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3-04 18:59:26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政治教学计划合集八篇

  时间是箭,去来迅疾,新的机遇和挑战向我们走来,我们要好好计划今后的教育教学方法。那么教学计划要怎么写才能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政治教学计划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政治教学计划合集八篇

政治教学计划 篇1

  学年度初中部第一学期七年级

  思想品德教学工作计划

  任课教师:任国凤

  一、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一般都在13、14岁左右,正处于心理“断乳期”,半成熟状态。主要表现学习自信心、交往能力和情绪控制等方面不足。我所任教的班级共有6个,总体男生人数较多,这就决定了我的课堂可驾驭性的难度大大提升。

  学习基础:刚刚步入初中殿堂,对于孩子来说这个地方的一切包括学习来说都是神秘与未知,对于《思想品德》这门课来说,更是无限陌生,基础更无从谈起。

  学习习惯:初一新生大多数都是明天小学的学生,学习习惯还是不错的;每个班平均有1/3是外校新生学习习惯不是很好,总体来说好的学习习惯还在逐步的养成过程中。

  学习兴趣:《思想品德》对于初一新生来说是个全新的课程,学习一开始来说可能会有些新鲜感,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枯燥乏味可能随时都可能出现。

  心理特点: 由少年向青年初期发展过渡的发育;活泼好动,好奇心盛;情感外露、情绪易变,待人热情,渴望师生关心、爱护双向反应的特点;自尊心、荣誉感、表现欲望迅速增强的特点;独立意向,成人感迅速增强的特点;性意识由神秘好奇向想往爱慕方向发展的特点。

  认知特点:初一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小学生还没有很大的不同,还停留在相对肤浅的感性认识层面上,

  而《思想品德》课程又要求大家应有一个相对理性的认识能力与水平。在这么一个矛盾相互转化的过程中,这门课程的教授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二、教材分析

  初中一年级思想品德课,从一定的意义上说,是一门德育与心理教育相结合的课程。这门课程教材由四个单元组成,对学生进行良好心理品质教育,高尚道德情操教育,正确思想方法的教育,使他们懂得磨练意志、优化性格、自尊自信、陶冶情操、严格自律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社会,培养健全人格;使他们具有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对待成功的正确态度,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

  第一单元是七年级思想品德课的开篇,主要对我们进行生命教育,教育并引导我们认识生命的

  美好,感悟生命的意义,珍爱生命,热爱生活,以满腔的热情投入生活,追求生命的价值;第二单元的主题是引导我们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全面认识与评价自己,以良好的状态投入到新的学习生活中去。本单元把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国情等内容进行了有机整合,以更好的实现学习目标;第三单元主要是对我们进行人际交往方面的教育。刚升入初中的我们在进入新的学校环境之后,会接触到很多新同学和新老师,能否正确与他们友好相处,建立融洽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将起到重要作用;第四单元设置的目的是让我们认识自立、自信、自强的作用并使我们通过学习和持之以恒的努力,在生活中自觉磨练自己,做一个自尊、自信、自立的人,成为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三、 主要工作及措施

  认真做好、落实好“备、上、批、改、辅、考”六个环节。

  1、积极认真做好备课工作,包括教案、课件的制作。坚持以教研为先导,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以“四

  清”、“学习习惯”的养成为重点。

  2、充分利用好上课的每一分钟,不说废话把课堂留给学生。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构建“教——学——评”三位一体的高效课堂新模式。研究课堂教学的构成要素和主要矛盾,优化教学环节,整合课堂教学资源,提高课堂资源的效率和效益。

  3、认真仔细批改作业,了解作业反馈的不足,在以后的工作中充分利用这些反馈信息以更好地帮助教学的提高。

  4、针对每个同学的不同特点、不同反馈有针对性的进行必要的辅导。

  5、考试管理。严格按照学校考试管理的相关规定进行组织考试活动,做到师生诚信考试;让学生学会考试技能,享受考试过程。

  6、做好“希望生”的转化培养工作和培优补差工作。制定严密细致的计划、方案。

  7、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工作,包括高效利用课堂的习惯、认真随时完成作业不拖拉的习惯。

  四、进度安排表

  学年第一学期周程表

政治教学计划 篇2

  一、 教材分析

  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感受到孩子们对父母的关爱似乎无动于衷。设计此次活动,旨在唤醒孩子们的心灵,润泽他们的情感世界,感受到亲情的温暖,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生活的家庭充满了爱心,充满了温馨和快乐,培养感恩意识。

  二、 学情分析

  针对于低年级大多是独生子女的特点,多数子女在倍受父母和家人的爱护同时,渐渐地有些学生变得自私,冷漠,只要求别人关心自己而自己却从没想过如何关心别人。尤其是二年级的学生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感受到孩子们对父母的关爱似乎无动于衷。设计此次活动,旨在唤醒孩子们的心灵,润泽他们的情感世界,感受到亲情的温暖,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生活的家庭充满了爱心,充满了温馨和快乐,培养感恩意识。

  二、教学目标

  认知与技能:教育学生走进父母的世界,激发起学生关注父母的积极心态,明白了解父母,关心父母,热爱父母的道理。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提高爱父母、爱家人的意识,能够用实际行动报答父母养育之恩。

  行为:通过活动,引导孩子从小孝敬父母.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用行动感恩父母和家人,懂得爱父母,尊敬和关心家人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难点:认识在家中父母的辛苦和伟大,提高学生对父母、对家庭爱的意识。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

  听音乐《让爱住我家》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家,家是我们的乐园,是我们的避风港,是我们成长的地方。如何正确的面对家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九课《我爱我家》。

  【设计意图】学生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进入活动主题。

  二、活动过程

  (一)掌握家的概念

  1、 你的家里都有哪些成员?

  妈妈+爸爸+我=家

  【设计意图】使学生初步接触家的概念。

  2、介绍家庭成员

  课前准备家庭照片背面写上调查内容,介绍内容包括:姓名、年龄、生日、工作、爱好等。

  同桌间相互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

  找学生代表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

  看出每位同学在介绍自己的爸爸和妈妈时都那么幸福,这就是家的感觉。家由妈妈+爸爸+我组成。那你知道你是从哪里来的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调查表走进父母,初步了解父母。

  (二)父母对我的养育之恩

  1、“我”是从哪里来的?

  爸爸、妈妈共同给予我生命。我们出生那天就是我们的生日。你知道自己的生日吗?请将它写在课前发的纸上。

  请你闭上眼睛回忆一下过生日时的每一个场景,“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把你此时此刻想到的也写在纸上。

  你生日的那一天正是妈妈受苦的时候,播放生命孕育和诞生的短片。看完短片后你又想到了什么?请你将此刻想到的写在纸上。

  请同学来回答问题。希望同学们在我们过生日时,别忘了受苦的妈妈。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自己的生日场景,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播放生孩子短片,使学生感受到妈妈生我时的艰难,学会,体会父母的伟大,激发学生产生感恩的行为。

  2、说一说,父母给你哪些爱。

  爸爸妈妈不但生我,还养育我,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受到过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有很多事情让我们感动,让我们终身难忘。给大家两分钟想一想你最难忘的一件事,或最感动的一件事。

  谁愿意先来谈一谈?

  【设计意图】学生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回顾父母对自己的爱。

  3、短片《地震中的母亲》

  我们每一位父母都是一样的,父母有多伟大,请看短片,看完短片,谈一谈你有什么感受?

  父母为了我们可以不顾一切,那么你打算怎样报答他们呢?

  【设计意图】感受父母的伟大,激发学生报答父母的急迫心情。

  (三)用实际行动报答父母

  1、故事启迪《世上最美味的泡面》

  听完故事,你有什么感受?故事的小男孩做的事情对你有什么帮助?

  关心父母、热爱父母,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为我们的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设计意图】榜样作用,使学生认识到关心父母从小事做起,学会感恩,报答父母。

  2、完成“亲情树”

  课前准备一个“树”,贴到黑板上。

  请在纸上写一句话,你想为父母做什么?或者你能为父母做什么?表达对家的感情。

  最后请将你写的纸贴到亲情树上。教师相机找几个代表性的念一念。

  【设计意图】通过制作亲情树,让学生明确自己在家中的责任和义务。

  三、总结

  播放课件

  同学们,让我们一同回顾一下我们成长的过程,看到这一张张承载着爸爸妈妈对我们爱的照片,听着那一段段令我们感动的故事,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我们已深深牢记,感谢父母,他们给予你生命,抚养你成人。

  现在请同学们看着自己的家庭照,你还记得你纸上写的那句话吗,让我们看着我们的爸爸妈妈,是他们给了我们生命和无私的关爱,是他们在一次次牵扶与放手中,让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大声的对他们说出你写的那句话。

  【设计意图】回顾成长历程,达到情感共鸣,使学生再次感受家的温暖,并学会感恩父母。

  四、拓展

  希望同学们将纸片上写的事情化作实际行动,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报答父母,感谢父母。请同学们将照片放在胸前,希望同学们永远将父母放在心上,最后让我们用这首歌来感谢爸爸妈妈这些年来对我们的爱吧!

  播放《感恩的心》

  【设计意图】课外延伸,用行动感恩父母和家人。

  板书:我爱我家

  爸爸+妈妈+我=家

政治教学计划 篇3

  怎样才能有效地搞好思想品德课中考复习,让学生从容面对中考,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成绩呢?下面,请允许我结合我们学校20xx年思想品德课中考复习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与各位领导老师们进行共同探讨和交流,以期达到抛砖引玉、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

  一、关注《考试说明》,把握考试动向

  《考试说明》是中考命题的主要依据,它明确规定了考试范围、内容、形式、试题结构等。并辅以样题和综合训练题,还会附上头一年的中考试题。所以,在复习备考中,我们要认真研究市教研室编写的思想品德《考试说明》。新课改之后,考试范围扩展为七年级、八年级《思想品德》上下册、九年级《思想品德》全一册的内容和上年度5月至当年4月的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这样就增加了复习的内容,加大了复习的难度。

  二、制定计划,系统复习,直面中考

  进入复习之后,首先要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一般建议做好三轮复习安排:

  第一轮复习(10年3月——4月下旬):这一轮复习要抓“面”,大约需一个半月时间。主要是回扣教材,目标是夯实基础,让学生系统掌握教材中的基本知识结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这一阶段,我们要全面掌握教材中涉及的考试范围内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思想品德课中考强调考查考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但能力的形成是以一定的知识储备为基础的,能力考查实际上是对知识记忆和运用的双重考查。因此,我们必须在深钻细研教材的基础上,对基础知识做全面、系统的梳理。首先可从目录开始,从宏观上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及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列出各章节的复习提纲,形成相应的知识网络,全面、系统、牢固、准确地掌握教材,只有做到“心中有书”,在考场上答题时才会得心应手。基础性、系统性、全面性、全体性、层次性是老师在教学上坚持的原则,在构建学科知识体系的同时,兼顾能力渗透。讲要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练要讲求效果,克服简单重复。在学法上,要求学生以课本为主,充分发挥课本的主导作用。要通过复习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归纳,连成线、结成网、形成树,要求学生看书与练习相结合,练习也以中低档题为主。同时,由于新课改形势下的中考,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探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试题侧重于对现实生活、学生实际的联系,所以,这一阶段,在复习回顾课本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渗透与课本知识相关、与现实生活相联的时政材料。对于时政材料的整理和使用,应主要依靠省教研室编写的《中考时事》,要告诉学生,就象学习课本一样认真研读《中考时事》,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考试指导等外,里面的时政热点材料与大量考试题目密切相关,对我们日常练习和中考应考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这一轮复习中,上课不只是简单回顾课本基础知识,最好每节课都要用综合性的题目来引领复习,用联系时政材料的题目进行练习,并注重在练习中掌握重点问题、突破难点问题。

  第一轮复习的关键是落实,要求学生结合《经典》等已有的学习资料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除认真研究做好《考试说明》中的题目之外,老师也要根据复习需要自己搜集训练题目,题要精而少,且具有综合性。做到一边复习课本内容,一边进行中低档题的考试训练。

  第二轮复习(4月下旬——5月中旬):这一轮复习要抓“专题”,大约需要20多天的时间。目标是提升能力,主要是专题讲座形式。这一阶段复习的目的是辨析各知识块内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对主干知识进行梳理,串联构成科学、系统的知识网络,总结小范围内综合问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从 4 月下旬开始,我们进入一个综合复习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要打破课与课、单元与单元、册与册之间的界限,将相关知识综合归类,形成一条条知识线,进行归纳复习,这就是连“线”的过程。经过第一轮对基础知识的系统复习,如果说我们对教材有了宏观的把握,在头脑中形成了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下一步就需要进一步深入教材,进行微观上的细致掌握,也就是说进一步突出重难点,初步形成灵活运用教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分析认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从而考

  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是找“点”的过程。我们在复习时应把“点”和“线”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既要归类复习,又要重难点突出。

  在这一轮中,更要联系时政热点进行复习。纵观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并不单纯直接考查学生对时政问题的了解和记忆,多数是以重大时政热点问题为背景进行命题。所以在这一阶段复习中,结合热点问题,灵活运用教材知识进行分析,就自然成为此阶段复习的重中之重。在这一环节的复习中,我们引导学生做一些典型题例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选择做什么样的题目这个问题上,我们就需要有一双“慧眼”,科学利用练习题,增强复习的针对性。而不是盲目做大量的题,搞题海战术。近年来的中考试题都鲜明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注重对考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考查。从试题内容上看,几乎年年都注重对重点知识、重大主题、重要热点的考查。因此,我们也要把这些内容分类归纳,作为一个专题进行复习。

  第二轮复习重点在提高能力上下功夫,把目标瞄准中档题。要求做到能力训练步步提高,专题训练层层落实,综合训练融会贯通。

  第三轮复习(5月中旬——5月底):这一轮复习要抓强化训练,大约20天左右的时间。目标是强化能力训练,也是中考前的冲刺训练,是从知识到能力到心态的全面训练。这一阶段,主要进行学科内的综合和学科间的综合测试的临考模拟综合训练,并密切注意中考相关信息及走向。要多训练符合中考理念的习题,以使自己尽快适应中考的要求。在选择材料时,各地历年的中考试题应成为我们复习备考的重要参考资料。往年的中考试题对我们而言是难得的高质量的练习题。要让学生加强模拟训练,明确并适应新课改形势下的考试形式。我们在平时练习时,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每套中考试卷,把每次训练都作为一次实实在在的中考。之后,我们应帮助学生,对失分较多的题目和内容,认真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把问题解决在中考之前。

  除强化训练之外,最后10多天,还要留出一周时间回归课本,强调重要基础知识,加强重点时政掌握,尤其解决重要的时政客观题。这一周以学生为主,但不要完全放给学生,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结合前两轮基础知识和专题复习及第三轮前十天的练兵考试情况,领着学生回扣课本,找出重点基础知识和时政热点中的重点,也就是说,要尽量领着学生猜出中考中可能要考的问题,具有猜题性质。最后两天,可完全放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复习,自行疏理复习内容,查漏补缺。这两天的作用不可小看,各类学生都能从自身的查漏补缺中获得收益,取得主动权。同时也让学生从紧张的复习中稍微放松一下,做好充分的考前准备,轻松面对中考。

  这一阶段主要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训练,培养并加强考感,在做题程序,审题、书写规范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根据前面复习情况,反思、整理思路,寻求更好的方法,使知识横纵联系起来,做好充分准备,直面中考。

  三、培养能力、掌握技巧,激活中考

  在指导学生复习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新课标下的答题技巧和方法,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把试考活考好。在此,提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1) 指导学生更新学习观念,准确把握答题方法。在平时的小测试、模拟考试中引导学生认真审题,读懂题意,重视学生审题方面的训练。

  (2) 指导学生联系教材,向教材寻找观点。如今,思想品德中考注重考查学生对教材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所以,在教学和复习中引导学生用教材的观点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切勿离开教材,随心所欲,不切实际地漫谈、乱谈、空谈。训练在平时,运用在考中。

  (3) 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问题的答案比较灵活,允许多元化。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在答题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和主张,特别是联系社会实际或学生实际的问题,一定要思路开阔,观点新颖独到,有创新理念。

  (4) 指导学生在平时练习,测评考试中训练语言组织能力,理顺答题思路,归纳答案要点,运用政治术语,掌握答题方法、格式,注意卷面书写等小节。

  (5)帮助学生探索开放性试题的解题技巧,改变传统试题答案的单一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开放性试题一般以某个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在答题要求和问题设计上增加了多样性和灵活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就某一例题开展讨论,大胆提问,让学生做到自圆其说,也可以采用师生共同编写案例的做法,让学生全程参与,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俗话说,熟能生巧,如此反复训练,学生解题技巧自然提高,答题当然得心应手了。此外,我们还应帮助学生认真研究自己的答题习惯,学会科学规划考试时间,训练合理的答题速度等等。

  四、细研课堂教学,避免进入复习课误区

  误区一:把中考复习课上成新授课都说平时教学像栽活一棵树,容易,而复习好似育好一片林,很难。的确,复习课不同于新授课。众所周知,新授课着重于介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理论的来龙去脉,重在“点”,重在面面俱到。而复习课却不能这样,它应注重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理论的深刻理解、总体把握,这是基础。更为重要的是应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及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重在“点、线、面的结合”。这里所说的“面”就是全面、总体上把握教材的框架,“线”就是把单元、课、框的相关知识点串联、归纳起来,“点”就是重要的知识点。复习课的特点之一是“理”,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使之“竖成线”、“横成片“,达到提纲挈领的目的。特点之二是“通”,融合贯通,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为此,根据八、九三个年级思想品德课的不同特点,我个人认为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课应以情景复习法为主,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和道德教育等问题,理论难度不是很大,而学生的情感认知才是第一位,在复习中我们应通过设置不同的情景,让学生能够明辨是非,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提高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加强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课的复习应该以案例教学法为主,主要是让学生明确我国的许多法律法规,学会运用不同的法律来分析不同的案例,并学会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此我们应在复习课上设置许多的法律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去进行分析,以此达到学习法律的目的。九年级思想品德课应以材料复习法为主,根据历年中考的经验,材料题是中考必考题型,通过对材料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方针政策等,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分析社会现象、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但要把握一点,不管是情景的设置,还是案例、材料的分析,都要注重综合性问题的设置,也就是说,通过这一个情景、一个案例、一个材料所设置的问题,它包括的却是我们要复习的一个单元或一个专题的内容。

  误区二:复习课上教师自唱独角戏

  目前复习课上最为普遍的复习模式是教师先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知识的梳理,然后让学生进行必要的课堂训练,最后由教师进行适当的讲评。一堂课,只听见教师在不停的讲解,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完全置学生于一个被动学习的地位。其实,既然是复习课,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应该是有所了解,有所印象,我们何不把这一复习模式进行适当的改革,即先由学生进行知识的梳理,教师加以适当的点拨,再让学生进行一定的知识演练与反馈,教师从中再进行适当的点拨,最后教师再进行一定的总结,这样,既让学生动了起来,也让教师轻松了许多。而且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了,运用知识的能力也更强了。

  误区三:复习课上复习方法太单一。

  说真的,学生很不喜欢上复习课,因为复习课要么就是教师讲,要么就是学生练,要么就是讲练结合。没有了新授课丰富多彩的课件,没有了新授课的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没有了新授课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激烈的思想碰撞。单一的复习方法学生没趣,教师没趣。为了提高课堂复习的效率,我认为,复习课也可以借鉴新授课的一些教学方法,比如,我们教师仍然可以搜集一些音乐、图片、录像等资料,制作出容量较大的课件;对于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练习,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适当的讨论、争论;对于复习题的题型选择上,可选择一些充满幽默感的漫画题、辨析题、情景剧题等,以激发学生复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复习的效率。

政治教学计划 篇4

  学习社会发展常识与中国基本国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养学生初步整理归纳知识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和国情知识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提高爱国热忱,弘扬民族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更好地成才;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推进素质教育。

  二, 教材分析 :

  今年初三政治仍然使用老教材,共有五课内容(其中第一课为人类社会发展简史;第二、三课为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基本国策;第四课讲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五课讲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是全书的落脚点。

  三,教学要求 :

  本学期的主要教学任务:前言 第一课:古代社会至第五课:当代青年的历史责

  四, 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1、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

  五,教学措施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树立为学生的终身服务的教学思想;

  2、采用互动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活跃课堂,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3、扎实基础、突出重点,培养学生坚强意志,能够坚持学习。

  4,充分运用新课程理念,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注重教学的过程和方法,

  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落实。

  六,教学过程与方法:

  第一学期: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国情、国力,根据初三政治学科的教学要求,第一学期将完成前言部分至第六课的两个单元的教学任务。具体教学进度如下:

  1.第一至第二周,第一堂课师生端正对本学科的学习态度;完成前言部分的教学任务;教师详细讲述政治课作业的题目类型,讲解答题的要领;完成作业并讲评;进行第一次测验并分析试卷。要求学生了解爱国主义的概念和内容,能够联系实际,学习和发扬中华民族热爱祖国的光荣传统,培养自己的爱国行为规范。

  2.第三至第五周:完成第一课的教学任务;完成作业并讲评;进行第二次测验并分析试卷。要求懂得了解和研究国情的重要性,知道了解国情的基本途径,知道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根本任务、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掌握不定项选择题的答题方法。(其中国庆放假一周)(国庆后进行前言和第一课的月考)。

  3.第六至第七周上半周:完成第二课教学任务;完成作业并讲评;进行第三次测验,并分析试卷。要求正确认识国家地位,懂得国家地位的变化和公民的关系,青少年要为提高我国的国家地位而作出积极的贡献。掌握问答题的答题方法。

  4.第七周下半周至第八周:完成第三课教学任务;完成作业及讲评,进行第四次测验并分析试卷。要求懂得一个国家的国家地位取决于国家的综合国力,而在综合国力中,经济实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懂得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懂得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了增强,青少年要为进一步酌情综合国力作出努力。(尽量挤出时间进行复习)

  5.第九周:如有时间进行综合练习,反之则把综合练习作为回家作业;要求掌握材料分析题的答题方法。期中考试并进行质量分析。

  6.第十至十二周:完成第四课教学任务;完成作业并讲评;要求确立爱国意识,在实际生活中要关心国家兴衰,捍卫国家尊严,维护国家国格,树立以国家利益为重的观念,并以此指导自己的行动。进行第五次测验并分析试卷。

  7.第十三至十四周:完成第五课教学任务;完成作业并讲评;懂得中华民族是个大家庭,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海内外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心愿。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统一的核心是一个中国,是中国的一个组成部分。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历史责任。进行第六次测验并分析试卷。(进行一次月考)。

  8.第十五至十七周:完成第六课教学任务;完成作业并讲评;懂得公民为什么必须承担社会责任的道理。在我国,公民的社会责任最根本的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我们的历史使命是,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青少年学生要增强公民的责任意识,激发起培养和提高社会责任意识的热情,为国家、为社会的进步尽责。进行第七次测验并分析试卷。

  9.第十八周:期末复习;进行二次综合测验。

  10.第十九周:期末考试。

  (关于月考的时间,根据学校教导处的统一安排)

  师生通过一学期的教与学,学生能够明确自己的学习责任,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的素质,掌握各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和技巧;教师根据各班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教学调整。

政治教学计划 篇5

  一、教材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学生逐渐扩大的生活是本课程建设的基础”、“帮助学生成为负责任的公民”等基本理念,以及“权利与义务”等内容标准,本书的教学内容围绕权利与义务这一重大教育主题全面构建。具体内容分为四个单元,围绕正确对待权利和义务、保障个人权利、保障文化和经济权利、倡导公平正义四个综合主题。设置十项教学内容:“国家主人拥有广泛的权利”、“我们应尽的义务”、“生命健康权与我同在”、“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隐私受到保护”、“终身受益权”和“拥有财产”

  这本教材涉及很多法律内容,基础内容也很多,需要学生认真掌握。教材列举了相关案例,大部分都是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学生分析

  总的来说,八年级学生相对稳定,学习态度和氛围相对较好,从而知道思想品德这门学科不仅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知识,还需要灵活运用,解决实际案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未来的教学、生活和交流中,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方法对症下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一个遵纪守法、文明礼貌的公民。

  三、教学重点:

  1、理解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

  2、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不受侵害,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健康的特殊保护,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健康,绝不侵犯或危害他人的健康、生命和权利。

  3、懂得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能够自觉尊重他人,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4、任何组织和个人都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个人隐私,不得泄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并能够自觉尊重他人的隐私。关心尊重他人,学会换位思考,善待他人。

  5、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学会用法律来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6、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和知识成果权不受侵犯,学会用法律维护自己的经济权利。

  7、懂得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学会用法律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利。

  8、要明白,社会是一个合作的系统,合作既带来利益,也带来负担。合作需要公平。公平互利的合作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个人发展,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9、明白正义是为所有人。它要求每个人都自觉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任何人都不能例外;能够区分公正行为和不公正行为,培养积极健康的社会正义感,以自觉遵守各种社会规则和程序为荣,努力做一个有正义感的公民。

  四、教学难点:

  1、理解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

  2、任何组织和个人都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个人隐私,不得泄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并能够自觉尊重他人的隐私。关心和尊重他人,实现“不想对别人做什么就做什么”的原则,学会换位思考,善待他人。

  3、知道公民

  4、要明白,社会是一个合作的系统,合作既带来利益,也带来负担。合作需要公平。公平互利的合作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个人发展,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V、教学措施:

  1、教师要转变观念,不要用旧方法更新教材,要选择多种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要联系学生因地制宜,面对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选择学生关心的话题和案例,与学生一起分析讨论,提高认识,澄清观点,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

  3、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伙伴,主要任务是完成指导和指令任务。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做学习的主人。

  4、注意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法律实践。

  六、教学进度

政治教学计划 篇6

  本学期根据学校工作安排,为完成新学期的教学任务,现将本学期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的教育教学工作安排如下:

  一、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综合课程,教材体现了综合性、过程性、实践性特点。”据此,以初中学生生活经验为依据,以青春生命在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与国家以及全球关系中的自我发展为线索,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为中心,遵循生活逻辑,整合道德、心理、法律及国情方面的知识领域,凝练三年六册教材各个单元的学习主题,统筹安排各年级教育。

  二、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作为对初中生活开端的理性阐述,具有统领全套教材的意义,既是学生整个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起点,也是全套教材建构的逻辑起点。对于刚刚步入中学校门的学生而言,中学时代是一个全新的人生阶段的开始。面对生活和学习的变化,学生会有各种感受,也可能有各种困惑和问题。教材不是让学生被动去适应这些变化,而是把变化看成是生命成长馈赠给自己的礼物,认识到新的阶段意味着新的机会和可能,接纳变化,在积极面对中学学习、自我探索等课题中成长。本单元以“成长的节拍”为主题,体现了学生初中生活的基调,映射出全套教材的青春文化底色。

  第二单元:以“友谊的天空”为主题。学会交往,处理交友中的问题既是学生道德和心理发展在本阶段的核心任务,也是初中生活逐步展开后学生实际的需要,在学生生命成长中具在重要的意义。20xx年2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出台,“积极交往,有效互动,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被作为中国学生发展应具备的核心素养提出。青少年期的同伴关系,不仅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朋友之间亲密感也进一步增加。这一方面提高了中学生友谊的质量,另一方面,也对学生的交友态度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单元:师长情谊。承接上一单元学会与同伴交往,本单元则是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和家庭关系,是人际交往的继续与延伸。师长是中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他人”,学生和师长的关系如何,直接影响到学习和生活质量。到了青春期以后,随着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凸显,他们要求摆脱依赖、走向独立的愿望和行动增强,有时会和师长产生冲突。教材不回避青少年成长可能带来的各种冲突与矛盾,在尊重学生的独立愿望、成长需要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走近师长,看到冲突背后“爱”的流动,通过主动对话和交流达成相互理解。

  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本单元内容在七上教材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既是本册书前三个单元的价值升华,也为学生一生的健康成长打好生命的底色。虽然课程设置上只是作为一个单元内容来呈现,但对生命教育的关切贯穿整套教材始终。

  三、教学措施

  1、不断学习,提升自我,超越自我,丰富自身知识,与时俱进,以适应思想品德的教学。

  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与之适应的教学方案,备好每一节课。

  3、多样化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积极参与,更多地进行讨论、分析、探究活动和主题班会等形式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一定的效果。

  4、教学中多举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实例,鼓励和引导学生从自身学习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5、上课过程中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该课内容。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结合自身实际发表观点。

  6、结合课文内容布置相应的练习、作业,并要求学生按时完成,独立完成。

政治教学计划 篇7

  一、指导思想

  1、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高中思想政治课德育的功能。

  2、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切实提高高中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3、根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学习和实践新课程理念,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生活课堂。

  二、教育教学目标

  在知识目标上,帮助学生理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及文化传承、文化交融和文化创新的意义。

  在能力目标上,帮助学生提高主动参与文化生活的能力。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上,帮助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认同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正确对待各种文化现象,辨识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三、学生现状分析

  经过三个星期的观察、了解,大部分学生对《文化生活》比较感兴趣。虽然高二(3)班、高二(4)班的学生底子差一些,但上起课来并没有特别大的困难。高二(1)班、高二(2)班的上课较为轻松,课堂气氛融洽、和谐,不足的是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强。

  四、教学措施

  根据本课程的性质、地位、教育教学目标和学生现状,我决定采取以下措施:

  ㈠认真上好每一课,激发学生学习《文化生活》的兴趣,增强学生探索《文化生活》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㈡继续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撰写政治小论文,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

  ㈢尽可能多抽出时间,阅读有关文化学方面的著作,加深对文化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分析和挖掘,使教材上枯燥、乏味的理论形象化、具体化、通俗化,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㈣通过网络、教学杂志等媒介,多方收集文化生活的趣味案例,并运用课堂上,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㈤加强普通话和教学语言艺术的训练,使自己的教学语言生动、形象、幽默、风趣,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五、课时安排

  本学期共19周,共计36课时,教授新课21课时,综合探究4课时,校对试卷4课时,复习课3课时。

政治教学计划 篇8

  第一阶段:二轮复习(20xx年2月7日至4月30田)

  一、指导思想

  以教材为基础,以考纲为准绳,渗透新课标的精神;打破教材原有体系,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划分专题,以热点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找准热点和教材的交合点,有的放矢组织学生复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对学生答题规范化的训练,提高学生在高考中的得分能力;提高复习效率。

  二、学情分析

  我校本届有14个文科班,人数较多,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虽然通过第一轮复习,学生对教材的知识体系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但存在的问题还相当多,具体表现在: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从主观题的回答中反映出部分学生的答案要点表达不准确,常有遗漏,对知识的分块结构不明,常有方向性的错误出现,丢失得分点。

  2、对材料的解读和理解能力差,不能从所给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不能准确无误的确定答题方向,找不到解题的切入点,形不成完整的解题思路;分析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3、对选择题的解答缺少理论分析,命中率不高,这说明学生对基础知识没有真正理解,处于一种是懂非懂的状态。做选择题还有少政治生在靠碰运气,因而出现考试分数时高时低,波动较大。

  三、具体措施

  1、备课

  第一、扎实备课。这是第二轮复习效率能否提高的关键。备课要做到:备到考点、备到知识网、备到结合点、备到易混点、备到设题角度、备到思维和方法。认真学习和研究《全国新课标考试说明》,结合新课改及今年山东省高考使用全国新课标卷的新要求,研究考纲规定考试的性质,内容,形式及试卷结构,考查的知识范围,考试的基本型及要求;分析考点,明确每个考点的本质,了解考点的内涵和外延,明确复习的方向,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把握变化点,吃透新增点:如经济生活中的计算题的考查和课本中的一些重难点。

  (2)重视不变点。(即对一些没有变化的重点不能忽视)。

  (3)对《说明》中能力要求、内容和样题要认真研究和思考。

  第二、优化教学过程。集体研究、精心设计专题复习教案,深思熟虑推敲课堂教学语言,精心选择专题训练试题,仔细批阅及分析考试卷。

  第三、认真研究“两课”(复习课和评讲课),精讲精评、突出方法,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复习课要做到:

  (1)系统性:滚动复习,知识前后衔接,疏理归纳成串;

  (2)综合性:纵横联系,知识内外交叉,多角度、多层次:

  (3)基础性:着眼双基,中档为主,面向多数;

  (4)重点性:突出主干知识,详略得当:

  (5)发展性:传播方法,指导迁移,学会自学;

  (6)启迪性:深挖教材,发散思维,多角度考虑问题;

  评讲课要做到:

  (1)针对性:讲其所需,释其所疑,解其所难;

  (2)诊断性:诊痛析因,指点迷津,传授方法,诊防结合;

  (3)辐射性:以点带面,画龙点睛,举一反三;

  (4)启发性:启发思维,点拨思路,发散开拓。

  2、上课

  (1)注重让学生参与,积极调动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多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动耳,真正让学生去“感知”,这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

  (2)培养在新材料、新情景中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进行以下四个方面的训练:一是审题训练,要认真审读材料及设问要求,特别要注意设问的规定性条件。二是信息筛选的训练,要找准关键词,它是答题的依据和切入点。三是寻找试题与已有知识关联点的训练,这是解题的依托。四是语言表达的训练,要恰当地用学科术语,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地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认识。五还要注意训练答题的速度,合理安排时间。

  (3)科学指导,立足学科内综合,夯实基础,加强能力提升,强化落实。要构建知识网络。复习时注重知识体系的构建,重视网络化复习,注重学科内经济生活、哲学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的联系和综合。

  第一、采用点——线——面结合的方法对课本知识进行全面的整理。

  所谓“点”是指最核心的知识点,如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线”是指寻找“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之间的内在关系,这种关系可能是相互包容,也可能是并列,或者是从属的。通过整理,可以将这些看似孤立的“点"串接起来,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框架。“面”是指在“点”和“线”的基础上,通过拓宽知识,使教材中的概念、原理变得丰满和具体,即要努力把书读“厚”。

  第二、消除弱点、盲点,狠抓增分点

  所谓“弱点”是指学生在复习和测试中所暴露出来的一些薄弱环节。“盲点”是学生认为可能不重要的内容,在多次复习后仍然没有注意到的内容。在高考复习中,解决这些问题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对于这些“弱点”不能轻易放过,而学生的“盲点”往往需要老师的指点才能消除。消除“弱点”的方法多种多样,例如,对做错的题目,要分析做错的原因。一般来说,主要由三方面的原因造成:一是对知识点的掌握还没有完全落实造成的;二是审题方面的问题:三是粗心大意所致。找到原因,再采取相应的措施,就可以使复习做到有的放矢。

  3、训练

  (1)注意训练的针对性,提高训练的实效性,重在梳理解题思路。

  在高考复习时,进行适当的训练无可非议,但关键是这种训练要有针对性,要抓重点。所谓“针对性’’就是针对前面所讲的“弱点"和“增分点”的训练。对于一些重点问题可采用从几个角度来梳理解题思路的方法。在训练中,要特别注意及时评讲和总结,寻找相关内容思考、判断和答题的规律,这样以提高复习效率。

  (2)加强客观题训练。学生普遍反映,选择题的分容易得,也容易失。这是因为高考的客观题降低了难度,试题的知识覆盖面广,同时又减少数量,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完成主观题的解答,充分发挥整卷的选拔功能。这就需要第二轮复习要在客观题的速度和准确率上下功夫,做到“既快又准”。从审题,思维品质等出发,组织几次客观题的专项训练是很有必要的。

  (3)突出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近年来高考试题从总体上来看,基础性强了,但能力要求不低,其加强能力考查的途径之一就是提高知识的灵活运用,让“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等“下去”,让重视分析、思维灵活、学习潜力大的“上来”。

  (4)突出“三多”训练。“一题多问,层层递进”是高考命题的又一特点。复习中,要多练“多问题”,多做“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分解训练,多做结论的发散训练。

  (5)突出学生阅读分析能力训练。试题叙述稍长,很多学生就摸不着头脑,抓不住关键,从而束手无策。这在文科的阅读分析题、计算题中较为普遍,其原因就是阅读分析能力差。解决的途径是引导学生自己阅读、审题,分析已知条件及所求问题,强化变式。

  四、资料使用

  自己组编一些资料,同时参考各地的模拟试题进行精选并优化重组,使题目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让学生在精选精练中提高成绩。

  五、复习进度:(略)

【政治教学计划合集八篇】相关文章:

政治教师岗位教学计划5篇03-09

八年级上册政治教学计划合集5篇02-08

七年级政治教学计划范文合集七篇02-24

七年级政治教学计划范文合集十篇03-09

高三政治培优转困教学计划(通用5篇)03-11

2022上期高三政治教学计划(通用12篇)03-11

高三政治学期教学计划(精选13篇)03-11

2022高三第二学期政治教学计划(通用5篇)03-11

八年级第一学期政治教学计划03-01

八年级上册政治教学计划10篇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