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2-09-09 12:35:2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一年级语文的教学反思(通用20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语文的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级语文的教学反思(通用20篇)

  一年级语文的教学反思 篇1

  古诗《春晓》是唐朝大诗人孟浩然的名作。反思自己的教学基本做到了能根据课前准备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并能按既定的教学思路基本完成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目标是通过读的指导,在学生熟读诗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本课的5个生字,并会背这首诗。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学时,能在一开始就从指导识字入手,并能用各种方法进行教学。在指导朗读这个环节中,我虽然知道学生很多早已会背诵了,但我还是花了大量的时间,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朗读。通过读,学生体会了春天的美丽和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大量事实证明:低年级学生学古诗,靠老师的逐句串讲,根本行不通;必须更多地借助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内容,

  培养阅读能力及习惯。让学生耳、脑、口、眼协调活动,注意诗的停顿和节奏,读出感情,从中感受到诗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从而渐入古诗意境。让学生在变换中领会读的乐趣,悟出诗的意境,提高朗读能力。研读古诗时,教师能通过理解重点字来理解诗句,潜移默化的渗透诗歌的情景,对于学生研读古诗有一定的帮助。在以后的教学中更要让学生在自读中感悟,注重要把图和文融合的更加紧密些,要让学生通过看图对文的进一步理解。

  一年级语文的教学反思 篇2

  一、注重方法,培养学生主识字的能力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语文课程标准在识字教学的目标中提出要让学生“喜欢学习识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如何激发兴趣,让孩子乐学,把单调乏味的生字变成动听的音符,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要完成教学任务,又不能让学生感到疲劳和无趣。我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就把面向全体学生,发扬孩子个性放在第一位。在识字环节中,我让孩子们发挥自己的识字本领,孩子们说得像模像样,如讲到“匹”和“四”、“楼”和“数”长得差不多,“捡”要用手来捡,所以是提手旁,而“脸”是身体的部分,所以是有月字旁的等,还有很多同学自己编了很多顺口溜进行识字,每个同学都有着很高的识字欲望。

  二、图文结合,唤起学生的体验

  根据低段孩子形象思维比较丰富的特点,在课上运用了形象的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说话,这样就降低了说话的难度,使更多的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说话中来。比如在学习第二段的时候,我让学生学着"那么......那么......"的句式说话,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很有难度的,我就利用课本中出现的图片,给学生们创造良好的说话情境,使得孩子们也有话可说,使学生在理解句子的过程中,在情感体验上得到一次升华,这样即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又积累语言。

  三、以读促悟,以悟促读。

  注重学生的朗读,在读中悟其理,悟其情。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师对教材的讲解分析,让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但是在本堂课教学中,由于自己评价语的匮乏与不准确性,使得朗读指导不到位,学生情感没有被充分激发出来。例如在观察涛涛捡贝壳时,我只是问“捡到这么多的贝壳,如果你是涛涛,心情如何?”学生回答“高兴”“那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这句话。”引导孩子读出高兴的心情。这种一问一答的形式过于简单,没有引起学生内心深处的共鸣。这里如果我这样处理,问:涛涛在海滩上捡了许多的贝壳,他捡的贝壳有什么样的呢?学生可能会回答:有五角形的、有扇形的、有三角形的、有像蜗牛的壳……接着问:请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好吗?学生可能会回答:五颜六色、各种各样、奇形怪状……是啊,他捡了许多形状各异的贝壳,多得都拿不下了,难怪他的脸上露出了那么开心的笑容。那就让我们一起和涛涛去海边捡贝壳吧!这样一来,学生可以真切的感受到涛涛捡到贝壳时的高兴心情,这种高兴是发自内心的。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教材,从学生的认知点出发,让学生从生活、活动、思索、合作交流中学习,尽可能多给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一点活动的空间,多给学生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点成功的体验。

  一堂课上完,有了很多的收获,但同时也发现了很多不足的地方:

  1.课堂上应关注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比如在让学生整体感知五位小朋友的家乡在哪里的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边读边画,这样会更好地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学习。

  2.识字教学时应让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识字,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通过从文到句,从句到词,从词到字的不断复现,提高识字效率。在学生积累了多样化的识字方法的基础上,可以鼓励学生采用归类的方法识字,提高课堂效率。

  3.在朗读领悟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利用图片,指导学生说话练习,积累学生的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大海的美,在读的时候可以读得更丰满。

  一年级语文的教学反思 篇3

  从学校到家里,从家里到校外我们的学生每天都可以接触到垃圾。因而,垃圾对他们而言并不陌生。从这堂课中我总结出这么几个方面:

  一、整体设计思路有新意

  教学中创设交际的情境,如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由老师担任主持人,学生做现场来宾,先交流自己的发现:问题一:你家里的垃圾有哪些?问题二:它们是怎么来的?问题三:你家里的垃圾怎么处理的?并谈谈自己的想法。

  二、课前调查,积极准备

  于是我在上这堂课前,先是布置学生回家去调查一下,你家里或者是家旁边的垃圾。我给学生出了这么几个问题,让他们按照这几个问题去展开调查。问题一:你家里的垃圾有哪些?问题二:它们是怎么来的?问题三:你家里的垃圾怎么处理的?而且我还告诉学生,对于这几个问题如果你自己没注意过的话,可以向家里的人询问。

  三、亲自实践,感受深刻

  在这堂课前两个晚上我是让学生回家去调查家里的垃圾。但我为了让学生对身边的垃圾有更为深刻的了解,在上这堂课前20分钟,我又让学生拿着他们从家里带来的袋子去找一找我们校园里的垃圾。上课了,我看到学生都拾到了很多的垃圾。为什么要让学生去捡垃圾,目的有两个:一、让学生亲自实践,明白我们身边的垃圾很多很多,我们需要时时的不去乱丢垃圾。二、我们用什么办法去处理垃圾。对于第一个目的,学生的了解可以说是非常深的,当他们看到那么多的同学都捡到那么多的垃圾时,他们就明白我们身边的垃圾实在太多了。也知道如果我们每个小朋友都乱丢一张纸,我们的身边就非常的脏了。对于第二个目的,学生感受更深,当时我问学生打算如何处理时,有许多学生开始说我们把垃圾扔到垃圾筒。于是我让一些同学去扔,但没几个,教室的垃圾筒就满了。这时我又问他们“这时我们又该把垃圾怎么处理?”这时学生又提出可以把垃圾扔到学校的垃圾箱里。那时我就问学生,那么我们整个社会上又有那么多的垃圾,我们该把垃圾怎么处理呢?这时学生就积极动脑想各种各样的办法。其中也不乏非常好的办法,比如有个学生就提出把垃圾进行处理,生产出有用的产品。经过捡垃圾,处理垃圾这样一个过程,学生认真动脑,积极发言,亲身体验。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产生了激烈的碰撞,把整个课堂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学生也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四、存在的问题

  当然在这堂课上也存在不少的问题。

  问题一:学生对于自己要表达的观点表达不够清楚。这主要是在让学生说一说处理垃圾的办法的时候,学生把办法说不清楚。

  问题二:让一年级学生学会提问有一定的困难,教师要善待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鼓励学生敢提问,并逐渐会提问,这种能力形成需要长期耐心的指导。

  一年级语文的教学反思 篇4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识字、写字、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今年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用鲁教版语文教材,其中上册要求认识的汉字有380个,要求会写的有106个,这一安排,体现认写分开,多识少写的原则。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尽快地多认识一些汉字,迅速扫除读写障碍,尽快进入阅读和习作。于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在我的一年级语文课上主要从识字、阅读、写字三个方面进行。

  (一)识字教学:万丈高楼平地起

  我最重视的是一年级学生的识字教学,教材中安排两个单元的识字课,但是纵观整册书,我们会发现识字教学无处不在,我们一年级语文教学就是一个教学生从不会到会的过程,这个过程只不过采取的方式不同。

  在我近三个月的识字教学课上,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课程:一是引导学生发现识字方法、识字规律。对于要认的、特别是要写的字,对于已学过的字,要引导学生在联系中、在比较中找到汉字的共同点,不断发现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点点滴滴的发现积累起来,就会形成比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比方说换偏旁,加一加,猜一猜的识字方法,有趣而又高效。 比方说,学“商”字时,我先猜一个谜语:一点一横长,点撇在中央,大口张着口,小口戴帽里面藏。我一边书写一边说,学生们很快就记住这个难字了!二是引导学生在课外、在生活中主动识字。在校内,在家里,在街道,在社区,通过读书、看报、看电视,看商标字、招牌字、广告字……只要见到汉字,就有识字的欲望,就自觉地识记。教师要经常给学生展示课外识字的机会、舞台,让学生不断地交流自主识字的成果。坚持这样引导,学生不仅增识许多汉字(课外识的字甚至比课内识的还要多),而且在学习兴趣、方法、习惯等方面收效良多。 三是引导学生在阅读、在运用中巩固识字:儿童识字,认得快,忘得也快。因此,不断复现是巩固识字的重要方法。而把识的字放到语言环境中,巩固的效果最好。教师一方面可以把需要识的字编成句子、儿歌、短文,让学生阅读,鼓励学生组词、写句子,在读和用中巩固识字。

  (二)阅读教学:熟读深思子自知

  进入一年级,我发现很多学生不会读书。这个问题表现在:朗读时拖腔,唱数而不是读书,句子读得不连贯,语气没有抑扬顿挫之感,找不到人物的对话,不能从文本中找到问题的答案。以上种种读书现象,使得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完不成教学任务,达不到某些教学效果。课外之余我也常常思考这些问题,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和阅读能力呢?通过观察发现,学生朗读不流畅原因一:没有牢固掌握课文中的生字,也就是识字量根本不够。一年级学生刚刚接触课文,每课的生字数量增多,难记,特别是这学期,识字任务更大,字行复杂,有些很难找到好的识记方法,没有识字经验,只能死记,所以处理这个问题,除了多给学生提供识字方法外,再就是让学生多读,我要求学生每天回家给家长读《小熊过桥》,让家长给孩子读童话故事,提高孩子的阅读欲望,遍数不限,读完后家长签名。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学生不理解文章感情,读起句子来不会断句,不会停顿,不会换语气,我想这和学生的理解有关,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教学中化大力气教孩子有感情读书。比方说《我多想去看看》一课,我就先讲述文中小朋友家在农村,无法到北京,然后讲升旗仪式的壮观,于是我进行情景换位思考,问学生想看吗?答案是肯定的,于是我趁机让他们读书要读出他们的渴望,于是,我的阅读效果果然就达到了!对于怎样读出美的语气,在学生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给学生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在对话较多的课文使用,效果不错。阅读教学就是教孩子学会有感情读书,学生能够绘声绘色的读出课文,这也就达到教学要求了。

  (三)写字教学:绝知此事要躬行

  在一年级写字教学中,我认为教师的示范对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针对一年级的小学生善于模仿的特点,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言传与身教相结合。教师示范的内容包括坐姿、握笔、书写动作、笔画和结构等。最重要的是课堂示范,这是一种最基本最主要的方法。在学生进行练习之前,教师首先当众进行讲解示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视觉形象,然后让学生模仿书空笔顺,然后描红练习。对于有些难的生字要个别示范,在当众示范以后,有些学生还是掌握不好正确的书写要领,教师就得个别辅导,由于是面对面,学生对老师的示范,往往观察的比较清楚,能较快地纠正自己的错误之处。当然对于一些孩子还得手把手示范,这种方法是针对初步写字的小学生,通过手把手,教师直接牵动学生手指,使其能较快地形成正确的书写动作。尽管教师在课堂上采用了多种不同的示范方法,但学生们在作业中还是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在原字的旁边给以示范或修改,并要及时地总结,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

  (四)写作教学:道是无情却有情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从开始学写字,我就鼓励学生用笔去记录下自己的生活。每天用拼音写一两句话,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把句子写通顺就好。写作教学主要是“写什么”“怎么写”“如何评论”的过程。

  日记教学首先要教会学生"写什么"。有些同学不知道写什么,记得第一次批阅学生日记,发现竟然全班62个学生40多个写昨天完上吃的什么东西,结尾一致是“真香啊”,或者“我很高兴”。有些同学习惯了"临时抱佛脚",白天糊糊涂涂过日子,不去注意、不去发现、不去记忆生活中一些新鲜的、使自己激动的东西,到写的时候,咬着笔杆,不知道该写什么。因此,日记写作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做个有心人,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选择一件写下来。老师多读一些好的日记,让学生知道身边发生的事。看到的花草树木、昆虫、玩具可以写,读的书、看的电视也可以写,自己的喜、怒、哀、乐要忠实记录,社会的善、恶、美、丑也任你评说。

  其次,日记教学还要教学生怎么写,包括格式,即第一行正中写“日期、星期、天气”,然后是正文。一年级学生识字有限,因此要求学生先用拼音写,每天只写一句话就行,这样也可以帮学生巩固所学拼音,等汉字学的多了就开始尝试用汉字写。

  其实,一年级学生日记写作评价是其次的。因为只要孩子们能够写就可以了。因此只要孩子能够完整的写了,我就会奖励小红花。我要鼓励学生多写。勤于笔耕,不懈不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不会"到"会",从"要我写"到"我要写"。一开始写日记,一定要培养学生乐于写日记的兴趣,不要硬性规定每天一定要写多少,但要鼓励每天写日记的同学,还要定期收上来批改,对一些好的日记加以表扬,读给同学听,让好、中、差的同学都得以提高。我还给同学讲了些名人写日记的故事,明确写日记的重要性。学生的每篇日记,我都认真批阅,并且每周五用一节课的时间来与他们共同分享。我大多用表扬的方法来鼓励每位孩子,激励他们写作的积极性。我没有期望他们能写得多好,只是希望他们能喜欢写作,不把日记当作一种负担。因此,对不写的学生,我不加追究,只是对写的学生给予表扬。渐渐地,他们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都能坚持写日记了。看着孩子们稚嫩单纯的文字,即使他们寥寥几笔,但我也能深深感受到孩子们点点情感弥漫其间。

  20xx就要结束了,回首几个月的教学工作,总是几多感慨。一年级是一个人的学习的起点,我们一年级的老师责任重大,我们既要让孩子喜欢学习,还要给孩子们一个欢乐的童年。但作为一名新教师,要学习的东西实在太多,无论是对于教材的解读还是对教案的设计,无论是对课堂的调控还是对学生的把握都极不成熟,因此,我其实正与孩子们一起成长。一班62个人,每个个体都是一朵娇艳的花朵,我要甘于做一片绿叶,让花朵快乐的绽放,这是我应该做的,我一定能做到。

  一年级语文的教学反思 篇5

  本节课我特意创设了一个虚拟的情境——故意用增、删、改等方法“篡改”课文12处,再制成朗读录音,让学生挑刺,“帮助”老师找出错误所在,利用商讨策略,先合上课本倾听,再翻开课本边听边看,边思边辩边演,为服务学生学习,引导学生对文中人物、事件形成“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在阅读中积累词语”提供了放矢之“的”。

  六七岁的孩子上课易于疲劳,有意注意不能持久,教师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给“权威”挑毛病,在“助人为乐”中成了真正的“发现者”,通过近似竞赛的教学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内驱力和学习兴趣,创造了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自由轻松的学习气氛,有效地提高了注意力。教学中,师生之间、教学内容与学习者之间的距离感消除了,具有争强好胜特点的学生们的探索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了最大的满足,形成了“紧张而活跃”的高潮气氛,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一年级语文的教学反思 篇6

  《画家乡》一文以五个孩子画自己的家乡为内容,向小朋友们展示了我们祖国清新美丽的山水。课文图文并茂,情景交融,可以说是一幅极具人文色彩,适合欣赏、领悟的风景画。回顾本课的教学,我觉得有几处小亮点:

  一、阅读方法的指导

  本课重点内容有五个自然段,我重点指导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涛涛的家乡。1、自读课文,把读不顺的句子,多读几遍。2、轻声读课文,想想,课文中告诉我们涛涛在画上画了哪些景物?用圈圈把景物词画下来。3、这些景物美在哪儿,读重点句子。4、指导背诵。抓住关键词语,练习背诵。照这样的教学程序教学完第二自然段后。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1、把句子读通顺。2、找出景物词。3、用声音读出景物的美。4、抓景物词练习背诵。采用这样的方法,学生很快就自学了第三自然段。

  二、学习能力的培养

  1、遣词造句的训练。课文中“……那么…..那么…..”这个关联词语,多处出现。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我让学生练习说话,要求学生能说出一种景物的两个特点。如:“花儿那么香,那么美。”教学第二自段时,通过比较,让学生发现“山那么高,水那么清。”与第二自然段不同在于,只写一种景物的一个特点。然后,让学生练说。此外,课文的第二幅图中,还有一些景物没有描写,我让学生运用课文中“又__又___”和“那么”等词语说说图中的其它景物。有学生说:“村外的小河,那么长,那么清。”也有学生说:“河里的小鸭,又多又可爱。”

  2、积累语言的能力。文中的好词佳句很多,在学完每一段时,我让学生说说:最想写下来的词和句子。如“金黄的、雪白的、碧绿的”等等,又如“宽宽的、高高的”等等。我还让学生说说同类型的词语。

  3、模仿写话。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家乡。课后布置学生画家乡,并学着课文第二到第六自段其中一自然段的样子,给自己的画配上一两句话,要求能用上本课中学到的词语。

  一年级语文的教学反思 篇7

  第一节课,重点强调回归写字习惯的调整上,一节课时间只学了两个字,有点少而慢,效率不高!没有贯彻好六二六教学模式:

  “六”指导预习提问质疑--合作交流--汇报展示--相机引导--当堂检测,前面的四个环节做的不到位,当堂检测也没做,学到第三个字的时候就下课了,没有时间观念,课堂环节衔接不够紧凑。

  前五分钟处理不科学,一分钟引入学习情境,我用时太多,显得啰嗦;一分钟提示学习目标,没有;一分钟共议问题,有,做的不到位;一分钟记录自学收获,没有;一分钟质疑问难,有,不到位。

  后五分钟,简直就是一个乱字了得。一分钟小结(有)--朗读课文重点(无)--对学困生的辅导(无)--书面练习(有)--布置作业(没来得及)。

  第二课时要注意这些问题,书写和阅读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做好基本功。

  一年级语文的教学反思 篇8

  《静夜思》是一首深受孩子们熟悉和喜爱的唐诗,语言流畅,琅琅上口,浅显易懂又意蕴深远。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给学生提供了把握、体会、想象与表现的极大空间。

  在板出课题后,“我会背了!“”我也会呀!”……一上课,学生就自信地背起了古诗。这首诗是学生在幼儿园里早就会背的儿歌了,但第一次学生背的时候,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这跟古诗的意境不符。我并不急着去范读,并让学生读好课题,再问:哪个字告诉我们诗人是在什么时候?哪个字告诉我们周围有没有声音?“思”是什么意思?他在思念着什么呢?意外的是,学生很快都明白“静”和“夜”的意思。那诗人思念的是什么呢?并问学生你们有没有长时间离开家人的时候,你有怎样的感受,有的孩子说我有一次离开爸爸妈妈一天,白天和别人玩的时候不想爸爸妈妈,晚上就哭了。有一个孩子说妈妈出差一个星期,晚上做梦总做到妈妈和他玩的情景……以此,学生的意识到了新的学习梯度,马上进入了阅读。

  最后学生都能感受到原来诗人李白在思念自己的妻子孩子及故乡,那是何等凄凉的事呀!再读古诗的时候,学生的表情就发生了变化。

  一年级语文的教学反思 篇9

  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读课文,边读边思。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五篇课文。在本课阅读教学时,我以此训练点为重点,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通过阅读、思考,使学生解决问题,理解课文。

  教学时,教师提出了问题,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边读课文边思考:为什么孙中山明知会挨打,还要向老师提问题),学生就很快地进入了自主学习中,他们各自独立地边读、边想、边划,动眼、动手、动脑。在学生自读时,教师应通过巡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如:哪些学生已能解答问题,哪些学生在解答问题时遇到了困难。从而对下一步的学习做好准备。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单单是老师讲出来的,还要有学生去读、去悟。因此,课堂上要给学生更多的地读的机会,教师则是通过学生的朗读,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理解、感悟和积累。本课教学中,对教材作了精心的处理,注重从整体着眼,明确课堂的难点和重点,围绕“为什么孙中山明知会挨打,还要向老师提问题”这个主问题展开朗读教学的,学生把讨论解决这个问题作为中心目标,避免了课堂上的“碎问碎答”,学生在反复地朗读(初读、研读、品读)最终体会到“不懂就问是人的美德,更是学习的良好习惯。”的真正含义。

  一年级语文的教学反思 篇10

  一,颜色

  春天和冬天的区别之一,就是颜色。所以,如果你想要好好地描述春天的句子的话,那就从颜色上入手。颜色,如何说,颜色的改变,就是从素白无生机,变成了绿色盎然,一片生机活泼。从淡白无色,转变成鹅黄嫩绿,这就是一种状态。

  例如:近处的柳树依然枯枝干叶,死气沉沉,可远远望去,鹅黄色的却铺满一片,那便是告诉我们,春姑娘来了。

  二,状态

  对于状态来说,也是一样的。状态是什么,就是指一种事物所面临的感觉。冬天的时候,所有的事物,都是寂静的,安静的,毫无气息的,可是春天的事物却变得有了复苏,有了生气。一个是静态的,一个动态的,这样,两者一对比,就能把春天的气息写出来。

  例如:昨天还是冰封千里,两岸森白的小溪,今天却在明媚的阳光下闪光着波光,两侧的冰雪也化了,正一滴一滴地融入到溪水中。几只水鸟快乐地游在水里,享受着活水带来的欢愉。

  三,气候

  气候就更不用说了,这点大家自然是感受多多,冬天的天气是紧裹衣领,春天穿得稍厚一点就冒热汗。所以,这点,就要写出来,还要包括风。冬天的风是冷刀子,刮在脸上生疼,春天的风是妈妈温暖的手,抚过我们的脸颊。

  例如:走在春风里,感受着春天妈妈温暖的抚摸,我仿佛感受到春姑娘在召唤,快来吧,看我鲜花做成的衣裳多么漂亮。冬姑娘却裹着一身银色厚衣,黯然地望向我们,伤心地离去。

  四,心态

  对于春天来讲,人的心态是不一样的。因为春天来了,人对于春天的喜爱是表现出来的。当然我们不能说全世界的人都喜欢春天,自然也有人喜欢冬天,但是,记得,我们对于春要表现出来的,就是一种美好的事物的开端。

  例如:春天来了,带来了希望,带来了播种的快乐。我仿佛可以看得见,秋天那金灿灿的果实在向我们招手。春天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今日不播种,来日收虚无。

  五,变化

  对春天的感受,你有,家里人也有,身边的人也有,朋友们就更不用说,可能会与你去春游或者是踏青。自然,这些活动对于你们来讲,就是一个大的变化。在写春天的句子的时候,可以纯抒情,但是,如果有故事穿插在里面的话,会更有效果。

  例如:在班长的带领下,我们踏着青青的小草,闻着小道两旁花的清香,向活动地点进发。当听到流动的水声,我们知道,目的地到了,大家都很开心等。

  总结,对于描写春天的句子来讲,大家也在书本上看到过好多,千万要记得,不要去过多地背诵或者是在自己的作文里写那些句子,因为那些句子,老师也知道,所以,过多地写在自己的作文里,即使只出现了这一句是摘抄的,也会让你的作文大打折扣,所以,不如所有的文字全用自己的亲身感受来写,是再实在不过的了。

  一年级语文的教学反思 篇11

  案例:苏教版第二册《奶奶的白发》师:(出示本课生字卡片)课文我们已经学完了,这些生字,谁愿意当小老师带领同学们读一读?

  生:指、半、给、怎、吗、玩、抬、让、会。

  师:仔细看这些字,你能用什么方法记住它?

  生:我会记“吗”,“马”字加上口字旁就是“吗”。

  生:我也会记“吗”,我用换偏旁的方法记:“妈妈”的“妈”的“妈”去掉女字旁,换上口字旁就是“吗”。

  生:我会用歌诀法记“跟”:“退”字去掉“走之底”,换上足字旁,就是“跟”。

  生:我也会用歌诀法记“怎”:“作”字去掉“人”字旁,下面加上“心”字就是“怎”。

  生:我会记“抬”因为“抬东西需要手,所以左边是“提手旁”,右边是“台”。

  生:我也会记“抬”,电视里经常出现“中央电视台”,只要将这个“台”加上提手旁就是“抬”。

  师:小朋友真不错,能用电视中学到的知识来学汉字。

  生:我猜谜的方法来记住“半”:伙伴的“伴”去掉一人。

  生:我也是用猜谜法记“兴”:两点一撇在上方,长长一横在中央,下面“八”字底,一副高兴样。

  师:小朋友可真聪明,想了这么多办法来记住这些字。

  ……

  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繁难的生字被大家的“奇思妙想”化解了,这真出乎我的意外,我不禁为孩子们的聪明才智鼓起了掌。

  [反思]传统的识字教学,往往是教师出示一课时要学习的生字,然后带领学生逐个分析笔画、笔顺、偏旁、结构、枯燥无味,此时,教师的声音常常是越来越大,而学生参与的声音常常是越来越小,课堂就象一潭死水。《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首先是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为有了这种喜欢和愿望,可让学生学习汉字变得更轻松、更主动。

  本节课,我不是一味的由老师讲解,而是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联想、分析、选择记忆字形的方法,学生们有的用猜谜法记生字,有的用歌诀法记生字,有的用部件法记生字,有的用换偏旁的方法记生字,有的用熟字稍作变化记生字,有的凭借电视中学到的知识记生字,还有的运用数学课中涉及的知识记生字,满足他们急于实践的心理渴求,让每个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牢固掌握生字的记忆方法,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孩子们在识字中表现得那么积极、热情、独立、自主,他们完全成为识字的主人。识字教学由枯燥变得有趣,由单一变得多样,识字成为学生的一种精神享受和生活需要,久而久而之,学生定能养成良好的自主识字的习惯。

  看着眼前一双双跳动的小手,望着眼前一双双期盼的眼睛,作为一名教师,还有什么比这更值得欣慰的呢?

  一年级语文的教学反思 篇12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自我评价进而学会自我反思是我们要追求的目标。

  所以,在教学中我尝试让学生自己参与到评价中来,要求学生养成评价自己和评价别人的习惯,更要学会正确评价自己、评价别人。

  在教学《月亮的心愿》这篇课文时,我和几个同学读课文,读完了又找同学进行评价。一个学生说:他读错了一个字,于是,其他孩子就纷纷跟着提意见。当时,我注意到读书同学的脸红红的,于是,我对同学说:“大家的评价时,首先要看到同学的优点和长处,然后再提出不足。”在我的引导下,大家先找出了他的优点,比如“我喜欢听他读得课文,很动听。”“我要向他学习。”“虽然你读错了几个字,可是,你的声音很响亮,你可以再试着读一遍。”听到这些评价刚才读书的同学脸上露出了笑容。增强了自信心。这样,学生慢慢学会了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别人,适时地、恰当地给别人以赞扬和鼓励,这样不但营造了互帮互学、轻松愉快、和睦相处的课堂气氛,而且培养了将来立足社会的一种为人处世的原则和能力。

  一年级语文的教学反思 篇13

  《荷叶圆圆》

  这是一篇语句优美、轻快活泼的散文诗。在教学时我通过让学生欣赏美丽的画面,美读清新的文字,想象动人的场景,背诵优美的句子,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到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快乐的`心情,感受夏天给我们带来的情趣。孩子们在美的情景中美美地学,美美地读,在检查中发现每一个孩子的朗读都是那么声情并茂,是孩子们已经入情入境了吧!

  教学生字时,通过多种方法识字,有分散识字与集中识字,有演一演,有说一说等等。一堂课下来,孩子们就不知不觉地记住了这些生字。

  一年级语文的教学反思 篇14

  这篇课文,以歌曲《快乐的节日》的歌词为内容,描写了一群活泼可爱的少先队员愉快渡过自己节日的动人场面。内容生动活泼,充满了节日气氛,语言优美。通过学习对学生进行珍视今天,热爱生活,憧憬未来的教育影响。但是怎样让学生体会,感受文字的美妙,是个难点。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认知经验,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同时要引导学生感悟语言,获得美的享受,从而感到生活的快乐和幸福,以激发学生实现未来的理想和愿望。

  一、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时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一点不假。在课堂上要想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去,教师除了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外,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多种方式去刺激和感染学生,使其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在本节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们以看录象、听歌曲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小朋友怎么过自己的节日,使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并且在回忆的过程中重新体会到过节时的快乐心情。

  二、引导自问自答,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解答学生的问题是课堂上的主要学习任务,但解决的方法并不单一。一个问题提出,不仅能引发学生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的争论,还能引导学生自主地参与学习活动。学生在默读课文后,我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然后通过课件展示画面,让学生把看到的说一说,并把自己理解到的读出来,学生自然就理解了自己提出的问题。在自问自答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一年级语文的教学反思 篇15

  《唐老鸭新传》讲述了唐老鸭将丰满漂亮的羽毛卖了之后游泳差点淹死的故事, 文章通过有趣的故事情节让学生懂得不该为钱而失去珍贵的东西,不能一味地追求金钱的道理,含义深刻。根据单元目标和要求,我在师傅和教研组老师们的帮助下,分析了教材的内容,再联系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回顾整堂课的教学,学生学习兴趣浓郁,学习热情较高,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目标。

  1、识字方法各异,教学各有侧重。

  语文教学应当充满情趣、充满乐趣、充满活力。尤其是在识字部分,怎样能把枯燥的识字教学使学生饶有兴趣地学,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乐趣呢?我力求能使学生在有趣的环境中学习生字,生字不必面面俱到,但是要各有侧重:“沉”“救命”“而”“失”关注读音;“买卖”这对反义词作字义上的比较;“店”复习部首,笔画规则;“珍贵”重在字形上的指导,与字义的渗透。

  2、读说结合,在阅读中得到提高。

  立足文本,在阅读中理解文本,在理解基础上指导朗读,在指导朗读吆喝声与唐老鸭心想的句子时,我不忙着让学生直接练读,而是从“唐老鸭怎么会想要卖掉羽毛”出发,在了解原因后,体会到吆喝声的吸引人及唐老鸭的心情后,再指导朗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创设坡度,层层推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说话训练的培养很重要,它能为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书面写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课中,我主要设计了两次说话练习,第一次整体感知环节通过老师板书将学生零散的信息整合起来,让学生根据板书说说故事;第二次在揭晓唐老鸭卖掉羽毛的原因时,通过根据“因为---所以----”句式,用上关键词,学着老师的样子说一说。低年级儿童生活经验少,词汇贫乏,很难讲出完整的句子,所以我创设了坡度,通过关键词,师范说,小老师说等形式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课后的研讨活动中,陆老师对于一年级第二学期的目标作了明确的阐述,使我们这些初出茅庐的新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有了一定的方向。在同伴们的畅所欲言中,我细细反思,觉得还有许多不够的地方:

  1、 字词教学应落到实处,学扎实

  2、 识字是一年级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也是难点所在。识字是学习的基础,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经过一个学期的识字教学,学生对识字有了一些基本的方法,需要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加以引导归类,从模糊到清晰。本课的9个生字,借助丰富的语言环境,根据音形义各有侧重,基本上学生能够掌握。但对于“买卖”一词,我注重在字义上的比较,却忽略了这对词字形上的联系,造成混淆的结果。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对于这类易混淆的形近字在新授时就该给学生一个清晰的印象,踏实地学扎实。

  引导欠缺方法,操之过急

  俗话说:变化赶不上计划,预设与实际总有一段距离。在学习唐老鸭卖羽毛的两个原因时,我原先预设的是第二个“买大衣,饱餐一顿”学生较能答出,然后引导至第一个原因。出乎意料的,学生反而将第一个原因较好地表达,而对于第二个原因直接说成是为了钱,我没有适时地追问下去,“他要这个钱干吗?”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而是通过教师的语言将第二个原因揭晓,操之过急了。

  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各方面发展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都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回顾课堂实践,我给学生说的机会太少,一些学生能自己说的比如学习生字读音上注意的点或是一些记字的方法要给他们机会说,教师从旁补充或指导归类小结,起到画龙点睛之用。自己悟出来的道理总是印象特别深刻,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有选择性的放手让他们更自主地学,更聪明地学。

  一年级语文的教学反思 篇16

  本节教研课,课后感到诸多不足。对文本的挖掘和解读还不够深,导课、引课还不够顺畅。课堂教学过于拘紧、紧张。对学生放手学习和合作学习做得还不够,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对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重视不够。

  教学中对学生领读、多读重视不足,课堂气氛过于呆板,没有让学生放下包袱轻松学习。语言表达不够精准到位,对学生的引导不够好。面对聪明活泼的孩子,微笑和激励就是一种最好的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既是对他们潜能的开发,又是对他们个性的张扬,运用得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能,这一点本节课作的不够好。另外,板书不够规整,有待于今后教学中注意改正和规范。

  一年级语文的教学反思 篇17

  学习内容是“ɑi、ei、ui”。整个教学设计是先进行激趣导入,请出“ɑ、o、e、i、u、 ü”这6个老朋友,说说这是什么音,发音时要注意什么,然后引出复韵母“ɑi、ei、ui”,在教学“ɑi”的时候,先请小朋友看图说图意,从乌龟排队引出“ɑi”的读音,然后,师范读,生再跟着读一读,师总结“ɑi”的发音方法,指名正音。本来在这之后是要请小朋友们自己认认“ɑi”,说一说发现了什么,结果在实际教学中,这一环节没有落实下去,一部分基础稍差的学生就没有很好的把握这一知识点。

  接下去是进行“ɑi”的四声教学,我是事先准备好“ɑi”的四声,然后在课堂中贴到黑板上去,事实证明,这样既花时间,又没有达到实际的教学效果,可能还是直接板书“ɑi”的四声既省时,又让学生能在看老师写的时候在温故知识。

  然后是拼读练习的环节,但是由于学生对“ɑi、ei、ui”的四声还不是很熟练,就马上进入拼读,导致绝部分的学生容易拼错,甚至还有个别学生不会拼。

  整堂课虽然课堂气氛还算活跃,但是,小朋友们都处于情绪高昂的状态,不利于知识的吸收,应该适时地控制一下他们的情绪。

  一年级语文的教学反思 篇18

  今天安排一年级一位很有年轻但很优秀的老师上了一节拼音教学研讨课《aoe》。开学以来,一年级最辛苦,这位老师在很短的时间接受任务并做了精心的准备,想了很多点子力求把课上的既扎实又生动活泼。

  给我的总的感觉是一节传统意义上的课,教师精心设计每个环节,讲解每个知识点,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游戏,兴趣不是很高,但还能跟着老师走。

  课后,老师们进行了评课,老师们的发言给我很多启发,她们的很多做法让我眼前一亮。一位老师对课前老师教拼音用途儿歌提出质疑,说学生根本不能理解这个儿歌的意思,跟着老师念,起不到激发学拼音的作用,不如直接创设拼音王国的情境更能激发兴趣。另一位老师说,她首先问学生喜欢哪些主持人,由主持人的普通话标准引出学习拼音的重要性。这样比今天这个老师的处理容易让学生接受,因为是从学生熟悉的人物入手,不再仅仅是抽象的儿歌了。也有的老师出示一本好看的故事书,告诉学生学会了拼音就可以自己读故事了。不管是什么方法,只要能达到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就行。

  教师在这节课安排了“摘苹果”的游戏,把写有四声的a反贴在苹果树上,让学生上来摘,教大家读,刚开始一两个学生还挺感兴趣,后来就不能吸引学生了,因为上来的孩子读得不熟,游戏的节奏很慢,显得拖沓。另一个老师上课时首先在四人小组用卡片的形式互相读四声,读熟了,再做游戏,效果好多了。这样做让每个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最后的游戏只是活跃一下气氛,激发兴趣,真正巩固还得靠扎实的人人参与的学习活动。

  还有一位老师谈到她的一个游戏,很有创意。她是从一个故事得到的启示,财主的儿子学习一字,用毛笔写的会认,用抹布在桌上写就不会认了。这些刚入学的小糊涂也可能会范类似的毛病呢。老师让学生闭上眼睛,快速在黑板上,在板书的字里行间写了很多不同颜色,粗细不一的aoe让学生上来找,学生开心极了,个个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很好地达到巩固字形的目的。

  对这节课我想说的是,老师设计教学的起点是把孩子们都当作一张白纸,都没有接触过拼音,而实际情况是很多孩子的拼音基本都会了,特别是这一课,学生基本会读,会认,那么就没有必要还像以前一样按部就班地学习,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展示自己已经掌握的,难点和重点老师稍加强调,基础差的孩子老师多注意给机会练习,课时的安排也可灵活一点,不要扣以前的几课时。

  学生会了就少教,甚至不教。节省时间以后多认字,多阅读。试想,孩子天天学那些早就会的东西,该是多么枯燥,一节两节课他可以勉强听,时间长了,他不烦,不厌倦才怪。因此教师一定要摸清学生拼音的底,有的方矢。真正以学生为主体,以学定教。

  现在的拼音教学安排和以往不一样的是,拼音教学加强了整合,和学习语言,和发展思维,和口语交际有机整合,课文给的情境图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思想,可能老师还没有把握教材的特点,把课文的情境图弃置不用。合理用好情境图既能帮助学生认清字母的形,读准字音,又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读拼音时,有时不容易把四声读准,老师即使一对一教,学生还是错,此时如果给学生一个语境,这种错误就能有效避免。比如a的二声和三声不容易读好,如果结合学生的生活创设语境,学生就能说好,如“啊,我没听清楚,请你再说一遍”“啊,我们的校园真美啊”等等,学生平时都会说这些话,会发这些音,把拼音学习和他们平时的生活结合起来,和语境结合起来不仅降低难度,而且让学生感到拼音学习有用。

  有一个青年老师学完课文后让学生用a的四声编个故事,学生很不错,把四个声调的读音都编进去了,而且用的很准确。这样的作业对这些基本学过拼音的孩子就很有挑战性。

  一年级语文的教学反思 篇19

  《语文园地一》认识与天气有关的常见词语。能主动在生活中识字。认识字母表,能有顺序地正确认读,能将大小写字母相对应,熟记字母表。能正确认读“见、万”等8个生字,将它们按照韵母“an、ang”准确分类并书写。能借助拼音正确朗读诗歌,大致读懂诗歌的内容,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了解全包围结构的字“先外后内再封口”的笔顺规则。借助拼音,正确认读8个四字词语,并熟读成诵。通过“和大人一起读”,搞懂诗歌的内容,感受阅读的乐趣。

  一、教学效果:

  《语文园地》恰恰是每个单元最重要的版块。在本课的设计中我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通过新老知识的衔接,学生的自主探究、同桌或四人小组的合作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发现汉字的构字规律,在提高学生自我发现能力的同时,也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在巩固识字的过程中,通过一首自编的儿歌复习,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复习巩固了7个生字,朗朗上口的儿歌,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次活动旨在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发现汉字的结构特点,进一步感悟汉字的形体结构美。这三组字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和天气有关的词语。学生在整体认读中,增加识字量。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在探究和发现中学会学习,体会发现的快乐,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

  二、成功之处:

  本课教学时,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法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和谐、安全的情境,学生在自主的空间里,自由奔放地想象、思维和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课教学设计有梯度性,先抓课本上,再向课外和生活中延伸。如在完成第一题时,老师设置了《祖国多么广大》的情景,让学生练习说话;在完成第二课时,要求学生充分的抓住《日积月累》文本的特点,通过朗读讨论的形式,来理解文本的意思,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比如“春回大地”、“柳绿花红”能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作者的心情,并且能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充分的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在实施开放式教学的过程中,《和大人一起读》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培养学会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精神和创新意识。

  一年级语文的教学反思 篇20

  《un ün》一课是在学习了“an、en、in”3个前鼻韵母的基础上学习的,课的一开始我就直接复习“an、en、in”的读法,重点抽读一些比较差的学生,发现一些差的孩子还不够熟练。

  在进行“un”的拼读音节教学时,我没有教而是直接让孩子在4人小组内学习,巡视时我发现有的小组长在带着组员拼读,有的小组长在让组员轮流拼读,孩子们在小组内都切实地参与到学习中,在4人一组的汇报拼读中,大家的学习效果都不错。对于孩子自己能够学会的内容,在教学时,我觉得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学习。

  对于拼音教学要抓重点难点,体现坡度教学。我觉得这节课的重点是强调“ün”和“j、q、x”相拼时,“ü”头上的两点要抹去。通过同桌完成小练习,大家齐唱儿歌,再通过开火车等各种形式的轮读,孩子掌握的情况比较好。而拼读的难点在于后面音节词中的三拼音节,有的孩子读不准确。我就把三拼音节单独拿出来,让孩子复习巩固它的组成,再指导拼读,然后再过渡到音节词,这样孩子读起来就顺当多了。我出示音节词的时候,是按照教材上的顺序一个个出示指导。

【一年级语文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识字教学反思_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03-08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_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03-13

语文教学的反思_语文教学反思03-09

精选一年级语文的教学反思07-09

一年级语文的教学反思03-04

语文一年级的教学反思03-04

一年级语文上册《比尾巴》教学反思_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03-08

语文的教学反思06-29

一年级语文教学教学反思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