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片段及反思

时间:2022-08-04 20:26:01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片段及反思

  在发展不断提速的社会中,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反思过去,是为了以后。那么问题来了,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片段及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片段及反思

  一、抓住关键的句子、词语作为教学的突破口。

  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天游峰的“险”进行教学。通过“气喘吁吁”“飘飘悠悠”“一根银丝”“抛”等一些词语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交流、品味、感悟;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激扬的想象浸透他们的.思维;当学生的思维得到激发的时候,学生的感悟,对于阅读的期待,对于阅读的思考,对于阅读个性化的解读,就会显得格外生动。

  二、理解与朗读相互依存。

  在阅读教学中,把朗读与理解截然割裂的现象并非罕见,分析前读一遍,讲解完后再朗读一遍,甚至根本没去理解,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来。一次,听一位教师上《春》一课,仅仅理清了文章脉络后,她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还说:“春天的景色这么美,请大家美美地读出来。”为何“美美”,景色美又在何方?课后,我问学生:“景色美在哪儿脑中有画面吗?”“哪些词句写出了景色美?”学生茫然不知所措。诚然,我们的祖先有“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古训,但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在瞎弄里摸索,自悟自得的毕竟是少数。所以朗读要以理解为基础,通过朗读又可促进对文章的感悟品味,它们相辅相成的,必须有机结合。

  三、与学生的生活接轨,品位语言,领悟情感。

  在教学中,通过“一根银丝”这个比喻,“九百多级”、“一千八百多级”这个比喻进行演示、数字与校内同学们扫四层楼梯相比较,从而体会天游峰的高、险、陡,对于一个年过七旬的老人来说是一份很累的工作来体会老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做好铺垫。通过这样的比喻、比较,让学生处于一种惊叹、激动的氛围中,深深地被老人的精神所折服。这样学生探究的热情就变得高涨,和文本对话兴趣就高了。

  四、在阅读教学中,品词析句是对语言的局部把握。

  要通过感情朗读把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以读促讲,以讲促读把两者融合在一起,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悟、去思,这时学生眼里不仅有语言文字,还有相对应的形象画面,“符号”对应了“形象”,“形象”又激起了“情感”。从而使学生很好地感受语言的神奇,与作者心灵相通,感悟美、体验美,这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才不仅仅浮于表面,而是情感体验的表现、心灵碰撞的薄发。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片段及反思】相关文章: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反思06-09

天游峰的扫路人的教学反思12-31

天游峰的扫路人的教学反思09-04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反思07-23

《天游峰的扫路人》的教学反思07-25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反思07-15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反思09-12

课文《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反思02-21

课文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反思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