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

时间:2023-03-27 17:00:29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

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1

  担任八年级的物理教学一年时间了, 在这其间虽然是我在教学其实在学生身上也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很多教学上的问题也不断的让我在思考, 教与学不仅仅就是教也学物理知识这么简单, 其中参杂着很多因素。 要教好物理当然也少不了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带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让学生感觉物理的奇妙。

  1 、 树立物理理念刚出校门, 从学生的心态转变过来, 来拿起课本走上讲台, 这就是我教学的开始。 本以为教学教学, 传受知识是我最大的职责, 第一节课将学生带进物理世界来, 有好些小实验都挺有趣的, 我选择了几个简便操作, 选材方便的`小实验给学生演示以便提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让学生了解物理是门其乐无穷的科目, 它不仅有去而已神奇。 但是我一味想着学生的好奇, 在实验之余直接进入枯槽的书本知识。 而没给学生树立物理理念, 让学生明白这是一门科学严谨的科目, 学习它要学会思考, 学会观察, 而且要有一丝不苟的精神。 其中计算需要大家小心谨慎, 原理要领会。

  2、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中学生毕竟还处于朦胧好学阶段, 物理知识的奇妙对他们来说是很大的吸引。 尽可能用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自学, 这样一来比枯曹的讲解更为有效。 重视学生独立性, 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 使获取知识, 学会学习, 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成为学生丰富情感完善自我,学会合作, 学会做人的过程。

  3、 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教学方法。 关注学生的情感, 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 有的学生确实有明显的偏科情况, 有的学生偏向文科, 对他们来说物理的学习就是困难,而且由于这种因素他们会对物理的学习产生一种抵制因素。 对此要这样的学生好好学习物理首先要解开他的心结。 让学生能放开心怀来接受物理, 并不是作为一门学习任务, 而是作为一种兴趣, 给学生培养浓厚的兴趣, 让他们自主学习。同时有一些学生很努力但是物理学习就是不得要领, 可以尝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 一味的死记硬背知识便不能灵活运用, 题海战术以及填鸭式的教学已不适用于新课标的改革。

  4、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我觉得加强自我培训、 提高自我素质也很必要。 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是提高师资素质和教学质量的关键。

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2

  初二学生由刚接触物理的新鲜感转瞬就到了迷茫期。他们对一些概念似是而非,看似简单不值一提的问题往往出错,考试总得不到高分,学生、老师、家长都表示出不同程度的担忧。如何使学生对物理保持长久的兴趣,轻轻松松学好物理,真值得我们反思。

  结合本学期的教学,我在加强引导学生理解的同时,也强化了一些记忆技巧,使学生能通俗地理解一些较难弄懂的问题,教学上取得了一点点突破。一下是一些常用的.技巧性经验,供大家参考。

  学习了声音的特性后,如何快速理解音调的高低这一概念,我借助空玻璃瓶,装不同量的水,通过敲击和吹气使其发声。学生听音,辩别音调高低,引导学生明白:敲和吹时是什么物体发声;发声的物体大小长短有何变化;对音调有何影响。最后得出:敲击时,主要是瓶子发声,水多对瓶子的振动阻碍大,瓶子振动慢,音调低,反之,音调就高。而吹气时,主要是空气柱发声,水少时,空气柱短,振动快,音调高,反之,音调低。然后引导学生讨论暖水瓶灌水时音调的变化,来判断水位的高低,加以对音调的巩固,效果较好。

  物态变化学习后,我引导学生画物态变化示意图,强化熔化、汽化和升华要吸热;液化、凝固、凝华要放热。学生以“熔汽升――吸热,液凝凝――放热”加强印象。

  在长度测量、画平面镜成像图的练习中,学生很容易忘记估读和把平面镜成像画成实线,我充分利用上课师生问好的时间,组织学生反复朗读“测长度要估读”,“画虚像用虚线”使学生形成条件反射,看到测长度立即想到估读,看到作图就想到虚实。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充分利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这一特点,巧妙解决了蜡烛烧短后,光屏上像的升降问题。我要求学生把这根光线看成“跷跷板”,蜡烛烧短向下,光屏上的像向上,反之就向下。同时强调,凸透镜向上,“跷跷板”向上,像也会向上。学生豁然开朗,永远不会忘记了。

  针对凸透镜成像难掌握的情况,我通过实验,巧妙总结: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并强化理解物近的“近”以焦点为参照物,不管实像虚像只要物体靠近焦点,像就变远变大。只是在焦点以内时,靠近焦点时,物体距透镜较远。

  总之,我们用心教学,多注意学生思想,巧妙利用一些顺口溜,就可以化难为简,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利于他们学习。

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3

  长期以来,物理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于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将精力陷于知识点的学习和解题中,对技能、物理过程和方法则关注的较少或落实不够。于是形成了这样一种关系:教学时教科书通过教师的咀嚼喂给学生,考试时教科书经过教师的加工变为考题去检查学生。而新课程强调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转变学生学习中这种被动的学习态度,提倡和发展多样化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对于八年级的学生,刚接触物理,更应该先掌握这个时期学生的特点后做出相应的教学。只有不断的反思才能找到工作的方向和不足,争取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教学。下面我谈谈自己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反思。

  首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学习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树立"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思想。树立学生主体观,贯彻民主教学思想,构建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教师们逐步领会到教学的终极目标不是让受教育者适应现实,而是改造、创建新的现实,培育出有创造能力的人。从而形成了"实施新课程的成败在教师,教师的要务在于更新教学观念"的共识。确立了"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思想。树立学生主体观,贯彻民主教学思想,构建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相信学生都存在发展潜能,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的条件。树立学生发展观,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关注学生情感的体验,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重视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使获取知识,学会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丰富情感完善自我,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的过程。

  由于新教材加强了教育的开放性,加强了教学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现代科技的`联系。所以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开展研究性学习等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了学习、体验的实际情境,创设动手实践、创造的现实环境,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拓展到教师外、校外,加强了学校教育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其次,加强自我培训、提高自我素质。本学期在自修反思的基础上,加强案例式分析,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各种教研活动,参与分享教学诊断,强调合作等,使教师在实践中领悟,使老师走上学习中研讨,实践中总结,总结中提高的成长历程。针对自己的实际状况,制定出阶段性学习努力目标,提出具体的实施步骤,在自修自研的基础上对照自我发展目标,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总结。

  第三,改进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教无定法,关键在得法”,初中物理教学要特别注重学法指导,根据新教材的特点,学生情况,实际条件,因地制宜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方法要多样化,恰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改变学生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通过对八年级物理的教学工作下来,发现以下几个方面得注意:

  一、抓好入门教育

  物理课是八年级的一门新学科,这对刚接触这门课的学生来说,往往有一种新鲜感。许多学生对此学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种新奇,如不及时深化,“热”的时间是短暂的。学生对知识只有好奇感,对如何做不知道.教师如何做好布置实施很重要

  二、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常仪器简单、现象鲜明直观的演示实验、或能使学生多观察、多动手的学生实验,利用设悬念、摆疑点、设置矛盾的方法,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而根据教材举出一些生动、直观、新奇的现象,也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如,我们为什么在有光的时候能看到物而在无光时看不到?为什么在空旷的广场喊没有在室内响亮等等。在此基础上再不失时机地设法强化、巩固学生的兴趣。

  三、发挥猜想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1、利用猜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猜想的过程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思维发散过程,通过猜想力的锻炼和培养,激发和保持学生研究物理问题的浓厚兴趣和欲望,从而使学生自觉地、积极地去探求物理知识。这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能起到重要作用

  2、启发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利用猜想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力、观察力、操作力和其他方面的技能,可以使物理教学过程变成学生积极参与的智力活动过程,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探讨研究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为创造力的孕育、萌发创造了条件。

  四、让学生体验成功

  教学中要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对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学生分别施教。要注意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和梯度,创设更多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上的成就感。在教学中,考试题目要容易一点,教学内容要适当,过早补充内容企图一步到位,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关于考试更应基于对双基知识的考查,切忌难度过高,以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情感。

  第四,重基础,重落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活跃思维。深入钻研教材,掌握教材体系、基本内容及其内在联系,抓住主线、明确重、难点,把握关键。提高学生自我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把基础的知识让学生掌握,合理的练习及时巩固所学习的知识。同时,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问题,应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而非纯知识性的提问。问题设计要有适当的难度和梯度,既要让学生有成功的可能,同时更要具有培养物理思维的价值,如一些能引起认知冲突的问题,能引起争论的问题,或一些能将认知一步步引向深入的后续问题等等。教师要考虑如何站在稍稍超前于学生智力发展的边界上,通过提问来引导思维,切忌直接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即不能包办代替学生的思维过程。

  问题的设计要有利于建立学生的思维模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例如:教师可通过这样一些问题来建立学生的思维模型:你的看法是……?、你是怎么想的?、这是为什么?等等。使学生在学习中对问题保持敏感和质疑的心态,培养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一种勤于思考的习惯,从而培养创新思维。

  第五、发挥多媒体技术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1、创建物理情景、渲染气氛,增强学生求知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可以轻松的引领学生进入直观、形象、甚至虚拟的场景,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学习兴趣倍增。如在讲授光的直线传播这一节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本世纪地球上第一次出现日全食情景来引入新课,学生会被日全食美丽、壮观、奇妙的情景深深吸引。教师适时提出问题:地球上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其中包含了什么物理道理?这样可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再结合其他生活中的例子,指导学生得出光沿直线传播的结论,这会给学生产生难以忘怀的印象,从而加深对光沿直线传播的认识。

  2、可进行实验模拟,有助于突破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在物理课堂中,由于实验受到时间、空间等因素的影响,因而利用现有的器材和条件很难实现。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则可以弥补其中的不足,利用多媒体技术中的动态软件则可以非常方便地制作出动画的画面,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不那么困难了。

  总之,学生是主体,老师为主导,根据八年级的学生的特点,来做相应的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更进一步。教学中只有不断的进行探索和总结,才能提高教学的质量,使教育教学的成绩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4

  如何引导学生从复杂的物理现象中发现并找出产生现象的原因和规律,保持并不断提高他们参与探究物理现象的兴趣与热情,使学生爱上物理课,是我始终在思考的一个问题。

  本节课以通过湿衣服变干、洒到地上的水变干,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现象,以及演示试验塑料袋中的酒精,放在80℃以上的热水中,塑料袋涨起来,引入汽化现象。把生活中的东西搬到课堂里来,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科学是一门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学问,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思维,使汽化和液化两个概念的引出顺其自然。

  在“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探究活动,又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理解研究问题的方法“控制变量法”,理解其他科学实验以及自己从事科学活动都是很有意义的。在研究“水沸腾实验”中,让学生复习海波熔化实验,讨论水沸腾实验的探究过程,让学生亲自实验,体验探究物理规律的乐趣。

  《汽化和液化》这节课的教学使我在这方面有了一些启示;由各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引入课题,体现了从现象到实质,从生活到物理。通过“拓展与延伸”,让学生从物理走向社会。学生自己得出规律,培养了学生自主思维的能力。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发表见解,既体验成功,也增强了学生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本节的授课的密度较大,主要是考虑到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刚刚学习物理的兴趣而定的。

  通过对自己设计的这堂课的思考,联系我的教学经验,这堂课可能会在这两方面存在问题:学生对汽化的两种方式理解了但因练习量不够会存在暂时无法解解释生活中相应现象的的问题,这需要在后面的课中进一步巩固。学探究实验课中,我真正体验到,新课程强调的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当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时,就意味着学生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施展,创造性的解放,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的出现,绝非偶然。另外,作为教师,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实在是十分必要。

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5

  《平面镜成像》这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将全班同学各按实验小组落座。开始导入,然后先是提出问题:“平面镜成的像具有什么特点呀?”,然后引导学生自己提出各种猜想,有说“像与物体是一样”的,有说“物体离镜子远了,像会变小”的,有说“物体离镜子近了,像就会变大”的,还有说“物体向哪个方向移动了,像也会跟着向哪个方向动”的,也有说“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比物到平面镜的距离远”的等等,哈哈!小样儿,说的这些都在我的预料之中,小菜!将学生的这些猜想问题加以“引导”,然后做适当分类,于是就明确的提出了实验所要探究的那些经典问题:一是“像物等大”问题,二是“像物等距”问题,三是“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问题。

  引导学生设计好实验,下面就是进行实验了,于是我胸有成竹的对学生们说,器材大家可以任意选择,可以是老师给准备的,也可以是自己从家里带的,也可以是自己身边的一些文具,开始吧!于是同学们七手八脚的忙起来,我下台巡视指导,绝大多数学生的实验操作的都是规规矩矩的经典步骤:

  1.将白纸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将玻璃垂直放在白纸上。

  2.玻璃板前放一直点燃的蜡烛

  3.玻璃板后放一直同样的未点燃的蜡烛

  4.移动点燃的蜡烛,直到从玻璃板前看上去蜡烛的像点燃似的

  5.比较物与像的大小是否相等

  6.测量物与像分别到平面镜的距离

  实验过程告一段落,然后我“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归纳最后得出了正确的实验结论。

  到此整个实验探究过程和我预想的一样顺利,用通常我们老师评课的语言来说那就是较好的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呀。

  可这时,最后一组的几个同学好像争执了起来,且有点火药味了,于是我又问了一句“同学们在实验的过程有什么问题,都可以提出来!”这一组中的张好同学胀红着脸(他正与别人争执)站起来说:“老师,这个实验中为什么要用玻璃片儿呢?”,立刻与他争执的其中一位站起来说“这样可以更方便的找到物体的像呀!”,其他同学也略带不屑的小声说“老师都说过多少遍了,你就傻吧!”。张好更急了扔出一句“那就非用玻璃片呀,研究平面镜成像用平面镜不行吗?”在我的印像里张好是一个不太爱听话,还有些爱钻牛角尖儿的主儿,开始我对他的这些话也有些不耐烦,不过我还是耐心的、平和的问道“那你有好的方法吗?可以给大家展示一下”。他看我给了他展现的机会,这下可有了说理的地方,更来劲了,我走道了这组的旁边,见他真的没有用玻璃板,而是用自己从家里带来的把掌大的小平面镜,方方正正的,开始比画起来,他用两支相同的新铅笔,一支放在平面镜前,一支放在平面镜后,让一支铅笔的一半在平面镜边沿的里面,另一半要在平面镜的边沿外面,用另一支铅笔在镜子后面摸索着找像的位置。看到这里,我确实被这个学生给震了,心想这分明就是我们老师天天在追求的“创新”吗!如果当时我不耐烦的将他们这些问题“压”下去,那真是太残忍了,在这节课上我大家赞赏了这位张好同学。

  这个学生的“创新”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像,下课回到办公室,我静坐下来,又是惭愧又是感慨万千。作为教师,虽然我们天天在呐喊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实际上我们多数老师仍经验化重复着那些老内容,我们的教学根本没有本质性的改观,甚至越是有经验的老师,就越是“自负”,思想头脑越是僵化,想教学生创新,而我们自己是否有了“创新”的意识?新课程改革下,我们不断的更新教育理念,要教师“主导”,要学生“主体”,可在实际教学中老师的“导”还不是“逼”着学生“倒向”自己的思维车辙之中吗?是到了该我们教育工作者好好思考一下的时候了,我感觉我们真的是任重而道远。

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6

  八年级物理教学包括五章内容,下面是我对各章节的具体反思。

  第一章,声现象。

  这章内容相对简单,重在理解与记忆。声音的传播速度中要注意强调不同的声音在同一介质、同一温度下传播速度相同。本章的重点是声音的三个特性,即:音调、响度、音色,以及它们各自的决定因素。在声现象的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有关回声定位的计算。对于路程、速度、时间三个物理量,学生只是在小学学过,但还没有学过用字母表示,所以是学生的难点。另外,这里的计算是学生学习物理应用题的'第一次规范化计算,在教学中要循序渐进,强调物理计算题与数学的区别,规范学生的解题格式。

  第二章,光现象。

  本章内容可以对比教学,将光的传播与声音的传播进行对比,效果较好;将反射、折射对比教学,学生容易掌握,在复习课中,可以将成像原因进行对比:立竿见影、水中捞月、水中鱼分别是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成像。此外,本章中的实验也要引起重视,光的反射、折射规律实验,尤其是平面镜成像规律的探究是一次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是学生的难点:规律难记、容易混淆、记住了不会灵活应用。如果条件许可,应该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这样一来,学生对实验规律印象深刻,对于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容易探讨。在探究完实验规律后应要求学生记忆过关凸透镜成像规律,再结合适当的习题巩固强化。还要联系生活,多从生活中找例子。凸透镜成像规律中像的变化规律学生不容易掌握。特别是投影仪中的调节。时间久了,学生容易把物距与像距混淆,导致错误。所以教学中应注意强调。

  第四章,物态变化。

  这章内容看似简单。在新课教学中学生接收起来快。可一旦复习,综合应用时特别容易混淆。所以在新课教学时对于每一种物态变化应该多举例,教会学生抓初状态、末状态,然后再分析。

  第五章,电流与电路。

  电流看不见、摸不着,对于电的形成、电流的方向,由于学生知识储备不够,理解起来比较抽象。教师也可存疑、不宜讲的太深。学生做实验,教师要加强巡视指导。电学实验成功,能给学生极大的兴趣与信心。要注意对实验素质的培养,对学生严格要求。本章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于物理量与物理量的单位容易混淆,如电荷及其单位、电流极其单位,另外学生初学时,对于电流、电流表、电流的单位常常混为一团,教学中要重视。电路图与实物图的画法、相互转换是学生初学电学最头疼的。教师应该耐心细致地讲解,并进行专题训练加以强化。因为这一章学好了,能看懂电路图了,形成能力了,就能为下学期的电学教学奠定基础。

  以上就是我对本学期教学工作的反思,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进步。

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7

  本节课表面上看没有多少东西,实际上内容较多,分两个课时应该是可以的。本节课涉及到三个活动,有两个重点:一是长度单位换算;二是刻度尺的使用。

  单位换算是容易被忽略的,其实要想讲透,学生也真正弄明白很不容易。另外它是进行复合单位换算的基础,也是今后一系列单位换算的基础。基于此考虑,我用了一节课的时间讲了长度单位的换算。过程是循序渐进,首先从单位台阶入手,要求用科学计数法逐步找到其中规律,然后过度到稍微复杂些的换算。方法是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入手即意义并用乘法写下来,指出单位换算的原则是等量代换,用特殊记号如颜色的区别让学生慢慢理解其换算过程。接着马上练习,并请学生板书,当场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

  从课后作业看,个别学生依然存在些问题,如单位漏写、错写等。另外,在时间单位的换算上,只要略提一下即可,但是“一秒等于多少小时”这样的问题还是会给学生带来些麻烦。

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8

  养成积累记录的习惯

  学问靠积累,有积累才能创新。我让每个学生准备了一个本子,使学生养成记录的习惯,积累探究方法的习惯。

  如教学《凸透镜》时,学生观察镜片特点时,有的想到了与平面镜片相比较。接下来讨论设计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许多学生自然想到了应用研究平面镜的经验,在仪器的摆放,怎样得到清晰的'像,像与物体比较找出像的特点等方面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

  学生对一些科学探究的积累,使学生有了科学探究的思路,提高了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量变会促使质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索新的探究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9

  随着这几年物理教学改革的逐渐深入,我对教学改革的又有了新的认识。新课改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研究精神和自学能力为目标的,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学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式转为探究性学习,自主合作地学习。所以,结合学校的特点和本人近几年的教学体会,下面是我对初中物理教学研究的几点认识。

  一、中小学教育的过渡

  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据大量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有一半以上的小学毕业生刚进中学时,非常不适应。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多数学生可以逐渐适应中学生活,但仍有为数不少的学生由于中小学衔接不好而导致学业不良,由此不能顺利地完成初中期间的学习任务。所以我想要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首先要了解过渡时期学生的特点,然后根据其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

  1、过渡时期的学生特点

  刚上初中的学生,上进心、好奇心都很强,对初中学习生活有浓厚的新鲜感。但同时会有这样的体会:教师每节课传授的知识量太大,教师授课的方法也不同于先前的教师,似乎讲得太快了,自己还没有完全听明白,教师已经转向别的内容。因此,学生感到教材难度大,新内容多,学习速度快。而且孩子入学年龄提前,独生子女增多,家长在孩子入学后既怕孩子跟不上课程,又怕孩子超荷负重,心理压力大,因此在小学阶段,家长采取陪读等多种多样的辅导方法。但孩子进入中学后,随着各门功课知识的加深,部分家长已无力给孩子详细讲解,也不打算与孩子一起学下去,因此,通常只采取督促的方式。而这个年龄的孩子不像小学生那样听话,也不像高中生那样懂事,正处在不太好管的阶段,他们渴望独立,最烦的就是家长过多的督促,因而得不到实质性的帮助。

  2、针对学生特点采取的方法

  首先我们应该认真分析学生的心理变化,帮助学生做好心理准备这一环。刚刚入学的初中生,都相信自己有能力学好,而一旦发现中学的学习生活和自己想象的并不一致时,便会垂头丧气,就容易发生心理问题。因此,新生入学后我们要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适应环境和面对挫折的心理学教育,并适当的给予他们帮助。

  其次,正确认识从小学向中学过渡时期班级管理的重要性。班级管理是整个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关键环节。抓好过渡时期的班级管理能缩短新生的适应过程,使学生尽快适应中学的紧张而快节奏的学习和生活特点,这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对于学校整体工作都会产生良好的影响。

  最后,我们要在教法和学法上完成小学向初中的过渡。小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习惯,引导学生多思考,为学生中学的学习搭好阶梯。中学教师在教法上应适当保留一些小学的教法,逐步减少机械记忆的含量,增大理解记忆的比重。教师在授课时,要努力把抽象的内容讲得形象具体,并且有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比、学、赶、帮、超活动,让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通过学习竞赛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使不同层次、不同基础的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提高学习成绩,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当然,学生从小学向中学过渡光靠教师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家庭、社会的配合。作为教师要多了解学生实际,分析过渡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给学生创造顺利完成中小学学习过渡的条件,使学生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更好地完成初中阶段的学习任务。

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10

  质量及其测量八年级物理教学的重点,一方面由于质量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和其测量是基本技能,另一方面也是学习密度的基础。

  《质量》这节课的学习目的是: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单位;知道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的改变而改变;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我用了2个课时完成这节课的教学,第1课时学习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单位和托盘天平的结构;师讲解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和师示范操作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第2课时学生分组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第1课时显得师讲得多,学生处于被动地学。讲台上放着一台托盘天平,师边操作边讲解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可见度小且枯燥无味,课堂教学效率低。

  所以,在第二课时我的教学过程设计是:1、每一小组的课桌上放一台托盘天平,先让学生观察桌上的`托盘天平并讨论学习托盘天平的结构。2、让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托盘天平的使用及注意事项。3、学生分组尝试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4、学生交流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5、师引导点拨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6、课堂基础习题过关检查。

  我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基本技能及学生的动手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因为现在的日常生活用品都配有说明书,学生要通过阅读说明书学会使用,所以在学习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时,我采用让学生先阅读课本讨论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尝试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师点拨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在课堂上把学习主动权、思考权、发现问题权还给学生,师起到引导和点拨作用,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边玩边学,学习兴趣很高,课堂学习效率高。

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11

  物理是初二学生刚接触的一门新课程,教材在编写课程时有意识的进行了安排,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把《声》安排在第三章,学生表现出较浓厚的学习兴趣,但通过一个月的教学实践,二次练习结果却与老师的想象相甚远。就其根源有以下几点:

  1.满足于表象,思考不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对老师例举的事例有很高的认知度,但要求学生举例时往往无从说起,对生活的事情缺乏思考。

  2.对学生了解不够,师生缺乏互动。教学中要求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满足于教给学生知识和结论,更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新课标渗透了STS(科学、技术、社会),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3.有时课上讲得太多,学生练习得太少,没有把握好校正时机,基础知识夯实得不牢固。学生很大程度上满足于听,不去思考,回家后并不去记忆,对基本概念掌握的很差,作业情况很不理想。

  4.对学生认知过程认识不够。对一些知识的讲授时,总自以为很容易,满以为自己讲解的清晰到位,没有能随时观察学生的.反映,而一笔带过。没有认识到学生的认知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并不是马上就能接受的,对于一些重点特别是难点的知识点,不但要讲透而且要针对性地加强练习、加强运用。

  在今后,我将从以下方面来改进教学:

  1.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两头。继续做好分层教学,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后进生辅导。

  2.对基础知识讲解透彻、分析细腻;准确把握重点、难点,避免课堂教学中,重点知识不突出,误将“难点”当“重点”讲的现象,避免重点、难点错位、失衡导致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下降的现象。

  3.向扎实有效课堂努力。力求多种教学模式并用,教学方式形式多样,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运用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等有效的学习形式。

  4.加强学校家庭的联系,齐抓共管。

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12

  1、课程标准中关于本节内容的要求为“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因此在教学设计中以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提出问题,在学习了重力,重力势能的知识后,又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现象,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新课程理念。

  2、“科学探究”既是教学内容又是教学方法,因此在本节课中安排了两个探究活动,以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在了解重力大小的同时进一步熟悉和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3、苏科版教材第八章《力》的'设计思想是先学习特殊现象,再学习一般现象,即先学习弹力、重力、摩擦力,再学习力,因此本节课的除了完成基本知识教学以外,还指导学生掌握研究的力的常见方法即通过力的三要素去研究力,并在第四节的教学中有良好的反馈。

  4、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生活物理社会的内容,拓展介绍了万户飞天和神舟飞船相关内容,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献身科学的激情,成功地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5、本节课教学中适当的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化解了教学重难点,并获得了成功。

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13

  本章是人教版新教材八年级(上)的第一章,也是初中学生接触物理学的第一章。本章一共4节内容,相对于以前的教材来说,难度稍微大一点,我用了10个课时的时间完成了本章教学。从学生掌握的情况来看,这几个方面学生出问题的几率比较高:

  1、第一节是“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这一节的内容比较直观、具体,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快,但是由于以前测量、记录时的错误习惯,很多知识点掌握不牢,老是容易出错。比如被测物体末端在刻度线上的读数,很多学生忘记了估读的“0”;还有就是对于单位的掌握,由于学生没有学指数运算,单位换算有一定的难度,当然这可以通过介绍相关的数学知识来解决,而对于每个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具体使用,很多学生就是茫然的,特别是新接触的微米和纳米,还有比较小的毫米,认识不是很清楚;另外有些学生对于分度值的理解不是很好,老是把分度值记为“mm”或者“cm”。

  2、第二节是“运动的描述”。

  这一节的内容比较抽象,理解性的知识点较多。比如与参照物有关的问题,学生老是分不清楚一句

  描述物体运动的语句中,哪个物体是研究对象,哪个物体是参照物。

  3、第三节是“运动的快慢”。

  这一节的内容有点把第一节和

  第二节的特点融合在一起的意思,学生对于速度公式的理解和变速直线运动的计算这两个知识点的掌握不是很好,特别是后者计算时容易张冠李戴。还有就是这一节涉及到运动图像,虽然教材没有要求,但是我还是讲了的,而学生没有学习正比例函数图像,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

  4、第四节是“测量平均速度”。

  这是一节实验课,从学生学习的情况来看,掌握得还不错,无论是对于实验的原理,器材,还是步骤,都还是比较清楚。

  初二的学生才开始接触物理,由于数学知识的欠缺,处理物理知识的方法不完善以及以前的一些错误习惯,在学习第一章时会出现一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单元复习,平常小测验等多种手段加以解决,相信只要用心,应该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20xx年9月19日

  《声现象》

  第一章这章内容相对简单,重在理解与记忆。声音的传播速度中要注意强调不同的声音在同一介质、同一温度下传播速度相同。本章的重点是声音的三个特性,即:音调、响度、音色,以及它们各自的决定因素。在声现象的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有关回声定位的计算。对于路程、速度、时间三个物理量,学生只是在小学学过,但还没有学过用字母表示,所以是学生的难点。另外,这里的计算是学生学习物理应用题的第一次规范化计算,在教学中要循序渐进,强调物理计算题与数学的区别,规范学生的解题格式。

  20xx年9月29日

  《光现象》

  上完课后,静心回顾本节课的设计思路和得与失。这节复习课我设计的基本思路是:突出知识重点兼顾全面复习巩固,以生活情景展开课堂讨论,重视课堂反馈,强化基本知识、能力的.训练,以达到提高复习教学的效果。

  1、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建立较完整的知识结构,注意加强前后知识的联系。光的反射与折射贯穿全章,是重中之重的知识点,它是一根主线,把各部分的知识紧紧联系在一起,平面镜成像也是本章复习的重点知识。在复习教学中,在突出重点的同时,注重前后知识间的有机渗透,体现了知识的系统性、综合性。

  2、教学中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突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注重学习方法的及时总结。光现象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及自然现象的联系极为密切,在复习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概念、规律解释现象,说明道理,进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说理、探究题的训练。

  3、本节课也存在不少不足。教学中忽视了实验教学。关于光现象的知识,很多可通过实验观察来探究学习,虽然很多实验用专用仪器操作,但许多实验可取材于瓶瓶罐罐,并且拼拼揍揍即可完成操作、得出有关结论或验证有关知识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是学生的难点:规律难记、容易混淆、记住了不会灵活应用。如果条件许可,应该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这样一来,学生对实验规律印象深刻,对于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容易探讨。在探究完实验规律后应要求学生记忆过关凸透镜成像规律,再结合适当的习题巩固强化。还要联系生活,多从生活中找例子。凸透镜成像规律中像的变化规律学生不容易掌握。特别是投影仪中的调节。时间久了,学生容易把物距与像距混淆,导致错误。所以教学中应注意强调。

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14

  初中物理教学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认识过程。学生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就能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所学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中的科学。

  首先对于学生而言,学生是主体,教师的观念应该改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个人认为传统的教育方法已经不太适用,我们应该让学生大胆的去猜想,不能对于学生的猜想不加考虑的一票否决,当有学生问到:房屋究竟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人站在车里向上扔东西东西会怎么样物体为什么下落而不向上掉?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为什么却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如果当初牛顿没有在苹果树下看书或者牛顿坐在榴莲树下看书等等。这些问题的提出无疑是学生的创新思想,学生的思想很活跃,他们所提出的问题是我们教师所不及的,当我们所讲到这些知识的时候的'答案也就一目了然的呈现出来,对于学生提出的答案当他们知道答案后印象非常深刻,这样不断的质疑不断的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开端。物理可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学生可以从生活中去找到问题也可以从生活中找到答案。

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15

  今天我的三个班都学习了〈熔化和凝固〉,尽管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可是课上下来,效果与我想象的有很大差距。给二班上课时,我准备按照实验课的几个环节讲下来,却省略了最重要的“进行实验”环节,而是准备放到下一节课专门做实验。然后给出了学生实验数据,并由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可是我发现,由没有“实验”的数据得出结论,每一句结论都显得那么牵强。而且,由数据得出结论的分析过程有点混乱,没有逻辑性,想到哪说到哪,这说明备课还不够扎实。以后的实验课的备课要在“分析得出结论”时的语言准确、简练和逻辑性上下功夫

  在接下来的三班和四班上课之前,我抓紧时间准备了小组实验器材,用了两节课时间。在三班上课时,由于“实验前的准备”讲解过多,致使实验时间只剩下十分钟,实验没做完就下课了。四班的课在三班的下一节,由于实验的准备不够充分,四班实验时三班做过的'石蜡还没有凝固,致使课上耽误了不少时间换水,换蜡,这样一来,做实验的时间就有点苍促。所以,在以后的实验课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不能偷懒。

【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物理教学与物理教学的反思_物理教学反思03-10

物理教学反思_物理教学反思04-27

物理教学与网络的反思_物理教学反思03-10

物理教学反思笔记_物理教学反思03-13

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11-05

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03-02

八年级物理的教学反思07-05

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11-01

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