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树》公开课教学设计

时间:2021-06-13 19:58:0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那树》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那树》公开课教学设计

  1、感受那树的形象,感知其品质。

  2、品味语言,体会感情。

  3、树立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

  【教学重点】

  目标2。

  【教学难点】

  目标2。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请看画面。(出示课件)

  当参天大树被肆意砍伐,清翠的山林变成满目荒凉;当野生动物被偷猎者残忍的追杀,野生动物濒临灭绝;当大地上的片片绿色被无情的践踏,当身边的美好景物逐渐成为人们美好的回忆之际(语调缓),亲爱的同学们,善良的有爱心的你心中一定有话要说吧!

  学生交流。

  师结:是的,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是有生命的,他们也有痛苦,也有感情,有生存的权利,也有生存的欲望,但是人类在发展自己文明的同时扭曲了人和自然的和谐,使自然成为自己文明的牺牲品。即使是一棵老树也难逃劫难。当那棵树倒下时,你是否听到有隐约的呻吟,是那树要诉说什么吗?

  二、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在那树身上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学生交流。

  三、感受形象

  大树这样的经历让我们觉得心痛,这到底是一棵什么样的树呢?作者是怎样描写这棵树的?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细读课文,找出描写树的语句,读一读,感受一下那树的形象。

  学生交流,师板书。

  四、品读语言

  但是就是这样一棵集众多特点于一身的老树,有一天,却被砍(板书)倒了,连根带枝,此时,作者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怀呢?你觉得文中哪个地方最能渗透出作者的感情,最值得欣赏,请你找出来,有感情读一读,品一品。

  例:

  1、“咬”、“白森森的骨粉”、“呻吟”刻画出一幅人类屠戮大自然生命的图景。

  师引导:

  ⑴哪些词语最值的品味?

  ⑵这是从人的哪种感观写?

  ⑶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受?(痛苦、悲哀)

  ⑷应该用什么语调读?(冷峻、深沉)

  学生试着读一读;生点评;再读,师点评;师范读;生读体会。

  师结:看来读书要用心去读去体味。

  2、“一厘米一厘米”、“一里一里”、“一千码一千码”、“一排一排”。

  交流明确:运用排比的修辞,人类文明的发展极为迅速,与老树的发展之慢形成鲜明的对比,让我们看到了自然界各物种在人类的破坏面前显得极为脆弱,暗示了老树的悲惨命运。

  3、“树是世袭的土著,是春泥的效死者。”

  交流明确:运用拟人修辞,树长久在这里生长繁衍,至死也不愿离开这土地,也要为人类服务,表现作者的敬重之情。

  4、“根……挖走……刽子手……切断所有……”

  交流明确:这些词语充分体现人类的无情,斩草除根,残忍至极。

  师引导:应该怎样读?体现出哪些重点词?

  5、“闷死”表现作者的悲愤之情,“闷—死”(读时拖长)。

  6、“蚂蚁国”一段:蚂蚁的不舍与人类的无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读时语速要缓

  7、深沉、悲痛。

  抽生领读,齐读。

  师补充:刚才大家赏析的大部分老树被砍伐的场面,文章开头作者极力写老树的外形美,内在的优秀品质,这对表达作者的感情有什么帮助?(提示:如果开头写的是一棵普通的树,对人类没有什么贡献,是否会有同样的震撼力?)

  生结:作者这样更增加了人们对老树的敬重、同情,及对人类的愤恨、谴责,所以作者的语言才有这样的震撼力,感撼着我们。

  五、探究主旨

  就这样,一棵充满无限爱心为人类带来无尽福荫的老树被无情的砍倒了,老树倒下了,到死的那一刻也没有一丝抱怨,留给我们的是无限深思。

  我们假想一下:假如老树不被醉汉撞上,是否能幸免于难?为什么?从原文找出依据。

  学生交流。

  师结:这一切都已经预示:老树的消失是一个必然,因为它已经阻碍了迅速发展的现代文明,成为城市发展的绊脚石,是人与自然不可调和的矛盾,所以人类无情的毁掉了曾给人们带来绿荫的大树。这也应引起我们的警醒。

  读完全文,你会受到什么启示?

  生答:(关爱自然、善待生命……)

  师:怎样去关爱?(现实生活中应该怎样做?)

  我们来看一组资料:(出示课件)

  材料一:人们说青藏铁路是一座丰碑,是指它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工程特色,比如:每年春夏季节,藏羚羊都会大规模的由南向北长距离迁徙,设计者在野生动物经常通过的地方修建动物通道,把铁路抬高修过去,这样利用科技手段保护了藏羚羊的迁徙习惯。又如要在某个地方取土,就先把草皮连同它的腐质土一起铲到另外一个地方保护起来,等到取土完了,再把草皮放到原来的地方。很好的保护了这里的高寒植被。

  材料二:几百年来,宫廷和民间文化在北京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浓郁的地方特色的北京文化,但从1977年起,北京开始了大规模的拆建,如大佛寺改建为内蒙古宾馆,隆福寺拆了盖了人民市场……老北京有3000多条胡同,如今只剩下400多条了,而且还在继续少下去。

  这两组资料一对比,你是否有所启发?自然与人类要和谐发展,我们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

  学生交流。

  师结:利用爱心、高科技更好的保护自然和生物,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完美的回答。

  这应引起我们的警醒!

  六、表达心声

  课文我们已经赏析完了,相信学了课文我们同学心中都了新的想法,现在让我们用一个简短的片段来表达你的心声。(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

  1、想象蚂蚁与那树告别时,会互相倾诉些什么?

  2、如果你是交通专家,你会如何处置那树?

  3、如果你是那树,面对人类你想说什么?

  学生动笔写片断,交流,点评。

  七、小结

  自然永远是人类发展的航母,我们的社会要发展,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一方净土,一片森林,是人类迫切需要的,让我们敬畏身边的绿色,关爱生命,让我们永远生活在绿色的空间中,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那树》公开课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那树 教学设计05-31

那树教学设计05-28

《那树》教学设计04-07

教学设计《那树》07-19

那树的教学设计10-28

《那树》教学的设计01-02

精选那树教学设计12-07

《那树》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12-06

《那树》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