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教学反思

时间:2023-04-09 17:15:15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小学一年级教学反思集锦15篇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一年级教学反思集锦15篇

小学一年级教学反思1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往旧教材在知识内容安排上注重于知识体系上的完整性,顺序性,对学生学习思品的兴趣重视不够,教学完全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师以教材为根本。课堂上以教师为核心,学生围着老师转,检测评价学生学习手段单一,以考试来定“乾坤”。

  中以升重点高中中考为指挥棒,高中以升大学高考为指挥棒,这种现象不知还会持续多久。现在教学新改革已经开始,她就象一缕清新的春风吹遍了校园内外。新教材不仅重知识内容安排,更注重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学习兴趣的培养。如六年级第一单元《融入新生活》,不仅让学生与思想品德交朋友,而且让学生用思想品德规范自己的言行。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以理寓情,以情导行,激发了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热情,诱导学生发现:思想品德课就在我们的身边,思想品德课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学生不仅学得会还学得轻松,感受到思想品德课的魅力。听科学家的故事,看历史人物,说身边的现象,培养学生了学习兴趣,打破已有的教学模式。新课改新教材新课堂新教法“百花齐放、争奇斗艳”。

  在新课改过程中我清楚看到:一切刚刚开始,今后的路还很长,现在的教师难当了。我们不能肓目乐观,肓目追求老师与学生的表面平等,我们的教改任务还很艰巨,任重而道远。新的.教学改革让我教育教学观念彻底改变。要想教好学生就要做到:

  1、倾听学生说,做学生的知音。

  2、相信学生能做好,让学做,独立思考、独立说话,教师相机诱导发现,凡是学生能做的不要包办代替。

  3、放下老师的“架子”和学生交朋友,来一个变位思考,让学生当“老师”。

  4、教学上掌握好“度”及时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5、加强课堂教学的灵活性,用书要源于教材又不拘于教材;要服务于学生又要不

  拘一格;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寻求规律的教学。这样,不仅使学生学到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探究规律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

  6、诚实守信,严传身教,教书育人。对学生的“人格行为”不要过分要求。

  总之,教育学生就要从正面解决问题,而不是抱怨。教师与学生互相尊重,理解、信任;教师要爱学生,用心去爱,用行动去爱,对于学生所犯错误,不能只批评不教育,要宽容善待,并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教学基本功要过硬,教学业务能力要强,教学水平要高。课堂教学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要具备良好的>师德。这样你就能撑起一蓝天,用你的道德行为染学生,学生就会爱戴你,家长就会信任你,你的教学改革就会成功。

  让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志存高远,科教兴国。为我国教育再次创业贡献一份力量吧!

小学一年级教学反思2

  《找规律》这节课教材让学生找的都是一些直观图形和事物的变化规律,还未抽象到数,所以在课堂我结合了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让学生能在直观、生动的学习环境中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开始给出了一幅学生举行联欢会的情景图,装饰的彩花和彩旗都是有规律地排列的,学生男女间隔成圆圈跳舞,让学生观察并发现排列的规律。

  1、创设情境,让学生乐于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执教找规律一课时,让学生猜一猜智慧星的颜色,一组是“红黄红黄红黄……”有规律的出现,另一组是没有规律的出现,通过对比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独立思考的机会,尝试的机会,猜想的机会,成功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同时促进学生主动建构有关的数学知识。

  2、让学生多角度观察,找出规律

  在教学例题时,引导学生规律可以从左往右看,还可以从右往左看;规律可以从图形观察,还可以从颜色,数量观察。比如,学生说出灯笼有规律后,我不仅让学生说说接下来应该是什么颜色,还让学生说说如果把灯笼往前摆,又是什么颜色呢?还有,教材中对彩花的出示只是简单的红绿红绿红绿,将原课本中的规律改为两绿三红的排列,让学生明白数量也是有规律的,同时也为以后数字规律教学做铺垫。

  3、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同桌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目的在于让学生主动学习,互相发现自身的不足;创造规律时,我也是让学生先同桌商量一下,摆一条什么样的规律,哪组摆的又快又有创意,让学生意识到只有同桌合作,才能完成任务,达到要求。

  4、联系生活,感受生活中的规律美。

  多媒体展示欣赏一张张图片的出现,使学生感受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让学生意识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有用的,体现了“学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的理念。本课的最后,希望同学们用自己的眼睛找找生活中的规律美,进一步体现了数学的生活化。

  5、注重培养学生概括表达能力

  一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正处于起步阶段,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在本节课中,注重培养让学生把话说规范的习惯,学生在认识颜色变化的规律时,先由老师“扶”着说出,是几个图形为一组,每组是按什么顺序一组一组重复排列的,再到老师“放”开让学生自己说,使学生的语言逐步达到用词准确,表达完整,思维清晰。

  但是,在我的实际操作与我的设想有一定的距离,存在很多的不足。同时,我也产生了很多的困惑,比如: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仍有不足,课堂中还应注意让生,中等生,后进生的语言表达,要注重让学生自己说。课堂纪律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如何让学生的课堂纪律与教学质量成正比。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一定会不断完善自我,找出不足,及时反思,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小学一年级教学反思3

  《认识钟表》这一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时间的知识,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会看整时和大约几时。通过这节的教学,我想教学目标已经达到了。为了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在课的一开始,让学生在钟表的滴答声中猜谜语。

  接着分步实现教学目标:

  首先,通过钟面模型让学生,并结合多媒体课件来认识时针、分针,达到初步认识钟面的目的。在这个环节中,我完全让学生通过观察,说说自己的发现,老师在其中只是引导而已,当然学生在这个环节也表现的很好,很详细的汇报了自己的发现。然后学生对钟面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我开始进行教学——认识整时,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学生观察、交流,以及练习的比较,让学生掌握“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其次,在整时的'练习中,最后放了一道大约几时的钟面,目的是:

  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2、教学大约几时。

  这个教学设计,很多学生一口说出“7时”,通过再次观察,发现是7时还没有到,应该读作“大约7时”,同时出示7时过一点的钟面,让学生明白“7时不到一点或者7时过一点,都可以说成是大约7时”。在大约几时的练习中,穿插了一个9时的钟面,看学生是不是掌握了整时和大约几时,同时通过这样的练习培养学生的仔细观察能力。

  由于时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学习起来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需要大量的操作活动学习。所以我给每个学生准备了钟面的学具,在他们认识整时和大约几时以后,让他们动手拨拨时间,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也形象直观地理解整时和大约几时的区别。

  最后还设计了一个让学生动手画针的环节,虽然我给学生做了师范,但是在动手操作时,有些学生短短的分针画得不是很明显,所以要适时提醒短的是时针,长的是分针。同时我故意将画错的展示出来,加深学生对不同时刻时针的认识,更深刻地认识时间。

  在新课程改革的旗帜下,仅仅教会学生书本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让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能感受到数学的魅力,热爱数学,主动学习数学!

小学一年级教学反思4

  1、 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画了谁?他在干什么?

  (1) 观察图片,引出词语

  师:小朋友们,看看图片中的画了什么?他在干什么?

  (提醒学生把老师的问题听完整再举手回答问题,听别人说话要仔细)

  生:一个小男孩

  师:用“图片中画了……”的句式来说完整。

  生:图片中画了一个小男孩背着书包。

  师:嗯,观察真仔细,那他背着书包要干什么呢?

  生:上学!

  师:对,真好,小朋友们真聪明,一看就看出来了。途中的小男孩叫明明,他和你们一样也是第一天上学,和你们一样他也是一个——小学生。

  师媒体出示:“小学生”

  师:看老师的口型,听清楚老师怎么读。(指名读)

  生:小学生

  (开火车)

  师正音,前后鼻音,平翘舌音。

  师:全班齐读,要求干脆、不拖音。

  这节课的活动设计符合小孩的特性及一年级学生刚入学的情形,更符合现实情况,各个环节也比较合理且轻松自然。

  学生对“幼儿园和小学有什么不同”这一环节产生很大的兴趣,觉得自己现在的身份和幼儿园有了很大的不同,从而感到作为一名小学生的自豪。这节课的导入部分我以“喜羊羊”这个孩子们喜欢的`动画人物为主人公来引导学生交流,营造了一种轻松的气氛,教师以亲切的话语与刚入学的小学生交流,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感,同时通过了解自己的校园和学习环境,与幼儿园是不一样的。

  师生共唱上学歌。以读儿歌、唱儿歌、认识课程表的形式来体验爱学校、爱学习的情感。听听说说让学生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简单的一句“我是小学生”对每一名小学生来说都是人生中的重大事件,新的生活开始了,新的任务也到来了。学生们能够很自然地体会出这一角色转变带给自己的自豪感,所以让学生带感情朗读时,他们都很大声,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作为一名小学生,他要慢慢学会料理自己的学习生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发挥更大的自主性,本课通过活动和儿歌,帮助一年级小学生更了解、更喜欢自己现在的角色和生活。结合“一年级和幼儿园有什么不一样?”“你应该怎样做?”的谈话对学生进行基本的养成教育,使学生明确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对学生进行正面和反面的教育。

  在问及“一年级和幼儿园有何不同”时,孩子们都积极举手发言,从校园环境到上课方式到食堂饭菜,各个方面都有提及,充分证明了一年级孩子的思想是天马行空、创意无限的。

  本节课教学目标基本达到,但是做的不够的地方是:

  1、“学生”的“生”字,翘舌音没有到位。

  2、看图说话设计不好,引导不够,应先出示两人问好图,请两名学生示范表演,再出示三人问好图。最后总结,和别人一样的时候可以用“也”字,三个人以上一样的时候可以用“我们、都”。

小学一年级教学反思5

  最新修订的《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处理好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一)。”我个人认为,教学中无论采用怎样的方式,它们的教学理念没有变,都是在围绕新的课程理念在实施。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主动参与。

  现我们正在进行“以学为主,当堂达标”教学模式的摸索与探究,作为最基础的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充分应用这种教学模式,真正实现课堂效果的高效,现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和做法。

  一、先学后教。有意识创设活跃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触碰到相关知识点,由此展开对新知的探究,教师只需在旁引导、指点即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必过分担心学生是否能行,学生不是一张白纸,即使是一年级的儿童,也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这其中就包含着大量的数学活动经验,特别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一)》。因此,只要组织引导适当,学生定会送上一份份意想不到的惊喜。

  如:在教学《认识立体图形》一课时,我让孩子带来了许多物体和图形,课堂的开始,并没有急于讲授,而是通过让学生摸一摸、说一说、滚一滚等方式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再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学生在观察、交流之中就发现了各种图形的特征,对几种立体图形有了比较多的感性、直观的认识。然后放到一起数一数,看看每种物体、图形各有几个。这样不仅使学生自己感悟了本节课的知识,还为以后的分类课打好了基础,更培养了孩子的合作学习习惯。

  二、以学定教。课堂教学要根据学生学习需求、学习状态和学习方式,合理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灵活调整课堂教学方法,把教师“教”的思路和学生“学”的思路动态融合。好玩是学生的天性,尤其是小学一年级学生,爱说爱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要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就要创设好的活跃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特长和兴趣。

  例如:在一年级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以学生的动手操作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让学生在操作中动用多种感官,通过积极思维,获取知识。在这节课中我设计了两个练习的环节:1、学生闭上眼,摸一摸袋子里礼物,判断它的形状并说一说它的名称。用游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快乐地学习,这样能使学生对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有更丰富的体验,这一组活动的目的也是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立体图形的表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2、最后一个拓展环节,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玩搭积木游戏,学生们“玩”得非常开心,在短短的几分钟里,学生讨论交流,充分发挥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从搭积木中学生能发现了长方体、正方体很难滚动的原因,明白了圆柱和球的滚动为什么不一样等,也发现平面与平面的接触可以越搭越高,而曲面则不行等。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更是令学生始终在轻松、民主、和谐、愉快的氛围下探索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正如“新课标”中所说的,使每一个孩子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小学一年级教学反思6

  在上课的时候,按我的预设出现的问题较多,最突出的是:(1)教材中创设的情境学生不感兴趣。(2)学生对教材中提出的问题,好像无所适从,不能采用有效的解题策略。因此,致使课堂教学效果很不理想。下课后,我认真进行了反思,分析了许多原因,但最主要的还是教材中所创设的情境与农村学生的知识背景差距太大,他们中的很多人根本就不理解“综合素质得分”,“专业得分“等,这样只能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在上第二课时(退位减)我重新调整了教学方案(创设情境),这节课我感受颇深,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

  一.把学生经历的事当作宝贵的资源引入课堂

  课本上的`例题要求计算图书的本数,但我给学生留的学习空间很大,我用例题中的数据,编成学生家搭温棚卖菜的价钱数据,让学生会解决自己身边的数学问题,既学习了新知识,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学了数学就能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增强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这样一举几得。

  二.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探究两位数的退位减的方法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这节课无论是计算两位数的加还是减,问题情境创设后,放心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的方法。教师始终抓住两位数加两位数或减“为什么要把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向前退1”这些问题,让学生说算理,说方法,教师适时给以引导,这样就把学生推向了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经历学习的过程,主动获取知识。

  三.有目的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营造人人参与数学活动的空间。

  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在互动中进行,无论是同桌互动,小组的互动还是师生互动,目的就是给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营造人人动手,动口,动脑,全身心投入到数学活动之中,教师通过对学习困难的学生适时给以指导,这样就使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知识的成就感,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一年级教学反思7

  本节课能充分的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在学生自我介绍的同时,自然的引入了课题,在没有学习的压力下进入了一节玩的课堂,注重了从学生以有经验,促成了一种宽松的`课堂氛围。

  在“排队买票”的活动中,体会前后的顺序,在笑笑排队的位置变化中引发理解前后的变化与排队的位置也有关系。同时,在笑笑怎样解决帮助小淘气买票的问题上,学生的意见不统一时,注重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一样可以关注到公共秩序,懂得了要礼貌待人,渗透了互相谦让,帮助别人的德育思想。在这个情境中同样使学生感知到位置变化的相对行。

  在“百米赛跑”的活动中,学生通过对小松鼠跑在前面还是后面的讨论,谁跑了第一,谁跑在最后等问题,进一步了解到前后的相对行。“卡丁车比赛”又一次吸引住了孩子们的眼球,情境新颖,设计有悬念,使问题上升了一个层次。再通过同学们小组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帮助老师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龟兔赛跑”的活动引发学生大胆猜测,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发散,展开想象力,在可能的基础上实现实际的结果,给学生一个合理又满意的答案。最后通过“坐车返校”的活动体验生活中的应用,即把问题提升了一个高度又使本节课画上了一个完满的句号。

  本节课始终是在一种宽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的,学生没有任何学习压力,通过活动一步步走进前后的问题当中,通过玩解决了教学难点,突出了重点。

小学一年级教学反思8

  本学期以来,我对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进行了深入的思考,结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工作打算,我有如下感受:

  一、考后思考:小学语文的教学和学习对于学生的发展以及其他科目的学习都是至关重要的。小学语文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学生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因此,关注小学语文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改进:

  1、灵活调整学生的座位

  低年级学生不同于高年级的学生,他们更加注重课堂的新鲜感,灵活多变、生动有趣、富于趣味的东西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在进行课外活动或者公开课讲演时,教师可以改变原有的座位安排,这样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2、营造良好的师生氛围

  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融洽的学习氛围,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耐心细致地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鼓励和帮助学习成绩不好、基础较差的同学,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观点和意见,主动征求学生的看法。

  3、广泛收集课外知识

  教材所涵盖的知识面是相对有限的,教师在讲解课文之前应该广泛搜集相关的课外知识,将课外知识与教材内容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使学生对课文的领会更加透彻,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自己整理相关课外知识。

  4、学习方法多样化

  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优化组合,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在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三、专业不足

  1、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注重课本知识的教授,学生对知识缺乏深度的理解。

  2、教师与学生缺乏交流,不能全面了解每一位学生。

  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缺乏沟通与交流,特别是对于成绩较差的同学,教师缺乏足够的了解。

  3、小学语文教学忽视学生的认知特点,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只是采取教师讲解,学生听取的模式。这种模式完全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的地位。

小学一年级教学反思9

  自主识字就是让学生自由选择愿意识记的字、自己选择不同的方法来记住字形,老师的引导只是体现在恰到好处的点拨上。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随着学生经验的积累,我们也就逐步简化识记生字的过程,增加学生独立识字的机会,发挥其主体性,引导他们自己想办法,发现行之有效的识记方法,独立掌握生字,并在实践中不断运用,形成识字能力。人教社新编的实验教材在识字的编排上形式多样,在连、涂、画、拼、摆等学习活动中,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自主识字,启迪心智。

  一、读读背背中自主识字

  在识字教学中,我根据语文园地里学生熟悉的古诗,让他们自己自主学习,读读背背古诗的内容,这样既达到了识字的效果,有丰富了语言、积累了语言。如学生学习古诗《所见》、《春晓》、《村居》这

  些内容,学生自主识字,在背诵古诗时,学生能够把字读准确、读流利,正确地背诵。

  二、认认涂涂中自主识字

  在识字教学时,我引导孩子有意识地关注身边的汉字,激发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在生活中主动识字,主动运用语文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采用同桌或小组间相互交流自己的姓氏,说说自己平常认识哪些字,展示识字成果,并交流自己的识字心得体会,最后结合园地的练习,让学生认一认,把认识的姓涂上颜色。这样做,能够激励学生自主识字,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读读画画中自主识字

  我在教学中,通过认偏旁,析字形进行识字,效果较好。如语文园地三的读读画画,把你认识的偏旁和相对应的字画上相同的.颜色。实践证明,利用多种形式的练习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兴趣盎然中完成学习语文、巩固基础知识的任务。

  四、随文识字

  在教学中,我很少用随文识字方法,虽然这种识字方法有很多优点,但我觉得没有以上几种效果好,我觉得在教学中,应根据文本的内容用不同的识字方法,才是最好的识字教学。总之,在以后的识字教学中,我会不断的学习和探究,让孩子们想学,乐学。

小学一年级教学反思10

  《月亮的心愿》

  教学反思:在课文的开头,我板书“心愿”,采用提问型的方式,先是问他们“心愿”的意思,再让他们具体说一说自己的心愿有哪些?这种结合实际的问题会引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愿意去思考问题,我觉得这种教学的引导方式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是可以再运用的。之后,我贯穿新课标的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和观察能力。在观察之前,我告诉他们我发现了一个秘密,学生忽然就觉得特别的`惊奇,他们会忙着问我发现了什么,我就顺势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他们就显得很积极,很愿意去寻找答案。之后我让他们自由朗读课文,并初步认识课文中的生字词,并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去想一想该如何记住这些字,通过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方式,学生能很快地想出了多种的方式去识记生字,这样学生对字自然能印象深刻的多,我让认的最快的学生来当小老师,去教全班的学生,这个时候学生的积极性就忽然提高了,进一步巩固了生字词,之后我让学生读一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让他们畅所欲言,说一说自己想问的问题,这样一来,学生对于文章便有了初步的认识。

小学一年级教学反思11

  《小蜻蜓》是一首优美、抒情的三拍子歌曲,歌曲以舒展的节奏,流畅起伏的旋律,诉说了小蜻蜓飞来飞去捕蚊忙的情景。在指导学生表现小蜻蜓自豪的心情的同时,也要让孩子们懂得:小蜻蜓是捕蚊的小英雄,在日常生活中,要爱护蜻蜓、更要保护益虫。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虽然仍有不足之处,但通过以往不断的经验积累、课程反思,在教学方法上已经略有进步,针对教学亮点与缺点我进行了总结归纳:

  亮点(一):

  谜语导入环节结合教师黑板绘制简笔画,激发学习兴趣。在课程导入环节,我通过谜语“小小飞机大眼睛,两只翅膀轻又轻,飞东飞西忙不忙,消灭害虫有本领。”让学生思考猜想,引出课题。孩子们猜对谜语后,我问:你了解蜻蜓吗?你知道小蜻蜓的外貌特征吗?“孩子们很积极的描述他们眼中的小蜻蜓,我根据孩子们的口述,在黑板上画出了小蜻蜓的简笔画,也和孩子们补充说明了蜻蜓的眼睛、速度、习性同学们在增长了知识的同时也对小蜻蜓更加喜爱,激发了演唱歌曲的情绪。

  亮点(二):

  拓展编创环节。本节编创活动,我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孩子们改编歌词,从而达到锻炼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合作意识的目的。”你可以把歌曲中的主角――小蜻蜓,换成其它喜欢的小动物……“没想到,孩子们给我的惊喜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原歌词是:”小蜻蜓,是益虫,飞到西,飞到东。不吃粮食,不吃菜,是个捕蚊的小英雄。“聪明的孩子们在改变动物名称的同时还不忘把相对应的活动方式改变,如:”小青蛙,是益虫,跳到西,跳到东。不吃粮食,不吃菜,是个捕蚊的小英雄。“孩子们的世界真的是丰富多彩,真是让我对另眼相看。

  两点(三):

  在歌曲难点的处理上。这首歌有一个难点”不吃菜“,学生多次学唱还错,每个班都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唱错,怎么办?这次我就用对比的方法,把两个不一样的”不吃“单独拿出来进行学唱,效果好很多,最起码大半同学唱对了。

  缺点(一):

  教学语言略显生硬。小学一年级孩子在音乐学习上并没有涉及过多的专业知识,主要是在模仿中学习,在本节课课堂教学中我的教学语言没有直白的面向学生,导致有些环节孩子们没有理解,影响了教学效果。

  缺点(二):

  新歌教学模式单一。整体教学环节我过分注重了学生想象力的开发,没有做到教会学生唱歌这一最终目标,形式大于内容、”华而不实“。传统的新歌教学模式,造成课堂气氛的乏味。如果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改变过去的传统模式,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歌曲教学的深度,设计一些歌曲游戏,既能简单明了形象地点出了歌曲的结构,又能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歌曲,这样的既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又能很好地体现学生主体自主参与的教学理念。

  作为青年教师,在教学中我要勤于创新实践与反思,在反思中寻求进步。特别是在师生关系的观念上,不要只是觉得他们是学生,你是老师,首先他们是孩子,要走进他们的心理世界,要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去进行教学设计、教学的语言更要适合孩子们的理解能力,杜绝过分专业化的课堂语言,采用各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

  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今后我应带领孩子们通过多种有趣的参与体验,培养孩子们的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让他们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体会音乐所带来的乐趣,带着童心去教学!

小学一年级教学反思12

  突如其来的提问:这节语文课,我正引导学生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当读到第4小节时,第一小组伸出一只小手。“方妍,你有什么事吗?”我耐心地问。方妍站起来,奇怪地说:“老师,为什么阳光钻进棉花里,棉被就会暖和呢?”我当即对她积极提问进行了鼓励,并请她上台来主持这个问题的讨论。此时学生们的学习热情高涨,大家都急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堂气氛活跃了起来。一生说:“因为棉花是白色的,阳光钻进棉花,棉被就会暖和起来。”另一生马上反驳:“不对!我们站在太阳底下,不管穿什么颜色的衣服,衣服都会暖和起来。”最后讨论得出,棉被会暖和是因为太阳是会发热的球体,阳光钻进棉被,把热量传给了棉被。

  我真佩服这些孩子,他们会读书、会思考、会发现、会表达,如果我在教学中对第一只突然举起的小手视若无睹的话,我想我会错过一次又一次和学生真正交流学习的.机会。关注学生,尊重学生,学会倾听他们的心声,经历了这一次后,使我对此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小学一年级教学反思13

  这个学期即将过去,回顾过去的一个学期,有做得好的地方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我担任一年级一班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一年级是学生刚刚由幼儿园升入开始接受学校教育,学习习惯还未养成。再加上学生发展阶段的差异,我努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一些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放在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树立自信心、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取得了一定效果.现小结如下:

  备课。学期中,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

  上课。 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然后,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接着,学生练习不同坡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最后,尽量让学生自己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现在学生普遍对数学课感兴趣,参与性高,为学好数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及时复习。学生学的快同时忘得也快,为了牢固掌握学过的知识.,我的做法是:新授知识基本是当天复习或第二天复习,以后再逐渐延长复习时间.这项措施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遗忘快,不会复习的特点.

  努力构建知识网络.一般做到一小节一整理,形成每节知识串;每单元整理复习形成知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习.学生经历了教材由"薄"变"厚",再变"薄"的过程,既形成了知识网,又学到了方法,容易产生学习迁移,给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可能.

  注重对后进生的辅导.。影响学生成绩的因素有很多,对后进生根据不同因素分层次要求.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和鼓励的方法, 学习过程.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对学生的回答采取寻找发光点的态度,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优点。鼓励发言从而打破了上课发言死气沉沉的局面,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

  做好测试评估工作.。评估不只是看学生学习成绩如何,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作为教师改进教学的依据.在测试卷中,增加了体现学生思维过程的试题.测试的结果也不再作为评价学生唯一依据,而是看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习的努力程度.在评讲试卷时,打破按顺序逐题讲解的模式,尝试采用按类讲解.如:将试卷中错误较多的类型依次进行讲解.希望通过这一改变,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掌握,运用知识.

  教学工作的不足之处

  对教材的钻研深度还不是很透彻,对数学教学工作还缺乏经验,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掌握规律还不是很明了,对学生的要求还不是很到位,更重要的是没有充分调动家长参与教育,学校家庭的教育不能形成合力。家校沟通还不够到位,没有做到第一时间反馈 第一时间了解,对新课标还没有深入学习 没有深刻理会到学校的对教学工作要求

  今后工作计划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注重个人的业务学习和提高,总结心得体会、反思,积累、学习教学经验,多向其他教师请教,多和学生进行交流,在实践中应用等方式,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和领会,完善自己的教学工作,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形成学习形的教学工作习惯,努力逐步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去实施,以期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服务。认真落好学校教育工作的要求,做学校和家长了解沟通的纽带和桥梁。努力为教学工作贡献自己的量。

  在工作中积极的反思,积极的做好小学一年级数学工作总结,根据学校的安排认真的安排各项工作。

小学一年级教学反思14

  一、谜语歌曲导入,首尾呼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直接引出本课主题。

  我们都知道一个精彩的导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我们的音乐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设计上首先让学生用动作和声音模仿自己喜欢的动物,让大家猜名字,这样一来,通过学生生活中的直接经验来引入教学,学生会觉得很自然、很亲近,一下子消除了紧张的情绪,随后,我又将猜大象的谜语编成小歌谣的形式加入到《两只小象》的旋律中,唱到:“这种动物耳朵大,腿儿粗来鼻子长,小朋友们猜一猜,看谁反应最最快”。结果,刚唱到一半学生就纷纷举手抢着回答“是大象”。所以我认为,将歌曲旋律与谜语结合,既有趣味性又能为学唱歌曲做好铺垫,是个很好的方法。

  二、在聆听感知环节中渗透力度、速度等音乐要素的相关知识,通过对比法、感受体验法培养学生音乐感受力和鉴赏能力。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对比、交流的方法,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同时也通过聆听、表现、创编等活动,使学生感受到表现大象与小象不同形象音乐的差别,播放乐曲《大象》与歌曲《两只小象》引导学生着重从力度上分辨出低沉的音乐与活泼音乐的不同,从而是学生明白两段音乐表现的大象笨重与小象滑稽形象的不同,再从速度上分辨出《大象》的缓慢与《两只小象》稍快速度的不同之处,给学生提供了充分体验的良好音乐氛围,使学生充分体会到了蕴含在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并获得了丰富的情感陶冶,还巩固了音乐要素的灵活应用,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准确演唱歌曲做出了非常必要的铺垫,使得学生能够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进行歌唱。

  三、注重体验实践环节,在评价、探究、体验、练习等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中提高学生演唱、演奏的音乐基本技能。

  本课教学中,我将评价机制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使师生评价、生生评价成为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的一大亮点。

  首先,学生表演完大象后,教师问“这位同学表演的怎样?”有的同学评价说“他表演的动作再缓慢一些就更能表现出大象的笨重了”,有的补充说“大象的身体很重所以脚步应再沉重些”,还有的说“如果能按照音乐节奏进行表演就更好了”等,经过学生之间简练的评价使表演的学生迅速找到了自己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地方,继而在音乐的伴随下师生共同有节奏的进行表演,享受着音乐带来的无限欢乐。

  其次,在利用三角铁敲击歌曲强拍时,第一位学生演奏不够准确,学生评价道:“他的演奏没有节奏感没找到强拍”随后,评价的学生到前面做了一下示范,演奏相当准确,在同学肯定的掌声中我追问道:“你是怎样做到的?”他很从容地说:“我是看电视上闪烁的图标演奏的,图标出现时就是强拍”,真没想到平时我告诉学生的小窍门他们真的都记住了,并派上了用场,还有的学生说:“我是靠听感受到强拍的”说完果然演奏的很准确,随即我充分肯定了学生的演奏方法和准确程度。

  最后,在学唱歌曲《两只小象》时我采用了接龙演唱的形式,分别进行了“教师先唱学生后接”、“学生先唱教师后接”、“男生全体演唱”、“女声全体演唱”等多种练习形式,每次演唱结束学生都能有针对性的进行评价。如:有的学生说“老师唱的又轻巧又有弹性,我们唱的有些生硬、老师唱的流畅熟练我们有点紧张张不开嘴”等等,在同学们幼稚而又真诚的评价声中,每一遍的演唱都有一点点的进步,先是唱准了节奏,随后解决了音准,接下来学生能够熟练的放声演唱,最后全班学生基本上都能用非常自然的有弹性的声音来演唱歌曲了,听着学生们动听的歌声,看着学生们喜悦的表情我也被感染了,边弹琴边和学生一起演唱,陶醉在歌声的海洋中。

  可见将学生的评价、教师的评价融入到各个教学内容中去,在多种教学方法的指引下不仅能让学生轻松的接受,激发学生对音乐课的情感体验,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演唱、表演、创编等综合能力的有效提高。

  四、关注创造拓展环节,注重培养学生个性发展,运用交流、合作教学法鼓励音乐创造。

  我们都知道小学音乐课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设计了聆听表现大象笨重形象的管弦乐曲《大象》,让学生想象“大象可能在什么?”,伴随着节奏感极强的低沉音乐声,学生说:“大象仿佛在缓慢的走路”,并弯下身体,下垂双臂表演起走路缓慢的大象来。

  随后,我又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大象最喜欢做什么?你能用动作表演出来吗?”学生纷纷开动脑筋,迸发出许多创造的火花“大象在吃草”、“大象在喷水”、“大象在打滚”“大象用鼻子卷木头”“大象在吃香蕉”等等,并形象的用动作表演起来,顿时教室热闹了起来,我们师生都忘我的表演着,仿佛自己就是一只笨重又可爱的大象!

  最后,在利用双响筒伴奏“呦啰啰”时,学生也创造性的创编出了多种伴奏型“x x”、“xx x”、“x xx”等,不仅巩固了打击乐器的使用方法,而且多次聆听了歌曲范唱,为下面的歌唱做好了铺垫。紧接着我又提出“呦啰啰是什么意思呢?”学生纷纷发表各自见解:“表示小象活泼的形象”、“表示小象走路的样子”“表示小象发出的叫声”等接着,学生还为这些歌词,编配了自己喜欢的动作:拍手、跺脚、晃手、摇头等动作。这时我发现学生的思维是那样活跃与具有创造性,学生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着自己对音乐的不同理解,并享受着音乐带给他们的无穷乐趣,在这些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与内容中,学生开阔了视野,增强了创造意识,发展了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

  五、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高尚情操。

  音乐学科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审美教育主要是以音乐作品为主要内容,对学生进行情感与情操的教育。在学生能够熟练演唱歌曲《两只小象》后,教师引导学生模仿两只小象有礼貌握手的动作,两人一组合作创编动作进行表演,以此形式来培养学生的良好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并在共同创编动作的过程中感受互教互学的和谐氛围,我还抓住了一对同学互相帮助的事例,使学生很自然的理解了团结、友爱、互助的含义,使教学主题得到深化,学生审美情操得到深化。

  总之,本次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音乐知识技能渗透恰到好处,设计环节层层递进,师生互动表演歌唱,学生动手探究演奏,使听课教师一致达成共识,觉得课堂氛围非常和谐融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愉悦的情感体验,当然听课的领导和同组教师也留下了宝贵的建议。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多留意、多观察并及时发现学生具有个性化的表演,并提供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那些不敢举手的内向学生也在学生的面前展示,以便开阔其他同学的视野及思路;另外,双响筒和三角铁的演奏姿势及伴奏节奏等也要引导学生有自己不同的想法;还要适当的增加朗读歌词的练习机会,力争把每个环节落实到位,使每名学生都在音乐课堂上有所收获!

小学一年级教学反思15

  在教学《春天》的时候,我先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去搜集有关春天的知识,然后在课堂上表现的时候,同学们显得格外有兴趣。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课堂效果会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分组讨论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感受,自己去创作。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成为学习的主人,既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同时让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变学生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的后半部分,我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自编歌词,自编动作,并鼓励学生大胆表现,给学以展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的同时大胆的进行发挥、想象与创造。激发了学生的表现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表现能力与创新能力。我认为本部分也是本课中的闪光部分,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兴趣让我感到惊奇,而学生表现出来的创编能力更让我感到吃惊。我本以为这一环节将不会顺利,没想到学生的想象力这么丰富。平时老埋怨我们的孩子没有创造力,根本是我们平时缺少一双发现的眼睛。学生的创编活动既让学生在欢乐愉快的气氛中巩固了知识,又让学生学到了本课及本科以外的知识,做到了知识的更新、辐射与再生,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大胆创新的精神。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体现着"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教师由一个传授者变为一个指导者,一个引路人。

  通过讲授这节课,我深切的感受到新课程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要求我们教师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开拓创新、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音乐教学是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陶冶儿童的情操,培养儿童的心灵美起着积极的作用。音乐教育要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贯彻到教学始终。对低年级学生我以进行节奏、音准训练为主,并适当进行识谱教学,让学生在节奏、律动中去感知音乐的美。从情趣出发,让学生得到美的启蒙。学生刚刚开始接触基本音阶时,教师要把七个音符写在黑板上,用汉语拼音标上唱名,然后再一个音符一个音符的教学生认识,教师用琴伴奏,学生随着唱。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虽然做到了基本会读,会唱,但是音准,特别是半音还是掌握不好。用这种办法并不能引起孩子的兴趣。

【小学一年级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一年级音乐教学反思_小学音乐教学反思03-06

小学一年级教学反思06-26

小学一年级教学反思12-19

小学一年级教学反思12-23

小学一年级教学反思01-29

小学一年级教学反思12-19

一年级音乐教学反思2_小学音乐教学反思04-12

小学一年级音乐教学反思03-03

小学一年级语文的教学反思12-24

小学一年级下册教学反思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