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教学反思

时间:2023-03-08 08:30:26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假如》教学反思14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假如》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假如》教学反思14篇

  《假如》教学反思 篇1

  这首儿童诗歌,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除了能从中积累语言外,还能纯洁孩子们的心灵。面对这样一首文字平凡而情感充沛的诗歌,我探索着采取简洁的线条,走出教师烦琐分析、学生被动接受的说教式教学的途径。

  1、创设情境,入情入境。

  叶圣陶先生指出:“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以亲”。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因素对人的情感能起感染作用。小学生因生活经验缺乏,知识水平有限,教学中如果仅靠文字的叙述,很难向学生呈现直观形象。因此,要善于创设各种直观情境。这节课我创设多种情境,如在教学第一、二小节时,通过创设“小树在寒风和大雪中受冻”、“小鸟在鸟窝里孤零零地大哭”两个情境,让学生仔细看,仔细听,通过多种感官的感受,引发学生内心体验,感受到小树的寒冷,小鸟的孤单,西西的痛苦。这样,让学生达到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深刻体验文中蕴含的情感。

  2、揣摩文字,诱发情感。

  课文的情感总是从字里行间显露出来,特定的语言总是表达特定情感,特定的表达方式和文章的情感倾向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学中,应在感知课文语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品味揣摩语言文字,强化语感训练,使学生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如在教学第一小节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对“缩着身子,轻轻叹息”的理解,让学生看图后边做边说说小树在叹息什么,让学生边模仿小树冷的动作边学着小树说说话,让学生感受到小树的可怜,通过反复诵读,体验文章的思想情感。

  3、引导想象,升华情感。

  想象是思维的特殊形式,是发展学生创造力,陶冶高尚情操的重要智力因素。有些课文的情感可以向文外延伸,抓住伸展点发挥想象,可以使学生的情感进一步升华。在教学第一小节时,让学生发挥想象在红红的太阳下小树有什么感觉?会说些什么呢?让学生仿佛自己就是那太阳下的`小树,学生展开了自己的想象,体会小树有了太阳以后再也不觉得冷,而是感觉非常的暖活,这样的想象让学生更能溶入情感,更好地体会小树在阳光下享受的温暖,感受小树内心的开心。

  4、读写结合,深化体验。

  这首诗从语言特点上看,每段的句式相对一致,尤其是“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这句话在诗中反复出现。适合对学生进行仿写的练习。而且这篇课文的内容也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学了这首诗,学生产生了许多共鸣,产生了许多新的“假如”,萌发了写诗的冲动。我抓住时机,通过对省略号含义的挖掘,让学生认识到身边需要关注的事物还有很多。让学生把自己的愿望说出来,写下来。读写结合,让学生把自己独特的体验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让体验在学生写话中升华。儿童充满了想象力,创造力,虽然他们往往只能“假如”,但是这些“假如”都是他们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独特认识,是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总之,整个设计我注意把学习的自主性交给学生,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的保持,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在轻松愉悦中掌握知识,发展语言。

  

  《假如》教学反思 篇2

  《假如》是一篇诗歌,作者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启发我们都要关心关爱他人。本诗每小节都采用“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开头,写出自己的愿望,结尾省略号留有悬念,便于学生想象。在课堂教学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尽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在不同程度有所发展,有所提高。

  在本节课的开始,我通过讲述孩子们较熟悉的神话故事导入,既激发了学生兴趣,又让学生明白学习的内容。接着我让学生听课文朗读,初步感悟课文内容。然后指导学生对本课生字、词语做了分析总结。

  在学习课文时,我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抓住关键问题展开学习。我精心制作课件,让学生从课件的演示中体会小树的困境,激发学生对小树的帮助、关爱。接着我创设情境讲了给鸟妈妈外出寻食,小鸟饿得哭泣的文段。最后又出示了残疾的儿童西西,引导学生互相关心,团结友爱,做一个善良、无私的人。并及时给学生灌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思想。

  在教学第四节时,我抓住那个给人带来无限遐想的省略号,利用课件,出示很多需要帮助的画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想做什么呢?”没想学生们的回答非常精彩: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想给没钱上学的小朋友画一座美丽的学校;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想画一个绿色的家园,没有污染,让我们生活在蓝天白云下,呼吸新鲜空气;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失明的儿童画一双明亮的眼睛……学生通过自由想象,使拓展得到了落实。我知道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真实地产生了帮助弱小羣体的愿望了,并且以帮助有需要的人而感到快乐。

  最后,我让学生把自己刚才想到的愿望写在导练稿上,从而让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非常自然地接受听、说、读、写的训练。

  在本课教学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在学习生字环节中,由于使用的时间太多,导致后面对课文的学习时间紧凑。而在指导朗读时,也没有指导到位。在本课中,“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四次,在读的时候应该读出四种不同的语气。教学时,我没做重点指导。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重朗读的指导。

  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因此,要想上好一节课,大框架确定后,还要在细节上多下功夫。在本节课堂上,我还存在着很多细节需要指正,以后我会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克服自己的不足,带着新收获,再次走进新课堂。

  本课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鼠、小鸟、残疾人的发自内心的关爱。这些关爱显示了儿童一颗纯真无暇的心。朗读这首诗,学生可能会产生许多共鸣,也可能会产生许多新的“假如”,还可能产生写诗的冲动。这都是要建立在对关爱之情的培植基础上的,所以我在本节课预设了以下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三个小节感情的变化:第一小节,兴奋;第二小节,喜悦;第三小节,沉重。

  2、背诵课文。

  3、有关爱弱小群体,关爱环境的愿望,能展开想象说或仿写句子。(完成课后练习“读读说说”)。

  并把重点定位在:在品读中激发学生的同情心、爱心,启发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

  总体上来说,本节课的教学环节流畅,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强,能比较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导课时,我设计了帮闯关游戏:第一关帮助小熊闯迷宫(复习生字词及短语);第二关听写词语(本课重点指导书写的三个词语)。运用了生动活泼、互动性强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在本课的教学中能比较成功地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边演边读或背。在本环节的教学中,我在教研员蔡老师的指导意见下稍作改动:首先由教师指导学习第一小节,再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自由选择喜欢的小节进行感情朗读。感情朗读不是一句口号,必须让学生真正感悟了内容才能达成教学目标,因此,我在学生朗读前,花了一定的时间进行语言薰陶,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体会,说出自己的理解,然后再采取学生领读——学生评价——教师点拨——全班齐读——教师小节的方法进行朗读训练。在本节课朗读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学生是一种非常珍贵的教学资源:学生的朗读示范往往更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示范者自信心和自豪感,但关键要选好示范对象。

  这篇课文的内容比较简单,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很近,所以最容易引起同学们的共识,特别是课后的省略号更给大家提供了无限遐想的空间,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假如我也有这样的一枝神笔,我要给……当然这也是本节课的一处亮点。在这个教学环节,我先让学生想想身边还有哪些需要我们帮助的人和事,紧接着问:你最想帮助谁?学生都非常踊跃发言。个别学生的发言还特别精彩:我要给我婆婆画一双好腿,让她能天天送我上学;我要给山区的小朋友画一间美丽的学校,让他们也能上学读书;我要给卖火柴的小女孩画一只烤鸭,让她吃得饱饱的,不再在寒冷的冬天受冷挨饿……听到学生的这些回答,我特别感动。让我特别高兴的还有,一位可爱的学生:一下课就悄悄地跑到我身边告诉我:“老师,我预习时读这篇课文时感到心里不舒服,但上了这节课后,我觉得好高兴哦!”她那么简单而纯真的一句话给了我很大的鼓舞。最后,我让学生把自己刚才想到的愿望写在练习纸上,从而让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非常自然地接受听、说、读、写的训练。

  另外,在这节课上我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如:学习第二小节的时候,我抛出的问题是:你有没有苦苦等待的时候,那时你会想些什么?结果孩子们的回答几乎上全是希望妈妈早点回来给自己做些好吃的等等。原因就在于我给的问题目的性不强,学生毫不犹豫作出了回答。假如把问题换一种说法:当你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没有吃的没有喝的,饿的发慌,这时候,你的心情怎么样?这样学生就会很自然的说出很孤单、很无助的感觉。然后老师接着引导而此时的小鸟也是这样在家里(苦苦等待 饿的哭泣)。在这个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学生的体会应该是比较到位的。

  在朗读教学的环节中,不能很好的引导全体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和发言,也许有些问题太罗嗦,使学生失去了兴趣,因此,有个别学生开小差的现象。

  因此,要想上好一节课,大框架确定后,还要在细节上多下功夫,只有考虑的周全,才能应对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种种问题,并能作出较恰当的回答。有时侯,一节课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不起眼的小问题而显得精彩,使整节课显得有生机。

  实践前反思:

  《假如》一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3课。本文是一篇文字优美、情感丰富的儿童诗,主要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弱势羣体发自内心的关爱,显示了儿童博大而纯真的心!在设计本课教学过程时,我将阶段训练目标、本课的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学习实际状况有机整合起来。

  (1)识字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这是低年级识字的目标。《假如》这篇课文共有13个生字。其中,要求写的是8个,只认不写9个。激发孩子识字欲望,随文识字和集中识字相结合,采用多种方式识记字形。如,用换偏旁的方法识记(拉—泣、摇—遥、藻—操);用加偏旁的方法识记(寸—寻、良—食、建—健),并运用生字组词、说话。课开始,借助神笔马良识记“良”。教学时,通过四读文本,随文识字,一读,遇到不懂的字多拼读;二读,遇到生字记一记;三读,随文请出生字;四读认字读书。四次与文中生字亲密接触,达到最佳的识字效果。随文引出生字之后,进行“听音点字”“认读”等游戏,并将生字放入语言环境中进行巩固复习,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2)写字

  书写前,引导学生观察本课要写的八个字,先找一找容易写错的字和不容易写好的字,在学生观察发现的基础上进行写字指导。容易写错的字有:“哭(少点)、食(最后一点写成捺)、体(少横)”。记忆易错字,可以引导学生编顺口溜,如,“一只小狗两张嘴(哭)”。不容易写好的字是“操、场”。“操”字的书写关键是要把右边写好,而写好右边的关键是把上面品字写好。写“品”时,三个口要小而扁,要给下面的木字留出位置。“场”字的书写关键是要把右边的横折折折钩写好:横宜短,第二折要与横平行;第三折要向里收。

  (3)阅读

  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文就是要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让学生有感情的读,有体会的读,以求达到与文本的共鸣;通过自由读、同桌互读、师生合作读、听电脑范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法让学生与文本亲密的接触,对文本有更深的认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探究的重要基础。因此,上课伊始,我播放动画片《神笔马良》,让学生也想拥有梦寐以求的马良的神笔,“假如文中的小朋友也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他会做些什么?”孩子们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去文中看看啦。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拼读课文下面树叶里的拼音。

  课标强调,语文学科应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为重点。我提取了第三小节作为重点讲解,创设情境体会西西的不幸,并通过老师的范读,让学生更能入情入境地读出对西西的不幸,从中体会小作者对朋友的关爱。此时,学生对阅读文本有了企盼和渴望。在教学中我再现文本的场景,帮助学生感知、理解文本,并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读懂文中的人,读出特有的情。这样既满足了学生个体的情境体验,又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的习得,最终的目的是表达。记得一个外国作家说过,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诗人。是的,儿童充满想象力、创造力。在上课交流的基础上,让他们也仿照作者的样子,把自己的愿望写成一首小诗,或者用手中的画笔画下来。

  实践中反思:

  在研磨的课堂中,反思我的误区:

  一、背教案上课,忽略了课堂的'生成

  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如果教师忽略课堂上动态生成的东西,教学处于静态化、程式化。一次次失去了培养学生发展的机会。如写“食”字前,“食”与“良”作了比较,学生观察了这两个良字的不同,在写的时候,我还是按照以前的习惯把“食”的最后一笔写成捺,学生发现以后说:“老师您写错了。”我觉得不好意思,立刻把它擦了。其实可以利用这个生成,及时表扬这位同学,并让其他同学也来观察,老师写的“食”错哪儿了?让学生对“食”字的写法有更深的了解,以后养成善于观察发现的好习惯。有如,我写完“场”字时,学生说:“老师您写得好漂亮。”我当时只是笑了一笑,没有总结我写得好的原因。如果我当时这样说的;“谢谢您的夸奖,老师写字的时候做到了:一、观察字形的特点,注意关键的笔画。二、边写边思考每一笔该从哪起笔,三、对照检查。也就是平时老师强调的一看二写三对照。学生会因此有启发,课堂也会因此更精彩。

  二、课堂浪费,不懂得取与舍

  我采用随文识字,遵循孩子的年龄特点,通过“四读”文本,识记字的音、形、义,但教学方法还是和一年级时一样,目标没有更好地提升。记字的方法学生已经积累了,就不用再去教学生如何去记忆,可是还是在识记字形方面浪费了很多时间,我应该放手让学生去发现、用自己的方法去识记。二年级了,不在是只是识字了,应该学会迁移运用,学会用生词说话,在环境中识记。检查学生掌握的情况,为了保证课堂时间,总喜欢叫一些优生回答问题。其实中下面的学生更值得关注。又如,有些环节可以要也可以不要的,尽量不用,尽量多一些时间让学生识字、写字。

  三、忽略了以学生为主体

  评价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不是看教师讲得多么的精彩,而是检查学生学得如何。教师一味地按着教案来上,每一个环节的时间算好了。备课的时候忽略了学生,上课的时候也是为了完成一节课而上。学生再也不是学习的主人,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这样课堂就留下了很多遗憾。

  面对课堂中出现的误区,我思考如何走出这个窘局:

  一、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点燃学生的智慧的火花,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课堂就成功一半了。课堂上我会安排多种形式的读,如一读,自由大声地读通课文,在文中遇到不会读的字借助拼音多拼读几次,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学生手中;二读生字宝宝请同学们读书(其实是自由读课文,只是说法不同),只要遇到生字宝宝多打几次招呼(多拼读几次),并且认一认、记一记;老师在这两个环节只是一个引领者,完全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三读是“争当读书小能手”的游戏,形式是同桌互读,争当读书小能手,以游戏的形式出现让学生读得更有兴趣,四读是听电脑(或老师)范读,适当给学生放松的时间,也给学生一盏指明灯,起到范读正音的作用。这四读也是为识字作铺垫的,随文识字。

  二、放手让孩子自学,老师激励再激励

  每个教学环节完成后,老师都要有激励的话语,让孩子更好地投入下一个环节,也对他们的付出给予肯定。比如孩子完成第一次读书之后,我说:“你们读的很认真、很投入,热情地与字宝宝打了招呼,要想交上好朋友,一定要记住它们的名字和样子(也就是音和形)。所以生字宝宝请你们再读课文,遇到生字宝宝停一停,记一记。又如写字环节,我说:“书法家的字写得漂亮,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你们发现了什么?怎样写好关键笔画?低年级的孩子爱赞美,爱表现自己,激励是不可缺少的。

  三、教师是引导者,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老师讲40分钟是非常容易的事情,但40分钟要指导学生读书不容易,老师应该在40分钟里充分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孩子学习的能力,激发他们学得有效,学得充实。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强调的是“自读自悟”。新大纲也指出,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教师只是引导者,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如每一次读书,老师都有明确的目标,学生除了读通课文,还要思考课文讲了什么?让学生有目的地读书,做到“自读自悟”。

  四、目标明确,形式多样

  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是学生的有效学习,其核心是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学是否有效,关键是看学生的学习效果,看有多少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有效学习,取得了怎样的进步和发展,以及是否引发了学生继续学习的愿望。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新课标要求低年级学生会认常用汉字1600至1800个,会写800至1000个。这艰钜的任务将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教学的难点。我们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随文识字和集中识字有机结合。采用“四读法”,一读,学生自主初读课文,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二读是学生读中识记生字,三读是检查学生读或师生合作读,边读边出示字卡,四读是录音或老师示范读,这一教学过程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从学生心理出发,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种的教学模式省时高效,课课通用,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假如》教学反思 篇3

  就一篇课文或一节课的阅读教学操作而言,一般都存在一个“主线推进”的问题。传统语文教学是将“理解课文资料”作为主线推进的,这是一种典型的“理解式阅读”,且是单线独进,不及其余的直线式教学,其结果只能是少慢差费。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根据语文课标的新要求和人教社实验教材的独特优势,构建了一种以“朗读课文”作为主线推进的阅读教学新模式,这样就保证了学生充分的阅读实践,又强化了朗读感悟,同时也十分有利于学生的阅读积累。

  我们以朗读课文作为主线推进,但不是单线独进,不是让学生死读傻读,而是着眼于三维目标和语文教学的诸多任务,实行“横向联动”,在朗读课文的.进程中左顾右盼,整体观照,将识字、词句体悟、资料理解、写作技法、认识本事、创新思维、情感态度等等都一一渗透落实。横向联动的关键是“整合”,即将一切教学目标、教学资料、教学要求、教学活动、教学手段都融于“读”中,以读促思,以读促解,以读促记,以读促说,以读促写。具体的操作方法就是让学生读中识、读中悟、读中说、读中问、读中议、读中写、读中练、读中用。

  南油小学刘庆元教师教学《假如》一课,文中“让小鸟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饿得哭泣。”一句中的“苦苦”这个词语学生不懂,教师没有抽象地下定义,而是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旬反复诵读,仔细体味,结果学生豁然明白:“苦苦”在那里不是说嘴里有苦味儿,是说等得“很辛苦”“很艰难”“很悲伤”。经过细细品读,学生对“苦”字叠用也有所感悟,所以用了那么多“很……”。同时,在对“苦苦”一词反复品读的过程中,学生的同情怜悯之心已由然而生,受到情感态度方面的教育感化,这就是成功的“整合”。

  《假如》教学反思 篇4

  《假如》是一首诗,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这些关爱显示了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这篇课文的教学,教师要启发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

  作为教师,如何调动孩子内在的情感,达到和作者心灵的相通,激发孩子那颗纯真、善良的心?我在教学伊始给他们绘声绘色的讲《神笔马良》的故事,孩子们听的入神了。接着我趁热打铁诱导孩子们进入诗歌的学习:马良的神笔是多么神奇啊,假如我有一支,该多么好啊。同学们你们想吗?孩子们异口同声的说:好想好想。现在我们来看看,有个叫白冰的人,跟我们有同样的想法,他把自己的想法写成了一首诗歌。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此时我的孩子们读的可投入了,都想弄明白这个小朋友想要一支神笔干什么?孩子们的学习劲头深深的感染了我!我想为了让孩子们真正进入文本,那一定要指导好孩子们精读涵泳,感悟语言。

  首先我让孩子们自己读诗歌,自己琢磨诗歌的每一小节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 再指名读一读,再评议、琢磨琢磨每一小节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一步我充分让孩子们自己去琢磨、体会。当孩子们体会有困难时我才加以指导。如第一 节:“画一个红红的太阳。/

  让小树在冬天/ 也能快活地成长”孩子们都知道应该用愉快的语气来读。后面两句“不会在寒冷的北风里 /缩着身子,/ 轻轻叹息。” “则要读出温柔的,怜爱的语气,可是孩子们体会不到。我此时用无限温柔、怜爱的语气朗读。我一边朗读一边用手抚摩孩子们的头。孩子们听后能悟出其中的情感。这时我就让孩子们多读,让孩子们悟其它几节诗歌的情感。对于第三小节,孩子们都能体会应该读出对残疾朋友西西的同情、忧伤。为了让孩子们充分理解作者的美好愿望。我让孩子们同桌互读,小组赛读。对于读的好的孩子我让他们上台朗读。孩子们的小手一双双高高举起。上台朗读举行了一轮又一轮,每个孩子都上台了。他们那声情并茂的朗读深深的打动了自己、同学、以及我的心!

  孩子们纯真、善良的心灵已经达到了和诗人白冰的融合。我顺势利导让孩子们展开想象,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想画什么?没想到此时的课堂沸腾了,孩子们的小手举的是那么高。“老师我说、老师我说……”

  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贫苦的山村孩子画一所漂亮的学校,让他们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

  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失明的'孩子画一双明亮的眼睛,让他们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

  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四川的小朋友盖特别特别坚固的房子,这样他们就不用再怕地震了。

  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穷苦的人画好多的金币,让他们有饭吃、有衣穿。

  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人们画一双翅膀,在蓝天下自由自在的翱翔。

  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敬老院在老人们画好多好多好吃在东西,他们就再也不用受冻挨饿

  ……

  多么善良的孩子们!多么富有想象力的孩子们!记得一个外国作家说过,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诗人。是的,儿童充满想象力、创造力。在儿童的心灵里,有着赤子般的真情,有着火山喷发般的力量。今天的教学我真正感受到孩子们那纯真的心灵!那丰富的想象力!

  想象并非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我想正是自己在本课的教学中充分抓住本课的语言材料,让孩子们将这些材料通过读深深的印入孩子们的大脑,孩子们的想象活动才得以完成。以后我要指导孩子多接触、多观察事物,加深对事物的理解,丰富知识,增加表象储备,为想象力的发展作好准备。因为想象的内容尽管可以千奇百怪,但总得受已有知识影响,以已有表象为基础。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充分利用文中的语言材料,激发他们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独特认识,使孩子们对美好的事物充满向往、追求!

  《假如》教学反思 篇5

  《假如》是一首充满童趣、情趣、理趣的诗歌,语言清新活泼,充满儿童的想像力、创造力,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显示了儿童博大而纯真的心!全诗用并列结构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会关爱环境,关爱动物,关爱他人。最后一小节以“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结尾,耐人寻味,给学生留下了一个很大的思考空间与说话、写话练习的平台,加上全诗语言简炼,大量运用短语的形式,处处都是充满美好幻想的语言,为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一位外国作家说过:“每个儿童都是一名诗人。”对这句话我深有同感,儿童极具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他们的心灵里,有着赤子般的真情,有着天马行空般的奇思妙想,有着成人遥不可及的奇幻。他们在诗歌创作方面具备天资。所以在学习这篇诗歌的时候,我抓住课后那个带给人无限遐想空间的省略号,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想画什么?”没想到此时的课堂沸腾了,小手举得像一片树林,学生们的回答非常精彩: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想在蓝蓝的天空中,再画一个地球,让越来越多的.人住到另一个地球上;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想给没钱上学的小朋友画一座美丽的学校,让他们不用花钱就能快乐地上学;我想画许多的房子,给没房子的人,让他们不用再在下街上流浪;我想为盲人画一双明亮的眼睛,让他们都能看到美丽的世界;我想为庄稼画一只吃害虫的神鸟,保护庄稼;我想为沙漠画上一条河流,让沙漠变成绿洲;我想为每个人都画上一双翅膀,让人们都能在蓝天上自由自在的飞翔;我想画一艘宇宙飞船,让我们到太空去探索宇宙的奥秘;我会给我们的学校画许多绿绿的树,五颜六色的花,使我们的校园像花园一样美;我想为自己画好多的公主裙,让我每天都打扮得像个公主……

  孩子们的脑子里充满了无穷的想象力,孩子们的心灵里有着炽热的真情,孩子们的心里装着无数美好的愿望,孩子们的心最纯最美!

  美好的种子已在学生心中播下,我想不久一定有收获的。

  《假如》教学反思 篇6

  《假如》这一课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的发自内心的关爱。这些关爱显示了儿童一颗纯真无暇的心,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很近,所以最容易引起同学们的共识,异常是课后的省略号更给大家供给了无限遐想的空间,充分发挥自我的想象力:假如我也有这样的一枝神笔,我会……

  儿童充满了想象力、创造力,他们期望认识社会、改造自然。在儿童的心灵里,有着赤子般的.真情,有着火山喷发般的力量。虽然他们往往只能“假如”,可是这些“假如”都是他们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独特认识,是他们对完美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在开课之前,我们一齐听了神笔马良的故事,我就问:你如果有这样一支神奇的神笔你会做什么?他们都说了一些自我的需求。在上完课后,我提了同一个问题,并大胆的鼓励学生,结合自我对课文资料的理解、感受写出自我的想法、看法,让学生仿照课文的结构,发挥想象,编写一段诗歌,当了一回小诗人。这时孩子们的答案就不一样了,说明他们有了感触,都想给别人带去帮忙。

  长期这样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就能充分的发挥出来,学生的写作本事,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只要教师在教学中,巧用课文的资料,把握好的时机,供给好的方法,学生的写话水平,在不知不觉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假如》教学反思 篇7

  一、教学的成功之处

  一节课下来,你总会整体感觉那些方面是你这节课的“得意之作”,如某个教学理念渗透得恰到好处假如教学反思;某种教学手段采用得高效而实惠;某个教学难点得到了有效突破……把它总结一下作及时记录。

  二、教学的失败之处

  就是一节很成功的课假如教学反思,总有失误疏漏之处,把它梳理一下,最好作点剖析,并一同写下来。如:由于借别班学生上公开课,学情不熟,以致组织教学的效果不尽人意;由于教学重点部分过度太快,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完成……等等。

  三、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惊喜”

  随着课堂内容的展开,常常会出现课前意想不到的效果或收获。如:学生提出了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学生说出了有价值的.奇思妙想;某个“教学金点子”产生了某种特别的效益……课后及时进行捕捉。

  四、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

  尽管在教学设计时进行了大量的设想,课堂上还会出现问题,有的问题还很“棘手”,把它记下来,以便作进一步研究。这就是“问题即课题”,课题产生于教学活动中。

  五、进一步的教学设想

  一堂课刚讲结束,往往会有“下次如果再上,我会……”的打算,如果不马上写下来,这个打算就会消失的。这就是在这节课基础上的不由自主的“再教设计”。

  最后说明两点:一是要记的东西远远不止于上述五个方面;二是每节课后不必把上述五个方面都记,记感觉明显的一两个就行了,再说教案本上写课后反思的地方也就那么大。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以后自己要翻出来看看想想,从点点滴滴记录中悟出教学规律,以便提升自己的教学教研水平。

  《假如》教学反思 篇8

  每一个孩子都爱幻想,不受时空约束的自由遐想,能够说幻想是孩子最欢乐的事情。一段新奇趣味的动画片,一个神奇的童话故事更能够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在《假如我是巨人》这节课教学一开始,我便播放了学生们都很喜欢的《格列佛游记》的故事让学生欣赏。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激发学生想变成“巨人”的强烈愿望。

  在动画短片的带领下,学生们走进了一个新奇的世界——“巨人与小矮人”趣味的故事。经过让学生说一说格列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让学生从本事品格上了解巨人的无比威力和巨人宽厚、乐于助人、爱和平的'优良品质。从形象上使学生看到巨人与小矮人大小比例的差异。从而潜移默化的进行了德育渗透,又让学生对本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解决本课重难点——画面布局与形象比较这点时,我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把自我画成巨人”这个问题。经过对优秀学生作品的欣赏,引导学生自我观察,了解构图的多种方法,使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能够合理构、突出画面主体。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由于我讲得太多有些啰嗦没有把握好时间,使得最终学生展示的机会不多。今后我会注意课堂语言的精炼,从而节省时间,使课堂效果更好。第二,因为低年级的孩子模仿力比较强,在让学生欣赏优秀作品的时候我没有强调让学生自由创作,画出自我心中所想的巨人,所以最终很多学生画的和范画上的资料很相像。总的来说是我在这堂课上的引导不是很到位,在一些问题上讲得还不是很透彻,没有使学生充分发挥自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积累经验,继续改善不足,组织学生上好每一节课。

  《假如》教学反思 篇9

  《假如》是一首充满童趣、情趣、理趣的诗歌,语言清新活泼,充满儿童的想像力、创造力,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显示了儿童博大而纯真的心!全诗用并列结构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会关爱环境,关爱动物,关爱他人。最终一小节以“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结尾,耐人寻味,给学生留下了一个很大的思考空间与说话、写话练习的平台,加上全诗语言简炼,很多运用短语的形式,处处都是充满完美幻想的语言,为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供给了良好的环境。

  一位外国作家说过:“每个儿童都是一名诗人。”对这句话我深有同感,儿童极具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他们的心灵里,有着赤子般的真情,有着天马行空般的奇思妙想,有着成人遥不可及的奇幻。他们在诗歌创作方面具备天资。所以在学习这篇诗歌的.时候,我抓住课后那个带给人无限遐想空间的省略号,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想画什么?”没想到此时的课堂沸腾了,小手举得像一片树林,学生们的回答十分精彩: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想在蓝蓝的天空中,再画一个地球,让越来越多的人住到另一个地球上;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想给没钱上学的小朋友画一座美丽的学校,让他们不用花钱就能欢乐地上学;我想画一个绿色的家园,没有污染,让我们生活在蓝天白云下,呼吸新鲜空气;我想为盲人画一双明亮的眼睛,让他们都能看到美丽的世界;我想为庄稼画一只吃害虫的神鸟,保护庄稼;我想为没有水的地方画上一条河流,让人们都能喝到甜甜的水;我想为每个人都画上一双翅膀,让人们都能在蓝天上自由自在的飞翔;我想画一艘宇宙飞船,让我们到太空去探索宇宙的奥秘;我会给我们的学校画许多绿绿的树,五颜六色的花,使我们的学校像花园一样美;我要给孤单的小朋友画个小伙伴,让他们快欢乐乐

  的生活……

  孩子们的脑子里充满了无穷的想象力,孩子们的心灵里有着炽热的真情,孩子们的心里装着无数完美的愿望,孩子们的心最纯最美!

  完美的种子已在学生心中播下,我想不久必须有收获的。

  《假如》教学反思 篇10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谈个性化感受。

  诗歌是艺术创作的精华,它融音乐,美术,文学于一体,以精辟的语言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内容。教学初始我先请学生听配乐朗诵,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形成感性认识,接着自读课文后了解主要内容,提出问题:

  ①作者用神笔画了什么?

  ②为什么要画这些东西?以此引导学生概括文意,把握全局。在学生逐段概括时,我以简笔画的形式把大家概括的内容展示于黑板,既使学生对诗歌内容有更直观的了解,又能感受诗中所蕴涵的图画美。

  2.识记生字,理解词语,交流个性化识字方法。

  传统的学习方式是把学生当做知识的容器,任凭教师无休止的“填鸭”,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不利于学生创造潜能的激发。教学中,我努力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性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性学习。先四人小组自学生字,相互提醒易错的生字,再向小组成员讲一讲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比如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把它看成一幅画,培养个性化识字方法。接着全班汇报交流,先以开火车的形式检查自学成果,对于易读错或记忆有难度的字在全班交流,共同识记。最后组词,把生字放在句子中认读,进一步巩固字的音形义,突破重点。

  3.细读课文,感悟内容,练习有感情朗读。

  这首小诗语言浅显,内容简单,学生极易理解,因此教学时使学生整体把握小结内容后,我把重点放在感情朗读上。先以问题激发学生情感:你喜欢这首小诗吗?为什么喜欢?怎样读出感情。带着这些问题开展自学,找自己喜欢的小伙伴读一读,议一议。一定程度后全班交流,自学小组以齐读方式展示自学成果,接着相互评议他们读得好在何处,(请优胜组介绍感情朗读的经验,此时教师可做适当点拨与总结),如何带着表情去读,可想象着诗中所描绘的画面读,可把自己当成小作者读,还可以加上动作……总之把学生读得精彩之处加以总结,学生用上这些方法继续练读。最后教师引读,达到背诵,从而解决又一重难点。

  4.升华感知,扩展延伸,发展学生语言。

  在学生充分阅读,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后,再引导学生回到整体,说说此时的想法与感受,比如你认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从中受到什么样的启发,使学生体会到作者的爱心,并产生关爱他人的愿望,从而实现本课的情感目标。最后扩展延伸,说说假如你有一枝神笔,你会干些什么?让学生尽情想象,畅所欲言,进一步发展学生语言,培养爱心。 “假如我有一支神笔,我会给四川灾区的小伙伴画一所大大的学校,让他们和我们一样,在温暖的大集体里健康成长、愉快学习。”“假如我有一支神笔,我要给谢超画一双好腿,让他快点回到班里和我们一起学习。”……学生稚嫩的语言中透着博大的爱。

  总之,整个设计我注意把学习的自主性交给学生,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的保持,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在轻松愉悦中掌握知识,发展语言。

  《假如》教学反思 篇11

  《假如》是一首充满童趣、情趣、理趣的诗歌,语言清新活泼,充满儿童的想像力、创造力,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显示了儿童博大而纯真的心!全诗用并列结构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会关爱环境,关爱动物,关爱他人。最后一小节以“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结尾,耐人寻味,给学生留下了一个很大的思考空间与说话、写话练习的平台,加上全诗语言简炼,超多运用短语的形式,处处都是充满完美幻想的语言,为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带给了良好的环境。

  一位外国作家说过:“每个儿童都是一名诗人。”对这句话我深有同感,儿童极具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他们的心灵里,有着赤子般的真情,有着天马行空般的奇思妙想,有着成人遥不可及的奇幻。他们在诗歌创作方面具备天资。所以在学习这篇诗歌的时候,我抓住课后那个带给人无限遐想空间的.省略号,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想画什么?”没想到此时的课堂沸腾了,小手举得像一片树林,学生们的回答十分精彩: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想在蓝蓝的天空中,再画一个地球,让越来越多的人住到另一个地球上;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想给没钱上学的小朋友画一座美丽的学校,让他们不用花钱就能快乐地上学;我想画许多的房子,给没房子的人,让他们不用再在下街上流浪;我想为盲人画一双明亮的眼睛,让他们都能看到美丽的世界;我想为庄稼画一只吃害虫的神鸟,保护庄稼;我想为沙漠画上一条河流,让沙漠变成绿洲;我想为每个人都画上一双翅膀,让人们都能在蓝天上自由自在的飞翔;我想画一艘宇宙飞船,让我们到太空去探索宇宙的奥秘;我会给我们的学校画许多绿绿的树,五颜六色的花,使我们的校园像花园一样美;我想为自我画好多的公主裙,让我每一天都打扮得像个公主……

  孩子们的脑子里充满了无穷的想象力,孩子们的心灵里有着炽热的真情,孩子们的心里装着无数完美的愿望,孩子们的心最纯最美!

  完美的种子已在学生心中播下,我想不久必须有收获的。

  《假如》教学反思 篇12

  每一个孩子都爱幻想,不受时空约束的自由遐想,能够说幻想是孩子最欢乐的事情。孩子们是在童话故事和动画的陪伴下长大的。一段新奇,趣味的动画片,能够让学生神知以往;一个神奇的童话故事更能够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于是,我在教学一开始,播放了学生们都很喜欢的传奇人物——《格列佛游记》中的插图让学生欣赏。从贴近学生生活入手,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激发学生想变成“巨人”的强烈愿望。“假如你是巨人你会怎样做?”当我提到这个问题,学生都十分的进取回答,他们的答案让我出乎意料,有的说到“假如我是巨人,我会把天上的星星摘下来,放到地上让我们的城市到处都是星光灿烂的景象”;“假如我是巨人我会帮忙一些需要帮忙地认为他们做好多的事情”;“假如我是巨人我会帮忙我们国家把敌人打走”——当我听到这样的`回答心里感慨到这么小的孩子居然能想到这么多,同时自我也期望他们能做出心中所想的作品。

  在解决了导入环节后,在本课的难点上:画面布局和形象比较这点时,我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把巨人表现的高大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自我观察作品中环境的小和巨人的大来了解并强调横竖构图的方法。

  在画面构图上,我试着让学生表现巨人高大的身体,做为比较的环境画的更加清晰,更具体,使画面更有感染力。

  本节课不完美的地方有:

  1、时间没有控制好,有些关键过程显得啰嗦,着色后的作品少,原因是给孩子留的作画时间少。

  2、还是有学生在构图方面不梦想,构图欠合理,不饱满,不完整。

  《假如》教学反思 篇13

  《假如》是一首儿童诗,借助“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和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诗的内容虽然简单,但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儿童一颗愽大而纯真的心,是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的好教材。它从独特的儿童视角展开,富有深厚的情感积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这一课我设计用两个课时完成。

  一位外国作家说过:“每个儿童都是一名诗人。”对这句话我深有同感,儿童极具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他们的心灵里,有着赤子般的真情,有着天马行空般的奇思妙想,有着成人遥不可及的奇幻。他们在诗歌创作方面具备天资。所以在学习这篇诗歌的时候,我尝试让孩子们进行这方面的练习。通过设问:“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还想干些什么呢?”来练习用诗歌中的格式说话。孩子们的.回答也非常精彩: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蓝蓝的天空/再画一个地球/让越来越多的人们/有宽敞的环境/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失学的/孩子画一座美丽的学校/让孩子们能快乐地上学……

  “我要给……”这句话的练习也同样有实效:

  如:我要给失学的孩子买一本又好看又实用的书。

  我要给亲爱的妈妈倒一杯不冷也不烫的开水。

  我要给没有头发的人们画上又黑又亮的头发。

  《假如》教学反思 篇14

  《假如》是一首充满童趣、情趣、理趣的诗歌,语言清新活泼,充满儿童的想像力、创造力。这首儿童诗,借助“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和残疾人的关爱,诗的内容简单,但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儿童一颗博大而又纯真的心。是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爱生活、爱护环境的好教材。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有以下两个亮点:

  一.创设情境,给孩子放飞想象的翅膀。

  在导入新课时,我先让学生欣赏了《神笔马良》的故事,让学生对这枝神笔充满遐想。在教学第二小节时,我让孩子们带上鸟妈妈地和小鸟的.头饰,想象假如自己就是小鸟或鸟妈妈,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这样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第四节时,我抓住那个给人带来无限遐想的省略号,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想做什么呢?”没想到此时的课堂沸腾了,小手举得像一片树林,学生们的回答非常精彩: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想在蓝蓝的天空中,再画一个地球,让越来越多的人住到另一个地球上;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想给没钱上学的小朋友画一座美丽的学校,让他们不用花钱就能快乐地上学;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想画一个绿色的家园,没有污染,让我们生活在蓝天白云下,呼吸新鲜空气;我想为盲人画一双明亮的眼睛,让他们都能看到美丽的世界;我会给我们的学校画许多绿绿的树,五颜六色的花,使我们的校园像花园一样美……

  二.把主动权让给学生。

  教学中,我让孩子自主识字,运用以往学过的识字方法自由地展示,做到生教生,充分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展示了学生的能力。这样,孩子们动起来啦,整个课堂活起来啦,孩子们主动参与,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乐中学,在学中乐,从而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另外,本节课的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在指导朗读时,没有指导到位,在本课中,“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四次,在读的时候应该读出四种不同的语气。教学时,我没做重点指导。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重朗读的指导。

  总之,整节课的设计,我注意把学习的自主性交给学生,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保持,做到乐学,主动学,学有所得,在轻松愉悦中掌握知识,发展语言。

【《假如》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假如教学反思11-23

假如的教学反思02-10

《假如》教学反思05-09

假如教学反思09-03

《假如》的教学反思07-07

《假如》教学反思02-20

《假如》教学反思01-07

《假如》教学反思12-07

《假如》教学反思05-07

假如教学反思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