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学期教学反思

时间:2023-01-18 17:19:36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五年级上学期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五年级上学期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上学期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学期教学反思1

  紧张忙碌的一个学期,终于徐徐降下了它的帷幕,我也从忙乱中解脱出来,坐在电脑前开始我一学期的教学反思。

  首先想到的,自然是有哪些成绩。本学期语文方面的竞赛只有作文和硬笔书法竞赛,作文竞赛有八人获奖,一等奖有两人,其中一等奖第一名是我们班的,二等奖两人,三等奖四人。硬笔书法成绩较上学期也有进步,一等奖一人,二等奖一人,三等奖二人。期末考试我们班的平均分为84。65分,在年级中的排名是第三名,较去年有两个名次的进步,我好像记得上学期是第五名。如此看来,本学期的成绩还说得过去,心情比较轻松。

  写什么呢?先从这点成绩说起吧。这个班我是从四年级接手的,从四年级开始,我就要求学生每天写日记,到现在已经写了两个学年了,很多同学已经养成了写日记的好习惯,并且日记也由当初的流水帐式的,写得越来越有滋味了,虽然篇幅不长,但是篇篇有内容。除此之外,再加上在作文中的指导,学生的作文水平是有较大的提升。对于作文教学,我注重的是草稿的修改,一般我并不急于将作文抄到作文本上,所有的草稿我都过目,不能做到篇篇都批改,但是对于共性的问题我会重点讲解指导,以便不满意我会让学生写第二遍。常到作文本上的作文,我在批阅后要求学生有个反馈,改错字,该我指出有问题的句子或段落,但是学生平时“太忙”了,这个要求落实得很不理想。下学期还是要进一步作要求加强的`。这次作文竞赛得到好成绩,我想与我的日记练习的多年积累和作文指导习惯,还是多少有牵连的,现在看来语文学习就是要厚积薄发。下学期日记练习还要加强,但是改为每周写三篇,重在提高每篇的质量,对于需要督促的同学要加大相应的力度。作文的反馈问题,要要求学生加强及时反馈,尤其是对于段落修改的问题,更要加强。

  硬笔书法竞赛的成绩,虽说比上学期有进步,获奖人数增加两人,且有了一等奖。但是这点进步真的算不上什么。上学期硬笔书法竞赛成绩很不理想,班内学生的书写习惯很差,并且还有继续恶化的倾向,而在以前这个班的硬笔书法竞赛是很厉害的,看来责任在我,是我放松了对学生的书写习惯的要求。痛定思痛,本学期我要求学生加强硬笔书法练习,每个学生都买了硬笔书法练习本,在每天中午到校后到广播前这段时间里练习书法,时间大约有20分钟到30分钟,有部分学生坚持得很好,能够到时间自己写,并且写得也比较有质量。也有部分学生坚持不下来,质量也是好事坏。其实我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规范和提高学生的硬笔书写习惯。每个学生都在练习,无论写多些少,只要是练习了,多少都会有进步。本学期的情况就是这样了,下学期还要继续加强书写习惯的练习。学生要统一硬笔书法练习的材料,不行我就替学生到市场上考察购买,应该不会太贵。

五年级上学期教学反思2

  观察是学生常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如在本课得出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时,我有意识的提出质疑: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中,有什么问题要问?学生有的自学了课本,有的依据课前或平时积累的经验,提出:

  (1)分母能不能为0?

  (2)用字母如何表示它们的关系?

  (3)分数是不是就是除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提出问题指向明确,突出了课堂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并在观察发现中答达成问题的`解决。

  有的学生认为分母不能为0,因为分母相当于除数。个别同学认为分子也不能为0,但遭到同伴的反驳,澄清了分子可为0的理由。用字母表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当教师提出用a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时,学生很轻松就用a/b表示出来;在探究“分数是不是就是除数”,学生的争辩非常激烈,点燃了课堂学习的热情,有学生认为从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的关系中,非常明确说明分数就是除数,不然怎么用“等于”;有学生从教师提出:“我们学过了哪些数”中得到启发,认为分数是一个数,而除法是一道计算的式子,反对上面学生的意见,得出分数不等于除法;有人认为意义也不同,分数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叫做分数,而除法表示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通过争辩,明确分数和除法的各自意义。

  提示了“分数相当于除法”的生成目标,体验了成功所带来的信心和力量,实现了以人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五年级上学期教学反思3

  这节课是学生和分数第一次正式见面,是学生学习分数知识的起始课,对后继学习非常重要。课后仔细回想课堂上的点点滴滴,我做以下反思:

  一、创设情境,架设起生活与数学的桥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本课教师从创设“分食物”的情境入手,唤起学生对“平均分”的直觉,从“一半”这个生活经验开始,让学生认识分数的意义。这样的教学设计,真正地唤醒了学生已有的认知,沟通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二、自主探究,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

  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的,是在认识整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我们看到,教师给了学生思考的自由,给了学生活动的空间和时间。比如折纸,老师通过让学生动手折一折、涂一涂,想一想涂色部分可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

  三、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数学教学是学生思维被激活的一个活动,让学生自己独立去发现,科学上已经被发现的东西,是由学生的生活世界走向数学王国的活动过程。在教学中也不止一次的`闪现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例如,在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学生折出了三种方法,这进一步实现了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设计意图,在之后的折一折,折一折表示自己喜欢的分数中,学生各式各样的折法和涂色方法都是学生创新思维的体现。教师在学生认识了1/4.纸上折了1/4、1/2和其它分数后,当问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就更愿意比了。起初,学生用哪块大哪块小对分数进行比较,这一知识停留在比较表面、比较肤浅的水平上。通过看折的纸进行比较,使学生主动地构建自己的知识,而不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

  反思整个教学活动的过程,这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新授部分时间花的太多,整个教学过程时间把握的不到位。教师的语言不够精炼,需多提炼自己的课堂语言。

  课堂上教师引导的还不够,在组织学生讨论时安排的还得当,课堂纪律有点乱,对学生的掌控能力还有待提高,有一些细节处理得不够妥当。

  从这一点,我得到启示,作为一个教师,必须不断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更要研究学习过程,善于思考,找到教学的切入点,加强课堂的驾驭能力。

五年级上学期教学反思4

  我执教了《谈礼貌》的第一课时,感受到了语文课应该更多的是一种交流,一种对话,是双向互动,师生、生生之间畅所欲言,发表观点,在交流中学习知识,培养情感,得到教育。交流的氛围很重要,民主轻松的课堂气氛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我先表扬学生礼貌待人,拉近学生与我之间的距离。意在创设与课文相符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学习的欲望,使学生呈现出最佳的学习状态。这也为在以后的读文体会中做下了铺垫;再指名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平常有哪些礼貌行为?还指导学生回忆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起了哪篇与此相类似的文章。

  (1)这类“谈”“说”“论”的文章有鲜明的观点,例如《说勤奋》,作者在开头说:古今中外所有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心血和汗水浇灌出来的。在结尾有说:要想有所作为,就要一生勤奋。

  (2)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作者往往会举例、引用名言论证,以便以理服人。

  《说勤奋》作者用司马光和童第周两个人的事例,还借用华罗庚的名言论证自己的观点;然后让学生默读课文。

  (1)找找课文《谈礼貌》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2)作者用哪几个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的?学生循着刚才复习的旧知,很快找到了解决新问题的桥梁,交流时,我发现差不多每个学生都掌握了本文的提纲。

  有了这样的认识后,我再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结合课文中的具体事例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去论证、辩驳作者的观点。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告诉学生"学会礼貌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就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这样一个道理。

  不足的地方:

  1、教材的把握还有很大的依赖性。

  虽然课上得还不错,把握教材也可以,但是我发现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我对教学参考书有很大的依赖。但是过于的依赖也是一种懒惰的表现,钻研能力低的表现。我在这一点上的确欠缺,需要好好改进。

  2、课上“灌”得多。

  感觉还是牵着学生鼻子走,给学生一个陷阱让学生跳,学生的自主性没有发挥出来,思维的训练要加强

【五年级上学期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五年级上《Canada》教学反思06-13

草原上教学反思04-07

《草原上》教学反思02-11

《人体的奥秘》五年级上教学反思06-19

苏教版五年级上《莫高窟》教学反思06-13

五年级上英语教学反思11-11

《山丘上的约会》教学反思03-24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反思精选07-29

地球上的大气教学反思02-08

《珍珠上的黑点》的教学反思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