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教学反思

时间:2022-12-23 12:54:27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詹天佑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詹天佑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詹天佑教学反思(15篇)

詹天佑教学反思1

  本文以人物的名字为题,重点记叙了詹天佑一生中突出的成就——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的高大形象。

  詹天佑的爱国精神贯穿全文。在介绍修筑京张铁路面临的阻力和困难时,着重讲了詹天佑面对帝国主义者的狂妄自大和对中国人民的极端藐视,为维护祖国的尊严而勇敢受命。在讲修路过程时,着重强调,爱国主义精神是他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动力;创造性地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是他爱国精神与科学态度、创造才能相结合的产物。京张铁路提前两年竣工,说明了他杰出的成就,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帝国主义者的威风。

  在教学本文时,我着重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感悟描写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作为教学的重点,把理解两种开凿隧道方法的好处以及体会“人”字形线路设计的妙处作为教学的难点。目的就是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因为课文讲的是清朝末年的事情,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差较远,因此,为了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完成教学目标,课前,我让学生上网查阅资料,或看相关的课外书籍,以便对詹天佑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有较多的了解。上课开始时,我首先让学生交流詹天佑及当时的社会背景,接着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了解詹天佑是在怎么样的情况下接受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然后,着重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内容开展讨论:一个中国工程师在自己的国土上主持修筑一条铁路,为什么会引起国内外的轰动?通过讨论,让学生充分感悟到:詹天佑为了维护祖国的尊严,顶着重重压力,不怕种种困难,毅然接受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是受命于危难之际,为中国人民争一口气的壮举,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最后,引导学生了解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为了方便学生理解这个问题我把它分解成以下三个小问题让学生思考。

  (1)、在勘测线路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他是怎样说、怎样做的,为什么能这样做?

  (2)、在开凿隧道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

  (3)、在青龙桥又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

  在让学生理解、思考以上三个问题时,我采用了朗读和画示意图的方法,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理解施工的情况,同时,在黑板上画出施工的示意图,边画边向学生讲解,让他们思考和讨论个中的妙处,这节课在老师的带动和引导下,孩子们的学习热情高涨,特别是学困生,他们对示意图充满兴趣,然后,我有意请平时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孩子上讲台,到黑板上再次画出示意图,并向同学们讲解图意,让他们有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这节课,他们学得非常高兴,学得非常主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詹天佑教学反思2

  这篇课文以人物姓名为题,重点写了詹天佑一生中最主要的事迹——主持修筑了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说明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表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力量。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并且让学生知道课文是怎样一层一层把詹天佑修筑铁路的经过写出来的。在教学中,我围绕文章的中心词“杰出”、“爱国”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主动探索,并充分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体会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这样在学生的主动探索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探究的能力,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在学生互相讨论、合作、欣赏中增强学习自信心。 教学完了这一课,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1、大胆放手让学生品读文章,踊跃谈出自己的体会。

  以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来进行阅读理解、感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使詹天佑这个人物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越来越丰满,受到其人格的熏陶。 文中有一句明显的核心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因此在教学中我就大胆让学生阅读课文,感悟从什么地方体现出詹天佑的杰出、伟大。学生充分阅读,对于文中的描写进行品味,同时也理解了课文的难点“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 “竖井开凿法”,“人”字形线路。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引导学生把“杰出”与“爱国”整合起来理解,正是因为他对祖国充满热爱之情所以他才有这样杰出的贡献。让学生在认识詹天佑的过程中,多次地读,多次地感悟,多次地提升自己的情感,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读,更在朗读与感悟中加深自己的情感体验。最后,学生在文本内容的感悟中,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本文教学中理解“人”字形铁路是一个难点,我请学生们自己先当工程师设计线路,然后请一位同学上前演示,接着让学生交流回答这样设计的优点在哪里,以及当时世界上有这样的设计吗?学生通过思考与寻找文本的内容,找到了答案,也体会到了詹天佑的精神,感动了学生。有些学生在阅读后仍然在理解中存在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我及时进行了生动的动画课件演示,让学生一目了然,加深了理解,同时更增添了对詹天佑的敬佩之情。

  2、教学媒体使用适时、有效。

  在一堂离学生实际生活年代比较远的课堂中,老师能恰到好处地使用多媒体,显得尤为重要。在多媒体的使用上,内容不多,但有节有序。如,教学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隧道时,我采用动画进行演示,学生看的真切、理解透彻,远胜教师枯燥的千言万语。教师的友情提醒更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引导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最后的“人”字形铁路,让学生做工程师,多媒体演示火车的行驶过程,学生能够看得真切,感得真实,更发挥了多媒体的优势。

  3、教学各个环节联系紧密。

  我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每个环节之间采用合适的导语将整堂课紧密的联系起来,为接下来学生的学习做了铺垫,创设学习情境,加深了对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使学生在充满创意与激情的表现里,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 课尾,我启发学生进行想象,外宾来到中国,看到詹天佑以及他的工程之后,会说些什么?不仅打开了学生的思维,给他们一次练笔的机会,还让学生感受了詹天佑为国争气的作为等。

  4、情感朗读指导到位。体现了多种形式的读。

  例如对于“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这句话,我为学生创设了三种情境进行情景体验。对于“遇到困难,他总是想……失掉信心。”这句话又让学生体会:你想强调哪个词?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理解的角度不一样,朗读的侧重点也不一样。 通过多次感性的朗读,内化为学生的内心体验。如,教师在指导课文最后一部分的时候,当学生为詹天佑修筑成功时,面部都呈现出自豪的表情,我及时指导,慢慢地学生读出了韵味。并多次使用充满智慧的评价语,学生在不露痕迹的指导中,掌握了朗读的技巧,加深了情感的体验。

  5、讨论热烈、互动精彩。

  在课堂上,即使是平时很少发言的同学,也能说上一两句。特别是当谈到设计“人”字形线路时,许多孩子上台充当了讲解员,又是比,又是画,又是当火车演,通过他们生动的讲解,形象地演示了火车爬上青龙桥的情景……不时,有同学质疑,马上有同学为他解答,从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知识,孩子们交流着彼此的情感和经验,学得不亦乐乎。在这堂课上,人人是老师,人人是学生,我,也成了他们中的一员了。我不敢说,这就是一堂成功的课,但我却十分肯定地知道,这堂课充满了感情的交流,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在这堂课上,人人参与,平等对话,孩子需要这样的课堂,因为,在这里,他们个性飞扬!

  当然在教学中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

  1、课堂上,注重挖掘詹天佑的爱国精神和卓越才能,但是没有延伸到对中国人民智慧和力量的崇敬。

  2、在处理“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的两部分内容时,我尽管采用了比较直观的方法,学生也理解了设计的巧妙,但是对于詹天佑的设计,并没有产生真正意义上的赞叹之情。在教学“设计人字形线路”时,学生并没有提出,为什么要设计人字形线路?设计这个线路有什么好处?要是能结合“连外国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这个内容,以及当时的施工条件来看詹天佑的设计,学生体会詹天佑的“杰出”就会水到渠成。

  3、最后的创意表达,拓展思维,由于时间的关系

詹天佑教学反思3

  《詹天佑》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主要写了詹天佑主持修筑第一条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表现了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卓越才能。学习这篇课文主要是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我重点讲了五、六自然段。在讲读“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时,我采用了画一画,演一演的教学方法。居庸关隧道和八达岭隧道开凿的方法各自不同,前者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后者采用中部凿井法。这部分内容让学生在自读讨论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用简笔画画出简单的开凿办法示意图,我让两个学生在黑板上画出两种隧道的开凿方法,其他学生在课堂记录本上画,老师总结,无须多讲,学生就能明白。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工程中,最能突出表现其杰出才干的地方,就是设计了“人字形”线路。讲解时,让学生亲自表演,用椅子当火车,一人在前,一人在后。然后反过来原先在后的在先,原先在先的人在后,进行火车在人字形线路上的运行路线的表演,揭示詹天佑不仅是我国的爱国工程师,而且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人”字形线路的高超设计。设计出用“长度”换“高度”的 “人字形”铁路,学习他的创新精神。现在的孩子就缺少这种精神,所以要加强培养。

詹天佑教学反思4

  今天上完课,一种愉快的感觉油然而生,这种久违了的感觉真好。 原本设想上这课用多媒体手段教学会比较好,而我们学校没有这样的设备,带着少许的遗憾去教学,却受到了始料不及的效果。

  一上课,我就让学生边看课文边结合预习时收集的资料谈自己对詹天佑的初步印象,再让学生读课文看作者是抓住什么叙写詹天佑的(即中心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进而抓出关键词“爱国”、“杰出”,然后围绕这两个词逐步分析开去。这样,在学生的头脑中就形成了一条非常明晰的条理链条。

  为了让学生充分领会詹天佑的杰出,在教学“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时,我采用了提问法、绘图法和演示法。在进行到第五自然段时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1、詹天佑在开凿隧道时遇到了那些困难?

  2、分别采用了那些不同的方法开凿?

  3、这突出赞颂了詹天佑的什么?这三个问题不难,但一定要细细读书才能完成,这样,学生就能有的放矢地进行读书了。

  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晰的把开凿隧道和过青龙桥的方法记在头脑中,于是我趁热打铁激励学生:“詹天佑早就将隧道修筑成功了,你们能将这两种隧道的开凿方法用简图表示出来吗?看那位同学、哪个学习小组画的简图美观实用。只见学生先是认真仔细地读书,然后结合文中的重点词句、图示,细细的揣摩、端详,最后在纸上认真地画着。我巡视了各小组的成果,发现有个通病:

  1、表示开凿方向的箭头大都画在山腰,还有些小组两端的箭头没对齐。

  2、许多学生把箭头画到了山的中间。

  3、在八达岭隧道的开凿图示上许多同学忘记画向下的箭头,把从中间向两边的箭头画得非常地小,和其他两组箭头形成鲜明的对比。于是我把画得好的和有问题的图示分别张贴在黑板上,让同学们在对比中找出错误,加深了记忆。并及时表扬了各小组合作成功,孩子们都喜笑颜开,这时我话锋一转:上一自然段中,詹天佑是怎么要求工作人员的?他们再次将“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读了一遍,我相机说道:“是呀,如果工程人员画图有半点马虎的话,就会给工程带去不可估量的损失,你们说一个小小的箭头的位置关系重大吗?”孩子们都凝重地点了点头,“所以我们平时一定要养成细心的好习惯!”

  有了上一段的学习,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很高,因此在解决过青龙桥的陡坡问题时我提出了既要画图又要实物演示的要求。有了上次的教训,这次他们将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到了,看到他们的认真劲,我心里真甜。但是我心里也没底,什么工具都没有,怎么演示啊?出乎意料,他们在实物演示时,利用了手边的文具盒、橡皮等小东西,演示的时候再加上生动的讲解,整个这段我就一点也不用讲了。在玩中,他们充分领略了詹天佑非凡的才智,深深被他的爱国精神和杰出才能所服。

  这堂课中,教师的及时评价、有效引导,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生兴趣,使学生在快乐中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效果明显。

詹天佑教学反思5

  《詹天佑》这篇课文以人物姓名为课题,重点写了詹天佑一生最主要的事迹——主持修建第一条完全由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设计并施工的铁路京张铁路。表现了詹天佑的爱国精神和杰出的才干。

  这节课,我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努力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原则设计教案,实施教学。

  一、抓重点段,以困难为背景,感悟人物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首先走进文章的重点段——第四自然段进行与文本对话,做简单的批注,并把批注写到黑板上。这一教学环节是让学生对人物有初步的认识。

  二、抓重点词句,以想象设情景丰厚人物

  在重点段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了描写人物语言和心理的句子以及“经常”“总是”一些关键词语,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想象进行朗读。学生在入情入境的朗读中,对人物的认识逐渐丰厚了起来。

  三、抓开凿隧道、设计线路的方法,以图解文字赞叹人物

  文章5、6自然段讲的是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隧道的方法,以及设计人字形线路的内容。

  隧道的开凿方法,学生读书后通过画简单的示意图就能明白无须多讲。

  但八达岭隧道的开凿方法又能够体现出詹天佑超群的智慧。所以教师就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来体会詹天佑的智慧超群。当学生不能提出这样的问题时,教师又由引导者变成了参与者向学生提问“既然工作面多,就可以缩短工期,为什么不多开凿几口直井,这样岂不更快?”从而引导学生继续探究,体会人物卓越的智慧。

  最能体现詹天优质杰出才干的就是“人字形线路”的设计。这一段学生在读文后画图就有一定的困难,这是教师就利用课件帮助学生突破了难点。之后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人字形线路在当时世界范围内还没有人能设计出来,这叫什么?”学生回答到叫“创新”教师随即追问“这种创新仅凭聪明和智慧就能想出来吗?”从而使学生感悟到了詹天佑的杰出,一种赞叹之情油然而生。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突现以人为本,努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这一教学理念,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学生在读读、写写、说说、画画、演演中自主探究,取得收获,感受到了学习语文的快乐。

詹天佑教学反思6

  《詹天佑》是一篇经典的老课文,重点写了詹天佑一生中最主要的事迹——主持修筑了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对于这样一个较为传统的课文,为了做到“常教常新”,挖掘文章中经久不衰的魅力,我做了如下设计:

  一、有效整合资源,提高学习效率

  为了有效地整合资源,提高学习效率,课前,我除了要求学生上网查找有关詹天佑和当时社会历史背景资料外, 还自己结合导学案、课文的重难点和有关资料,充分对互联网上提供的相关信息进行筛选和分析利用,提取有效信息,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二、品词析句,加深体会

  理解是基础,体悟是核心,也是最重要的手段。在理解铁路修筑背景及詹天佑“爱国”的特点时,我引导学生抓住了“阻挠、要挟、轻蔑”“精密、不马虎、中国人、一定”等词语展开交流,透过对词语的理解,体会当时修筑京张铁路的艰难和詹天佑强烈的爱国之情。

  三、以读代讲,加深体悟

  课堂教学中,朗读是应当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唯有多读,才能理解, 才能潜移默化地将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为了加深学生对詹天佑爱国情怀的理解,在各小组展示了自己的理解和朗读后,我抓住描写詹天佑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句子,为学生创设了多种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朗读,读出感,悟出情。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詹天佑的爱国形象在学生的心中越来越丰满,越来越鲜活。

  四、以图示意、动画演示,突破难点

  詹天佑的“杰出”主要表现在“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个方面。而创造性地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是本课的难点, 对于这两个技术性比较强的问题,按照导学案提示,学生在自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用笔画出了简单的开凿示意图,感受到设计的精妙,体悟人物的杰出与伟大。在理解“人”字形线路部分,学生先根据青龙桥地形图,了解火车爬陡坡的困难。然后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画图,再现了火车在“人”字形线路行驶的情形。为了让学生理解的更直观,我相机出示了课件,进行动画演示,声行并解,让他们更深地感悟到了詹天佑因地制宜,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通过读书和动手实践,学生的疑难水到渠成地解决了。

  课堂是一门艺术,但总留有遗憾。读是吸收,写是运用,读写结合对于语言文字训练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为了加深对詹天佑的敬佩之情,我设置了“许多到中国来游览的外宾,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都赞叹不已。如果你是外宾,你会赞叹什么呢?”“假如此时此刻,我们一起来到了青龙桥,瞻仰着这位杰出爱国工程师的塑像,你最想说的是什么?”“以‘站在詹天佑的铜像前’为题写一段话 。”这一环节,学生通过文字表达,能够再次深刻领悟课文内容,升华情感。但由于时间关系,这一环节最后已经没有了时间,只好删去,没有达到目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多地考虑学生的情况,争取让他们的主人翁地位得到更大体现,把课堂教学安排调控得更科学,更高效!

詹天佑教学反思7

  教学完了《詹天佑》,我总体的感觉还不错。课堂气氛较活跃,学生学习的兴致始终保持不灭。学生的这种表现是在逐步分析、理解詹天佑这个人物的品质的过程中显露的越来越明显和高涨。在课堂上,我与学生之间形成了积极的互动效应。我力求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与参与者。

  一、对教学模式的运用,要在“活”字上下功夫。

  学习课文时,我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师生共同感悟文章,最后通过美读再次体味文章相结合。可分成这样的三步:

  第一步、自读自悟

  让学生带着明确的学习目标充分自由读: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的什么事,作者重点想我们介绍了詹天佑修京张铁路的哪几件事?直奔重点,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把握,建立起一个自己的认知体系。

  第二步、加强引导深入细致感悟

  当我们读这段话时,同学们脑子里浮现出怎样的画面?围绕这一学习目标组织学生对自学成果进行交流讨论。我仿佛看到了漫天卷地的沙尘,一阵又一阵地刮来,吹得人睁不开眼睛。但是詹天佑和工人们不顾这些,坚持在野外工作。我仿佛看到了塞外到处都是崇山峻岭,到处都是深不见底的山涧。环境十分恶劣。是啊!怒号的狂风吹动了漫天的黄沙,但吹不动詹天佑坚定的信念;陡峭的悬崖挡住了铁路的延伸,但挡不住詹天佑前进的步伐。我仿佛看到了:白天,詹天佑在山间艰难行走的脚步,晚上,他在昏暗的油灯下认真地计算的身影。

  刚开始时学生不能抓住重点把画面说具体,着急时,我说读了这些句子我仿佛看见了白天詹天佑在山间艰难行走的脚步,晚上他在昏暗的油灯下认真计算的身影。怒号的狂风吹动了漫天的黄沙,但吹不动的是詹天佑的坚定信念;陡峭的悬崖挡住了铁路的延伸,但挡不住詹天佑前进的脚步。

  学生听了仿佛一下子明白了什么,一只只小手举了起来。

  我仿佛看见了詹天佑背着经纬仪来到陡峭的悬崖旁进行定点、测绘;我仿佛看见了詹天佑不顾狂风怒号在山间勘测线路的身影……

  第三步、美读之中再体味,提升思想境界

  老师重点指导朗读,通过范读设境,想象移情,多元解读,读出詹天佑的令人感动之处。片段1: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那些外国人要讥笑我们,而且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如果强调这是中国人修的铁路,怎么读?;如果强调这是第一条铁路,该怎么读?;如果强调詹天佑的坚定信念和克服困难的决心,该怎么读?;如果强调修不好铁路的后果,该怎么读?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自主感悟。人物的语言部分让学生转换角色朗读,体会人物品质。在读中既又一次品味人物的精神和文中表达的情感,又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和优秀品质的熏陶。

  二、在动手之中促感悟

  在讲读第五、六自然段“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时,我采用了画一画的教学方法。这部分内容让学生在自读讨论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先自己用笔在纸上画出简单的开凿办法示意图,再点名在黑板上画图。居庸关隧道和八达岭隧道开凿的方法各自不同,前者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后者采用中部凿井法,以及为什么采用这种方法。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工程中,最能突出表现其杰出才干的地方,就是设计了“人字形”线路。大多数学生画出了“人字形”线路时,师生一起用一支中间是白色,两端粉红色的铅笔代表火车和火车头。让铅笔也就是两端都有火车头的火车在人字形的铁路上走了一遭。在这一过程中,揭示詹天佑不仅是我国的爱国工程师,而且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三、训练形式的思维和写作能力

  以颁奖词开头,又以给詹天佑写颁奖词结尾,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以上这两点是我在教学中感触最深的地方,但也有不足之处:

  1、教学过程中,对教材的挖掘多处出现蜻蜓点水的现象。如指导学生读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那些外国人要讥笑我们,而且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不仅应引导学生从强调这是中国人修的铁路,怎么读?;如果强调这是第一条铁路,该怎么读?;如果强调詹天佑的坚定信念和克服困难的决心,该怎么读?;如果强调修不好铁路的后果,该怎么读?还要让学生交流理解这样读的感受和为什么这样读。

  2、在讲开凿隧道时,无论是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还是中部凿井法,既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又可以增加工作面加快工程进度。

  3、在交流收集资料时,过于放松,学生对当时社会背景还是一知半解。

  分析文章时因为学生对当时的社会背景了解得不多,在学习之初,学生理解不到位,所以我随时要补充相关的资料,既影响学生的学习感悟,又耽误了一些时间。以后我还有做到离学生生活时代远的课文让学生自行了解相关内容,教师补充全相关资料。

  4、教师的导的功能发挥不及时。在研读体验,深入认识詹天佑的风采时,我的设计目标是让学生结合四、五、六节全面体会詹天佑的风采。教学时只有一个人谈到人字形线路,我应借此机会引导学生从人字形路线、开凿隧道认识詹天佑这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大多数学生大谈特谈詹天佑勘测线路,易给人造成第四节重复学习的印象。

詹天佑教学反思8

  詹天佑的第二课时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学习詹天佑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感受詹天佑杰出的才干。

  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想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来感受詹天佑的杰出。因此,我这样设计整个教学过程的。

  一、自主阅读开凿隧道的段落,根据文字的描述画出居庸关和八达岭的开凿隧道的示意图,并做好文字说明的准备。

  二、模拟工作布置会,再现詹天佑的工作布置会的情景,工作人员心中若有疑虑和意见可以当场向提出,由詹天佑予以解答。

  三、共同讨论工作人员提出的疑虑。

  在“工作人员”充分质疑和“詹天佑”耐心释疑的过程中,学生对詹天佑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开凿隧道发出了衷心的赞叹。讨论最后,还遗留两个问题“詹天佑”无法当场圆满解答:

  1、开凿居庸关隧道,从两端向中间凿进之时,倘若两部分隧道因位置不同,无法接通怎么办?

  2、当隧道开凿到一半时,上方的岩石塌陷下来怎么办?

  对于第一个问题,“詹天佑”只是一口否定不会有这样的事发生!而怎么不会发生却明显的底气不足。我觉得这是让孩子们进入文本,细心琢磨的好时机。于是,我要求学生再仔细读课文,能从课文中找到决不会发生此事的有力证据。不多久,孩子们的小手陆续举了起来。

  生一:上文勘测线路时就提到“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作人员之口。”

  詹天佑的工作态度这么严谨,这么一丝不苟。开凿隧道这么重要的事情也绝不会出半点儿差错的,

  生二:詹天佑亲自带着学生,扛着标杆,带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构图。我想,居庸关虽然山势高,但詹天佑还是会亲自去勘测,进行周密计算。那样就不会发生无法接通的这类事情。

  同样的方法来解答第二个问题,学生很快从文中找到居庸关岩层厚这一证据证明詹天佑采取从两端同时凿进的方法是最佳的方案。

  整个教学过程,学生之间互相启发,互相碰撞,激活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感受到詹天佑的杰出才干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詹天佑教学反思9

  本文是写了中国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的事迹,学习本文,资料的收集很重要,因为詹天佑所处的年代很特殊,所做的事情也很特别,要突出本文教学重点:了解到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就不能不提一提当时的背景,而这是理解上的难点,光靠文中第二自然段所提到的内容是不够的!当时课堂上有学生提出这个问题,幸好京张铁路不满四年竣工,否则清政府都被推翻了,那该怎么办呀?

  这是一个附带的小问题,反映出学生常识知识不够,首先推翻请政府的是什么人?铁路对谁有益?其次不论上哪个政府都不可能做一件违背于国于民有利事情的!通过老师这么一点拨,学生经过这么一个过程,使得他们进一步明确了资料搜集工作的重要性!当然收集信息很重要,处理信息的能力也很重要,在今后教学中也要注重这方面的培训!

詹天佑教学反思10

  《詹天佑》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本文以人物的名字为题,重点记叙了詹天佑一生中突出的成就──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的高大形象。文章是按照先概括介绍,再具体叙述的方法安排材料的。全文分为四部分,先概括介绍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接着,通过当时的社会环境介绍反映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重大意义;然后,按照工程进展的顺序,从勘测线路、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个方面来叙述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最后,写京张铁路提前两年竣工及中外人民对詹天佑的怀念,点明事件的意义──有力地回击了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民的藐视和嘲笑。

  詹天佑虽然在我国铁路设计方面是了不起的专家,但是,由于学生对铁路修筑的难度以及当时的现状缺乏一定的了解,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激发学生的对詹天佑的了解兴趣上入手,我富有激情地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他被誉为我国的“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詹天佑,是中国首位铁路工程师,为中国近代工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样可以做到先入为主,激发学生对詹天佑的了解兴趣以及阅读文章的积极性。

  重视朗读理解的训练,语文的学习离不开朗读,在学生初读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逐步加深了对詹天佑的认识,对詹天佑遇到的困难以及是如何克服困难的,理解深刻,这也为进一步体会詹天佑的精神起到了水到渠成的作用。

  接下来,还要引导学生体会文章选材的重要性,课文学完了,应该让学生在语文能力上有所提高,我引导学生,文章的作者,为什么选了詹天佑的这几个事例来写呢?这就引导学生在选材方面要细心琢磨,要选最能表现人物品质的事例来写,还要做到不重复,有代表性。

  总之,语文的学习不光既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更要让学生学会一定的阅读与习作的方法,学生的语文能力才能真正提高。

詹天佑教学反思11

  今天上完课,一种愉快的感觉油然而生,这种久违了的感觉真好!原本设想上这课用多媒体手段教学会比较好,没想到临时没调整过来,所以改用了别的教学方式,始料不及的是效果出奇的好。

  一上课,我就让学生边看詹天佑的图象边结合预习时收集的资料谈自己对他的初步印象,再让学生找出作者是如何看待詹天佑的(即中心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进而抓出关键词“爱国”、“杰出”,然后围绕这两个词逐步分析开去。这样,给学生以条理明晰之感。

  为了让学生充分领会詹天佑的杰出,在教学“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时,我采用了提问法、绘图法和演示法。五自然段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1、詹天佑采用了几种开凿隧道的方法?是哪几种?2、为什么采用不同的方法开凿?这两个问题不难,但一定要细细读书才能完成,这样,学生有能目的地读书了。然后我激励学生,詹天佑早就将隧道修筑成功了,你们能将这两种隧道的开凿方法用简图表示出来吗?看哪个学习小组画的简图美观实用。只见学生读的读、指的指、画的画,我巡视了各小组的成果,发现有个通病:表示开凿方向的箭头大都画在山腰,还有些小组两端的箭头没对齐。我把各小组的画贴在黑板上,让他们的汇报员说出自己这样绘制的理由,他们结合课文都谈得不错,我表扬了各小组合作成功,孩子们都喜笑颜开,这时我话锋一转:不过我看孩子们都不能当工程师呀!他们面面相觑。我说,原因就在你们的示意图上,看你们能不能找出来。随着我们眼神的暗示,他们很快找出了原因所在。我说,上一自然段中,詹天佑是怎么要求工作人员的?他们再次将“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读了一遍,我相机说道:“是呀,如果工程人员画图有半点马虎的话,就会给工程带去不可估量的损失,你们说一个小小的箭头的位置关系重大吗?”孩子们都凝重地点了点头,“所以我们平时一定要养成细心的好习惯!”

  有了上一段的学习,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很高,因此我提出了既要画图又要实物演示的要求,有了上次的教训,这次他们将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到了,看到他们的认真劲,我心里真甜。出乎意料,他们在实物演示时,利用了手边的文具盒、橡皮等小东西,演示的时候还加上生活的讲解,整个这段我一点也不用另讲了。在玩中,他们充分领略了詹天佑非凡的才智,深深被他的爱国精神和杰出才能所折服,更因他为国争光而扬眉吐气。我相信,科学的种子、爱国的种子已经撒在了孩子们的心田。

  我为这堂课的成功喝彩!

詹天佑教学反思12

  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教改实践中,要进行读写结合的教学,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到写作中去。叶圣陶先生说过:“必须注重倾吐他们的积蓄。”但是有的学生光注重“积蓄”不注重“倾吐”,有的学生注重“积蓄”而缺少书面表达的其他要素,即使有东西也“吐”不出来。这样,就必须在读写之间系上一根纽带,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让读写结合,在阅读中学会习作。蒙老师在这节课上很好的体现了读与写的结合:如在让学生读4至6自然时,让学生边读边写自己的感触,这样就促使了学生在阅读中学会了写,使学生不光有了“积蓄”也学会了“倾吐”;如在教学时让学生给詹天佑写颁奖词,教师让学生在读文感悟后运用文中一些词语写颁奖词,使学生不再缺少书面表达的词语,使读写之间互相沟通,绿水长流。

  这节存在不足之处是:1品读不是很到位。2创设情景有些欠妥。像学生在念颁奖词时,教师为什么只强调要严肃认真,而不是快乐、兴奋或者骄傲呢?

詹天佑教学反思13

  《詹天佑》这篇课文以人物姓名为题,重点写了詹天佑一生中最主要的事迹——主持修筑了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说明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表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力量,詹天佑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学习文章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文章选材典型,详略得当,修筑京张铁路的经过只选取了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件最困难的事来写,很能说明问题。而开凿隧道,只选山势高、岩层厚的居庸关和长度长的八达岭两处记叙,很有代表性。

  文章的中心词是“杰出”和“爱国”。我围绕着这两个词,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主动探索,并充分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让学生体会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这样在学生的主动探索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探究的能力,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在学生互相讨论、合作、欣赏中增强学习自信心,教学反思《詹天佑教学反思》。教学课文后有这样的反思:

  教学中注重了多种形式的读。例如对于“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这句话,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三种情境进行情景体验。对于“遇到困难,他总是想……失掉信心。”这句,让学生体会你想强调那个词引导学生体会理解的角度不一样,朗读的侧重点也不一样。在交流过程中充分体现了课标中强调的以学定教,通过交流,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认识,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对于教学难点的处理采用了比较直观的方法。这篇课文理解的难点就是"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型线路"这两部分内容。这两个技术性比较强的问题,我采取了直观教学的手段,让学生画示意图和观看课件解说,从而也能感受到人物的杰出与伟大。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感触最深的地方,但也有不足之处:

  一、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的理念贯彻不到位。我在教学中,虽然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但是读得还不够。看看其他优秀老师的课堂,这点都做得很好,他们能让学生在充分读书的过程中去感悟,去体验,学生自然能做到“书读百边,其义自见”。

  二、在教学中,关于詹天佑所采用的“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型线路”的两部分内容时,学生理解不够深刻。在课堂上,我的学生在比较机械地跟着我的思路走,没有什么自己的创意。所以,我感觉到,自己对学生的启发还是不到位。

詹天佑教学反思14

  《詹天佑》一文,在语文A版第十一册第一单元是一篇略读课文。本文重点记叙了詹天佑一生中突出的成就——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的高大形象。

  在教学本文时,我着重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感悟描写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作为教学的重点,把理解两种开凿隧道方法的好处以及体会“人”字形线路设计的妙处作为教学的难点。目的就是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因为课文讲的是清朝末年的事情,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差较远,因此,为了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完成教学目标,课前,我让学生上网查阅资料,或看相关的课外书籍,以便对詹天佑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有较多的了解。上课开始时,我首先让学生交流詹天佑及当时的社会背景,接着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了解詹天佑是在怎么样的情况下接受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然后,着重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内容开展讨论:一个中国工程师在自己的国土上主持修筑一条铁路,为什么会引起国内外的轰动?通过讨论,让学生充分感悟到:詹天佑为了维护祖国的尊严,顶着重重压力,不怕种种困难,毅然接受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是受命于危难之际,为中国人民争一口气的壮举,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最后,引导学生了解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为了方便学生理解这个问题我把它分解成以下三个小问题让学生思考。

  1、在勘测线路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他是怎样说、怎样做的,为什么能这样做?

  2、在开凿隧道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

  3、在青龙桥又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

  在让学生理解、思考以上三个问题时,我采用了朗读和画示意图的方法,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理解施工的情况,同时,在黑板上画出施工的示意图,边画边向学生讲解,让他们思考和讨论个中的妙处,这节课在我的带动和引导下,孩子们的学习热情高涨,特别是学困生,他们对示意图充满兴趣,然后,我有意请平时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孩子上讲台,到黑板上再次画出示意图,并向同学们讲解图意,让他们有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这节课,他们学得非常高兴,学得非常主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詹天佑教学反思15

  小学课文《詹天佑》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是思想品德教育和语言文字训练的好教材。文章选材典型,详略得当,修筑京张铁路的经过只选取了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件最困难的事来写,很能说明问题。而开凿隧道,只选山势高、岩层厚的居庸关和长度长的八达岭两处记叙,很有代表性。

  执教了这篇课文之后有这样的几点反思:

  一、创设情境的这个环节,在音乐的渲染下,在教师语言的感染下,将学生带到詹天佑的铜像面前,使学生对这个人物产生兴趣,做到激发动机时入情。而且在整堂课中教师都很有激情,在语言上努力打动学生,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

  二、体现了多种形式的读。例如对于“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这句话,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三种情境进行情景体验。对于“遇到困难,他总是想……失掉信心。”这句,让学生体会你想强调那个词?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理解的角度不一样,朗读的侧重点也不一样。

  三、以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贯彻课堂教学的始终来进行阅读理解、感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使詹天佑这个人物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越来越丰满,受到其人格的熏陶。

  四、在这样的交流过程中充分体现了课标中强调的以学定教,通过交流,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

  五、对于教学难点的处理采用了比较直观的方法。这篇课文理解的难点就是“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型线路”这两部分内容。这两个技术性比较强的问题教师采取了直观教学的手段,让学生画示意图和观看课件解说,从而也能感受到人物的杰出与伟大。

  六、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的情感体验还不是很深刻,学生的回答也还是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上,谈得也比较泛泛。我想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尽管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但是读的时间和遍数还不是太充分。阅读教学还是应该以读为本,让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前提下,去感悟,去体验,学生自然容易“见文生情”。

  2、因为我在这堂课中处理的内容是“直接写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那部分内容”没有以理解“社会环境中的困难”作铺垫,把任务放在了背景之外,那么学生的情感当然很难调动,所以导致学生谈起来苍白无力,语言多是贴标签式的词语。

  3、在处理“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型线路”的两部分内容时,我尽管采用了比较直观的方法,学生也理解了设计的巧妙,但是对于詹天佑的设计并没有产生真正意义上的赞叹之情。我想如果结合“连外国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这个内容以及当时的施工条件来看詹天佑的设计,学生体会詹天佑的“杰出”水到渠成。同时这也是教给了学生一种读书的方法,即联系上下文。

  4、中心问题“找出最使你感动的地方,为什么?”针对性不是很强,并不是任何一篇课文都适合。对这篇文章来说,既然是写人的文章,就要从詹天佑这个人身上做文章,让学生谈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得出的这样的结论从而让学生们在表达上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同时又是抓住文章的灵魂,让学生读中悟情,品味语言和内容及情感融为一体,也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让我明白了每一篇课文都有自己独特之处,要针对文章特点选择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有效的方式唤起学生的精神世界,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率、高质量。

【詹天佑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詹天佑》教学反思09-17

《詹天佑》教学反思10-03

詹天佑教学反思09-10

詹天佑教学反思09-30

《詹天佑》教学反思05-11

詹天佑教学反思09-15

詹天佑的教学反思02-08

詹天佑教学反思01-03

《詹天佑》的教学反思11-27

《詹天佑》教学反思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