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日常行为观察记录

时间:2024-01-06 11:42:08 记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幼儿园小班日常行为观察记录

幼儿园小班日常行为观察记录1

  观察分析:

幼儿园小班日常行为观察记录

  晨兮和悦希今天选择玩建构区《搭房子》。玩了一会儿,只见范悦希喊了起来:“嗯,这是我的。”手里和晨兮抢着同一个露露罐。而没有喊,是脸憋的通红,一个劲儿地往怀里拽,死也不放。“这是我的,是我的。”说了两遍,晨兮这时也叫了一下,“我先拿的,老师……”此时,带了点哭腔,但看着范悦希还是不放手,我就对她俩说:“看看,地下有这么多呢?为何抢那一个呢?”她们俩手还不放开露露罐,但都往地下看了看。过了10秒钟,范悦希松开手后,捡地下其他的露露罐,然后两人又玩了起来。

  采取措施:

  抢玩具是小班年龄段幼儿经常出现的现象,而这也主要是与她们年龄段语言发展特点有关。她们的语言发展还不是很完善,语言表达能力较弱,自己的.情感,或对想要的东西就会直接动手抢或拿,不会用语言说,表达想要的。因此,小班时就会常出现此类事情。作为小班老师就要多锻炼此阶段幼儿的语言表达,常让他们说和表达自己想要的,尽量减少肢体动作发生。因此,平时就培养幼儿表达自己情绪。

  获取成效:

  在建构过程中,幼儿处于主体地位,满足幼儿游戏体验,当幼儿出现争吵抢玩具时,教师应当介入指导。在本次活动中,幼儿一直在抢一个露露罐,老师适当地介入,告诉幼儿不要争抢。于是,孩子们的游戏又继续地进行了下去,他俩的“小房子”也很快搭建的非常成功。

幼儿园小班日常行为观察记录2

  观察分析:

  对于刚刚入园的幼儿,年龄普遍偏小,自理能力比较弱,班里大部分幼儿已经能知道想要上厕所的渴望,但有的幼儿却不愿意面对上厕所的现象,班里有个幼儿就是这样,小名叫阿熠,不愿意上厕所,经常拉尿在裤子里,因为老师们都知道他不愿意去厕所,所以平时都会多要求他主动去几次厕所,记得有一次,小朋友们都在玩玩具,我就对阿熠说:“阿熠,跟我去一次厕所吧!”阿熠表现出很不耐烦的样子跟我去了洗手间,到了洗手间之后他对我说:“老师,我没尿”。等了他半天也没有尿出来,我说:“那好吧,如果有尿一定要跟老师说哦”,就这样,阿熠回去继续玩起玩具,不一会儿,只听班里的鹤鹤老师说阿熠又尿裤子了。

  每次都告诉他有屎尿一定要跟老师说,老师可以带他去,他每次都答应的特别好,弄得我们都以为他能记住,可是事实却不是这样,每次看见他走路不对劲儿的时候,就知道一定是拉裤子了,拉完之后从来都不跟老师说,问到他:“拉裤子说服吗?”他竟然回答:“舒服”。

  阿熠并不是班里最小的孩子,班里比他小一点的孩子都知道如果有尿或者有臭臭了就要去厕所。对于幼儿的现象进行了以下分析:

  1.幼儿刚上幼儿园之前,对家里的环境是最熟悉的,也是能够给他安全感的地方。而对于幼儿园来说,他还不完全熟悉,对于眼前的一些事物和人物都是比较陌生的,这很有可能会产生他们的抗拒心理,他并不想面对这个事实。

  2.从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划分:分为内向性格和外向性格。内向性格的孩子总是出言谨慎,他们经常是思考很多之后才选择表达,尤其是看重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多数不愿意在幼儿园上厕所的多为内向性格的孩子,他们不善于沟通,不乐于表达,有时面对老师会有一些腼腆,一些事情不好意思很老师说,结果就造成了不良的后果。

  3.环境影响着他们的现状。有的幼儿如果处于一个比较愉快或者吸引他们的活动上,他们并不愿意打断这份快乐,所以有的时候在这个环境下打断他们,他们的内心是抗拒的,而尿裤子也许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发泄。

  4.对于已经上了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有的家长还是不让幼儿摆脱尿不湿,如果长时间依赖尿不湿,孩子不可能会养成很好的.如厕习惯,甚至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上厕所解决。

  采取措施:

  1.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前,教师与家长一定要进行多沟通,多交流,多让老师了解一些幼儿的实际情况。

  2.幼儿在幼儿园期间一定要多提醒幼儿上厕所,并给予陪同和鼓励。

  3.提醒家长:让幼儿平时在家时也要养成良好的如厕的习惯,规定时间。

  4.建议家长不要在让幼儿依赖尿不湿,如果晚上睡觉的时候,家长可以在睡觉期间自定一个时间段来叫醒幼儿上厕所,也是为了防止幼儿尿床的现象。

  获取成效:

  在班里教师和家长们共同努力下,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幼儿的拉尿现象明显减少,经过和幼儿的家长沟通后得知,幼儿在晚上睡觉的时候已经摆脱尿不湿,甚至幼儿已经可以做到有屎尿主动和教师说去厕所。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就是幼儿的成长与进步,也是对老师们的回报。

幼儿园小班日常行为观察记录3

  观察记录:

  每天下午吃水果时,孩子们都很快洗完手,吃的时候还和小伙伴聊一些有趣的事。而南南总是默默在区角里观察材料,或是做些别的事。

  这天他正在汽车加工厂看小零件,我轻轻走过去蹲下来问:“南南,你怎么不去吃啊?”他继续看着零件不说话。

  “今天吃的是橙子,可甜了!”

  他抬头对我说:“我看看零件,等等去。”

  “快去吧,和好朋友一起吃水果,多开心。”

  “我看看他们吃的好不好吃,好吃的话就去吃。”他说到。

  我没有让他,默默走到边上观察着。他慢慢的走到橙子面前,看了许久,拿了最后一块,吃得很干净。

  观察思考: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感觉与情感。他们对身体的感受,对冷热的体验,对高低的理解都有自己的看法。就如慢性子的南南,有着自己细腻的观察与体验。对于他的行为,我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1.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

  南南心思细腻,观察每个菜,喜欢的菜就多加一些,不喜欢的就少加一些,虽然动作慢,但吃的很干净。我想,这就是不同气质,不同性格的'孩子表现出的不同行为。

  2.联系孩子生活背景再指导

  南南从小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衣食住行均由奶奶包办,能力方面就比较弱,包括吃饭时勺子的使用,加菜时动作的不熟练等。但他吃的很干净,吃完后自觉整理好桌面。

  3.理解孩子的行为

  生活中成人很多时候的经验给予是多余的,当孩子难以做到时,无端的责怪就落到他们身上。其实对于外界的探索与经验的获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孩子自己完成,更需要大人的尊重、理解、信任与适当的帮助,而不是代替。

幼儿园小班日常行为观察记录4

  观察分析:

  今天美术活动时,孩子们都在认真地给小彩树涂色,我巡视了一圈,看着孩子们绘画小彩树不如我想象的那么好,我就拿起油画棒帮他们添几下,修一修。“朵朵,你这个小树边上没有涂到,像老师这样按序从上往下涂,不要着急。”“颜色要均匀,不能留空白的地方”,我又走到糖糖身边对她说。她低下头去开始进行加工。过了一会儿,大部分的小朋友都画好了,我看见吴一诺小朋友还在认真地涂着,我走过去一看,好多地方没有涂均匀,我正想帮他修改时,他很快捂住画纸,对我说:“老师,我自己来。”

  采取措施:

  在幼儿艺术活动中,作为老师要认识到:感受、喜欢、大胆表现才是我们在艺术活动中应该追求的教育价值,我们的艺术教育活动不是以造就艺术家为最终目的的,艺术教育是通过艺术活动,提高幼儿对艺术的兴趣,培养幼儿的艺术审美创造力,发展幼儿智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艺术启蒙教育。儿童艺术活动更多的需要情绪、情感的支持。所以我们应该变过去的“要我画”为“我想画”“我能画”。我们要做的是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支持幼儿大胆地表达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达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我们要做的是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支持幼儿大胆地表达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达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获取成效:

  听到孩子的这番话后我开始认识到自己在教育上的一些失误,以后再组织活动时要把过去的“我帮你画”要变为“我想画”“我能画”。在给与宝贝们充分肯定后,尝试着做他们喜欢与创想,你会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惊喜。

【幼儿园小班日常行为观察记录】相关文章:

幼儿园日常行为观察记录11-25

幼儿园中班日常行为观察记录03-18

幼儿园大班日常行为观察记录01-02

幼儿园日常行为观察记录4篇02-10

幼儿园日常行为观察记录7篇11-25

幼儿园日常行为观察记录(7篇)11-25

幼儿园日常行为观察记录12篇10-25

幼儿园日常行为观察记录13篇04-12

幼儿园中班日常行为观察记录5篇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