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教学反思

时间:2022-05-24 10:23:14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一分钟》教学反思(精选25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分钟》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分钟》教学反思(精选25篇)

  《一分钟》教学反思 篇1

  首先,创设生动地教学情境,用猫和老鼠的动画片把孩子们吸引到数学活动中来,因为每一个孩子都喜欢动画片。这样,学生爱学、乐学,把学生的内在需求激活了,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

  另外,创设各种有趣地活动,让孩子们参与其中,在活动中逐步感受一分钟的长度。本节课,我设计了一系列有趣的活动:

  1、读书,一分钟大约阅读多少个字;

  2、写字,一分钟大约书写多少个汉字;

  3、背口诀,一分钟大约能背多少句乘法口诀;

  4、做口算题,看看自己一分钟能做多少道口算题;

  5、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估计一下一分钟时间的长短孩子们在这些有趣的活动中自主、合作学习,探究、体验一分钟的长度。学生在原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下,又有了新的体验。

  最后,让学生了解一分钟还能干什么?例如:一分钟,银行点钞机大约可以点1500张。一分钟,中央电视台播音员大约可以播800个字; 一分钟,人大约可以走80米。;一分钟,汽车大约可以跑1200米;一分钟,激光大约可以走1800万千米。从而让学生感知一分钟的重要性。

  存在的不足:

  1、上课比较粗糙。课已经上完了,但学生的1分钟还在老师的计时表中,还没有形成自己的1分钟,还没有内化。

  2、课堂语言的描述不够精练,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

  3、在制作课件上能力不够,需要加强技术上的学习。

  《一分钟》教学反思 篇2

  优势:

  一、教学流程设计合理

  本节课经过精心设计和多次研究,教学流程设计较为合理,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定准确,环节环环紧扣,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习惯培养意识较强

  低年级的学生正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时候,所以我在教学中格外注意学生的学习习惯,包括写字姿势要正确、站好后再回答问题、用完的文具及时放回、回答问题声音要洪亮等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三、应变能力较强

  由于刚刚入职不到一个月,在范写的环节出现一点问题,一位学生指出了我的错误。当时并没有紧张尴尬而是非常谦虚而又巧妙的说:“这位同学观察的真仔细,这就是老师在预习的时候没有认真,所以同学们在预习或者写作业的时候要认真仔细。”这样非常简单的一句话就帮我成功的度过了尴尬的局面,又能鼓励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要认真仔细。

  不足:

  一、教师语言缺乏严谨性

  低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语言学习的基础阶段,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的语言过于随意、不严谨。比如在本节课中,让学生读某个自然段时,我有时说“读第几节”、有时说“读第几段”,语言比较随意,可能就导致一些学生对“自然段”的概念模糊,从而影响学生的听课效率。还出现了让学生回答问题时说“给我回答”等这些字眼,使学生潜意识认为是在给老师回答,是在给老师学习。所以语言比较缺乏严谨性。

  二、对学生思维规律把握不牢

  在本节课中,为了更能突出主人公元元认为“多睡一分钟不会迟到”的想法,涉及到了一个原句与改动后的句子进行对比的内容。而在我的教学预设中,忽略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在请了几位同学都没能准确地说出我预设的答案,此时我应该出示答案而不是继续找学生回答,从而浪费了时间。

  三、教学目的明确性较差

  在本节课中,每一段都有需要学习的任务。但有时缺乏经验出现了只让学生盲目的读课文,而忘记了交代学生思考的问题。导致了一些学生无目的读书,读书效果比较差,不能及时回答出教师提出的问题。从而也没有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

  四、板书设计缺乏新颖性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比较简单,没有创新。也没有根据中心、关键词等进行美观的设计。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也没有起到让学生能够眼前一亮的效果。

  改进:

  在今后的每一节课中,应格外注意学生的思维和认知规律,再让学生朗读课文时一定要布置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阅读,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此外,在一些教学细节上也要格外注意,如教学语言的生动化与多样化的规范、板书的设计的新颖性等等。最后,教学激情还应加强。设计再好的课,教师的状态不佳,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所以,我还要调整自身状态,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每一节课,用自身的激情感染学生,使课堂更加活跃,更加精彩。

  《一分钟》教学反思 篇3

  今天讲了一节公开课,我自认为讲得还算成功。在教学环节设计上得到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我采用了抓重点,训练写作的方法,这方法易操作,能落实的教学设计思路,课堂上学生朗读出感情,写得非常精彩,我觉得我有个最大的进步就是我把课堂的评价语言作为我指导朗读教学的有力工具,是学生既感到激励,还给别的学生以思考和启发。我能把自己与学生的学习过程相融合,我觉得更容易指导学生去学习。我喜欢“干干净净”的语文课,没有杂乱的环节,没有盲目的训练,只有有效地设计和可靠的训练,今天我做到了,我上了一节“干干净净”的语文课,我很欣慰,这是我一直追寻的方向。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节课中我存在好多问题。导入时没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整个课堂不太活跃,板书中“1=20”的数学算式没有等进一步的给学生解释说明,我应该强调这个算试只有加上多睡,迟到这样的条件才能成立。在评价学生续写的故事的时候,没有及时引导学生准确用词,好几位学生说道“元元第二天到校不早也不晚”,我应该恰当点出不早也不晚就是“准时”。没有把握好最后一分钟,下课的时间,还犹豫不定的多知道一个写字,如果调整一下策略也许恰到好处呢!

  总之,沿用着有效的方法,改进着不足之处,我和学生的语文课堂会走出属于我们自己的风采和特色!

  《一分钟》教学反思 篇4

  关于预设:结合当下课程游戏化的教学理念,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即通过游戏的环节,让幼儿体验1分钟的长短,了解1分钟长短的相对性,达成预设目标。

  关于生成:根据幼儿活动中情况,临时变动了两个环节。

  1.引导幼儿体验1分钟长短的两个游戏:“金鸡独立”和“拼图”,在试上活动中幼儿一开始都觉得1分钟是长的,所以原先预设的是拼图在前,让他们先在游戏中体验一下短的的感觉。但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幼儿,感觉就不一样,展示课中又有大部分幼儿觉得1分钟是短的了,所以我临时将“金鸡独立”游戏调到前面了,让幼儿先在游戏中体验一下与自己想象当中不同的感觉。

  2.幼儿讨论环节“金鸡独立游戏中觉得1分钟很长,拼图游戏中又觉得1分钟很短,这是怎么回事呢?”,有幼儿觉得这是时钟的指针走得有快慢,这是我预料之外的,因为我觉得大班孩子应该知道1分钟有长短是自己的感觉而已,而且在试上活动中孩子们的反应也是如此。但既然有幼儿提出了这一点,我就临时增加了一个环节——跟着秒针数数,这样做让幼儿切身体会到1分钟60秒的长短,也解决了个别幼儿心中的疑惑。

  关于不足:1.活动中用PPT的形式展示了1分钟里会发生什么事情,如果用视频的形式展示,效果肯定会更好的。

  2.预设本次活动时,一直在纠结此活动到底是数学领域还是社会领域这个问题,也请教了有经验的老师,最后根据活动重点(时间的相对性)确定为数学活动。但是在最后评课中,还是有老师觉得这是节社会活动,甚至觉得可以定位为综合,或许从整个过程来看,社会成分过多了点才会有这种感觉,因此本次活动还有待修改和完善,突出数学领域的内容,弱化社会性的东西,放在延伸活动中也可。

  点滴体会:我觉得活动中尊重幼儿、鼓励幼儿自主性的发挥非常重要,所以在游戏环节,我引导幼儿自由选择并尊重他们的选择;在讨论环节,我也是鼓励幼儿畅谈自己的想法,满足每一位想表达的幼儿的表达欲望,认真倾听幼儿的想法,并给予正面、肯定的回应,激发幼儿继续思考、深入了解的欲望。

  《一分钟》教学反思 篇5

  《一分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叫元元的孩子,在闹钟响过之后,因为他贪睡一分钟,于是在十字路口遇上了红灯;因为遇上了红灯,延误了时间,于是赶不上汽车,最后只好徒步去学校,结果迟到了20分钟。这篇课文讲的事情非常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非常好懂,也非常容易理解。通过这篇课文的的学习,使学生受到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的教育。

  今天我执教的是这篇课文的第一课时,识字教学。这一课时要求要会认“钟、零、闹、哈、欠、迟、叹、决、悔”九个生字,要求会写“欠、元、包、钟、叹、哈、迟、闹”八个生字,其中重点是要会认“钟”等九个生字。

  在这堂课里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握住了教学重点,完成了教学任务。首先为大家谈谈几点我认为比较成功的地方:

  第一、充分分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教学目标。班上同学能够通过这一节课,有序有趣有效地认会“钟”等9个生字,会写“欠”等8个生字。第二、学生前置性作业完成到位。大多数学生都能在课前读准生字的字音,并且制作字卡,思考识字方法。第三、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时,识字方法丰富多样。学生可以从换一换、加一加、猜谜语、说一句话、从生活中记字等多种方法来识记生字。第四、学生与学生之间注重了相互地评价。回答得精彩的同学能够赢得在台上交流的同学的表扬,同样的在座的同学也可以从站姿、声音大小等方面来评价台上交流的同学。第五、时间把握恰当。这几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在我的计划之中,时间分配得恰到好处。

  当然这节课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第一、部分学生倾听不仔细。交流识字方法的时候有两个同学起来交流的方法和前面学生说的一样,说明这两个学生没能认真地倾听别人的发言。第二、个别环节过渡语生硬。两个小组的学生在交流完识字方法以后,我马上就引导学生进入了游戏巩固生字的环节,没有给学生评价以及过渡语言。第三、备课时考虑不够细致。在生字书写的环节中,有位学生提醒到“欠、元、包”是独体字,我没有及时纠正。第四、在教师范写中,我自己的书写还不够美观、规范。第五、作业布置环节没有落实。学生书写完以后,作业布置的幻灯片忘记出示。课后作业是收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为第二课时做好准备。

  本次教学实践让我明白了生本教育的重要性与可行性。这一节以生为本的课堂得到了老师们的赞同,也使得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孩子们在愉快地学习与交流中识记了生字。我还认识到平时对孩子们的语言培养也很重要,在课堂上多鼓励学生完整表述每一句话。

  针对这次课的不足之处,我反思到几点改进措施:第一、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倾听习惯的培养。第二、备课时考虑应该更加周全,吃透教材,分析每一个生字。第三、在今后教学中加强基本功练习,做到板书工整。

  以上是我对本次授课的反思,还有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以便于我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素养。

  《一分钟》教学反思 篇6

  《一分钟》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小朋友元元多睡了一分钟,迟到二十分钟的故事。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从课题入手,游戏导入。

  上课前,我让同学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全体同学立正站好,两臂侧平举,一动不动的站立,坚持站好一分钟,再请同学们坐下,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你觉得一分钟长吗?在一分钟内你能做什么事情?在学生各抒己见之后,我语重心长地说:“是啊,一分钟可以说很长,也可以说很短。在某种情况下,要能克制自己坚持一分钟也是不容易的。今天课文中的元元,他认为一分钟长吗?一起来学习课文就知道了。”

  在游戏初步感知一分钟的长短后,巧妙的从同学们的切身感受迁移到课文中元元的感受,自然地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思考元元迟到的原因是什么?

  二、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学生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他们在阅读中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的想象,不同的情感体验。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多元解读文本。如,学生对“他很快地洗了脸,吃了早点,就背着书包上学去了”这句话的理解是这样的:我认为元元做事很麻利,他很爱学习;对“走到十字路口,他看见前面是绿灯,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他等了好一会儿,才走过十字路口”的理解是这样的:元元是个遵守交通规则的好学生,他的安全意识很强;对“他等啊等,一直不见汽车的影子,元元决定走到学校”的理解是这样的:元元遇事肯动脑筋,能自己想办法战胜困难,没车也要走路去上学。这些都是学生用心读书得来的真切感受,是值得珍视的体验。

  三、创设读的情境,增强读的趣味性。

  阅读教学一定要重视读,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边读边展开合理想象,感受阅读乐趣,享受阅读生活,增强阅读能力。《一分钟》课文后的“读一读”提出的要求是“朗读课文”。这个提示点明了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时间的重要,体会时间的宝贵。为此,我在教学中努力创设读的情境,增强读的趣味性,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生疑,在读中释疑,不断提高阅读效果。

  当然,在教学中,还存在不足,如对于课文的朗读,大多数学生能积极参与,朗读效果较好,但因为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有些同学参与积极性不高;对老师提出的“一分钟能做什么”学生没有充分参与进来,特别是那些差点的学生根本没参与进来。

  今后的教学中既要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更应该大胆放手,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还应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学习。

  《一分钟》教学反思 篇7

  《一分钟》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讲小朋友元元多睡了一分钟,迟到二十分钟的故事。通过这篇课文的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懂的时间的宝贵,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好习惯。就本节课,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的。

  本课首先是以游戏导入。做游戏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事情,上课伊始让学生做“一分钟传花”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一分钟的长短,借机引出课题。在指导文章分析和朗读这块,抓住元元迟到原因为本文的线索,再利用元元的两次叹息为朗读的重点。重点指导朗读,最后结合故事续编“第二天的元元……”以及课外实践“我一分钟能干什么”,在课堂的结尾,又通过几句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最后突出中心,得出结论,让孩子明白一分钟的重要性,从而达到本课的教学目的。

  整节课下来,我特别感谢我们二年级教研组的老师们,他们一遍遍不厌其烦的听课、评课,给与我很大的帮助,但是由于自己心理素质差,缺乏上公开课的经验,本来很完整的教学流程,结果漏洞百出,留下了很多遗憾,所以这堂课的效果远远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完美。特别是引导学生的有感情朗读中,本来自己准备得很充分,但由于过分紧张,导致说话语气生硬,学生的情感始终激发不起,因此在朗读教学这一环节中,整个课堂氛围不是很好,学生不够投入,显得有点乏味。还有就是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过渡上,自己的语言还存在很大欠缺,致使整节课不连贯,看起来想一盘散沙。这也是自己以后要努力的方向。

  通过本次讲课,让我更加清醒的认识到了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也让我确定了以后要努力的方向。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努力钻研,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多听课,多向老教师请教,用心教育, 让自己尽快成长起来。

  《一分钟》教学反思 篇8

  选择上这课,确实费了不少心思。首先感谢同年级的靳、彭两位老师,从备课开始就给我出主意,不厌其烦地听我一遍一遍的改思路。

  《最后一分钟》是一首诗,描写了香港回归时人们激动、兴奋的心情,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这里面涉及到大量的'资料,香港回归时的交接仪式,香港的历史,以及香港的发展。学习这课,需要学生借助资料理解诗句表达的情感。这是个难点,一是资料太多,学生没有阅读兴趣,而是怎样把资料与内容结合起来,学生还很模糊。

  我翻看了很多关于这课的教学设计,都是两课时,我只有一节课的时间展示,就不能把所有地东西都放在课堂上讲,课前预习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前,我播放香港回归的整个过程给他们看,以及讲通商战争的历史事件、给学生看《南京条约》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这课的欲望,并让这些事件触动学生的情感神经,让他们有感而发。从课堂上学生的发言来看,学生对诗句的感悟还是比较深刻的。

  这节课以读为主,读书的时间花得比较多,但是我没有很好地指导朗读,当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的时候,应该让学生带着这种情感朗读诗句,但是我没有抓住生成的资料,指导学生有效地朗读,是个遗憾,将在今后的教学中锻炼自己敏锐的眼光,及时捕捉生成的资源。

  《一分钟》教学反思 篇9

  《课标》指出,在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不仅是信息社会的要求,还能更好地体现学科间的相互整合。

  在课堂上,让孩子朗读大段的资料,十分费时,而且资料中有有些科学知识学生一时半会儿还弄不明白,并没有对我们的教学产生互补的作用。联系自己平时的教学,我想资料的运用应注意以下几点:

  以前,布置学生搜集资料,总有孩子说:“老师,我家没电脑。”似乎,上网成了搜集资料的唯一途径。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选择一些课文,如《鲸》,《最后一分钟》等,让学生搜集有关资料,作为课前预习一部分,有许多孩子带来了色彩鲜艳的图片,科普杂志等,在一起交流,从而使他们明白,上网查资料比较快捷,但身边的书籍,报纸等也是我们必不可少的好帮手。此后,孩子们也就不再为家里不能上网而苦恼了,相反,他们查阅工具书的时间反而多起来了。

  《一分钟》教学反思 篇10

  这次有幸参加了月北片的教研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执教了一节五年级语文课,是一首充满激情的现代诗歌《最后一分钟》,作者倾诉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的思绪,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整首诗语言精练,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挚强烈。后顾整个课堂教学,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1、要关注学情。

  成功的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亲身体验。在课堂上一定要根据学情,顺学而导,以学定教,而不是心中只有教案,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在课开始,由于天气原因,上课时间推迟了,听课老师不清楚这点,早早地就进入了教室的听课区,足足等了二十多分钟才上课,学生们也就在紧张的状态下进入这节课的学习,所以当我提出第一个问题时,学生的回答声音的确很小,而我对于这点根本没引起关注,只是抓住学生的答案马上进行下一步的学习,所以在课堂的前段时间学生们并没有在老师的引导下消除紧张的心理,这是我课堂中的缺失。这节课的教学,我很少关注学生们的感受和体验,没能很好地在学生的情感上进行关怀。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体验语文中蕴涵的美,从而感悟语文的无穷魅力。

  2、要注意学法

  我们古人有句名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更不如授之以鱼塘”。这是用比喻的说法来表达“学法指导”的道理,也就是叶圣陶说的“教是为了不用教”的思想。阅读教学中的学法指导不可能是机械地、独立地灌输,只能是自然地渗透。渗透学法的过程是学生参与语言训练的过程,是学生展示思维的过程,是学生感知的过程。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齐读的方式,很少指导学生个体读。然而只有让学生从自我情感出发,去理解、去发现,这些都需要从学生的发言和个体朗读中去发现,只有这样,你才知道学生懂得了什么、需要什么,从而根据这些去引导、去发现。我在这节课上总是想让齐读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忽视了学生的个性体验,过多的铺垫掩盖了学生的方法收获感受,要知道齐读是渲染,个体读才有个性化的体验。在以后的教学上我一定要注意。让学生掌握学法,教师必须做有心人,注意教学过程中的及时点拔和引导,这对学生学法的形成至关重要。

  3、要把握好各环节的“度”

  教师作为对话教学中的引导者、激发者,应该把握好“度”的问题。随着语文教改的深入,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性地位越来越凸显出来,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上如何拿捏好分寸,把握住课堂教学的轻重缓急,控制好课堂教学节奏,在教学各环节上做到操之有度是一个语文教师教学功底和教学智慧的重要体现。在课堂上的写诗环节,我是安排在学习第二节诗歌后,根据理解的意象来模仿诗歌的语言写一写,此时诗歌的学习才进行一半,这时让学生写诗有些仓促和操之过急,如果安排在后面环节可能会好些。另外在第四节诗歌的学习中,我用课件出示了这样两个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自己解决这两个问题,其中有一个问题是:“最后一分钟具体指哪一分钟?”这个问题放在此处似乎不太妥,因为前面我在写诗环节上就是让学生写写自己眼中的最后一分钟,现在又来问这最后一分钟具体指哪一分钟,让学生感到很迷糊。所以课堂上各个环节的度的确要把控好,有时来得早不如来得巧,适时把控效果会更好。语文课堂教学和其它学科教学一样“教无定法”,我们一定要尊重教学规律,合理安排好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做到“行之有度”,这样的课堂教学就一定是教学效果好、教学效率高。

  一次经历,一次成长,每次的公开课都会让我看到自己身上许多的不足,我也将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不断总结、不断反思,让我的课堂越来越完善。

  《一分钟》教学反思 篇11

  我园组织的园本教研活动已告一段落了,这次的活动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挑战,老师们都下了很大的功夫,但是通过观摩课专家的点评,我们的教学活动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专家的建议给了我们深刻的启发,对我们以后的教学起了推动作用。在这次活动中,我上的大班科学《体验一分钟》给了我自己很大的反思,让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有了更新的认识,以下是我对活动的两点反思:

  一、对研读教材的反思研读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

  只有对教材有深入的分析,才能顺利的设计活动。新《纲要》中提出:“数学教育必须要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教师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立初步的数学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对于大班的孩子,认识时间还是比较感兴趣的,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的孩子时间概念比较模糊,于是为了让幼儿充分感受到时间的宝贵,设计了体验一分钟这一活动。活动《一分钟有多长》关键在于体验,教师应如何使用各种方法让幼儿体验到一分钟的长短,时间本身就是抽象的东西,应把抽象的东西物化到具体的操作中,让幼儿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体验到一分钟的长短。从而延伸到幼儿对时间观念的增强,学会珍惜每一分钟。结合纲要和教材分析,因此我把活动的目标定于:

  1、在操作中体验一分钟的长短。

  2、增强时间观念,懂得珍惜每一分钟。

  3、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二、在知识和材料方面做了充分的准备。

  利用网络下载了课件时钟,用课件时钟帮助幼儿体验一分钟,使幼儿很直观地看到了一分钟的运转,给老师在教学中提供了方便。

  我设计的第一个环节,就是调动幼儿有关时间的概念,出示课件时钟,帮助幼儿认识一分钟,感知一分钟有60秒的关系,这样孩子对于一分钟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个环节我可以调整课件拨动钟面,把时针、分针、秒针三个都呈现出来,这样就不光认识秒针这单一的知识了。

  第二个环节让幼儿猜测一分钟的长短,孩子的回答各种各样,并且具体到做哪些事情上面,可惜的是,我却没有好好利用孩子的回答,给孩子验证自己的想象。正如专家所说的,教师已经设疑了,就应该让孩子去验证,通过验证发现自己的想象与实际操作的差别,这么好的体验过程我却没有利用起来,没有给孩子体验的过程。这使我想到了孔老师的做法,她让孩子从不同的方面去体验一分钟的不同感受,利用等待一分钟和观看动画片一分钟让孩子自主地说体验的感受,这样的两种方式体现了孩子的感受,值得学习。

  第三个环节利用同样的时间一分钟却有着不同感受,让幼儿参与操作活动,体验一分钟的长短,通过两次的不同操作,引导幼儿发现时间的价值与自身努力的关系。由于我准备的材料没有考虑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两次的操作没有达到的好的效果,孩子在体验一分钟就欠缺了。陈老师的点评让我深受启发,教师预设与孩子不符合,没考虑到孩子对操作材料的反应,以致没有达到预设的教育目标。第四个环节引导幼儿与同伴操作,体验一分钟的快乐,这个环节孩子的竞争意识很强,与同伴共同完成一分钟的事情,孩子通过拼拼图、搭玩具共同合作,这个环节我对孩子共同完成的成果没有进行评价,让孩子的心理有种失落感,老师应给孩子的成果给予肯定与赞扬,从而使孩子心理产生自信。第五个环节属于延伸活动启发幼儿讨论如何利用时间,珍惜每一分钟。我在这环节的牵引有所勉强,正如曹老师说的这个内容是应强加给孩子的,应该引导幼儿自主地发现时间的重要性。

  整个活动在开展时,我的上课速度节奏有点快,对教材的重点没有深入进去,导致整个活动没有达到好的效果。幼儿的大脑不是能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点燃的火炬。科学的激发,可使幼儿大脑的巨大潜能迸发出来。目前,在我国幼教领域的改革中,教育观念的更新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观念决定人对事物的价值取向。只有更新观念,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学的问题。充分认识教育活动的价值,提高教育活动的质量。在教育活动中,要改变过去单纯由教师讲解、演示、示范来灌输知识的情况,应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充分动脑、动手又动口,使他们的感官处于最佳活动状态,充分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通过这次活动和专家的点评,使我发现在组织教学方面自身存在的不足,发现自己与优秀教师之间的差距,也让我深刻认识到幼儿园园本教研的重要性,通过园本教研的开展,让我们有机会分享她人的教学经验。要想上一堂好课,必须要对教材有着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主题内容,推敲教材,认真把握好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制定好教育目标,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更新对教育的观念,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同时,要在教育过程中明确教师和幼儿互为主客体的地位,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依据幼儿学习特点与规律,不过分追求形式的多样,不停留在形式上的模仿,深入寻找形式背后所蕴含的观念,才能真正落实到教学活动中提出的任务和目标。有了这些充分的认识,对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起到促进作用,让我在不断地反思中进步,不断地进步中成长。

  《一分钟》教学反思 篇12

  《一分钟》这篇课文讲述了小朋友元元多睡了一分钟,却迟到了二十分钟的故事。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能做到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在具体教学中,我 从课题入手,由游戏导入。在上课以前,我让学生坚持站好一分钟,再请同学们坐下,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你觉得一分钟长吗?学生们都各抒己见之后,我语重心长地说:“是啊,一分钟可以说很长,也可以说很短。在某种情况下,要把握安排好一分钟也是很不容易的。今天课文中的元元,他认为一分钟长吗?一起来学习课文吧。”在课文的教学中,我抓住元元的两次叹息作为学生朗读的重点并联系上下文体会元元的心理活动。所以,我以帮元元找回20 分钟为线索,抓住元元在绿灯前的等待,在公共汽车站的等待,步行到校的辛苦无奈为阅读点,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想象元元当时的心情,语言。在朗读体会的过程中,具体落实到“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中的“刚”;“他向停在车站的公共汽车跑去,眼看就跑到车站了,车子开了”中的“眼看就”;“他等啊等,一直不见汽车的影子,元元决定走到学校去。”中的“等啊等,一直”这些重点词语中。先朗读后体会,再带着体会到的感情朗读。这时学生的朗读很到位。

  《一分钟》教学反思 篇13

  《一分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讲小朋友元元多睡了一分钟,迟到二十分钟的故事。通过这篇课文的的学习,使学生受到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的教育。在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的。

  一、故事导入。首先我给学生娓娓动听地讲述<<一分钟>>的故事,讲完后,让学生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初步感知一分钟的宝贵,然后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

  二、抓住重点词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为朗读打下基础。

  以“一分钟”为突破口,提问导读,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讲讲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概括能力较差,教学时,我进行了适时地引导:课文讲谁(元元)——(怎么样)一分钟,结果——,学生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后,又以“为什么元元只多睡了一分钟,就迟到了20分钟”,引导学生细读课文,详细讲述课文主要内容,引出上学路上发生的两件事。这两件事是元元迟到的原因,也是朗读的重点。

  在仔细品读后,我决定抓住元元的两次叹息为朗读的亮点。但要读好这两次叹息,联系上下文揣摩体会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是前提,也是基础。因此,教学中我以帮元元找回20分钟为线索,以元元的两次叹息为朗读的亮点,抓住元元在绿灯前的等待,在公共汽车站的等待,步行到校的辛苦无奈为阅读点,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想象元元当时的心情,在朗读体会的过程中,具体落实到“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中的“刚”;“ 向停在车站的公共汽车跑去,眼看就跑到车站了,车子开了”中的“眼看就”;“他等啊等,一直不见汽车的影子,元元决定走到学校去。”中的“等啊等,一直”这些重点词语中。先朗读后体会,再带着体会到的感情朗读。教学中,引导的不太到位,学生的理解能力受一定的限制,朗读的能力及激情都不够,有待训练和进一步的提高。

  三、结合实践,课外延伸

  在学生找到元元迟到1分钟的原因后,让学生续编课文《元元的明天》。第二天早上,丁零零,闹钟又响了。元元打了个哈欠……(想想看,今天元元还会迟到吗?他会怎么做呢?请你接着往下写)由于前面学生已经阅读理解得比较到位,所以在续编的课文中学生顺理成章地点出了中心:“元元想:昨天迟到了,今天一定要珍惜时间,一分钟也不能多睡。”在续编课文的同时,学生也懂得了如何去珍惜时间。

  《一分钟》教学反思 篇14

  《一分钟》主要内容:讲的是小朋友元元多睡了一分钟,迟到二十分钟的故事。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受到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的教育。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游戏导入。

  上课铃响起,在与学生问候以后,让学生闭目端坐,不能发出丁点声音,接着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你觉得一分钟长吗?在一分钟内你能做什么事情?在游戏初步感知一分钟的长短后,巧妙的从同学们的切身感受迁移到课文中元元的感受,自然地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

  二、抓住重点词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为朗读打下基础。

  在仔细品读后,我决定抓住元元的两次叹息为朗读的亮点。但要读好这两次叹息,联系上下文揣摩体会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是前提,也是基础。因此,教学中我以帮元元找回分钟为线索,抓住元元在绿灯前的等待,在公共汽车站的等待,步行到校的辛苦无奈为阅读点,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想象元元当时的心情,语言。在朗读体会的过程中,具体落实到一些重点词语中。先朗读后体会,再带着体会到的感情朗读。在追赶公共汽车一幕时,结合插图,先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再抽学生表演,学生入情入境,体会到了元元的焦急、悔恨。在此基础上,学生读两次叹息时,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三、结合实践,课外延伸

  在学生找到元元迟到20分钟的原因后,让学生改编课文《元元的明天》。由于前面的阅读理解非常到位,所以在改编的课文中学生顺理成章地点出了中心:“元元想:昨天迟到了,今天一定要珍惜时间,一分钟也不能多睡。”自由说话,你想对元元说什么?我扮演成元元,让学生想想,你想说什么?怎么说?当然,我是可以替元元直接和学生对话的。这样我和学生反复扮演角色,学生在教“我”珍惜时间的同时,自己在无形中懂得了如何珍惜时间。

  《一分钟》教学反思 篇15

  《一分钟》是二上年级第二组课文中的第三篇阅读课文,讲述的是元元因为多睡了一分钟,而迟到了20分钟的故事。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能做到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本单元的主题是了解学生丰富的课内课外生活,为了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调动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我决定用以下四个步骤来展开教学: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二、实践参与,走进生活,体验一分钟。 “短短的一分钟能做什么呢?”对于小孩子来说,可能并不知道能做什么,能感受到什么,可能也不知道这一分钟有多么宝贵、有多么快乐、有多么幸福、多么短暂,或者有多么痛苦、多么恐怖、多么漫长...,因为,他们并没有太多的生活体验和经历。因此,我在教学中设置了三个实践活动试图让学生经历这“一分钟”,体验一分钟:

  活动一:一分钟能写多少个字?通过采访写字最快和最好的两位同学给学生渗透做事情在追求数量的同时质量也同样重要的道理。

  活动二:“请小朋友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间一分钟。”现场活动后让学生记录活动结果,为后面的二次活动埋下伏笔。教室里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原来短短的一分钟能做这么多事情。

  活动三:学生、老师展示课前调查的有关“一分钟能做什么”的真实事例,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一分钟的作用可真大。

  三、多媒体课件辅助,情景渲染,提升认识通过展示学生身边的图片,在课堂上产生一种震撼的效果。学生通过直观的图象和激烈的讨论,情感的体验再一次得到深华。同时,学生从多元化的角度体验,达成了唯一的目标,那就是对时间有了更深的体会,感悟到时间的价值:时间就是胜利,时间就是知识、时间就是生命······)

  四、实例对比,巧用一分钟 既然时间如此珍贵,那么渗透合理安排时间的教育在这里就很有必要了。我在让学生反思自己第一次展示中是否做到珍惜时间,能否挤出时间来之后,进行自我挑战看看两次展示的结果有什么不同。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加快了速度,抓紧了时间,效率也自然而然的提高了。并在二次活动之前,提醒学生珍惜时间并不是图快,而是要取得真正的效率,在有限的时间得到更多的收获。

  《一分钟》教学反思 篇16

  可以说这是我踏入老师这个行业之后,第一节真正意义上的汇报展示课。这堂课是基于学生在第一课时扫清课文生字词,对事件前因后果有了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而进行的教学。

  我意在以学生自身的朗读体会为主线,以珍惜时间的情感领悟贯穿整堂课的教学。总的来说,针对每个自然段的学习我都设置了不同的重点。比如第二自然段的朗读知道以及对词语“要是”的理解;第三自然的“看图说话”,这也是整个低段教学的重点。还有学生的实践活动,演一演,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可是,整堂课下来,一切并没有自己预想得那么顺利,学生举手的积极性反而没有平时高涨,当初的构想、重点也并没有得到体现。现将问题总结如下,供今后参考鉴戒。

  首先,作为一名新教师,如何使自己的过渡,衔接更自然这是最难也是最应该学习的方面。从这节课下来,我感觉自己的语言不够简洁,有时候一个指令或者问题下去,学生并不能很好地理解我所要表达的意思,更不用说去完成布置的某项任务或者说是某个要求,尤其是针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简洁、活泼而有趣的儿童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对于整堂课的氛围甚至是教学效果都是相当关键的,而这方面正是我非常欠缺的。

  其次,我认为所有问题的出现归根结底是由于在备课环节,我只是一味地备课,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去备课堂,备学生。每节课都会有不同的状况出现,老师就应该预设各种不同的课堂突发情况,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人,不应该设置框架,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而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上的突发事件往往是有效的资源,而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这种课堂资源,使谬误成为教学亮点,这也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不断积累、学习的。

  第三,虽然我一直认为要在课堂中,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去体会。可是课上下来之后,我发现留给学生读的时间还是少得可怜。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精挑细选的,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更要注意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诵读,让教材鲜活的语言文字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主动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

  第四,评价语的欠缺以及评价方式的单调这个问题也是从这节课中体现出来的。我在评价的时候多次重复学生的回答,这一方面没有任何效果,另一方面更是浪费时间。在今后的课堂评价中,应该使评价不是形式上的“你真棒!”“你读得真流利!”等等,而应该具体到词语,句子中。到底棒在哪里,好在哪里,有个明确的指向性,使评价更有层次性,起到真正的促进作用。

  第五,学生的动手能力没有得到锻炼。一节课下来,应该给时间让学生自己写作业或者去理解、巩固。满堂灌的方式,学生吸收不了,就不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通过这节课,我发现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还有许多地方需要不断地改进,学习,实践和积累。

  《一分钟》教学反思 篇17

  也许是天气闷热的缘故吧,今天上课的状态很糟糕,感觉头晕晕的,透不过气来。头脑中一片空白,教案不知道被记忆在哪个角落。可是,再怎样难熬,时间也是会过去的,这不?就这样结束了!

  下班的车里,我细细回想起教学过程,突然记起有个问题好像没有提过,我问身边的同事,她说的确没有问。天,我怎么会忘记了?也许头真的晕了吧。可是我又转念一想 ,教学中可以遗漏这个问题,想必这个问题可有可无,不提也罢,说不定少了这个问题,可以让另外一个问题更凝练更集中。这也算一种自我安慰吧!

  都说我的课实在,没有花架子,同事们的评价让我沾沾自喜,我也觉得那就是自己的风格。可是今天,我发现自己根本就是一直在追求着花架子的,也很浮夸。《一分钟》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我安排的是写话,其实我的用意很简单,就是想通过这次教训,写一写元元第二天会怎样做。可是在备课的时候我想,如果我的过渡语是:“通过这次教训,那元元第二天会怎么做呢?请大家写一写。”那多平淡呀,一点都不吸引人的眼球。我得来句精彩一点生动一点的过渡,于是就有了课堂中的这句过渡:“如果时间可以倒流,如果一切可以重新来过,那元元会怎么做呢?请大家写一写。”语言是美了,可教学效果也霉了。第一个被叫到的学生是这样写的“我还是再睡一分钟吧,反正时间会倒流的……”,我一惊,首先意识到的是学生没有听明白我的要求。后来我保险一点地叫了一个我们班的小博士,他竟然也是说,还是再睡一分钟吧…… 我这才猛然意识到不是学生没有听清要求,而是自己的引导出了偏差。就为了追求一句动听的过渡语,我把学生引入歧途。我真的很愚蠢!这次教训,更让我明白,教学中应该追求简单但是有实效的教学方式,不可以为了追求所谓的花架子,去考验学生的领悟能力,而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

  关于写话,我想可能很多老师心里有想法,是不是仅仅为了追求时髦让它出现在公开课里?是不是在二年级训练课堂写话,学生会有难度?我曾经看到一篇文章,题目是《年段读写训练的重点及其教学》,里面清楚地写着低段的习作训练内容:

  1、练习主谓、偏正词组的搭配。

  2、练习说完整的一句话,连贯说几句具体的话。

  3、循序渐进地开展各种造句练习,初步知道怎样把句子写具体生动。

  4、模仿写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等句子。

  5、练习连贯地写句群。

  看完我很震惊,因为我觉得我们低段的习作水平好象达不到这样的要求。于是我就开始尝试着,在课堂教学中贯穿写话训练,以接近文中的要求,当然也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平时的训练一般都给足学生时间,像今天这样在紧凑的教学课堂中写话还是第一次。

  试教的时候,有老师就说是不是可以先让学生说,再让学生写。我想,说话的训练在课堂中已经安排很多,再说就显得有点多,而且说过后,写得雷同的就多。反正低段中还没有出现过现场写话,就让我做先吃螃蟹的那一个吧。但是因为学生第一次在这样的环境中写,效果真的很不好,我发现很多学生都只写了个头,就没有了下文。但是在中午的批改中,我还是发现了好片段。这是蒋骐羽写的:丁零零,闹钟响了。元元睁开眼睛,心想:今天我可不能再迟到,否则不仅知识学不到,还要挨老师的骂。元元想完就很快地起床了。

  我想,多写写,学生心里就会有写的概念,而且多写多写,句子的感觉就会加强,动笔能力自然也会加强,对中高段的习作训练是很有帮助的。我这样做,也算是对中高段的语文老师负责吧!

  《一分钟》教学反思 篇18

  《一分钟》是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它讲述了小朋友元元多睡了一分钟,迟到二十分钟的事。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要珍惜时间,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的教育。

  教学中,我抓住重点词,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为朗读打下基础,我抓住元元的两次叹息作为朗读的重点,要读好这两次叹息,联系上下文,揣摩体会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是前提,也是基础。因此,教学中,我为帮元元找回失去的20分钟作为线索,抓住元元在绿灯前的等待,在公交车站的等待,步行到学校的辛苦无奈为阅读点,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想像元元当时的心情,在朗读体会的过程中,具体落实到“刚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中的“刚”字。“他向停在公共汽车跑去,眼看就要跑到车站了,车子开了。”中的“眼看就”,“他等啊等,一直不见汽车的影子,元元决定走到学校去。”中的“等啊等,一直”这些重点词语中。先朗读,后体会,再带着体会到的感情朗读。在追赶公共汽车的那一幕中,先结合插图,先引导学生观察,想像,再抽学生表演,学生入晴入境,体会到了元元的焦急和悔恨。在此基础上,学生读两次叹息时,水到渠成。

  《一分钟》教学反思 篇19

  《一分钟》讲述的是元元正因多睡了一分钟,而迟到了20分钟的故事。本单元的主题是了解学生丰富的课内课外生活,因此在课堂中我们能够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调动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来展开教学。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识字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准确认读课文中的9个生字组成的新词,透过演一演,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来了解“丁零零、叹气、哈欠”等词语的意思。发奋使检查字词这个环节上得饱满。在生字指导环节,我主要是想透过给生字拉拉手做朋友的方法,向学生渗透识字的方法:同偏旁的,相同结构的都能成为好朋友,引导学生归类识字,从而加深对生字的识记。

  对于句子的朗读指导,在学生了解到元元后悔的情绪时,我就把课文中元元后悔的句子出示,指导学生初步感受,在朗读中指导一个“又”的用法。在指导朗读第一段时,我发奋创设情境,让学生换位,联系生活经验来感受元元心里的想法。我们说朗读要立足于文本,从文本出发。当学生感受到元元不想起来,想多睡一分钟的时候,我就直接能够引导学生:那么心里想的句子该怎样读呀?随机进行句子的朗读训练。在整体感知课文环节中,对整体感知课文的概念的明白有所偏差。我是想透过学生自由发言,了解课文大概意思。但是在教学中,我发现这样的教学设计几乎没什么效果,学生都是一些很零碎的回答,作为老师我们就应及时地帮着学生梳理教材的脉络,怎样梳理呢?我似乎也无从下手。对于二年级孩子来说,并不好求他们会概括课文,因此老师能够带领学生一齐说一说元元怎样了?或者让学生分节朗读课文,感受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也是一种方法。

  《一分钟》教学反思 篇20

  《最后一分钟》是新课程中人教版五年级的教材,是一篇阅读课文。这首诗韵律优美,情感丰富,适宜朗读品味。但是是的诗歌象征意义强,并且含有历史典故,学生在理解上有难度,因此在课前引导搜集资料,了解香港的历史,回归的背景。

  本以为有了背景资料的补充,学生对人本应该能够理解了,朗读起来困难应该是不大的。但是诗中比喻、象征、用典的描写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挑战。学生学起来有些含糊不清,第一课时下来,感觉学生没有进入状态,于是我与同组的老师交流了感受,在第二课时我将背景与课文结合起来讲,发现学生感受好多了。就是这样,围绕情感目标的思路很清晰,感觉达成度也比较高,那么技能目标怎么样呢?课堂上只能从学生的朗读中,感悟到他们掌握得比较好,但是对于疑难词句理解了吗,难以检测。为此,我挑了诗歌中的一句话“最后一分钟,是旗帜的形状。”叫了学习程度分别为优秀、良好、及格的六个学生来说说他们的理解,我感觉还是很欣慰的,除了一个学生需要教师的启发外,其他几个学生都能说出这句诗的含义,而且有比较多元的理解。但这个句子不是最难的,其他的句子呢?所以,我想我们必须一起研讨的问题就是:

  1、假如必须一课时完成这首诗歌的教学,你觉得如何安排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2、是不是每一篇文章都必须让学生读懂读透了?一篇课文下来,学生还有没读懂的段落、句子(不是一个两个,是一部分,甚至几乎是全部学生),你觉得可以吗?这些问题就是这堂课留给我的思考。希望能其他老师一起探讨!

  《最后一分钟》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歌。作者倾述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的思绪,表达了全国人们积蓄心中的强烈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鉴于此,在教学中我采用朗读为主的教学方式。

  在授课前我让学生搜集资料了解香港被割让的屈辱历史以及割让后香港人民的苦难生活。课程伊始,先介绍现本诗的格局,首节为引子,将香港拟人化。接着,让学生快速读文概括后三节的内容,并结合自己对历史的了解讲讲诗句“我看见,虎门上空最后一缕硝烟,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钟终于散尽”应该怎么理解。然后,分小组自由读诗,要求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感情。

  之后,朗读汇报,教师评价并指导。这个环节我根据学生的朗读适时指导感情的处理——第一节应读出激动的心情,第二节要的读要配合内容的“慢镜头”描述,但不是单纯的缓、慢,而是有层次有节奏的读。第三节要读出百年的沧桑,声音要沉缓,但在结尾“百年的痛苦和欢乐都穿过这一滴泪珠使大海沸腾”要读出屈辱散尽后的激动。第四节要读出盼望香港回归的急切以及香港回归后对她的无限期望。这一环节的教学方式是:学生汇报一段,教师指导一段,然后练读。最后,让学生分小组练读全诗,然后比赛。

  我觉得,用朗读去调动学生的情绪比单纯的说教要好的多。况且这篇诗歌叙述的历史事件对学生来说很遥远,很难在短时间内了解透历史。因此,在大致了解历史的基础上用朗读引出感情我认为是比较适合这篇课文的。

  《一分钟》教学反思 篇21

  《一分钟》是语文第三册中的一篇课文,讲述了小朋友元元多睡了一分钟,迟到了二十分钟的故事。透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受到在生活中要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刻的教育。在教学这篇文章之后,我对自己的教学有如下反思:

  一、导入部分:

  我以一道算式导入“1=20”让学生看了以后产生疑问而进入课文,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识字教学是:

  我在上新课以前都要求学生自己回家做字卡,在做字卡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就有一个识字的过程。到第二天上课让学生运用手中的字卡互相检测。我再去检查、纠正就比较容易。而有些词语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表演,明白如“叹气,哈欠”。又如“丁零零,哈欠”要读轻声,个性出示词语,范读,为阅读课文扫清了障碍。

  三、阅读教学:

  透过字词的教学,学生把字宝宝放入课文进行朗读,让学生能根据板书“1=20”讲出课文的大概资料,并适时板书。我认为这一环节设计得比较好,但我在教学中由于紧张,自己没有指出一位学生回答问题中所犯的一个语法错误。在教学第一自然段中,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元元认为这一分钟重要吗?”那里学生之间产生了分歧,有的说重要,有的说不重要。我怕学生纠缠在那里浪费时刻直接自己说出了答案,之后经过老师们的指点,我认为是就应让学生说明理由。相对于睡懒觉,元元觉得这一分钟重要,而对上学迟一分去,又觉得这一分钟不重要。教师就应抓住学生独特明白,让学生去分析、辩解,反复朗读,不能遇到意外生成一带而过。这也是提醒了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所提的问题就应明确,指向性强。四、写字教学:在这一环节中,我出示了第一自然段所要写得6个生字,让学生观摩每个生字。然后说一说哪几个生字比较难写,并进行了范写指导。但这一环节中我疏忽了对学生所写的字进行展示点评,以致于学生对自己所写的字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我认为在以后教学中我就应发奋做好以下几点:

  1、评价语言不能含糊不清,做到声情并茂,富有感染力,我认为对于低段学生很重要。

  2、在备课中要反复分析教材,抓准教学的切入点,让学生和自己更简单的完成教学任务。

  3、在教学碰到难点,不好急于求成,要循循善诱,把更多的说话时刻留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表达潜质。

  透过两次公开教学,在同事们的指点帮忙下,我自己觉得受益匪浅,今后,我将认真备好课,发奋上好每一节课,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我发奋的方向。

  《一分钟》教学反思 篇22

  学生的感悟深浅,多数来源于自身的实践体验。只有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活动,才能在语文教学中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如第三册语文教材中有一篇课文《一分钟》,讲述小朋友元元因多睡了一分钟,迟到了二十分钟的故事。透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受到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刻的教育。借由这篇课文,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学生回家测试一分钟能干些什么,同时指导学生收集有关珍惜时刻的名言警句,第二天进行交流。学生回家做的测试题五花八门,如“一分钟内洗了六个碗”、“一分钟内做了21个仰卧起坐”、“一分钟内算出了46道数学口算题”“一分钟内读了一个寓言故事”……在学生的交流中,一分钟内学生做了许多的事,学生们透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再一次感悟到一分钟不仅仅短暂,还很有用,从而认识到一分钟是宝贵的。之后,我将自己收集的“一分钟能做的事”的资料与学生共享:一分钟,车子就能够开很长一段路,;铅笔厂可生产铅笔1600支;核潜艇水下航行可达1200米;银行的点钞机能够数1500张人民币;计算机计算量等于60个人不停地计算一年;一个印刷工人能印一千多张报纸。最后,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来谈谈学了这篇课文的感受。学生的发言异常热烈:“一分钟等于60秒,我要珍惜”;“老师,一分钟好重要呀,我做事再也不拖拖拉拉了。”;“老师,我此刻明白浪费时刻就是浪费生命这句话的意思了。”……从孩子们七嘴

  八舌的发言中不难看出,孩子们的情感体验和感悟在自然而然中不断得以深华,真像课标中说的那样:“透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忙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才能构成用心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活动促体验,活动促感悟”,这就是我在本课教学中得到的初浅体会。

  《一分钟》教学反思 篇23

  这篇文章十分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学生读着课文,感觉写的就是自己或者自己熟悉的伙伴,很自然就入情入境了。在揭示课题时,老师能够在黑板上写一道算式1=20,引起学生的疑问――"1"怎样会等于"20"呢从而导入课文的学习。

  文章的写作很有特色,如当元元被红灯拦住了去路和眼巴巴地看着公共汽车开走时,他都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但他在等车的时候,在赶到学校已经迟到的时候,课文并没有把元元的语言呈现出来,而是留出了空白,留出了给学生驰骋想象的空间。于是我们就能够在这些地方进行补白,学生能够模仿课文中的句子,也能够根据自己的明白和平时的积累进行创作。学生的回答往往很精彩,如"元元决定走到学去,他一边走,一边说:'要是早一分钟就不用步行去上学了!'";"元元十分后悔,想:要是早一分钟就不会迟到20分钟了"。这时学生就自然而然地明白了课前提出的1=20。

  然后再让学生统计一分钟能写几个字,能读几个字等活动,明白1分钟的非凡作用;还能够找来类似的资料,让学生懂得"分秒必争,年年如此,一生坚持"的道理。

  《一分钟》教学反思 篇24

  《一分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课文。它讲述了小朋友元元多睡了一分钟,迟到二十分钟的故事。透过这篇课文的的学习,使学生受到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刻的教育。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到达了较好的效果。

  一、从课题入手,游戏导入

  上课伊始,让学生两手前平举,坚持站好一分钟,再请同学们坐下,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你觉得一分钟长吗?在学生各抒己见之后,我语重心长地说:“是啊,一分钟能够说很短,也能够说很长;在某种状况下,要能克制自己,坚持一分钟也是不容易的。我们这天学了课文《一分钟》以后,对“一分钟”的体会必须会更深。”在游戏初步感知一分钟的长短后,巧妙的从同学们的切身感受迁移到课文的学习中去。

  二、抓住重点词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在学生初步了解课文资料后,又以“为什么元元只多睡了一分钟,就迟到了20分钟”,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抓住元元的两次叹息为朗读的亮点,抓住元元在绿灯前的等待,在公共汽车站的等待,步行到校的辛苦无奈为阅读点,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想象元元当时的情绪,在朗读体会的过程中,具体落实到“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中的“刚”;“向停在车站的公共汽车跑去,眼看就跑到车站了,车子开了”中的“眼看就”;“他等啊等,一向不见汽车的影子,元元决定走到学校去。”中的“等啊等,一向”这些重点词语中。先朗读后体会,再带着体会到的感情朗读。教学中,引导的不太到位,学生的明白潜质受必须的限制,朗读的潜质及激情都不够,有待训练和进一步的提高。

  三、结合实践,课外延伸

  在学生找到元元迟到1分钟的原因后,让学生续编课文《元元的明天》。第二天早上,丁零零,闹钟又响了。元元打了个哈欠……(想想看,这天元元还会迟到吗?他会怎样做呢?请你之后往下写)由于前面学生已经阅读明白得比较到位,因此在续编的课文中学生顺理成章地点出了中心:“元元想:昨日迟到了,这天必须要珍惜时刻,一分钟也不能多睡。”在续编课文的同时,学生也懂得了如何去珍惜时刻。我趁机和学生交流汇报一分钟能做些什么。这时,我告诉孩子们,一分钟能够做很多事情,人们驾驶着汽车一分钟能够行驶11公里,印刷厂的工人叔叔借助先进的机器,一分钟能够印刷133张报纸,在北方农民伯伯能用收割机一分钟完成一百平方的麦地收割……学生的眼里放出惊异的目光,我趁机反问:“此刻,你们觉得时刻重要了吗?这样的课堂结尾,使学生愉快地从课文中走到生活中,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了时刻的重要,从而在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每一分钟。

  在教学当中,还存在不足,如对于课文的朗读,大多数学生能用心参与,朗读效果较好,但正因学生的基础差,有些同学参与用心性不高;到底该如何去引导学生的朗读呢?开展形式多样的朗读比赛?还是……我想这也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继续探索的。

  《一分钟》教学反思 篇25

  如果说:“坚强是一棵常青的树,那么浇灌它的必定是持之以恒的意志;如果说:坚强是一朵不败的花,那么照耀它的必定是心中不落的太阳;如果说:坚强是一笔永久的财富,那么拥有它的必定是百折不挠的人。

  课文《一分钟》以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呈现,讲的是元元因多睡了一分钟,而迟到了20分钟,他只不过想放松一下自己,结果却耽误了半节课的事。在主线设计上,本课的特点是“以疑导究、由果溯因”,即先让学生阅读故事的起因和结果,引发“元元只多睡了一分钟,为什么会迟到20分钟呢”的疑问,然后阅读经过部分,抓住具体的内容,真切地感受时间的流逝,使学生经历“疑惑——解惑”的过程,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让学生切身体验“一分钟”的长短,符合儿童的身心特点,不仅增强学生对“一分钟”的形象感知,又增强学生的时间概念,为他们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读正确、读通顺”是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基础,课堂教学中必须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扎扎实实、不折不扣地加强指导。

  遵循“识写结合”的原则我把识字与写字紧密结合起来,以识字促进写字,以写字巩固识字。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重视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发展。讨论识字方法这一环节的设计,孩子经过学习小组的讨论交流,孩子们的思维开拓了,课堂气氛很活泼。有的孩子下了课还一直追着我说自己想出来的识字方法。真正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在让学生动笔写字之前,我设计了一个观察田字格生字的环节,就是让孩子们先不要动笔去写,而是先认真观察生字的结构和占格位置,并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哪些地方容易出错。经过观察交流,学生在动笔去写的时候就能够做到心中有数,下笔沉稳。

  “揣摩人物心理”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是个难点,而只有读懂人物心理,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在教学中我通过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来揣摩人物心理,成功地帮助学生体验了主人公的心理活动。第二课时我通过复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夯实基础,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了解课文内容后我让学生展开讨论,体会“一分钟”的重要就是为了让学生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一分钟》教学反思(精选25篇)】相关文章:

《一分钟》教学反思(五篇)03-18

《一分钟》教学反思优秀10篇03-19

《一分钟》教学反思范文6篇03-16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精选03-16

《离骚》教学反思精选10-30

《看花灯》教学反思【精选】03-25

精选化石吟教学反思11-06

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精选5篇)05-13

《一分钟》教学反思【二年级】04-14

《一分钟》教学反思二年级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