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教学计划

时间:2021-01-14 14:30:41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专业教学计划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不经意间,又将开始安排今后的教学工作了,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教学计划吧。那么如何输出一份打动人心的教学计划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专业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专业教学计划

  专业教学计划1

  一、专业设置概述

  1.专业设置背景

  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直接关系到我国二十一世纪劳动者的素质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因此,推动职业教育教学学科专业建设现代化,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重大的战略意义。

  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紧跟市场变化,随行业结构调整和社会进步以及对职业人才的需求随时进行调整。助理会计师专业的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趋势和对财会人员素质提出的新要求的必然选择。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竞争的加剧,对财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家设置了会计职称资格考试,分设了高级、中级、初级职称,以此提高财务从业人员专业水平。行业对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为了适应这一市场需求并结合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让我们中职财会专业学生取得助理会计师这一初级职称,具有较强市场竞争能力,为此开办该专业势在必行。这对我们提出了挑战,同时也是机遇。

  2.专业设置必要性

  本专业的设置是基于90年代后,特别重庆直辖以来重庆的经济发展迅速,需要大量具有较好的专业水平和专业素质的财会人员。`在我国,各单位都必须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同时,凡是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这是从事会计职业的“准入证”。为适应社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市场需求,我校开设助理会计师专业,培养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备一定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热爱会计工作的会计从业人员。

  3.专业设置的可行性

  (一)有坚实的办学基础

  计算机部从1985年开始开设计算机应用的专业,1992年开始开设财务电算化专业,其十几以来,先后开设有财务电算化、金融保险、经济管理、计算机税收、电子商务、计算机财务管理职业中专班。建立了严密的教学体系和教学质量管理控制体系。毕业学生分别被市各专业银行、各证券公司、工商管理部门、税务部门等单位录用。因他们专业理论知识扎实,业务技能过硬,深受社会用人单位的好评。因此,重庆市电大1996年主动与其我校计算机专业部开展联合办学,其中所设专业包括财会电算化专业,由该专业部全面实施教学和管理(全部由该专业的部教师上课)。历次参加中央电大和市电大的学科结业统考,成绩总是名列市电大同专业同级的前矛。共有三届学生毕业,毕业合格率100%。通过五年电大教学,培养和锻炼师资,积累了大学专科的办学经验。

  (二)有比较强的师资

  我校计算机部现有财经专业教师6名,其中80%的财经专业老师均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取得了会计中级职称,并均具有10年以上的专业教学经验且有丰富的行业工作经验。能承担本专业相关学科的教学。

  起草了重庆市财经类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编写出版的《经济法》、《企业财务会计》、《基础会计》等教材被国内许多职业高中广泛采用。除了已有财经与金融方面的师资。为了加强专业理论教学、办好高职,还要引进1名曾经正在证券期货待业工作5年以下的专业技术人员,为开展金融实训工作配备人才。

  (三)校内教学条件

  学校了拥有全市最先进的1000Mbps校园网,校园监控系统、校园广播系统;有76间带有中控、电子书写屏、计算机和投影机的多媒体教室;12间计算机实验室,计算机600多台;有电子商务实验室、会计模拟室、网络实验室等实验中心,在硬件条件上也具备开设该专业的条件。

  二、专业培养目标及知识、能力、素质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会计基本理论及会计准则及专业知识,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助理会计师的实务处理及操作技能,能够胜任工商企业、事业单位手工及会计电算化核算工作的初中级应用型专业人才。毕业前应陆续取得会计证及会计电算化上岗合格证书,并参加全国统一初级会计职称考试,考取助理会计师职称。

  2.职业岗位能力要求

  (1)具有熟练运用会计专门方法对各类企业的各项资产、权益以及经营收支进行核算和分析的能力,具有参与企业管理监督的能力。

  (2)具有较强的口语表达和书写能力,并能马上上岗操作的能力。

  (3)具有使用电子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尤其要掌握财务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

  (4)具有运用所学的外语借助工具书阅读专业外文资料并能处理涉外业务的能力。

  (5)具有一定的观察、记忆、思维、想像、操作的业务胜任能力。

  3.职业岗位知识要求

  (1)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

  (2)掌握财务会计工作所必需的经济理论和专业基础知识。

  (3)掌握会计法规及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熟悉相关经济法律和法规。

  (4)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及应用知识。

  (5)掌握会计电算化工作所必需的专业知识。

  (6)掌握助理会计师初级会计工作所必需的专业知识

  三、毕业要求

  学生毕业时要求达到以下标准:

  (1)一个毕业证

  (2)一个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3)一个助理会计师资格证书

  (4)一个办公自动化证书

  四、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工商企业、事业及行政单位,从事初级财务会计各个岗位工作。

  1、 在各类工业企业及其他各类企业从事出纳、记账、会计、财务管理等工作。

  2、 在各类商品流通企业从事出纳、记账、会计、财务管理等工作。

  3、 在各类行政事业单位从事财务会计等工作。

  五、专业知识结构

  根据该专业目标,专业知识对不同类型课程明确教学要求,具体表现在:

  1.对中职层次基础课程要求是以够用为度。这类课程有语文、数学、英语等。

  2.对专业技能和实务课程的要求是通过讲清方法,强化训练,使学生能够运用计算机相关理论和操作技术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这类课程有:文字处理、局域网技术、网站设计等。

  3.对岗位认识课程和毕业实训与制作课程的要求是规定具体的内容、实施方法、考核要求。

  六、招生对象

  助理会计师专业招收自愿从事财经类工作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学制3年,班额限45人。

  七、课程设置

  1、计算机应用基础

  为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构成与Windows操作系统;讲授指法练习与微机汉字输入技术;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发展史与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包括微机系统的组成,对计算机病毒、网络与多媒体技术有初步的认识;并熟练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应用及达到一定的汉字输入技能。

  2、录入技术

  培养学生正确的中、英文录入技术,掌握五笔字型(建议)、智能ABC等常用输入法的应用。

  能力要求:

  以20分钟为鉴定时间段,要求学生文字录入手法正确、英文、数辽达180字/分,汉字达70字/分。

  3、沟通

  通过一系列沟通技能训练,使之化为自身能力,习惯、基本素质,并在生活、工作、学习中能运用自如,以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工作、学习、生活氛围。

  4、 文字处理

  培养学生应用WORD、EXCEL对常用公文、文稿、表格和数据处理及PowerPoint的使用。

  能力要求:

  ①能根据提供的文稿样板,在规定的时间内,正确地规划、设计、排版并输出。

  ②能熟练地应用PowerPoint对企业文化及产品资料进行展示。

  5、基础会计

  通过该学科的学习,要求学生较为系统地了解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较为熟练地掌握帐户的使用,同时,重点地掌握有关会计凭证,会计帐薄,财产清查和会计报表等基本核算方法的内容,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6、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

  是会计证考试的第一门课程,讲授会计人员上岗前必须了解并掌握的财经法规制度,约束会计人员并时刻提醒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进行经济业务处理时应遵循的国家统一制定的财经法规。

  7、经济法

  是助理会计师考试的第一门课程,讲授企业法律制度、公司法律制度、合同法律制度、会计法律制度、税收法律制度、流转税法律制度、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及金融法律制度。让学生明确作为一名初级会计人员,不仅要掌握会计知识进行财务处理,还要懂得与会计业务处理相应的经济法律制度,有助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遵纪守法,依法纳税,依法办事,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8、初级会计实务

  是助理会计师考试的第二门课程,讲授财务会计的核算,主要以工业企业为主,包括财务会计的概念、核算原则、核算前提、将会计六大要素分别从企业实际业务的角度详细介绍其核算增减结存,并对企业的经济业务核算进行系统、连续的反映,并完整的完成会计报表的编制,为进一步学习助理会计师课程打下基础。

  9、会计电算化

  会计电算化上岗证考试课程,讲授计算机基础知识、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原理及财学会计软件操作系统。要求学生理解会计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掌握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应用的方法,掌握在开发运行和维护会计信息系统中的设计和程序设计过程,结合财务软件的讲解及具体操作。培养学生由手工会计向计算机会计的熟悉过渡,并能掌握每种财务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并能考取会计电算化上岗证。

  10、会计操作

  按会计工作岗位分别设置收银员实务、出纳员实务、记账员实务按学期分模块对学生进行实训操作的培训,增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11、计算技术

  能书写规范的数码字,掌握钞票的清点技巧,为做一名合格的财务会计人员奠定基础。

  专业教学计划2

  新课程改革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教师观念和角色的转变,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要求教师针对教学中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重视不同学科的交流和研讨,建设有利于引导教师创新性实施课程的环境,使课程的实施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改变把教师视为别人的教学研究成果的被动执行者以及专家所开发的课程的实施者的角色,确立起“教师即教学研究者”、“教师即课程开发者”的理念,课程的实施过程因而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建立一支全新的教师队伍,现就教师成长目标责任做如下要求并采取相应措施:

  一、鼓励教师不断努力,提高学历水平

  教师的学历水平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体现,直接影响新课程的实施,为此,学校鼓励全体教师积极进行学历深造,并制定了相应的激励政策。在经费和时间上予以保证。

  二、动员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论著,积极参与教研教改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成为研究者和开发者,不再只是专家学者知识的传授者,为了更有力的推动我校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学校做了如下规定:

  1、在职教师,每学年必须在校级以上撰写或发表1篇论文。领导班子成员每学年必须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1篇论文。

  2、在职教学能手、教研组长每学期要为学校校本教材提供一份教材内容稿件。

  3、凡没能完成论文者,年度考核不得评为优秀。不得评为校级以上优秀教师或优秀教育工作者。

  4、论文在《人民教育》上出版一篇奖3000元,在《江苏教育》上出版的一篇奖1000元,在《江苏教育研究》出版的一篇奖500元,在《盐城教育研究》出版的一篇奖200元,县内论文及试卷等依次按100元、80元、50元(教研室认可)奖励。

  三、加大课改力度,提高教学质量

  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堂教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目的,课堂结构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要改变角色,变传授为引导,同时教育学生要改变学习方法,变被动为主动。为了适应新课程的需要,积极推进我校课堂教学改革,从真正意义上提高教学质量,学校要求:

  1、优秀教师、教学能手每学年要进行四次示范课教学。教研组长每学年要进行两次示范课教学。

  2、凡不能完成示范课教学任务的教师,年终考核不得评为优秀,不能评为校级以上先进教师或先进教育工作者。

  3、每一次示范课都要有特点并要上交教案。

  4、年龄在30岁以下的任课教师、学校中层以上任课领导每学期必须完成40节听课任务。年龄在30岁以上的任课教师每学期必须完成20节听课任务。同时要认真做好听课记录,完不成听课任务的教师年终考核不得评为优秀,不能评为校级以上先进教师或先进教育工作者。

  四、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师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在课改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在于科学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对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及学生的主体作用、创建新型的教学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掌握能力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教学环境。同时为了达到熟练运用网络获取及提供各种信息,充分做到资源共享,提高全体教师的整体业务水平,学校对全体教师提出以下要求:

  1、每位任课教师每学期给学校课件库里上传一份优秀课件。

  2、每位教师每学期在备课组内上一节公开多媒体课。

  专业教学计划3

  教学计划是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指导性文件,是组织教学、安排教学任务、指导和管理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也是学院对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基础性文件。为更好地突出我院中职办学特色,培养创新人才,规范我院中职教学计划管理,根据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20XX]2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修订和完善各专业教学计划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立德树人,要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为抓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使我院中职各专业能更好地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基本原则

  1、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原则

  修订和完善教学计划必须进行充分的社会调查,要特别关注本专业领域的新情况、新特点及技术发展态势,使修订和完善后专业教学计划具有鲜明的时代、地方、行业特色和中等职业教育特色。要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确定专业具体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2、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原则

  修订和完善教学计划要坚持德育为先,加强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素质、能力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要注重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要加强能力培养,特别是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

  3、坚持突出针对性、应用性的原则

  修订和完善教学计划要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按照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要求设置课程。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专门化模块是适应学生学习相关专业需要的必修内容;拓展模块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需要的选修内容。要适应就业市场的变化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兼顾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要求,专业实践课程教学要强化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熟练掌握基本技能。

  4、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原则

  修订和完善教学计划要认真研究各专业在新的形势下教育教学与社会经济相结合的'内容和形式,加强对实践教学的统筹规划,重视实训教学的安排与落实。要有实习实训、社会实践活动的计划及时间保证,并注重内容和效果。坚持做中学、做中教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正确处理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之间的关系,合理确定学时比例,确保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

  5、坚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修订和完善教学计划要自觉遵守国家和有关部门的统一规定,根据行业、企业的特点,结合地区、学院及专业的实际情况和办学优势,在课程设置、教学环节和学时安排等方面注重灵活性、体现职业性,保持一定的机动性,发挥优势,形成特色。在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的基础上,坚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根据区域经济、行业特点和社会发展需求,在课程设置、教学安排、教学手段和方法上有一定的灵活性。

  三、招生对象与学制

  主要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基本学制以3年为主;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力者,基本学制以1年为主。

  要建立更加灵活多样、满足学生需求的学习制度,积极尝试学分制等弹性学习制度,建立学分银行,探索学生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等方式。

  四、培养目标与要求

  学院中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为:培养与我市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能够将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结合起来;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一定的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应按照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明确本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

  五、课程设置与要求

  中等职业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两类。

  公共基础课程包括德育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课、艺术课及其他选修公共课程。其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促进终身学习。课程设置和教学应与培养目标相适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加强与学生生活、专业和社会实践的紧密联系。

  德育、语文、数学、外语(英语等)、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课为必修课,学生应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要求。物理、化学等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课程,可作为公共基础课程列为必修课或选修课,也可以多种形式融入专业课程之中。各专业还应根据需要,开设关于安全教育、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人口资源、现代科学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选修课程或专题讲座(活动)。

  专业技能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应当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采用基础平台加专门化方向的课程结构,设置专业技能课程。课程内容要紧密联系生产劳动实际和社会实践,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并注意与相关职业资格考核要求相结合。

  实习实训是专业技能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提高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学校和实习单位要按照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和教学计划的安排,共同制定实习计划和实习评价标准,组织开展专业教学和职业技能训练,并保证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与其所学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基本一致。重视校内教学实习和实训,特别是生产性实训。要在加强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完善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同时,积极探索专业理论课程与专业实践课程的一体化教学。

  六、教学计划的基本内容与时间安排

  (一)基本内容:

  1.专业名称、招生对象与学制

  2.培养目标、人才规格

  3.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4.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

  5.课程设置与教学时间安排表

  (二)时间安排:

  每学年为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含复习考试),假期12周。周学时一般为28。顶岗实习一般按每周30小时(1小时折1学时)安排。三年总学时数约为3000-3300。

  实行学分制的专业,一般16-18学时为1个学分,三年制总学分不得少于170。军训、社会实践、入学教育、毕业教育等活动,以1周为1学分,共5学分。

  公共基础课程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一,累计总学时约为一学年。允许不同专业根据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在规定的范围内适当调整,上下浮动,但必须保证学生修完公共基础课程的必修内容和学时。

  专业技能课程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二,其中顶岗实习累计总学时约为一学年,确保学生在校受教育时间不得少于2年。要认真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的规定和要求,在确保学生实习总量的前提下,各专业可根据实际需要,集中或分阶段安排实习时间。

  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的专业,教学时间安排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实习实训累计总学时不少于半学年。

  对文化基础要求较高或对职业技能要求较高的专业,可根据需要对课时比例作适当的调整。实行弹性学习制度的专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教学活动的时间。

  教学计划的课程设置中应设立选修课程,其教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应不少于10%。

  七、教学计划管理

  中职各部应按照本《意见》的要求,修订教学计划。根据需要,各专业可制定年级实施性教学计划,中技、高技各专业依据有关规定,参照本《意见》执行。教务处负责对各专业教学计划修订工作统筹指导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专业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工科专业有哪些专业10-12

制定教学计划03-03

通用教学计划02-21

《面具》教学计划03-28

《观潮》教学计划10-31

体育学年教学计划03-24

大班领域教学计划03-07

有关小学教学计划03-03

历史老师教学计划02-17

的教育教学计划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