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时间:2021-05-30 15:11:04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观察物体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15篇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1

  五年级上册《观察物体》这节课的知识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学这个内容时我让学生充分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同时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在实践与反思后,我觉得本节课有如下特点与不足:

  一、在情境中激趣,使数学知识生活化、趣味化。

  本课教学,我从学生以往的学习经验和学生的兴趣出发,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情境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使数学知识生活化、趣味化。课的开始,让学生闭上眼睛猜,不仅立即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而且让学生初步感悟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得到的结果是不同的,使学生对全面正确地观察一个物体的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紧接着让学生对课题质疑,既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又使学生带着释疑的心积极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正是创设了这样一个一个的情境,才使学生始终处于轻松、愉快并积极参与的学习状态中,自主地思考探究,有序地合作交流。教师适时地设疑和点拨,真正成为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学生在一种民主、和谐、不断体验的氛围中,充分掌握了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方式、思考问题的方法,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体验到发现的乐趣,学习的快乐。

  二、在多层次的操作活动中,使学生逐步建立起空间观念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抽象的数学结论,更应注意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从个体体验到小组活动,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获得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得到的形状的理解和感悟。不同层次的操作活动,在教师的精心设计和调控下进行得有条不紊,体现了空间观念建立的层次性和递进性。

  同时,在课后反思中也让我注意到本节课还有一些值得改进地方:

  一是本节课我的设计主要是“由物识图”,如果再多增设一些“由图识物”的内容,是否更有利于学生对观察物体的认识,更有利于空间观念的建立。

  二是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如何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这些都有待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2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在教学本课时,我准备了许多实物作为教学教具,以此希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达到教学目标。

  上课开始,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都被老师手中的各式各样的物体吸引,积极回答问题,达到了我预期的效果,让我欣喜不已,但是没过多久,我发现有些学生开始交头接耳,注意力开始不够集中,这突如其来的变化让我有些不知所措,面对此情景,最后我只能采取高压政策,才使教室恢复了平静,才使本节课顺利完成,同时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并不会好到哪里去。

  课后,我反复思索着课上发生的一切,学生为什么会在后半段注意力不集中呢?最后我总结出了两点原因导致本课出现如此局面:第一,课堂形式设计过于单调,使学生的学习热情被逐渐瓦解;第二,疲劳,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大多坚持不下40分钟,导致出现疲劳,注意力不集中。针对以上两点,我提醒自己在以后的教学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1.内容合理,不易过多;2.课堂形式多样,适合学生的学龄段;3.形式与内容合理搭配;4,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设计适合学生的小游戏,以转移学生注意力,缓解学生在课堂上的疲劳。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3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课教学内容还不是正式教学三视图,只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学生无论选择了哪个观察点,观察到的只是物体的其中一部分,观察点不同,看到的形状也是不同的。只有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会形成这个物体的完整表象。基于以上认识,本课在教学时注重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充分体验,在体验中适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新课程特别倡导用具体的、有趣味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引导学生投入数学活动。情境的设置不仅仅有益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还应当在课程的进一步开展中自始至终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我创设了猜一猜的游戏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当第一张图片出示时,学生就猜出正确的答案。我接着出示第二张图片,提供给学生的信息学生都能猜出图片上的动物。在这些图片展示过程中,学生不仅强烈地感受到物体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而且整个情境的创设精炼,用时少,效果好,导向明确。

  二、观察体验,让学生体验观察结果的不相同

  观察物体一课的教学内容,决定了本课的教学方式,应以活动为主,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不断体验,让他们在亲身经历中不断丰富表象,增强感性认识。因此,教学时,我选择学生喜欢的小鸭子作为观察对象,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观察,并在组内交流,思考讨论:为什么同一只小鸭子看到的形状会不一样呢?在他们的亲身经历中不难达成共识。为了深化体验,我又让学生进行换位观察,围绕茶壶一周,观察正面、后面、侧面等不同形状,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只有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进行观察,才会形成这个物体的完整表象。为了提升本课数学内容的思维层次,我适当地拓展了教学内容,让学生继续观察汽车、大象等并提出数学问题:能看到什么?怎么看?有几种看法?这些问题实际上包含很多的知识都在学生的观察中渗透,在体验中感知,为学习空间思维打下了良好的辅垫。

  三、借助观察,让学生在想象中发展空间观念

  如前所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好素材。为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本课教学安排两处让学生展开想象,一是让学生从正面、后面、侧面观察茶壶之后,我就让学生进行想象:从下面往上看,想象一下,会是什么样子?把你的想象画出来看一看,然后拿起茶壶实际观察一下,验证自己的想象是否正确。二是在对简单形体的观察后,我出示一个实物的组合图形,让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联想它是什么物体,沟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不过,本节课也有一些值得思考的地方:

  1、学生对于面的概念不是十分清楚,在最初观察时,有的孩子竟然说自己能看见四个面,甚至更多。细思原因,原来学生把看到的一条边当成了一个面,我想如果在课前复习时,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面,我想学生就不会出现以上问题了。

  2、教学评价不及时。在课堂上有一个男孩的勇于质疑行为,我没有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无疑是我这堂课的遗憾。如果能及时抓住了这一契机,对其他学生无疑是个最好的榜样,可惜我错过,由此使我深深的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关注是多么的重要。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4

  空间观念是建立在对周围环境感知基础上的、对空间与平面相互关系的理解和把握,这种理解和把握,以对周围环境的感知为基础,包括观察、想象、比较、综合、抽象分析等活动,在空间与平面之间往复铺排。

  在课堂学习中,教师把直接操作的体验作为发展空间观念的基础和重要途径,把操作、观察与想象、判断甚至推理有机结合。第一次操作的一开始也许是盲目的,也可能以失败告终,但是,当往复几次摸索了一些门道之后,操作起来容易多了。接着又让学生发现规律进行归纳,进而猜想探索“从上面看形状不变的摆法”。这里既培养了归纳能力保护了学生的猜想,又遵循猜想验证的逻辑,注意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模式与学习习惯。另外课堂中,教师也注意了让学生把对同伴想法的倾听与亲身实践结合起来,跟上步伐,作验证。因为只倾听是不够的,只有亲身实践才能不盲目,才能真正改正完善自己的想法,才能增加属于自己的体验。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5

  在教学《观察物体》这一单元中“对称现象”一节课时,有一个教学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剪出对称图形,我先拿出一个我课前剪好的对称图形让学生观察,想想老师是怎样剪出来的。学生在美术课上学过剪纸,很快就说出要先对折,再*折痕处画出要剪图案的一半轮廓,最后沿轮廓线剪下,就剪出了对称图形。于是我让大家开始动手剪,学生们有的在凝神思索剪什么图形,有的在认真地画,有的在小心翼翼地剪,大家教很用心,5分钟后,有的学生已经完成,并高高举起了自己的杰作,我就让他们到黑板前,把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孩子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剪出的图形五颜六色,各式各样。有刚展开的两片绿绿的幼芽,有鲜红的爱心,有金色的太阳,挺拔的塔松……但也有几外孩子,拿上来的作品是没经对折剪出来的,虽然剪得很用心,但左右两边还不太一样,我就轻声告诉他(她):“你剪的图形两边不对称,因为你没有先把纸对折,下去再按要求剪一个好吗?”这节课在我的精心设计和周密安排下顺利地结束啦。

  到了第二节课,教学到剪对称图形这一环节,又出现了和一班上课时一样的情况,我想:这次何不趁机考考学生的观察力,也好了解一下学生对对称图形认识的情况。于是,我就让学生把没有经过对折剪出来的图形也贴到黑板上,来个鱼目混珠。没想到学生很快就发现了哪些是不对称的图形,并能帮该同学找出不对称的原因和改进方法。看来我的担心和顾虑是多余的。如果说第一节课只是让学生欣赏大家精美的作品――各式各样的对称图形的话,那么这一节则让学生通过辨别、对比对称图形和不对称图形,更加深了学生对对称图形的认识,教学效果更好。

  通过这一细小的环节,使我深有感触,要相信孩子的能力,放放手,把更多的机会和空间留给学生,相信他们会做得更好。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6

  在《观察物体》的教学中,我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从中体验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同时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

  活动是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这一点在上本节课体现得比较突出。本节课上我把学生进行分组,整节课堂以活动为主,以实物观察和动手实践为主。我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分四个不同的方向让学生观察,并把自己观察到的形状讲给大家听,学生自己发现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积累了辨认从正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的经验。

  不过,本节课也有一些值得我思考的地方:

  一、教学中的课堂组织

  本节课在观察物体的实践活动环节中,由于老师只顾到了前面表演的同学忽略了后面同学的听课情况,造成了几个同学没有注意听老师下面的环节。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充分的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

  二、细节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环节从整体上来说还算紧凑,但有些环节是可以更深入挖掘的,这些点需要教师在备课中自己挖掘,一节课的点不能太多,但对于教学中的重点是必须要深入挖掘的。

  三、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本节课中针对难点,我是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但一节课下来,发现还是自己说的'较多,给学生们自主学习的时间较少。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7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在课堂教学中,我采用小组合作、操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组织学生通过实物观察、动手操作、想象、描述、分析等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了教学目标。

  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我让他们小组合作,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先去“搭一搭”,再从不同的方位“看一看”,然后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试着把看到的图形在本上“画一画”。和小组的同学交换位置再观察、交流,这样学生一起动手、共同参与,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解决,改变了课堂上一部分孩子到讲台上观察,另一部分孩子没事干的局面,增强了课堂的时效。在大量的实践操作后,孩子们对从不同位置观察正方体垒起来的图形得到的结果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从具体到抽象,培养了孩子们的空间观念。通过合作更清楚明确自己对空间的看法,并有机会分享大家的想法。孩子们的共同感受对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给了学生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机会,培养了学生学会合作、交流思维的能力。

  当然在学生的操作、探究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的相关指导和“见机行事”,因为学生自己去操作、尝试、探究问题,教学过程是现场生成的,结果是不能完全预测的。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不断捕捉、判断、重组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见机行事,或及时引导,或适时质疑,或概括小结,对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及时纳入课堂临场设计的范畴之中,适时调控,充分利用,激活课堂教学,这样才能促进课堂有效生成,让课堂教学在学生的操作感悟中灵动,呈现课堂的真实本色。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8

  《观察物体》是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体验中明白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物体(几个正方体组成)的形状是不同的,并能辨认从不同的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拿到这个课题的时候,我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在思考:如何创造符合学生实际的观察环境?如何把握学生观察物体的层次?又如何设计观察操作活动呢?

  鉴于自己这三点思考,我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要全面了解物体的特征,多角度观察,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渗透全面观察事物的辩证思想。3.培养学生初步的倾听习惯。为实现教学目标,高效完成教学任务,我在教学中突出了以下几点:

  1.小组合作学习

  新教材强调“以人为本”,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因此,我采取了4人为一组的合作学习方式,给每个小组准备5-6块积木,然后让学生分几个层次进行观察:

  ①从前面观察形状不变;

  ②从上面观察形状不变;

  ③从侧面观察形状不变。始终围绕“让学生自主参与,深刻体验”这一宗旨,将学生单独学习和小组合作结合起来,增强他们的自主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经历新知探索的全过程。

  2.优化教学媒体

  我注重采取多种教学媒体进行优化组合,在选择教具方面,我利用了自制课件和实物投影相结合,创设一些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具选择上,我选择了学生幼儿园玩过的小正方形积木为小组学习的工具,引导学生有层次、有目的地搭图形,并进行观察,还通过实物投影让学生演示来进行眼力大比拼,巩固新知。我发现:正是这些媒体有机的结合和恰当的选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高涨,创新的火花也时时迸发。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9

  《观察物体》是小学数学人教版第三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一年级时学过的“从正面、侧面两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的基础上学习的。

  为了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本节课教学中,我就特别重视情境的创设。课一开始,通过观察玩具恐龙,让学生初步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会看到不同的样子,增强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练习时,创设了猜一猜的游戏情境,通过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不同形状猜测物体,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也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兴趣。整节课,学生被很多的生动有趣的情境调动着,因此学习兴趣一直很浓厚。

  在活动过程中,我十分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人人参与。通过有目的的指导和分层次的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物体的方法;指导学生不仅要仔细地去观察,而且要注意观察到了什么,从而提高了观察活动的有效性。在观察茶壶和茶杯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说从自己的位置看,茶杯在茶壶的哪一边。学生经历了亲身体验后,进一步感知到: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图像是不一样的。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活动中交流,同时对自己的感悟加以验证。

  由于在课堂里条件限制无法进行实际观察,学生需要综合应用在观察活动中获得的经验和相关的旧知才能展开合理的想象,并需要有一定的空间观念作支撑,为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提供机会。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10

  围绕我的目标,我是这样来达成的:课一开始,我以汽车的图片来学校的雕塑导入,内容接近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解观察物体要全面,从而引出课题,学生对此很感兴趣,同时我又达到了我的教学目的。从上课的效果来看,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

  这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学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首先出示长方体的茶叶盒让学生从整体观察,然后让学生进一步从正面、上面、侧面来观察。这节课的难点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其中一个环节让学生把从不同角度观察长方体茶叶盒的形状用笔画出来,最后一个练习题让学生找出1、2、3的对面分别是几。

  不足的地方:学生在语言描述上还欠缺,学生的主动探究欲望不强,生生互动较少,以及我的教学语言组织得不够简洁,严密。下次,如果再上这节课,我会在小组活动上再下点功夫,留给学生更多的活动时间和思考空间,使每个学生都能真正参与进来,我还要努力挖掘教材,深入研究教材,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平淡的教学放出智慧的光芒。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11

  上了《观察物体》这节课以后,使我的感触非常深刻。

  一、生活中的数学会带给学生无尽兴趣

  本节课我用了一句:“小朋友,你喜欢拍照吗?”和四张以我为不同位置拍下的照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新课教学时,我还用了学生非常喜欢的“天线宝宝”,让学生小组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理解“同一物体,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为学生展示了一个生动活泼、具有生命力的教学情景。当学习内容从“科学世界”和概念状态进入“生活世界”和经验状态,就不会能有效地实现思维内化,更为重要的是,使学习内容回归生活世界,将有助于对学生情意的激发,而任何教学,只有当其植根于情意基础时,才能产生最佳效益。

  二、“预设”与生成相统一

  在观察照片时,我问到:“我的朋友是站在我的哪一边帮我拍的?想一想,他帮我拍照片时,他是站在同一个位置的吗?”结果有一位同学说:“拍照片的人没动,是老师在移动”。由于我的答案是“不同位置拍下的照片是不一样的”。所以千方百计的往老师没动,拍照的人在转动这方面引导。后来我才知道,我只想到了我预设的问题,在准备课件照片的时,却忽略了选用不同的背景拍设。是我自己拍设照片时考虑不周。而我这样的教学是一种“牵引式”的教学,犹如教师设计好一个个“圈套”,设法领着学生往里跳,学生很少有思维火花的碰撞,缺乏积极主动的探究,答案是统一的,学习是枯燥的,课堂气氛是沉闷的。现代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学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合作学习为途径,以探索学习为目的的教学。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趣参与学习活动,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教学的过程也成了师生互动,相长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学中的诸多不确定因素,随时调整组织与引导方式,使师生双方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中共同发展,出现的教学情景就会更自然、生动。在预设的基础上生成、开放、发展,在生成过程中提升预设层次、水平。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12

  今年因为疫情原因,学生不能到校上课,学生也只拿到了语数英的课本,没有数学学具。五年级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的教学实际上很大程度依赖于学生用小正方体的摆来体验、建立空间思维,当缺乏摆一摆这个环节。直接让学生想,或者是让老师摆,学生只看,没有了体验感、参与感,对于后一阶段的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有点像空中楼阁。而老师在网络上怎么摆?对于老师也是一个难题。手中没有学具也没有手机直播的工具,我只能借助数学教学资源,北京四中网校里的洋葱数学和优教通里面的数理画工具、flash动画里的题目,才得以实现,但是对于老师的操作有一定的要求,如果不熟练掌握里面的技巧,会很浪费时间。

  第一节课里我采用微课+老师讲解+课后练习讲解的方式,学生基本都能掌握根据三个面视图确定唯一的立体图形,但是对于有一面视图找出有可能的全部摆法时,孩子们就出现了问题,绝大部分孩子不能找全。这其实也是学生不能有序思考的问题,要求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方法,分类,有规律的变换,记录等等。我在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摆小方块时,可以添加,没法减少,原因是减少小正方体的按键被视图方位键遮挡,只留出的一条缝的位置,只有选中这一条缝,减少键才能够选中。而我在上课时,发现怎么也点不上,只能一遍一遍重新启动,浪费了不少时间,课堂效果也没有达到。另外在多种可能性问题上,洋葱数学上给出的是有无数种可能,这也是激活学生发散思维的体现,但是在一起作业上的题目很多是让学生回答有几种可能,这里面其实是隐含了一个条件:两个小正方体至少有一个面重合或是接触。有些题目直接标出了,而有些没有,我们需要给孩子们讲清楚,否则学生容易迷惑。

  在第二次上课前,我熟练了操作技巧,还使用了flash动画摆小正方体,但在讲解例题时,还是感觉不是很流畅,因为没有学生反馈,因为学生不能跟着老师一起摆一摆,只能在脑中想,而且遇到多种摆放可能时,不能很好的记录下来,在有序思考上没有突显出来,有点遗憾。

  总之,每次上课都能发现自己的缺点,还是需要把功夫放到课前,多想、多预设、多思考,尽量把课备得更充分,更详细,这样学生和老师都会有更好的教学体验。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13

  从不一样位置观察物体,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忙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课教学资料还不是正式教学三视图,只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从不一样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学生无论选择了哪个观察点,观察到的只是物体的其中一部分,观察点不一样,看到的形状也是不一样的。仅有把不一样位置观察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会构成这个物体的完整表象。基于以上认识,本课在教学时注重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充分体验,在体验中适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新课程异常倡导用具体的、趣味味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引导学生投入数学活动。情境的设置不仅仅有益于调动学生的学习进取性,而还应当在课程的进一步开展中自始至终发挥必须的导向作用。我创设了猜一猜的游戏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当第一张图片出示时,学生就猜出正确的答案。我之后出示第二张图片,供给给学生的信息学生都能猜出图片上的动物。在这些图片展示过程中,学生不仅仅强烈地感受到物体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并且整个情境的创设精炼,用时少,效果好,导向明确。

  二、观察体验,让学生体验观察结果的不相同

  观察物体一课的教学资料,决定了本课的教学方式,应以活动为主,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不断体验,让他们在亲身经历中不断丰富表象,增强感性认识。所以,教学时,我选择学生喜欢的小鸭子作为观察对象,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观察,并在组内交流,思考讨论:为什么同一只小鸭子看到的形状会不一样呢?在他们的亲身经历中不难达成共识。为了深化体验,我又让学生进行换位观察,围绕茶壶一周,观察正面、后面、侧面等不一样形状,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仅有把不一样位置观察到的形状进行观察,才会构成这个物体的完整表象。为了提升本课数学资料的思维层次,我适当地拓展了教学资料,让学生继续观察装汽车、大象、等并提出数学问题:能看到什么?怎样看?有几种看法?这些问题实际上包含很多的知识都在学生的观察中渗透,在体验中感知,为学习空间思维打下了良好的辅垫。

  三、借助观察,让学生在想象中发展空间观念

  如前所述,从不一样位置观察物体,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好素材。为了发展学生的窨观念,本课教学安排两处让学生展开想象,一是让学生从正面、后面、侧面观察小鸭子之后,我就让学生进行想象:从下头

  往上看,想象一下,会是什么样貌?把你的想象画出来看一看,然后拿起茶壶实际观察一下,验证自我的想象是否正确。二是在对简单形体的观察后,我出示一个实物的组合图形,让学生根据已有有生活经验,联想它是什么物体从上往下看到的形状,沟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这节课学生学得简便,主动,不但获得了进取的情感体验,并且充分感受到了生活中的数学,体会到数学的乐趣,下课了,学生还沉浸在浮想联翩之中。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14

  本节课是在上完观察方形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观察基础和画平面的经验,所以本节课的观察活动较容易开展, 教师在桌子上摆出一个球体和圆柱,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方位进行观察,并把观察到的形状画在练习本上。通过学生的观察和感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15

  教学观察物体时,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物体的方法,同时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激发学生主动观察的心理需求。学生是主动参与观察活动还是被动参与,对观察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我注意让学生先猜一猜,如果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这个物体,分别会看到什么图形,以猜测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愿望。如果说,猜测是已有生活经验的唤醒,那么验证则是对已有经验的有效提升。

  第二,重视观察方法的指导。观察物体不是简单地用眼睛去看,而是有一些具体的要求。我在学生已经初步积累一定的观察物体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这是十分必要的。

  第三,采用合适的方式表达观察物体的结果。表达观察物体的结果有不同的方式,比如用语言描述,根据给出的视图连线,画出看到的图形,用小正方形摆出视图。实践表明,根据给出的视图进行连线应该是比较简单的,对学生的思维要求相对较低;用语言描述对三年级学生来说,要求略高了一些;而画出看到的图形,则比较浪费时间。我采用了用事先准备好的小正方形纸片摆出视图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15篇】相关文章:

观察物体三听课记录01-23

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按物体的颜色分类》09-22

小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按物体的颜色分类》09-22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 观察物体11-11

《藏戏》教学反思12-08

守株待兔教学反思12-02

白鹭教学反思11-30

《检阅》教学反思11-28

猫教学反思11-28

《蒸发》教学反思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