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的优秀教学反思

时间:2021-06-17 09:04:35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元素》的优秀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元素》的优秀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元素》的优秀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

  《元素》的优秀教学反思1

  在校内晒课活动中,我主讲了《元素》一课的第一课时,课后经过反思有几点体会:

  (1)课前学习与课堂学习相结合,提升学习效率

  本节课的教学采用课前学习和课堂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查阅资料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学生通过自学发现问题,课堂上听讲及讨论时目的性更强。

  教师通过批改教学案,发现学生预习中的个性及共性问题,做到课堂上有的放矢。

  (2)构建和谐探究课堂,享受发现之趣

  新课程标准注重引导学生体验概念的形成过程,在生动、丰富的情境中通过积极思考和分析归纳,以形成化学概念。我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生活和学习的实际,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生活化,使学生对元素概念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学生对于元素的概念的理解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此我并没有按照教材上的元素概念的引入方法,而是在教学案上设计了两个表格,分别列出了:碳12,碳13,碳14和氧16,氧17,氧18的质子数和中子数,学生分析一类原子的共同点,从而得出碳12,碳13,碳14由于质子数相同,所以同属于碳元素,而氧16,氧17,氧18则同属于氧元素是因为他们的质子数相同,从而使学生对元素的概念具有初步的认识。

  思考题:

  (1)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能否用电子数来定义元素?该思考题的提出让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使学生开动脑经思考在原子结构中的三个相等量,有两个用来定义元素,为什么不用电子数来定义元素?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有部分同学能够与前面所讲的离子的形成的内容加以联系,认识到核外电子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会发生得失,所以不宜作为分类标准,从而进一步认识: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本节内容为概念教学,涉及宏观和微观世界的转换,难度大,还很抽象,我从学过的物质:“水”入手,从宏观,微观的角度分析,强调物质的组成,构成的区别。然后及时用“五氧化二磷”进行巩固,再通过“思考题

  (2)人类已发现100多种元素,能否说人类已发现100多个元素?能否说水是由一个氧元素和两个氢元素组成的?” 加以强化,教学后自我感觉在4个概念的辨析和联系上,由于结合实例,学生比较容易理解。

  在进行地壳中元素分布的教学中我将氧、硅、铝、铁的顺序用谐音“养闺女贴(心)”来帮助学生进行记忆,效果良好。

  不足之处:全面发展有待提高

  概念教学比较抽象,我将教学程序优化,尽可能的将枯燥的概念与生活,与物质联系起来,希望学生在课堂上都能积极参与,但是结果并非如此,有极个别学生乘探究之际随意窜组,或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如何改善这种状况呢?我及时与学生沟通,了解情况,鼓励他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同时在以后的学生学习中我会按新课标对学生的三维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优化分组,有效指导,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学习生动有趣的化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元素》的优秀教学反思2

  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兴趣很浓,因为几乎任何一本化学书上都有周期表,他们非常希望了解有关周期表的相关知识。基于这个特点,关于周期表的结构就设计了一节课完成的思路,相关知识包括:

  (1)长短周期 主副族

  (2)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性质变化规律

  (3)主要化合价的变化规律

  (4)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判断在周期表中的应用

  上完课后,还有大约十多分钟的课上练习时间,完成三个题,这三个题属于一般难度的题目,结果,约有一半的学生不会做,出现的问题主要有:

  (1)周期表的结构没记住

  (2)知识与习题相脱节,到了习题上知识就全给忘光了

  (3)书面表达能力差

  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有限,课容量不应该太大,要时刻注意要少要简,要勤反复,多练习,帮助学生、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通过作业又发现了一些问题,及时纠正了,学生就基本掌握了。

  《元素》的优秀教学反思3

  第7周,我上了一节公开课,这是一节关于元素的启蒙课,通过这次活动我收获颇多,为了探究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使以后在教学过程中明确思路,现对这一节课进行一下反思:

  一、成功之处:

  这节课我准备的比较充分。我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及准备了一定的实验,使课堂初知识性外,多了些趣味性。在备课过程中,从上一节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自然而然的引出元素的概念,使得较为抽象的概念变得较为浅显易懂。课堂的逻辑性教好,重点突出,课堂气氛较为活跃。

  通过这一节课,在老师们的指导下,使我自己提高了许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二、不足之处:

  1、在这节课中,上课的内容教多,整堂课较紧绷。

  2、上课语速比以前慢些,但仍需再缓慢些,控制好语速,留给学生更多些时间思考。

  3、应多精选习题,充分运用时间。

  4、多储备些知识,注意难易程度的把握,多研究教材。

  总之,自己在各个方面还有很多不足,自己也会加倍努力,多从其他老师那学习,更好更快的提高自己。

  《元素》的优秀教学反思4

  《元素》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简介三部分内容。在此之前学生把元素当成物质的组成部分,现在他们已经学习了原子的结构及相关概念,就应该从微观的角度对它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元素的概念教学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此概念比较抽象,而且学生对于“具有相同核电荷数一类原子的总称”中的“一类原子”难以理解,原因是在初中没有学同位素。我结合了后面所要学习的离子进行教学,效果稍好了一点。学生往往在分析宏观组成时用的“元素”概念与微观构成时的“原子、分子”想混淆。当然这点随着知识的积累,后面学习“离子”、“化学式的写法语意义”后,将第四单元的知识结合起来,也会豁然贯通的。

  对于元素符号的写法学生掌握容易,但记得不是很牢固,还应在应用中逐渐掌握,最终达到熟练的程度。对于元素周期表的认识初中讲得很肤浅,学生基本能懂,并能够明确元素周期表中每一个方格中的数字、符号、文字所表示的意义。

  整堂课的教学,在元素的学习上花了较多的时间,但学生对知识及概念的掌握上还不是很到位,也有个别学生对于“元素符号的意义”不是很明确。关键是微观的概念还没有建立完整。不能进行微观与宏观的比较。对于本小节的内容,在学习“化学式”时将进行系统的复习。

  《元素》的优秀教学反思5

  上完《元素》一节,我陷入了长久的反思。化学从学科特点上讲,它抽象、零散,不如《物理》的感性,不如《生物》生动,这是它的先天不足,但初中化学内容较少,应该比其他科还要好学一些,但事实是,化学才成了某些同学的真正的“天书”!为什么呢?

  从以往的教学经验看,元素一节是学生学习化学过程中成绩分化的一道分水岭,从元素符号开始,学生陆续接触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部分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从最开始的充满憧憬、兴趣高涨直线走低,成绩一落千丈。难道记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真的比记英文单词还要难吗?我认为,问题不在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难记上,而在于学生学习化学的任督二脉没有打通。

  何谓学习化学的任督二脉呢?我跟学生说:要学好初中化学需要打开三道门,这第一道门就是元素符号。第二道门是化学式,第三道门是化学方程式。第一道门打开了,你才能接触第二道门,打开第二道门你才能接触第三道门。很多化学式的书写不能靠死记硬背,而是用化合价的知识来解决它。如果元素符号记不住,记住了化合价也没有用武之地,化学方程式就更没指望了。所以,学习化学的任督二脉就是元素符号——化合价——化学方程式。学好元素符号是打通任督二脉的开始,是关键。

  在一、二单元的教学中,曾经让学生零星地记过几个元素符号,但数量太少,在本节表3—4中,我跟学生又找出了和汉语发音首字母相同的元素符号:氟、氦、氖、钠、镁、锰、钡帮助学生记忆。其他元素符号则要靠死记硬背,要不然,又能怎么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