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计划

时间:2022-09-02 15:33:20 计划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推荐】家庭计划三篇

  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又将迎来新的工作,新的挑战,此时此刻我们需要开始做一个计划。什么样的计划才是好的计划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家庭计划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推荐】家庭计划三篇

家庭计划 篇1

  一、系统思维习惯,是计划做事的开始

  菲菲一直是奶奶看大的,奶奶对她了如指掌。刚上小学,奶奶就发现菲菲有些不对头,常常是想起什么做什么,做不到三分钟,又想做别的事情。结果所有事情都是乱七八糟的,没有一件事情能做好,有时候还会把奶奶折腾得焦头烂额。

  于是,每天晚上睡觉之前,奶奶都会来到菲菲房间,问她明天准备做些什么。开始菲菲摇头,“等明天再说吧。”她总是这样说。奶奶做菲菲的工作,说:“明天再说可不行,如果你明天想吃冰淇淋,奶奶买不到怎么办你把想做的事情都提前想好了,明天奶奶好替你安排。”奶奶这么一说,菲菲开始认真去想,但总是想起这个忘了那个,不够全面。奶奶说:“这样吧,今天奶奶先帮你计划一下,明天晚上你再照着奶

  奶的计划想后天的。”菲菲也觉得这样比较好,答应了。接着,奶奶帮助菲菲制定了第二天的计划:早晨8点起床,10分钟穿衣服,收拾卧具,1 0分钟刷牙洗脸,2 O分钟吃早餐……奶奶说着,菲菲听着,小脑袋一个劲儿地点。

  第二天,在奶奶的监督下,菲菲有计划地做了一天事情。晚上睡觉的时候,奶奶问她:“菲菲,这样有计划地做事是不是很好”菲菲由衷地点头。奶奶就说:“那好,现在你就把明天要做的事情想好,然后告诉奶奶。”菲菲想了一会儿,把第二天想要做的几件事罗列出来,然后把每天需要做的事情加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张计划表。

  后来,菲菲渐渐养成晚上睡觉之前,把第二天要做的事情想一遍的习惯,第二天再做起事来,非常有条理。她现在已经不用奶奶提醒了。

  二、计划落实习惯。是计划做事的关键

  明明的爸爸是单位里的办公室主任,每天都在监督各科室工作的落实,可是他却没有时间监督儿子明明。一次明明的妈妈报怨他:“你看你,就知道在单位里瞎忙,也不管管你儿子!这周他应该完成三篇作文,现在都周五了,一篇还没写呢!周六咱们本来打算去郊游,这样的话,又去不成了……”这时,爸爸才意识到儿子的问题不小,应该好好管管了。

  明明已经上小学三年级了,做计划表很容易办到。每周日,爸爸都会监督并帮助他制定出一周的计划。可是,计划制定出来之后,明明总是由于种种原因不能落实。这让爸爸很是郁闷,自己做事从来都有板有眼,怎么会生出这么一个儿子!通过和明明谈话,爸爸告诉他制定计划的目的就是落实计划,计划制定了没有落实,等于没有制定。如果这样的问题出现在工作上,是非常严重的失误。同时,爸爸还要求明明把计划进

  一步细化、量化,分解到每一天、每一个小时。在计划的时间内完成最好,如果不能完成,要有惩罚措施;如果提前完成,剩下的时间就可以自由支配,而且还有奖励。每天晚上,爸爸都要抽出时间对明明的计划落实情况进行检查,计划全部落实,。表扬一次,零用钱如数发放;如果有计划没有落实,扣发一天零用钱。

  爸爸说到做到,每天明明一放学,爸爸就拿出明明的一日计划表,逐项进行检查。没有落实的,除了扣零用钱之外,还责令在不影响当天计划落实的情况下把前一天未完成的补上。这样就要求明明做事情要努力一次就做好,不能应付了事。现在明明对于时间的安排越来越科学,学习和做事的效率明显提高。

  经过两个多月的监督,明明不能落实计划的坏毛病改掉了。以前,他做作业要做到夜里12点多,严格落实计划之后,不到10点就做完了,而且做得又快又好。爸爸说,能让孩子严格落实计划,是让孩子增强时间观念、任务感和责任感。时间长了,孩子对自己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会拟定一个标准、一个完成的期限,这样,就会自然而然地把事情做好。

  三、检查反思习惯,是计划做事的保证

  蕾蕾是个很听话、很懂事的孩子,知道为自己制定生活、学习计划,也能很好地落实计划。可是妈妈发现,尽管如此,蕾蕾的一些事情还是做不好,至少不能令她满意。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妈妈通过认真观察,发现蕾蕾的一些计划本身就有问题,标准不高,或是缺乏合理性。计划错了,怎能把事情做好呢于是,妈妈开始规范蕾蕾计划做事。

  每天晚上,妈妈都要找蕾蕾谈心,让她好好想一想,今天有哪些事情做得比较满意,满意在什么地方哪些事情做得不满意,为什么不满意哪些事没有做好,甚至很糟,为什么会这样妈妈的做法让蕾蕾开始认真思考。然后妈妈又进一步引导,帮助蕾蕾找到了做事满意或者不满意的原因。蕾蕾开始只能勉强说出改进的方法,并不合理。但妈妈还是点了头,并且说:“蕾蕾,以后你就要这样,每天晚上睡觉之前,都要把一天的事情好好想一遍。如果有的事情做得不够好,找出原因,然后想出以后避免这些问题的方法。这样,你做事情就会越来越好,自己也会越来越满意。”

  坚持做了几天,蕾蕾体会到了从未有过的成就感。原来,别人的表扬可以让人快乐,自己对自己满意更让人感到幸福,看到自己一步一步越来越完美,那感受真是妙不可言。从那以后,蕾蕾坚持每天晚上睡觉之前都要对自己一天所做的事情进行检查反思,然后把问题记在日记本上,并写明以后遇到这些问题应该怎么处理。渐渐地,蕾蕾就养成了每日检查反思的习惯。后来,她做任何事,都一边做一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修正,事情做得越来越好。结果,蕾蕾的学习成绩迅速提高,同学关系也处理得很好,在家里做事也让妈妈非常满意。妈妈高兴极了:“现在我的女儿才真正学会计划做事了,因为她已经懂得了随时检查修正自己的计划。计划正确了,再认真落实,事情自然会做到好上加好。”因此妈妈认为,检查反思习惯,是计划做事的保证。

  家长的经验告诉我们,做事有计划,是一个人工作、学习、生活的良好习惯,也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父母应该从小对孩子进行培养,让他们养成系统思维、计划落实、检查反思的良好习惯。

家庭计划 篇2

  为了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水平,提高全民素质,加大社区家庭教育工作力度,扩大家长受教育的覆盖面,广泛开展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和咨询服务等一系列工作,努力开创我社区家庭教育工作的新局面,特制定如下计划:

  一、要做好社区家庭教育工作,首先建立社区家庭教育服务中心,组织一支社区家庭教育工作队伍。

  二、确立社区家庭教育目标:教育孩子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习惯,对孩子进行科学启蒙、科学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向家长们宣传科学知识,教育广大家长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相信科学、反对迷信,全面提高家长的素质,让他们用科学的家庭气氛,从而优化孩子的成长环境,使孩子从小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学会做事、做人。

  三、深入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传播成功的教子方法和经验,普及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科学知识。

  四、大力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高家长自身的道德素质,切实依法承担教育子女的责任,依法施行家庭教育。

  五、让家庭积极参加社区家庭教育活动,创造家长与孩子交流、沟通的环境,达到社区家庭二者配合,共同教育好孩子。

  六、大力推广0—3岁的散居儿童家庭教育工作指导的经验,使各家长们意识到教育子女要从0岁开始,要从小做起。

  七、进一步关注对特殊儿童(如残疾儿童、问题儿童等)、特殊家庭(如单亲家庭、特困家庭等)和流动人口子女的家庭教育,做到情况明,数字清,有名册、有统计。

家庭计划 篇3

  一、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为原则,积极探索家庭教育的新规律、新机制、新形式、新途径,坚持“巩固、深化、发展、提高”的八字方针,以人为本,大力开展家庭教育创新,为形成覆盖全社会的终身教育体系,提高全民受教育水平提供保障。

  (二)总体目标:全面贯彻我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精神,认真落实《冠县家庭教育工作计划》,以满足社会和家长需求为目标,以提高家长综合素质为重点,进一步健全家庭教育组织机构,建立家庭教育长效工作机制;继续扩大家庭教育知识普及面,提高家长科学教子的能力;努力建立和完善社会、家庭、学校相互配合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体系;继续加强家庭教育指导队伍建设,使家庭教育工作向科学化、社会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三)具体目标:

  1、巩固并扩大家庭教育知识普及面,拓宽家庭教育指导渠道,加大对家庭教育知识的宣传力度。继续办好家长报、家教信箱、家庭科普知识等小报。

  2、继续办好家长学校,建立多元化的家长学校办学体系。

  3、全面推进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努力提高家长学校的办学质量,探索建立多功能家庭教育指导中心。

  4、加强家庭教育指导者队伍建设。努力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功能互补、分布适当,具有较高素质的家庭教育指导者队伍。五年内家长学校的负责人全部接受家庭教育工作的`培训。

  5、开展家庭教育调研、科研活动,积极向市、县家庭教育学会申报家庭教育规划课题,加强对留守家庭、单亲家庭等问题的理论研究。定期进行家庭教育优秀调研报告和科研成果及论文评选,并与家庭教育工作的考核奖励挂钩。

  二、措施

  (一)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1、加大领导力度

  家庭教育工作要在校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开展,建立会议制度,共同对家庭教育工作进行规划、组织实施、指导和评估。建立家庭教育领导机构,确定专人(或兼职)负责家庭教育工作管理人员,有年度计划和工作总结,逐步形成上下协调、多方协作的家庭教育管理模式,增强家庭教育工作的管理实效。

  要加大家庭教育工作经费的投入。要将家庭教育专项经费纳入年度财务预算,并随经济增长逐年递增。同时鼓励社会、企业和个人以各种方式支持和资助家庭教育工作,拓宽本单位家庭教育研究指导经费的渠道,为提高家庭教育工作质量奠定必要的经济基础。

  2、明确职责分工家庭教育工作实行条块结合,分工协作,各负其责的原则。

  3、完善运作机制

  注重家庭教育工作规章制度建设,制定家庭教育培训工作、社区家庭教育工作、家庭教育监测评估工作等规章制度,逐步提高家庭教育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建立二年一次的家庭教育工作表彰制度,表彰家教工作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优秀家长等,形成家庭教育工作激励机制。

  (二)加强家庭教育宣传、指导工作

  1、广泛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

  积极开展各种融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新颖活泼、寓教于乐的家庭教育宣传活动,向家长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科学教子知识和方法;加强与各媒体管理部门的联系和合作,加大家庭教育宣传报道力度。要高度重视和利用网络媒体的优势,依靠社会力量,在各有关网站上增设或完善家庭教育主页,开辟多种形式的家庭教育宣传、咨询、交流栏目,逐步形成网络家庭教育指导的特色。

  2、努力提高家长学校的办学质量

  家长学校要按照我县家庭教育工作指导意见,坚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方向,积极探索转变家长观念、提高家长素质的有效工作机制,加强规范管理,提高办学质量,使家长能得到较为系统的科学的家庭教育指导。要把家长学校办学的质量纳入德育工作的考核内容,不断提高家长学校工作的实效性。

  家长学校工作要贯穿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孩子相互作用、共同成长的互动教育思想;贯穿以人为本、贴近未成年人生活实际的教育思想,开展丰富多彩的家长教育活动。以家长为主体,将指导服务家长与家长的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相结合。要定期评选一批示范、优秀家长学校并充分发挥其示范辐射作用。

  3、加强家庭教育指导队伍建设

  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建立一支具有较强专业基础知识的骨干教师组成的家庭教育指导队伍,以及一支由热心家庭教育工作、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社会各界人士组成的家庭教育志愿者队伍,要发挥家庭教育团体作用,对家庭教育指导者、志愿者进行较为系统的家庭教育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组织他们定期参加家庭教育义务工作,逐步提高其业务水平、服务质量。健全家庭教育讲师团队伍,加强管理培训并充分发挥其作用。

  (三)加强家庭教育理论研究工作

  要深入实际,与家庭教育第一线的实际工作者密切配合,从社会发展的特点出发,开展家庭教育重点、难点及热点问题调查研究,提出建议和对策,增强家庭教育指导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学习兄弟学校家庭教育工作先进经验,互通信息,加强交流与合作。

【家庭计划】相关文章:

春节家庭计划11-18

精选家庭计划6篇08-21

精选家庭计划3篇08-23

【精选】家庭计划三篇08-20

【精选】家庭计划3篇08-29

精选家庭计划九篇09-01

【推荐】家庭计划四篇06-06

有关家庭计划4篇08-28

家庭计划集合九篇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