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工程教师个人研修计划

时间:2023-06-12 21:25:18 兴亮 计划 我要投稿

提升工程教师个人研修计划(精选11篇)

  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它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在工作中有更好的成长,来为今后的学习制定一份计划。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制定计划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提升工程教师个人研修计划,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提升工程教师个人研修计划(精选11篇)

  提升工程教师个人研修计划 1

  一、指导思想

  依据《株洲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株洲市攸县江桥街道鸭塘铺中心小学整校推进实施方案》和教研组具体情况,特制定本组本研修方案。

  二、研修主题

  根据精准的学情分析,进行更科学有效的的教学设计。

  三、研修目标

  根据学校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整体推进的规划,本学期深入和完善以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为核心的校本研修工作,立足学科特征,聚焦课堂,依托教研活动,改进教师教学行为,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切实研究、解决信息技术与信息学科教学深入融合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工作安排

  1、所有成员完成前沿课程的学习,20xx年11月3号前。

  2、完成信息技术支持的教研系列课程,20xx年11月6号前完成。

  3、制定方案:提交— —份学科信息化教学的研修活动计划:依据学校整校推进实施方案,结合教研组内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设计完成本教研组的信息化教学研修计划,20xx年11月8日前完成。

  4、完成一份信息化融合示范案例:完成一份信息技术与学科应用实践的示范指导案例(基于本学科选择的`能力点),20xx年11月8日前完成。(蔡杨帆负责)

  5、所有成员完成在线测评,完成能力点的选择。坊主协助本组成员完成在线测评,完成能力点的选择,20xx年11月8前完成。

  6、完成相关能力点的系列课程,上传作业,20xx年11月13号前完成。

  7、基于本组能力点的选择,发布校本研修任务。20xx年11月15号完成。

  8、所有老师完成校本研修任务,20xx年11月27号完成。

  9、提交校本研修成果:提交本学科校本研修当中的整体研修成果。20xx年11月30号完成。

  五、研修任务

  网络研修:11月1日开始,学校组织教师参加中国教师研修网的研修。

  (1)技术学习: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和应用实践,掌握相关技能工具(希沃白板、希沃授课助手)、利用教师研修网学习在线教学策略,能熟练使用1—3种信息技术相关工具开展教学活动;

  (2)协同备课:以备课组为单位,利用贝壳网等资源空间进行在线集体备课,确定一两个应用突破口完成教学设计。例如9月份参与湖南省在线集体备课大赛。

  (3)应用实践:每位青年教师利用多种技术手段,创新教学方式,融合学科特征,进行信息化教学研讨课。

  (4)创新教学成果: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如项目式学习、翻转课堂、创客教育和跨学科融合教学研修等。

  六、校本研修:根据本组发布的任务为主。

  提升工程教师个人研修计划 2

  新课程改革需要培养高素质、强潜能、具有综合知识和能力的新人。以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切实提高我街道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认真落实《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实施办法》和《浙江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及《奉化市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本校实际,特制订萧王庙中心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研修计划。

  一、组织机构

  1、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2、研修管理辅导小组

  组长:

  ①语文学科辅导员:

  ②数学学科辅导员:

  ③其他学科辅导员:

  3、考核小组

  由校长室、教导处、教科室及辅导教师组成。

  4、辅导员职责

  在教师素质提升工程领导小组指导下实施研修工作。校长室负责:师德与教师职业;教导处、教科室负责:新课程学科教学评价、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信息技术组负责:E-环境下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研修。各负责部门或个人要承担起辅导员职责,组织对各位教师的理论辅导和实践指导。制订辅导计划、备课、上好辅导课。批改作业,记好成绩,做好质量分析。

  二、研修与考核对象

  1、研修对象:全体在职教师。

  2、考核对象:全体在职教师(男55周岁、女50周岁以上理论考试实行开卷考,其余为闭卷)。

  三、研修内容、方法

  (一)主要学习方法为“四个结合”。

  1、与实践相结合。培训部门提供统一的学习资料,现在每人手上有四本学习用书,通过教师集中培训、自学理论,再通过上机操作、教研活动、撰写案例、撰写学习心得等,达到与实践相结合;

  2、进修学校、教研室与教师主体相结合;进修学校、教研室发挥专业引领作用,加强集中培训辅导员的培训工作,通过对各校骨干教师的培训,然后依靠广大教师的个体努力即研修,如理论学习材料的自学、笔记、心得、案例等,把理论知识进行消化、吸收,从而真正达到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研修是集中培训的前提、校本研修的及时补充,由每位教师个体完成。每个教师每周都要安排2-4课时的自学时间,要订出自学计划。

  3、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每门培训课程的集中培训一般只有几次,大量的还需要由各教研组、各完小为单位进行培训。如《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要安排8次校本培训,观看大量的光盘资料,还有网络课程资源,不可能全部安排全街道的集中培训,只能各校分散培训;《E环境下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研修》教师必须大量的上机实践操作,不太可能都集中到中心进行上机操作等。

  4、全面提升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在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同时,有计划地培养一批学科骨干。我校选派了汪杰、江盈娜、竺叶儿3位教师参加宁波市骨干的培训,推荐王优娜、徐治英、董雪容、卓昂杰、杨武波参加奉化市级骨干培训,这些骨干教师要在各自学科的校本研修中发挥引领作用。

  希望通过上述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方法,达到促进全街道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增强综合素质、提升教育教学能力的目的。

  (二)、研修内容

  (1)《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通过学习帮助教师深刻领会新时期教师职业的内涵、外延、特征及基本要求,掌握教师职业生成的基本情况,包括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教师专业化、教师地位权利和义务等,正确认识教师专业发展的迫切性和现实意义,即使更新教育观念,增强发展的信心和动力,显著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共计48学分(以1天6学分统计)。

  ①集中培训2个半天(3月下旬,由异地培训辅导员来校培训,尚田镇校应建叶、西坞中心邬敏敏)。

  ②校本培训8次(第3周开始以各办公室、完小为单位进行每周一次的集中学习,做好出勤点名记录;根据学习进度完成人手一册作业本中相关作业。按优、合格、不合格三等进行考核,占总成绩的10%。

  ③一本学习摘记(包括听课笔记),要求不少于3000字;一份教师职业道德案例设计,一式2份,不少于2000字,在街道评选的基础上,选送优秀案例设计参加市级评选。所有布置的作业要求在5月1日前完成。

  ④培训时间:20XX年2月——4月;考试时间:5月20日。由孙科峰老师具体负责提供复习资料、光盘资料、考试样卷、综合考评等。

  (2)《E环境下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研修》:48学分,其中集中培训12学时,校本培训24学时,分学科培训12学时(此项内容将贯穿整个学科培训)。

  ①讲师团异地培训2次(4月、5月各一天),

  ②完成听课记录及自学笔记(3000字以上)撰写心得体会或论文(不少于2000字)、上机实践操作;所有布置的作业要求在7月1日前完成。

  ③校本集中培训一次(XX年7月暑期3天的集中培训);各校为单位的校本研修(主要为上机运用网络技术搜寻相关资料并进行整合)

  ④培训时间:20XX年4月-9月;

  考试时间:9月底。考试范围:以〈网络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合科)、《E环境下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培训学习指南》(分科)和自学教辅材料为为主要依据。主要测试教师掌握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等情况。

  校本培训教师:由孙科峰、方争负责上机操作的辅导。教导处负责进行过程考核。

  (3)《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54学时,其中集中培训20学时,校本培训34学时,部分内容与《E环境下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研修》、各学科系列化主题研修活动相结合进行;须完成听课记录、撰写心得体会、教学案例;培训时间:20XX年2月----20XX年2月,考试时间:20XX年4月底。

  (4)《新课程学科教学评价》:35学时,其中集中培训15学时,校本培训20学时。部分内容与各学科系列化主题研修活动相结合进行;须完成听课记录、撰写心得体会、完成评价方案;培训时间:20XX年2月----20XX年2月,考试时间:20XX年9月底。

  以上学习方式为集中培训、校本研修和个人研修相结合;为保证培训质量,各种学习方式的学时必须达到规定要求。

  四、考评机制。

  1、考评包括:书面考试、过程考核、学分登记、总结评价。其中书面考试全省统一命题,进修学校组织考试(闭卷)、批卷,考核成绩全市排队,考试不合格的教师允许有补考的机会,但考前必须重修;过程考核须有完整的培训个人档案,包括考勤、学习笔记、各阶段作业、教学设计与教学案例、教学评价论文等资料。过程考核不合格者需参加补训。培训考核的成绩将作为教师评优、职评的.标准之一。考评分过程考核40%理论考核60%,强调:过程考核包括学习态度10分、出勤20分、作业10分,其中规定缺勤一次扣2分,缺勤4次,需重修;迟到、早退2次,作缺勤一次处理。为保证考核的公正,希望各校负责人能按量考核。(以上4门课程考核相同)

  2、为激发教师学习热情,学校借助过程激励制度、成果激励制度。通过对教师培训时的表现、学习态度、出勤情况等进行记录,按优秀、合格、不合格进行过程考核。学习态度、成绩与教师年度考核相联系。评选先进个人、先进教研组,分别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五、档案机制。

  过程考核须有完整的培训个人档案,包括学习笔记、各阶段作业、教学设计与教学案例、教学评价论文等资料。每次理论考核结束前统一交各单位负责人,进行档案验收,各组负责人必须在活动结束前将小组集体档案交教导处,分集体和个人专业化成长档案二块进行归档,确保材料齐全,分类清楚。

  六、具体操作。

  1、建立三级培训网络。即中心领导小组、教研组、完小组三级。中心领导小组负责指导、督促教研组、完小组做好二级培训(即校本研修);教研组由语、数、综合三大组,各教研组长具体负责开展各组的校本研修;完小组负责所在完小各教师的研修工作。

  2、明确各层职责。

  第一层:领导小组。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全面督促、指导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的落实。师训负责人负责制定培训计划、学习制度、考核制度,并全面实施培训,掌握培训动态、及时收集反馈各层研修信息、协调各层活动。教导处,做好集中全员培训的组织工作和对下属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的工作任务布置,负责记录集中培训的出勤情况、作业完成情况、汇总学习笔记等基层信息,及时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领导小组成员交流情况。

  第二层:教研组。教研组长,根据进修学校、中心小学下发的研修计划结合教研组实际制定相应的教研组校本研修计划;激发本组教师的研修热情,保质保量地完成校本研修任务,并积累校本研修过程性学习资料。如:负责记录校本研修的出勤情况、作业完成情况、汇总学习笔记等。

  第三层:完小组。完小校长协助中心小学做好完小教师校本研修培训,同时积累完小组教师过程性学习资料。

  在建立三级培训网络,明确各层职责的基础上,实行教研组长、完小校长责任制,充分发挥中心小学的龙头作用和完小中领头教师的作用,每月一次向上一层管理部门反馈培训信息。上下互动,能分能合,灵活机动,充分发挥教师学习、培训的自觉性。以此确保每次活动责任到位、时间到位、人员到位。

  3、明确培训任务。

  (1)采用集中、分散两种方式。

  ①集中理论培训。中心小学组织《师德与教师职业》、《E环境下学科教学专题研修》两门课程各2次集中理论培训。先选派骨干教师参加校本研修辅导员培训;再邀请异地培训相关辅导员集中理论辅导,全体教师参加。整个过程,要求参训教师认真完成4次听课笔记,每次培训前将前一次听课笔记交各校检查,按优秀、合格、不合格三等将检查情况及时汇总。

  ②分散理论培训。中心小学、完小分组培训,内容《师德》、《心理素质教育》VCD光盘学习资料、网络学习资源、推荐书目。中心学校网络平台为教师提供学习资料,并报导各教研组、完小组学习信息。为确保时间,充分利用好中午这段时间进行集中学习。要求各校上传学习过程照片,教师每章学习后完成作业本中相应练习。按优秀、合格、不合格三等考核,将考核情况及时汇总。

  (2)校本研修。

  把《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新课程学科教学评价》、《E环境下学科教学专题研修》三结合,以各教研组为主,完小协作组为辅,开展校本研修。

  采用“研训一体化”模式,结合主题按“学习实践——反思——总结”四阶段开展主题化系列研修活动。

  即教研组围绕教研主题,制定相应的读书计划,推荐相关参考书目,完成自学笔记、留下读书心得。再组内交流学习心得、设计教学;各自执教“尝试课”,反思;然后,集体对话交流,提出整改方案,推荐备课组内一教师上“会诊课”。最后,通过大家整体优化,教研组形成决议,修改个人教案,完成再设计。同时完成《课堂教学改进计划和实施记载手册》,撰写一个教学案例,形成一份教学评价论文。

  这一块培训,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加强对反思研讨的引导,促进全体教师加强自省,组织优秀设计、优秀案例评比,保证研修质量。

  (3)研修。

  研修是集中培训的前提、校本研修的及时补充,由每位教师个体完成。每个教师每周都要安排2-4课时的自学时间,要订出自学计划,每次集中理论培训前必须完成学习材料的自学,阅读相应的参考书目;做好《师德与教师职业》、《E环境下学科教学专题研修》、《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新课程学科教学评价》四课自学笔记,参加优秀学习笔记评选,为校本研修奠定理论基础。每次集中培训以后,认真完成作业,随时记载《课堂教学改进计划和实施记载》,主动上公开课、撰写教学论文,上交案例,同伴间交流、听课。

  以上三方面培训任务,以理论培训为引领;通过校本研修进行实践;研修作必要补充,三者有机结合。整个培训不断吸收教师教学建议,根据反馈信息及时改革、总结师训工作经验,认真收集、积累培训材料,建立教师培训个人业务档案,做到材料齐全,分类清楚。

  提升工程教师个人研修计划 3

  研修目标

  转变固有的教育观念,与新时期的教育观念保持一致。

  研修方式

  聆听请教

  对讲解中不明白问题和教学中的困惑,及时上网查询并向同行请教,努力向寻求专家帮助解决。积极参与研修班的各项研讨活动,努力向各位学员交流学习,拿出自己的问题请教各位学员,与各位学员共同探讨。

  反思提升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积极参与在线研讨。

  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合理利用软件、数字教育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

  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有效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

  利用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养成网络学习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积极学习

  1、每天利用 12 小时登陆网络研修平台,认真完成培训期间各项任务及作业。

  2、认真聆听专家们视频讲座,做好笔记,并把理论运用于实践,提高自己业务水平。

  3、培训期间多与同行研讨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总结和反思,力争让信息技术更好的服务我们的教学。

  4、多阅读信息技术方面的书籍,掌握教学中常用软件的操作流程和方法,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

  研修目标

  1、通过学习信息技术实现对“打造高效课堂,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校本研究的技术支持。

  2、通过研读学习方式的转变案例,实现对“打造高效课堂,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校本研究的理论支撑。

  3、通过对身边师德故事的.学习以及自我的反思实现对“打造高效课堂,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校本研究的情感支撑。

  学习内容

  研读学习方式转变的案例,主要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小组学习、课外学习。

  学习身边的师德故事,主要学习媒体宣传的典型的师德故事以及学校真实发生的师德故事。

  实施计划

  积极参加坊内探究活动,讨论分析校本研修课题。

  按时记录自主学习心得做好积累。

  写一篇论文对研修成果进行总结,分享成果

  预期成果

  1、自觉转变教学方式,增强对教师职业的自我情感认识。

  2、能够掌握打造高效课堂,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策略。

  3、写一篇研修成果论文。

  本次国培计划,很荣幸能够和大家一起在研修二班进行学习,真正能够从信息技术培训中学到知识,为了能够让培训落到实处,让自己真正的学到知识,特此制定本次研修计划。

  在培训前,认真阅读关于培训的要求,遵从领导安排,按时入班报道,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让自己做好培训的各项准备工作。

  在培训中,通过对信息技术研修培训与学习,能让我深刻意识到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中,学习信息技术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在实际的教学生活中,我的信息技术水平还需要提高,在本次的国培中,我一定会认真学习,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生活相结合,用信息技术改变我的教学方式,真正的让信息技术改变教学生活。在培训后,及时总结,让自己真正的能够从研修中学到知识,并多和他人进行交流,取长补短,让自己通过培训受益。

  通过此次培训,能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教学中,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效使用小组合作、教师有效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有效的改变学生的传统学习方式,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全面培养学生,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提升工程教师个人研修计划 4

  一、指导思想

  通过专家教授的讲解引领,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促使自己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二、研修目标

  1.通过培训,能够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合理利用软件,数学教育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

  2.提高自己对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的能力和操作能力

  3.结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针对数学教学不断反思和总结,提高自身的专业化发展能力

  三、研修方式和内容

  1、积极学习

  珍惜这次培训提升机会,认真遵守培训能力提升工程的各项要求,每天挤出时间上网学习,认真完成培训期间各项任务及作业.认真聆听专家讲,融入专家讲解思路,内化成自身的知识,弥补自己专业知识的.不足

  2、聆听请教

  对讲解中不明白问题和教学中的困惑,及时上网查询并向同行请教,努力寻求专家帮助解决

  3、反思提升

  每天结合自己在培训学习中的感受写出学习心得、研修日志

  4、学以致用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发展学生能力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能使传统与现代教学媒体互相渗透,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

  提升工程教师个人研修计划 5

  一、自我分析:

  1、在教学中过度追求精品课件,忽略简单实用型课件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随着对教学讲课重视程度的提高及教学课件在教学使用中的增多,我在设计课件时重精品课件,忽视教学实用型课件的倾向。忽视让课件成为学生的认知工具或情感激励工具,教学中发挥到实用、管用、好用的作用即可。

  2、在教学过程中技术的使用与课程教学容量的处理不当

  在制作课件时无原则地增大教学密度,令学生应接不暇。虽然多媒体在教学中可将声音、图像、动画集成一体,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获取相关信息,并在设计者的优化组织设计下,增大信息传播速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但心理学研究表明,一堂课如果内容太多,进度太快,学生就很难集中注意力,呈现的信息切换过于频繁,学生的注意力很难及时地转移。要科学地处理技术的使用与学生认知规律的关系,重视启发性原则,给学生留出时间去思考,安排适量的活动去发现。

  3、在教学过程中更多依赖信息技术支持,忽略其它教学技术手段

  事实上,多媒体网络也是信息技术一部分,是一种辅助手段,而不是目的,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并不是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而是通过信息化达到更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技术应用得好坏主要看其是否用得恰当,在于质而不在于量。

  二、研修主题:提升工程2.0培训

  根据学校规划和教研组研修方案,确定个人年度研修任务。

  1、利用这个平台,使自己由学习型向研究型转变,不断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努力探索和研究适合学生特点、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各方面都有长足的发展,更有能力承担起未来的接班人。

  2、以人为本,关注全面发展为目标。

  3、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目的,认真专研平台提供的信息技术,帮助提高课堂效率。

  4、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5、结合教学实践,把个人校本研修工作做好,从而为整个学校的校本研修而努力。

  三、研修内容及考核能力点选择:

  A2数字教学资源获取与评价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可充资源发布机构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内容的科学性、契合度、时效性、教育意义等方面去判断和取。

  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

  教学内容的微处理:揭题设问,导入新课;切入主题,逐步推进;回顾反思。

  A1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包括对学生的学习经验、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学习风格以及学习条件的分析。

  A9学生信息道德培养

  让学生从现在起就学会合理合法的使用数学和资源,尊重和保护自我和他人的数据隐私,养成良好的网络社交礼仪

  四、研修措施和安排

  (一)根据学校的`安排,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以及提升需求,制定个人成长目标:

  1、20xx年7/8月

  (1)根据自身实际,选择能力点,确定研修提升方向,制定计划。

  (2)完成自己选择的四个能力点的学习,完成要求的线上视频研修。

  2、20xx年9月-20xx年12月

  (1)继续学习平台上的视频,根据需要录制收藏,熟练操作方法,然后制作各类视频作品。

  (2)结合校本研修计划和本教研组的研修安排,通过研修平台开展听课、评课活动,根据考核要求,掌握能力要求。

  3、20xx年1月20日-20xx年12月

  完成能力点各种材料的提交,并在课堂实践中提炼经验。

  4、结业时间

  回顾研修过程,撰写总结、反思,提交1节信息化教学课例或一个完整的信息化教学案例,并参与学校成果交流。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专题培训是国家战略项目,关系到国家教育发展、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大格局,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高素质教师的核心素养,作为教师,理应拥护国家教育政策,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主动学习,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素养,以饱满的精神和精湛的业务能力,投身到教育事业中去。

  (二)根据学校的安排,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以及提升需求,制定学校目标:

  1、准备参加的研修活动

  (1)小组活动:集体备课;说课展示。

  (2)以教研组为单位安排能力点活动:

  (3)学校研修活动;

  (4)线上专家答疑;

  (5)区集体研修活动。

  校本实践应用预期成果形式

  1、以论文和总结的形式。

  2、以课堂展示的形式

  五、预期效果

  会使用信息技术授课,学生和教师都达到省时省力的目标,并且顺利高效完成历史学习任务,让学生爱学习,让老师爱教学,利用信息技术能够解决一些课堂问题,无论什么研修活动,都应该以学生学习效果为准则,为学生学习服务,不能为了使用信息技术技术而使用,研修活动结束后,能让教师选择适当的课程去使用信息技术。

  提升工程教师个人研修计划 6

  新的世纪信息技术正以空前的发展速度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它给人们的工作、学习与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方便与快捷,特别是网上即时互动的学习形式,让学生足不出户就能解决疑问,为配合农村远程教育的有效应用,特制订远程教育教学应用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宗旨,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为目的,以丰富、拓宽学生的知识为方向,使学生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周围的世界,加深对课本知识的了解。

  二、远程教育和英语的关系

  英语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为了便利开展教学工作使用多媒体课件是学习英语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并且通过互联网可以使学生深刻、全面的了解英国、美国等西方国家,所以远程教育的开展对英语的帮助是非常重要也不可替代的。

  三、远程教育帮助教学,完成教学目的

  1、远程教育的开展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重兴趣、重成就感、重自信心的建立,注重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突出语言的交际性和实践性。

  2、充分利用电脑课件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增强国际意识,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3、使用多媒体和课本相结合的体系,以课本为核心,以任务为目标,以功能和结构为主线,设计的内容浅显易懂、重点突出,教学结合实际、贴近生活。

  4、采用多媒体呈现单词,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扩展、点面结合、不断复现,保证词汇的复现率,并附有图片使学生的认识该外深刻,记忆更为牢固。

  远程教育研修新计划远程教育研修新计划

  5、使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符合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有利于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四、方法措施:

  1、利用远程教育设施下载与教学相关的教案、课件以及其他教学资料。

  2、课堂中针对每篇课文的具体情况恰当的使用相关的教学资料。

  3、定期对相关的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并作出相应的反思,以便以后使用时提高课堂效率

  提升工程教师个人研修计划 7

  自我分析:

  测评结果,很令人尴尬,一直以为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还行,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感觉运的很少,参见这次国培,期望自己在利用信息技术能力方面更上一层楼。环境分析:学校的信息化环境一般,只有少数班配置了白板,安装了实物投影仪。这在农村小学中是比较先进的了,但是信息化资源库还没有建立。

  我的发展目标

  发展总目标:力争获得优秀学员,完成此次培训。

  1、提高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能力。

  2、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能力。

  3、能熟练的应用移动信息设备,推动学校整体信息化工作的发展。

  行动计划

  实现目标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难或挑战:我深知在教学第一线,教学任务繁重,除了备课,写教案,批改作业等教学活动都要占去我很多的时间,在网上培训,整块的时间学习,有点困难,但是这我也明白,作为一线教师,更应该努力学习,终身学习,否则跟不上时代的'要求,也就不能很好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对于我来说面临的困难不仅仅是时间紧,工作繁忙,而切本校的信息设备配备不能满足每个教师学习。抽取零散的时间,我想我也能完成本次培训任务,很是期待。

  实现发展目标的具体途径:

  1、认真学习国培课程、并及时做好笔记和反思。

  2、加强交流。信息是需要交流的,在这样的信息能力平台,希望更和我一样的同事,交流心得,把学习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或者是在实践中理解和消化新学习的内容。

  2、我校特岗教师多,他们都是刚刚毕业的大学本科毕业生,他们有非常好的信息技术基础,我会多向他们请教。

  3、充分利用和专家、学者交流的机会,多请教、勤沟通,努力完成此次培训任务,以优异的成绩载入自己的人生履历。

  提升工程教师个人研修计划 8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是服务国家“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重大发展战略,推动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通过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根据《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实施意见》(皖教〔20xx〕23号)文件要求,现拟定金寨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以下简称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实施方案。

  一、目标定位

  到20xx年,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采用整校推进和线上线下混合式研修模式,通过试点学校示范引领,以点带面,对全县中小学(含幼儿园、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下同)教师开展不少于60学时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网络研修与实践应用各30学时),并在校本应用考核中获得不少于20学分。通过培训基本实现“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二、主要任务

  (一)建强两支队伍

  1.建优培训团队。切实提升由教研员和一线骨干教师组成的培训团队进行规划方案设计、组织教研、指导校本研修、开展校本应用考核等能力。

  2.建强管理团队。切实提升校长领衔的信息化管理团队制订并落实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组织教师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领导全校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的能力。

  (二)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利用线上线下资源,结合线下实践,通过打造“技术创新课堂”,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的能力,破解教育教学重难点问题,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助力学校教育教学创新发展。

  (三)推动校本应用考核。指导教师通过30个微能力培训课程的选学,熟悉校本应用考核的设计思路、特点及评估方式,推动校本应用考核。

  (四)落实学校监测与考核。为突出学校整体推进主体责任和明确学校整校推进工作内容,对学校进行监测与考核。

  三、推进措施

  (一)成立组织

  为加强对能力提升工程2.0管理和培训工作的引领指导,确保能力提升工程2.0工作顺利实施,经研究决定,成立金寨县能力提升工程2.0执行办公室、组建管理团队和培训团队。

  1.成立执行办公室

  成立以金寨县教育局局长领衔的能力提升工程2.0执行办公室,负责全县能力提升工程2.0推进、项目设计并报市级工程办审批,组建并培训县级培训团队和管理团队,督查评估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实践应用和学校整校推进情况。人员分工如下:

  主任:

  副主任:

  成员:

  2.组建县级管理团队

  组建以教师发展中心主任领衔的,教师培训科、教学研究科、电化教育科等部门全员参与的管理团队,引领教师全员参与整校推进工作。人员分工如下:

  组长:卢万胜县教育工委委员、金寨县教师发展中心主任

  成员:

  3.组建县级培训团队

  组建以教师发展中心教师培训科、教学研究科、电化教育科全体成员和信息技术骨干教师为成员的培训团队,指导全县整校推进工作。

  (二)分步实施,以点带面,辐射全县

  第一步提前谋划。20xx年11月召开启动会,成立能力提升工程2.0执行办公室,组建县级管理团队和培训团队。

  第二步开展培训。20xx年12月—20xx年6月依托“国培计划”完成部分省、市、县级管理团队和培训团队培训,提高对能力提升工程2.0的认知。

  第三步试点先行。20xx年6月—20xx年5月,完成我县6所试点学校能力提升工程2.0网络研修、实践应用和校本应用考核、校级监测与考核任务。将试点校打造成全县示范校。

  第四步全面推进。20xx年12月底之前,完成除试点学校外的所有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网络研修、实践应用和校本应用考核、校级监测与考核任务。

  第五步总结推广。20xx年12月—20xx年12月,项目覆盖全县所有教师,举办教育教学技能大赛、智慧学校评比活动等;对“整校推进”学校进行监测与考核,开展合格校、典型校、示范校评选活动,并对全县能力提升工程2.0进行总结推广。

  四、实施路径

  (一)分级分层培训

  1.县级培训团队与管理团队培训

  开展以政策解读、规划方案设计、组织教研、指导网络研修与实践应用、指导校本应用考核等为主要内容的培训。

  2.学校信息化培训团队培训

  开展以规划方案设计、组织教研、指导校本研修、开展校本应用考核等为主要内容的培训。

  3.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培训

  开展以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学校信息化校本研修主题及本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计划等为主要内容的培训。

  4.试点校教师全员培训

  按照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研修主题及任务,自主选择测评能力体系中的能力点,按照省教育厅统一安排,选择安徽广播电视大学网络研修平台进行网络研修,并同时进行线下实践应用(共60学时,网络研修和实践应用各30学时)。

  5.试点校以外的教师全员培训

  根据省市安排,计划于20xx年下半年启动全县除试点校以外的教师全员培训。

  (二)探索培训模式

  1.“三位一体”混合式研修。构建“集中+远程+校本”三位一体混合式研修模式。集中培训转变思想,提高认识,营造氛围;远程培训学习技能,完成微能力学习任务,明确考核要求;校本研修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创新,通过丰富多彩的研修形式,落实校本应用考核、促进实践应用。

  2.创建“统筹+自主”考核模式。学校可以参考《金寨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实践应用学时认定的.意见》(见附件)推进实践应用,根据《安徽省校本应用考核微能力认证规范》中“提交指南和评价标准”进行校本应用考核,也可以选择自主设计的实践应用和校本应用考核方式,确保校本应用考核和实践应用落到实处。

  (三)组织实施校本应用考核

  围绕《安徽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应用考核微能力认证规范》(皖工程办﹝20xx﹞2号),4月底试点校教师完成校本应用考核,5月迎接省市县抽检。

  1.考核内容

  以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下的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四个维度的30项微能力为校本应用考核重点,教师根据自选的微能力(合计不少于20学分),提交能体现不同微能力的教育教学成果参与考核。

  2.考核标准

  主要依据《安徽省校本应用考核微能力认证规范》中“提交指南和评价标准”提交证据为标准。

  3.考核流程

  (1)学校规划。学校发挥规划与指导作用,基于学校信息化环境特征制定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引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及校本应用考核的方向。

  (2)教研组协同。教研组发挥统整和协调作用,依据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与学科研修计划,帮助教师结合实际制订个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目标,在此基础上明确校本应用考核申报点(微能力)。

  (3)教师实践与申报。教师围绕学科信息化教学创新目标,找准能力短板,主动参与研修,积极实践应用,形成信息化教育教学实践成果,按照《安徽省校本应用考核微能力认证规范》中“提交指南和评价标准”建立备考档案,提交给学校并申报参与校本应用考核。

  (4)学校评审。学校管理团队组建校内外结合的评审组(或委托县级培训团队),依据校本应用考核规范(30项微能力测评表),对教师提交的实践证据进行评估审核,反馈评估结果并提出实践建议。

  (5)县级监督。县级管理团队、培训团队采取抽查的方式,检查验收各校校本应用考核结果,确保考核的客观公正。

  4.考核结果

  (1)考核结果分为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所选微能力点评价全合格时,考核结果为合格。所选微能力点有一项不合格,视为此次培训不合格。

  (2)考核合格后,承认修满20学分,认定信息技术2.0校本应用考核合格。

  (四)试点校监测与考核

  根据《安徽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校级监测指标与考核规范(试行)》(皖工程办〔20xx〕2号),对试点校进行学校信息技术2.0整校推进量化考核。

  (五)试点校以外的教师校本应用考核、学校监测与考核

  在20xx年底完成教师全员校本应用考核以及学校监测与考核,完成全县整校推进任务。

  五、保障机制

  (一)教师激励机制。每年举办一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优秀教师评选活动,每年举办一次校级优秀培训团队评选活动。

  (二)学校激励机制。开展合格校、典型校、示范校评选活动。

  (三)利用国培经费、地方培训经费、学校培训经费保障培训项目的落地实施。

  提升工程教师个人研修计划 9

  为贯彻落实《福建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实施方案》、长乐区关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相关文件要求,基本实现“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真正达成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创新,破解教学难点问题,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教师[20xx]1号)》和《福建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实施方案》的要求,构建“一校一案,以校为本,立足岗位,边学边用,学为所用”、以微能力课程学习为载体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新路径;探索整校推进、试点先行、示范引领、有序推广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新模式,建立以学校发展目标为引领的信息技术应用长效机制。

  二、总体介绍

  我校创办于xx年,为省一级达标学校、省文明学校、首批省示范性高中建设学校。学校始终关注教师发展、学生发展与学校发展。学校现有两个校区,信息化条件完善,这为学校信息化教学提供了有力保障。学校现有91个教学班,学生近4600人,教职工327人,高中部教师平均年龄38.5,群体较为年轻,有活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较强;初中部教师平均年龄46.3,老教师占据主导,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较为薄弱。

  三、学校信息化建设情况

  优势:

  1.学校为每位教师都配备了办公电脑,全校所有教室都安装了电子白板(希沃白板),校内千兆有线网络覆盖到所有的教室及功能室,这为信息化教与学创造了基础条件。

  2.学校另有两间创客空间(配备VR、3D打印等设备)、4间机器人相关活动室、1间3D打印活动室,吴航校区高二高三年级38间常规教室还安装有高密度AP设备,高二高三年级绝大部分学生配有个人敏特平板电脑。

  3.全体教师均参加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1.0工程培训,有一定信息技术应用基础。

  4.高中部教师平均年龄38.5,群体较为年轻,有活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较强;近年来,新教师也不断加入,这为我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应用提升输送了新鲜血液。

  不足:

  1.老教师还是较多,特别是是我校初中部教师平均年龄46.3,老教师占据主导,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较为薄弱。

  2.很多教师思想观念还未转变,对技术的使用仅停留在制作ppt和希沃白板技术等浅层应用;个别教师怕改革会影响教学质量,对于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有一定抵触情绪。

  3.教师对校园信息化平台的教学数据分析不够透彻深入,数据使用价值不大。

  4.学校智慧教室环境建设还不够,办公经费不足。只能逐步改善和提高学校信息化硬件环境,硬件环境建设步骤与学校发展规划不一致,制约学校发展。

  四、研修绩效目标

  基本的绩效目标:每个教师完成50学时的培训,其中实践学时25学时,并通过三个微能力点来实现实践测评,学校提交两个教研活动简报。

  可选的绩效目标

  面向教师:完成3个微能力点的研修任务并有实践成果;结合学科特点,能熟练掌握常用的信息技术工具;完成优质教学设计、信息技术融合微课程等资源建设;

  面向学生:提高学生利用大数据分析诊断自身学习状况的能力,精准把脉学习问题,提高学生成绩;

  面向学校:全面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养造就一支现代信息技术素养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推动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师在教学技能大赛、“三优联评”等活动中取得一定成绩。

  五、研修主题

  信息技术助力精准教学,打造高效课堂

  六、研修内容

  理念与模式学习:

  1.人人发展,人人提升,即整体提升全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

  2.线上与线下混合式学习研修,信息技术应用重在熟练性、实用性、发展性。

  3.差异化推进和个性化指导相结合。

  七、研修形式

  采用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校本研修方式,即微能力在线课程学习+线下校本教研活动;研修结构单位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全员研修。具体如下:

  1.邀请区指导组专家对学校信息化管理培训团队进行指导。

  2.赴外校参观学习,借鉴校本研修成功经验。

  3.邀请省内专家到校对全校老师进行指导。

  4.教研室对教研组长、骨干成员集中指导。

  5.各组的教研组长、骨干成员对组员的集中指导。

  6.集体研讨,成果提交,应用教学,评比展示推广。

  八、研修安排

  第一阶段:组建团队,集中培训(20xx年6月-7月初)

  1.达成共识。学校领导团队与教师一起研讨制定学校整体发展规划,明确共同愿景,达成学校、教研组、教师个人全方位发展的共识。

  2.组建团队。遴选教研组长、优秀教师、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及有强烈意愿参与项目的.教师组成研修团队。

  3.培训先行。对研修团队进行微能力课程的理论培训,交流研讨,明确学习内容及需要完成的任务。

  4.选择能力点。召开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活动启动会,解读学校方案,进行研修活动安排与部署,公布学校确定的微能力点;教研组制定教研组研修计划,选取符合本组情况的微能力点;每位教师确定研修的3个微能力点,个人制订研修计划,开展研修活动。

  第二阶段:线上研修,跟进督促(20xx年7月中旬-8月底)

  1.培训跟进。以学校为单位进行全校性线上研修培训,确定研修主题“信息技术助力精准教学,打造高效课堂”,努力做到主题化、系列化,持续推进,为教师研修保驾护航;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线上专题培训,梳理存在的问题,明确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确保研修的实效性。

  2.交流研讨。以教研组及教师个人为主体进行案例研发,交流研讨,学校加强指导,跟进督促。

  3.活动推进。结合能力点研修主题,围绕“四学”(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完成线上25学时的课程学习。

  第三阶段:线下实践,交流成果(20xx年9月—12月)

  1.交流取经。教研组老师进行相互交流研讨,以课堂教学为载体,扎实开展学情分析、教学设计、信息技术融合课、大数据分析与应用等研讨活动,在活动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努力实现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环节的不断优化;邀请专家入校进行讲座或与省内高校培训机构联合开展全校教师的专题培训(具体待定)。

  2.研讨实践。各教研组教师,围绕研修主题“信息技术助力精准教学,打造高效课堂”,完成线下25学时的课程实践,以集备组为单位进行“两讨论”、“两实践”、“两研磨”。

  第一轮讨论:结合学科实际,讨论如何借助常用信息技术工具优化教学环节,打造高效课堂;

  第一轮实践:结合讨论结果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课堂教学优化,提高课堂效率(如教学设计、课堂导入、微课程展示、思维导图构建等);

  第一次研磨:对实际授课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情况进行组内研磨。

  第二轮讨论:如何进行大数据分析与使用,助力精准教学;

  第二轮实践:结合讨论结果懂得利用大数据分析学生存在问题并应用在教学中,实现精准教学(如学情分析、数据可视化呈现与解读、基于数据的个别化指导、应用数据分析模型等);

  第二次研磨:依据大数据的分析,对学情的科学诊断,如何改进教学。

  3.研磨成果。教研组老师开展优秀教学设计、信息技术融合课等备课磨课和竞赛活动,推荐1-2名教师展示优秀实践成果展示,各组相互观摩借鉴。

  4.提交成果。各位教师提交初步成果至研修平台,争取优秀。

  5.阶段反思。教研组和教师个人对研修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反思,开展自评与互评,在交流研讨中共同提高。

  第四阶段:考核评价,展示推广(20xx年1月—4月)

  1.成果分享。提交成果,并收集教师研修案例,开展微能力测评,组织教学设计、信息技术融合课课堂展示等评比考核活动,鼓励教研组及教师个人进行特色化、个性化展示。

  2.多元评价。对研修成果实行多元评价,采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现场评价与学生问卷、家长问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等,对研修效果优秀的教师予以表彰奖励。

  3.总结提高。学校、教研组、教师分别对研修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力争实现理念上的转变及教学过程的优化,进而实现课堂效率的提高及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九、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1)成立研修项目领导组

  总负责人:

  项目负责人:(负责项目的策划、方案制定、管理)

  成员:(具体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过程管理、考核);

  各教研组长(负责教研组研修活动组织与实施);

  (2)成立校级培训指导团队

  刘盼盼、蔡玉云、林方东、郑高枝、吴云燕、林秀英、林诗琴和各教研组长(负责项目的技术培训与支持)。

  2.经费保障

  在学校公用经费中安排专项资金,为本校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计划于20xx年完成增加一间多媒体教室的录播教室,加大对智慧教室改造建设,打造数字校园、智慧校园。

  3.制度保障

  完善信息技术管理人员培训学习制度、岗位责任制度,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教室资源库等专用教室和专用设备的管理制度、信息化教学教研制度、信息化校本研修等制度。

  4.以评促学

  加大考核评比,完善激励机制。结合岗位大练兵,开展优秀教学设计评选、信息技术融合课展示等评比考核活动,推动优秀实践成果展示交流,通过评价和激励的双向措施鼓励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主动运用数据分析技术进行学情分析、课后检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优化课堂教学;评比考核中获一等奖教师直接认定为校骨干教师,并在评优评先上予以倾斜。

  教务处、教研室调整教师年度考核教学教研工作评价方案。进一步调整《长乐一中教师年度考核教学教研工作评价方案》的内容,在教学设计、教学效果、集备教研、校本研修等评价指标的制定及权重设置上,增加信息技术运用的内容,加大其权重,促进研修工作落到实处。

  提升工程教师个人研修计划 10

  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宁夏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自治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测评实施办法》,结合我县“互联网+教育”达标县建设与发展需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到20xx年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通过实施能力提升工程2.0,带动全县中小学(含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基本实现“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二、测评标准

  参照《自治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测评实施办法》和教育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规范》执行。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信息化管理团队建设,提升信息化领导力。

  一是教育局建立局长牵头的县级信息化管理团队,组建由信息化专家(外聘)、教研员、名校长、名师等8-10人构成的信息化管理团队。二是各学校建立校长牵头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由校领导担任学校首席信息官(CIO),组建由校长领衔、主管教学副校长、教学主任、教科室主任、信息中心主任等相关管理人员、教研或学科组长、信息技术教师等5-8人构成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各乡镇小学以中心学校为单位组建)。三是通过短期集中、网络研修等混合式培训和跟踪指导,提升信息化管理团队的息化发展规划、教师研修计划的制订与落实能力,提升校长组织和指导教师实施信息化课堂应用的能力。

  (二)加强信息化培训团队建设,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指导力。建立县教育局、学校两级信息化应用指导团队,选拔信息化专家、教研员和学科教师,按照县级8-10人、学校5-8人的标准组建信息化培训专家团队,逐级研制培训团队的.建设标准、管理办法与动态考评机制。采取短期集中、网络研修、“做中学”相结合的形式,提升培训团队的顶层设计、方案研制、送培送教、指导校本研修、指导技术变革课堂、实施应用测评等能力。

  (三)实施全员教师培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通过“国培计划”支持,三年内完成对全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组织每名教师完成至少50学时的研修学时任务(其中线上研修25学时,线下实践应用25学时),提升全体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线上研修:根据能力提升工程2.0要求,开展全员教师网络研修。

  线下实践应用:构建县教育局、学校、培训团队、教师“四位一体”的信息技术应用共同体,以问题解决(任务驱动)为主线,进行线上线下一体化设计,确定研修主题,以成果为导向,实施“线上研修+线下实践+跟进指导与研究”学用研一体化的能力提升新方式,实现边学习边应用边研究;县教育局可设立信息技术应用专项课题,组织教师团队申报,在培训团队的指导下,开展应用研究,以研促学、促用,形成本地应用案例和典型经验以及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学校组织实施教师线下实践应用和校本教研。

  (四)开展对口帮扶,推进乡村学校培训模式改革。县教育局根据乡村学校实际需求,多层次、多学科、多方式开展名师网络课堂和远程协同教研相结合的“双师教学”培训模式改革,加强乡村教师信息化培训精准帮扶工作。鼓励城乡之间、信息技术示范校与乡村学校之间的校际合作,发挥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示范校的引领作用。一是通过“1+N”在线互动课堂开展同步课堂、名师课堂、专递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教师协同教研共同体;二是通过“结对子”、“课程社区”、“名师工作室”、“伴随式培训”等模式,促进城乡教师、优质校与薄弱校之间的交流互动,提升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五)坚持成果导向,组织实施全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一是依据教育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规范》《自治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测评实施办法》,组建测评专家团队,利用宁夏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管理平台(学分管理平台),通过线上线下、普查与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师成果导向的应用能力测评,完成全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任务。二是加强教师网络学习空间、课程资源建设和应用,开展教学技能比赛、应用成果征集等活动,遴选优质教学案例,不断丰富课程资源。

  四、实施进程

  第一阶段(20xx年):顶层设计,试点先行。一是县教育局完成工作方案、测评办法、相关制度等规划工作,召开“同心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启动会;二是各学校在县级启动会后完成工作方案、测评办法、相关制度等规划工作,在校内开展校级启动会;三是组织县教育局、学校两级信息化培训专家团队对各校开展线上线下应用指导、研究、总结提升等工作,形成一批典型经验、应用模式与案例。

  第二阶段(20xx年):示范引领,全面推进。一是实施第一批县级应用能力提升任务。二是剩余学校可依据自身实际继续开展校级能力提升工作。三是组织“工程”相关资源成果的申报与评选活动。四是组织测评团队完成本批次学校全员教师测评工作,年度内完成全县约60%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任务。

  第三阶段(20xx年):成果导向,总结提升。一是剩余学校全部进入能力提升工程实施中,开展全员培训和所有教师测评达标,20xx年测评不合格的教师继续测评,直到合格,全面完成兜底测评工作,完成能力提升工程2.0总体工作任务,基本实现既定目标。二是召开全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总结表彰大会,全面总结能力提升工程的成效与经验,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五、管理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一是县教育局建立健全县级专家团队,依据教育部能力提升工程2.0的目标和任务,统筹全县项目规划、过程质量监控、项目评估、应用测评、资源建设、制度建设等,指导做好县级项目提升实施工作;教育局局长是能力提升工程2.0组织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二是学校建立由校长牵头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结合本校实际、从教育教学、管理等真实问题出发,科学制定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和教师研修计划,建立健全有利于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各项制度,做好校本应用考核测评工作。

  (二)落实经费保障。采取“教育厅+教育局+学校”三位一体的专项经费支持模式,开展“能力提升工程2.0”专项培训、资源开发、能力测评、研究跟进与成果推广等工作。

  (三)加强制度保障。县教育局将各校开展能力提升工程2.0的情况纳入教育督导评价体系。将教师参与项目情况与教师职称评聘挂钩,将能力提升工程2.0学时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学时;遴选优秀成果,纳入优质课项目评选范围,充分调动教师参训的积极性。各学校要围绕广大教师的实际需求和项目实施需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激励机制和制度保障,确保能力提升工程2.0有效实施。

  提升工程教师个人研修计划 11

  一、学校总体介绍

  我校有教职工149人,其中40岁以下教师60人,40至50岁82人,50岁以上教师7人,年龄结构趋于老龄化;任课教师中,大学本科66人,专科62人,中专学历18人。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能力较弱。一部分老教师对信息技术应用兴趣不大,平时在教学当中很少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学校全体任课教师全部参加了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1.0的培训并考试合格。

  二、学校信息化建设情况

  现在学校现有录播教室一间,计算机教室2间,任课教师配备台式电脑,班班配备一体机,网络全覆盖。

  三、实施目标

  1、制定切实可行的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学校(20xx-20xx)规划、年度校本研修方案、考核方案

  2、开展“智慧校园”建设,出台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提升的各种规章制度及奖励措施。

  3、整体推进,完成线上学习与线下成果提交。

  4、结合研修课题有效开展线下教研活动,以学年组、教研组为单位开展集体备课、课堂教学展示、评课、等活动,提高教师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

  5、结合研修课题,开展相关信息技术培训,分层次、分学科、分年龄落实培训任务,并进行考核。

  6、将教师研修成果分类汇总。

  7、逐步探索混合式、智慧型课堂教学,尝试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教学形式优化学生的学习环境

  8、进一步提高学校信息化硬件水平和教师信息技术素养,逐步使学校由多媒体教学环境向混合型教学环境、智慧型教学环境转变。

  四、具体安排

  1、成立学校教育信息化2.0网络研修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2、成立学校教育信息化2.0网络研修培训辅助团队组长:(信息技术教研组长)

  成员:(语文大组长,语综组坊主)

  3、20xx年3月1日前召开全校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部署大会,制定学校20xx-20xx信息发展规划方案、20xx年2.0校本研修计划、考核方案,布置各教研组制定本组研修计划。

  4、20xx年3月1日-3月6日,以新疆中小学教师研修网为平台,进行线上课程学习。指导教师根据任务清单内容,选择2个不同维度的适合自己的能力点进行自主研修,集中学习,完成线上的`课程学习任务。

  5、20xx年3月6日-4月15日,将线上学习课程与线下教学有机整合,结合教学实践,拓展教学成果,通过集体备课、磨课、上课、评课等形式,引导教师在活动中接受集体智慧的滋养,提升把握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并上传的教学成果

  6、20xx年4月16日-5月15日,结合研修课题成果开展竞赛活动,并根据成绩计算学分(满分10学分)

  7、整理成果。

  8、参加人员:在职全体教师

【提升工程教师个人研修计划】相关文章:

提升个人研修计划03-10

教师信息提升2.0工程个人研修计划范文(精选12篇)09-29

教师提升工程研修计划范文(精选6篇)09-16

教师能力提升工程2.0研修计划(精选6篇)09-16

教师信息提升2.0工程研修计划(精选6篇)11-16

2.0信息技术提升工程个人研修计划通用09-14

信息提升工程研修工作计划01-13

教师信息技术提升研修个人计划08-01

信息技术提升教师个人研修计划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