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

时间:2022-07-24 11:15:15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精选11篇)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精选11篇)

  《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 篇1

  《奶奶的白发》一课主要写了奶奶和孙子之间的一段对话,表现了两代人之间的亲情。教学时,我采用了先复习生字词语,然后再进行分节教学的方法。这是一篇比较简短而又难理解的课文,学生的生活感受对于课文的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学生的生活体验并非一个问题扔下去就会有丰富的生活联想,完全要靠教师创设一个真实的情境,要引导学生走进情境,说出心里话。在这个环节中,我一是表现得不够自信——相信学生能行,急于帮学生总结答案,学生说的机会不多,二是对于课堂中生成的教学资源不能很好的把握,当学生答到“奶奶既带大了爸爸,也带大了我,非常得辛苦,所以头发全白了。”时,应引导学生具体地谈一谈奶奶为爸爸、我做了哪些事情,而爸爸、我又是怎样对待奶奶的,让学生说心里话、说真话。第二,这篇课文完全可以用表演的方式来再现课文内容,教学也注意了这一点,但却忽视了文本的完整性、扩展性,如果能利用好文中的插图,图文对照,创造想象,真的做到活化课文的语言,那么学生的表达能力就得到了真正的发展。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对于“给孩子一个怎样的学科吧课件”这个问题又进行了一番深思,又得出了一些新的观点: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2、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学科吧课件,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

  2、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简单的说,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教师让学生通过“读”和“说”把感情表达出来,课堂在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 篇2

  《奶奶的白发》这篇课文通过奶奶和“我”的对话,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奶奶为一家人操劳一辈子,无怨无悔,这样的奶奶我们生活中比比皆是。特别是农村的孩子,很多父母外出打工,孩子是爷爷奶奶一手拉扯大的,孩子们对奶奶的感情也格外深厚。

  所以在教学中,理解奶奶说的这句话:“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

  我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奶奶是如何为我们操劳的,孩子们说了很多,他们从这一件件事情中,感受到奶奶的头发为了我们一家人慢慢地变白了。

  这时候,我再请学生谈谈我“低下了头 ,没有吭声。”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学生都很愿意表达,从他们的回答中,我知道他们已经懂得了不让奶奶操心,要孝敬奶奶。

  最后我让他们把心愿化作实际的行动,回去为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希望这种孝敬长辈的行为能成为孩子们的一种习惯,贯穿于生活中的每一天。

  《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 篇3

  《奶奶的白发》一文紧紧围绕“奶奶的白发”展开故事情节,表现了老一辈人为后辈所付出的劳苦、艰辛,也表露了小辈对长辈的尊敬、关心,洋溢着一股浓浓的亲情。

  现在的小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对于长辈对自己的付出根本就感受不到这篇文章最重要的让孩子体会奶奶的那句话“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如果让孩子单纯的去理解这句话有点太生硬,所以孩子们根本理解不了。因此在课前我让孩子们回家问自己的长辈爷爷奶奶是怎么照顾爸爸的,又是如何养育孙子孙女的。孩子们纷纷举手发言,并且说完之后都能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这样结合生活实际孩子们理解课文就简单多了,而不是那么的平淡如水。

  教师的引导, 一直都是课堂的关键, 因为学生的生活体验并非一个问题扔下去就会有丰富的生活联想,尤其是一年级的孩子, 完全要靠教师创设一个真实的情境,要引导学生走进情境,说出心里话。在这个环节中,我一是表现得不够自信——相信学生能行,急于帮学生总结答案,学生说的机会不多,二是对于课堂中生成的教学资源不能很好的把握,当学生答到“雪白雪白是比雪还要白”时,应引借机往下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比雪还要白是怎样的, 而我却忽略了这个很好的资源。 第二,这篇课文可以用表演的方式来再现课文内容,教学也注意了这一点,例如让学生表演读, 加表情读, 但引导的不够恰当, 在读奶奶的话时,学生始终读得比较地生硬,其中有个女孩子读得很棒,无论是表情,语气都恰到好处,应该让她到前面来面对所有孩子师范读,让其他孩子去模仿读,不仅模仿读的语气还有读的表情、动作。在下次的课堂中我会继续改进。

  《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 篇4

  《奶奶的白发》一文紧紧围绕“奶奶的白发”展开故事情节,表现了老一辈人为后辈所付出的劳苦、艰辛,也表露了小辈对长辈的尊敬、关心,洋溢着一股浓浓的亲情。

  教学时,我问孩子们:“在预习过程中,你产生了哪些疑问?”孩子们七嘴八舌,问了很多。但问的最多的两个问题是“这白发一半是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听了奶奶的话,我低下头,没有吭声。”这两句话不太理解。所以教学本课时,我主要抓住这两个问题进行教学。第一个问题学生们通过讨论很快知道奶奶的白发是自然规律。教学第二个问题时,我引导学生理清前因后果,回顾课文,由黑发、白发的差异带出了奶奶为两代人“操心”,又由“我”的情态点示了不吭声的内涵,体会“难受”、“难过”的心理,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通过引导学生由人及己发散思维,课文中的“我”理解了自己因为淘气让奶奶操心以致早生白发,我们自己呢?这就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联想起让奶奶操心的种种事情,这时我因势利导,回到让奶奶白发变黑的心愿,对学生无疑是一种不着痕迹的教育。

  《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 篇5

  《奶奶的白发》这一节课,我是这样安排的:从题目入手,板书课题,教学读音“发”,多音字,读好题目后,指出本课的描写内容围绕“白发”展开的。

  第一课时,在读准、读顺句子的基础上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整个教学目的还是明确的,教学思路清晰,课堂上学生能够根据老师的思路展开想象,课堂气氛不错。按理,对这样的教学效果应该还是满意的,但为什么整节课下来,感觉特别的疲惫呢?再次打开自己的教案,又对每一个环节进行分析,发现了问题的所在。在指导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时,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人物说话时的语气,我注意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好奇”、“雪白雪白”、“黑黑的”,对于“好奇”我采用表演的方式理解,学生很快就接受了。后两个词语的理解,我本意是让学生明白叠词的作用:加重语气程度(附教学片段)。

  师:(出示句子):为什么我的头发黑黑的,你的头发雪白雪白的呢?如果我把这句话中的“黑黑的”改成“黑的”,“雪白雪白的”改成“雪白的”行吗?

  (学生纷纷发表意见说不行)

  教师急忙提问

  师:不行,能说明原因吗?

  生:书的的

  生:……

  学生站起来都说了自己的理由,但解释都差不多,(都不是我教案中设想的答案)面对时间的关系,我的心里很着急,况且后面还有家长在听课啊!我使劲引导学生说出“加重程度”,最后班上李琬琰学生说出:两个字放在一起,说明很白。听到这个答案,我如释重负,赶紧总结叠词的作用:加大说明程度。并出示小黑板让学生练习,强化巩固。这个答案的出来,好不容易啊!教师多累啊!而且“程度的加大”这样专业术语,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根本不懂。根据教学效果,我请教了其他老师,并修改了自己的教案:

  同样,小黑板出示这句话,指名读,并让学生自己评价,对于读得好的(突出“黑黑的”、“雪白雪白的”)学生,提出: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呢?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大胆尝试,反复朗读,自然能读出那种强调的语气。这种以读代讲的方式,比起自己那种一味跟学生的要答案的方式,效果好多了,而且把主动权发给学生,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朗读,有利于他们自己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为何一定要孩子们按你的意思朗读呢?再者: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 篇6

  《奶奶的白发》主要写了奶奶和孙子之间的一段对话,表现了两代人之间的亲情,教育少年儿童要孝敬长辈,不要让长辈为我们操心。文中有一段情节:当“我”问奶奶为什么“我”的头发黑黑的,奶奶的头发是雪白雪白的时,奶奶笑着说:“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我低下了头,没有吭声。此时的“我”内心思绪万千,课文中没写,需要孩子们去体悟。我觉得如果孩子没有完全理解奶奶的话,没有理解我为什么低下头,那是很难说出真实的心理话的。

  联系生活,理解奶奶说的话的意思。没有任何的铺垫,未必所有的孩子都能理解奶奶说的话中的“一半、一半”的意思,让孩子们读了这句话之后,启发孩子联系生活实际,想想自己的奶奶是个怎样的'人,平时在家是最辛苦的一个人吗?都干些什么?孩子们纷纷举手告诉我自己的奶奶很勤劳,有的说自己的奶奶负责接送他们上学放学,有的说自己的奶奶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做全家人的早餐了,有的说自己的奶奶包了所有的家务,等等。显然,通过联系生活,已经将孩子们感情的闸门打开了,在他们口中,他们的奶奶和文中的奶奶一样辛苦,一样疼孙子。接着,我总结了一下:是呀,照理说,爸爸已经成家了,奶奶可以彻底休息了,可是奶奶还没闲着,她还在照顾着你们,请你们再读读这句话,现在你能体会它的意思了吗?孩子们又读着这句话,陆续举起了手,表达着内心的理解。这次,理解的孩子多了起来,他们知道,奶奶的白发是长期操劳的结果:一部分是为自己的儿子操心,一部分是为小孙子操心。

  《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 篇7

  《奶奶的白发》这一课主要写了奶奶和孙子之间的一段对话,表现了两代人之间的亲情。

  上完这节课,觉得在教学生字方面还是上得比较轻松的,学生也能够按着老师的要求认真写字,下面就重点讲讲我对本课生字的教学方法。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首先是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有了这种喜欢和愿望,可让学生学习汉字变得更轻松、更主动。本节课中,我并不是只由我一个人一味地讲解,而是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联想、分析、选择记忆字形的方法,学生们有的用部件法记生字,有的用猜谜法记生字,有的用换偏旁的方法记生字,有的用熟字稍作变化记生字等,在满足了他们急于实践的心理渴求的基础上,再让每个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牢固掌握生字的记忆方法,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孩子们在识字中表现得积极、热情、独立、自主,他们完全成为识字的主人,整堂课紧凑、有序。这样的识字教学由枯燥变得有趣,由单一变得多样,识字成为学生的一种精神享受和生活需要,我想,久而久而之,学生一定能养成良好的自主识字的习惯。

  另外,在这教学片段中,我着力启发学生想象,抓住“我低下了头,没有吭声”,启发想象“我”沉默不语的原因,继而想象此时此刻“我”的心理活动。这样的启发引导,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懂得长辈为后代的成长付出了许多艰苦和劳累,我们要孝敬长辈,不要让长辈为我们操心的这一道理。

  《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 篇8

  这篇课文是围绕奶奶的白发展开了故事情节,文章的内容以奶奶和孙子的对话而为主,表现了两代人的亲情。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认识到老一辈人为晚辈人付出的艰辛劳苦,懂得尊敬长辈,不让长辈再为我们操心,学会感恩。

  根据一年级孩子的特点,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首先,引导孩子看课题“奶奶的白发”,让孩子说说自己看到课题后有什么问题,或者是什么想法。孩子们带着自己的问题去看课文,目地性就更强了。

  教师的指导是课堂的关键。在学习第一段的时候,我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人物的感情。如“雪白”这个词语,“雪白”已经是很白了,而“雪白雪白”形容奶奶的白发白的厉害,说明了奶奶的年龄已经很大了。

  《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 篇9

  《奶奶的白发》主要写了奶奶和孙子之间的一段对话,表现了两代人之间的亲情。要让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认识到老一辈为后辈人付出的艰辛、劳苦,懂得要尊敬长辈,不要让长辈为我们操心。难点是理解奶奶说的一句话“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含义。教参中也明确要求“要让学生在动情的朗读中积淀语感,增强情感体验。”那么,我想用特级教师高万同老师曾说过这样一个九字决“读进去记得住 用得出”来分析本课。

  一、读进去

  1、融入情境:

  利用听课文的配乐朗读,首先把孩子带到情境中区,再利用多媒体幻灯片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图文并茂更好地帮助孩子们理解文中人物的内心情感,这样才能读进去。

  2、多样的形式:

  从读的形式来看,有老师师范读,指名读,加动作读,赛读,齐读,分角色读,表演读。通过多样的形式来吸引孩子融入情境,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

  3、感悟读:

  在课文中多处让学生换位思考和联系自己的实际来感悟奶奶的慈爱、辛劳,体验小孙孙的懂事、天真。通过自由发挥想象,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验人物情感。

  二、悟得到

  通过老师的引导区感悟两种情感。一个是体验老一辈为后辈人付出的艰辛和劳苦,及对我们的疼爱,为我们付出了太多,任劳任怨,为了后辈人能生活得健康、快乐,吃再多的苦都觉得是值得的。第二个是要懂得要尊重长辈,不要让长辈为我们操心,在家里帮助长辈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做一个孝敬长辈的懂事的孩子。

  读得出在体会了人物的情感后,发挥自己的想象,通过不同的语气,不同的表情,不同的动作来读出人物的情感。

  当然,这三者在实际教学中,不是截然分离的教学环节。而是读中悟、悟中读。读进、读出是一个相互依存的、互为一体的过程。动情的朗读本身就是感悟读进的过程。()怎样才能知道“读进去悟得到”,这本身也是一个需要读出来体现的过成,让学生“读进去悟得出”也是一个体现“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的组织、引导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孩子们对人物的情感体会得很好,在换位思考,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话时也说得很实在,真正地把课堂学习与家庭生活衔接了起来。但是经过多次讲解、分析,变换形式的读后,效果不佳。回想起,原因在于对孩子读课文的评价不够。在读奶奶的话时,学生始终读得比较地生硬,其中有个男生读得很棒,无论是表情,语气都恰到好处,应该让她到前面来面对所有孩子师范读,让其他孩子去模仿读,不仅模仿读的语气还有读的表情、动作。另外读的形式列举出来很多,但是没有很好的交差利用,导致孩子们失去了读的兴趣,感觉一丝的枯燥。驾驭课堂的能力还欠缺,需要不断地磨练。

  只有吸引了孩子的所有注意,让他们的思维跟着老师转,老师主导,学生主体,多方位地为读做准备,才能使孩子更好地理解课文,更轻松地学习。

  《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 篇10

  《奶奶的白发》这篇课文用生动简洁、富有情趣的语言描写了奶奶和孙子之间的一段对话,表现了两代人之间浓浓的亲情。本课的教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训练和突破,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解读重点句子。

  (1)奶奶说: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这句话满带风趣,而又内涵丰富,表明了奶奶的白发是长期操劳的结果,表现了奶奶为两代人操心的实际情形。但是,对于这个句子,学生难以理解:白发长在奶奶头上,怎么会是爸爸和我给的呢?

  在教学时,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理解:

  平时,你的奶奶关心过你吗?

  关心过,我的奶奶非常的疼爱我。

  她是怎样关心和疼爱你的?我接着追问。

  我一到奶奶家去,奶奶就给我做好吃的。

  小时候,爸爸妈妈上班,都是奶奶在家里哄我

  有一次,我感冒了,奶奶一直陪着我,还给我喂药。

  奶奶很关心我的学习。

  小时候,奶奶还经常讲故事给我听呢!

  有一次,我把课本拉在家里了,是奶奶给我送来的。

  每天放学,都是奶奶来接我。

  至此,学生对奶奶说的这白发,一半是你给的。恍然大悟。那么对一半是你爸爸给的理解起来就易如反掌了。这样,为学生的理解设置了梯度,减少了难度。

  2、 指导学生读好三个问句。

  下面三个句子后面的标点叫什么?这样的句子你会读吗?试试看。

  (1)奶奶,为什么我的头发是黑黑的,你的头发是雪白雪白的呢?读出好奇、疑问、惊讶的语气。

  (2)怎么啦,不高兴了吗?语调要轻松、柔和,表现了奶奶对孙子的疼爱。

  (3)奶奶,要是我不再让你操心,这白发还会变黑吗?读出我的天真可爱,对奶奶的关心。

  先让学生结合对课文的体会进行朗读,读出每句话表达的情感。虽然同时是疑问句,但表达的情感不同,读起来也要有变化。这几句话读起来语调要轻柔,语气要上扬,要让学生在读中认真体会。

  3、树立课程资源意识,恰当的进行拓展训练

  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话;我低下了头,没有吭声。,引导学生想象我没有吭声的原因------文中的我为什么低下了头?我当时会想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并说一说。

  奶奶,原来你的头发是因为为我操劳才变白的呀!

  奶奶,我让你操了多少心呀!

  奶奶,我知道你的头发为什么会变白了。

  奶奶,你为我和爸爸操了这么多的心呀!

  奶奶,我原来真的是太调皮了,让你整天为我担心!

  课文的最后写道:我抬起头,望着奶奶的白发说:奶奶,要是我不再让你操心,这白发还会变黑吗?奶奶抚摸着我的头,笑了。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进行体会:奶奶的头发会变黑吗?奶奶为什么笑了?她会想些什么呢?

  奶奶的头发会变黑,她可以染发呀!多么有趣的想法!

  奶奶的头发会变黑,如果她以后少操心,可以返老还童呀!多么美好的愿望!

  奶奶的头发不会变黑了,但我可以让奶奶今后少为我操心,让奶奶更加快乐!多么情真意切的语言!

  学完课文,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你打算怎样让爷爷奶奶少操心? 这样,对学生进行的尊敬老人的教育也水到渠成,真可谓是润物细无声。

  《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 篇11

  这篇课文,是一篇亲情文章,一年级的学生读了可以启发他们关心长辈,懂得长辈的酸甜,不容易。在课文中有几处地方是可以启发学生让他们来说一说,谈一谈的。我原本以为,我们班的孩子应该说还是比较能说的,估计稍微提一提,大家就能说一说。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先启发学生们想一想自己的奶奶,或者是外婆,外公平时是怎样为自己操心的,再读课文。结合想象,然后再来说一说。可是好象只有几个人理睬我,和我交谈交谈,大多数的学生只是困惑地看着我,时而抓抓头,时而皱皱眉,时而还咂咂嘴,长叹一声。我看了,更加面部夸张地去讲解引导启发,却还是接受了不愿看到的场景,举手的人数和原来一样。

  我当时心理有点急了,心想设计的好好的过程怎么能就这样进行,不行。于是,我临时做了一点调整,课文中奶奶说的一句颇有内涵的话这白发,一半是你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原本我是让孩子们自己读,读完之后,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结果只有几个能够说一说。于是我接着问;白发是长在奶奶的头上的,为什么奶奶说,一半是爸爸给的,一半是你给的?多了几个举手的人了,因为是奶奶为我们操心的。我接着引导问,奶奶是怎样为你们操心的?课堂上开始有了一点生气,孩子们开始兴奋起来,奶奶每天给我们烧饭。奶奶每天都送我上学,还接我放学。……奶奶每天要为我们做这么多的事,你看奶奶累吗?学生们还沉浸在刚才的话题中,至此,我问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孩子们终于开始漫漫走入了正轨。

  由此,我发现,课前虽然进行了精心的备课,但有时仍然会出现一些突发事件,可能问出的问题没有几个人回答,也或者没有任何反映,甚至更难堪的场面,或更悲惨的是,在有人听课时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平静自己的心情,千万不能紧张,其次,渐渐地降低问题的难度,选择一个大家可以回答的高度,漫漫引导到设想的问题。

【《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02-21

《奶奶的白发》的教学反思10-24

《奶奶的白发》的教学反思11-09

《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01-02

《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01-03

《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03-16

《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范文10-10

关于奶奶的白发的教学反思11-17

教师教学反思:奶奶的白发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