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专项计划

时间:2024-03-13 12:35:15 登绮 计划 我要投稿

【精华】国家专项计划

  日子在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又将迎来新的工作,新的挑战,做好计划,让自己成为更有竞争力的人吧。我们该怎么拟定计划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精华】国家专项计划,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华】国家专项计划

  国家专项计划 1

  一、国家专项计划城镇户籍也可报考

  与地方专项计划和高校专项计划不同,虽然国家专项计划全称为“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但不管是城镇户口还是农村户口,只要考生符合当年统一高考报名条件;本人具有实施区域当地连续3年以上户籍,其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具有当地户籍;本人具有户籍所在县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的,都可以报考国家专项计划。而地方专项计划和高校专项计划只能是实施区域当地农村户籍考生报考。

  二、报名及录取方式有所区别

  国家专项计划和地方专项计划不需要考生单独报名和递交其它材料,志愿填报开始后,按照省级招办的志愿设置及录取批次(今年的批次设置、录取时间等届时以《实施规定》公布为准)要求填报;而高校专项计划实际上属于高校自主招生的组成部分,考生需要各招生高校招生简章要求,在“阳光高考”平台里单独报名,并按照高校要求提交相应材料,经专家审核通过后,于高考后规定时间参加笔试和面试(有的学校不需要笔试和面试),合格后享受该校一定的录取分数照顾。比如清华大学的“自强计划”(即该校的专项计划),就须经过初评、初试、复试和认定确认及公示等环节,候选人可获得30/40/50/60分的优惠分值。高校专项计划单报志愿、单独录取,教育部要求在本科一批开始前完成录取,录取分数原则上不低于有关高校所在批次科类录取控制分数线。

  三、高考成绩要求不同

  三大专项计划中,国家专项计划既有本一,也有本二批次院校参与招生,也就是说,只达到本二批次分数的考生也可以报考国家专项计划中的部分院校(今年具体招生院校以《招生考试报计划合订本》公布为准);地方专项计划的.投档线以往一般为本科第一批省控线,所以只有本一批分数线以上的考生才能填报(经省招考委同意,个别院校征集志愿后也不能完成计划,降分录取的除外);而高校专项计划录取的学生必定是本一线以上的学生。

  四、注意把握征集志愿机会

  针对国家专项计划和地方专项计划,值得注意的是,国家专项计划和地方专项计划根据考生投档成绩,结合各市州配额,从高分到低分向学校投档,供学校审录(相关政策以各省教育考试院届时公布为准)。如学校线上生源不足,专项计划的征集志愿一般则会面向实施区域内所有市州成绩达到相应批次线、符合专项计划报考条件的未录取的考生,也不再受配额限制,符合条件的考生应注意把握机会。

  国家专项计划 2

  本科一批院校按程序投档录取以及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征集志愿投档录取后,部分院校招生计划仍有余额,现面向符合条件的考生征集志愿。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生源范围

  凡高考文化成绩达到省定相应批次分数线或备档线,且符合相应批次生源条件,当前未被录取的考生,可补报征集志愿的院校。

  二、网上填报征集志愿办法

  (一)征集志愿实行网上填报方式。拟选报征集志愿的考生,须于7月21日18:00以前登录河南省招生办公室网站(http://www.heao.gov.cn),查阅相关信息,凭本人帐号和密码登录“河南省普通高校招生考生服务平台”(http://pzwb.heao.gov.cn)查看本人档案运转状态,进入填报志愿界面,按照规定程序和时间完成网上志愿填报操作。逾期网上填报系统关闭,考生将无法再进行任何填报操作。

  (二)本科一批(统招、定向)考生,可选报1-6个高校志愿,1-5个专业和是否同意调剂专业志愿;本科一批预科,只招少数民族考生,可选报1-2个高校志愿,1个专业。

  符合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报考资格的少数民族考生,可填报大连民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志愿。

  如考生符合多个类别征集志愿的报考条件,可同时兼报。投档时,按照国家专项计划、本科一批(统招、定向)、本科一批预科志愿的顺序投档。对兼报以上类别的考生,如前一类别已经投档,后续类别不再出档。

  (三)大连民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家专项计划的征集,在本科一批线下20分备档。

  (四)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和河南师范大学三所高校定向西藏就业招生计划只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考生在填报定向西藏就业志愿时须写出书面申请,由考生家长或监护人亲笔签名交县(市、区)招办,县(市、区)招办于7月22日上午10时之前逐级报省招办录检组。

  (五)对于已录取或电子档案尚在运转过程中而无法填报征集志愿的`考生,请根据系统相关提示予以核查或向当地招办咨询。

  (六)征集志愿均按平行志愿规则投档,只投填报本次征集志愿且符合相应条件的考生档案。

  (七)我办特别提醒考生:在选报征集志愿时,请考生注意查看《招生考试之友》专业目录和院校招生章程具体要求。征集志愿一经提交,考生不得放弃。

  三、加强指导和服务工作

  征集志愿是我省招生工作的既定程序,是完成招生计划、满足考生升学要求的重要措施。各市、县招办要高度重视,加强宣传,认真搞好咨询指导,安排专人网上在线解答考生咨询问题。同时,在招生服务大厅为不具备上网条件的考生提供必要的上网填报志愿条件及咨询服务。

  国家专项计划 3

  一、实施区域

  我省20xx年高校专项计划和地方专项计划的实施区域为39个县(市、区)。具体名单为:丰县、沛县、睢宁县、徐州市铜山区、徐州市贾汪区、新沂市、邳州市、淮安市淮安区、淮安市淮阴区、洪泽区、涟水县、盱眙县、滨海县、响水县、阜宁县、射阳县、灌云县、灌南县、连云港市赣榆区、东海县、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宿迁市宿城区、宿迁市宿豫区、泰兴市、泰州市姜堰区、泰州市高港区、泰州市海陵区、泰州市高新区、如皋市、海安县、句容市、丹阳市、镇江市丹徒区、镇江市润州区、常州市金坛区、溧阳市、南京市溧水区。

  二、报考条件

  考生须具备以下条件:

  1.符合20xx年高考报名条件;

  2.考生本人及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户籍地须在我省实施区域的农村地区,本人具有当地连续3年以上户籍;

  3.本人具有户籍所在县(市、区)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

  三、高校专项计划

  (一)招生高校和计划

  高校专项计划由教育部直属高校和其他自主招生试点高校(名单见附件1)承担,招生计划不少于有关高校年度本科招生规模的2%。

  (二)报考办法

  根据教育部规定,具体时间安排为:4月30日前,有关高校公布招生简章,考生在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公开平台完成报名申请;5月15日前,省教育考试院下载相关考生信息,由有关县(市、区)完成考生户籍、学籍资格初审并公示; 5月20日前,有关高校完成考生申请材料审核,确定参加考核的考生名单并公示;高考后、成绩公布前,高校进行考核,6月22日前,确定入选资格考生名单并公示;7月20日前,高校公示已录取考生名单。

  考生可登录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公开平台和拟报考高校网站,查阅招生简章,了解报考具体时间、办法和要求。考生的考核录取管理工作参照自主招生办法执行。

  (三)填报志愿和录取

  经公示无异议的高校专项计划入选考生,须在6月27日至7月2日(截止时间为7月2日17:00),凭考生号、身份证号、密码和动态口令卡登录省教育考试院高考志愿填报系统填报高校专项计划志愿。如在规定时间内,考生未填报高校专项计划志愿,即视为自动放弃高校专项计划录取资格。

  我省在志愿填报时专设一个志愿栏,用于符合条件的入选考生填报自主招生、试点学院、高校专项计划、综合评价录取等院校志愿。若考生同时获得多所高校的上述招生形式入选资格,则只能选择一所高校填报。

  四、地方专项计划

  (一)招生高校和计划

  地方专项计划由部分省属参加自主招生和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工作的高校(名单见附件2)承担,招生计划数和专业详见《江苏招生考试》(20xx年招生计划专刊)上册。

  (二)报考办法

  6月20日前,有关县(市、区)完成有资格填报地方专项计划的考生户籍、学籍资格审核并进行公示,经公示无异议的考生,方可填报地方专项计划高校志愿。

  (三)填报志愿和录取

  地方专项计划列入文理科提前录取本科批次,单设一类“地方专项计划”,即:提前录取本科批次共包括八类院校(专业)计划,第一类为军事院校、军事院校(招收预备军官学员)、国防生计划;第二类为公安、政法院校(专业);第三类为航海院校(专业);第四类为地方专项计划;第五类为乡村教师计划;第六类为其他院校;第七类为体育类提前录取本科院校;第八类为艺术类提前录取本科院校。提前录取本科批次第一类至第八类院校(专业)不得兼报。

  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须在6月27日至7月2日(截止时间为7月2日17:00)凭考生号、身份证号、密码和动态口令卡网上填报志愿,并对自己所填报信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负责,不需要现场签字确认志愿信息。

  地方专项计划执行本一批次最低省控线。其投档、录取规则与我省现行文科类理科类提前录取本科批次有关规定相同。高校对考生提出两门选测科目等级要求,等级和分数符合投档条件的考生,按照平行志愿投档规则投档,由高校择优录取。

  五、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

  实施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招生工作,是一项惠及农村考生的民心工程。各地要充分认识到做好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协作机制,完善工作办法,加大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推动专项计划优惠政策精准实施。有关单位要依靠党组织,按照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层层落实工作责任,确保责任落实到岗到人。要严格执行招生政策,精细化、规范化操作,确保政策执行不走样,真正使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受益。

  (一)强化资格审核和规范管理

  各地要加强统筹协调,并根据实际情况,认真细化户籍、学籍资格的审核办法,严格审核程序,成立专门的'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建立教育、公安、扶贫等部门联合审核工作机制;要根据本地推进城镇化和户籍制度改革情况,参考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城乡区域划分有关标准,科学合理确定本地农村地区的范围,并依托公安户籍系统和中小学生学籍系统,对考生的报考条件进行审核;要严格执行专项计划报考条件、资格审核程序和工作流程,完善监督机制,规范考生报名材料,确保考生招生信息、纸质档案、中小学生学籍系统信息一致,严防资格造假。

  (二)加大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

  各地要认真执行招生信息十公开要求,建立和完善分级负责、规范有效的信息公开机制,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接受社会广泛监督;要进一步扩大信息公开内容,增强信息公开实效,及时将专项计划资格审核通过考生的姓名、性别、学籍学校、实际就读情况、本人及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户籍地信息分别在市、县(市、区)招生考试机构网站和中学校内公示,公示时间不得少于10个工作日;要完善举报机制,畅通网站、信函等多种举报方式,并依据《信访条例》(国务院令第431号)和教育信访工作规定,及时妥善处置各类信访问题,做到件件有结果。

  (三)严查各类违规违纪行为

  各地要建立资格审核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严肃工作纪律,加强监督检查。对在专项计划招生中的出现的弄虚作假、暗箱操作、徇私舞弊等违规违纪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伪造、变造、篡改、假冒户籍学籍等信息或以其他方式骗取专项计划报考资格的考生,以及发生违规行为的学校、单位和个人,要按照《教育法》以及《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3号)、《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教育部令第36号)有关规定严肃处理,依法追究当事人及相关人员责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对公职人员违规违纪的,要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等相关规定严肃处理。对直接责任人和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要依纪依规严肃追责问责。

  (四)加强宣传和服务工作

  各地要认真履行职责,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多种活动,主动深入农村和贫困地区以及相关中学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解读,解疑释惑,让广大考生充分知晓相关招生政策内容,为考生提供更加简便、有效的报考服务,鼓励符合条件的考生踊跃报考。

  请相关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速将本通知转发至辖区内高中教育阶段学校。

  国家专项计划 4

  一、国家专项计划

  国家专项计划,是指每年在全国招生计划中专门安排1万名左右专项计划,以本科一批招生计划为主。本科计划由中央部门高校和在本科一批招生的地方高校共同承担招生及培养任务,高职计划由国家示范性(含骨干)高等职业学校承担招生及培养任务。通过专项计划的实施,增加贫困地区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促进教育公平;引导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健康发展,提高教育水平;鼓励学生毕业后回贫困地区就业创业和服务,为贫困地区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二、地方专项计划

  “地方专项计划”是地方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的简称。地方专项计划定向招收各省(区、市)实施区域的农村学生,安排招生计划原则上不少于有关高校年度本科一批招生规模的3%。地方专项计划定向招收各省(区、市)实施区域的农村学生,由各省(区、市)所属重点高校承担。

  三、高校专项计划

  高校专项计划,又称农村学生单独招生,是国家为更好地促进教育公平、让更多的农村学生上大学而出台的一项优惠政策。高校专项计划主要招收边远、贫困、民族等地区县(含县级市)以下高中勤奋好学、成绩优良的农村学生,具体实施区域由有关省(区、市)根据上述要求确定。招生任务由教育部直属高校和其他自主招生试点高校承担,安排招生计划不少于有关高校年度本科招生规模的2%。

  四、区别

  1、报考条件上的区别

  国家专项计划,指定县市的城市和农村的考生,只要符合报考条件和要求就可以。

  地方专项计划和高校专项计划,只限于指定县市的农村户籍的考生。

  2、录取方式上的区别

  国家专项计划和地方专项计划:不需要单独报名和递交其它材料,高考成绩下发后,单独设置志愿填报及录取批次,省招办单独划线,单独录取。

  高校专项计划:需要在5月5日前在“阳光高考”平台里单独报名,并提交相应的纸质材料,经过该校专家审核后,于6月13-14日到该校参加笔试和面视(有的学校不需要笔试和面试),合格后享受该校一定的录取分数照顾。

  3、录取层次上的区别

  国家专项计划:有一本及二本院校层次录取,在高考录取过程中二本分数也可以通过国家专项计划中未完成招生计划的'一本院校在二本控制线上征集志愿,进而录取到一本院校。

  地方专项计划:只有一本院校(二本院校的一本专业)

  高校专项计划:录取的学生必须是一本线以上的学生。

  国家专项计划和地方专项计划的区别如下:

  1.实施主体不同:国家专项计划是由中央部门高校和各省(区、市)重点高校承担的,地方专项计划则由省属重点高校承担。

  2.招生对象不同:国家专项计划的招生对象为贫困地区考生,地方专项计划的招生对象为农村学生。

  3.录取批次不同:国家专项计划在本科提前批之后,地方专项计划在本科一批之前。

  4.优惠分值不同:国家专项计划的优惠分值为一本线的6--10个百分点,地方专项计划的优惠分值为一本线的20个百分点左右。

【国家专项计划】相关文章:

精选国家专项计划3篇09-24

国家专项计划四篇09-23

国家专项计划3篇10-04

国家专项计划5篇09-23

国家专项计划(精选6篇)03-09

国家专项计划合集5篇05-30

实用的国家专项计划4篇05-27

【精品】国家专项计划三篇05-27

【推荐】国家专项计划三篇05-27

有关国家专项计划4篇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