难,容易暴发情绪,行为外倾明显,对兴奋行为改变不容易。适合外贸,信息,管理等工作。

  3.粘液质(安静型)——神经过程强,不均衡,不灵活。行为特征是:有精力,沉着平稳,行为迟缓,不灵活不敏捷,情绪容易抑制,不外露,行为内倾明显,对兴奋行为改变容易。适合从事科研,金融,保险,会计等。

  4.抑制质(抑制型)——神经过程弱,不均衡,不灵活。主要行为特征是:对事物感受性强,体验深刻有力持久,敏感多疑,精力不足,忍耐力差,胆量小,行为细心谨慎,但迟疑缓慢,刻板,情绪易波动并持久,内倾严重,行为改造难。适合从事制造业,金融财务,保密等工作。

  通常人的气质不单一,多数是以某个为主,兼容其他。

  四、怎样促进儿童个性的发展?

  1.尊重孩子

  分析心理学家维尼科特曾指出:家长和教师的职责是要认识到对儿童不能管教太松,放任自流,也不能管教太严。放任自流会使孩子任性不讲理,甚至胡作非为,怕孩子不成器;管教太严,急于使用权威必然会导致专制独裁。自己做出决定是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的一部分,我们应创设让幼儿自己做出决定的环境。应给儿童自己选择的机会,如:我们要经常问:“这个双休日你想去哪里玩?”或“你愿意现在去吗?”等,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对于儿童是不够宽容的,成人在抚育儿童方面总是强调如何限制和约束他们,不许他们随意接触事物。其实儿童需要有自己的权利,他们需要发挥自主性、首创精神和自我表现的机会。

  当你发现孩子犯了错误或做错了事,批评还是要的。但应注意批评的方式,还很重要,不要去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及自信心影响孩子的个性发展,当你发现孩子有微小的进步时,应及时进行语言鼓励,不要因为孩子进步不大,而不予理睬或对孩子失去信心。

  2、家长要做孩子的榜样

  家长和孩子在一起,各方面都应该以身作则,为人表率。因为家长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孩子不但会模仿家长的行为和神情,还会模仿语气、态度等等,家长的教养态度对孩子非常重要。我们要想方设法从孩子极少的话语和非言语暗示中了解孩子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帮助孩子观察自己和别人,让他体会家长的情感。如:家长是自私自利的,孩子也会受其环境影响,也是自私自利的,一句古言“上梁不正,下梁歪”古往今来都是与其话相效应的。

  3、从发展的角度评价孩子

  家长的评价对孩子的自我评价具有重要的作用,家长不要因孩子做徒劳无益的工作,而加以阻止或干涉,这样会有碍孩子的主动性、自主性的发展。不管孩子是长得好还是不好,成功还是失败,他们都是在以自己的方式去了解世界、发展自己,家长应该以发展性的眼光看待孩子,看他们达到了什么程度,还需要发展什么,多给幼儿鼓励和建议,使幼儿的个性得到良好的发展。

  4、家长应给孩子自我表达的机会

  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语言是情感沟通和重要工具,也就是想让孩子有良好社会交际能力的基本条件,家长应多制造能给孩子语言发展的空间、时机,想方设法促进孩子语言发展,艺术也是孩子表达情感、交流思想的重要手段。如孩子在画画,家长说星星是黄色的,他却只顾自己画七彩的,于是家长不管他,待画好后问他为什么?他说星星为什么只能穿黄色衣服,而我的都可以换衣服,七彩的星星使天空更美丽呀!

  5、家长要正面引导孩子

  一般民主的家长都会以正面的方式引导儿童,如:提建议、作指示。我们想让孩子取得成功,会直接告诉儿童应做些什么,并强调成功之路。对儿童的行为提出正确要求,不但不会伤害儿童的自尊心,而还能帮助儿童建立更明确的观念,有利于儿童的学习和成长。

  6.让权威与情感并驱

  权威有多种形式,家长在儿童心中有一定的权威性。大部份人所体验到的权威是建立在亲切、关怀的态度基础上,但现在有些家长却将权威和惩罚联系在一起,会造成对儿童的不尊重,儿童所体验的权威是一系列的命令成“不准”。

  运用权威时,情感至关重要。

  当我们执行某种行为标准与儿童想做的某种行为相抵触时,儿童可能会产生反感、发怒或怨恨的情绪,例:一天,我正给孩子讲故事,讲到一半,孩子开始分神,于是不知不觉中他在床上打滚,我不理会还是讲故事,他却更过火在床上使劲的蹦跳着,于是我停下不讲故事,说:“你这样让我很失望,我会生气的”,我并没严厉责备命令他马上停下来,而是让孩子领会我的情感以及对他自己的行为进行回忆,我一会儿再问:“知道为什么呢?”他会很快的说出自己的意见,于是两人再协调。家长应将自己的情绪控制好,创设一种良好气氛,使儿童学会认识自己和别人的感情,并学会用建设性的方式来克服消极情感。

  7、家长应以积极的方式帮助孩子对待失败与挫折。

  成功固然高兴,但也得接受失败,帮助幼儿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引导或帮助幼儿一起找到失败的原因,让幼儿获得新的经验,让幼儿对自己的能力找到新的信心。特别是引导幼儿在自身上找原因,而不是对别人过多的责怪,将失败的理由推到别人身上。

  五、关注儿童个性发展家庭教育能做什么?

  做到6个方面的“逆向思维”:

  1、不过分关心孩子。

  2、不要太亲近孩子。

  3、不过分夸奖孩子。

  4、不对孩子喜怒无常。

  5、不要欺骗和无谓地恐吓孩子。

  6、不要在孩子的同龄人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

  已有报道表明:

  儿童个性内外向性格主要与遗传因素有关,但父母的文化素质和教养方式、家庭类型与家庭结构以及儿童本身的状况和受教育经历等均对个性发育有较大影响。学龄儿童作为发展中的个体,正处在个性形成阶段,需经过不断的学习和社会化,走向个性、成熟。以上城乡儿童个性发育的'差异可能来源于城乡间不同的经济、文化和教育,也可能与城乡儿童生活经历、家庭环境以及受教育方式等因素有关。

  六、了解孩子性格的类型和如何处理孩子小情绪

  情绪激动型独自生气型转而忘记型

  处理方法:

  冷处理:当孩子难以控制自己的时候,可以别搭理他,让他自己平静一下,有利于安定情绪。

  树立榜样:父母在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时,要保持冷静,不要轻易发火,这样孩子就会模仿你的做法。

  七、小心翼翼保护孩子的小秘密,促进孩子个性发展。

  孩子的隐私与成年人的隐私有本质区别:

  为什么小的时候,孩子能把心里的秘密(不管是对的、错的)第一个告诉妈妈?而长大后,却首先隐瞒的就是父母呢?这里有一个判断标准的问题。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有了自己分析、判断问题的标准,而在一些事情的态度上往往与父母产生分歧。他们害怕受到指责,于是采取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对父母、老师保持缄默。孩子毕竟是幼稚的,他们所防范的就是能说服教育他们的父母、师长,而对自己的同学伙伴几乎无隐私可言。所以,在他们执意行事的时候,往往失败,难免又受到父母、老师的批评、训斥。这样,循环往复,所谓的隐私,只不过是孩子向父母发泄不满的手段,与成年人的隐私有着本质的区别,可以说不能称之为隐私(这一点应向孩子们讲清楚)。

  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一书中指出:“儿童并不是一个只可以从外表观察的陌生人。更确切地说,童年构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为一个人是在他的早期就形成的。”“为儿童的利益所作的孜孜不倦和真诚的努力将使我们能够发现人类的秘密,正如科学的调查研究能使我们洞察众多的自然秘密一样。”

  儿童具有丰富的潜能,但儿童只有在一个与他的年龄相适应的环境中,他的心理生活才会自然地发展,并展现他内心的秘密。而有些儿童之所以不能正常地发育和成长,主要是因为受到成年人的忽视和压抑。因此,儿童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应是理解、尊重儿童,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为儿童实现自身的潜能提供所需的帮助。

  保护孩子小秘密的方法是:只要不一味地训斥、打骂,家长与孩子好好沟通,相互信赖,正确引导,信任孩子、尊重孩子并去理解孩子,他就不会对你有那么多的隐私。在充满爱与理解、民主、宽松的氛围里,孩子依然会像小时候一样,向父母说出他们的秘密的。

  八、设计现场咨询环节

  由家长向授课教师针对孩子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解答和提供解决意见、方法。

  结束语:

  儿童的个性发展是离不开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及家庭教育的共同努力的。当我们赋予了他们良好的个性、智慧的保护了孩子的小秘密,陪伴孩子顺利成长的同时,也给社会造就了人才。拥有良好个性是孩子一生的财富,家长要时常审视自己的教养方针,为孩子创设和谐的环境来促进孩子的个性发展。“态度决定一切”,我们对孩子的教养态度也决定着他们前进人生的道路,让我们为孩子拥有良好的个性而共同努力!

  家庭作业:

  1、怎样保护孩子的小秘密?

  2、关注儿童个性发展要做到6个方面的“逆向思维”是什么?

  小学生家长进课堂课件 10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密切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加强教师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形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力,有针对性地开展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结合市教育局关于“千名教师访万家,万名家长进课堂”活动实施方案,制定本巩固提高计划。

  一、活动目的

  “千名教师访万家,万名家长进课堂”活动是学校和家庭开展双向沟通的重要环节,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补充和延伸,是教师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家长对学校工作认知的重要体现,其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方面的`作用。巩固提高“千名教师访万家,万名家长进课堂”活动,发扬广大教师深入学生生活、学生家庭和家长进课堂开展教育活动的优良传统,有利于规范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完善学校、教师家访和家长进课堂制度,争取家庭、社会对学校教育的理解和支持,促进家庭、社会和学校三位一体的学生教育体系的形成。

  二、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第一周至第三周)

  (1)高度重视、积极发动。切实加强领导,认真组织、精心安排,真正把工作落到实处。学校校长要亲自抓,将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分组、分片,采取包班、包人的办法,安排教师到学生家庭走访。在上学期工作的基础上,巩固提高扩大成果,进一步使广大教师要充分认识家访和家长进课堂的重要意义,把家庭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真正抓实、抓好。使其逐渐制度化、经常化,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师家访进行量化考核。

  (2)开展培训。针对青年教师多,缺乏家访经验的现状,对家访教师进行全员培训。

  2、实施阶段(第四周至第十二周)

  (1)家访对象。每名教师应选取5名以上学生家庭进行走访,要特别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单亲家庭学生、学困学生和有辍学倾向的学生。

  (2)家访内容。教师要主动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家庭状况、成长环境、在家表现、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并针对学生的思想问题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要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校表现,征求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加强相互沟通。教师在家访中要积极宣传教育的法律、法规和各项政策,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3)做好家访记录,撰写家访日记。家访后教师要填写好《家访情况登记表》,撰写家访日记,对家访中发现的问题要分门别类地加以梳理,并在日常工作中逐步解决,鼓励教师根据家访情况对教育工作提出有见地的建议。

  (4)积极组织“万名家长进课堂”活动,在上学期的基础上,本学期学校将定期、不定期让家长走进学校。

  (5)举办“千名教师访万家,万名家长进课堂”征文活动。把教师家访及情况作为考核教师师德情况的重要内容。要将教师家访日记存教师本人师德档案。

  三、总结表彰

  1、“千名教师访万家,万名家长进课堂”活动结束后,学校要进行认真总结,及时发现和树立家访活动中的先进典型,总结推广先进典型。

  2、学校将在认真检查总结上学期深入“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基础上,对本学期在巩固提高阶段活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进行表彰。

【小学生家长进课堂课件】相关文章:

家长进课堂作文05-15

家长进课堂作文05-05

小学生家课件03-26

家长进课堂家长总结04-26

家长进课堂活动总结07-15

家长进课堂作文范文06-27

家长进课堂话题作文01-28

家长进课堂优秀作文05-16

小学生礼仪课堂课件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