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

时间:2023-03-08 16:03:25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15篇)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1

  《奇怪的大石头》讲述的是我国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侯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数十年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在教学这一课时,我首先自己通读了教材,认真钻研了教学用书,确定了的教学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我引导学生围绕下面两个问题展开讨论:

  (1)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

  (2)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在解决第一个问题时,我让学生反复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展开讨论,进行探讨。学生抓住“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中的“孤零零”,知道了石头是独立的一块;从“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这句话知道了这块石头非常大;从老师说的话“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明白了这块石头已经有很长很长的时间了;老师说它是“天上掉下来的陨石”,但李四光又想这么大的石头“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而且连大人也说不清楚。通过这几方面,学生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知道了这块大石头确实“怪”。正是因为这样,李四光才产生了疑问,紧接着,我引导学生讨论第二个问题。我让学生反复朗读老师和李四光的对话,感受李四光思考问题的过程。

  (3)虽然老师和父亲都说不清楚石头的.来历,但是李四光没有放弃求索,在不断地思索和解决疑问的过程中,让孩子们从中感受到了他那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数十年执著求索的精神。因此,我教育学生要学习李四光这种执著求索的精神品质,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的最后几段,重点抓住“许多年”“直到”“才”“专门考察”“发现”等关键词语来体会,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进一步理解了李四光执著探索的可贵品质。

  在教学这一课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时,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以理解和体会。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2

  在教学时,我使用了第二份教案,当时感觉只有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环节,才能体现现代教学理念,虽然担心三年级的孩子会跟不上,不习惯合作,但是有辅助性问题引路应该不成问题。没想到课堂实效却不好。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期望过高,合作学习没有实效。

  新课程理念当然是课堂上应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小组合作学习当然也是由此发展而来的`。而刚刚由低年级才走入中年级的孩子,合作学习的能力、方法都不具备,在合作学习中,给一些学生提供了偷懒的机会。

  2、教师的教学激情,教育机智问题。

  本课的教学,由于设计问题,学生的主动性完全没有发挥出来。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导致老师牵引过多。

  由此看来,开始的第一份教学设计是却适合三年级孩子的。由那块奇怪的大石头入手,能激发孩子的兴趣,接着直接抓住重点词句在读中感悟、体会李四光执着求索的精神。在教师努力创设的情境中,使孩子们受到一种感染,使他们对李四光产生一种崇拜的心理。这才是学生与文本平等对话的意义所在。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3

  在备课之初,我按照习惯先反复读了几遍课文,形成了自己的理解思路:产生疑问——寻求答案——解决问题。然后我详细阅读参考书,明确了教学中应该解决的重点和难点。我还上网查找了这节课的一些教学案例,对比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我逐渐有了一个清晰的教学思路。然后我开始备课。

  第一次备课,我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引领学习和自主学习”两大模块。以“抓住问题——探究原因——如何解决——感悟品质”四个环节进行教学。可是,第一次试教后,发现学生根本接不上我的思路,我改了教案,把问题细化,并加入一些基本训练,但是二次试教后,发现学生对我的问题仍然半明半昧,汇报时也不知从何处谈起,在文本的解读中也很难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而且预设的很多内容都没有出来。我想,一定是我的教学思路有问题。经过和同事交流,大家一致认为学生刚上三年级,学习方法还没有形成,学习能力也不是很强,所以这种教学设计有些拔高了,我又找周校长沟通请教,她帮我找到问题出现的原因,给我提了很多有针对性的建议,我决心重新备课,改变学习方式,放低目标,让学生抬一抬脚就够得着。所以我的第三稿教案相对来说简单了许多。

  今天上课时,学生的状态还是蛮好的,开始的'学习也很顺利,但是到了小组合作学习环节,不知是我的问题问的太突兀,还是这个环节转换太快,学生刚开始也处于云雾之中,不知道究竟应该找些什么?我巡视了几个小组发现这种情况,及时进行了点拨,部分学生这才茅塞顿开,但是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的理解不在我的掌握之中,我找的几名学生在回答几个问题产生的原因时,其他同学有的点头表示同意,有的则不知所云的样子,真不知道这个问题是不是真正得到了解决。由于担心时间不够用,所以后面理解李四光解决问题的方法时处理又过于简单了,甚至课后题都没能得到解决。

  这节课上完后,我虽然情绪轻松了,但是心情并没有那么舒畅,因为总觉得还应该有更好的解决办法来突破学生理解能力这个瓶颈,只是我还没有找到。其实这篇课文并不是很难,问题是如何让学生思维清楚,理解深刻,如何能把“得言、得意、得法”融会贯通,使学生会学语文的同时,还能会悟语文,会用语文。学完新课标,努力想把自己所学,所感,所悟都用到自己的工作实践中,却在这一节课后发现,原来思想要和实践一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4

  一、时间的把握上不够充分

  对于课堂时间的把握,我还欠成熟。教案中,我还设计第五个环节,就是书写指导,但在课堂上我还来不及实施这个环节。在词语教学这一环节,糜老师帮我计算了一下时间,总共花了十分钟的时间。之后是学生读词、还有问学生问题的时候,都显得在时间衔接上不够紧凑,存在一些脱节的问题。这些应该把握好时间的地方,我应该在下次引导好学生,使整个课堂教学紧凑,从而让整个课堂显示出一种精神抖擞的气氛。

  二、目标意识不够强烈

  很惭愧,一个教了七八年语文的教师还不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的概述一堂课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往仅会认真地参考教参中的教学过程,而对于课堂教学的整体目标给于的关注偏少。对于本节课的设计,也是过多的把时间花在了过程的设计上,对整体上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却没有充分全面的思考。上完课之后,特别是听了老师的`评课之后,才真正认识到目标的重要性。当一个环节没有明确目标的时候,环节便沦落为只是老师的一种修饰,而学生只能是吃力地配合老师的演出。这怎么能够是一堂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呢?而又怎能是一堂好课呢?所以,一堂课设计的好与坏以及学生上课情绪的调节很重要,但是这些都是要建立在一个整体目标的基础上的。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5

  《奇怪的大石头》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一块大石头产生的疑问,问老师和爸爸没有得到答案,长大后靠自己出国解决疑惑的故事。

  教学中我首先明确教学目标:

  1、让学生们正确流利的朗读全文

  2、了解童年李四光对石头产生的疑问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上课时先让学生们通读全文,搞清处“奇怪的大石头”到底奇怪在哪里?让他们去思考,去提问,积极发言,并针对提出的问题去展开教学,逐个分析问题,最后探讨李四光是怎么样解决内心疑惑的'?说实话因为是随堂上课,我在上课之前是做好准备的,我想好了上课应该说什么,学生可能会说什么,我又该怎样回答他们。可是一上课,好多东西都跟想象的不一样。

  对本堂课的不足点我总结如下:

  一、对课本的阅读语言平淡,我基本上用了提问的方法,如让学生说说“奇怪的大石头”到底奇怪在哪里?学生能找到,但是我就轻描淡写地带过了。没有让学生针对性的读一读,使得学生对这篇文章的理解不够深。

  二、阅读的针对性不强,课文让学生反复读。但是学生虽然在读,可我感觉他们只是在配合我,他们没有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情感来。我现在想想,其实每一篇课文每一次读的要求应该是不一样的。如可以分

  1、解决生字词,把课文读通顺。

  2、有感情地读。

  3、深入了解了课文,以情景读来加深印象等。但是我在这方面做的很欠缺。让学生读的有点不知所谓。

  三、我本课的教学目标没有很好的完成。我在上课时感觉是在设计一个过程,好学生回答的和我的想法一样就可以了,然后按照我的想法一直上下去。如果学生偏离我的想法就会想方设法把他们引导到我的思路上来。过程和我一样了,我就觉得成功了似的。其实现在想来,这跟我对教学目标不明确很有关系。

  我觉得我们不管课怎么上我们最终的目标就是要完成教学目标,只要围绕着教学目标,不偏离。站在学生的回答角度跟着学生上也未尝不可。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6

  今天,我在班里公开教学《奇怪的大石头》这一课,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兴趣,并不断探索研究,最终取得了震惊世界的发现,为中国人争光。文章内容通俗易懂,学生一读便知,关键是要让孩子们体会李四光的精神,李四光对大石头所表现出的兴趣是不一般的,他有一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李四光对大石头所持的恒心是令人动容的,从小到大,从国内到国外,经历那么长时间,他的痴心不改,他的执着依旧,这是怎样一种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呀!李四光提问题的方式方法也是与众不同的,他很会观察,也很会思考。所以我将教学的重难点确定为从该文中受到启发。我想:教学本文,惟有让学生多读读课文,学生才会从中受益

  上课时我先让学生们通读全文,搞清楚教材讲了一件什么事,接着让学生说说李四光给你留下了一个什么印象?让他们去思考,去提问,积极发言,并针对提出的问题去展开教学,逐个分析问题,最后探讨李四光是怎么样解决内心疑惑的?带着这种思路把学生们引入课本内容中,整节课学生们听得很有味。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许多问题:

  一、时间的把握上不够充分

  对于课堂时间的把握,我还欠成熟。整个教学过程显得有些前松后紧,一开始我让同学们概括“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的时候,我总怕指导不到位,叫了许多同学发言,结果浪费了时间,致使在最后体会李四光精神这一环节上时间不够充裕,重点不突出了。

  二、目标意识不够强烈

  由于以往教学总是认真地参考教参中的`教学过程,而对于课堂教学的整体目标给于的关注偏少。对于本节课的设计,也是过多的把时间花在了过程的设计上,对整体上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却没有充分全面的思考。尤其是语文技能性目标定的不够准确、全面,课堂上注重了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但是段的训练还有些欠缺,没有做好语文低段和中段的衔接。

  仔细地反省一下,课堂上出现了这些问题,首先是我对学生的了解还不够,不清楚三年级已经有了什么样的能力、什么样的基础。其次是我在备课时钻研教材不够,没有定位出准确的目标,当一个环节没有明确目标的时候,环节便沦落为只是老师的一种修饰,而学生只能是吃力地配合老师的演出。这怎么能够是一堂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呢?再次我对学生学习情况的预设也不够全面,造成课堂上应对不灵活。

  今后我将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教学和学生上,找对教学的方法,努力做好自己的教育工作,争取得到更大的进步。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7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同样讲的也是篇名人故事,关于李四光小时候的故事。

  我定了两个课时的任务,第一课时将课文中的生字词完全掌握,第二课时集中精力讲解课文。今天进行的是第二课时的讲解。首先,在课前我带领学生重新复习一遍字词,朗读一遍课文,然后抛出一个问题: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是一个很常见的问题,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大部分学生来说,并不能很好地概括总结,需要老师引导,再多加训练。然后我板书课题,从解题开始,一步步引导学生抓住本文的一个重点:石头怪在哪里?通过从课文中找相关语句,大体总结出大石头的“四怪”。解决完这个问题之后,我先让学生找出文中李四光提出的几个问题,通过这几个问题,体会李四光是个怎样的.人--善于思考、善于观察、善于提问。最后,小总结:正是由于李四光从小具有这些优秀品质,所以最后成为了著名的地质学家,与开头第一段呼应。更是鼓励学生像李四光学习,将来成为一个有用之人。

  最后的时间,我把这一单元学到的名人故事以及他们的一些优秀品质大体上给学生拢了一遍,至少得让他们知道这单元的重点是什么。另外,第8课是略读课文,同样也是关于名人的,讲的是宋庆龄讲诚信的故事,情节简单,学生一读就明白什么意思,所以把主动权放给学生。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8

  《奇怪的大石头》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一块大石头产生的疑问,问老师和爸爸没有得到答案,长大后靠自己出国解决疑惑的故事。对于教学上我首先明确课文教学目标:

  1、让学生们正确流利的朗读全文

  2、了解童年李四光对石头产生的疑问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上课时先让学生们通读全文,搞清楚“奇怪的大石头”到底奇怪在哪里?让他们去思考,去提问,积极发言,并针对提出的问题去展开教学,逐个分析问题,最后探讨李四光是怎么样解决内心疑惑的?说实话我在上课之前是认真的准备的,我想好了上课应该说什么,学生可能会说什么,我又该怎样回答他们。可是一上课,好多东西都跟想象的不一样。

  对本堂课的不足点我总结如下:

  一.对课本的阅读太轻描淡写

  在文本的处理上我基本上用了提问的方法,如让学生说说“奇怪的大石头”到底奇怪在哪里,学生能找到,但是我就轻描淡写的带过了。没有让学生针对性的读一读,使得学生对这篇文章的理解不够深。

  二.阅读的针对性不强

  对于课文我我让学生们一直在读,但是学生们虽然在读,可我感觉他们只是在配合我,他们心里是不清楚为什么老师让我们读课文。我现在想来,其实每一篇课文每一次读的要求应该是不一样的。如可以分1.有感情地读.2.因为深入了课文,以读来加深印象等.但是我在这方面做的很欠缺.让学生读的有点不知所谓。

  三.目标不明确

  现在想来我本课的目标没有很的完成。我现在上课我感觉我一直在设计一个过程,常在想最好学生们回答的和我一样,然后按照我的想法一直上下去。一旦学生偏离我就不知道如何应付,常会想方设法把他们引导到我的思路上来。过程和我一样了,我就觉得成功了似的。其实现在想来,这跟我对教学目标不明确很有关系。我觉得我们不管课怎么上我们最终的目标就是要完成教学目标,只要围绕着教学目标,不偏离。站在学生的回答角度跟着学生上也未尝不可。

  这堂课中,也有经过自己反复研读教材,迸发出来的亮点,与学生能够融入课文情境,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讨论问题,体现了新课标中强调的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本课的课件我也做了充足的准备,在视觉上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感染,做到课件与授课内容保持一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到学生的互动当中。另外在处理教材的重难点上也做到了完善的突破,如:在引导学生理解巨石到底怪在哪里时,能够指导学生通过朗读去找出相关的句子,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达到了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一举两得。还有在针对课文中李四光提出的那些问题进行逐步分析,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李四光是个怎样的孩子。这是课文的.重点也是难点,不断地在读中体会,在体会中去品析人物特点,这是传授给学生的捕鱼之术,更是一种学习的技巧。

  读文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艺术,在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读文的方式方法不够新颖,只是为了达到目的而去读,中间的过渡语句没有设计得更加精确优美,学生是在老师的感染下去体会文中的思想,而这堂课中,学生也只是在老师的要求下去完成学习读书任务。这点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加强学习!

  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老师的语言语调是整堂课的血脉,是连串珠子的绳子,所以在这方面,还要不断的练习说话,说话不只是简单的说,而是要说出一种情,道出一种味,这才是课堂的精华,这也是为学生的学习注入新鲜的血液。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9

  《奇怪的大石头》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会认1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求索的可贵品质。教学难点就是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追求的可贵品质。

  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我先给学生布置了前置性作业,前置性作业是用导学案的形式展示给同学们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前置性作业自己学习,让他们自己答题掌握或者是小组之间讨论完成。通过检查学生的前置性作业发现学生基本上能较好的完成预习,大多数学生能达到老师的要求,有部分学困生需要课堂上老师的帮助下完成。

  教学中我主要抓住石头是从哪里的`?为什么周围这么平整?两个问题引导学生积极的阅读课文,寻找答案,努力做到让所有的答案行语言都出学生嘴里出来。

  不足之处:

  一节课结束后我再细地反省了一下本堂课,我感觉到本节课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主要原因首先是我对学生的了解还不够,不清楚三年级已经有了什么样的能力、什么样的基础。其次还有自身的语言缺乏魅力,缺少一股那种引人入胜的,想要把所有内容一字不落听进耳朵、记在心里的力量。最后是我自己还只是把自己定位在“陪着学生快快乐乐地学习”的位置上,还没有意识到“老师应该有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向更高的难度挑战的精神。”面对教学中存在的这么多问题,以后我会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教学和学生上,也会找对教学的方法,努力做好自己的教育工做。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10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 浙江省杭州市半山实验小学 周德颖 今天,区进修学校的邹清老师来学校教学调研,听了我上的《奇怪的大石头》一课。既肯定了我的优点,也给我提出了不少有效的建议。

  我在上这课时,由“你知道李四光的哪些知识?”导入,揭示课题。学生针对课题提出了2个疑问:

  1、这块大石头“怪”在哪里?

  2、他是怎么解决自己提出的疑问的。这是两个切中要害的问题,我将问题及时打在电脑上,呈现给全班学生作为自学的导向问题。学生通过自读自学,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我也将本节课的重点定在讨论问题一。

  孩子们发言积极,找到了许多重点语句,我虽然表面镇定地在讲课,带领孩子挖掘语言的重点、训练感情朗读。可是此时,我的心里已经开始发虚了。因为我知道孩子的思维在无限制地扩张,体悟的点铺得太开了,显得很散,影响整个课堂的严谨性,可是我又想不住及时刹车的方法,怎么办?好不容易,终于有同学说到了我课前预设的句子了,赶快抓住,将问题的讨论缩小到第二段。

  课后我仔细思考了这个插曲,我逐渐认识到自己的缺陷。

  1、我第一次接触新教材,对这篇课文读得不够透彻:

  只重视了文中重点词句、语言训练点和思想感情的渗透,忽略了这篇文章的结构体系。这篇文章可以分为两部分:一到二段为第一部分,主要讲这块石头的“大”,从而引发了李四光孩提时的疑问。其他段落为第二部分,讲述李四光不断探究问题的答案,终于成为了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所以,如果将目标再锁定明确一些,就不会出现课堂上孩子说话如此散的现象了,我可以这样安排学习任务: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找看从哪里可以看出这块石头的“大”?第二课时再安排后半部分来历怪的`特点。最后在学完课文之前,结合板书指向课题,石头“大”,来历“怪”,怪不得叫“奇怪的大石头”呢!齐读课题下课。唉!怎么没早点发现。而且这归段的能力,是三年级重点要培养的,错过了一次好机会。

  不错,细节决定成败,就这样一个小小的疏忽,让我觉得整节课留下了一个很大的遗憾。

  2、朗读的形式过于单一:

  不知为什么,我总是会忽略朗读形式的问题,学着学着就变成齐读为主了,整个课堂齐读的比例占到了80%,学生读得口干舌燥,还得继续奋战。朗读可以分为:个别指名朗读、小组朗读、男女生对读、小组赛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课堂上,每一种形式的朗读都尤其重要的功效。比如个别指名读可以将全体同学的注意力集中到一个焦点,通过个别学生的朗读达到示范、纠错、突破重点等多项指向明确的功能,同时体现了一个朗读的个性,关注每个孩子的发展。齐读可以很好地调控课堂纪律,使朗读有气势,但不易抒发孩子个人的朗读情感。再说赛读,这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朗读方式,他们喜欢小组竞赛,喜欢那种获胜的感受,尤其是当两组站起来的时候,特别精神,特别投入。因此,课堂应是多种朗读方式的结合体,让朗读扬长避短,发挥更大的功效。

  另外课堂也有成功之处,需要坚持的。

  1、识字的自主学习:

  到了三年级,识字写字部分已不是教学的重点,此时就应该根据两年多学习的识字方法,放手让孩子自主识字。自学生字后,让学生说说有哪些生字容易出错要提醒大家注意的,然后我再挑几个重要的字范写、讲解、书空、强调。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培养了孩子自主识字的能力。

  2、问题由学生中来再由学生来解决:

  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获仔细读课题,提出自己想问的问题,经过归并、筛选后将问题呈现作为课堂主要研究的方向。这样的方法学生会仔细地去读课文,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在课堂上努力地解决问题。

  3、重点语句的探究放手让学生自己学懂:

  三年级的孩子已有一定的思辩能力,一些重点的语句在每个孩子读来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通过个别发表见解的互补及点拨,让孩子自主理解重点语句,通过抓字、词的体悟,帮助理解含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连感情朗读的任务也由学生完成了。

  课堂就是这样一门遗憾的艺术,我将在课堂上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11

  文章主要记述了老木匠想让小木偶拥有快乐,因此给予了小木偶一个笑的表情,不巧弄巧成拙,使得小木偶因为只拥有一个笑表情而遭到小红狐的欺骗,受到熊警察÷小白兔÷老奶奶的误解,受尽委屈却无奈解释,最后得到蓝鼻子女巫的帮助,拥有了所有的表情。文中以拟人体的故事情节展开,告诫一个深刻的道理:笑是很总要的,但是生活中只拥有笑是远远不够的。

  在课前我反复读这篇课文,重点围绕小木偶拥有表情之后的遭遇和心情展开,让学生深入小木偶的处境,体会小木偶的无奈。还让学生扮演小木偶,熊警察,小红狐,老奶奶的角色,体会笑的.特殊情景下的其他含义。使得学生即对笑这一表情在特殊情景下的含义有了一定的了解,还能使学生在情景表演中感受到小木偶受尽委屈却无奈的心情。学生们表演的很尽兴,也很生动,调动了学生们表演的兴趣,整个表演的过程中,孩子们观看的很认真,纷纷给表演的学生提出了建议,并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使得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现的机会。

  这节课虽然很把学生表演的兴趣表现了出来,可是对待课文的拓展延伸并没有展现出来,那就是小木偶拥有表情之后还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这是我在铃声结束之后想到的这样的一个环节,其实在学生很有兴致表演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小组讨论交流,在展现给大家。这样即不会打消孩子们表现的欲望,又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将课文的拓展延伸环节以学生喜欢的形式结束。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12

  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七课《奇怪的大石头》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侯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数十年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在教学这一课时,我首先自己通读了教材,认真钻研了教学用书,确定了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我引导学生围绕下面两个问题展开讨论:

  (1)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

  (2)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在解决第一个问题时,我让学生反复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展开讨论,进行探讨。学生抓住“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中的“孤零零”,知道了石头是独立的一块;从“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这句话知道了这块石头非常大;从老师说的话“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明白了这块石头已经有很长很长的时间了;老师说它是“天上掉下来的陨石”,但李四光又想这么大的石头“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而且连大人也说不清楚。通过这几方面,学生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知道了这块大石头确实“怪”。正是因为这样,李四光才产生了疑问,紧接着,我引导学生讨论第二个问题。我让学生反复朗读老师和李四光的对话,感受李四光思考问题的过程。虽然老师和父亲都说不清楚石头的来历,但是李四光没有放弃求索,我教育学生要学习李四光这种执著求索的精神品质,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的最后几段,重点抓住“许多年”“直到”“才”“专门考察”“发现”等关键词语来体会,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解决了第二个问题,进一步理解了李四光执著探索的可贵品质。

  在教学这一课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时,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以理解和体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多注意这一点。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13

  《奇怪的大石头》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一块大石头产生的疑问,问老师和爸爸没有得到答案,长大后靠自己出国解决疑惑的故事。由于这节课是新教师亮相课,所以我打算用一课时完成教学内容,展现完整的教学过程。

  在教学之前,我首先自己通读了教材和教学用书,确定了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我打算引导学生围绕下面两个问题展开讨论:

  (1)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

  (2)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然后让学生概括出李四光善于思考、善于提问、执着追求的优秀品质。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提前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在生字的学习时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在加上自己课堂语言琐碎,使得整个课堂节奏过快,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己品味课文,概括问题。并且课文内容没有完成,只解决了第一个问题,重点问题还没涉及到,显得本末倒置。总之给人的感觉是很失败。

  课后我自己做了认真的'反思,从自身来说首先是自己对新教材的认识不够,没有深入研究课文内容,重点把握不到位,课堂上线索不明确,思路不清晰。其次是自己上课语言太过随便,话太琐屑。第三是自己的课堂评价语言不到位,而且太过消极。应该多表扬学生,多肯定学生,让学生在一种积极地的状态下提高自主学习的兴趣与能力。

  另外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1、加强学生识字的自主学习。到了三年级,识字写字部分已不是教学的重点,此时就应该根据两年多学习的识字方法,放手让孩子自主识字。自学生字后,让学生说说有哪些生字容易出错要提醒大家注意的,然后我再挑几个重要的字范写、讲解、书空、强调。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培养了孩子自主识字的能力。

  2、问题由学生中来再由学生来解决。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获仔细读课题,提出自己想问的问题,经过归并、筛选后将问题呈现作为课堂主要研究的方向。这样的方法学生会仔细地去读课文,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在课堂上努力地解决问题。

  3、重点语句的探究放手让学生自己学懂。三年级的孩子已有一定的思辩能力,一些重点的语句在每个孩子读来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通过个别发表见解的互补及点拨,让孩子自主理解重点语句,通过抓字、词的体悟,帮助理解含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连感情朗读的任务也由学生完成了。

  我想自己确实还是太年轻了,我不了解不懂不明白的东西太多了,我一定要好好反思自己的每一堂课,多去向老教师学习,把握好自己成长的每一步。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14

  新课程注重课程的开放和生成。经常看到有的老师上课时让孩子海阔天空的发表自己的高见,孩子们在课堂上忙着左一个讨论,右一个交流,却无暇捧起书本细读,有时甚至使孩子的思维脱离文本,教师也不作引导,任其夸夸其谈,课堂看似热闹,却无多少实质。有时自己也放这样的错误。这堂课在课始初读课文时,学生说了对李四光的印象后,我让孩子仔细读课文,找找自己观点的理由,看谁的理由最要充分。

  学生的求知欲和好胜心被激发,进入积极备战状态。于是在课本上勾勾、画画、写写,留下思考的痕迹,这样做就是优化孩子与文本的对话,让孩子有自己的'个性阅读。

  然后我不急于让孩子发言,而是让他们在组内再次交流自己找到的理由,再次让孩子与文本进行碰撞,撞初个性化的火花。在交流时,我十分重视学生的表达,让学生按照句式“我从这句话中看出……”或者“我觉得这句话可以看出……”抑或“我认为……”让孩子的语言也带上个性化的色彩。我想,尝试让孩子在课本上留下思考的痕迹,也该是阅读教学中中段学习向高段学习过渡的重要一环吧!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15

  “接下来,我来当文中的老师,你们就是李四光,咱们一起来读读。”听完这话,学生们的眼中马上绽放异彩,读得入情入境,颇有味道。比起之前让同桌单纯地让学生角色读,更有示范性。

  朗读是语文有效教学细酌入“味”之佳法。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教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功莫大焉。”学生在朗读实践中充分与文本进行对话,与教师、学生进行互动,产生共鸣,真正落实了课堂的有效教学。

  于是教学产生了思考,朗读不是一蹴而就的,应该是步步为营的。以本课为模板,探究如何有层次地让学生进行有效性的朗读。 1、充分做好预习,奠定有效朗读基础。

  有位教育专家说过,只有扎扎实实落实初读,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才能预约下一步的精彩。对三年级学生而言,生字词是朗读的障碍,要让学生通过预习,通过查字典等各种方法解决文章中“秦、陨、卧”等生字,为流利的朗读扫清障碍。同时,老师应要求学生预习时的朗读应该是放声朗读,不仅训练发音,还可以通过语气的变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悟李四光爱观察、勤思考、乐发问、善研究的`精神奠定情感基础。

  1、让学生们正确流利的朗读全文

  2、了解童年李四光对石头产生的疑问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上课时先让学生们通读全文,搞清处“奇怪的大石头”到底奇怪在哪里?让他们去思考,去提问,积极发言,并针对提出的问题去展开教学,逐个分析问题,最后探讨李四光是怎么样解决内心疑惑的?说实话因为是随堂上课,我在上课之前是做好准备的,我想好了上课应该说什么,学生可能会说什么,我又该怎样回答他们。可是一上课,好多东西都跟想象的不一样。

  对本堂课的不足点我总结如下:

  一、对课本的阅读语言平淡,我基本上用了提问的方法,如让学生说说“奇怪的大石头”到底奇怪在哪里?学生能找到,但是我就轻描淡写地带过了。没有让学生针对性的读一读,使得学生对这篇文章的理解不够深。

  二、阅读的针对性不强,课文让学生反复读。但是学生虽然在读,可我感觉他们只是在配合我,他们没有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情感来。我现在想想,其实每一篇课文每一次读的要求应该是不一样的、如可以分1、解决生字词,把课文读通顺。2、有感情地读。3、深入了解了课文,以情景读来加深印象等、但是我在这方面做的很欠缺、让学生读的有点不知所谓。

  三、我本课的教学目标没有很好的完成。我在上课时感觉是在设计一个过程,好学生回答的和我的想法一样就可以了,然后按照我的想法一直上下去。如果学生偏离我的想法就会想方设法把他们引导到我的思路上来。过程和我一样了,我就觉得成功了似的。其实现在想来,这跟我对教学目标不明确很有关系。

  我觉得我们不管课怎么上我们最终的目标就是要完成教学目标,只要围绕着教学目标,不偏离、站在学生的回答角度跟着学生上也未尝不可。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06-13

《奇怪的大石头》的教学反思06-13

奇怪的大石头的教学反思06-13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06-13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05-14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10-26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02-11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01-01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02-21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示例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