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三角形的面积》

时间:2022-09-21 16:31:2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教学反思《三角形的面积》(精选11篇)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学反思《三角形的面积》,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反思《三角形的面积》(精选11篇)

  教学反思《三角形的面积》 篇1

  本节课是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去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我觉得本节课的教学比较好的方面有:

  1.动手操作形象教学。

  在教学中,让学生操作分别将三组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并比较每个三角形与平成的平行四边形各部分的联系,使学生体验和感知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同时在操作中向学生渗透旋转、平移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和感知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课堂上,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习积极性很高,每个人都积极动手操作,这样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思维,学生也真正投入到学习当中,成为学习的主人。

  2.引导学生思考,培养探究精神。

  在这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们面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与三角形面积公式有什么不同?三角形面积公式中的“除以2”是怎么来的?这些问题,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通过思考,互相讨论,认真探究,得到结论。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来以后,要鼓励学生继续去探索,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探究的能力。为此,我顺势引导,深入质疑:用底×高÷2这个计算公式来计算三角形面积是否可靠呢?三角形有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用底×高÷2这个公式是否适用于所有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呢?从而将学生的思维活动推向一个新的高潮。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索,小组讨论分析,然后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学到的不只是公式本身,而是科学的态度和探究的能力。

  3.让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充分让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知识去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例如:求交通标志的面积和红领巾的面积。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平时教学方式上的不足。例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我有时操之过急,没给足思考的时间,就自己说出来了,再如课堂教学时间的把握和分配不够合理,前松后紧,导致有些练习在课堂上来不及完成。今后在教学中要注意尽可能克服上述不足,争取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三角形的面积》 篇2

  那天,本打算在学过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基础上,推导一下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因学校有事,我让同行学们自己看看。等我回来时,大部分同学都说:“老师做题吧,我们都看会了。”其实求三角型面积确实很简单的。我大概意思又讲讲。特别又强调一点,必须是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所以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就等于和它等底登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般。也就是三角形的面积=底乘高除2。

  可接下来同学们做题时,我才发现,大部分同学再求三角,形面积时根本不除2,老师问面积公式都能答对。也许老师没让他们动手去体验面积的推导过程公式的印象不深,也许因上一天学完平行四边形面积,有些同学看题就做,脑子里根本没反应什么平行四边形,还是三角形,通通的一个公式。嗨,真是让人生气。总之,个别同学学的不理想,下周讲新课之前再强调强调吧。

  教学反思《三角形的面积》 篇3

  本节我想结合探索性问题的设计研究来谈谈这节课的教学设想及几点反思。

  探索性问题的设计研究我认为有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对问题的精心设计,一是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教师以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探索,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从而达到探究的目的,针对这点认识,这节课在我们学校课题组成员的集体备课下,作了这样的设计。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发展思维。

  三角形面积计算》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去理解和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从操作中掌握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一、动手操作,用拼摆法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动手操作,分别将三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并比较每个三角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各部分间的关系,同时在操作中向学生渗透旋转、平移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和感知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个个都很积极、很投入地动手操作,极大调动了学生思维活动。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

  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培养合作精神

  在这节课中,探讨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与三角形面积公式有何不同,三角形面积公式中的“除以2”是怎么来的?在探讨这个问题时,我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在讨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既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可活跃课堂气氛。

  三、用割补和折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学生已经经历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学习三角形面积公式会以在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中获得的经验,迁移到学习三角形面积之中,在探讨把一个三角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时,有的学生用在平行四边形中学到的割补法把三角形转化成了长方形,有的转化成平行四边形,还有的用折叠的方法折出了两个长方形。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每个学生都在积极的参与,认真的思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我也充分的感受到学生浓郁的探究热情。

  我感觉:在探究三角形面积计算时,让学生用书后面剪下的几对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进行探究,再进行班级交流。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出了平行四边形,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轻松地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ah÷2。从表面上看,学生动手操作了,实际上学生只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学生没有主动地思考,没有猜想和创造。对于“为什么会想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来拼?还有其他推导方法吗?”没有思考。这样提供材料思维含量低,不利于展现知识的生成过程,缺失了学生主动寻找材料的过程,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策略意识的培养。这样的操作是肤浅的,没有起到促进学生建构知识的作用。

  教学反思《三角形的面积》 篇4

  《三角形的面积》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面积》中的内容。本节内容的教学目标可以定位两个:

  1.通过拼一拼,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能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两个目标也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对于第三代导学案的使用,我们一直处于探索中,边使用变改动,但都是根据学情来确定的。这节的课教学设计我是在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后稍作了调整后进行的。在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后,对于温故知新中的做钝角三角形的高一题我看学生做对的有两三个人,就临时加了处理这道题的环节,平时只让学生对改更正,不作处理。然后回顾了新课先知中本节课的难点,探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和原来三角形的关系,然后看怎样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接下来进行分层训练。一节课下来,总结得失有如下几点:

  一、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1、由于预习较充分,学生都能用转化思想讲出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探索过程,虽然语言不是那么简练,这说明学生确实经过了思考,交流。

  2、这也是我没有预料到的,学生的自信,敢于质疑。在在分层训练中,李嘉瑶写出并讲述了分层训练(二)中第1小题的思考过程后,本人认为她讲的非常精彩,可是当她讲完后随即就有同学质疑,周万里说她写的语言不够准确,应该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少写了拼成一次,宫浩真说应该用他的那种解法最好,于是我就对比了两种解法,让同学们评判,从中选出了最优解法。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教师本人的总结语言欠精炼。在学生探索出三角形面积公式后,表述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和原来三角形的关系时,应该总结出它们是等底等高,所以三角形的面积是底×高÷2,我总结的比较啰嗦。所以在教学中还要继续提炼语言的准确、精炼程度。

  2、小组交流不太充分。在探索面积公式时学生进行了交流,在分层训练时,没有让学生在互讲思考过程。这一点在今后教学中还要特别注意,不能只重展示轻交流。

  教学反思《三角形的面积》 篇5

  “三角形的面积”是学生在学习了长方形面积、正方形的面积及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去理解和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根据新课程新理念的要求教学应该由原来教师单纯的教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从操作中掌握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新课前让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到过程,先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开(剪),然后平移到另一侧(移),拼成一个长方形(拼);再回想三个问题:

  1.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关系?

  2.拼成的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关系?

  3.拼成的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高有什么关系?让学体会转化的`方法,为下面探究为三角形面积的做了方法上的铺垫。

  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推理能力。而红领巾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事物,关于它的面积是多少,大家一定很想知道,我本着生活中产生数学,又作用于数学的理念。所以我以求一条红领巾的面积是多少来导入新课,这样会比较自然。然后让学生猜测怎样求三角形的面积?

  生1:沿着三角形的高剪开,把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对于这一错误想法我采用了直观演示的方法,让学生观察这种方法不可取。

  生2:用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正方形,用邻边相乘。对于这位学生的错误想法我让她演示。该生拿着自己的两个三角形进行演示,的确拼成了一个正方形。我问:“邻边相乘求的是三角形的面积吗?”该生恍然大悟马上更正说:“应该再除以2”。这时我出示了任意的两个三角形进行拼组,让生观察能否拼成正方形。通过观察验证这些方法都不可取。

  生3: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根据该生的回答下面让学生动手操作,分别将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并比较每个三角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各部分间的关系,同时在操作中向学生渗透旋转、平移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和感知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结合图形启发引导学生说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之间的关系。采用指名说、同桌互说、齐说等方法加深学生对过程的理解。提醒学生在运用公式进行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什么要除以2?让学生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理解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新课程非常重视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强调学生身临其境的体验。让学生运用所学三角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求红领巾面积,求安全警示牌面积,每个环节都是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学习不但互动有趣,而且富有生活气息。在时间许可的情况下,应该多补充一些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尝到应用知识的快乐,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这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本节课的基本数学思想应该是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也就是把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转化为学生已学过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来思考,从而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从教学形式上看,我基本已经做到了,但是,要知道教学目的不仅是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而不单单是知识的传授。

  教学反思《三角形的面积》 篇6

  前期备课时就在想:如何才能设定一个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情境,教材中用到的是求形状为三角形的流动红旗,考虑到我们学校的流动红旗并不是三角形的,因此这个情境并不是很合适。昨晚下班路上无意中想到了红领巾,刚巧前两天还经历了建队日,当天老师们也都带了红领巾,而且比学生的还要大好多。因此今天上课笔者便用了尝试计算红领巾面积的问题,借此驱动学生的学习,实施过程发现学生的确是比较感兴趣。

  关于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大部分学生都已经知道了,他们能够很快地说出三角形面积=底×高÷2,但是这个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学生并不是很清楚,因此笔者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作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在每一次的新授课中笔者都习惯向学生渗透:当我们遇到一个新问题时,要学会把它转化为能用已有知识解决的问题,针对本节课的内容则是要让学生认识到三角形的面积我们不会求,但是上节课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以及以前学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等,于是可以想办法把三角形进行变形。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准备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三角形让学生动手实践,在这一设计上笔者没有进行任何预设,学生的作品让人惊艳,分别用了拼、折、剪拼等方法,然后一点一点带领学生进行推导,但考虑到课时紧张,主要以教师的讲授为主,仔细想想也是有些矛盾,如果能让学生自主推导是不是更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另外考虑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中有“经历三角形面积猜想与验证的探究活动,体验割补等方法在探究总的应用”,那么对于学生在此方面的实施深度应是怎样的?要怎样把握,还需要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继续揣摩。

  在本节课的结尾通过同学们亲手测量红领巾的相关数据,并应用课上推导出的三角形面积公式测出了红领巾的面积。

  在学具方面一直在犹豫准备什么形状的三角形,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也有反馈可以用: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但在之前三角形分类一课中,不同三角形是根据分类标准不同而定义的,因此可以按角的大小分类的即可,即准备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若干个,让不同组的学生用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在最后的方法展示中可以凸显出不同方法,不同形状三角形的验证本质是一样的。

  教学反思《三角形的面积》 篇7

  三角形的面积是在学生学习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自主探索、经历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的过程。能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有关图形的面积,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前,我先让学生预习教材25页内容,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初步理解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并自己剪出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为进一步学习做准备。

  教学过程中,我安排学生先动手操作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一拼,看看能拼成什么图形?学生通过用图形拼,很容易就知道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也有的学生用两个直角三角形拼成了长方形,换一种拼法,也就拼成了平行四边形。通过动手操作,学生了解了三角形能拼成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最关键的是让学生思考:拼成平行四边形的底和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和三角形的高的关系。在这个重要环节中,我组织学生看着拼好的图形,先思考,然后说出自己的想法。学生热烈的交谈着,拿着三角形比划着、说着,最后得出结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高等于三角形的高,三角形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看着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热烈交流,我知道学生是真的融入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他们的思维被打开,探索欲望被激活,学习兴趣也提高了。

  除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还可以怎样把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呢?

  这次可难坏了许多学生,他们开始剪的时候,也发现拼不成平行四边形,最后费好大劲才发现:只要沿着中间一条线剪,就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

  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利用转化和剪拼的方法探索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三角形面积 = 底 × 高 ÷ 2

  用字母表示:S = a h ÷ 2

  本节课,学生学会了利用转化法和割补法,把三角形转化成学过的平行四边形来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独自探索、合作交流和利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三角形的面积》 篇8

  《三角形面积计算》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去理解和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相关图形的面积,解决实际问题。根据新课程新理念的要求,教学应该由原来教师单纯的教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从操作中掌握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一是让学生在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活动过程中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除了设定知识目标以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所以这节课除了让学生会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外,还注重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让学生通过与他人的合作交流学会新的知识和本领。最后情感目标方面,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是紧密联系的。

  我先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式,由学生预先准备几对三角形,探究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很快地探究得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小组中每个学生都是主角,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接下来,我让学生按三角形的三种类别进行交流汇报。学生很快得出结论,无论是哪种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都是底乘以高除以2。教学到这里,学习任务是否就完成了?学生在前一课时的基础上学习这部分内容很容易,如果上到这里,岂不是原地踏步?这时,我抛出一个新问题:用一个三角形能不能也剪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学生体验到前半节课成功的快乐,带着浓厚的的兴趣投入到新的问题研究中。

  后来,学生通过操作发现了:新剪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是原来三角形的一半,高是原来的高,所以,新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的底的一半乘以高,即:S三角形=底÷2×高。实验证明了,也可以S三角形=高÷2×底。学生可高兴了,他们懂得了利用数字的特点来灵活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对于中差生来说,掌握了这三个数量,至于这三个数放的位置可以灵活排放,计算起来更容易。

  教学反思《三角形的面积》 篇9

  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后,有学生问我:“老师,我在计算三角形面积时,总是忘记除以2,怎样才能记住它呢?”学生的困惑引起了我的反思,我的教学在哪里出了问题?我回忆了自己的教学过程,在探究三角形面积计算前,我将全班学生分组,每位同学拿着准备好的若干对完全一样的三角形,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再进行班级交流,顺理成章地探索出了结果。从表面上看,学生动手操作了,实际上学生只是机械地拼一拼,没有自己的猜想和创造,这样的操作,学生只做了一次“操作工”。拼“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是怎么想到的,学生不得而知。

  在教学中虽然让学生自己探究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而实际上却用一条无形的线牢牢地捆住了学生,让学生用2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形四边形,学生却不明白老师的用心,老师预先设置了一个“坑”,让学生往下跳,这怎么还叫探究呢?我为什么不放开来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解决的方案!第二天,我在数学课上让学生自己想办法通过操作找出长方形、平形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之间的关系,四个同学一组进行合作学习,并要通过画图的方式进行汇报。教学效果很好,学生不但写出他们所采用的学习方式,理清了知识间的联系,而且大胆地提出很多建设性的意见,一个学生说:“我觉得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都可以用底乘高来表示,三角形和梯形都可以用底乘高再除以2来表示,因为梯形的底就包括了上底和下底。”

  教学反思《三角形的面积》 篇10

  “三角形的面积”是一节常规性的课,关于这节课的教案不少,课我也听了不少,如何体现“观念更新,基础要实,思维要活”,我觉得以往老师们对教材的把握与处理,对课堂的设计以及处理都很不错,而这节课让我感触很深。

  1、符合新课改理念,突出了学生的发展,合理设计教学流程

  以前的教学只是注重学生的双基训练,不重视知识的生成过程,而这节课的所有设计都围绕学生的思维,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整节课体现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了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师把整个学习过程放给学生,让学生小组合作,全员参与,共同探究,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让学生参与知识获得的全过程。

  2、努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开放的探究式学习要不受任何人的约束,要有教师层层深入的引导。这节课设计中,教师注重教材的开放性和思考性,不断鼓励学生去思考,去探索不同的办法,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和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自行总结出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展现了自我,方法多样且独特,是以往教学所没有的,效果很好。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3、构建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本节课老师赋予了学生很多思考、动手和交流的机会,教师扮演了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较好的体现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的核心进行深度探索、思想碰撞等。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还培养了他们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拓宽了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空间。

  这个案例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要实施新课改,最根本的还是教师角色的转变,转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学生学,不断形成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潜能,使他们的讨论和思考更有价值,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不断学习,提高个人素质,以设计出更好的教学环节,让师生共同成长!

  教学反思《三角形的面积》 篇11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是学生在充分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以及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同时它又是学生以后学习梯形、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教学着重要求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从而加深三角形与已学图形之间的联系。重点在于理解三角形公式的推导过程,会根据公式进行计算,还要强调学生不能忽略三角形面积公式中除以2。

  上课前我带领学生一起复习我们所学过的图形的面积公式,长方形面积=长宽,S=ab,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S=a2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S=ah。然后引导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是如何推导出来的,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剪开,通过平移后得到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和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长方形的长等于原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等于原平行四边形的高,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帮助学生回忆转化的教学思想,并直接引出课题,开门见山。

  让学生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各种三角形,六人一组,动手拼一拼,想一想,怎么把三角形转化成我们所学过的图形。这一活动安排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空间,让学生亲身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当同学们都拼好之后,我找个别小组介绍他们是怎么拼的,第一小组汇报,学生告诉我,他们是用两个锐角三角形拼成的一个平行四边形。我随即拿了两个不一样大小的锐角三角形拼在一起,问学生,为什么我拼不成?学生立马就能指出因为它们形状不一样大。然后引导学生指出是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加深学生对完全相同的理解。第二组是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钝角三角形拼出的平行四边形,第三组是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拼出了长方形。让学生继续讨论,这几种拼法有

  什么共同点,在交流比较中概括出结论,即用两个形状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当学生指出所拼出的都是平行四边形时,我设下问题,直角三角形拼出的不是长方形吗?学生一起告诉我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加深学生对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关系的理解。当学生把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联系起来时,引导学生去共同发现三角形和所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它们等底等高,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所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加深学生对三角形计算公式的深刻理解。并且强调为什么要除以2。根据平行四边形公式让学生自己总结三角形面积公式=底高2,S=ah2。

【教学反思《三角形的面积》】相关文章:

《三角形的面积》的教学反思06-15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06-17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10-22

三角形的面积的教学反思11-24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_数学教学反思03-15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学反思06-29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学反思06-23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的教学反思06-16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的教学反思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