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三定律物理教学反思

时间:2022-09-19 19:32:20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牛顿第三定律物理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牛顿第三定律物理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牛顿第三定律物理教学反思

牛顿第三定律物理教学反思1

  牛顿第三定律是反映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它揭示了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间的定量关系和方向间的具体关系,是牛顿运动定律整体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牛顿第三定律作为牛顿运动定律的一个独立定律,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仅从解答物理习题、定性地分析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我们就能发现牛顿第三定律所发挥的关键作用,加之本定律可设计为让学生动手实验、通过自主探索得出,从而使牛顿第三定律更具思想教育价值。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时注意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提高学生的基本科学素养,倡导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本节课在设计上有以下亮点。

  一、探究性实验设计

  本节课涉及到两个实验,一个探究性实验,一个演示实验,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的作用。学生利用弹簧测力计自主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间的关系,再利用DIS实验系统进一步研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间的关系,同学们注意观察屏幕上图线(两个力传感器的相互作用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的变化情况,并由此进一步总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这样结论更有说服力。

  二、导学案的编写

  在导学案的编写过程中,努力将学生参与课堂的部分拓展,由教师提供相关器材和点拨指导,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通过学生的实验观察、分析、总结等一系列活动发现科学概念、科学规律。

  不足之处:因时间关系板书得较为简洁,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没有在黑板上完整板书出来。板书的字也是我需要再进行练习的。

  这些不足之处均是我在以后教学中要不断去改进和提高的。

牛顿第三定律物理教学反思2

  电磁感应一节是八年级教材的最后一章。学生对科学探究已有了较深的体验,从知识基础上看,学生已经认识到电和磁有一定的联系——电能生磁、磁场对电流有力的作用,所以本节课的探究,我认为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三个:

  1、探究什么条件下磁能生电;

  2、什么是切割磁感线运动;

  3、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下面谈一下我在教学中的几点认识。

  一、探究什么条件下磁能生电

  师:第一个揭示电和磁有联系的科学家是谁?(展示课件奥斯特实验)此实验称为什么实验?它揭示了一个什么现象?

  启发引导:奥斯特实验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说明电可以生磁,启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那么,我们可不可以反过来进行逆向思索:磁能否生电呢?

  师:怎样才能使磁生电呢?需要哪些实验器材?下面我们一起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讨论交流。

  生甲:要通过磁获得电,需要有磁体和导线;

  生乙:检验电路中是否有电流需要有电流表;

  生丙:控制电路通断需要有开关。

  【问题1】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能够找出完成探究所需的实验器材,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很难认识到应该用线圈代替导体;用灵敏电流计代替电流表。我采取的方法是因“生”而异:学生基础好的,先让学生实验探索,当发现电流表指针偏转很小时,再对实验器材提出改进。这样可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究的曲折与艰辛,不是一蹴而就的;基础差的学生,教师可直接指出为了增加实验现象的可见度,用线圈代替导体;用灵敏电流计代替普通电流表。

  师:怎样把导线放在磁场中?

  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思考,找到尽可能多的放置方法,为学生的科学探究做好铺垫。

  1、静止或者运动;

  2、上下运动;左右运动;前后运动;

  3、斜着运动......

  学生实验探究,教师巡回指导。

  二、利用直观,类比切割

  【问题2】由于磁感线是一个抽象的模型,看不见,摸不着,另一方面初中学生以形象思维能力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还不高,缺乏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学生很难建立切割磁感线的概念。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两种方法。

  方法一:利用直观教具。取两块较厚的长方形泡沫,长的竹签若干。将竹签两头削尖,扎在两块泡沫之间,两块泡沫代表磁铁的两个磁极,长的竹签代表磁感线。在学生发现获得感应电流的现象后,师演示导体的运动方向,从而建立“切割”的概念。

  方法二、课件展示镰刀割韭菜或者用镰刀割麦子的场景,师演示导体的运动方向,很形象的比喻成镰刀割韭菜或者镰刀割麦子:上下运动切割不着韭菜或者麦子,而左右运动或者前后运动才能切割韭菜、麦子。

  三、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有关的'因素

  师提出问题: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学生猜想......

  讨论思考,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展示:四个学生合作,一名学生解说操作要领,两名学生在讲台上演示实验,另一名学生归纳得出结论。

  【设计说明】学生经历了探究磁场对电流作用力的方向与磁感线方向、电流方向有关之后,再进行此实验探究,已经不是教学的难点。所以此探究是学生独立完成的自主探究,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尝试发现“真理”的甜头,激发他们乐学、爱学。学生的精彩展示是这一节课的高潮,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美好情感。

牛顿第三定律物理教学反思3

  新的学期即将开始,本学期共计划授课17周,32课时,本册共五章内容,24课时。

  一、课程标准要求

  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2、能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并联电路的实例。

  3、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

  4、了解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有安全用电意识。

  5、理解电功率和电流、电压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计算,能区分用电器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6、知道在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的电功率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7、了解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常识,有安全用电意识。

  8、能用实验证明电与磁的相互作用。

  9、通过实验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方向。

  10、通过实验了解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及磁场的方向都有关系。

  11、通过实验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12、知道光是电磁波,知道电磁波的传播速度。

  13、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

  二、教学难点

  1、强调学生的探究活动,把科学探究的学习和科学内容的学习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2、不过分强调学科自身的逻辑,体系和知识严密性。

  3、从学生兴趣认识规律和探究的方便出发设计教学。

  4、书中包含许多开放性问题和实践性课题。

  5、从分体现TST的思想,注意人文精神的渗透。

  6、注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7、形式生动活泼。

  三、采取措施

  1、认真学习课标,掌握知识与技能,探究教学过程与方法,做到备课,备教材,备学生,有的放矢。

  2、发挥教师优势,科学安排教学内容。

【牛顿第三定律物理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物理牛顿第三定律》教学反思06-27

《牛顿第三定律》物理教学反思06-23

物理牛顿第三定律教学反思08-02

物理教学与物理教学的反思_物理教学反思03-10

物理教学反思_物理教学反思04-27

物理教学与网络的反思_物理教学反思03-10

物理教学反思笔记_物理教学反思03-13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反思05-14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反思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