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教学反思

时间:2022-05-18 12:39:16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定风波教学反思(通用6篇)

  在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的今天,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反思指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思。那么问题来了,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定风波教学反思(通用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定风波教学反思(通用6篇)

  定风波教学反思1

  苏轼创作词的时候,面对的正是有井水处皆歌柳永词的局面,苏轼以雄健之笔,使豪放词异军突起。

  教授苏轼的词,最重要的是在鉴赏的基础上理解苏轼旷达的情怀。

  通过品词品句,完成对苏轼词的鉴赏后,我就带领学生了解理解苏轼的豪迈。我先教授的是《念奴娇·赤壁怀古》,后教《定风波》。在上《定风波》之前,我让学生总结苏轼豪放词在写景、抒情上都有什么特点?的特点,师生统一认识:一开头,词人便以千钧之力,大笔挥洒,只用“大江东去”四个字,便绘画出万里长江波澜壮阔、浩浩东去的雄伟气魄,然后用“乱”、“拍”、“卷”等字,有声有色地描绘出一幅雄壮奇美的江山画卷。苏轼描写周瑜的建功立业,发出功业难成、花发早生的喟叹,但这不是哀婉细腻的抒情,而是壮怀激烈的感慨。从而得出结论:写景:博大壮阔、气象恢弘;抒情:豪迈奔放。正所谓苏轼的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而唱。这首词的出现,对于盛行着缠绵悱恻之调的北宋词坛,起着振聋发聩的作用。

  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告诉学生,豪放派的词是不是就仅仅只有在写景上:博大壮阔、气象恢弘。在抒情上:豪迈奔放这一类。还有一种豪放,豪放在词人豁达的精神和情怀。于是我引导学生一起来鉴赏一首并没有博大壮阔的写景,也没有豪迈奔放的抒情,但却充满着词人豪放情怀的词——《定风波》。通过品词,改写,学生很好地理解了《定风波》的内涵。

  通过苏轼词两首的学习,让学生明白:我们谈论苏轼,不仅要品其文,还要悟其人,以一种坦荡从容的态度面对人生的风雨。

  定风波教学反思2

  挫折是人生路上的必修课,这门课成绩的高低决定人生幸福和人格是否完美。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怎样能利用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出现的挫折?正好苏轼的《定风波》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对这首词,我定的教学目标是:

  1、反复诵读,抓住重要意象及关键词语,分析思想内涵。

  2、通过了解苏轼的人生经历及一些诗歌,全面了解苏轼。

  3、了解苏轼的乐观旷达的人生观,树立正确的人生取向。

  教学重点是抓住重要意象及关键词语,分析思想内涵。教学难点:了解苏轼的人生观,树立正确的人生取向。在设计难点突破时,我考虑到先要对苏轼有一个到位的了解,给学生提供了一些关于苏轼的生平,接下来给学生展示一些苏轼的其他诗词,我的目的是通过这种群文式阅读的探索,让学生从苏轼的诗词中,揣摩品味苏轼的乐观旷达的人生观,从而引导学生建立自己正确的人生取向。

  开课了,开始的时候很顺利,诵读、理解重点词语、把握诗人情感。然而到了拓展阅读这一环节,有些冷场。这时我只好引导学生分析意象来理解词句,进而去理解苏轼的精神世界。

  这节课下来,我总是觉得自己上这节课时,还是准备不充分。作为教师,上课之前要备课。备什么?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我还是在备学生这一块没有做到位。我带的学生是农村高中理科班的学生,他们的语文素养、学习状况参差不齐,而且每个学生的思想、心态、情绪都可能对学生造成影响,这些都是上课前要考虑到的。还有想让学生对苏轼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不是分析一两首诗词就可以做到的,还要帮助学生在课下多做准备,

  作为一名教师,不能脱离学生把一篇课文就只当一篇课文去讲,一定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当好学生的引路人,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呈现学生精彩纷呈的思想碰撞。

  定风波教学反思3

  事前预料到学生可能会对定风波的含义解读失误,教学过程也确实是按照预设的步骤有序进行。反思其原因有三:其一是受到苏轼是豪放派这一刻板观念的影响,其二是受到第一遍朗诵者对定风波诠释的影响,其三是“风雨之后有阳光”之类的道理学生较易理解。不过在另一个班上课时在解读“吟啸”“徐行”所体现的心态时,已有学生解读为“从容”。虽然已准备了预案,但把预案整合到课件里还需做进一步的工作。

  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突破思维定式这一目的基本达成。不过很容易形成新的思维定式。另一个班上课时,把苏轼创作《定风波》后不到一个月又写的《黄州寒食诗》介绍给学生,学生都表示想不到,可见他们也已形成了另一思维定势——苏轼一直很旷达,不会发愁伤心。

  学生对“乌台诗案”和苏轼被贬黄州这一段背景已较熟悉,对解读本词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教材中所选苏轼作品较多,可以进一步就苏轼生平与创作整理个专题。对一个诗人了解充分比了解几首诗作用要大得多。但需看以后的部编教材对苏轼诗文的选取情况再作安排。

  高二学生正处在人生观形成的时期,如何来应对人生中的风雨是他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苏轼的人生态度对他们来说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在讲到这一部分内容时从课堂表现看对学生应该是有所触动。课后也发现有学生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发布了本课所引用《菜根谭》中的那几句话。相对于学到知识提高能力而言,这方面的影响意义应该是更大。

  附:《黄州寒食诗》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定风波教学反思4

  《定风波》向人们展示的是诗人面对人生逆境时的那种旷达自如的胸怀,教学中,如果只让学生停留在对文本的翻译上,那么就难以完成领会哲理思想的这一目标,于是,我对这堂课进行了以下的设计:

  首先“看”。开场以视频吸引学生:结合学生原先对苏轼 的人物了解,我又 补充了作者的生平介绍和创作背景。这样的感官刺激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其次“读”。运用录音范读,带领学生走进文本,了解文本、熟知文本。在一遍遍的朗读中,学生们找到了重要词语,读出了内容,更读出了内涵。

  再次“品”。抓住关键词语“莫听”、“谁怕”、“何妨”、“任平生”,帮助学生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领会这些词语的深层含义,从而使学生逐步领悟到作者面对人生风雨时的那份豁达心态与不凡气度。

  总之,一堂课下来,从孩子们的眼神中,我感觉到他们是有所得的。我想 :这主要得益于自己对这堂课准备得较充分,也或许是因为多媒体的运用给学生的直观感觉!课虽上完了,但教学的延伸与拓展还有待于我的进一步思考:如何帮助这些成长中的孩子们正确看待挫折、怎样战胜困难,这才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

  定风波教学反思5

  苏轼的《定风波》向人们展示的是自己面对人生逆境时的那种旷达自如的胸怀,这一富有哲理意味的宋词,如果只让学生停留在对文本的翻译上,那么领会哲理思想的目标就难以实现,于是我对这堂课进行了以下的设计:

  首先“看”,开场以视频吸引学生,结合原先对苏轼的人物了解,我又向学生补充了作者的生平介绍和创作背景,看得出来,这样的感官刺激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其次“读”,运用录音范读,带领学生走进文本,了解文本、熟知文本。在一遍遍的朗读中,学生们找到了重要词语,读出了内容,更读出了内涵。再次“品”,抓住关键词语“莫听”、“谁怕”、“何妨”、“任平生”,帮助学生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领会这些词语的深层含义,从而使学生逐步领悟到作者面对人生风雨时的那份豁达心态与不凡气度。

  总之一堂课下来,从学生们的眼神中,我感觉到他们是有所得的,我想:这主要得益于自己对这堂课准备得较充分,也或许是因为多媒体的运用一下子给他们带来了新鲜感的缘故吧!课虽上完了,但教学的延伸与拓展还有待于我的进一步思考:如何帮助这些成长中的学生们正确看待挫折、怎样战胜困难,这才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

  每次上课都在想,应该怎样上才让学生真正的有所收获,不论是文学上的还是能够结合他们的考试,但往往总是准备了一大堆,想了很多却感觉无从下手,所以只有去听课,去请教各位有经验而又优秀的老师。然后再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教学内容,但上的时候有感觉和自己想的不太一样,想想,想的总不是现实,课堂更需要的是老师能够随机应变,抓住学生回答的契机来驾驭课堂,但能做到这点的前提条件就是要充分的准备。

  但即使认为自己准备很充分了,还是一样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些问题是自己感觉不到的,所以,汇报课就成了让自己更好的成长进步的舞台。各位老师听课的评价,对我这个缺乏经验的初涉者是一种馈赠,句句充满鼓励和真诚的话语暖到了我的心底。问题和优点都明显显的呈现,我也顿感明朗。知不足而进,才是真正的报答。

  定风波教学反思6

  人生是一堂课的功夫,它让你经历着,感受着,痛苦着,收获着;人生也是一场雨的功夫,淋漓的考验,总会让你走向成熟,回首曾经的迷蒙,总会让你有所悟,那么就将《定风波》这节公开课的反思写下来,因为我知道自己的教育旅程走过深深浅浅歪歪扭扭的脚印,那么这节课会是其中坚实的那一步。

  元气淋漓而又富有生机的人总是让人难以理解的,像东坡这样的高士,林语堂说他是人世间不可无一又难能有二的,其实林先生说出了民众的心声,东坡是那样令万人倾倒却又无法企及,能让他在宦海浮沉中如清风般度过一生的是在他混合的人生观中脱颖的旷达情怀。而《定风波》又集中的体现了他这个人物形象。那么让学生认识他的旷达情怀就是重点了。

  在这节课上介绍苏轼,时间又及其有限,所以我把这一环节放在了讲《念奴娇》之前,结合苏轼作品(有些是初中学习过的),认识那个时代那个伟大而又丰富的人。如果他不是生在北宋,那个有大场景大风云的既出英雄又扼杀英雄的大时代,就不可能有现在我们心中的苏轼,他渴望仕途有作为,又一生在政治旋涡中浮沉,可用他自嘲诗概括:身似已灰之木,心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事业,黄州、惠州、儋州。他总说“万事到头都是梦”,“人生如梦”,可是他始终以出仕的心态做着入仕的事业,即使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也能绝处逢生,别在洞天,让学生认识到人生再多的风雨经东坡的过滤也都变晴空了。

  第二步是结合《定风波》文本,鉴赏抒情主人公的人物形象,让学生在品味涵咏语言时认识理解苏轼的旷达情怀,而本词情景交融的方面就必须淡化,因为本词是借遇风雨的小事衬托人物的胸襟。所以问题引领就设置了“苏轼是如何对待风雨的?”这个问题。既放手让学生找自己体会深的句子,又紧扣苏轼对待风雨的态度,也就是在理解他的旷达胸怀,而这环节又落实了高考“炼字”知识目标。

  第三就是语文诗词鉴赏要有支撑点,本课就是“风雨”的象征意义,而比较鉴别应该更明显,通过与其它诗词中的风雨比较,看出本词中的风雨指的不仅是自然风雨,更是政治风雨,人生风雨。

  毕竟这是一堂课的功夫,毕竟宋朝离我们太远,毕竟仕途坎坷学生还没有经历过,旷达又是我们人生的必修课,我想有一个课题将贯穿教育始终,那就是如何教会学生笑对风雨,这也是我一直不放弃的目标,那么就让这节课,让苏轼,让《定风波》成为一个起点。

  以上都是关于这节课想说的话,不知算不算反思,我想,只要一节课让你有所想,有所感悟,那就是收获。

【定风波教学反思(通用6篇)】相关文章:

苏轼《定风波》教学设计(通用5篇)05-17

定风波黄庭坚10-29

定风波苏轼04-01

苏轼《定风波》语文课教学设计范文12-18

《定风波》阅读答案03-15

《定风波》阅读答案03-15

定风波励志精选07-22

《定风波》诗词鉴赏12-14

柳永《定风波》欣赏12-13

苏轼《定风波》语文课教学设计方案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