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歌行》教学设计

时间:2021-07-01 14:50:14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燕歌行》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燕歌行》教学设计范文

  1.理解诗歌内容,分析《燕歌行》一诗的层次结构。

  2.赏析本诗主要的艺术特色--对比,深入理解诗作所表达的复杂感情和主旨。

  3.与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比较,初步了解边塞诗派。

  【教学方法】

  朗读法、提问法、讨论交流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预设

  一、导入

  封建经济和政治兴盛的盛唐时期也带来了诗歌的繁荣发展,边塞诗更是盛唐诗歌中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针对战争这样一个人类永不磨灭的话题,高适写出了哪些方面呢?是充满浪漫进取、积极乐观的精神,还是反映战争残酷、黯然思乡的一面,抑或是洋溢着马革裹尸、立功沙场的雄心?今天我们随着边塞诗人高适去领略《燕歌行》的独特美。

  二、研读诗歌内容,理清层次

  1. 四位学生分四部分默写《燕歌行》,其余学生讨论完善学案上的诗歌翻译。

  2. 全体齐读《燕歌行》

  3. 各组派代表翻译部分诗句,提出不能解决的问题。

  【重难点预设】:

  ①横行:樊哙在吕后面前说:“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季布便斥责他当面欺君该斩。(《史记·季布传》)所以,这“横行”的由来,就意味着恃勇轻敌。

  ②赐颜色:赐以体面恩遇

  ③猎火:古代游牧民族出征前,常举行大规模狩猎作为军事演习,猎火意为战火。

  ④山川萧条极边土:山河荒芜满目凄凉到边土

  ⑤身当恩遇常轻敌:唐军将领身受皇家深恩却轻视寇敌

  ⑥边庭飘摇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边疆动荡不安要想回乡哪能飞渡;绝远之地尽苍茫更是人烟荒芜。

  【诗歌翻译参考】:

  唐朝东北边境敌军入侵狼烟四起, 唐朝将军辞家乡欲破残忍之边贼。

  男子本来就看重纵横驰骋沙场上, 天子非常赏识赐厚重的体面礼遇。

  锣声响彻金鼓和鸣威武出山海关, 旌旗迎风又逶迤猎猎碣石之山间。

  校尉紧急传羽书飞奔浩瀚之沙海, 匈奴单于举猎火光照已到我狼山。

  山河荒芜多萧条满目凄凉到边土, 胡人的骑兵仗势侵犯似狂风暴雨。

  战士拼斗军阵前半数死去半生还, 将军却仍在营帐中观看美人歌舞!

  时值深秋大沙漠塞外百草尽凋枯, 孤城一片映落日战士越斗越稀少。

  唐军将领身受皇家深恩却轻寇敌, 边塞之地尽力量尚未破除匈奴围。

  战士身穿铁甲守边疆辛勤已长久, 思妇泪挂双目丈夫远去独自啼哭。

  少妇孤单住城南泪下凄伤欲断肠, 远征军人驻蓟北徒然回望不得归。

  边境遥远多动荡怎可轻易把家回, 绝远之地尽苍茫更是人烟无所有。

  战场杀气久集聚阵前腾起似乌云, 寒风飒飒打更声不绝彻夜惊耳鼓。

  只看见白刃乱舞夹杂着鲜血纷飞, 从来献身为报国难道还顾及功勋?

  你没看见拼杀在沙场战斗多惨苦, 现在还在思念捍御强敌的李将军。

  4.《燕歌行》以浓缩的笔墨写了一个战役的全过程,根据诗歌内容可以把这首诗分为几层,分别讲战役的哪部分?

  明确:第一层八句写出师,战况紧急,出师隆重;

  第二层八句写战败,揭示战败原因;

  第三层八句写被围,刻画相思之苦;

  第四层四句写决一死战,突出壮志,提出心愿。

  三、赏析本诗的艺术特色

  1.《燕歌行》多处运用对比手法,并于对比中突出了诗歌主旨,请选择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对比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

  ① 从大段落看,出师时的铺张扬厉与战败后的困苦凄凉是鲜明的对比。(“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② 从贯穿全篇的描写来看,士兵的效命死节与将领的侍宠贪功,士兵辛苦久战,室家分离与将领的临战失职,纵情声色,是鲜明的对比。(“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与“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③ 结尾提出李广是古今对比。

  主旨:通过多重对比谴责了将领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败,使广大士兵受到极大的痛苦和牺牲。诗人写的是边塞战争,但重点不在于民族矛盾,而是同情广大士兵,讽刺不体恤士兵的将军。

  2.诗篇很善于描写塞外风物景观,渲染边地战争的氛围,请于诗中选择一二例加以赏析。

  ① “山川萧条极边土”,展现开阔而无险可凭的地带,带出一片肃杀的气氛。也写出了战士们作战环境的险恶。

  ②“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孤城落日,衰草连天,有着鲜明的边塞特点的阴惨景色,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和战败后的困苦。

  ③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边塞战场总是战云密布,彻夜不息的`警报声都渲染出战况惨烈,军情危急的气氛。

  四、课外延伸

  岑参与高适都是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但二者在雄壮的共性下又有着鲜明的个性,比较岑胜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和高适的《燕歌行》,探讨二者在思想主旨和艺术特色上有何不同?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 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然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黪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①高适边塞诗的思想内容比较深刻,他善于以政治家敏锐的眼光来观察、分析边塞现状,把战争与国家安危、人民苦乐联系起来,大胆表达个人边防政见,同时对亲历耳闻的军中矛盾也给毫不留情的揭露岑参诗中常有一种昂扬的情绪和乐观的精神,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令人读之倍受鼓舞,精神振奋。运用夸张想象的艺术手法将大自然的剧烈变化与声势浩大的行军场面结合,让人惊叹边塞奇异的地理环境与气候特征的同时,感慨行军将士的艰辛。

  ②表现手法上,高适常用对比、反衬的手法,语言质朴刚健,精炼准确。岑参则好用比喻和夸张,语言新奇自如,呈现出强烈的浪漫主义彩。

【《燕歌行》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燕歌行》教学设计08-07

高适《燕歌行》教学设计12-16

《燕歌行》的教学反思07-07

燕歌行的教案设计07-04

《燕歌行》教案12-06

唐诗《燕歌行》08-31

燕歌行(曹丕)10-30

燕歌行·并序09-01

《燕歌行》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