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瓜》教学设计

时间:2021-06-11 17:17:4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偷瓜》教学设计模板

  教材分析

《偷瓜》教学设计模板

  回忆童年,若是不说一个“偷”字,便少了许多乐趣。这在城里楼房长大的小孩或许并不是特别的记忆,而对于广大农村辽阔的田野上长大的孩子们来说,偷--简直就是童年最美好的回忆啊!《偷瓜》这篇文章讲述的是发生在我国农村的故事。“偷”就是私下里拿走别人东西,据为己有。文章中所描写的孩子们“偷瓜”和我们习惯中的理解不一样,他们的做法与其说是偷瓜,不如说是冒险游戏。作品的开头,用寥寥数语清楚地介绍了主人公李善才和毛头娃崽这两种人物,而后随情节的发展展开人物的性格。性格变化的来龙去脉,叙述得有头有尾。本文感悟点是在故事情节中体会孩子们顽劣而善良的本性,感受作品独特的语言风格。

  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趣味性强,语言风格独特,于叙述中融入了儿童自然而纯真的体验,符合五年级孩子单纯、热情的特点,容易激起他们的兴趣。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另外文章故事性强,情节完整、连贯,非常适宜编排成小剧本,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小组优势,自编剧本,分角色表演,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活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达成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

  布置预习:

  1、熟读课文。

  2、了解课文中的农村生活口头用语。

  3、了解一些儿童剧剧本资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 了解“毛头娃崽 作践 混小子 寻思 咋的”等一些农村的生活口头用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1. 以“自读、感悟、质疑、探究”的学习方式架设文本与学生间的交流平台,是阅读教学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2. 指导学生抓住文中重点字、词、句,进行品读,把握人物的性格。

  3. 通过读一读、讲一讲或演一演的形式,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品味文中农村生活口语以及省缺字的用法,体会不同语言风格的魅力。

  2. 品词析句,感受童心、童真、童趣以及蕴含在字里行间的人性美。

  教学重点:

  在故事情节中体会孩子们顽劣而善良的本性,感受作品独特的语言风格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偷”是什么意思?在日常生活中你怎么评价偷这种行为?

  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五课《偷瓜》,看看文中所指的“偷”和我们平常意义的“偷”一样不一样。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1. 读准字音了解农村生活口头用语

  毛头娃崽 作践 混小子 寻思 咋的……

  2.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划分文章层次

  第一部分(1—5自然段)毛头娃崽偷瓜,和李善才斗智斗勇。

  第二部分(6—21自然段)毛头娃崽用心良苦,帮助李善才孝敬母亲。

  第三部分(22—25自然段)

  三、品读课文,交流感受

  出示中心问题:默读课文,想一想孩子们为什么偷瓜,和普通意义的“偷”有什么不同?你是从哪看出来的,画一画,结合具体字词句或者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你的体会和感受。

  1.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预设点一:第1段“李善才种瓜,瓜好,惹眼,就有人来偷。不是大人,是毛头娃崽。一群,为首的是铁蛋” (瓜好、惹眼是诱发孩子们偷瓜的原因)

  生1:孩子们偷瓜和真正意义的偷不同,是因为调皮捣蛋的天性,我是从文章的第一部分的第一自然段看出来的。“李善才种瓜,瓜好,惹眼,就有人来偷,不是大人,是毛头娃崽。一群,为首的是铁蛋”孩子们偷瓜的诱因就是因为李善才的瓜“惹眼”,而且他们不是大人是一群“毛头娃崽”,“从“惹眼”“ 毛头娃崽”这两个词就能看出孩子们调皮的天性。

  生2:我也有同感,我在乡下老家的时候,就经常和小伙伴们去地里趁大人不注意“偷玉米”,谁家的好就掰谁家的,觉得特别有意思。

  师:看来文章中这群“毛头娃崽”引起了童年的回忆,让你产生了共鸣,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吧。

  师追问:孩子们谁还有类似的经历,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生畅所欲言

  ……

  师:对文章的第一部分谁还有想谈的?你认为孩子们为什么要偷瓜?

  预设点二:2—5自然段毛头娃崽与李善才斗智斗勇偷瓜的过程。

  (在毛头娃崽与李善才斗智斗勇的过程中,透过一系列准确生动的动词,我们看到了一个气急败坏。无计可施的看瓜者形象,同时也侧面反映出孩子们调皮好胜,倔强任性,淘气顽劣的天性。)

  生1:我也认为孩子们偷瓜其实就是因为调皮捣蛋,是在和李善才斗智斗勇,其实就是一场冒险游戏。我是从文章的2—5自然段看出来的,李善才看不住瓜就“告诉大人”孩子们反而“越作践瓜田”,牵来狗看瓜,不管用就“打狗”,孩子们“变更偷瓜”,看见李善才气急败坏的样子,孩子们“老远啃着瓜,拍手笑”从以上这些词句就能看出孩子们调皮好胜,倔强任性,淘气顽劣的天性。

  师:你真是一个善于分析的孩子,对“毛头娃崽的心理”揣摩得十分透彻,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吧。

  生2:孩子们偷瓜的过程中,李善才的行为表现也从侧面反映了孩子们偷瓜不是真正的偷瓜行为,而是再调皮捣蛋。“发生喊”“跳起来撵”“瞪大眼睛瞧”“拔起脚来撵”“地跺的咚咚响”这些词语把李善才气急败坏的样子刻画的淋漓尽致,更说明了孩子们的调皮捣蛋,他们是不怕李善才知道他们偷瓜的,李善才越生气,他们越高兴。

  师:你说的真生动,仿佛亲身经历了这场冒险游戏,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吧。

  师追问:谁还经历了这场冒险游戏,你看见李善才气急败坏的样子了吗,谁来表演一下?

  ……

  师小结,过渡:毛头娃崽的天性就是喜欢冒险,调皮捣蛋,看瓜人李善才为了看瓜使出了浑身解数,而这反而激起了孩子们的好胜心理,在于李善才的“斗智斗勇”中,他们机智勇敢,声东击西,在这场冒险游戏中占了上风,整个过程惊心动魄,意趣盎然,都带着自己的体会读一读第一部分吧。

  师:你还从文章的其他部分看出了什么呢?孩子们偷瓜仅仅是因为调皮捣蛋吗,还有没有跟深刻的含义?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预设点三:文章第二部分毛头娃崽帮助李善才孝母的情景描写。

  (文章从第六自然段开始笔锋一转进入了高潮,让我们了解到孩子们偷瓜背后的良苦用心,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情景、对话体会毛头娃崽善良、淳朴和厚道的美好品质以及李善才的忏悔之情。此处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辅助教学)

  生1:孩子们偷瓜不仅仅是为了调皮捣蛋,他们是在帮助李善才“摘瓜孝母”,我是从文章的第二部分看出来的。孩子们与三奶奶的对话以及李善才“扑进屋子”“跪倒”在三奶奶面前的喊出的:“娘啊,我混”这句真诚的忏悔让我们体会到了孩子们的良苦用心。

  生2:三奶奶所住的“破旧孤零”的草房和李善才住的“大瓦房”的.对比,可以想象李善才曾经如何对待年老体弱的母亲,进而在看孩子们偷瓜的行为,我觉得孩子们除了调皮捣蛋之外更多的是淳朴、善良和厚道。

  生3:李善才了解了孩子们的良苦用心,真诚的请孩子们吃西瓜而且管够,可孩子们竟“一小口一小口”的吃,“脸竟红起来”,尤其是铁蛋的那一句“瓜不甜哩”让人忍俊不禁,孩子们偷瓜不是为了得到占为己有而是出于调皮,喜欢冒险更重要的是帮助李善才孝敬母亲。

  师小结过渡:第六自然段,作者笔锋一转,让我们了解到毛头娃崽“偷瓜”的良苦用心,他们的淳朴善良以及李善才的真诚忏悔让我们在感受到童心、童真、童趣的同时,更感受到了那份蕴藏在字里行间的人性美。都体会着那份真情,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吧。

  师:孩子们偷瓜还有没有别的原因,你从文章的其他部分看出了什么?

  预设点四:文章的第三部分李善才开始为毛头娃崽们提供一片“破坏”的天空,他“草帽遮着脸,躺在窝棚里睡”。奇怪的是孩子们却不再来了。

  生1:孩子们偷瓜其实就是出于好奇心和这场冒险游戏的趣味性,我是从文章的第三部分看出来的。李善才为了感激孩子们,当孩子们再来偷瓜的时候,他用“草帽遮着脸”假装睡觉,让他们可以大大方方的把瓜拿走,可是孩子们却不在来了,因为孩子们的目的不是要得到西瓜,而是偷瓜的冒险性以及和李善才斗智斗勇的趣味性。

  师:分析的很有道理,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

  预设点五:文章最后一段意味深长,留给读者无限想象空间。(老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多角度推理)

  师:文章的最后一段提到李善才地边的瓜比地中的侍弄的好,这是为什么呢?

  生1:李善才为了报答孩子们故意把地边的瓜侍弄好。

  生2:孩子们收起了好奇心,不在搞破坏,才使地边的瓜长得好。

  四、想象情境、改编剧本

  1、小组分工合作,编排课本剧;2、汇报表演

  五、拓展作业:

  1、你的童年生活也一定多姿多彩,想一想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然后再把它写在小本本上,如果没有,你听说过这样的故事吗?也把它写在小本本上。

  2、读了偷瓜的故事,你会觉得它的背后还隐藏着另外一些情节。请你根据下面的提示来推想一下吧?

  ⑴三奶奶和李善才之间的故事。

  ⑵李善才把地边的瓜侍弄的比地中的好。

  文题“偷瓜”所指的偷和平常意义的偷盗行为不同,必须走进文本,到字里行间去解读,以题目作为切入点,以疑促读。

  教师认真倾听学生读词,根据情况及时指出学生易读错的字词,进行巩固练习。认读过程定要扎实,为后面的理解打好基础。

  通过分小组自主、合作学习,学生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讨论交流,自由发挥,自由想象,多种不同观点的碰撞与交流,更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团结合作的意识。

  老师要抓住重点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谈感受,才能读出真味。

  课堂是生成的,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发言,适时引导、追问,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架设文本—学生--生活体验之间的桥梁。

  在品读文本的过程中,不着痕迹的渗透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老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性格和情感。同时要不着痕迹的渗透写作方法,体会动作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品质所起到的作用。

  教师放手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不同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了解对话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品质所起到的作用。

  自编剧本,分角色表演,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活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达成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

  课后检测题:

  一、给带点的字注音

  毛头娃崽 撵 威风凛凛 攥着 禁不住 拽住 侍弄 作践 咋的

  二、你怎么理解课文中的“偷”

【《偷瓜》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偷瓜》的教学反思03-28

关于偷瓜教案的设计10-27

最新《偷瓜》教案设计12-09

课文《偷瓜》的教案05-08

田鼠偷瓜教案07-25

田鼠偷瓜教案07-25

田鼠偷瓜教案07-25

田鼠偷瓜教案07-25

田鼠偷瓜教案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