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开题报告

时间:2023-02-22 08:42:02 开题报告 我要投稿

研究生开题报告集合14篇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通常情况下,报告的内容含量大、篇幅较长。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研究生开题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研究生开题报告集合14篇

  研究生开题报告 篇1

  一、 立题依据(包括选题来源、目的和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动态等)。

  1.选题来源、目的和意义

  选题来源:木材识别是适才适用、合理利用木材的基本前提。计算机技术在木材识别中的应用改善了传统人工识别方法的缺陷。近几年来,相关学者发现木材横切面显微图像中包含着丰富的信息,其中蕴含的细胞排列特征、各种细胞的形态因子等特征具有区别于其他树种的独立性。为了达到高效、自动识别树种的目的,必须从显微图像中快速、准确地提取出各种组织细胞的特征参数,因此,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对显微图像进行分析的木材识别新方法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基于此,本项目将以木材显微图像作为研究对象,探索出一种木材轴向薄壁组织的提取方法,对研究基于轴向薄壁组织的阔叶材树种的识别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对计算机学科与木材学科的交叉研究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所以本项目的实施很有必要。由于这个方向在木材识别中算是比较新颖的,也是前人较少进入的领域,所以我选择了该项研究题目作为本论文研究题目。

  目的和意义:众所周知,木材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其利用前景非常广阔。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木材作为一种环保型材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因此,提高木材识别的正确性,对木材科学发展、木材资源的合理使用与管理、木材贸易流通、木材进出口管理和木材考古等与木材相关工作都有重大意义。例如,珍贵木材――红木,自古至今都被人们视为国宝级的珍贵资源,不可再生,红木家具集使用、收藏、观赏、保值等多重功能于一身,具有极大的收藏及保值价值。由于可称之为红木的木材种类比较多,如紫檀木类、花梨木类、香枝木类、黑酸枝木类等,隶属紫檀属、黄檀属、柿属、崖豆属及铁刀木属,其识别和区分比较困难。由于红木家具材质鉴定措施不完善而给不明真伪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带来的经济损失少则几千,多的可达上百万元。

  2. 国内外研究动态

  2.1木材识别特征提取

  20世纪80年代初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开始应用于木材解剖学的研究,McMillin利用图像处理和分析技术测量了木材细胞率、纤维长度、细胞腔面积和径向细胞腔直径以及纤维板剪切过程中的木材破损率。Hie和Hillis所开发的图像处理分析系统对细胞管腔面积及不同细胞类型所占面积比例等特征进行了量化分析。Diao等应用能量光谱方法分析确定了木材细胞形状,并用快速傅立叶变换(FFT)检测了10种针叶材横断面细胞排列及形状的周期性,测量了细胞的径弦向直径和径弦壁角度,同时他们还对18种针叶材横切面上的管胞形态学指标进行量化测定以确定不同树种的管胞形态参数。Fujita用FFT分析了32种日本阔叶材横切面的导管分布。曲艳杰等利用FFT方法进行了木材细胞排列的图像分析研究,利用得到的木材解剖特征的波动性和周期性,以解决传统木材解剖方法难以做到的演化规律的研究问题。Masako KINO等也通过图像方式精确测定了木材细胞壁厚度。保昆雁等开发了木材解剖特征量的处理系统,可提取细胞数目、胞腔面积及其分布、胞腔直径、胞壁厚度、胞壁率、壁腔比等木材解剖特征参数。

  以上的研究较多关注于细胞形态比量等特征的测量,图像处理技术用作辅助测量的方法为定量化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手段,解决了以往人工无法测量的问题,但尚未对传统木材识别中的定性描述的识别特征如管孔式、木射线、轴向薄壁组织等木材图像中的特有对象特征(以下这类识别特征均称为对象特征)的研究,也未涉及对这类对象特征的自动提取。

  有别于传统计算机视觉中对象处理时所遇到的诸如光照、遮挡、变形及对象本身高度复杂的挑战,木材显微图像构成中的对象相对稳定,仅存在如导管、木射线、薄壁组织等若干种稳定的对象,在标准约束条件下获取的图像也排除了光照等影响因素,因此特征提取仅需关注对象本身的特点。本论文的前期研究中,祁亨年、汪杭军等分别利用数学形态学、遗传算法、改进的OTSU方法等完成了木材横切面显微图像中导管对象的分割,从而可以获得导管的直径、面积、圆形度等特征。

  2.2 木材图像纹理特征分析与提取

  木材图像纹理特征分析的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Huang利用FFT功率谱图分析了木材砂光表面的粗糙度。赵学增对木质材料表面粗糙度测量进行了研究。王克奇等选取9幅木材纹理图计算分形维数,提供了描述木材纹理粗糙度的一种定性度量方法。王晗等将高斯―马尔可夫随机场(GMRF)引入木材纹理的研究,提取样本的低阶和高阶GMRF参数,分析表明通过指定的参数可判断纹理的主方向、区分开木材的弦切和径切纹理。谢永华将不变矩方法引入木材纹理的计算机视觉研究领域。王晗利用灰度共生矩阵法建立了木材纹理参数。

  以上研究以木材宏观的径切面和弦切面图像纹理为研究对象,基于显微构造纹理特征研究尚未涉及。对于木材识别而言,宏观特征变异性较大,而显微结构特征相对稳定,所以对识别来说显微木纹更加值得研究。

  显微木纹图像纹理(简记为显微木纹)主要包含两类。一类是基于像素点的统计的全局性纹理,目前木材学研究已经表明根据不同的全局性纹理特征可以确定树种大类,如带状花纹的有红松、落叶松、檫木、山枣等,交错花纹有香樟、麻栋、大叶桉、桃花蕊木等;这类全局性纹理与木材的生长过程相关,有分类和识别价值,但还不能充分反映木材本身的特性,还无法完全满足木材识别的'需求。另一类纹理是以木材显微图像中特有的对象形态及其分布和结构性约束而形成的可微结构性纹理,这类纹理反映了对象如导管、木射线等的上下文(context)关系,与木材本身的生长特性密切相关,有较强的分类能力,成为木材识别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2.3 基于计算机视觉木材轴向薄壁组织提取技术研究

  以往木材的识别或鉴定还采用过无损的扫描电镜方法和微波传感方法,基于视觉的木材识别研究刚刚起步,刘镇波等提出基于最大相似原理以木材构造特征量化参数来识别木材的想法;王锋等提出木材识别语义数据模型。这些基于视觉的木材识别方法研究尚停留于思路的探讨,理论和实验研究均未深入开展。

  木材显微图像中的对象特征,如导管、木射线等,与基于像素点的统计的全局性纹理特征,以及对象的空间分布和结构性约束所形成的可微结构性纹理特征,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分类和识别能力,可充分利用三者在分类和识别方面的互补性,而现有研究未将这些特征相结合进行木材识别。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研究目标:

  基于木材显微结构图像,应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模式识别技术,通过显微构造对象特征、全局性纹理特征、可微结构性纹理特征的提取和量化,发现并验证轴向薄壁组织的提取技术。

  研究方法:

  为基于木材显微构造图像精确而有效地进行智能化木材识别,本研究拟采用以下的研究方法:首先,结合木材微观识别知识,研究木材显微构造特有的导管、木射线、轴向薄壁组织等对象特征的提取,这些特征本身具有很强的分类能力,通过量化将进一步提高其分类能力;其次,提取显微图像的全局性纹理特征并验证其识别能力;并根据木材特性,进行可微结构性纹理的描述和提取,挖掘出轴向薄壁组织的提取技术。

  技术路线:

  针对木材显微构造图像的特有对象如导管、木射线等对象的提取,首先进行对象的分割。可以根据对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图像分割方法,如高斯混合模型法、Markov随机场模型法、边缘检测法、数学形态学方法、基于像素点分类的方法等。利用这些方法的优缺点,探究出轴向薄壁组织的分割方法。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阔叶树材的轴向薄壁组织有多种多样,比如和导管的位置关系方面,分为离管状和傍管状,从薄壁组织的聚集形式又可分为星散状、轮界状、翼状、聚翼状、带状等等,如何对这些不同组合形式薄壁组织进行有效的分离,这是本文的关键问题。

  三、论文的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根据木材显微图像中包含导管、木射线、轴向薄壁组织等丰富对象的特性,本论文提出并定义了可微结构性纹理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构造相应的提取和描述方法,从而将轴向薄壁组织成功的从阔叶材横切面显微图像中提取出来,这是本文在研究思路上的创新。

  四、论文的预期目标与预期研究成果

  预期目标:本项目基于木材显微结构图像,应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模式识别技术,通过显微构造对象特征、全局性纹理特征、可微结构性纹理特征的提取和量化,发现并验证轴向薄壁组织的提取技术,从而达到精确而有效地智能化木材识别的目的。

  预期研究成果:将本篇论文发表在核心期刊,并申请相关专利。

  研究生开题报告 篇2

  一、课题名称及来源:

  1、课题名称:基于神经网络的笔记本键盘检测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2、来源:企业项目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随着工业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机器视觉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工业检测领域,从而把工人从枯燥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而笔记本键盘生产在国内市场具有很高的占有量,由于笔记本电脑的普及和惊人的产品更新速度,对笔记本键盘生产的自动化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笔记本键盘的质量检测是关键阶段。与一般意义上的图像处理系统相比,机器视觉系统强调精度和速度,以及工业现场条件下的稳定性。但是,机器视觉系统开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光电、机械、图像处理等多种技术手段。一般人很难在短时间内整合各种资源来有效地进行系统开发。笔记本键盘检测系统用于对笔记本键盘成品进行离线检测,检测产品的外观是否合格。本系统研制的目的就是在满足对笔记本键盘检测需求的同时进行可靠的质量检测。本文作者总结实际中的工程经验,阐述了系统的总体设计思路和关键的技术环节。对同类产品的研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数字图像的识别最早可以追溯到60年代。1966年,ibm公司的casey和nagy发表了第一篇关于数字图像识别的论文,在这篇论文中他们利用简单的模板匹配法识别了1,000个数字图像。70年代以来,日本学者做了许多工作,其中有代表性的系统有1977年东芝综合研究所研制的可以识别XX个汉字的单体印刷体识别系统;80年代初期,日本武藏野电气研究所研制的可以识别2300个多体汉字的数字图像识别系统,代表了当时汉字识别的最高水平。此外,日本的太平洋、松下、理光和富士等公司也有其研制的汉字识别系统。这些系统在方法上,大都采用基于k-l数字变换的匹配方案,使用了大量专用硬件,其设备有的相当于小型机甚至大型机,价格极其昂贵,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我国对数字图像识别的研究始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大致可以分为三大阶段:

  第一阶段从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末期,主要是算法和方案探索。研究人员提出了用于汉字识别的各种方法和特征,如特征点法、汉字周边特征、汉字的结构元特征等,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成功一批汉字识别系统。这一阶段是数字图像识别成果倍出的时期。但是,这些成果还仅仅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没有转化为产品来实际解决数字图像的自动输入问题。

  第二阶段是90年代初期,中文ocr由实验室走向市场,初步实用,在实际的汉字识别输入应用条件下,检验和考查这些研究成果。这一阶段形成了一些初步实用的印刷汉字识别系统开始进入市场。

  第三阶段也就是目前,主要是印刷体识别技术和系统性能的提高,包括汉英双语混排识别率的提高和稳健性的增强。

  其中,从1986年初到1988年是数字图像识别和联机数字图像识别研究的丰收期。数字图像识别是汉字识别研究的主要内容。自1986年以来,各种识别软件和系统纷纷涌现,某些识别装置可以初步使用,它们的主机全部采用微机。主要的性能指标为:1.识别字数;2.识别率:对中等质量印刷问题达到95%-99%;3.识别速度;4.识别字体、字号等等。这些系统都配备了方便的用户界面,从版面分析、文本识别到识别结果的处理,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识别输入系统。印刷体印刷汉字识别的研究,也在进行中,自xxx年以来,己有若干个软件与系统成功研制并参与鉴定。

  同国外相比,我国的数字图像识别研究起步较晚。但由于我国政府从80年代开始对汉字自动识别输人的研究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和支持,经过科研人员于多年的.辛勤努力,数字图像识别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有了长足进步,从简单的单体识别发展到多种字体混排的多体识别,从中文印刷材料的识别发展到中英文混排印刷材料的双语识别。各个系统可以支持简、繁体汉字的识别,解决了多体多字号混排文本的识别问题,对于简单的版面可以进行有效的定量分析,同时汉字识别率已达到了98%以上。

  当前,数字图像识别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识别系统的品质和效率,增强系统对不同文本的适应性,扩大使用面。在加强版面分析、识别结果上下文匹配后处理和各种实用化技术的研制的同时,进行对识别方法的进一步研究,促使更实用的产品出现。

  研究生开题报告 篇3

  1.问题的提出

  表述为什么要做本课题,亦即介绍选择此课题的原因和背景(实践的或/和理论的).

  2.本研究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叙述此课题的研究要达到什么目的,主要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

  3.该问题的研究现状(研究综述)

  他人或自己关于此课题已经进行了哪些研究,主要有哪些相关成果(观点,理论,实践成就等),总之已经获得了哪些对自己的研究有支持意义的成果;

  还存在哪些不清楚或未解决的.问题,或者还有哪些不足,有待于从哪些方面进一步探索(而这正是自己要做的).

  4.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重点和难点,预期要突破的问题(即创新点)

  思路:说明将通过怎样一个理论思考,实验研究等探索过程达到你的研究目的方法:本研究中主要将采用哪些研究方法(必要的和主要的,按照大类分)要按照研究的逻辑顺序具体说明在研究某个方面或环节的问题时将采用什么方法.

  重点:本课题研究中要做的最重要的工作方面或要解决的核心的问题.

  难点:本研究中最不容易解决好的工作环节或最难克服的问题.

  预期突破:你的研究有可能在某一或某些方面取得什么样的创新性成果

  5.本研究的意义(理论的或/和实践的)

  论述本研究可能具有的各方面的意义:

  本课题研究在实践方面的意义;

  本课题研究在理论方面的意义;

  本研究所采取的新思路,所尝试的新方法等具有的理论或实践意义.

  6.本研究已经具备的条件(硬件和软件,主观和客观,资料和手段,等等,要概述)

  7.本研究需要提供的支持和/或有可能遇到的困难

  8.本研究的工作计划,方案,时间安排

  9.本研究的基本内容(论文框架)

  10.本开题报告所用和所涉及的参考文献

  11.有关附件

  列出所要采用的调查问卷,访谈提纲,实验设计方案,评价指标体系等.

  提示:

  在最后定稿的学位论文中:

  开题报告的1―5项内容应该出现在"引言"(或绪论,前言等)部分,并在"引言"最后概述本论文的基本逻辑结构(这是第9项的变形).

  开题报告的第6-10项可不直接出现.

  开题报告的第11项附列在论文的"注释与参考文献"之后.

  研究生开题报告 篇4

  一、问题与方法

  (一)选题缘由

  之所以选择蔡元培美育思想作为论文的研究主题,是受我的导师的启发。直觉告诉我,这一选题与当前现实教育热点问题有着紧密的联系,比如素质教育问题。深入认识蔡元培美育思想有助于指引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有一个正确的方向。同时在董标老师的课堂中我获得了一种认识,那就是:不要轻易地讲思想创造,教育变革等主张,因为对很多的问题前人早已有了深邃的思考,并已形成了成熟的思想体系,作为后人更多的是继承与挖掘前人的思想。因此,我想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应从对前人思想的认识开始。基于这种认识,我非常认同导师给我的建议,以蔡元培美育思想作为我的研究方向。

  从何种角度研究蔡元培美育思想,我做了多种尝试。通过认真[微软用户2]阅读1979至20xx间国内发表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我发现虽然对于蔡元培提出的“以美育代宗教”的命题研究较多,但有一些结论似乎与美育或宗教存在的现实出入较大,这促使我对这一问题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如果仅仅凭兴趣进行一些了解倒是饶有趣味,但要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破解自己的疑问并加以论证我感到信心不足。在导师的启发之下,我开始有了一些思路,于是,最终我决定以‘论“以美育代宗教”的可能’作为我的论文选题。

  (二)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假设

  “以美育代宗教”这一命题提出至今已近百年,尽管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这一命题一直受到大多数人的赞同。有学者认为中国教育界内部把这个口号当作了真理。然而,反对者的观点也异常尖锐。如许崇清发表在《学艺》第1卷第3号中的一篇文章中就指出:主张“以美育代宗教”说者有两大谬误,他们曲解了美之普遍性与静观性,遂至混淆美之意识与宗教意识,又复混淆美之意识与道德意识[①]。其实,与其说人们赞同的是“以美育代宗教”说,还不如说人们更愿意相信存在这样的真理:其一,宗教一定是落后的、愚昧的。或者说宗教是一切落后愚昧的代表。宗教的主要功能是教育,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宗教必然走向衰亡,其教育功能必然被取代。其二,美育具有普遍性,它是无利害、超功利的,因此,美育可以去除人我的差别,使人无利害得失之计较。对此,笔者心存疑虑。笔者以为:

  (1)宗教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纵观当今世界,宗教并没有式微,就是很好的证明。

  (2)康德在他著名的《判断力批判》一书中提出了鉴赏判断的四个契机。回答了“审美是什么?”,“美感是什么?”这样的问题。人们普遍的理解是审美是无利害的,或者说,是超功利的,因而美感具有普遍性。但是审美不等同于美育,审美的无利害,超功利如何能赋之于美育呢?

  (3)美育与宗教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宗教也并不一定是美育的对立面,两者应该可以各自同时独立存在。

  以上观点将作为本研究的假设在本文中加以论证。[微软用户3]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历史研究法。

  论文第一部分采用“历史研究”的方法。笔者通过收集国内不同时期的相关文献,以时间为线索,对材料加以比对,归纳,整理,以期整体展示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背景下人们对“以美育代宗教”说的种种认识。

  论文第二部分采用“历史研究”的方法。在第一部分的工作基础上,审思“以美育代宗教”说的立论点是否成立,从而论证“以美育代宗教”的不可能性。

  二、研究的意义

  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人们普遍对物质层面的东西关注太多,反映在教育上就是人们的功利意识增强,认为接受教育仅仅是为了将来有个好工作,好收入,好前途,否则读书有何用?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这一现象,教育改革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时代的教育主题。本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深入了解美育在素质教育中有可能存在的地位和作用;二是对蔡元培提出的`“以美育代宗教”说从某些角度进行一些反思。

  三、文献综述

  (一)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

  国内学者研究“以美育代宗教”说主要是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的。

  1.挖掘“以美育代宗教”说的本质内涵

  感性启蒙论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观点。杜卫在《“感性启蒙”:“以美育代宗教说”新解》一文中提出:蔡元培从他的教育即启蒙观念出发,提出了著名的“以美育代宗教说”,其实质是在感性领域建立启蒙理性的精神,即“感性启蒙”。这种美育思想为20世纪中国美育理论铸就了理论模式和思想方法[②]。为什么要进行“感性启蒙?杜卫解释道:一般讲启蒙都是指理性启蒙,而现代性审美范畴中的“感性”是针对着“理性”来说的。但是,这是西方的传统。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知识分子面对的现实问题与西方不同,思想文化界的核心任务是感性启蒙;而且,当时中国美学家所处的语境与康德、席勒、尼采所处的语境不同,他们并没有感受到启蒙理性的专制和压抑,而是急切地需要以启蒙感性来反抗传统,重建中国的新思想、新文化、新艺术。因此,围绕着启蒙这个中心课题,不仅哲学家关注启蒙感性的建立,而且美学家也是如此。这就不足为奇了。胡健在他的《以美育代宗教— — 蔡元培美育思想新论》也提出了启蒙观点。不过他的启蒙有另一层含义,即“以美育代宗教”的实质就是试图通过审美教育来培养有高尚情与趣味的独立的人,改造教育,美化人生,美化生活。

  有学者认为“以美育代宗教”说蕴含了某种精神,这种精神是西方近代的理性主义,审美主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体现了对人的完善的价值追求,为中国现代社会变革提供了审美主义转变和审美主义道路。[③]

  还有的学者认为“以美育代宗教”说与“审美救赎论”如出一则。理由是宗教的衰落,意味着某些超自然源泉提供的意义和价值正被疏离,人类已经承担了创造自己的意义和价值的任务。原来并非只有宗教才可以救赎,并非只有宗教才可引人向善。艺术在摆脱了神缚之后,赋予了人类全新的审美的救赎方式[④]。

  2.揭示“以美育代宗教”说的现实意义

  情感慰籍论得到普遍的赞同。赞同者认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经济的繁荣,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然而人们的精神却进入了荒原。而美育重在陶养人的纯正感情,其影响力较之其他活动更纯洁、更平和、更持久、更深刻。是现代人慰籍情感的最佳选择[⑤]。随后的学者,把“以美育代宗教”上升到很高的高度。如,赵惠霞就认为:美育担负起现代人建构心灵家园的重任。因为它是一种情理自由结合的形式。在认识论中,理性排除感性,才达到正确认识;在伦理学中,理性主宰感性,才成为道德意志;只有在审美中,理性和感性才自由交融、自由把握、自由观赏,从而构成审美心理结构。当这种审美心理建立以后,就成为人的一种内在需求,人就可以超越现实的功利,享受这种精神的快乐。建立在人类感情活动规律之上的美育,对感情之陶冶,如引水之趋下、驱鸟之归林,自然而然,无需强迫。它本身就是人的需要,是人的生活目的。美育建构心灵家园,是一个培植有益感情、消除有害感情的过程[⑥]。在同一时期,这一观点大行其道。如李丕显也有类似的观点。他说:以美育代宗教,通过艺术和审美活动建构人的感性生命和情感寄托,是对现代世界课题的积极回应,是对宗教双重性格的辩证扬弃,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在今天仍具有实践的和理论的双重意义[⑦]。

  3.对“以美育代宗教”说的反思

  当代的学者对于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也有持不赞同的。冉铁星认为:在目标上,蔡元培是企图用美育取代宗教的情感教育,然而在具体实施的途径上,则注重的是外在的、形式的熏陶和感染,缺乏内在的宗教或美学式的修炼或省悟。其结果可想而知,要么放任自流、形同儿戏、可有可无,要么只能进行一些常规的艺术教育和礼仪教育。对于后一点,不客气地讲,中国古代的《礼记》要比蔡元培的设计深刻、丰富、完备得不知多多少。如此看来,在当时的中国,此种美育是无论如何也取代不了宗教的。[⑧]潘知常认为:事实上,蔡元培的“以美育代宗教”在逻辑上、学理上根本无法成立,只要人类最为深层的生命困惑存在,宗教就必然存在。[⑨]他还认为:一般而言,美育与宗教存在两种关系:其一是实质的统一;其二是层次上的递进。作为两种不同形态,又往往存在着从宗教向审美、艺术和从审美、艺术向宗教的演进。而在这两种关系中,都无“取代”与“排斥”可言。[⑩]有学者针对“以美育代宗教”成为研究热点现象提出来说:今日之重提“以美育代宗教”者,大多只是想强调美育的重要性而已,他们只是将蔡先生的主张当作一个有关美育的话头,而对这一主张的内在理路则未加深思。审美、美育诚然重要,但发展美育却不一定非要代替宗教不可[11]。充分意识到审美在人类精神生活中之重要性是必要的,但进而发展到要“以美育代宗教”则大可不必。这是一个充分平民化了的文化共和时代,人类的整个存在都是有限的,其某一精神领域的文化功能当然就更是有限。谁也没本事包打天下,谁也当不了人类心灵的救主。因此,人类各种精神文化活动———科学、哲学、宗教、审美等,还是和平共处、通力合作的好。其实,“以美育代宗教”说从它被提出的那一刻就引起了激烈的论争,存在着完全相反的观点。姚全兴先生专门对五四时期“以美育代宗教”说之争作了归纳总结。通过姚先生的研究我们发现,前辈学者对“以美育代宗教”说的质疑是多角度的。既有界说与对象的角度,又有异同与范围和借重和利用的角度。

  从以上列举的不同观点可以看出,这场争论不会平息,重要的不是得到确定的答案,而是争论本身,因为从中我们能全方位地知晓“以美育代宗教”说的精神内涵,把握其实质。

  (二)文献综述小结

  以蔡元培先生的声望和地位,“以美育代宗教”说一经提出立刻被许多的学者当成是一个教育命题。然而命题总是具有一个确定的值,要么真,要么假。不同的学者依据各自的学识,背景,从不同的角度对“以美育代宗教”说加以判断,争议不可避免。从1917年蔡元培在北京神州学会的演讲上首次系统地阐明了“以美育代宗教”说开始至今,有过两次争论的高峰。一次在五四运动时期;一次是在1998年国家推行素质教育的政策之时。五四运动时期的学者着眼于文化的变革来审视“以美育代宗教”说,正反观点碰撞激烈,而当代学者主要以历史的眼光和从现实需求的角度去诠释“以美育代宗教”说的新内涵,挖掘“以美育代宗教”说的现实意义,观点大多趋同,且较多持肯定态度。但无论如何,每一次的争议都反映了相应的时代在文化,教育,价值观等领域的诉求。

  四、研究的难点

  一是有关外围的或细节资料的不足。比如当时别的学者对蔡元培美育主张发表的观点、认识或批判等。

  二是进行本研究需要一个宽广的视野和丰富的相关知识背景。它深入到美学、伦理学、宗教、艺术、教育等等知识领域。如果没有这些知识背景的话,势必使本研究缺乏深度。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补充大量的相关知识,对笔者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三是到目前为止,笔者对“以美育代宗教”可能性的论证还没有形成完整的逻辑链条,有待进一步的思考、学习、请教。

  五、论文的基本框架

  导论

  第一节 问题与方法

  一、选题的缘由

  二、问题的提出[微软用户6]

  三、研究方法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意义[微软用户7]

  第一部分 “以美育代宗教”的争议

  第一节五四时期关于“以美育代宗教”说的论争

  第二节当代学者关于“以美育代宗教”的分歧

  第二部分 “以美育代宗教”可能吗?

  第一节宗教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第二节对美育具有普遍性且无利害、超功利的的质疑

  第三节美育与宗教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吗?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六、进度计划

  1. 20xx年2-4月搜索整理资料。

  2. 20xx年5—6月拟定论文框架,准备开题报告。

  3. 20xx年7月-9月分析资料,完成开题报告。

  4. 20xx年10月-20xx年2月完成论文初稿。

  5. 20xx年3月—20xx年5月修改并定稿,准备论文答辩。

  七、参考文献:

  (一) 中文专著类

  1.高叔平.蔡元培美育论集[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

  2.周天度.蔡元培传[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3.陈学恂,田正平.中国教育史研究:近代分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4.[德] 康德著,邓晓芒译.判断力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20xx.

  5.[德] 叔本华著,韦启昌译.叔本华美学随笔[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xx.

  6.陈桂生.教育实话[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7.杨荣国.中国古代思想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

  8.蒋百里.欧洲文艺复兴史[M].北京:东方出版社,20xx.

  9.陈元晖,陈学恂.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教育思想[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xx.

  10.蔡元培.蔡元培教育论著选[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7.

  11.高平叔.蔡元培全集:第2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4.

  12.高平叔.蔡元培全集:第3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4.

  13.高平叔.蔡元培全集:第4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4..

  14..高平叔.蔡元培全集:第5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4

  15.汝信. 西方美学史论丛续编.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3. 171.

  16.林中泽.宗教史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二)中文期刊类

  1.季水河.“品性”塑造与“人性”解放:中西不同的美育观念[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5

  2.杨伶.蔡元培美育思想述略[J].高校理论战线,20xx.

  3.伊春.对蔡元培美育思想的再探讨[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xx,.

  4.潘必新.论美育的使命[J].哲学研究,20xx,6.

  5.张红.蔡元培美育思想及其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4.

  6.杜卫.中国现代美育理论的本土意义和历史局限[J].学习与探索,20xx,6.

  7.杜卫.“感性启蒙”:“以美育代宗教说”新解[J].浙江社会科学,20xx,5.

  8.杜卫.我国美育理论研究的现状与前瞻[J].社会科学评论,1995,3.

  9.彭公亮.论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的精神内涵[J].培训与研究,20xx,12.

  10.冉铁星.试论“以美育代宗教” [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xx,5.

  11.潘知常.“以美育代宗教”:中国美学的百年迷途[J].学术月刊,20xx,1.

  12.宫成波.“以美育代宗教”的历史文化价值及其当代意义[J].文史哲,20xx,5

  13.谭好哲.中国现代美育的历史进程与目标取向[J].山东社会科学,20xx,1.

  14.张家.美育的价值[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xx,3.

  15.王毅.仍需追问的选择:美育还是宗教?[J].天涯,1998,4.

  16.王元骧.美育并非只是“美”的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xx,7.

  17.檀传宝,美育三议题[J].江西教育科研,1997,5.

  18.徐碧辉. 美育:一种生命和情感的教育[J] .哲学研究,1996,12.

  19.卢善庆. 简论蔡元培的美育思想[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3.

  20.沈鹏.美育的渴求与纯化[J].美术,1998,7.

  21.古风.蔡元培美育思想三题[J].人文杂志,1994,2.

  22.李祥林.中国近代美育体系的创导者蔡元培[J].文史杂志,1990,2.

  23.姚全兴.“五四时期关于以美育代宗教说的论争” [J].美与时代(下半月),20xx,

  24.程镇海.蔡元培美学选择和美育实践的当代性[J].文学研究,20xx.9

  25.程镇海.蔡元培美学选择和美育实践的传统生成性[J].宁夏社会科学,20xx.6

  26.张雁.从国立北京艺专论蔡元培的美育实践[J].美术研究,20xx,1.

  27.陈瑶.论艺术教育在美育中的作用[J].艺术百家,20xx,4.

  28.罗筠筠.蔡元培:说美育到死方休的教育家[J]. 现代哲学,20xx,2.

  29.梁柱.论蔡元培注重美感教育的美育思想[J].高校理论战线,20xx,3.

  (三)硕博士论文类

  1.张正江.中华人民共和国美育的命运[D]. 华东师范大学,20xx年博士论文.

  2.陈彬.20世纪早期中国美育思想探析[D].华南师范大学,20xx年硕士论文.

  3.马春影.蔡元培美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D].安徽大学,20xx年硕士论文.

  4.刘晓峰.王国维与蔡元培美育思想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xx年硕士论文.

  5.陈剑旄.蔡元培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xx年硕士论文.

  6.罗红.简论蔡元培美育思想[D].华中师范大学,20xx年教育硕士论文.

  研究生开题报告 篇5

  摘 要 加强工程管理控制工程造价是建设行业的一项复杂而又具有现实意义的工作.它对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节约国家基本建设资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工程造价管理的基础工作和造价控制方面着手,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几点思考与建议.

  关 键 词 工程管理 造价控制 决策阶段 清单管理

  一、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工程造价的全过程服务分别由投资主管部门、建设、设计、审计等部门负责,同时也就被孤立的分割在各个部门和系统,相互间无联系,更无一独立的造价控制责任体,也就成为许多项目投资失控的主要原因.本论文主要从设计、招投标、施工、结算等阶段的造价管理控制进行分析,以期和同行分享,共同推进我国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的控制管理水平.

  为了实现建筑工程施工企业成本控制工作目标、指导施工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强化工程造价管理工作.随着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研究与应用的不断发展,现代工程造价管理中动态管理方式的应用成为工程造价管理发展的主要方向.动态工程造价管理能够根据工程进展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节,实现科学的工程造价管理.笔者从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出发,以相关文献与研究资料为基础对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进行了简要论述.

  二、工程项目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与管理

  这个阶段是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的开始.在这个阶段中,主要进行的工作就是提交工程项目建议书,并且进行立项可行性研究,再进行投资预算的编制,最后制定详细完整的设计任务书.在项目的决策阶段进行的'任何一项的投资决策,对于整个工程项目的造价控制以及完工交付使用后的经济效益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工程项目全过程的造价管理是一个决定性的阶段.所以要在这个阶段做好工程的造价控制就必须首先将项目法人制度落实到位.在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都要在各项资金的运作,以及在债务偿还等方面进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将具体的责任落实到人.还要建立与之对应的配套措施,最好由政府主管部门和监理方共同设立监察组,对项目进行严格的造价管控.其次,在进行市场分析的时候,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尽量防止项目投资决策上的盲目性和风险性,尽量考虑可以增加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工程项目.第三就是对于工程项目的一些外部条件,例如地质条件,施工的水电、运输等方面的保障等,都要进行综合性的考虑,使得预算编制更加科学以及更具可操作性.

  三、招投标阶段的造价控制

  建设工程招标投标阶段是建筑产品的需求者经过招标活动确定产品的生产者,并签订承包合同的过程,此阶段需要确定项目的招标文件、评标原则与方法、承发包模式、合同计价方式、合同价格以及合同条款等内容.

  1.评标办法的选择

  根据每个项目的不同特点,选择最适合本项目的评标办法.深圳市目前施工招标中有5种常用评标方法,每种评标方法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因此,招标人根据项目的不同,认真选取评标方法,这样,有利于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

  2.深化、细化设计图的审核,重视招标文件的编制

  设计图纸作为拟建工程的技术条件和工程量清单的编制依据,是工程技术质量的保证,是工程量清单准确率的保证.勘察与设计的深度和正确度,会直接影响工程造价正确性,影响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全过程控制.招标文件编制需要十分细致全面,它是后续签订合同的依据,也是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

  四、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招投标方式

  采用工程量清单招投标,是指由招标单位提供统一招标文件,投标单位以此为基础,根据招标文件中的工程量清单和有关要求、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及拟定的施工组织设计,按企业定额或参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发布的现行消耗量定额以及造价管理机构发布的市场价格信息进行投标报价,招标单位择优选定中标人的过程.

  在招标准备阶段,招标人首先编制或委托有资质的工程造价咨询单位(或招标代理机构)编制招标文件,包括符合要求的工程量清单;工程量清单编制完成后,作为招标文件的一部分,发给各投标单位.投标单位在接到招标文件后,可对工程量清单进行简单的复核,如果没有大的错误,即可考虑各种因素进行工程报价,如果投标单位发现工程量清单中工程量与有关图纸的差异较大,可要求招标单位进行澄清,但投标单位不得擅自变动工程量;投标报价完成后,投标单位在约定的时间内提交投标文件;评标委员会根据招标文件确定的评标标准和方法进行评定标.由投标文件组成也可看出,在采用工程量清单招标后,投标单位真正有了报价的自主权,根据招标文件及有关计价办法,计算出投标报价,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投标策略和技巧,根据各种影响因素和工程具体情况灵活机动地调整报价,以便提出更有竞争力的报价.施工是实现建设项目的过程,造价的90%以上都耗用在施工阶段,因此,这一阶段的造价控希提整个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一环,要准确处理造价、工期和质量的辨证关系,把投入产出观念渗透到过程施工过程中,努力使人力、物力、财力、技术等生产要素达到最优组合.

  五、结语

  总之,随着建筑业一系列推陈出新的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就会给工程造价带来更多的问题,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工程造价方式的改革,将会进一步推进工程造价管理体制改革,早日实现改革的最终目标;在统一工程量计算规则和消耗量定额的基础上,遵循商品经济价值规律,建立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企业依据政府和社会咨询机构提供的市场价格信息和造价指数,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自主报价,通过市场价格机制的运行,形成统一、协调、有序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达到合理使用投资,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取得最佳投资效益的目的,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符合中国国情,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工程造价管理体制.我们真诚希望业内有志之士,尽快行动起来,为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事业的早日腾飞贡献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伊贻林.工程造价相关知识[M].中国计划出版社,20xx.

  [2]恭维丽.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M].中国计划出版社,20xx.

  [3]全国造价师培训,教材编写委员会驻编.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有关文件资料汇编[Z].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7. 转贴于中国论

  研究生开题报告 篇6

  1、选题目的

  选择林业投融资作为研究的主题,主要是出于对福建必须加快林业建设背景下林业建设由于融资渠道狭窄造成资金短缺问题的思考。

  从投资市场发育的程度来看,较为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投资机制至少应有如下特征:①有足够数量的自由投资者,包括政府、企业、个人和机构投资者,投资目的明确,投资行为不受其它投资者行为的影响;②具有与一定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较为成熟的投资方式与投资工具;③要有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机制,包括调节、引导投资方向,调整和修订有关参数。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资金不足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投资需求不足,二是投资来源不足,而福建林业建设资金的短缺问题,并不属于上述两点原因的任何一种,而是没有利用好资金,没有建立有效的剩余资金向林业投资转化的渠道,即造成福建林业建设资金短缺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资金利用效率的问题,这里涉及如何从林业建设的性质、政府的长远发展目标、当时的政治经济环境等多方面进行分析以确定林业的最佳融资模式;二是融资渠道不畅、融资方式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林业产业金融工具创新较少,林业产业金融工具创新相当薄弱。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借鉴投融资理论研究的现有成果,针对福建林业发展过程中融资渠道狭窄,林业投入不足的问题,从全社会资金的所有供给主体或融资来源的角度出发,力求通过对林业产业金融衍生工具的创新,通过对公共财政投入和银行融资等方式的研究和创新,构建福建林业融资多层次发展的格局,即通过金融衍生工具的运用,根据政策性、商业性、合作性金融的不同功能和地位,实现多种融资方式的组合,真正建立能够合理满足各类主体融资需要的福建林业融资体系。

  2、选题意义

  2.1理论意义

  林业资金运行的研究是福建林业发展研究中重要的内容,尤其是在林业可持续发展模式下,通过林业不同性质生产过程中资金来源、使用管理的研究对促进福建林业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协调发挥具有重要意义。林业的产出离不开对林业的投入,处在转型期的福建林业,其发展过程受到多方面影响,从传统林业转向现代林业,从低效林业转向高效林业,从单目标林业转向多目标林业,从资源依赖性林业转向产业型林业,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推动。

  2.2 现实意义

  大量的历史归纳和历史演绎都表明,福建林业的现代成长是一种投资增长过程或资本积累过程。在全国范围来看,林业投资不足是造成林业发展滞缓和经济低水平运行的重要原因,福建林业的发展也一直受到投资不足的制约。做为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要一环的林业,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都将是福建经济发展政府应予以重点关注的产业部门,而林业无论是其自身的进一步发展还是其增长方式的转变,都要求有大量的资金注入为其提供动力源泉。林业是全社会的林业,建设现代林业,必须有大量的投入,如果继续延续非市场化体制的发展道路,则必须主要依靠政府投入,但随着福建财政主导型经济向金融主导型经济的转变,财政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宽松,仅仅依赖财政,将很难满足福建林业建设的融资需要。同时,由于长期以来只重视国有林业的发展,各种经济成份进入林业领域在政策、资金、服务等方面未能充分享受国民待遇,林业市场准入门槛过高,也影响了各类社会资本投资福建林业的积极性。深化福建林业投融资体制的改革,拓宽融资渠道,特别是继续提高林业投资的社会化程度,有效引导、调动和集聚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投资,在保证公共财政对林业供给的同时,形成政府、企业和个人并存的多元化投资格局和多种融资渠道的林业投入机制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加快福建林业建设的现实选择。因此,分析和研究适应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林业投融资体制、模式及其有关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研究福建林业投融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国内外研究现状

  3.1 国外研究现状

  林业的投融资问题是一个国际性的重大课题。西方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主要在发展市场经济和构建相应的财政体系方面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西方先后经历了“历史学派”、“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公共选择”的兴衰,矛盾的焦点从干预与反干预转向在承认的前提下,讨论干预的程度,并将政府的职能限定在弥补市场失灵而言。

  (1)关于公益性森林资金来源

  西方经济理论在研究公益性森林经营资金来源时,主要有两大派别。一部分是以庇古为代表的旧福利经济学,主张利用税收来实现森林资源外部效应的内部化,以解决投入问题。他认为在国民经济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具有外部型的活动因从市场交换中得不到应有的补偿而受到抑制,这种外部型的消除只有通过国家干预,以财政税收凡是给与补偿,才能维系其活动的持续。这种通过财政机制,以经济手段补偿或征税方式解决外部经济性的方式被统称为庇古税。旧福利经济学进一步认为,通过财政机制建立森林生态效益税,解决生态效益生产中所需的资金投入是最佳选择。即通过财政的积累和再分配替代具有外部型的生态林业的生产基金积累机制。

  而另一派别的经济学家则坚持认为市场机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包括经济的外部性,有代表性的是科斯的环境产权理论。科斯认为如果交易成本为零,只要产权明确,则无论最初产权是如何分配的,通过交易总能达到帕累托最优,外部性也就可以消除。依照这一理论,如果森林资源的权属明确,则森林资源的培育可以获得额外的赔偿,森林环境资源的受益者有义务对所获得的良好生态环境进行补偿,即在产权明确,森林生态效益量化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市场交换实现其生产成本的密布,保证资金通过市场形成投入与补偿的完整循环。

  (2)关于社会资金对林业的投入

  随着社会林业的兴起,人们开始对社会资金投入林业进行探讨。马来西亚林业部官员福克斯在其研究报告中指出:“要在林业企业中扩大社会公众的持股比例”。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格雷林在分析林业扶持问题时指出,世界多数国家在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进行造林的,政府都给与扶持:如果个人进行造林活动,社会收益大于个人;如果个人进行造林,社会和个人得益相同,而社会支出的费用低于个人。在这两种情况下,如果政府不对其活动的外在性损失给与补偿,个人将不会进行投资。那么,林业整体上的发展就会受阻,增加林业资源总量、调解两大需求的目的就会落空。

  (3)关于新的林业发展途径

  由于对林业的要求增多,很多国家的林业都发生了亏损问题。因此人们开始探求新的林业发展途径。德国哥廷根大学伯拉贝得尔教授主张:“社会应该与林主就发挥林业的多种效益和支付报酬方面达成协议,以使林主感到有利可图,使他们为了林业的多种效益理所当然地去保护森林,培育森林。”他反对对个体林主实行国家资助补贴的方法,认为:“这种资助体系越大,就会越快地陷入计划经济,再分配的效果也不会很好”。欧共体原森林司司长胡迈尔认为:“扶持林业就是要为改进森林生产率而努力,并通过这些努力逐步做到降低成本、财政独立,从而能自我补偿、自我完善”。这些都为林业财政体系的新走向奠定了基础。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国家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内的作用日益强大,新凯恩斯主义开始在西方居于主流,他们从不完全竞争、市场价格调整、协调市场失灵以及劳动、信贷、商品等方面出发,论证了市场处于非均衡条件下国家干预经济的作用;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里茨提出的“目前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实行混和经济”,为林业投资理论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基点。

  美国弗吉尼亚州立大学教授阿玛彻((Amacher)在其《林业税制设计》一文中指出“应在充分考虑林业资本流动性、森林权属、林业与非林业市场竞争的基础上,分别进行林业税制设计,财政应该支持并在预算收入上加以体现”。

  日本学者康登认为“社会支持林业发展可以通过投入货币或者自愿劳动来实现,两者的目标是相同的,只是个人偏好不同”。

  法国的巴塞尔达在20xx年《政府对林业投资改革》一文中,阐述了“除了传统的造林、更新、伐区道路、改造等林业投资外,当前还必须考虑社会的环境需求。“取消专门的政府林业基金预算项目,建立财政补助金制度”。

  南斯拉夫斯洛文尼亚大学教授sinko的观点是“造林以及私有林管护应由政府和社会共同出资,取代全部造林成本由财政负担的做法。州预算在林业上主要用于管理、计划、以及林业服务,政府在林业方面的扶持引以立法的形式固定下来”。葡萄牙的Carvalho的观点则是“公共资金来源不稳定,而造林和更新的速度不足以使林业具有竞争力,也不足以弥补每年森林火灾所造成的损失。因此,增加财政对私有林业的扶持是一个长期趋势。”

  3.2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政府对林业十分重视,率先制定、编制了《中国21世纪议程林业行动计划》,标志着我国林业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发展模式。我国把“封山植树,退耕还林“作为重要措施,实施分类经营改革,大力推进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于1998年开始启动天保工程,并逐步加大了对林业的'投入,尤其是向西北重点林区倾斜。并相继开展了林价、林业基金、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林业税费等课题的研究,但这些是立足于林业本身的、比较侧重于单项研究,没有以客观的角度去调整林业财政的整体运作与机制。

  李周在《关于我国林业资金问题的思索》中,将现阶段筹集和利用林业资金的状况概括为三难:(l)林业部门吸引资金难;(2)林业资金在周转过程中收敛于新的生产始点难;(3)林业资金形成有效投资难。研究林业资金问题,必须在观念上来一个转变,由林业的自我设计观上升为林业的社会设计观;要根据现实的经济环境,探寻能够实行的优惠政策和办法;要将研究的重点,从资金筹集转移到资金运行机制上。

  陈玲芳、金德凌在其《公共财政支持下的生态林业投融资体制》一文中指出,应确立公共财政在林业生态建设中的主体地位,生态林业是以发挥生态效益为主导功能,属于公共物品,理所当然是公共财政要努力确保和重点支持的领域。因此,要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主渠道作用。按照公共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融资为辅的投资原则,确立公共财政在生态林业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加大对重点林区和贫困地区林业生态建设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田明华在其《中国森林资源投入产出及纳入市场运作体系的研究》一文中指出,制度创新对推进商品林发展有着现实的意义,进行必要的制度变革,减少投资商品林建设的社会成本,或者降低投资商品林经营的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提高商品林投资的回报率,就会增加该行业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

  陈晓倩在其《可持续生态林业融资论》一文中,认为生态林业在生产过程中也需要投入货币资本,“生态林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一个有效克服市场失灵、解决其生产资金补偿的融资机制”。“但生态林业建设全部依赖于财政的思想不可取”。

  吴素珊在其《构建融资长效机制为林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一文中指出,应探索构建符合林业特点的多种融资模式,探索符合林业生产与产业发展特点的多种信贷模式,建立林木保险机制,降低贷款风险,推动林业经济与金融的协调发展,通过培育市场,引导林木资产的规范流转与信用建设,促进林业中小企业的结构调整。

  张桦在其《信托在林业投资中的应用一非公有制商品林投资运行机制创新研究》一文中指出,非公有制商品林的投资者可以利用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是非常有限的,还局限于单纯的资金注人,在解决其资金需求的同时,要求一种投资运行机制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而实践的发展和要求是领先于理论的研究和制度的安排的,因此应对林业投资运行机制进行创新研究。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尽管对林业的投入来源、财政对林业的扶持范围等方面的观点不尽相同,但对林业予以扶持却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通过增加对林业的投入,提高各种补助标准,设立林业专项资金,实行税费减免、低息及贴息贷款等优惠政策促进林业发展,是国内外学者的共识。

  国内关于“融资”方面的研究主要可以概括为两类:一是侧重于对我国投融资体制的演进与改革的研究,他们主要是从宏观角度考察我国投融资体制演进的历史、取向、效率及条件等等;二是对林业投融资渠道的研究多局限于从林业本身挖潜,这些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之上。但是,己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就是,往往只是侧重对某一种融资方式和行为的探讨,而缺乏对融资行为的通盘、全局考虑,而且对于充分利用金融衍生工具,拓展融资渠道的研究还十分薄弱,这也是是林业界亟待解决的一个课题。

  研究生开题报告 篇7

  一、开题报告包括的内容:

  1、选题的目的和依据,说明选题的理论意义。介绍国内外研究状况和自己的设想以及课题的学术和实际应用价值。

  2、本人对开展论题工作的设想,具体研究内容和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指出将在哪些方面有所进展和突破及可能达到的水平20xx年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要求及程序20xx年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要求及程序。

  3、论题研究拟采用的.研究方式和手段,论文基本内容框架。

  4、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的预案。

  5、论文工作的总体安排及论文写作计划

  二、开题报告的程序:

  报告人提前将《开题报告》交系办公室,由系安排审核小组,并将《开题报告》分送每位成员,报告会的时间由系确定并报研究生部。开题报告审核小组由系主任、教研室负责人、报告人导师、相关学科及方向的研究生导师组成,成员为五名左右。

  报告会程序:

  1、系主任宣布报告者具有开题报告资格;

  2、报告人导师介绍报告者情况;

  3、报告人作开题报告(表演专业一般在15分钟左右,理论专业一般在20分钟至30分钟;作曲专业方向学生可同时简要汇报学位作品的创作设想与构思);

  4、审核小组成员就相关问题进行提问;

  5、审核小组讨论并就报告者是否通过开题报告而进入论文写作作出决议(必要时可采用表决方式)

  同时可提出修改、改进建议(以上1,2,5项程序进行时报告者应回避)

  三、备注:

  1、开题报告一般在第三学期进行(作曲系可在第二学期末进行)。

  2、该工作是对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的考核,未获准者,不得进入论文写作20xx年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要求及程序论文。

  3、若改题,需重新进行开题报告审批。

  4、在审核小组评议后,审批、备案、存档并正式进入论文写作。

  5、《开题报告》交研究生部备案。

  研究生开题报告 篇8

  一、选题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深刻地认识到,想要一个国家向前不断的迈进,其源源不竭的动力就来源于一种精神,即创新精神。新一轮有关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中,我们国家教育部出台了有关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的的深化教育改革的文件,其明确地提出了要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要求,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精神和实践性能力作为其重点内容。

  经过十年的实践,对课程的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并且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适应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国家教育部专家对义务教育阶段各个学科的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和完善,新增了创新意识作为关键词,将创新意识的培养作为了现代化教育的基本任务。而研究性学习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重大突破,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和热点内容,也是当今国际上比较普遍认同和实施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性精神和实践性能力,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国外对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可追溯到苏格拉底,他将教师比喻为“知识的产婆”,并在教育方面做出的重大贡献是提出了要注重启发学生学习与思考的方法。从1世纪起,研究性学习就得到人们的广泛认识。1世纪末到19世纪,法国启蒙学者卢梭提出了要遵循着人类的天性发展。继卢梭之后,著名的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提出了“教育心理化”,他倡导在活动过程当中,要对儿童内在的能力得以培养和发展的同时,还要注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儿童之间的个别差异性;他们的思想都为今天的研究性学习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

  在20世纪左右,美国的杜威、克伯屈等人在这方面同样进行了研究,影响最大的是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他主张“从做中学”,认为学生仅仅通过教师讲解或者看书所获取的知识都是虚无飘渺的,只有通过“活动”获取的知识才是实实在在的知识、才能真正的促进学生的身心以及未来发展。在20世纪中期,布鲁纳提出了认知发现学习理论。他认为学生非被动的接受知识,而应该主动的去探究知识;施瓦布也提出了“探索研究性学习”,他倡导通过探索研究来进行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从而使得学生探索研究的能力得以发展。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21世纪初,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由教育部正式的开启了,将“研究性学习”融入高中必修课之中,以此,作为我国高中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从此之后,“研究性学习”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变革当中一门独树一帜的课程,它掀开了基础性教育的新一页,无可置疑,它已成为我国当前课程变革中最吸引眼球的一项举措。

  在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安排了研究性学习课程,不但对于学校构建符合素质教育思想和迫切需要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突破性的改革,而且还可以丰富教学模式,从而使得教师和学生在知识、技能、实践等方面更上一层楼。

  具体来讲:

  第一,有作用于课程的变革。革新到目前为止,研究性学习已经不言而喻地成为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变革的突出点。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的数学,它是中小学革新的龙头,所以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对于课程的变革具有重大的意义与价值。

  第二,有作用于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教育文件提出了要注重对教师由强硬灌输到鼓励、引导等教学方式进行转变。

  第三,有作用于学生学习方式的革新。教育出台了有关在课堂中,针对学生死记硬背进行变革的文件,具体内容为不仅要倡导学生自己积极参与、还要培育学生获取未知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等。因此,怎样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方式变更为积极主动探索的学习方式,成为教育一线工作者乃至科学家们进行研究性学习研究的重要原因。

  三、论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数学教师或者相关学科教师的指引下,从各类学科以及实践活动中选取并设定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运用类似于数学学科的科学研究方法去积极主动的获取数学知识、并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相关问题,使得学生对数学知识把握的同时,体验、了解、学会和应用数学学科所蕴含的研究方法,以及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以及科研能力发展的一种学习方式。

  在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当中,学生不仅明确地了解了活动的程序,还深深地体会到数学这门学科所带给人们的奇妙之处,更加关键的是改变了学生学习的传统思维模式,培育了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以及相互协作的团队意识。其活动过程的实施,对于传统的教师模式也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具体来讲,就是教师主要起着指路人的作用,对学生活动过程中的具体表现给予适时的正确评判,督促学生有效的完成各个阶段的活动任务,从而使学生的主动性得以充分调动。

  四、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框架

  由于没有研究性学习的具体教材做支撑,那么,对于一线教师而言,确定研究性学习内容是十分困难的事情,但是我们知道类比方法可以引出很多的内容,从中可以启发我们通过研究性学习相关理论的学习,运用类比的方法,从如下两个不同层次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分别为从三角形到四面体已知类比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作为层次一;

  从三角形角平分线和旁切圆半径的不等式分别类比到四面体以获得四面体中新成果为目的所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作为层次二。

  并且层次一从活动的组织与安排、资源的收集、分析与利用以及三角形与四面体已知形式与证法的类比情况等方面都为层次二做了一定的铺垫,而层次二也是对层次一的升华。

  具体针对层次一开展研究性学习实践探索的研究思路,简要地做如下介绍:

  第一,让学生从已学过到的有关三角形与四面体的已知知识中选定研究课题;

  第二,通过指导教师提供有关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的一般步骤作为参考,引导学生完成该课题活动方案的设定;

  第三,在本层次中,由于学生可以通过收集、分析信息,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完成该课题的研究,因此具体活动实施根据每组情况在课后完成;

  第四,每个小组选取代表针对于小组成员的参与程度、取得的主要成果、得到的新猜想、没有解决的问题等进行相关汇报;

  最后,针对每组出现的问题,进行组间与师生间的相互交流,从而完善课题以及深化课题。

  针对层次二的第一个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实践探索的研究思路,简要地做如下介绍:第一,由指导教师提供给学生有关三角形内角平分线的两个不等式,通过文献的检索与查新,确定到目前为止其对应在四面体中仍没有被研究,从而将其确定为所研究课题的背景;

  第二,根据课题背景,帮助学生选定研究课题为三角形角平分线的两个不等式到四面体二面角平分面不等式的推广;

  第三,通过师生间的共同分析,从而确定活动的目标与重难点;

  第四,将对课题内容感兴趣以及数学成绩优异的学生组成活动兴趣小组来开展研究性学习;

  第五,收集、学习、研讨三角形中不等式的主要种证法,深刻的领会其证明思路、相关内容与研究方法;

  第六,广泛收集并学习四面体中有关的理论知识,为接下来开展研究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七,利用类比猜想出四面体中相应不等式的形式;

  第八,通过指导教师的引导,并利用类比尝试给出四面体中相应不等式的证明过程。

  层次二的第二个课题所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实践探索与本层次第一个课题相类似,所以由学生尝试着独立地去完成,指导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

  五、写作提纲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目的

  1.3研究思路

  第二章研究性学习理论的相关概述

  2.1研究性学习的相关概念

  2.2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2.3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2.4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取

  2.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2.6类比与数学研究性学习

  第三章以三角形到四面体已知类比开展研究性学习

  3.1学情与目标分析

  3.2学习活动设计

  第四章以三角形到四面体类比开展研究性学习获得创新成果

  4.1从三角形角平分线到四面体二面角平分面类比开展研究性学习

  4.2从三角形旁切圆半径到四面体旁切球半径类比开展研究性学习

  第五章结语

  .1研究的基本结论

  .2研究的主要反思

  六、目前已经阅读的主要文献

  [1].Bottea着,单墫译.几何不等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77.

  [2]陆高原.研究性课题选择的策略[].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xx(11):20.

  [3]沈文选.单形论导引--三角形的高维推广研究[].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3.

  [4]应俊峰.研究型课程[].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xx:4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1-24.

  [6]王升.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1-161.

  [7]霍益萍.让教师走进研究性学习.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xx:4.

  []李伟明.研究性学习案例集[].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42.

  [9]匡继昌.常用不等式[].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xx:40-10.

  [10]杨路,张景中.预给二面角的单形嵌入nE的充分必要条件[J].数学学报,193,26(2):20-24.

  [11]苏化明.预给二面角的单形嵌入nE的充分必要条件的一个应用[J].数学杂志,197(1):10-13.

  [12]杨世国.单形的构造定理[J].数学季刊,1991,6(4):102-103.

  [13]苏化明.关于单形二面角平分面面积的不等式[J].数学杂志,1992(3):31-31.

  [14]苗国.四面体的五“心”重心、外心、内心、旁心、垂心[J].数学通报,1993(9):21-24.

  [1]林祖成.关于n维单形的一类不等式[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1994(3):0-6.

  [16]王庚,杨世国.预给二面角的单形在nE中的嵌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理科版),1994,17(4):11-16.

  [17]李永利.关于四面体的两个不等式[J].数学通讯,20xx(9):30-31.

  [1]王建华.从三角形到四面体-类比与推广思维的一个尝试[J].中学生数学,20xx():3-4.

  [19]杨世国.关于内接单形的一个不等式[J].数学杂志,20xx(2):21-220.

  [20]陈安宁.关于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九江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3.

  [21]钱旭升.我国研究性学习的研究综述[J].教育探索,20xx():22.

  研究生开题报告 篇9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主要是给指导委员会阐明你的硕士论文将要写什么以及为什么要写和如何写的问题。这里有几个方面:

  第一,你要写什么

  这个重点要进行已有文献综述,把有关的题目方面的已经有的国内外研究认真介绍一下(先客观介绍情况,要如实陈述别人的观点),然后进行评述(后主观议论,加以评估,说已有研究有什么不足),说现在有了这些研究,但还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其中要包括你选题将要探讨的问题。由于目前研究不足,所以你要研究。所以,你的硕士论文要写什么是根据文献综述得出来的,而不是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如果不做综述,很可能你的选题早被别人做得很深了。第二,为什么要写这个

  这个主要是说明你这个选题的意义。可以说在理论上,你发现别人有什么不足和研究空白,所以你去做,就有理论价值了。那么你要说清楚你从文献综述中选出来的这个题目在整个相关研究领域占什么地位。这就是理论价值。

  然后你还可以从实际价值去谈。就是这个题目可能对现实有什么意义,可能在实际中派什么用场等等。

  第三,如何写

  在开题报告里你还应当说清楚你选了这个题目之后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有了问题,你准备怎么去找答案。要说一下你大致的思路,同时,重点阐述你要用什么方法去研究。如文献分析法、访谈法、问卷法、定量研究、实验研究、理论分析、模型检验等等。

  在上述三个方面中间,文献综述是重点。没有文献综述,你就无法找到自己的题目,也不知道这个题目别人已经做得怎么样了,所以你要认真进行综述。当然,综述的目的还是引出你自己的话题,所以不能忘记评述哟。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的基本结构大致可以包括这样几个部分:

  1、前言

  简单介绍本研究的'研究背景、本研究的问题的意义以及一些核心概念界定。

  2、文献综述

  应该是报告的重点。要将跟你的研究问题相关的研究现状都给予综述。一般可以采用由宽到窄的综述方法。就是逐渐FOCUS DOWN到你的问题上去。基本的格式是:主要观点综述归纳起来予以介绍之后加以评述,说明有那些研究上的不足和空白点。有了这些不足和空白点就可以提出你的问题了。你的研究就是要解决这其中的某个空白点和不足的。所以,文献综述的最后应当是你的研究问题。

  3、基本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

  你通过文献综述提出了问题之后,你要设计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大概的思路是什么?如何解题?如何去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为什么要这样的方法去找答案?

  4、大致的提纲构想

  最后,可以在你的报告里简单提出一个论文提纲来就可以了。如果这个提纲你没有办法做,你可以介绍一下你已经有的研究准备和前期研究成果,以及今后的大致时间安排。这样,你通过以上四个方面就基本可以给别人说清楚你的学位论文要做什么事情了。另外,在做文献综述的最常犯的错误有:

  1)不能做到NARROW DOWN。文献综述要从大处着手,但最后要FOCUS到你的研究问题上去。所以是一个NARROW DOWN的过程。而常见的不正确的文献综述方法就是把有关领域泛泛地进行综述。

  2)只有列举没有综述。文献综述要对相关研究进行整合,不能老是列举张xx发现xx,李xx认为xx,王xx主张xx。要根据所搜集到的研究文献,做出相应的归纳。

  3)过多主观评论。文献综述是客观介绍跟你的研究问题相关的研究现状,所以应该客观地展示。主观评论可以专门放在“已有研究的不足”里进行表述。

  研究生开题报告 篇10

  一.题 目:居住空间设计——别墅设计

  二.课题意义:随着社会发展,中国在各个方面都与世界接轨,人们生活水平也 在不断提高。别墅也成为了一部分人群生活品味的一种体现。更多的人在选择居住空间时,会选择别墅,更加的注重居住空间的内在和文化。本次课题选择别墅,重点突出生活的空间性,利用空间的交错和变化,体现新时代别墅的多元化。

  三.课题目的:通过本次课题,从多个方面了解别墅,从中获得其优点,从建筑 外观到室内设计再到家具运用,更加深入别墅的多元化和空间性设计,结合目前社会人群需求特点,设计更加舒适高档具有设计感的生活环境。

  四.设计内容:本次课题从别墅的建筑外观,室内装潢,功能展示,家具设计与 运用,园林设计,生活习性与特点等多个方面来对别墅进行分析和设计。

  五.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围绕选题广泛收集资料和素材整理,以及户型选择。

  1.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分析:

  a.建筑的历史和人文

  b.别墅的外形特征

  c.别墅的`室内空间布局特点

  d.别墅的园林特色

  e.别墅家具运用的特点

  2.选择户型以及地理位置,方位朝向:

  a.选择指定户型

  b.确定地理位置分布朝向

  c.确定建筑外围环境因素

  3.考虑建筑使用人群以及相关调查:

  a.规定建筑使用人群,以及对该人 群的生活特性进行分析

  第二阶段——开始以草图形式简单设计

  1. 以手绘草图形式确定别墅外观,室内局部特征,大致功能。

  2. 户型图设计

  3. 确定其功能性,空间性,绘制别墅特点,进行详细分析

  第三阶段——方案的制作与说明

  1. 完成所有规定的平面,立面,剖面的规整图

  2. 对局部特征进行效果图制作

  3. 对部分特性家具进行设计

  4. 对园林进行效果图展示

  5. 对其特性功能进行详细介绍与说明

  6. 编制设计概预算(包含市场调查,整体预算)

  7. 编制材料表

  第四阶段——制作展示部分

  1. 对效果图等进行展板制作

  2. 对设计制作成册

  3. 模型制作

  六.预期成果:

  一整套别墅设计方案(包含所需图表,展板,手册,模型等)

  指导教师意见,对课题设计内容的深度、广度及设计方案的意见和对毕业设计结果的预测等。

  研究生开题报告 篇11

  一、关于论文选题

  1.从总体布局上看,学院的硕士论文应该有一定比例(建议不少于1/3或1/4)是从事基础理论研究的,以此保证学院的学术风气、学术水平以及在学术界的影响,也借此发现学术人才。换言之,在每位教师所指导的研究生中,应该至少有1/3的学生要写作纯理论文章。

  2.所有论文都应该是立足于解决问题(problem-resolving),包括纯理论问题、应用问题或对策问题。因此,学生选题的思路应该先从问题入手,而不是先从研究范畴入手。没有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的开题报告和论文,是不合格的。

  3.选题应该具有一定的前沿性(创新),表现在纯理论模型的构建、某种理论的全新应用或进一步的证实或证伪,或者提出一套完全独特而系统的对策。达到以上标准的,自然是优秀的论文。不过,现实一点看,学生也可以在以下方面谋求局部的创新,包括方法的创新、观点的创新、资料的创新、视角的创新和应用领域的创新。其中,对于硕士研究生而言,切实可行的是后四者,尤其是视角的创新,将能培养学生认识问题的独特素养。需要注意的是,一些所谓的"引入"、"应用"或"借入"型的文章,往往囫囵吞枣,没有深入发掘"引入"之条件,从而也就没有新发现,甚至出笑话。这样的文章,应勿鼓励。

  4.选题在文字表达上要清晰、确切,不要玩文字游戏,更不能以不知为知之,显示出投机的学风。那种习惯于堆砌名词(更可怕的是堆砌连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意思的名词)的做法,不应该谬种流传到学生那里。

  5.选题要和专业相关,要符合自己所选择的研究方向,要和指导教师的'研究背景相协调。本专业不鼓励语言类的选题,除此之外,选题没有领域限制(只要视角独特,可以在同一领域进行研究,从而丰富研究成果,构成学院特色。但不能深刻理解此点的学生,建议选题在领域上或视角上先求新);不鼓励教师指导超出自己专业范围之外的选题;应避免完全雷同的研究题目。

  二、研究文献评述

  1.研究文献评述的目的:知道前人曾做过什么、没做过什么;前人做的怎么样,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完善。这些都借助于文献评述来形成结论:我可以做什么。

  2.历来的文献评述都是张冠李戴、不着边际、不得要领、东拉西扯。风格上总是"提出了;提出了…",有述无评。更有甚者,选题(例如)是"形象测量",却没有一篇相关文献,全是"形象"的文献,显然偷梁换柱、移花接木。此风不可长。

  3.当你的选题没有相关文献可评述时意味着什么?

  (1)"毫无价值":全世界的聪明人都对这个问题不感兴趣。这时,你就不要研究了;

  (2)"价值很大但没人研究":这对你(硕士研究生)来说,这基本是"不可能"的研究:以你的硕士研究生涯,自然不能完成别人都完成不了的题目。因此,当发现这样的开题报告时,我们会怀疑其可行性。

  4.研究评述的文献,不应以教材为基准,更不应该以培训教材为基准。这些文献的重要程度依次为:期刊论文、学术专著、会议论文、工作论文、网络论文。教材几乎不应该算。--当知识已经被纳入到教科书中的时候,那已经是被普遍知晓或接受的知识了(新学科领域的教科书当属例外)。

  5.评述文献要采取直接引用的方法。学院今后对所有不对应的文献引用视为不符合论文基本规范(一些论文在文后列举了数百篇文献--这其实太容易了--但你不知道作者读过其中的哪一篇,用了其中的哪个人的观点)而不予评审。建议今后的文献引用模式如下:(直接引文)"…………"(吴必虎,XX:27-35页);(间接引文)吴必虎(XX)认为…………,或…………(吴必虎,XX)。然后,在全文的最后附上按照拼音字母排序的文献目录。脚注可以作为解释性的内容使用。研究生部目前采取的引文办法(脚注或章尾注)非常不好,需要改进。

  三、研究内容和论文纲要

  1.在研究内容中,一定要陈述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要明确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和手段;要明确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其解决办法。

  2.在论文纲要当中,可以不详细列举内容(但应有些观点),因为纲要有可能在具体研究过程中发生变化。但一定要提供一个框架性的内容,也应该将所研究的关键词列举上。关键词实际很重要,对厘定你的研究领域以及所使用的方法,都有启发和规范作用。

  3.研究内容很能展示你的研究深度和观点,因此,应该对观点(也许还是假定)有所陈述。

  四、研究方法和程序

  1.方法和程序决定研究目标如何实现,它们直接来自目标,来自文献评述的结果,并受到作者拟定的基本概念框架的影响。

  2.方法和程序强调运用什么样的基本范式(假如是应用研究或对策研究)、什么样的方法论、什么样的资料收集和分析策略。这些一定要实现进行设计并反映到开题报告中。目前研究生部的开题报告文本格式中没有这部分内容是个缺欠。我们可以在研究内容一栏中补进。

  研究生开题报告 篇12

  学位论文题目:聚类算法研究及其在IDS中的应用

  一、论文的研究内容

  论文的研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研究新的高效的聚类算法;一是把已有的聚类算法或论文提出的新算法和入侵检测技术相结合,从而提出一个好的入侵检测模型。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点:

  第一、针对聚类算法的研究问题:

  1、如何提高算法的可扩展性

  许多聚类算法在小于200个数据对象的小数据集上是高效率的,但是无法处理一个大规模数据库里的海量对象。现有的聚类算法只有极少数适合处理大数据集,而且只能处理数值型数据对象,无法分析具有类属性的数据对象。

  2、如何处理离群点

  在实际应用中,估计数据集中的离群点可能是非常困难的,很多算法通常丢弃增长缓慢的簇,这样的簇趋向于代表离群点。然而在某些应用中,用户可能对相对较小的簇比较感兴趣,比如入侵检测中,这些小的簇可能代表异常行为,那么我们需要考虑在对算法影响更小的前提下,如何更好的处理这些离群点。

  3、研究适合具有类属性数据的聚类算法的有效性

  对聚类分析而言,有效性问题通常可以转换为最佳类别数K的决策。而目前有关聚类算法的有效性分析,大都集中在对数值数据的聚类方式分析上。对于具有类属性的数据聚类,还没有行之有效的分析方法。

  第二、针对聚类算法在IDS应用中的研究问题:

  1、如何结合聚类技术和入侵检测技术取得更好的效果

  很多的聚类算法都已经和IDS应用环境结合起来了,很多研究者对前人提出的算法作出改进后,应用到IDS系统中去,或者提出一个全新的算法来适应IDS的要求。随着聚类技术的不断发展,聚类技术在入侵检测中的应用将是一个很有前景的工作。我们需要把更好的聚类技术成果应用到入侵检测中。

  2、利用聚类技术处理入侵检测中的频繁误警

  虽然入侵检测是重要的安全措施,然而它常常触发大量的误警,使得安全管理员不堪重负,事实上,大量的误警是重复发生并且频繁发生的,可以利用聚类技术来寻找导致IDS产生大量误警的本质原因。

  二、学位论文研究依据

  学位论文的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聚类分析研究已经有很长的历史,其重要性及其与其他研究方向的交叉特性已经得到了研究者的充分肯定。对聚类算法的研究必将推动相关学科向前发展。另外,聚类技术已经活跃在广泛的应用领域。作为与信息安全专业的交叉学科,近年来,聚类算法在入侵检测方面也得到大量的应用。然而,聚类算法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有一些未解决的问题。同时,聚类算法在某些应用领域还没有充分的发挥作用,聚类技术和入侵检测技术结合得还不够完善。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认为,论文的选题是非常有意义的。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聚类算法的研究以及聚类算法在入侵检测中的.应用。下面从两个方面阐述国内外这两个方面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前人已经提出很多聚类算法,然而没有任何一种聚类算法可以普遍适用于揭示各种多维数据集所呈现出来的多种多样的结构,根据数据在聚类中的积聚规则以及应用这些规则的方法,可以将聚类算法分为以下几种:

  1.划分聚类算法

  划分聚类算法需要预先指定聚类数目或聚类中心,通过反复迭代运算,逐步降低目标函数的误差值,当目标函数收敛时,得到最终的聚类结果,划分聚类算法典型代表是k-means算法[1]和k-modoids算法。这些算法处理过程简单,运行效率好,但是存在对聚类数目的依赖性和退化性。迄今为止,许多聚类任务都选择这两个经典算法,针对k-means及k-modoids的固有弱点,也出现了的不少改进版本。

  2.层次聚类算法

  又称树聚类算法,它使用数据的联接规则,透过一种层次的架构方式,反复将数据进行分裂和聚合,以形成一个层次序列的聚类问题解。由于层次聚类算法的计算复杂性比较高,所以适合于小型数据集的聚类。20xx年,Gelbard等人有提出一种新的层次聚合算法,称为正二进制方法。该方法把待分类数据以正的二进制形式存储在二维矩阵中,他们认为,将原始数据转换成正二进制会改善聚类结果的正确率和聚类的鲁棒性,对于层次聚类算法尤其如此。Kumar等人[9]面向连续数据提出一种新的基于不可分辨粗聚合的层次聚类算法,既考虑了项的出现次序又考虑了集合内容,该算法能有效挖掘连续数据,并刻画类簇的主要特性。

  3.基于密度-网格的聚类算法

  与传统的聚类方法不同: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通过数据密度来发现任意形状的类簇;基于网格的聚类算法,使用一个网格结构,围绕模式组织由矩形块划分的值空间,基于块的分布信息实现模式聚类,基于网格的聚类算法常常与其他方法相结合,特别是与基于密度的聚类方法相结合。基于网格和密度的聚类方法在以空间信息处理为代表的众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伴随着近来处理大规模数据集、可伸缩的聚类方法的开发,它在空间数据挖掘研究子域日趋活跃。

  研究生开题报告 篇13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学术水平和科研成果的集中表现,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志,而做好学位论文选题是完成学位论文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为了切实保证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质量,做好学位论文选题工作,特制定本规定。

  一、博士研究生、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1.选题的基本要求

  研究生培养单位、指导教师和研究生本人必须高度重视学位论文选题工作,要根据本专业的具体情况,高标准,高质量的做好选题工作。

  1.选题应从所属一级学科出发,选择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有一定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的课题。

  2.选题应尽量结合导师的科研课题。研究生在选择不属于导师研究领域的课题时,必须事先取得导师同意,并在导师及指导小组指导下进行工作。

  3.指导教师应充分了解研究生的专长和不足,有针对性地指导研究生选题。

  4.硕士生的选题应体现对研究课题的新见解,要范围适宜、目标明确,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

  5.博士生的选题还应考虑到有一定的先进性和适当的难度,体现科学性、创新性和可行性。

  2.开题题报告

  在确定论文课题后,研究生应在经过大量调研、查阅文献资料、了解本学科研究前沿动态的基础上撰写不少于5000字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阐述所选课题的来源和选题的依据及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价值。

  2.该课题的文献综述,须详细阐述国内外有关文献在该研究方向的动态。并将研读的文献目录在选题报告的附录中一一列出,博士不少于120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60篇;硕士不少于80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30篇。

  3.研究内容,包括创新性及要解决的问题。

  4.阐述研究工作的计划、确定的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及拟采用的方法和手段。

  5.该课题达到的预期效果。

  6.阐述课题研究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和措施。

  7.估计该课题的工作量和所需经费。

  3.开题报告会

  1.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撰写完开题报告后应在第三学期,最迟在第四学期前四周公开举行开题报告会。博士研究生撰写完开题报告后应在答辩前至少2个学期公开举行开题报告会。

  2.开题报告前,研究生要填写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选题情况表(以下简称选题情况表)中的有关内容,交导师审查合格后,由导师确定开题报告会的日期及参加开题报告会的专家名单,专家人数不少于3人。开题报告会的主持人可由导师担任。

  3.开题报告应提前三天在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公布。

  4.开题报告会的程序:

  ⑴ 主持人宣布开题报告会开始,并宣布开题专家组成员名单。

  ⑵ 研究生做开题报告,时间为1530分钟。

  ⑶ 专家对选题报告提出质询和研究生回答质询。

  ⑷ 专家组对选题报告进行认真而充分的讨论,提出具体意见,并给出通过或不通过的结论。

  ⑸ 主持人宣布开题报告会结束。

  5.开题报告会的主持人应汇总与会专家对选题的评价和意见,每位与会专家要在选题情况表上签名。

  6.开题通过的研究生可进入学位论文环节。开题未通过的研究生应按照专家的意见认真修改,重新开题。

  4.其它

  1.开题通过后,研究生应根据专家的建议,制定出选题修改计划。然后将修改后的开题报告和选题情况表交所在研究生培养单位,由分学位评定委员会对所有选题情况进行审核。因特殊原因在第四学期结束前仍不能进行开题报告者,必须在第四学期结束前,向所在研究生培养单位提出推迟开题的书面申请,并注明预期开题时间。

  2.同等学力申请学位的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要求参照此办法执行。

  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1.论文选题的基本要求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论文选题必须结合专业学位培养目标和特点,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根据专业学位的具体特点,高标准,高质量的做好选题工作。

  (一)工商管理硕士(MBA)(含高级工商管理硕士(EMBA))

  工商管理硕士主要培养的是应用型高层次的工商管理人才,论文选题应在研究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我国改革与建设、企业管理或工作单位的实际需要,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论文选题应体现实用性、前瞻性、新颖性、重要性。

  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理论深度、有独立见解,正确运用研究方法;主要考察其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操作性;应体现MBA研究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调查研究能力;论文形式可以是专题研究,也可以是高质量的调查报告以及编写高质量的案例等。

  (二)工程硕士(ME)

  工程硕士主要培养的是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论文选题要与企业的生产实践相结合,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其研究成果要有实际应用价值,选题应体现科学性、应用性、先进性、效益性。

  工程硕士的学位论文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技术项目的设计或研究专题,可以是企业技术攻关、技术改造项目的子项目,可以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开发。论文应表明作者具有独立担负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并在解决关键性生产问题上有创新;或设计的工艺、产品有新颖性和实用性;或研制的成果(技术)有较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公共管理硕士(MPA)

  公共管理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应紧密结合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实际,针对政府部门与非政府公共机构的公共管理实践需求,在研究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工作积累和研究特长进行选择。选题主要反映公共管理某一领域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鼓励和提倡结合个案进行应用性研究。选题应体现实用性、理论性、效益性。

  公共管理硕士学位论文可以是专题研究论文、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报告、重大公共管理问题对策研究等为主要形式进行。论文应体现MPA研究生综合运用公共管理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方法分析与解决现实公共管理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在管理思想或理论方法上的创新能力。

  研究生开题报告 篇14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说清楚,应包含两个部分:总述、提纲。

  1总述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必要的`数据等等。

  2提纲

  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在开题阶段,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没有必要像论文目录那样详细。

  3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中应包括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

  4要求

  开题报告应有封面页,总页数应不少于4页。版面格式应符合以下规定。

  开 题 报 告 学 生:

  一、 选题意义

  1、 理论意义

  2、 现实意义

  二、 论文综述

  1、 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

  2、 国外有关研究的综述

  3、 国内研究的综述

  4、 本人对以上综述的评价

  三、 论文提纲 前言、

  一、1、2、3、 ··· ···

  二、1、2、3、 ··· ···

  三、1、2、3、 结论

  四、论文写作进度安排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提纲

  一、开题报告封面:论文题目、系别、专业、年级、姓名、导师

  二、目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概况

  三、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四、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五、预期的结果

  六、进度安排

【研究生开题报告】相关文章:

研究生的开题报告02-04

研究生开题报告06-17

研究生开题报告06-28

优秀研究生开题报告06-08

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06-17

研究生开题报告模板07-31

研究生开题报告的通用11-04

医学研究生开题报告02-21

生物研究生开题报告10-18

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