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乡五月》课文教学反思

时间:2021-03-24 09:53:21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槐乡五月》课文教学反思范文(通用6篇)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槐乡五月》课文教学反思范文(通用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槐乡五月》课文教学反思范文(通用6篇)

  《槐乡五月》课文教学反思1

  《槐乡五月》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对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本文的设计从美入手,以读解文,以情带读,通过开放的教学设计,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课文描述的情境,让学生在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中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行自我建构、学习阅读、促进表达。

  一、抓一句而动全篇。

  一上课,就请学生用一句话说说对槐乡五月的总体印象,这样顺势出示文章的中心句,让学生抓住“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为表达主线,让学生对全文有个总的印象,便于进一步深入学习、领会课文的内容,做到抓一句而带动全篇,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做好了准备。

  二、充满个性地选读。

  感悟“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时,在学生听伴有优美音乐的课文朗读后,引导学生交流:槐乡的槐花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并让学生带着“能从课文的哪些词句中读出槐花的多和香”来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用笔画一画有关的词句,写写自己的阅读感受。而在感悟“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这一部分内容时,让学生以游客的身份走进槐乡,去观察,去感受。以“走进槐乡,你在槐乡遇到了谁?拍下了哪些有趣的镜头”统领第二个教学环节。学生读读想想,圈圈画画,说说议议,攫取看到的最有意思的镜头进行汇报。学生选取自己最喜欢的内容说读,并进行感悟想象,深化了个性化阅读,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品味文中优美的文字,加深理解和体验,并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地朗读,突出了学生的自主阅读和个性化理解阅读,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自由地说。

  当学生欣赏完课文中描写的槐花“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像玉雕的圆球、像维吾尔族姑娘的小辫儿”这是作者眼中的槐花,其实每个孩子心目中都有“自己的槐花”。引导他们观察槐花开放的远景和特写镜头,并让他们学着作者的样子说说,孩子们有的说像一只美丽的玉镯,有的说像大雪覆盖的柳条,有的说像一只只玉蝴蝶,有的说像冰刻的小铃铛……孩子充满诗意的想像,是对槐花之美的再创造,是对课文文字的进一步理解和提升,是学生个性的展露。

  当孩子们对槐乡的美景流连忘返,为槐乡乡村风情所陶醉时,策划槐花节的活动水到渠成,我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把槐乡介绍给更多的游人,带领孩子共同策划令人神往的槐花节。这个创意,由课内走向了课外,为槐乡写一份介绍,让更多的人了解槐乡,巩固和提升了课文内容,培养了语文综合能力,以课内的学习延伸到课外的探索,以一篇课文的学习带动一个课题的研究,这正是本课教学的更重要的意义所在,也是新课程理念的突出体现。

  《槐乡五月》课文教学反思2

  《槐乡五月》是一篇清雅隽永、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它以诗一般的语言,童话般的意境,生动地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表达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对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文中长短句的错落有致,叠词、拟声词的恰当运用,使文章琅琅上口,字里行间无不洋溢着景色美、人情美、文字美,充满着生活情趣。如何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感受到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感受到槐乡孩子的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是我这节课首要解决的问题。

  因为通过第一课时的教学,学生已初步感受了槐乡优美的景色。所以第二课时上课伊始,我就以“五月的槐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开场,既是对上一课的复习,又是对这一课的导入,并要求学生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说说你对槐乡五月的总体印象。引出整篇文章的灵魂和基调:“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全文正是以槐花飘香的美景和孩子们的欢乐两个方面进行描写的。因此,整个教学我就设计了围绕这句话来展开,引导学生感受“飘香的季节”,领悟“孩子的季节”。

  学生在轻松曼妙的音乐中,走进了槐花的世界,借助文本自主阅读,体会槐花的特点。通过“山山洼洼”、“坡坡岗岗”、“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感受花多色白;通过“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感悟槐花的多、美,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不同比喻的巧妙,同时教给学生学习圈圈划划,关注文本中的细节,品悟语言文字的魅力。并且利用“空白”,“我们也想象一下,你看到的槐花像什么?”让学生展开充满诗意的想象,对槐花之美进行再创造。通过“嗡嗡嗡”“啪啪啪”等词语和诗一般的语言,感受小蜜蜂和孩子们的欢乐;通过“清香、醇香、浓香”“浸在香海”“香喷喷”“香气扑鼻”等词语感受槐花之香。课堂教学按我事先的预设按部就班地进行着,然而内容过半,却发现时间过大半,剩下的内容估计是来不及了,怎么办?

  课堂上教师应该把学生推向前台,而把自己隐藏起来,真正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这也是我课前设计的一个主导思想。可这堂课中当我发现对时间掌控不住了,就失去了那份坦然,显得有点儿急燥了。如果说前半节课我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和文本进行对话,后半节课我就把属于学生的舞台给夺了过来,拉着学生匆匆跑过课文。下课了,也许有的学生还没赶上来。以至于本文的难点,领悟“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只是草草带过,本来设计通过品读请吃槐花饭、送槐花干和槐花蜜,来体会槐乡的孩子热情好客;通过体验槐乡小姑娘和小小子的表现,来感受槐乡孩子的快乐和淳朴。最后,让学生用课文当中的语句,分别来说明“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和“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借助文本,有意识地在课堂上为学生搭起说话练习的平台,既帮助学生再次走进文本,对全文的内容作一个总结,又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也使文本中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但由于时间仓促,缺少给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领悟提供铺垫,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指导朗读和体验感受也由于时间关系而感到不到位。

  课后,有老师对我说:“来不及的话,你干脆就不要上下去了。”我静下心来仔细想想,是啊,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应该是从学生学习语文的角度去考虑,而不是为了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为了上完整一堂课,即便是评优课也是一样的。看来,三尺讲台,虽已站了好多年了,可一旦处于领导和同事们的众目睽睽之下,还是缺少一份自然与老练,缺少一份灵活应对的机智。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变动。”确实,课堂上当学生的回答超出我的预料,走上“岔路”时,就有点慌,总想着把他拉回来。备课时认为自己的设计应该是很顺当的,但上完课后发现,设计还不够细致周到,考虑比较多的是学生理所当然的答案,但课堂是千变万化的,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们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样性。教师如何灵活地面对课堂上的“生成”,如何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作为教师精心细致的预设,才能在上课时随机应变,才能应对学生的种种不同,为了生成的精彩瞬间,所以教师在课前的预设是很重要的。我深刻地体会到,语文教师特别要提高生成教学的驾驭能力,随机处理的能力,才能在课堂上给学生腾出空间,为学生生成提供条件,提高自己的教学智慧。

  语文评优课虽已告一段落,但给我们语文老师却留下了无穷的回味。我越来越感受到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教学相长,学无止境。

  《槐乡五月》课文教学反思3

  《槐乡五月》是一篇文质兼美、情景交融的抒情散文,作者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槐乡五月迷人的景色和槐乡孩子的美好品格。一句“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将这种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在教学本文时,我将重点定位在从美入手,以读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美,通过语言文字体会槐乡景色的美以及孩子心灵的美,并引导学生将这种美的感受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

  一、品读文字,领会语言的韵味

  “‘嗡嗡翁……’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啪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这句话文字优美,节奏感强,相同的句式读来琅琅上口,象声词的运用让我们感觉出蜜蜂采蜜的热闹与孩子们跑动时的欢快,为让同学们进一步体会语言文字的美妙,想象槐乡五月的热闹情景,我设计了一个品读语言文字的环节:

  (出示句子,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师:读了这句话,你又什么发现?

  生:这两个句子的句式是一样的。

  师:具体说说?

  生:前一句中的“嗡嗡翁……”和后一句中的“啪啪啪……”相对

  生:第一句中“采走了香的粉”和“酿出了甜的蜜”句式是一样的。

  生:第二句中“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和“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也是一样的。

  师:是啊,两句话句式相同,读来琅琅上口,语言文字是多美奇妙呀!请大家再读一读,你还能发现什么?

  生:“嗡嗡翁……”写出了小蜜蜂采蜜时的热闹,“啪啪啪……”写出了小朋友跑得很高兴。

  师:瞧,就这么几个字,把这么热闹得场面写出来了,把槐乡孩子们兴奋激动得心情写出来了,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

  语言文字的鉴赏早在《云房子》一课中,我就强调过,记得当时有这么一句话:“唧唧喳喳唧唧喳,你到我的房子里来做客,我到你的房子里去玩耍。”关于这句话的节奏与教学,高林生老师和薛法根老师都曾谈到,不再叙述。但从中我们能很清晰地看出,苏教版的语言文字是美的,引导学生品味优美的语言文字,从而喜爱我国的语言文字也正是苏教版教材的一个重要意图。

  在本句的教学中,我曾考虑让学生在品读了语言文字后,再及时运用,但一时没有好的点子,又怕影响了教学进度,最终作罢。

  二、自主感悟,体会槐乡的情趣

  “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引领学生透过语言文字,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是本文的重点。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以读解文,以情促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自主感悟。

  “请大家细细地阅读课文,想一想,你是否也有与作者同样的感受,同样觉得五月真是槐花飘香的季节?”带着这样的问题,学生认真地阅读了课文,体会到了槐乡五月遍地花开,美丽的花,甜甜的香,清香、醇香、浓香的槐花饭,小姑娘戴着槐花四处留香……真可谓处处有槐花,时时闻花香。在自主朗读感悟的基础上,我不失时机地展示了拟写的对联——“遍地槐花遮望眼,漫天花香迎宾朋”,学生读来抑扬顿挫,似有亲临之感,并从中感受到了槐乡的美丽与好客。

  课文除了介绍了槐乡独特的风韵外,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槐乡浓厚的槐花文化。在引导学生体会“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一句的含义时,我以游客的身份导入课文,并以一问统领全篇:“走进槐乡,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之后,学生将自己在朗读中发现的最有意思的镜头作了交流:槐乡孩子在花开的时候兴奋地采花做饭;游客来到槐树底下,被槐花香味熏醉,流连忘返;槐乡孩子热情好客地拉小伙伴到家里吃槐花饭;槐乡小姑娘将槐花戴在头上,槐乡小小子大大咧咧地生吃槐花等槐乡特有的情趣被同学们描绘得淋漓尽致,个性化的阅读与交流让课堂分外融洽,充满诗情。

  三、拓展延伸,策划槐乡的精彩

  当孩子们对槐乡的美景流连忘返,对槐乡的'文化情有独衷时,为槐乡设计槐花节的活动也水到渠成了。

  “同学们,又是五月,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槐乡又将迎来新一届的槐花节,当我们领略了槐乡美景,品尝了槐花香饭时,我们是否也该为这个槐花节作出自己的努力呢?你有什么创意呢?”

  有了个性化的阅读,有了老师的对联作铺垫,学生的创意十分精彩:

  生:我要画一副巨型海报,展示槐乡槐花的美

  生:我要写一篇文章,介绍槐乡的故事

  生:我想做一回导游,介绍我们书上的内容

  生:我要办一家饭店,让游客们免费品尝槐花美餐

  有的学生提到可以办一个槐花博物馆,让游客们尽情领略槐花的不同品种;有的学生说如果可能,可以开辟一个槐花岛,专种槐花,一如射雕英雄转中的桃花岛;也有的说,要写一首小诗,赞美美丽的槐乡,也有同学说,要为槐乡设计一个形象大使,那大使就是一个最最漂亮的槐花仙子……

  虽然孩子们的小诗还很稚嫩,虽然孩子们的创意不失天真,但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们对槐乡的美景更加深刻,对槐乡的文化更加亲近。同时,以课内的学习延伸到课外,由一篇课文的学习带动到一个小课题的研究,不正是新课程理念的一个突出表现吗?

  《槐乡五月》课文教学反思4

  这是一篇散文,语言优美,如诗般清新流畅,如歌般富有韵律。感觉越是美的课文,越是难上实在。考虑到是向家长开放,我们教研组选择上第一课时,下面简要谈谈我的一点想法:

  1.扎实训练字词。

  本课中的一些字词很有特色,针对学生的预习,我们设计了下列词块教学。①一组动作的词:挎着篮子摆出槐花饭拌上槐花蜜让学生通过朗读、观察,发现规律。②两组有规律的词:甜丝丝香喷喷白生生喜盈盈白茫茫傻乎乎∥山山洼洼坡坡岗岗大大咧咧让学生通过朗读,发现规律,并说出同类型的词语,丰富学生的积累。同时,又进行词语辨析,如“白茫茫”、“白生生”,提高学生运用词语的能力。

  2.品味槐花之美。

  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先让学生欣赏精美的槐花图片,感受槐花的独特魅力。当学生仍沉醉其中的时候,引领他们赏析如诗般美妙动人的语言文字。我先让学生通过默读,体会槐花的特点:多、白、美、香。再让学生通过细细品读,抓住关键词语,进一步感受槐花的特点。如在教学槐花香的时候,我让学生找出描写香的词语,并重点推敲“清香、醇香、浓香”,让学生反复朗读,说说感受到了什么?有学生感受到香味的浓烈,有学生感受到香味越来越浓了,越来越香了。从孩子的回答中,我想:槐乡的孩子走到哪里,哪里就会有香。此时,我相信,教室里的学生也闻到了,整个空间都是香的啦!真应了那句“浸在香海中了”。

  《槐乡五月》课文教学反思5

  6月9日,我为福建省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三明地区教学研讨活动开设一节研讨课《槐乡五月》。《槐乡五月》是一篇散文。作者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对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文章写花又写人,花与人交织在一起,使花美人更美的主题自然生发开去。课文的语言如诗般动人,对称句式的错落有致,描写抒情的交融,使全文呈现出较强的节奏感和浓浓的意境美,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提供了很好的语言材料。

  这节研讨课很荣幸地得到福建师大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刘一承教授、方永华老师、陈国平老师三位专家的指导,他们亲临我校听课、评课,给予我热情的鼓励。刘一承教授认为这节课用理性、智慧和真情,对小学语文新课程进行了一次深度的演绎,体现了课改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重视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体现以读为本的思想;体现学科特点,教学特点鲜明,表现了作为学科带头人较高的教学水平和素质。事实上,这节课的设计是在我校林品英副校长、姜冬梅老师等几位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几易其稿形成的。我自己在备课、上课的过程中也收获良多,受益匪浅。简而言之,以下几个方面的感受颇深:

  一点成功:

  本文文质兼美,如诗般清新流畅,如歌般富有韵律。因此,“以读为主,读中感悟”是最重要的教学方法,学生在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中感受到槐乡的美、人的美,感受语言文字本身的美,并在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中表达美,再现美。从美入手,以读解文,以情带读,通过开放的教学设计,创设优美的情境,把学生带入课文描述的优美意境,让学生在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中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行自我建构。

  一点尝试:

  本文句式对称,节奏鲜明,语句优美,意境无穷,全文闪烁着音乐的韵律和节奏。本课教学设计尝试着探寻语文文本的音乐物质及在语文实践中实现文本音乐性的回归。而文本的这种音乐性将使语文教学充满活力、灵气与意韵。鉴于教材特点,让音乐与语文结缘,追求语文与音乐学科的融合,借音乐记忆教材的内容,借音乐凸显教材的美。在轻快柔和的旋律中,孩子们通过歌唱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一点困惑:

  本课教学内容太多,有点贪多求全嚼不烂,有位老师说这么优美的课文教学4、5课时都有可能,如果细细挖掘,如果适度延伸,如果再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确实如此。所以,我力图在一节课内完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教学,就势必要忍痛割爱,最终这样的取舍也不知道对不对,课上完了心中仍有困惑。

  一点遗憾:

  改编歌词这个环节原来是设计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创作的,其意义不仅仅是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一种创造潜能的开发。我想唱着由他们自己改编的歌,他们该多么自豪啊。可惜由于时间不够,我只好越俎代疱了。这是我感到遗憾的一个地方。

  一点不足:

  教学进行到填空练习的时候,指名填空“五月是()的季节。”我预设的答案是“五月是槐花盛开的季节”,学生的回答是“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当时我请同学们评价谁的答案正确,孩子们都说是那位同学正确,我的评价是两者都可以,课后静下来想想,其实那位同学的答案的确比我预设的答案好,因为整个片断是围绕“槐乡的孩子”来写,用“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更能提示中心。我当时没有随机应变,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白白浪费了一个很好的生成资源。另外,此处将填空处留白,让孩子发挥更多的不同见解,对于激发学生的潜能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槐乡五月》课文教学反思6

  初读《槐乡五月》,深受其吸引。那优美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整篇课文展现了槐花盛开的美丽,香气的迷人,槐乡孩子的勤劳能干、热情好客和淳朴可爱。毫不犹豫地我便选择了它作为公开课的教学内容。

  真巧,随着开课时间的临近,我们家乡的槐树也相继开花了。课前我采摘了一些将教室稍稍布置了一下,整间教室都沉浸在槐花的清香里。我想孩子们在这样的教室读这篇课文更能感受槐花的美,槐花的香以及槐乡孩子的快乐。

  “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这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主要思想。于是教学一开始我便设计了以小黑板出示这句话,让学生自由朗读。紧接着抛出问题:“为什么说‘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以此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课文内容,做到抓一句而带动全篇。

  “以读为主,读中感悟”是我教学中主要的教学方法。运用多种形式的读,并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美,继而去表现美。一方面,我结合文章特点设计自由读、比赛读、男女生读、齐读、角色体验读,让学生在不同形式、不同要求中感受语言文字本身的美;另一方面,结合课文中插图,教室的环境布置,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发挥自己的想象去读,以达到读中感悟的目的。

  例如:“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一句,作者用比喻手法去描绘槐花的形态美,我在引导学生走进课文,理解作者语言之后,设计问题:“小朋友,你们眼中的槐花像什么呢?”进而丰富学生对槐花形态的想象,用心去欣赏槐花。这个时候再回过头来读课文,对课文的理解就跳出文字本身了。

  再如:“嗡嗡嗡”、“啪啪啪”,读读这些拟声词,它们使文章语言更富形象性的同时,也如同一个通道将课堂中的学生与蜜蜂、槐乡孩子相连接。让学生去猜小蜜蜂说的话,像槐乡孩子一样跑一跑,改变身份,融入文字才能感受作者创作时所处的意境。

  在教第三自然段时,我逐渐放开。请事先化装好的几个小姑娘和小伙子来到讲台前,头上戴满槐花的小姑娘,笑容满面。袋中塞满槐花的小伙子美滋滋地吃着槐花。无需我多讲,孩子们便心领神会。

  这堂课也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对学生的关注,调动学生的情绪方面有所欠缺。这次教学也让我认识到了自身的一些不足之处。以后我会更加努力地教好语文,教活语文!

【《槐乡五月》课文教学反思范文(通用6篇)】相关文章:

槐乡五月课文讲解12-12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03-03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12-23

《槐乡五月》听课记录范文01-25

《槐乡的孩子》课文片断赏析12-30

槐乡的孩子课文教后记12-16

《槐乡的孩子》教学反思 15篇12-23

槐乡的孩子课件教案05-17

课文《画》教学反思12-23

课文《乡愁》教学反思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