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时间:2022-07-30 16:39:30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精选27篇)

  反思,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思。近代西方哲学中广泛使用的概念之一。又译为反省、反映。原意指光的反射,作为哲学概念是借用光反射的间接性意义,指不同于直接认识的间接认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精选27篇)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1

  本学期已经是二年级下册教学了,为三年级写作文打基础,顺利渡过三年级的作文难关作铺垫,二年级的写话教学对于整个小学阶段都是相当重要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对学生进行训练,从能力上培养他们,给他们必要的知识,让学生有能力去做。为培养二年级学生的写话能力,针对本班的实际和教学实践,在这里我谈谈对二年级写话教学的一点尝试和体会:

  1、引导学生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们感知事物的主要方法,是学生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主要途径。在学完第一单元之后,我布置学生利用周末到野外去寻找春天,有效的指导学生观察走廊上的盆景,植物的发芽,开花,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气息。特别是广东的孩子春天对他们来说是没多大感觉,让他们平白去写春天很为难。只有亲自去接触、观察所要描写的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认知资料,才能有话可说、有话可写,才能写出事物的特征,才有可能形成写作能力。当学生经过自己的观察,在写话时我把他们观察到的事物进行梳理,结合课文中的优美句子,第一篇写话就在那群天真的孩子们笔下诞生了。什么“小草探出头来”“小鸭子在池塘里嘎嘎的叫”“兰草长出粗壮的白芽,三两天由白变深红,后来又变青了”。

  2、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指导学生写话

  在我们生活中是五彩缤纷的,有许许多多可用作教学的情境,只要我们仔细观察,精心挑选,就一定有用不完的素材来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如:有一次我班获得了文明班级。我让班上最调皮的赵梓铭来表演。我对赵梓铭说:“赵梓铭,今天班上得了文明班级,你高兴吗?”他点点头,我又接着说:“那你就蹦蹦跳跳地跑进教室,非常高兴告诉大家这个好消息,说两遍,好吗?”可爱的赵梓铭跑着,笑着,报告好消息。我让学生们把赵梓明的神情、动作、报告的内容说一说。结果,看了赵梓铭的表演后,大家开心得不得了。因为课堂上有这样的表演,还是十分新鲜的事!学生们兴奋不已,纷纷举手,争相发言:赵梓铭连蹦带跳地说:“我们班上得文明班级了!”

  赵梓铭跑进教室,欢天喜地说:“我们班上得文明班级了!”

  赵梓铭连声喊:“我们班上得文明班级了!我们班上得文明班级了。

  描写赵梓铭动作、神态的词语,像炒豆似的从孩子们的嘴里蹦跳而出。于是,我赶忙叫学生们把刚看到的情境写下来,学生们纷纷动笔就写。这样,巧用生活实际,创造情境,学生有话可写。

  3、恰当给学生鼓励,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

  兴趣是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是成功的秘诀。对学生写话的评价多采用鼓励性的语言,以赞赏的眼光来看学生的作品。尽量找出他们的优点,并大力鼓励,把写得好的大力表扬。在对日记的评价我是这样做的:先是学生自评,再是同桌互评,找出错别字和语句不通的地方,找出写得好的地方,使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再交给老师评。为了鼓励学生,采用了积分制,完成一篇日记甲一分,写得好的再加二到三分,一周公布一次,对积分高的进行奖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加强阅读,重视积累。

  学习语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平时的点点滴滴,日积月累。词语是语言的基本单位,词汇量越大,语言才越丰富,所以积累词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首先在生字教学时,进行扩词练习,集思广益,限度的获取词汇,丰富语言。我在课堂上就很注重让学生积累好词好句,让学生自己积累课文中喜欢的词语,教师指导学生积累常用词语,巩固知识,增加词汇量,为写话打基础。在读的基础上,教会学生去摘抄。利用课本教给学生摘抄的方法,如用铅笔划出某篇课文中的好词佳句和优美的段落等,摘抄下来。通过摘抄学生积累了大量语言,写话能力明显提高。

  二年级写话训练是作文教学的基础。因此我们必须加强二年级写话训练,教师作为引路人,应不断地学习和探索,使学生乐于写话,把写话当作一种快乐,从而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2

  二年级的语文教学应以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为出发点,而一开始我的教学速度比较快,虽然讲了一大堆,却是好的越好,差的越差。经过一个月的不断观察与尝试,以及向前辈们“取经”,自己也总结出了一些自己的一点收获:

  一、在识字方面,让学生在"玩"中学语文。

  本学期学生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学习利用汉字的表意特点来分析字形,学生基本上都学会了运用不同的认字方法来独立识字。在教学过程中,自己注意让学生在生活中去识字,这样就会让学生产生极大的兴趣。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整体识记生字,提倡个性化的识字方法。同时,也让学生寻找出自己认为最有效的识字方法,通过不断的碰撞,激活学生思维。如在优化设计中,利用谜语的方式,让学生轻松地学会了“闯”“闭”“问”等字......一个字有多种识记方法:看字形认字、跟据部首猜字义等等,学生在发散思维的"玩"中学得快乐。再如用画画的方法记一记会意字;将课外识记的字剪一剪、贴一贴,制成"小报"等方法、活动都为学生识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玩"法。

  二、在写字方面,让学生在“评”中学语文。

  "一个人的字写得好与否,不仅仅是个人的"门面",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他的学习习惯、意志品质及性格特点。因此,教学时我采用了"跟帖"的方法:将班上的书写作品,贴在班级后面的黑板,让每个学生去跟帖,给跟帖发表的好的同学予以奖励。让学生评议学生的字,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把握写字的要领;让学生对学生评头论足,运用作业展览、评选书写闪耀明星等方法,激发了学生写字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写字的技巧。

  三、在阅读方面,让学生在“读”中学语文。

  读书最忌讳盲目的多读,而应该有层次的读。初读,将课文读正确,整体感知全文;再读,将课文读流利,理解课文中词句;研读,将课文读出感情与感受;背读,将课文读入心,积累语言文字。在不同层次的读中,也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这些不仅能有效地完成阅读教学任务,还能促进学生乐学、爱学语文。

  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所以将"讲堂"转变为"学堂",将填鸭式的练习转变为生动活泼的游戏,让学生充分体验语文学习的快乐,为他们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培植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以上是我这一个多月的一点收获,但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我会在工作中不断地努力,不断地探索,寻求出更好的教学方法。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3

  今天早上引领孩子们走入《可爱的西沙群岛》,因为这篇课文中字词的运用非常准确,而且字字句句都写得非常“诗意”,教参中也特别强调课文的第二、三、四这几个自然段要作为朗读指导的重点。于是,我就抓取了这一支点来组织我的教学,整堂课下来,有得有失。

  至于像其他老师点评的注意能力的培养;评价语言丰富多彩,令人耳目一新;能做到真正的“简简单单教语文”,能“从学语文的角度教语文”等各方面的好评不再赘述。

  下面就讲讲自己对这堂课中的几个不足之处:

  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特级教师李卫东老师曾说:“语文课上目标不明,贪大求全,是语文教学的大忌。一篇课文要学的东西很多,想在一堂课上全面理解课文并学习与课文有关的全部语文知识,言语技能和言语方法,是很不现实的。”

  诚然如此,这是这堂课的问题所在。或许源于自己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没能很好地关注,或许是对教材的研读程度还不够深刻,没能高屋建瓴地提炼问题。有时是偷懒,有时是因为各类班主任琐屑的事情所烦扰,时间仓促之下,翻阅《教参》看课文的总体目标,有时就对它简单地实施“分割”,然后按部就班、对号入座式地穿插到教学的各个课时中去就完事了。

  今天的课堂,为什么会让听课教师感觉目标很模糊?原因就在于自己在教学段与段之间、段内各句之间的内容时平均用力,教学就简化成了面上的平铺,而没有纵深方向的梯度,从而突出不了亮点。有时亮点太多也就没有了亮点!所以,今后在教学中还要积极关注、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做到每堂课后,回头核对自己的目标是否设计得太泛、太空洞,这样下来对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有利无弊。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4

  今天的研修学习到了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所谓的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与师本化、灌注性教学相对立,有强大穿透力、冲击力、震撼力和感染力。郭教授的“生本教育”让我领悟到了教育的本质,更让我看到了构建高效课堂的的方向。

  我在几年前教过一年二年级的语文,《语文课程标准》对二年级的孩子已经规定了写话的要求,所以我在一周会布置两三次日记。到了二年级孩子们已经能够写完整的句子,但是不能很好的把自己的认识和感受写出来。我正苦于找不到好的办法时我们学到了《数星星的孩子》,陪孩子们数完星星,我想到了今天的日记是:摘下一颗星星,用三两句话写出摘星星的经过。

  郭教授认为,生本教育不是不要教师,而是使教师变得更加高级、潜在和有力量,通过学生的力量来显示教师的力量。没有教师,学生自发的自学难以取得优质和高效。教师要从组织教学转向组织学生的学习;从设计教学转到设计学习。教师更大的作用在于“帮学”。教师的“帮学”,很大程度体现在“前置性学习”的设计和规划上。所以说,没有“前置性学习”,就不是生本课堂。

  第二天的早上我就准备了一节日记指导课。首先,我让孩子们交流前一天晚上的摘星星的经历。课堂上,孩子们有的情绪非常低落,有的兴高采烈,交流的非常充分。我每到一个小组,孩子们就拉着我不放,有的说,爸爸搬了梯子在楼顶上我还是够不到;有的说我没够到星星就手工做了一颗星星还涂上了颜色;有的说,我没够到星星,但是上网查到星星离我们很远很远,知道了很多知识。

  看到孩子们充满感情的的交流,我知道了孩子们为了摘星星颇费了一番周折,肯定有许多话说也有了各种情感。我对孩子们说,现在就把昨天的经历,认识和想法写下来,结果都写得非常精彩。

  最后我对孩子们说,以后写日记,就把一天最想说的话说出来,最想表达的情感表达出来,写出你在生活中最有感受的东西就可以了。后来孩子们再写日记就有话写,写出精彩的语言了。

  郭教授的生本教育不是不要教师,而是使教师变得更加高级、潜在和有力量,通过学生的力量来显示教师的力量。没有教师,学生自发的自学难以取得优质和高效。教师要从组织教学转向组织学生的学习;从设计教学转到设计学习。教师更大的作用在于“帮学”。教师的“帮学”,很大程度体现在“前置性学习”的设计和规划上。所以说,没有“前置性学习”,就不是生本课堂。

  当读到这些的时候,进一步印证了我对“升本课堂”高效课堂的解读,孩子们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通过孩子们自主的学习,真正实现高效课堂。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5

  语言文字表达的精彩点往往在个别重点词上表现出来,《丑小鸭》一课也不例外。文中“孤单”、“讥笑”、“惊奇”、“羡慕”“大吃一惊”等词对文章中心的表达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正确理解这些词语,有助于学生体会课文深层次的含义。教学时,我屏弃繁琐的分析,以词语理解为突破口,通过不同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地读和悟,在读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并把自己的领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丑小鸭受欺辱的部分,是本课最精彩的部分。

  我也没有过多的进行分析,基本上是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读与悟有机地紧密结合。学生们被故事情节感动着,被丑小鸭的命运牵动,学生在读中学,读中悟,不仅感受到了阅读的乐趣,而且较好地体验到了课文的深刻含义。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6

  法教师一样教字(一个一个的),可是行不通时间不太够。我想这是因为我原来没有认真教偏旁的原因吧,现在我把每个偏旁的写法都重新教一遍,希望学生能够有所得。也许这样教是慢了点,但我觉得当学生把偏旁的写法掌握了之后速度会快,而且自己会写得不错,我就不用面面俱到的讲了。我原来注重的是每个字的写法,没有这样成系统过。这学期我还要利用活动课加大对写字训练的力度,希望我的学生能够写得一笔好字。而且我加了一步:让学生板书,之后大家评。

  学生们很踊跃。不过他们有时会笑别人,而且因为不习惯板书写得不好看。我告诉大家我们应该以一种帮助同学的心理来看别人的字,心中想的应该是我怎么样才能帮助他写好字呢?虽然他们小,可是我觉得他们有一点点明白的。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7

  《最后的玉米》讲述的是最后的玉米在经历自信、不灰心——心灰意冷、抱怨——感激这样的心路历程后,最终明白了成功有时候需要等待,任何时候都要相信自己的道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能力增强了,生活认知仍然很有限,对玉米“自信—灰心—抱怨—感激”的心路历程很难有深入的感受。于是,我抓住了文中的重点词句,通过不着痕迹的引导,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中的心理体验来体会,或通过与老师、伙伴的交流来感受。这时,学生不仅走进了玉米心里,大胆说出了自己的感受,我也顺势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来读文,他们也能更进一步地体会到了玉米的心情。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教学中,我给了学生们充分读文的时间,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三个要求一以贯之,让他们读深入、读扎实。自由练读: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和个性;男女生赛读:读出玉米过去样子和现在样子的鲜明对比;变成玉米说说抱怨的心里话,扮演老婆婆夸夸很棒的玉米:入情入境地体会心情,表达感受;还有个别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等,让学生通过不同方式、全方位的接触文本。并让学生学会评读,在评的过程中学会倾听、欣赏、改进!给他们充分的信任,让他们在读中不断思考,加强感悟,让他们读有兴趣,读有收获。为什么老婆婆一直不摘走最棒的玉米?为什么说最后的玉米获得了最高的荣誉?不需要老师步步紧逼地设问,枯燥乏味的讲解,通过朗读,通过在朗读中思考交流,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8

  《小儿垂钓》描写了一个小孩儿初学钓鱼时的情景,孩子认真专注,天真浪漫的神态跃然纸

  上。是句通俗易懂,活灵活现的勾画出一个天真浪漫的小孩儿的形象,是人感到逼真,亲切。

  放手让孩子自己了解诗的意思,但又有必要的引导,自学前让孩子们回忆通过什么方法来理解诗意,“看图猜、联系上下文”等,孩子们按自己归纳的方法在小组里展开热烈的讨论。从反馈的情况来看,孩子们学习的效果是很好的,一个孩子起来说诗的意思,很多孩子争相发表不同的意见,相互补充。学生看到图上小孩子头发梳得很是整齐,所以有学生说:蓬头的解释不能是头发乱蓬蓬的,而是古代小孩子的一种发型。看看书上的图片,倒也觉得这种大有可能。但再想小孩子躲在草丛中钓鱼,头发可能整齐吗?班上为了这个展开了讨论。最后大家达成一致,的确应该解释为头发乱蓬蓬的。这首诗写的是孩子们的同龄人,学生倍感亲切,童真童趣跃然纸上,理解诗的意境后让孩子们分组表演,在表演过程中丰富对诗歌的感受。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9

  在上画风这篇课文之前,没能及时与同年级科任老师进行深入交流,也没有经过集体备课,听取其他老师好的建议,仅仅是自己个人看了几遍课文后,根据教参的要求,以及自己教学中的一些粗浅的经验来上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由于自己本身的水平有限,上完课之后,听课的老师们给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现就本节课来做如下的教学反思:

  1、虽然自己基本上能按所设计的教学思路来上课,但由于课堂开始自己比较紧张,导入语没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课文的兴趣,反而也导致学生跟着老师紧张,课堂上出现冷常教师也没能尽快的调整,课堂语言比较平淡,没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课前准备了一些课件,有三位小朋友一起画风的图片及描写他们画风的句子,老师没能结合课件,充分引导学生感受到风,并且把风吹物动的画面有感情地读出来。而且朗读的方式不够多,学生没能真正做到在朗读中感悟。

  3、在引导学生用“风来了,风把吹,风藏在-里”的句式说话时,因为模式差不多,但是教师采用训练的方式一样,单调,没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更好的训练目的,课堂上激励性的语言用得不较少。

  总之,这节课上的不是很理想,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我一定会好好吸收课后老师们给我提出的很多宝贵的意见。多听听其他老师的课,学习他们好的教学方法。并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地积累经验,多钻研教材,认真备好每节课,上好每一节课,争取本学期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10

  教师节过了,中秋过了,书也来了。好像今天才开始进入正常上课一样。看着同学们兴致勃勃的翻着新书,我问:大家看着新书有什么感觉。他们纷纷说太好了,终于有书。我对同学们说:没有书的日子真是太难过了,不能学习的日子真是太难过了,是不是。孩子们都大声的说:“是”!我请大家好好爱惜语文争取把里面的内容都学会。孩子们显然受没有书的折磨太久了,体会到了书的重要和必须,回答的声音特别的响亮,我也十分高兴。

  我上的是第二课黄山奇石,(上节课只学了课文)学写字。八个字,我请同学们按结构分一下,正好四种。我按结构讲了每种结构的写字要求,也请同学们来提醒大家怎么样写才能更漂亮。学生每个字只写两个,然后同桌间评评(上课前我把写字好差的同学进行了搭配)。对于突出的问题我稍做讲解。最后一个环节是让学生上来书写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一个字,然后师生共评。到此为止,时间已经不够用了。我看了书,真不知道一课两课时够不够用。每课有课文,要认的字要写的字。我不知道大家是怎么安排的。我怎么就是很难完成呢?是我设计的不好,还是课本安排得有点问题呢?我知道把字全放在一课时不合理,可是由于当时没有书只好这样处理了。就是有书,我也不知道怎么在两课时完成。本课课文很不好读,要认的字又多。我想我以后要加强对预习的指导和检查。这样可以分担一下课堂上的任务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原来一直有要求的,可是不是很重视,有部分学生不能完成。我觉得这学期我得再出新招,让学生对课前学习感兴趣,我现在有点思路可是不成型等我再想想。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11

  在上课之前看到一种方法,就是用“我会读”中的词语说一句话。原来这个题,我总是要求学生比赛读,在比赛中学生基本能够很好的读出词语来。我一直比较满意。而且当要求学生想怎么读就怎么读的时候,学生已经能够根据自己的喜爱来选择,比如“带学生读,自己读,带四人小组读,带女生全体读”,还有他们最喜欢的就是挑战读了“挑战小组,挑战个人,”他们的方法比我想得到的要多。所以我常觉得是应该给学生以发挥的空间,但最重要的是教师是不是真的放开了,有没有真的给学生创造一个发挥的平台。

  今天我照常用了这种方法,孩子们最盼望这个时刻了,所以百次而不厌。最后我又加上了选择其中的词语说一句话,选一个没有问题,选两个的时候有了难度,孩子们还不能很好的思维,不过我不着急。当初挑战读刚进入课堂的时候学生也是有点无所适从的,现在不是已经很好的么?只要两三次机会之后,效果一定大不相同的了。从这个方法上来看,学生对一些词语虽然会读,可是不太理解,看来这个方法不仅需要运用而且是经常的用。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12

  识字二里有词语有图。在上课之前,没有想到学生会看不明白的呀。在课上突发一招,让学生把词语与相关的图连在一起,本以为是个小问题,不料花的时间不短。其中有问题的是“做航模”“观天气”。对于观天气,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所以不知道什么是观天气,以为就是看天空就可能,哪知道就是看一个小盒子里的东西,然后有一个人在记录呀。唉,如果有机会能让学生到气象局去看看多好呀!本课继续让学生用词语说一句话,果然比昨天说的好多了。

  但是在形式上还是有点单一简单。在上课之初,我问学生们在校园里都有哪些活动,孩子们一时竟然说不上来。启发了一会之后,学生才开始说“学画画,学跳舞”等有限的几个。看来我们平时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做为班主任,我也是太多的关注了学生的学习,才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发生,那么多有趣的竞赛,活动,孩子们的心中都没有印象。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13

  “读”是理解课文的有效手段。读能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多读的目的在于将课堂的学习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感悟领会课文。本课教学时我采用多种方法指导朗读。

  1.听读。学习课文之前,我首先进行范读,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听力,让学生受到教师朗读的熏陶。

  2.自读。自读的目的是让学生读通、读熟课文。在学生自由读前,提出要求:

  (1)借助拼音,仔细读课文,不丢字,不加字。

  (2)读的过程中遇上难读的句子可作记号或随时请教老师。

  (3)读通课文后,标出自然段序号和圈出生字。对于课文中出现的难读的字和较长的词组,要及时提醒学生注意。

  3.细读。所谓细读,就是一句一句地读,一段一段地读,边读边进行字、词、句、段的训练。这一步是以“情”贯穿的读。课文第一段我抓住两个它“!”第二段我让学生找出表示动作的词。“脱”、“冲”、“奔”、“找”这几个动词,描绘出孩子们急着到外面去找春天的心情。这时适时引导:这段该怎么读?为什么这样读?这两段应带着什么样的感情去读?使学生明白面对春天这美丽的景色,我们应用盼望、高兴的、急切的语气去读。课文第三至七段,可抓住文中的三个比喻句和反问句引导学生朗读。这三句话把春天生机勃勃的画面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为春天增添了不少生机。读这一部分

  时,要读得亲切活泼。

  4.赛读。经过教师的指导,多数学生能读熟课文。这时,可安排学生分组比赛读,每组选出最好的同学再比。读完后师生共同评议,指出优点和不足,以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在读熟、读出感情后,再进行背诵的练习。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14

  小鹿在门前栽了一丛玫瑰,他常常去松土、浇水。可是就在玫瑰快要开花的时候,小鹿不小心把脚跌伤了,等他伤好以后,玫瑰已经谢了,一朵花都看不到了。就在小鹿兄弟俩感到惋惜的时候,黄莺和微风过来告诉他们,玫瑰花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小鹿不再难过了。一个很美丽的故事,传递出"能够给别人快乐,自己也快乐"的朴素的哲理。我在教学《小鹿的玫瑰花》时着重按新课标的精神,上完这堂课,感触颇多。

  一、追求平等对话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和组织者。语文课堂应该提供一个平台,让学生置身于与教材、与作者、与同学、与老师的对话交流的过程之中,师生共同经历,共同生成。《小鹿的玫瑰花》一文,要让学生体验到"能够给别人快乐,自己也快乐"是不太容易的,但通过努力,也是可以做到的。教学中,我抓住了一些看似平常实则颇具玩味的词句,如:"这玫瑰你白栽了,一朵花都没看着。"和"看来,你的玫瑰没有白栽。",学生从无疑到有疑,从有疑到解疑,随着思考的加深,感受的加深,情感的体验也在不断地生成。

  二、注重情感体验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情感流动的过程。有真情付出,才会有心灵交汇;有情感体验,才能与文本对话。因此,课堂中,我以自身的激情引导学生,用他们全部的理智、经验和情感去感受、领悟、欣赏课文的内涵。《小鹿的玫瑰花》一课,就多处引"移情"进课堂,注重体验。学生一会儿是小鹿,在"如果你就是小鹿,可是一朵玫瑰花也没看到,你的心情会怎样?"的体验中,感受到小鹿是那么迫切希望看到玫瑰花,感受到他看不到花时的那种惋惜和难过。一会儿又成了黄莺和微风,在"黄莺,你为什么见了玫瑰花就想唱歌?"和"微风,大伙儿在夸你的时候,你心里怎么想?"的体验中,感受到小鹿的玫瑰花给别人带来的快乐。随着体验的深入,学生自然而然就能感受到小鹿自己没有看到玫瑰花但仍然发自内心的那种快乐。不断的角色体验的过程,是学生全部生命活力的外化,是对课文中包含的思想情感的重新组合和建构。

  三、激活创造思维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思维品质的提高。因此教学中要抓住时机,鼓励学生进行想象和创造,保护孩子富于幻想的天性。如,在指导读好黄莺和微风说的话以后,我先提供给学生的是一个帮助想象的平台:还有谁也看到了玫瑰花?蝴蝶姑娘飞来了,她说──。一位可爱的小姑娘跑过来,她说──,继而让学生自由想象说话。学生有了阅读的基础和思维的开启,小白兔、蜜蜂等人物形象纷纷浮于脑海。一个问题展开了孩子们想象的翅膀。

  "为他人开一朵花",小鹿这样的行为,给大家带去了快乐。我想,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也应该常常地想到学生喜欢什么,常常地为他们带去快乐。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15

  在教学《泉水》这一课时,我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特点,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理解上,情感的体验上,特别是语言的迁移运用上,设计了一个符合教学实际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在读和说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读中感悟,以读激情

  本课语言优美,感情真挚,洋溢着对泉水的赞美之情,是一篇学习语言、情感熏陶的好教材。因此,我力争做到以读为本,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自读、师生合作读、扮演角色读、齐读等),去体味课文的语言美,感受泉水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样的读,一遍有一遍的要求,一遍有一遍的效果,最后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使学生获得了情感的体验,提高了审美的情趣。

  二、自主学习,升华提高

  另外我还根据语文教学的特点,先让学生在充分自读课文、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感悟理解课文内容,然后鼓励学生大胆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在交流中,学生感受到了课文的语言美,体会到了泉水无私奉献的精神,将自己的情感与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融在一起,在读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能适时地给予点拨、引导、调控,使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愈加高涨。

  三、重视积累,灵活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习语文要注重感悟、积累和运用。小学阅读教学,不仅要指导和训练学生理解语言而且必须指导和训练学生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

  为此我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了形式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说话、仿写练习,鼓励学生灵活运用课文里的语言。我还让学生从课外收集有关泉水的诗歌,如〈小池〉。从而,学生体会到运用语言的方法和积累语言的乐趣。

  总之,这节语文课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代教,读中有恰,读中有想的教学理念,既上得扎扎实实,又有新意,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得。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16

  雷锋的名字经常被人们挂在嘴边,我们都知道他是一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解放军战士。很多老师害怕上这样一些伟人、名人的文章,像二册的《邓小平植树》、《吃水不忘挖井人》,觉得跟孩子们的时代背景、文化底蕴相差太大,有的甚至觉得没必要选入教材中。刚开始我也有这样的想法。偶然间我发现我们班孩子模仿“奥特曼”的游戏,很多男生谈到长大的愿望就是成为奥特曼,为什么学生会如此喜欢它呢——那是因为“奥特曼”是他们心中的英雄!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利用孩子崇拜英雄、真诚善良、易受熏陶感染的特点,把我们文章中的“雷锋、邓小平、毛泽东”等名人也成为孩子心中模仿的英雄呢?让孩子学习自己喜欢的英雄故事,肯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此看来,孩子在课堂上是否动情了是上好这类文章的关键。如何让孩子动情呢?一是树立形象,在导入课文时教师要非常庄严、神圣地介绍人物,如生平、事迹、别人对他的评价等等,让学生对人物肃然起敬,帮助学生增加对课文背景及相关内容的了解,激起他们内心深处为人物人格震撼这样一种情味感和学习的强烈欲望。二是深化形象,就是要激活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与文字相关的表象,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将语言转化为形象鲜明的内心视像,使语言和生动的表象建立心理联系。怎样让孩子对人物粗浅的认识走向人物内心世界,体察人物的内涵呢?在这篇文章中我采用把诗歌内容让学生编讲故事的方式,通过讲故事使学生把雷锋冒雨抱小孩、踏荆棘背大娘的形象典型化、具体化、鲜明化,在此练习中,学生对雷锋的感动不再肤浅,体验深刻了,学生才会觉得有意思、有趣味,才会有神情并茂的倾诉。三是情感的延伸,就是引导学生体会和揣摩文章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如果文章仅仅停留在“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的表层意思,哪我们学习这篇文章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所以通过我们班里也有很多小雷锋,快来夸一夸吧。用句式的练习,让学生更好地感悟到我们的世界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将会变的更美好的思想境界。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17

  《草》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写的一首诗。本诗读起来琅琅上口,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由于学生课前对这首诗都早有接触,绝大多数孩子已经能熟背这首诗,所以,如何激发孩子继续学习这首诗的兴趣是首要问题。

  在布置预习这首诗的作业时,马上有学生问道:“为什么我们以前背这首诗时,题目是《赋得古原草送别》,现在这首诗名字又变为《草》了呢?”听到孩子提出这一问题,我立刻觉得这就是孩子继续学习这首诗的兴趣所在,所以我顺势说:“同一首诗有不同的名字当然是有原因的,只不过这个谜底我要在上课时揭晓!”低年级学生正处在学知识长见识的黄金阶段,他们对自己的生活充满着无穷无尽的幻想和各式各样、稀奇古怪的问题和想法,遇到不懂的事总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这种宝贵的资源,有助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的兴趣。第二天上课,早有学生等不及要询问我所说的“谜底”,看着他们那种着急劲儿,我并不急着为他们解疑,而是先讲解起这首诗来。在引导孩子学好这首诗后,我问道:“今天我们学的这首诗主要讲的是什么?”“草!”很多孩子齐声回答,“表现了草的什么呢?”我追问,“生命力!”“它的生命力很旺盛!”听了孩子的问答,我总结说:“是啊,这首诗写出了草顽强的生命力,所以它的题目取作《草》。我们以前背过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与《草》相比,有什么不同呢?”有几个敏锐的孩子不等我说完,像是发现了什么宝藏,兴奋地说:“《赋得古原草送别》后面还有两句诗呢!”“哦——那这两句诗写的是什么?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问完了这个问题后,看着孩子们一个个认真思考的样子,我还带着提示的意味吟诵起这句诗,果不其然,我的话音未落,立刻又孩子反应过来“后面两句诗里有送别呢!”“正是因为这首诗里有送别的意思,所以这首诗题为《赋得古原草送别》,而这首诗少了最后两句话,它主要写的是草,所以我们今天学的这首古诗叫做《草》。”

  就这样,我抓住了这首诗有两个题目这个契机,通过激起孩子的好奇心,不仅使他们产生了继续学习这首诗的兴趣,同时也拓展了这首诗的课外知识点,颇有一举两得的意味。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18

  本课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在课堂上我努力地为学生创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理念。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师生配合比较默契。这堂课设计令自己比较满意。

  首先,感受雷雨前后的变化。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上设计简单,没有结合本班学生的`认知能力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我先利用晴天图,用较儿童化的口吻带同学们去郊游;接着,在草地上休息中天气突然变化,电闪雷鸣,让学生感受到雷雨前后天气的明显变化。

  在本节课中,我注重学生的词句、语言训练。用“越来越”、“渐渐地”说一句话。这两个句式都是学生以前学过的知识,在这里既是对学生知识点的复习巩固,也是增强学生自信心的最佳时机。在课堂测评中我设计了一个小练笔,加强学生的多观察、多想、多写的学习习惯,很多学生都能把自己观察到的写出来,但是写得不够具体,有些句子不通顺,这可能是我平时训练少不够重视的原因。

  都说课堂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上完本节课时,总觉得有许多令人不满意的地方。如:在引导学生说下大雨时,还有哪些东西也看不清了,学生说的范围较窄,而我又没有及时地进行引导,使得这一环节有点脱节。在请同学们与老师通过声音感受到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不同景象时,语言不够精炼,随意性较大,使这一环节没有达到我所预设的效果,这主要是教师本身的随机教育能力欠缺的问题。

  以上是我在教完本课第一课时后的教学反思。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应该更加地努力,使自己的课堂更富有生机和活力!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19

  成功之处:

  重视语言文字的训练。针对班级中一部分学生语言文字运用文字较差的现状,从开学初我就注重了这方面的训练,在教学活动中尽量突出这方面的训练,训练时做到词不离句,名不离篇。教学中,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尤其是对一些易混淆的字,我主要采用比较法、归类法、重点突破法,使学生牢记在心。

  不足之处:

  1、朗读指导不到位。学生善于模仿,不愿意深入钻研,导致朗读的层次性不够明显,体会不深刻。语文课堂上,学生的朗读是有声有色,可在课后学生的朗读又是很平淡呢?甚至是一些练习过的课。

  2、不注重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老师教学生学,传统的教学方式。

  存在原因:

  朗读指导有些少,在上课时的备课设计中朗读指导的设计较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逐渐加强朗读训练这一环节。学生的朗读水平不高,究其原因,是教师缺乏朗读技巧的指点。不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缺少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整改措施:

  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尽量体现这种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学习方式。如上课时的小组质疑解疑,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集体解决。小组合作,让学生不但理解了在探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而且进一步体会了文章的中心,这样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在合作探究中获得解决问题的快乐,感受学习的乐趣,提高了学习效率。

  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语言,感受和积累。朗读就是对语言的直接感受。文章中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必须通过朗读才能更充分的体现出来。在本单元的教学活动中,语文课的朗读目的之一是通过朗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何通过朗读来体会,除了理解课文内容外,应该要有朗读技巧的运用问题。要重视朗读训练,同时自己也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20

  从学生方面来讲,学生表现得特别好,发言积极,认真思考。学生的认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开校级公开课。除了这个原因,我就很难找出其他原因了。但是从教师个人方面来说,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

  第一,课件播放时,发现每一张ppt右侧都少一排字,而且每段话前面空两格,都变成了空四格。所以上课时,老是调整ppt,造成学生和听课教师眼花。回到家,我在自己家里播放了这份课件,奇怪的是又是全好的,不会出现缺字和段落空四格这个问题。这份课件是早在两个星期前做好的,播放一直没有问题,只是超级链接在教室里的机子上,做了重新链接。这个缺字的问题,我根本没有考虑过。在家里的电脑和办公室的电脑里,全都是正常显示的,完全不会出现右侧缺字。我想可能教室里的机子屏幕尺寸或者分辨率不同吧,所以以后不管到哪里上课,一定要课前检查课件哦!以往我只是检查播放情况,真的没有想到会出现这个问题。不过说真的,前几节课打开学校里提供的课件也有碰到过几次,但是我掉以轻心。没想到这次校级开课也出现这种情况。这样的情况出现,肯定影响课堂质量。

  第二,教师语言不够流畅,停顿较多。这是因为我在两个星期前就准备好的一节课,所以只是在上课前看了一下教案,并没有认真去思考那些连接语。说得好听点,原生态的课,常态课。因为平时我都是这样进课堂的。说得难听点,就是准备不够充分,连连接语都没有准备好,更不用说对学生的预设了。语言流畅除了说明准备不充分外,还有教师的及时应对能力有待提高。预设不够到位,所以在课堂上有时显得束手无策,应对不出来。

  第三,教学环节在上课时突然增加了很多,结果时间不够只能把正常的环节删掉。觉得把教案写得太具体又不行,教学语言过分具体,让教案牵着走。不具体,你看又不行,课堂上乱说,该说的不说,不该说的说了一大堆,绕啊绕啊,绕得好辛苦。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21

  《雷雨》是二年级下册第五组“走进大自然”中的一篇课文。课文分三部分来描写这场雷雨,分别是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课文配有两幅插图,帮助学生图文并茂地感受雷雨前闷热,令人害怕的景象;雷雨中雨势凶猛;雷雨后空气清新,万物有生机的美景。

  一、“读中感悟”而非“感悟后读”。

  在备课前,我花了大量时间研读教材,确定目标后,从文中的一字一句中找出教学点。雷雨前,“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压“,体会闷,喘不过气。在教学时,我重点抓住”压“,让学生通过做动作,理解“压”,从而体会“乌云压下来“这不束缚的感受。教学时,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很快理解“压”,可是在转移到文中,用朗读表达时,“味”还是没到。我觉得自己的设计思路是正确的,在课上我还是过于着急,应该让学生在慢慢体会中多读。这本身就是一篇写景的文章,重在读中感悟,我将其倒置为感悟后读,而且读得太少。

  二、学生本身知道什么?

  学生本身知道什么,也就是关注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第二段中。“乱摆”,我让学生进入角色当一当小树,感受风大时的“乱摆”,这一设计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他们缺乏繁杂的语言表达能力,但他们能用行动展示内心的想法,当言语表达还跟不上内心的感受时,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能的方式表达,效果就好很多,学生通过自演自悟,朗读比较到位。

  可是第二句,文中的重点句“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抓住重点词“垂”,体会蜘蛛此时的心情,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我为了让学生理解“垂”字写出了当时的风大,蜘蛛心里害怕的生动景象,设计了一个换词比较,将“垂”换成“爬”,学生在还没有理解何为“垂”时,我就已将换成“爬”的句子出示,结果学生在一片模糊,也就是在教师牵引下知道“垂”是很快,至于“垂”是东西一头往下,蜘蛛是倒着下来,都不清楚,重点词的理解目标偏离,没达成。

  目标确立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清楚课文是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写的。旨在让学生沥青课文脉络,这样写是很有条理性的,对学生平时的写作也是一个正确的引导,要按顺序写。在设计时,我脱离了二年级孩子的认知水平,把让他们稍做俩界的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而且这一环节的设计,我经过几次试教改了几次,最后的设计,我更是离谱地把它作

  为一个初读的问题让孩子思考。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毫无思考价值。他们的思维根本没有往这个方向"走”,问题回答不来是肯定了,而在我引导出示答案后,孩子们还是一片茫然,可见这个问题的“问题”了。

  零碎的几点思考,总之这节课后,让我明白,备课前真的重在备学生,尤其是对于低段的孩子,教师拼命地深挖教材,剖析出一些根本不适合这个年龄段孩子思考的问题,课堂效率显然没有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22

  《泉水》以儿童化的口吻写了泉水从冲出石缝到汇入大海经过的地方及发生的故事。本课出现了比较几个难记、难写的生字,学生学起来可能会感觉比较困难,可以借助直观形象的图片帮助学生记忆,同时进行难写字的指导,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方式识记生字,突破识字教学难点。

  学生现在虽已掌握了一定的朗读技巧,但课文中让学生体会、模仿、自己揣摩泉水的“心态与神情”仍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可在第一片段进行范读,引导学生感受泉水流过的诗一般美丽的意境,同时引导学生想象“欢快的泉水弹着琴跑下山去,她还会经过什么地方,会遇见谁,会说些什么”,让学生在想象中实践对泉水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精神的理解。此外,背诵课文是有规律可循的,在学生背诵课文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背诵方法的指导。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23

  《亡羊补牢》这则寓言较短,为了能在一课时很好的完成。在这节课里,我结合学习寓言通常使用的三个步骤来教学。首先是试题理解题意。然后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课文内容。使学生有目的的,在读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最后联系实际理解寓言。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地到小组内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堂上我同时采用回答问题与朗读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展开的学习。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提高学生朗读水平,并通过人物对话模仿,让学生切身体会对话的语气,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

  二年级是开始写作的最初阶段,在学文的同时要时刻想着为写作打基础。所以在本节课教学中中,我利用插图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口语交际的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能。也让学生能联系实际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这样也就教给了学生学习寓言的方法。

  有其优点也就不自然的存在一些不足;语言运用不恰当。有罗嗦现象,导致课堂延时。由于时间关系没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生活中亡羊补牢的例子。再有就是没有拓展延伸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2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地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

  为了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教学中我不把课文讲得支离破碎,导入时,通过课件中的新疆图片,先让学生从感官上了解葡萄沟盛产葡萄的特点,而且给人以美的感受,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为自己主动有效地学习奠定了基础。

  我是根据课文内容表达的情感和本班学生已能自主读文,比较读文的特点,设计了这个问题:“你觉得哪句话写得好,打动了你的心,就读……”目的是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想法,选择自己喜爱的部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在自由的环境里,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

  阅读教学中,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我先让学生在屏幕上观察茂密的枝叶,然后在凉棚的下面出示了闪动的新疆的孩子在乘凉,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这样学生可以主动地把语言文字与其代表的具体生动的动态画面联系起来,从而快速准确地理解了词语。

  由于我所教的孩子大部分是从农村来的,只见过紫色和青色的葡萄,没有见过红的、白的、暗红的,无法理解“五光十色”这个词的美,我又利用了课件演示不同色彩的大串的葡萄,以动画的形式相继出示,这样解决了教学难点。经过讨论、叙述后理解了“五光十色”并能说句话,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而且还进行了课外延伸,引导学生主动思维的学习方式和习惯。

  指导朗读中,我的激励性评价突出了重点,如“能不能把你的理解展现在脸上和声音上读给同桌听”……通过评价读文情况并展现自评、互评,有得于培养学生初步的语文素养,即:比较、反馈、倾听的能力。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25

  期中后,第二轮听评课活动开始了,我在二年级二班执教了部编本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16课《雷雨》一课。低年级听评课小组的五位老师对我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听评课指导。

  《雷雨》一课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炎炎夏日,闪电雷鸣,声声蛙鸣,美丽彩虹……这就是夏天雷雨后的情景。雷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都有着一定的生活体验。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看图与读文相结合的方法,启发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感受雷雨的特点。力图体现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式,以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重点,让学生自主探究、同桌合作、多形式的朗读感悟,从而获得收获,体验学习的快乐。

  一、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用形象的图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是低年级学生所需要的。如,课文第一段“黑沉沉”这个词学生不容易理解,要让学生通过看图,知道雷雨前的云很黑、很厚,所以看起来“黑沉沉”的。在指导朗读时,抓住重点词句指导学生朗读,感悟雷雨前、雷雨中景物的变化。如:“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一动也不动,知了一声也不叫”这句时,引导学生抓住几个自然景物的特点,“乌云——黑沉沉”、“树叶——一动也不动”、“知了——一声也不叫”来理解朗读,并结合情境画面领悟雷雨前景物的特点。再如读“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这句时抓住“越来越亮”、“越来越响”结合课件,体会闪电一次比一次亮、雷声一次比一次大、刺耳。并联系生活实例,尝试用“越来……越……”说句子。

  二、注重积累加强运用

  这篇文章在运用词句方面非常准确、传神,值得细细体会。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品词析句。在引导学生理解“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这个句子时,“垂”比较抽象,难理解,用多媒体制作蜘蛛垂下来的动作变化画面,将抽象变为直观,学生通过观察,很快就能回答:“‘垂’是说蜘蛛顺着一根蛛丝从网上下来。”然后就“垂、掉、落”这三个字进行了词语的训练:

  金黄的稻谷()下头

  苹果从树上()下来

  叶子从树上()下来

  兔子的耳朵从头上()下来

  又如“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一句时,抓住“越……越……”进行训练,课件以“我会说”的形式填空训练:()越来越亮;()越来越响;乌云();风();()越()越()。这个环节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而且积累了词语。

  三、多样形式,指导背诵

  背诵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是学生积累语言的重要途径。《雷雨》一文语句生动、简短,朗朗上口,是背诵积累的佳作。课堂上,通过展示图片、填空、儿歌的形式指导背诵,学生有了扶手就能顺利地背诵出内容。

  四、反思不足,提升自我

  讲完课,结合老师们的评课,细细琢磨,这节课我还存在很多不足:一是很多事情赶到一起,备课不够充分,课件操作不流畅。二是朗读时,还要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三是放手不够,授课过程面面俱到。结合老师们给我提出的建议,在今后的听评课中,我会向各位老师多学习,精心打造生本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26

  《雷雨》是小学语文课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中的一篇文章,课文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到了天气的变化和大自然的神奇。

  在学习“雷雨后”这一部分时,让学生自由读一读课文,并说说通过朗读知道了什么,学生们都认真读书,课文中所描写的雷雨后的景色全找了出来。在学生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追问:“你们觉得这部分课文中哪些字词用得好呢?为什么?”这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自己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这样学生的兴致很高,纷纷举手发言,说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有的说:“我认为‘挂’字用得好,这个字让我们感受到彩虹像一条五颜六色的绸带挂在美丽极了。”还有的说:“我觉得‘坐’字用得好,坐着是很舒服、很快乐的,这个字让我感觉到蜘蛛很悠闲、很自在。学生不仅理解了词意,而且懂得了用法。有的学生还能将前后文对照着说,比如“坐”一字,学生对比前文的“垂”字,自然就理解了雷雨前后的不同,不用老师说,就能很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自读自悟、通过重点词语理解课文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品词析句的能力,为今后的写作打下基础。

  在本节课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训练能力用“越越”、“渐渐地”说一句话。这两个句式都是学生以前学过的知识,在这里既是对学生知识点的复习巩固,也是增强学生自信心的最佳时机。在体会雨后景象后,让学生说说假如你是那只鸣叫的蝉,是那只坐在网上的蜘蛛或是那只快乐的青蛙,你会说些什么呢?学生通过看动画等活动,有了深刻的体会,说起句子来就不会显得苍白无力了。这样一方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想象的空间,抒发出自己的情感体验;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将阅读文本与说话训练相结合,实现了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在指导朗读教学雷雨前这一部分时,我通过让学生感受动画,做“压”“垂”的动作进行指导,学生兴趣浓厚。在指导雷雨中这一部分时,我抓住了重点句子:“哗、哗、哗,雨下起来了。”在这一环节中,我提倡让学生进行个性化朗读,如:有的学生用拍手打节奏或小手轻拍桌子等通过不同的声音来体会雨下得很大。

  都说课堂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上完本节课时,总觉得有许多令人不满意的地方。如:在引导学生说下大雨时,还有哪些东西也看不清了,学生说的范围较窄,而我又没有及时地进行引导,使得这一环节有点脱节。在请同学们与老师看板书复述课文时,语言不够精炼,随意性较大,使这一环节没有达到我所预设的效果,这主要是教师本身的随机教育能力欠缺的问题。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篇27

  《雷雨》这一课用精练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炎热的夏日,骄阳如火,一场雷雨,送来一阵凉爽。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彩虹,耳边传来声声蛙鸣,淘气的孩子光着小脚丫,在积满雨水的路上嬉戏。这就是夏天雷雨后的情景。雷雨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因此我通过钻研教材,设计了认识4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并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来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这两个教学目标。我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了符合我班学生的教学方法,巧妙地运用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环境,创设生动、形象、多有感染力的课文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作者描摹景物时用词、造句的生动、形象。再通过看图扩展方式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说话能力。

  一、以词串学,带动全文。

  设计这一课时,有个删繁就简的过程,开始觉得什么都是亮点,什么都值得讲,于是课堂容量超级大,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时间,更多的是老师带着学生去感受,一堂课下来,以师为本,而不是以生为本。后来,改进后,抓住课文中的“垂”与“坐”的体验,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准。而在课外词语这一块,在课前先让学生说说关于“雨”的四字词语,而后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据课文内容与场景,适时让学生理解“电闪雷鸣”“哗哗大雨”“雨后彩虹”,并让学生进行积累。

  二、训练语言,指导朗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把欣赏雨前、雨中、雨后美景的感受表达出来,是语言训练的教学目标之一。在指导朗读描写雷雨前的语言片段时,让学生自己说说,雷雨前都写到了哪些景物,让学生自己抓住重点词,“满天、黑沉沉、压、一动不动、垂”去品读,读出雨前的压抑、先动后静、电闪雷鸣的景象,带领学生去看“闪电”的动画图,听越来越响的雷鸣声,让学生身临其境,读出画面,读出真情来。而雷雨中,让学生自己读,交流读懂了什么,学生说到了雨大,引导他们都从哪些地方了解雨很大,学生从“看不清”,从“哗,哗,哗”与“沙,沙,沙”的比较,体会雨下得急,下得大,要读得声音重一点,停顿短一点。而当一个学生起来说自己“渐渐地”,我顺势而导,能去掉一个“渐渐地”吗?学生讨论后,认为雨不是一时变小的,是有一个较长的过程,逐渐变小的,由此越读越轻,读得非常到位。而描写雨过天晴的自然景色的语言片段非常美,我将其变成诗歌的形式,再让学生扩展观看雨后的美景,让学生试着说一说“雨停了……”。学生的语言也十分生动,激发学生审美的情趣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欲望。

  三、读画结合,拓展思维

  这篇课文描写雷雨之后的景象是一幅非常美丽清爽的画面,怎么样才能让学生领略到这种美,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读出这种美,如果光说光讲肯定是很难达到这个目标。因此我不急着让学生读,不急着让学生说,而是让他们先默读雷雨后段落,然后全班合作上黑板画一幅雨后图,每人只能画一个景物,不能重复,可以是书上的,也可以是自己想象的。画完还要说说为什么要画这个景物,并想象画中的动物人物可能会说些什么。让学生通过手中的彩笔和配音来表达他们对雨后的感受。画完以后,再让学生带着他们的感受来朗读课文。在完成这项目标时,学生完成的非常出色,画画得非常好,很有想象力,而且说的也很不错,有效地训练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说话能力,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这个教学环节我认为是我本节课的一个亮点,我非常生动有效地完成了有感情朗读雨后美景段落这一教学目标。

  总的来说这一节课的教学我密切联系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下册教学反思06-25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07-25

语文下册教学反思五篇07-11

语文下册 《笋芽儿》教学反思07-28

语文下册《糖果雨》教学反思07-23

语文下册《木兰诗》教学反思10-03

语文二年级下册《泉水》教学反思07-20

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雨》教学反思12-16

二年级语文下册《草》教学反思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