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时间:2022-07-26 12:31:1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2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2篇)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教育学生学习渔夫和桑娜勤劳、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注意细节描写,叙编《穷人》的故事。

  二)教学重点:从桑娜和渔夫的行动和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

  三)教学难点:续编《穷人》的故事。

  四)教学准备:投影仪,自制投影片。

  五)课堂教学活动流程:阶段目标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评价。

  一、复习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复习前节的内容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穷人》这课的最后一部份内容。同学们回顾一下前面学的内容。

  等待丈夫:温暖、舒适。

  抱回孤儿:探望西蒙。坎坷不安一、桑娜等待丈夫归来

  二、桑娜发现西蒙死了把她的孩子抱回了家。

  三、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感知主要内容。

  深层研读让学生通过认真研读体会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在朗读过程中归纳部分的内容,找出自己不懂或认为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大家讨论

  (2)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归纳这部分内容,师板书:

  1)三名同学分角色朗读

  2)学生自由组合角色朗读

  四、理解这部分内容,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给学生自由学习的空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同学共同研究,讨论,回答这些问题。

  生:写渔夫出海归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抢回孤儿,夫妻不谋而合。

  (1)渔夫回家,为什么桑娜不敢抬起眼睛看她?

  (2)当渔夫问她“你在家里做些什么的时候,又娜的神态如何?

  (3)两个沉默是什么意思。

  (4)渔夫听说西蒙死了,渔夫听说西蒙死了,渔夫的脸变得怎样?为什么?

  (5)渔夫是怎么决定的?

  五、评读评写法学习用朴实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这篇文章哪些地方写得取感人?为什么?

  说说渔夫和桑娜各是怎样的人?

  指名学生总结全文写了什么?

  续编《穷人》的故事注意两点:

  (1)要把握故事情节的主线,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2)无论最后发展成什么样子,主线不能变,人物思想不能变。描写桑娜坎坷不安的心情桑娜和渔夫的对话。

  桑娜、勤劳、善良、乐于助人。渔夫:憨厚正直,关心他人的美好的心灵。

  本文讲的是:

  反映了:

  表现了:

  根据要续编《穷人》的故事:

  附板书设计: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忐忑不安、自作自受、熬过去”等词语。

  2、理解描写心理活动的重点句,通过学习,感受穷人的美好心灵,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3、体会心理描写作用,仿写一个心理活动片段。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1、阅读理解桑娜描写心理活动的重点句,体会桑娜内心的矛盾和善良本性是本文重点:

  ⑴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⑵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

  ⑶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2、仿写一个心理活动片段是这篇课文的难点。

  二、解决办法

  1、采用抓重点词语进行品析,指导朗读,启发学生弄清主要人物性格特点、思想品质及故事情节来解决重点。

  2、采用借鉴、迁移的方法解决难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温故知新

  上节课,我们学习《穷人》,认识了(板书):桑娜、西蒙、渔夫。深切地从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笔下读懂了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老百姓穷苦的生活。但是,我们知道他们生活的极度贫穷并不能掩盖灵魂的高尚。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学习课文,走进穷人的灵魂。

  二、再读,探究领悟

  1、继续自由读书,找出文中描写他们灵魂高尚的语句。

  2、引导交流汇报:注意抓住这些句子进行评析:

  ⑴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⑵她忐忑不安得想:“它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她受的了……是他来了吗?……不,还没有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恩,揍我一顿也好!”

  ⑶“恩,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恩,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3、引导体会省略号的作用。

  4、指导朗读,再现桑娜与渔夫的心理过程,感受人物的高尚品格。

  三、导写,领悟写法

  引导欣赏大作家描写人物丰富的内心活动的写法,小组讨论后回答(学生说、教师随时引导):

  一是要有情境,即发生什么事之后,产生了想法。

  二是有想法。“有想法”又分为两个层次:

  1、想法复杂,又这样想又那样想。

  2、最后拿定主意。

  三是合理使用省略号,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信。

  仿写一片段。

  练习设计:第一次偷……第一次想……

  四、总结,拓展积累

  1、总结。

  2、积累好词,好句。

  3、以“桑娜拉开了帐子……”为话题续写《穷人》。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内容,体会桑娜、渔夫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好品质。

  2、学习含义深刻的句子,指导学生合理的想象。

  3、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桑娜、渔夫的优秀品质。

  2、指导学生合理想象。

  教学准备: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解题知穷人。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穷人一课,齐读课题。思考:课文中的穷人指的是谁?

  板书:桑娜渔夫西蒙

  二、学习1—7自然段。

  1、课文中哪些内容描写他们穷呢?同学们读课文,完成填空练习。

  出示幻灯:桑娜和渔夫从早到晚的干活,还只能;孩子们没有;吃的是,菜鱼。西蒙的两个孩子他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寡妇的日子!他们!

  2、学生练习填写。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三、学习描写桑娜心理的句子。

  1、桑娜一家如此贫穷,当她发现西蒙死了,就毫无犹豫的把两个孩子抱回家。回来后她想了些什么呢?同学们默读8-—11段把有关的句子画出来。

  2、同学读自己画的句子。

  3、教师出示幻灯,逐句学习。

  (1)幻灯内容:“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教师追问,你觉得呢?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出示幻灯:“她忐忑不安的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部,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3)学生围绕省略号进行合理想象,体会桑娜善良的好品质。

  (4)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四、体会渔夫的品质。

  1、不仅桑娜有这样的品质,还有谁有呢?(找出描写渔夫品质的句子学习。)

  2、出示幻灯:“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3、体会这句话的意思。

  渔夫、桑娜可能。

  孩子们可能。

  五、再造想象。

  那他们今后的生活会怎样呢?请同学们根据书上的插图描写。

  板书设计:

  穷

  桑娜 渔夫 西蒙

  人 抱 熬

  担忧 害怕 坚定

  善良

  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

  (本课参加北京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荣获一等奖。被教育部电教馆收录于《全国优秀教师课堂实录》录像带中并出版发行。)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一、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穷人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善良品质。

  三、学习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一、通过创情景朗读,感受西蒙悲惨命运以及她关爱孩子的善良品质。

  二、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受穷人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善良品质。

  教学难点:

  通过揣摩桑娜的内心矛盾,体会她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穷人在课文里主要指哪些人?

  桑娜和渔夫穷在哪里?

  西蒙穷在哪里?

  (设计理念:温故知新,为新课的学习,感受穷中的不穷作铺垫。)

  二、再读课文,找重点句段。

  1、找出最能体现穷人善良的一句话:“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2、引导理解:“这样做”指什么?分别是哪些段落写为什么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和为什么“她的心跳得很厉害”?

  (设计理念:由重点句段入手,把长文读成短文,引领全文内容的学习)

  三、精读课文,感受穷人的不“穷”。

  (一)学习第一二小节,感受桑拿和渔夫的穷与不穷。

  1、轻声朗读第一二小节,思考:“穷”表现在哪些语句上?

  突出关键词“勉强”“填饱”,通过“理解——朗读——谈感受”的学习步骤,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桑娜一家的艰难穷苦。

  2、再读第一二小节,感受桑娜贫穷中蕴含的富有。

  通过“温暖而舒适”“不顾惜”“从早到晚”等词语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

  通过“心惊肉跳”“感谢上帝”等词语感受桑拿关心丈夫和善良的品质。

  3、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最深的语句,加深体会。

  (二)学习第三到七小节,感受西蒙的穷与不穷。

  1、默读朗读第三到七小节,思考:“穷”表现在哪些语句上?

  2、说说通过默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出示课件:“她头往后仰着……从稻草铺上垂下来。”

  (1)同学们,读读这段话,看看这段话中,哪句话最打动你的心呢?

  (2)学生自由读这段话。

  (3)让学生谈感受,教师相机指导。

  a.“显然,母亲……包住他们的小脚”(体现了什么?)

  b.“她头往后仰着……从稻草铺上垂下来。”(体会到了什么?在“抓”和“垂”中明白了什么?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

  3、感受场景,想象画面,体会西蒙的悲惨与爱子情深。

  创设情境:伴随音乐《二泉映月》,教师深情朗读:“风呼呼地敲打着┉┉。”学生闭眼想象当时的画面。

  学生描述自己想象到的画面,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4、有感情地朗读“她头往后仰着……他们睡得又香又甜。”(配音乐)加深体会。

  (设计理念:这两个环节的学习,都按照“穷——不穷”的层递式设计,培养学生深入领会文章主题思想的阅读习惯。同时,通过音乐和情景语言的创设,更有利于渲染气氛,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这遥远而陌生的情景中,加深体会。)

  (三)学习第八小节,通过桑娜矛盾的心理活动,感受其善良的本性。

  1、承接上段学习追问:面对这两个可怜的孤儿,你会怎么做?桑娜呢?

  2、揣摩桑娜内心,感受其矛盾中的善良。

  桑拿这么做可能出现哪些后果?

  师渲染:她有没有想,家里多了两张嘴,吃饭更困难?(没有)她有没有想,把人家的孩子抱回家,自己的孩子会更苦?(也没有)她有没有想家里七口人如今变成九口人,丈夫会更苦?(也没有)有没有想到这样她自己会更苦,(更没有)这些都没有想。对,桑娜毫不犹豫地把孩子抱回家,她没有迟疑,是抱回家呢,还是不抱回家。所以书上说:“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此时此刻,她的思维、她的理智,已经完全消失了,"她只知道要这样做,应该这样做,必须这样做,"非这样做不可"。同学们,你们体会到了吗,什么在指挥着她?是什么让它如此坚定?(良心,善良的心灵)这就是穷人的本色,一心想着别人,而根本不考虑自己的困难。

  齐读第八小节,再次感受桑拿的善良本性。

  (四)学习第九小节,感受桑拿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1、导读:“但是,当看到自己的床上多了两个脑袋,当想到孩子们饭碗里的黑面包将会更小,想到自己冒着寒冷和风暴出海打鱼的丈夫,想到自己的丈夫万一今晚再也回不来时……桑娜脸色苍白——齐读此段”

  2、师追问:“桑那为什么会如此忐忑不安,难道她做错了吗?”

  “难道桑那该挨揍吗?她是活该吗?是自作自受吗?”

  “既然不该挨揍,桑那为什么说“揍我一顿也好”?这句话体现出桑娜的什么品质?

  3、指导朗读,加深体会。

  “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此时桑娜的忐忑不安和关心丈夫、体贴孤儿、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吗?”

  4、写话练习:同学们,面对如此忐忑不安的桑娜,假如你就在她身边,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请拿出笔,将你想说的话写出来。(音乐)

  (设计理念:这四个环节的设计,体现了把短文读细读深的过程,为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并细致感受、品味作家语言创造各种有利条件。)

  四、 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随着列夫托尔斯泰,进入桑娜的心灵世界,主要通过桑娜想到的第一和第二件事体验穷人的美好心灵,到底第三第四件事情况会怎样,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板书设计:

  9 穷人

  穷 不穷

  从早到晚 关心丈夫

  勉强填饱 关爱孩子

  勤劳善良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24日上午第二节我借海口景山海甸分校六(4)班上的,整堂课每一个环节的推进都很吃力,教师情感饱满,情到深处可掉泪,而学生作壁上观,“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师生状态基本脱节。一堂课下来,我脑子里全是问号。

  课后,我的带班老师黄慧娟老师还是很客气地夸我:“我很佩服你的课堂语言,你的情境创设太感人了……”说真的,当时痛苦的我多么需要鼓励。我很感激黄老师的呵护,更为她敏锐的洞察力和高妙的处理方法所折服。

  黄老师给我支招:这堂课上得确实有点儿沉,推进很困难,可能是很多学生对当时的生活环境太不了解,不知道你喜不喜欢轻松点儿的课堂,比如:对话式的、课堂辩论等?……我回去也好好备一备这堂课,你也认真备一备,今晚我们再讨论,然后明天用六(6)班上一节试试。

  回去后我想了很多,也找了不少原因:

  1、第二课时的课,没有第一课时熟悉课文内容并了解“穷”的准备,直接进入“不穷”显得要求过高,学生无法接受。

  2、铺垫不够,没有创造足够的机会让学生充分体会穷人的艰难,就很难理解穷人这种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3、对学生考虑不充分,估值过高。因为原来曾借用学校五(4)班上过课,便以一概全,认为所有班级差不多,结果该班学生课堂气氛不太活跃,朗读以及发言均不太踊跃。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5

  学习目标:

  1、学习抓住对桑娜的心理描写,揣摩、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桑娜的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格,体会作者对穷人的同情与赞美。(重点)

  2、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我能行

  1、上节课我们读了《穷人》一文,谁能试着说一说文章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学生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再一次回顾文章的主要内容,重点句段的研读应植根于文本的整体。

  2、(课件出示)下面让我们一起完成下面的填空,再次感受桑娜一家生活的艰辛与困苦,体会穷人的“穷”。

  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桑娜沉思: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和出去捕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儿,还只能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菜只有。

  【设计意图】再一次感受“穷人”的“穷”,为结合人物处境体会人物情感做好铺垫。

  3.(过渡):桑娜一家的生活是这么穷,而且自己已经有了五个孩子,为什么还要主动收养西蒙的孩子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描述,走进桑娜的内心世界,去感受她那高尚而美好的心灵。

  二、合作交流,我最棒(例中学)

  1、桑娜发现西蒙已经死了,抱回了西蒙的两个孩子,继续等待出海未归的丈夫,此时她想到了什么?请看问题探究。(指名读)

  2、学生自学

  3、小组交流

  4、展示汇报

  5、刚才,我们紧紧抓住对桑娜的心理描写,联系上下文和桑娜此时的处境,感受了桑娜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桑娜善良,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深深地感动着我们,这也是作者所要传达给我们的情感。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学生勾画、批注、交流、朗读,真正走进桑娜的内心世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始终着眼于对全篇文章的整体把握,采用联系上下文和人物处境的方法体验人物内心情感,进而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桑娜内心,我最懂(实践悟)

  1、过渡:文中除了7-10自然段有对桑娜的心理描写,其他部分还有对桑娜的心理描写吗?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到对桑娜的心理描写,联系上下文和桑娜当时的处境想一想桑娜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由此可以看出桑娜是个怎样的人?

  2、学生三分钟自学时间

  3、班内交流

  【设计意图】在上一个环节习得体会心理描写的表达效果的方法基础上,本环节充分利用文本中其他心理描写,引导学生到实践中去检验自己对方法的掌握情况,再一次抓住心理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

  4.问题探究:有人说这篇课文中的“穷人”桑娜和渔夫其实并不“穷”,其实他们很“富有”。你支持这种观点吗?

  四、拓展迁移,我最强(迁移用)

  《最美好的礼物》一文中也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方法,请同学们阅读这篇文章,找到文中的心理描写,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心理描写的内容,体会保罗的思想感情,从而感知小男孩的品质。

  五.积累仿写,我擅长

  (1)下课后,我能积累课文中出现的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词语.

  (2)“考试后,小明的老师让把各科试卷拿回家给父母看,由于小明的考试成绩很不理想,所以他内心很是纠结……”请同学们针对小明的情况,仿照课文《穷人》桑娜的心里,给小明写一段心里活动。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6

  一、导入课文

  我用设疑激趣的方法导入课文。走上讲台,出示课题后,我问: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你们会有怎样的想法?待学生发表完自己的见解,情绪高涨之时,我趁机导入:本文是被称为俄国文学泰斗的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并在此简介作者,这位文学巨匠会给我们讲述一个有关穷人的什么故事?会和你想的一样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样的导课设计,目的之一,是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目的之二,由简介作者的文学地位,唤起同学们对他的崇敬之情,进而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文章的学习之中。

  二、教学思路及教程设计

  这一内容我分以下来谈:

  1、初读课文,自学字词,了解大意,梳理思路。这一环节旨在扫除阅读障碍,感知大意,总揽全局,使学生学习全文时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

  2、精讲细读,体会感情。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点。由于文章篇幅较长,为了实现长文短教,我先用情境教学法把学生一步步带入故事情节之中,再用抓重点词句的分析理解,以占带面的导读法,帮助学生读懂全文。

  学习第一段。我先用配有音响效果的课文录音把学生带入一个海风呼啸的夜晚,一个渔家的小屋。极富感情的朗读,逼真的模拟效果,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在此基础上,我抓住本段的中心词温暖而舒适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从中体会主人公桑娜的勤劳能干。用对比的方法,体会穷人悲惨的生活。并在此设置疑问:这里的温暖而舒适仅仅是指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火还没有熄……这些外在的表象吗?它还有没有更深刻的内涵?这样巧设悬念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第二段篇幅较长,但内容易理解。所以我让学生继续听配乐朗读,了解故事的发展。先抓住本段的重点句,让学生从这朴实的语句中深入领会桑娜那颗善良的心;再引导学生用圈、点、勾、画法找出相互依存对桑娜行为、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并着重理解桑娜抱孩子后忐忑不安的心情。这一段是全文的重点,最能突出桑娜美好的心灵,因此,我细扣其中的每一句话,先教给方法,再让学生学会运用,从而使其明白此时桑娜复杂、矛盾、忧虑不安的内心世界。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描写桑娜此时心理活动传神的。写作手法,我以文中大量使用的省略号为突破口设计问题,说明这样写能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信,并指出这正是真情实感,恰如其分的具体表现。这样,不但突出了本文的训练重点,而且学以致用,教给了学生。写作的技巧。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文第一部分讲的是什么?

  (二)学习“抱回孩子”这一部分内容

  (1)默读这部分内容,思考:哪些地方最能体现出桑娜的善良?

  桑娜走出门去,她出去向海上张望,看不到什么,她想起了生病的女邻居,桑娜是在自己的亲人安危不知、生死难卜的情况下去关心邻居的,从这里可以看出桑娜关心她人、心地善良。

  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当她看到两个可怜的孩子,她乐于助人的本性不可抑制地表现出来,她什么也没想毅然决然地把孩子抱回家里,充分体现出桑娜的善良。

  桑娜把孩子抱回家里后,她一系列矛盾的心理也说明了桑娜的善良,由于善良心的驱使抱回了孩子,没有征求丈夫的意见,他会同意吗?这是她第一个不安的地方。“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又加上两个,今后生活怎么办?这是她第二个不安的地方。他觉得愧对丈夫,“他会揍我的”、“揍我一顿也好!”说明桑娜为救人之难,宁愿自己皮肉受苦,甘愿承担一切后果,充分体现出桑娜的善良。

  (2)朗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要表现出桑娜的善良。

  (三)学习“渔夫回家后催促桑娜抱回孩子”一部分内容

  (1)自读课文,思考:渔夫的善良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从这句话可看出渔夫首先想到的是孩子,孩子同死人呆在一起不利于他们的健康,一事当前先为别人着想,充分体现渔夫的美好心灵。

  “快去,别等他们醒来”渔夫不仅同意把孩子抱来,而且催促桑娜把孩子抱来,怕孩子醒来知道妈妈死了,心灵受创伤。母亲死后的惨相不能留在孩子们的记忆中,待醒来之后,让他们感到有一个温馨的家。渔夫完全为孩子着想,至于自己负担如何完全置于脑后,看渔夫的心地多么善良。

  “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回到现实中一想,我们的日子的确很苦,如今又加上两口,真是雪上加霜,日子难熬,从“熬”字上可以看出渔夫的苦日子,度日如年,备受煎熬,同时也表达了渔夫的坚强精神,一定能战胜困难渡过难关。这些足以说明渔夫同桑娜一样有关心他人的美好心灵。

  小结:这段话虽不长,但写出了渔夫由忧虑到思考最后作出决定的过程。抚养孩子成人这不是简单的接济、施舍,这是多么艰难而漫长的路啊。这期间,要消耗他多少精力、体力乃至生命,为了帮助别人,他宁愿牺牲这一切,从这里我们也看出了渔夫的善良。

  (2)指导感情朗读,注意省略号的作用。

  ①表示停顿、间歇;②内容上的省略。

  (3)师生共同总结。

  教师:在抱回孩子这件事上,桑娜和渔夫事先商量了吗?没有商量,而想法和做法完全一致这叫什么?(不谋而合)教师:也说明和的心是相通的。

  (四)整体理解课文

  1.刚才,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的内容,体会到了的善良。那么,作者是如何表达的呢?你认为课文中哪些地方最好地表达了这一点?好在哪儿?

  2.(l)桑娜探望西蒙时在门外敲门动作的变化写得细致入微。如“敲了敲门”、“一次又一次地敲门”、“猛地推开门”。“敲了敲门”是出于礼貌做出的动作;“一次又一次敲门”说明心情急切,敲的遍数多,迫切想知道屋内情况;“猛地推开门”是桑娜意识到情况不妙,预感有所不测,集中力量猛地推开门。这些细致动作的描写,准确地突出了桑娜对西蒙的牵挂、同情、关注,很好地体现了人物的高贵品质。

  (2)渔夫听说西蒙死了,描写他的一段话写得好,从神态到动作到语言描写非常贴切,简单的几句话,渔夫的思考过程跃然纸上。

  3.小结:我们在写作文时,要想把人物写活,也应像作者这样,注意写好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

  (五)集体朗读课文

  (六)教学生字新词

  1.学生自己识记字形、重点辨析“寡”、“魁”的字形。

  2.听写生字,了解掌握情况。

  (七)布置作业

  1.编排课本剧,把课文内容演一演。

  2.预习第21课。

  (八)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分析掌握桑娜内心的矛盾,体会桑娜的善良是本文重点。采用抓重点词语进行品析、指导朗读来解决重难点;启发学生在弄清主要人物性格特点、思想品质及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合理想象。教师设计了启发,谈话,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教师穿插感情描述,感情朗读课文。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勾画重点词句,质疑问难。小组讨论重点问题。认真观察课文插图,发挥想象,表述练习。感情朗读课文,表现主人公心灵美好。

  探究活动

  1.以《桑娜收养西蒙的孩子后……》为题,展开合理的想象,写一段二三百字的短文。

  2.在生活中你一定有过做了错事的时候;夜晚一个人在家的时候;被人误解了的时候……当时你是否会自责?害怕?难过?还是其他的心情?选择一件写下来,展现你当时的心理活动。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在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中感受西蒙、桑娜一家的贫穷,体会桑娜的善良及忐忑不安的原因,体会渔夫的善良和坚强。

  2、学习作者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3、激发学生对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德的向往之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学生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教学重点:

  感受渔夫和桑娜的善良。

  教学难点:

  从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的句子中有更深刻的感悟。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跳水》这篇课文,还记得它的作者是谁吗?

  2、请同学们看屏幕(出示列夫·托尔斯泰照片),这就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不朽的名作。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穷人》。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质疑问难。

  1、这篇课文中的《穷人》的生活是怎样的?他们会给我们的心灵带来怎样的震撼呢?下面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00页,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谁能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同学们,这篇课文情节曲折,感人至深,下面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想一想你能提出哪些不懂的或感兴趣的问题。

  4、谁能说一说你提出了哪些不懂的或感兴趣的问题?

  5、大家不仅能够根据课文的重点词句和主要内容提问,而且多数同学提的问题都很有价值。老师把同学们的问题归纳整理,做为我们一会儿深入学习课文的要求。想知道我们的学习要求是什么吗?请同学们看屏幕(大屏幕出示学习要求),谁来读读学习要求?(学习要求:结合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谈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1、桑娜明明知道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丈夫受的了,为什么还要把邻居的两个孩子抱过来?

  2、桑娜把孩子抱回来后,心里为什么忐忑不安?

  3、渔夫身上的担子那么重,为什么还要主动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

  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1、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几个问题动笔到书中画一画有关句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2、刚才同学们学得很认真,讨论得也很热烈,老师相信现在你们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收获,愿意把你们的学习成果展示出来吗?

  四、汇报交流。

  (一)、汇报交流第一个问题。

  1、师:桑娜明明知道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丈夫受的了,为什么还要把邻居的孩子抱过来?

  2、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体会桑娜对两个孩子的关心和对邻居西蒙的同情。

  3、指导学生朗读以下段落:

  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他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她把这两个睡熟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1)师:善良是桑娜与生惧来的美德,善良的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怎样才能读出桑娜的善良呢?请同学们看屏幕(大屏幕出示句子):谁来读这段话?

  (2)师:此时,我们感受到了桑娜的身上有一种伟大的力量,那就是善良的力量,那就是爱的力量,此时桑娜除了抱回两个孩子外,她没有别的选择。教师范读这句话: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师:让我们再来感受桑娜的善良,谁来读这句话

  ?(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4、指导学生朗读以下段落:

  “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桑娜站在门口想,“孩子虽然不算多——只有两个,可是全靠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唉,寡妇的日子真难过啊!进去看看吧!”

  (1)、师:同是穷人,桑娜更深深地理解西蒙的难处,这就是人间最可贵的真情——同情。怎样才能读出桑娜对西蒙的同情呢?谁来读这段话?

  (2)、师:不仅桑娜同情西蒙,我们也很同情西蒙,怎样才能读出你对西蒙的同情之情呢?自由练读这句话?(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谁来读?

  教师范读,再指名读。

  (二)、汇报交流第二个问题。

  1、师:此时,西蒙已经悲惨地死去了,桑娜抱回了两个孩子,这是多么感人的事情,可她却忐忑不安起来。桑娜为什么会忐忑不安呢?

  2、引导学生体会桑娜矛盾、忧虑、担心的复杂心情。在学生汇报过程中,引导学生弄清下列问题。

  (1)多了这两个孩子后,桑娜家的生活状况会怎样呢?

  (2)桑娜都爱谁?

  教师小结并板书:生活的贫穷是桑娜忐忑不安的重要原因。(边说边板书)桑娜现在的生活就很穷,收养了两个孩子后生活会更穷。

  (3)自由读这段话(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从桑娜矛盾的内心中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她收养两个孩子的愿望的强烈,决心的坚定。

  3、指导朗读:师:虽然桑娜的愿望是美好的,但现实是残酷的,生活的贫穷让桑娜矛盾重重,忐忑不安。怎样才能读出桑娜不安的心理呢?谁来读这段话?(9—11自然段)

  请同学们评一评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

  老师也想读读这段话,行吗?师范读。

  此时的桑娜多难啊!如果是老师我会溜泪的?谁再来读这段话?(配乐读)

  这段话中的省略号可能省略了桑娜的一些想法,让我们来试着补充一下。

  (三)、汇报交流第三个问题。

  1、师:此时此刻,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都希望事情能有一个圆满的结局,作家就为我们写了这样一个圆满的结局。渔夫身上的担子那么重,为什么还要主动收养这两个孩子呢?

  2、引导学生体会渔夫的善良、坚强。相机引导学生弄懂下列问题:

  (1)、你认为渔夫对邻居的事应该负责任吗?

  (2)、“熬”还可以换成哪个词?你认为用哪个词最好?

  (3)、在困难面前,渔夫是多么坚强,下面就请同学们听着风声、海浪声想象一下,在这个死里逃生的夜晚,渔夫是怎样与风浪搏斗的?(播放风浪声)

  (4)、为了抚养西蒙的孩子,桑娜和渔夫在今后的日子里会怎样熬下去呢?

  教师小结并板书:透过这个“熬”字,我们不难体会到渔夫和桑娜的身上有着一种“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3、指导朗读。渔夫虽然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他的话语是那么朴实、那么感人。让我们来读读渔夫的话。(大屏幕出示句子: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

  如果是你,你能熬过去吗?这就是渔夫的善良带给我们的深深的震撼。让我们再来读这段话,从渔夫的身上汲取更多的力量。(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4、指导分角色朗读。我们刚才学得只是课文的高潮部分,怎样才能读好12——27自然段渔夫和桑娜的对话呢?下面我们分角色来读,让我们体会桑娜和渔夫共有的善良。谁读桑娜的话?谁读渔夫的话?谁读旁白部分?(配乐分角色读。)

  评一评他们读得怎么样?

  你认为你现在最能读好谁的哪句话呢?谁来试试?

  五、拓展升华。

  1、请同学们看图,当西蒙拉开帐子后,他和渔夫之间会有怎样的对话呢?

  2、同学们,这是一幅多么感人的图画,现在让我们给这幅画起个名字吧!

  老师起的名字是:爱心无价,真情永存。

  3、课文以穷人为题,你认为穷人穷吗?

  4、作者从语言、动作、心理这几个方面对渔夫和桑娜就进行了描写,从而使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的美好品质,这也是我们在今后写作文的时候值得借鉴的写作方法。现在老师给同学们一个与文中人物对话的机会,你最想对谁说些什么呢?

  5、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我们不禁要思考人生的价值是什么?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善良和乐于助人是我们永远追求的美德。老师希望同学们能永远以渔夫和桑娜为榜样,永远做一个善良、乐于助人的人,大家有信心吗?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9

  【设计理念】

  小学语文教学应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这个交际工具为主,渗透人文性。《穷人》一文设计,我着眼于学生发展,讲求实效,先从题目入手,让学生明白课文写了什么;再思考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最后从中进行表达方法训练,进而理解文本内容,掌握语文这个工具,以此达到简单教语文的目的。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穷人“穷”的特点,感受穷人的善良心灵。

  3、有感情朗读课文。

  4、学习写人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

  【教学难点】

  理解、运用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通过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矛盾内心),写与人物相关的事例、衬托等表达方法突出人物特点及品质。

  【教学准备】

  学生认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认真读课文(不少于三遍)。

  【教学过程】

  一、检查导入──整体感知课文

  1、检查预习:

  同学们预习了课文,自学了字、词,请自由拼读课后生字条里的生字,并各组一、两个词,不好写的字可动手写写;再读读课文中自己勾画的新词。

  2、导入新课:

  齐读题目两遍,我们可知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文中写出了人的什么特点?(板书课题,给“穷”字加点)写了哪几个穷人?(相机板书:桑娜一家、桑娜、渔夫、西蒙。)

  学法总结:这里告诉我们学课文要看题目,要多思考题目。题目好比文章的眼睛,根据题目可知很多与课文相关的知识。

  二、走进文本──课文写了什么

  1、读文勾画。请同学们潜心默读课文,思考文中写了穷人的一些什么事?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画,还可在一些句段处写旁注。

  点学法: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2、汇报板书。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并板书关键词句:⑴学情预设:

  ①桑娜一家贫穷、艰难,但桑娜勤劳、能干。

  ②桑娜担心丈夫、关心西蒙,抱回西蒙孩子心里忐忑不安、脸色发白。

  ③渔夫要求快去抱回孩子,说总能熬过去。

  ⑵教学策略:

  学生说说自己理解,并读读相关语段:

  ①学生一起赏读第一自然段。

  ②第7自然段抽学生读,其余同学闭目边听边想象情景。

  ③抽学生读第8、9、24自然段。

  3、总结过渡:

  ⑴结合板书复述课文讲的要点。

  ⑵谈话过渡:穷人虽穷,但从他们做的一些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穷人有一颗什么样的心?(板书:善良)课文是怎样表达穷人善良的呢?

  三、感悟外化──怎样写的

  1、抓“点”品读:

  ⑴语段一:第九自然段:

  抽读──说体会──默读质疑(如:矛盾心理、省略号处)──解疑中有感情朗读──评价后再读──对比读(材料见下面)──体会不同表达方法(直接描写矛盾心理,更好表达真情实感)──背诵。

  对比读的材料(曾有学生这样写了桑娜抱回西蒙孩子后的情形):桑娜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后,她想到这件事没征求渔夫同意,自家养活5个孩子很艰难,再增加两个怎么办?因此她一会儿想该抱回两个孩子,一会儿想不该抱回……

  总结过渡:课文除了通过直接描写人物心理活动外,(相机板书:心理)还用了些什么表达方法刻画人物?

  ⑵语段二:第24自然段:

  ①齐读第24自然段。

  ②说说表达方法;(相机板书:语言、神态、动作)

  ③自由背诵。

  2、自读感悟。自由勾画、再读读文中其它地方写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的句子。

  3、教师点拨。学习衬托写法:

  ⑴课文第1自然段写天气起什么作用?(衬托桑娜、渔夫勤劳、能干。)

  ⑵老师总结:衬托写法是指为了突出事物特点,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

  ⑶浏览课文,说说文中其它地方用的衬托写法。

  学情预设:

  ①第2、3自然段中,用桑娜担心丈夫衬托桑娜关心西蒙、心地善良。

  ②第7自然段中,用西蒙家穷衬托西蒙爱自己孩子,也有善良心灵。

  ③第8~11自然段中,用桑娜忐忑不安的内心衬托桑娜淳朴、善良。

  ④第12~24自然段中,用渔夫回家后桑娜的神情衬托桑娜、渔夫善良……

  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浏览相关自然段,提示:“用……内容衬托……”,或“为了衬托……,用了……内容”说说。

  四、总结升华──为什么这样写

  1、总结过渡:

  老师结合板书总结:课文写了穷人很穷,但写“穷”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穷”,衬托出穷人善良,这样写更好地达到了作者的写作目的,更好地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

  2、小结延伸:

  我们学习课文、读课外书,不光是明白文章写了什么,还应思考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

  五、迁移运用──学习表达方法

  1、总结写法:

  老师结合板书总结表达方法:学了这篇课文,我们明白了穷人尽管很穷,但他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灵,这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作家托尔斯泰是怎样表达人物特点的呢?怎样塑造人物形象的呢?(见板书)

  2、表达运用:

  学习本课表达方法,以“西蒙的孩子醒来之后”为话题写一个片段。

  ⑴注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尽量举事例,用上衬托等表达方法。

  ⑵写后抽学生读读自己的片段,再自评──他评──师评。

  ⑶全班同学自己修改片段,然后小组内交流。

  【板书设计】

  穷人

  桑娜一家:贫穷、艰难

  勤劳能干、担心丈夫

  桑娜:关心西蒙、非做不可

  忐忑不安、脸色发白

  渔夫:快去抱来、总能熬过

  西蒙:盖在、包住

  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写事例、衬托等表达方法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0

  【设计理念】

  《穷人》是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文章,主要写桑娜和丈夫在自家十分艰难贫穷的情况下,收养因病去世的邻居西蒙的孩子,反映了旧俄时代人民的悲惨生活和穷人的善良。本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细腻,感人至深。根据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主要通过让学生感情朗读、思维想象去感悟人物的内心,从而受到爱的教育。

  具体设计有以下几点:

  首先,抓住教材特点,长文短教。在学生了解作者,整体感知课文,提出疑问后,进行启发引导,直奔中心段。这样,就能够在有限的40分钟内,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其次,在学生划出“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句子”后,针对桑娜的做法谈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对省略的内容补充、想象;在学生找出并划出“能体现渔夫‘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语句”后,又进一步让学生对渔夫、桑娜和孩子们的将来进行想象,体会出穷人勤劳、淳朴和善良的本性,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好品质。这样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使他们从中受到爱的教育。再则,让学生充分地读,使他们“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好品质。

  2、理解不懂的词语。

  3、通过补充省略的内容,提高想象能力。

  4、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提高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言行,体会人物的美好心灵。

  【教法】

  〖情境教学法〗

  1、以教师饱含情感的语言启迪学生的心灵。

  2、让学生在心领神会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以感情的朗读去表达情感。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导入,放课件,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明确目标

  1、交流对作者的了解。

  (目的是使学生养成课前查阅资料的好习惯,培养他们整理资料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让学生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说出是怎么概括出来的。

  教师评价。

  (这一步是为了培养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3、让学生找出文中最使自己感动的段落,并从中提出疑问。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提出这节课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桑娜和渔夫那么贫穷,为什么还要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其它问题让学生通过认真读课文,讨论交流,自行解决。

  (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培养他们的自主能力、合作兴趣,乐于探究的能力。)

  三、直奔中心,激发想象

  学生读8~11自然段,划出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句子。

  1、指名读划的句子。

  2、出示课件

  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学生针对“桑娜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谈自己的观点,并说出理由,从而体会出桑娜这个人善良的'本性。读这句话,再一次感受桑娜的善良。

  (出示课件)她忐忑不安地想:“她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她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指名读这段话,其他学生仔细观察,看看这短话有什么特点。

  再读这段话,边读边感受,此时此刻,桑娜的内心都有什么变化。[进行朗读训练——省略号的读法]

  让学生想象补充五个省略号的内容和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桑娜极其复杂、矛盾的心理和她“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

  (一是让学生通过想象感受人物复杂的、矛盾的、变化的心情,二是抓住教材特点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三是体会列夫.托尔斯泰这位大作家、这位文学巨匠遣词造句的高明之处。)

  四、深入探究,拓展思维

  1、学生找出并划出能体现渔夫“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语句。

  2、出示课件

  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通过对“熬”进行换词练习,对渔夫、桑娜和孩子们的将来进行想象,体会桑娜一家岁月的艰苦、生活的艰难,体会渔夫“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优秀品质。

  五、总结全文,升华中心

  师生互动: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同时让学生想象穷人富裕的一面,使文章中心得到升华,最后得出结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课后反思】

  这节课结束之后,我想了很多很多。平时,每节课教师都是主人,串讲串问,有时学生脱离轨道马上拉回来,生怕浪费一点教学时间,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有时又害怕学生造成尴尬的场面,自己下不了台,每次涉及质疑问题,都是“蜻蜓点水”,有时甚至牵着他们走。可今天这课堂,反而使我感到了教学的轻松,学生创造的火花也在不断闪烁。真正让我体会到了“学生不是有待灌满的容器,而是等待被激活的精灵。”

  一、教学本课时,学生能与教师积极互动,课堂气氛活跃,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参与率高,课堂收效明显

  最值得欣慰的是,在引导学生想象“孩子们怎样‘熬’过艰难贫穷的日子”这一环节时,问题刚一提出,同学们的小手便纷纷举起。等叫到王仙意同学时,他站起来,坚定地说:“他们会靠着勤劳的双手,一天天长大,去跟着列宁推翻沙皇统治。”我听了好激动,立刻评价说:“你真了不起!是的,这是一条能彻底改变穷人命运的出路。事实正是这样,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剥削统治,使俄国所有穷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王仙意同学能结合时代背景,能把社会课上学到的知识与本课内容联系起来想象,实在难得。我心里确实为学生这一合理而富有创造力的想象而高兴。仔细想一想,学生之所以能出现如此精彩的发言,正是因为这一问题触动了学生情感的琴弦,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想象的愿望,因此,我深深地感到:只要教师提问开放灵活学生在课堂上就会有精彩的智慧生成。

  二、《穷人》的教学片断中,我努力创设了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不同的感情色彩

  教学中充分让学生自说,自读,自评,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说出感受,读出感受。有的说怕丈夫回来,要读得非常紧张;有的说怕丈夫责怪,要读得害怕、担心;有的甚至说因为桑娜担心要读得慢,而有争议的说因为桑娜紧张、着急要读得快……教学中不仅让学生“解读”,更引导学生“创读”,甚至允许“误读”。而从另一个角度,学生们从读中也体会到了桑娜的善良,达到情感陶冶。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体现了审美价值的个性化。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1

  一、教材分析

  《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短篇小说。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课文内容上有两个重点:一是表现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二是赞颂穷人富于同情、热心助人的美德。课文里没有一句直接赞美的话,然而穷人的高尚品质却被表现得感人肺腑。收养孤儿,本来就是一件感人的事,而作者把收养孤儿这件事安排在一个孩子多、生活已经十分艰难的穷人桑娜家里,这就感人至深了。桑娜抱回两个孤儿以后,作者细致地描写了她紧张、担忧的复杂心理活动。造成桑娜内心矛盾的客观原因,就是桑娜一家的生活十分艰难,而收养两个孤儿,无异于在极为沉重的生活压力上,再增加一个包袱。然而最后桑娜夫妇还是做出了收养孤儿的决定。作者在叙述这个故事时,没有拔高人物,而是植根于现实的土壤,真实地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桑娜夫妇没有说一句豪言壮语,然而他们那颗善良、淳朴的美好心灵,却深深地打动了读者。

  课文在写作上特色鲜明,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环境描写有力地烘托出主人公勤劳、善良的品质。关于桑娜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地展现了桑娜的内心世界,刻画了一个充满爱心、乐于助人的穷苦劳动妇女的形象。渔夫与桑娜的对话,个性鲜明,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人物的真情实感。渔夫的话显示出他爽直、乐于助人的品质。而桑娜则小心应对,说话断断续续,表明了她紧张、不安的内心,反映出她热爱丈夫、同情西蒙的善良品质。

  二、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方面:

  1.学会12个生字。正确读写“舒适、搁板、勉强、抱怨、倾听、掀起、魁梧、撕破、倒霉、严肃、忧虑、湿淋淋、心惊肉跳、自言自语、自作自受、缝缝补补”等词语。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3.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本课的重点是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难点是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拟定两课时达成目标:

  第一课时安排自主学会生字,初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感悟沙俄时代穷人生活的贫困。而第二课时的教学任务则安排为抓住人物对话、心理描写的重点语句感悟桑娜和渔夫的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并展开合理的想象,续编《穷人》的故事。

  三、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对于课文所要赞扬的人物品质他们能有所感悟,但难免流于浅表。通过环境、语言、心理等的描写表现人物的写法以前也有所接触,但要他们灵活运用这种写法,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还处在摸索阶段,因此我想以本篇课文的学习作为学生练笔的契机,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续编故事。

  四、突破重难点的策略

  学习本文,重点是从环境和人物的心理、对话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美好心灵。我准备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深层研读,从而感受人物品质。让学生通过认真研读,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句子,体会穷人的高尚品质。抓住桑娜抱孤儿回家后复杂的心理活动以及桑娜与渔夫的对话这些内容组织学生深入研读。桑娜抱孤儿回家部分,重点研究“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个句子,联系上下文了解“这样做”的意义,从这种矛盾的心理中,体会桑娜的善良品质。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充分的朗读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语句,然后组织交流:桑娜在继续等待丈夫的时候想到了哪些?为什么会想到这些?通过讨论明确:由于桑娜家庭的贫穷,由于桑娜热爱丈夫、同情孤儿,所以才会有如此复杂的心理活动,同时明确:虽然桑娜的内心活动十分复杂,但是收养孤儿的决心没有动摇。接着让学生再读读描写心理活动的语句,了解省略号的作用。最后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进一步体会桑娜的崇高品质。桑娜与渔夫的对话部分,则以读为主,在读中理解两处“沉默”的不同含义。通过朗读,读出两人不同的性格。

  在学完课文后,让学生回顾所学,体会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再安排练笔,仿照大作家托尔斯泰的写法续写故事。

  五、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步、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第二步、进入桑娜内心,感知人物品质。

  第三步、感情朗读对话,体会渔夫品格。

  第四步、展开合理想象,续编《穷人》故事。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2

  教材简析:

  《穷人》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一册第三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是围绕“真情”这个主题展开的。本组课文人物形象鲜明,感情真挚。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情感,感受人物的美好心灵。特别注意有关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及环境描写的句子,揣摩文章表达方法的学习。而《穷人》是本组课文的开篇之作,是很好的范例。

  本文作者是俄国文坛泰斗列夫.托尔斯泰,课文主要写桑娜和丈夫在自家十分艰难贫穷的情况下,收养因病去世的邻居西蒙的孩子,反映了旧俄时代人民的悲惨生活和穷人的善良。文章在写作上特色分明,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根据新课标对高年级语言文字运用的要求,“加强体会、揣摩文章表达方法的学习,注重读写结合”。本文可以设定教的内容很多,如细致的环境描写,入微的人物的心理描写,传神的对话描写等等。经过反复的深入解读,结合本课的思想内容,并根据本年段学生的实际,他们已有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朗读,一般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人物品质,因此,我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做出了取舍,把“入微的人物的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避免了一节课上面面俱到,蜻蜓点水。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在学法上,教学生用“自读自悟法”来学习本课,仔细品味重点词、句、段,并学会比较阅读法,做到读中悟,悟中读,加强体会、揣摩文章表达方法的学习,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 会读并理解本课词语,如寡妇、勉强,忐忑不安等

  2、 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 、引导学生感受桑娜和渔夫的美好心灵,认识课文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

  4 、完成心理描写的小练笔。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课文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

  2、完成心理描写的小练笔。

  教学准备:

  课件

  一、直接导入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穷人》。

  二、检查预习

  让学生自己画出预习中不理解的词语,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提出,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三、初读感知

  (一)、概括课文内容

  要求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提醒:我们在概括课文内容的时候,尤其是故事性的主要内容,老师教给你们一个方法:课文主要人物有哪些?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然后在想想,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渔夫和妻子桑娜收养了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

  提醒:如果这样概括,还看不出渔夫和桑娜是什么样的的人。

  如:渔夫和妻子桑娜 收养了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

  的渔夫和妻子收养了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

  (二)、画出能看出渔夫和桑娜贫穷的句段。

  1、要求学生一边浏览一边画出能看出渔夫和桑娜贫穷的句段。

  2、交流

  师过渡:穷人很穷,但是他们拥有什么样的品质呢?

  作者通过哪些描写刻画他们的善良呢?

  四、理解内容,学习表达

  师:既然大家知道桑娜和渔夫都是善良的人,那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作者如何通过心理描写刻画桑娜的“善良”的表达方法

  (一)、品读心理描写的句子,学习课文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

  1、课件出示课文中桑娜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其表达效果

  ⑴(课件出示):桑娜沉思: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不过,感谢上帝,孩子们都还健康。没什么可抱怨的。

  师:这样的家庭,如果再增加两个孩子,哪怕是增加一个,他们会过得怎么样?

  师:这段心理描写是为了交代故事中的人物情况,这是心理描写的一种作用。

  (过渡语)同学们,我们没有这样的生活经历,但是我们可以借助作者的语言文字来感受来体会这样的生活,请再读一读。

  ⑵、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桑娜“跳得很厉害”是因为作为母亲,她可怜两个孩子;作为邻居,她必然关心西蒙留下的两个孩子;而作为需抚养五个孩子的家庭主妇,她会为今后的生活担忧。

  “觉得非这样做不可”指必须把孩子抱回家。从中可以看出桑娜善良的本性。)

  ⑶、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①、学生认真默读第二段心理描写。

  ②、组织交流:桑娜在继续等待丈夫归来的时候想到了些什么?为什么想到这些?用“既(想到)……又(想到)……也(想到)……还(想到)……”来概括地说一说。

  引导学生体会桑娜忐忑不安的心情,如:桑娜既想到丈夫,又想到自己的孩子,也想到自己的家庭(贫困),还想到西蒙的两个孩子。引导学生体会当桑娜抱回孩子后,内心活动前后矛盾的心理。但无论如何也没有动摇她收养孤儿的决心。

  ③、说说你从这段话中,都读出了桑娜怎样的心情。

  结合交流,体会桑娜当时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紧张 担忧

  自责 惶恐 害怕 坚决

  ④、说说:你从桑娜的这些心理活动中看出桑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人)

  小结:心理描写是刻画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这一段话通过桑娜当时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刻画出她是一个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人。

  2、比较阅读,体会省略号在心理描写上的表达效果。

  (课件出示):桑娜沉思: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比较写法;

  (1)、第一段桑娜在沉思,想得有条理,没有省略号;

  第二段有省略号,表明桑娜当时的心理活动时断时续的,逼真地写出了桑娜不安的心理。(提醒学生注意,在阅读过程中,理解语言文字的同时,标点符号也是不可忽视的。)

  (2)、作用不同。第一段介绍情况,第二段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品 质。

  五、学写渔夫的心理活动,体会他的善良

  (一)、下面我们也来写一写心理描写,要求用上才学到的心理描写的方法。要写出人物内心的矛盾冲突,要表现出人物的思想品质。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他想:

  提醒:同学们可借助渔夫后面对桑娜说的这些话进行揣摩。

  (二)交流小练笔

  小结:心理描写是刻画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这节课我们正是通过这样的心理描写感受“渔夫和妻子桑娜不顾贫穷收养了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美好品质。

  六、总结

  这就是作者笔下的穷人,生活贫穷,但保持着人善良的本性。

  齐读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言::能为别人付出的心是善良的心,能为别人的生活宁可自己受苦的人是不寻常的人,这类人必定有高贵的精神,有高尚的品格,有天使般的心灵!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穷人》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11-02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0-27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2-16

《穷人》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2-10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0-18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模板01-03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模板12-05

关于《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1-15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范文02-03

小学课文《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