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时间:2022-07-07 16:36:23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通用10篇)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通用10篇)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篇1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一个知识点。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学习了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而在此之后即将学习分数加减混合计算。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反思如下:

  1、在复习导入环节,口算题出的较少,有多数同学没有实际参与口算计算,这样会导致部分学生先溜号。异分母分数比大小应该由学生口述过程,而不是老师代劳。重要的一点是,没有加入求最小公倍数的练习。这部分内容在前面学习时也遇到过困难,而且也是这节课的关键。如果在课前复习时,复习一下最小公倍数的三种求法,或许在实际计算时会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

  2、在学生探究环节,对学困生的关注度不够高,我只是注意到了大多数善于表达或能够表达清楚的同学,以便于促使他们能够总结出方法。其次,我也注意到了程度偏后的同学,在他们身边巡视并听取结果。这样下来,就没有太多的时间放在学困生身上,对于个别学困生,我给他们安排了优等生老师,就是为了能够带动他们。所以,我忽视了个别同学。

  3、当堂训练环节,我采用的是学生板演措施。在此过程中,我把重点放在了学困生身上,找了多个学困生进行板演,其中也有中等生。可实际效果却不好,中等生能够做上来,但形式不规范。学困生抓耳挠腮,不得其解。优等生百般无聊,无所事事。时间就这样浪费了,结果导致,优等生没吃饱,学困生没进步。

  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我分析了自己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让课堂效率得到提高。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篇2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认识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首先,让学生复习分数的意义,在出示一系列的分数后,让学生自由的选择分数组成加法算式并进行分类,然后通过一组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来引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唤起计算同分母分数加法的已有经验,并让学生体会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也就是同分母分数才能相加,接着,再让学生根据另一组分数加法的特点,实现自然过渡,揭示课题。在教学3/10+1/4时,重点突出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会转化思想。首先,让学生思考,能像复习题那样直接计算吗?为什么不能?强调分母不同,分数单位就不同,不能直接合并,既然不能你有什么办法找到3/10+1/4的答案呢?提出:可以运用学过的有关分数的知识去解决,教师进行巡视,指导,观察学生的探究,参与学生的探究,我请了3位学生进行了交流,交流中让学生充分描述自己的探索过程,并面向全班,再交流计算的方法,并着重让学生说明为什么要先通分?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异分母分数的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计算,只有通过通分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后才可以直接计算。在这些基础上让学生明确思路:即先通分再计算。对于提出异分母分数的减法,则放手让学生独自解决。

  通过解决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你认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可以怎样算呢?”经历了充分的探索和思考后,学生很快总结出: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教师顺势板书:通分→转化,并说明:最后要把结果化为最简分数。

  回顾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有几点不足:

  1、在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方面还做得不太够,仍然停留在教师让学生做什么,学生就做什么的层面上。

  2、在某些教学环节的设计,考虑得不够细,每个环节的衔接也不够流畅。如:在复习了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后,可让学生猜一猜异分母分数加法可以怎样计算,这样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原本枯燥的计算变得生动。

  3、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过程中,由于学完通分这个知识已有一段时间了,有部分学生已经遗忘了,不知怎样进行通分,另外在通分时,老师应强调用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为公分母,这样计算时会比较简便。

  总之,如果我能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原有认知水平,抓住这一教学契机,有准备地计划和选择一些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学习材料,设置恰当的教学情景,直接抛出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归纳、自己体验,那肯定比教师一步一步引导发现更有价值,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篇3

  数学知识的学习除了求全,还应该求联。因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小学加减法运算内容的终结,承载着贯通整数、小数和分数加减法算理的重要任务———通理。如果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算理打通是内部通,那么打通分数与整数、小数的算理是外部通。

  单位相同才能直接计算,加减法的本质是单位个数的加减。从基于现象教学到基于本质教学活动,让学生经历经验性理解,形式化理解和结构化理解的过程。

  因此,本节课我先回顾分数的意义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出示1/5+2/5。学生解释算式的含义以图说明“相同计数单位个数相加”的道理。接着提出问题“1/2+1/5”该如何计算呢?

  学生反馈展示学生方法:

  方法一:“化小数法”。抓关键问题“为什么转化成小数?”新知转化为旧知,渗透数学思想。

  方法二:“通分法”。抓关键问题“2/10与5/10哪儿来?”为什么要将这两个分数进行“通分”?依据是什么?

  (1)通过分数尺找寻“等值分数”,1/2这个分数可以找到哪些“等值分数”?如2个1/4,3个1/6……发现一个分数有无数个计数单位。

  (2)为什么要选择“5个1/10”?组织交流,展开讨论。感受”将分数进行转换,在等值分数的量变中,借助用小单位度量大单位“。

  (3)借助“分数尺”,讨论交流“通分”的依据和理由。经历”异分母分数相加,需要找到两个分数相同的计数单位及其对应的个数,再把计数单位的‘个数’相加”这一过程。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篇4

  这两天的课堂上一直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在教学时,我先以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口算练习作铺垫,然后随机出示一题异分母分数加法让学生口算。在学生出现疑惑时,再让学生讨论,相机揭示出课题,这可能也就应了“以疑激欲”这句话吧,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一时间浓郁了许多,接着以比一比的形式进行练习,学生也都是其乐融融,可想而知这样的教学效果肯定不会差的,可是这两天的作业,学生的正确率却是大不如前,每次作业都有一半以上的同学要订正,把我改的头都晕了。真搞不清,这批学生是怎么回事?

  我想起了我平时的教学,自从接触了课程改革,自从接触了新教育实验之后,在我的教学之中,都能够自觉的贯彻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渗透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却不见有多大的提高,这也正是最令我困惑的,为什么课堂教学的效果有了很大的进步,可考试时的质量却不见提高呢?

  我突然想起了师范时学的《心理学》教程中对于记忆曲线的描述,我们的数学作业的设计不就是迎合了这个记忆曲线的规律吗?每天课上要做一定量的练习,是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当天的中午作业不就是对学生课上所学的一次巩固吗?而家庭作业是对课上所学的再一次巩固,只有经过这三次的巩固,我们学生所学的知识才能学得扎实有效。可是我们现在的学生所做的作业不就反映了他们的作业态度吗,在这样的作业态度下,学生能学到多少知识,又能巩固多深呢?

  这使我进一步认识到,学生的知识要想学得扎实,就必须加强这每天两次的课外作业的作业质量,改正学生作业时的态度。我自认为我的课上学生的兴趣已经被激发了出来,可是到了课外没有很好的监督,尤其是家庭作业缺少了家长的有效配合检查,学生家庭作业质量是和不做的效果差不多,这样的教学效果能出来吗?

  这两天我开始了对学生实施做错题目进行惩罚的措施,在这样的惩罚措施之下作业的正确率还真有了很大提高,但是我也看出了学生的那不愿的情绪。这使我的内心始终感到不自在,因为这样的手段已经让学生完全丧失了学习时的乐趣,只是为了片面提高学生考试时的成绩,提高所谓的教学质量,为了达到学生在正常情况下难以达到的优秀率和及格率而强迫学生在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情,这就是我们现在的教育。也许在不久后的期末考试中,学生们能够考出一个非常好的成绩,让领导们满意,让我的虚荣心得到满足,让他们的家长看了咧开了嘴,可是这帮学生却成了什么呢?又一批应试教育的牺牲品吗?我不知该……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篇5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在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这部分内容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相比,所不同的是计算过程中增加了通分这一环节。因此这节课把转化的思想定为关键,旨在把新知导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

  在学习异分母分数加法时,我引导学生思考:+能像复习题那样直接进行计算吗?为什么不能?那你能想办法用学过的知识计算出+的和吗?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得出用通分的方法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然后按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然后教师再次引导学生回顾在异分母分数加法计算中遇到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我们是怎样解决的?强化转化的思想在异分母分数加法计算的重要性。同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为什么要转化,我出示了课件,将、转化为、的过程,这样更直观、明了。使学生既明确了转化的思想,理解了算理,又掌握了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形成了运算技能。而在计算异分母分数减法教学时则放手让学生自主练习。

  整节课下来,感觉到有几点值得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

  一、教师要灵活应用教材。例题+教师通过课件演示转化,尽管形象、直观,但总感觉学生是在教师的牵动下理解的,自主性不强。由于例题中的数据比较大,学生在理解转化思想时用画图或折纸的方法操作困难比较大。如果把例题中的数据改成+这样比较小的分数时,教师无需作课件,学生就能用画图或折纸的方法理解,这样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动手能力充分得到发挥,岂不更好?这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备课不仅要从自己方面着想,更要换位思考,备自己少一点,备学生多一些,给足学生更大的空间,让学生在课堂这个小舞台上展现自己的风采!

  二、计算教学比较枯燥,练习中要尽量在增加趣味性、竞争性上下功夫,这样学生才乐学、愿学,这方面还得努力,加油!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篇6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认识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引出异分母分数相加和的算式,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主探索计算方法,初步掌握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异分母分数加、减的基本方法和计算的注意点。“做一做”和练习二十二第1~4题,主要巩固异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在备课时,我认真研读了教材,有人强调了算法的多样性,鼓励学生应用画图,或者把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小数计算出结果,再把小数转化成分数还有人设计出先提供一些图,让学生用分数表示出涂色部分。再让学生这些同分母分数与异分母分数中,选择两个分数进行计算。经过不断反思,我认为这节课,有了分数通分的基础以及同分母分数的知识作为支撑,学生的计算不难掌握的,算理让学生主动探索也不怎么难的,而最难的是这节课数学的本质,即只有分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由于分数单位是很多的或者也是变化的,学生对于这点上的理解是有点难度的,还要让学生自觉养成好习惯,如计算后所得的结果要约分,要自觉验算。基于这些思考,我进行如下教学设计。

  一、处理好内容与情境。

  新课标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在现实情境中展开计算教学,有助于让学生体验到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容易使数学计算与知识应用融为一体。我先用课件呈现生活垃圾的情景图,然后出示P110例1。在练习时,充分利用书本的“做一做”,巩固异分母分数的计算。

  二、处理好处法与算理的关系。

  掌握算法和探究算理是计算教学的两大任务,算法是解决问题的操作程序,算理是算法赖以成立的数学原理。我是先引导学生理解“1/4废金属”和“3/10纸张”,从而一是复习了分数的意义,强化了单位“1”的辨别。二是能有效引领学生探究时,能往正确高效的思路上来。使学生通过图形结合,认识了只有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异分母分数的加法计算只有通分,转化成同分母分数才进行计算。

  三、处理好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的关系。

  充分利用教材“做一做”和113页第1~4题,让学生利用今天所学知识予以解决。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篇7

  一、教材的局限性

  1、教学材料过与抽象,远离学生生活实际。

  2、没有为学生主动探究创设情景,学生无法进行主动探究。

  二、改为现在的教学方案,有以下几点想法

  1、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变传统的接受学习为主动探究的学习。

  这节课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去上,大概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先复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明确两个分数相加,一定要分数单位相同才行。然后告诉学生,异分母分数相加,分数单位不同,要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最后安排一定量的练习。

  本节课的教学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情境中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动手操作,学生在操作中发现:分数单位不同,无法相加,于是他们通过操作,把两个分数重新平均分,使他们的.分数单位相同,再相加。上述过程,完全是学生自主探究的成果,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个小组的学生都在进行合作,每一个学生都在主动的探究,异分母分数相加要先通分这一知识点完全是由学生自己发现的。而且,在整个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主动探究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在整个的过程中,教师始终没有以知识权威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中,而是以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

  2、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进一步深刻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要先通分的道理。

  新课标中不仅使用了“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而且使用了“感受、体验”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可见新课标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过程既是一个探究过程,同时也是学生主动参与的一个特定的数学活动过程,作为一个活动过程,那就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比的性质,获得一些经验。

  (1) 探究的材料由学生提供。

  (2) 学生动手操作,得出两个分数相加的和。

  (3) 两个分数的分数单位不一样,不能直接相加,造成学生思维冲突。

  (4) 由学生自己概括“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5) 进行验证,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严谨性。

  3、联系生活实际,利用情境贯穿整堂课。

  好的课题导入能引起学生的知识冲突,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和求知欲,能引人入胜,辉映全堂。新课导入的艺术之一在于能把生活中的问题作为例题,使学生切实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性,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

  课的一开始,引出学生很熟悉的过生日的话题,一下子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紧接着让学生说说分蛋糕的方案,并在猜想这些方案是否可行的基础上,引出今天要研究的问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然后,用圆纸片代替蛋糕,让学生主动探究,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子高涨,从实践的情况来看,效果还是不错的。

  最后,提出课外延伸题:今天我们学习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请你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再去思考一下,前面几种分蛋糕的方案,哪种是可行的,哪种是不可行的?既扩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也培养了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起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篇8

  今天,我执教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心中感慨万千,我既为学生的精彩而感动,又感到有些压抑。细细分析整个教学过程,让我有了新的认识。下面就对本节课的成败进行一下自我反思。

  整体评价:

  一、灵活运用,适当引入情境。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一节计算课,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枯燥乏味,适当的引入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给平淡的课堂注入更多的活力。因此,在新课开始之前我出示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两道算式,让学生计算,接着再出示两道分母不同的分数加减法算式,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由此引入课题,这样学生不仅复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为学习新课做了铺垫,又从问题情境中很顺畅、很自然地过渡到新知的学习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望,大大地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为学习新知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自学导航,重在引发思考。

  自学指导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是帮助学生走路的“拐杖”,因此在设计时从“看图思考”、“尝试解答”、“探索发现”三个方面引领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于是在设计自学指导时我是分两步进行的,即先让学生解决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再学习异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每个问题的设计也是由浅入深,由扶到放。先让学生弄清为什么要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及怎样转化的,学生弄明白了这两个问题的同时也就基本理解异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在此基础上,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异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因此,在自学指导中指出了自学的重点是图文结合、重在思考,这样的自学才是有效的。

  三、后教互动,内化提升新知。

  如果把“先学”中的检测看作是发现问题的关键,那么“后教”则是概括、提炼形成思想方法的重要一环。“怎样转化”、“为何转化”是本课在后教环节要让学生弄清的两个方面。

  在学生尝试计算完检测题后,及时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计算过程中的相同点,引出“化异为同”“以旧解新”,即“转化”的思想方法,让学生从实例中走出来,解决了“怎样转化”的问题。此后通过教师的设问“不转化行不行,能否将分母直接相加减?”让学生关注计算过程中表象的实质是“分数单位不同”,让学生明晰其中的道理,解决了“为何转化”的问题。

  在计算检测的同时,注重从练中感悟,练中发现,把学生的问题和零碎的收获,及时进行归纳,边练边提炼,使学生掌握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存在的问题:

  1、设计的练习题没有完成,没有达到训练的效果。

  由于后教中注重了堂清,耽误了很多时间,造成设计的练习题没有完成。在后面课堂练习时显得有些急躁,没有让学生说计算过程,只注重了计算结果。

  2、对学生不够相信,不能够对学生完全放手,引导过多。

  这地方主要体现在后教环节学生汇报时,我显得有些急躁,怕学生说不好,说的不清楚,总想帮学生说,对学生不能完全放手。

  3、课堂应变调控能力还需提高

  学生自学时我发现部分学生没有按自学指导去自学,这时我没有及时进行调控,只是对个别学生进行了个别指导,如果这时叫停对学生重新指导的话,学生的自学效果会比现在好,后教的时间也会缩短。

  4、课堂上只关注了少数学困生,而忽略了部分中等生。

  教学重建:

  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要合理整合时间,尤其在后教环节中把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整理,抓住学生错误资源进行“兵教兵”,让学生在交流、互帮中学会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完成了本课的学习目标。这样也会使课堂时间分配的更合理,课堂练习会达到训练效果,学生的学习效果肯定会比这节课要好。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篇9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这一学习内容是学生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小数的互化、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后的一个知识点。重点:掌握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的基本方法,概括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形成基本的分数加减计算能力。难点:运用转化的思想和方法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的算理。整节课学上完后,本人感到自己教学能力还远远不够。有很多不足,却不能用语言整理出来。以下两点只是很多不足中的两点。值得以后的教学中引起重视。

  一、计算要讲清算理,学会算法。通过整节课的分析,学生在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后,迁移能力特别强,所以学习起来比较轻松。老师的首要问题是让学生明确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相加的原因。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比较简单:分母不变,只要将分子相加减。这可以借助分数的意义或分数单位来理解。那么,异分母分数为什么就不能直接加减呢?本节课中,我虽然认真备课,画了图,但是上课过程对算理的强调还是不够,因此使很多学生对“异分母分数为什么不能直接相加减”,不是很理解。可在学生练习中,再次用图来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为什么不能直接相加减。分数中的分母表示分数单位,分数单位不一样的时候是不能相加减的,比如3斤苹果加4斤西瓜等于什么呢?学生明白了这一点后,其他的,学生自己能思考出来。

  二、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方面:就拿本节课说,我设计本节课是围绕教学重难点来展开的,在复习引入部分,以通分和找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来引入,虽然这样有几个好处,做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不仅可以复习分数单位这个必要知识的铺垫,而且还可以在学习 1/4+3/10 时,让学生可以主动的去研究把异分母加减法怎样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另外,在图形结合教学时,也可以让学生知道分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不过,在这个从图中找计算方法步骤中,教学方法把握的不都到位,不能很好的通过图让学生理解通分。我可以问“图1/4+图3/10等于是一个怎样的图?”这样一个问题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思考碰撞出火花。然后经过学生的回答和教师运用图形的讲解,使学生对这个为什么要通分的过程更加清晰的掌握和理解。

  本节课,设计的重点太多了,很难落实。难点也没有很好的突破。经过这堂课的备课、上课,让我深深地觉得:老师的教学理念很重要,把自己平时所听到的和感悟到的渗透到课堂中去,帮助小学生学习数学、理解数学算理。另外,要想上好一节课,备的教案固然重要,还必须有严谨地教学内容、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引人入胜得教学情景和扎实的教学技巧以及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这样才能够不断地进步和创新。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篇10

  今天,我执教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心中感慨万千,我既为学生的精彩而感动,又感到有些压抑。细细分析整个教学过程,让我有了新的认识。下面就对本节课的成败进行一下自我反思。

  一、 成功设计演绎出精彩

  1、抢答游戏,顺势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若能有好的引入,可以给学生一个启发的广阔思维空间,使学生把注意力、兴趣集中起来,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从而开展积极的思维,在最佳的精神状态中主动积极的学习。英国教育家米卓德斯蒂文斯曾指出:“玩耍和娱乐是孩子开发智力的第一有效方法”。基于这一点,我设计了抢答赛,把比赛有机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使学生在无意注意中既巩固了知识,又在遇到的新问题悬念中顺势导入新课 ,同时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使学生能积极地投入教学中。

  2、合作探究、主动构建

  建构主义学习观指出:学习不是简单地把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也有这样一段描述:“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我没有剥夺他们的权利,而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后,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小组合作探究,这种学习方式正是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主要方式。学生在小组的共同努力下,获得了丰硕的成果。无论困惑与成功,都让孩子经历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了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这也是该课最精彩的部分。学生小组的一份份设计方案成了本节课最亮丽的风景。他们猜想验证的过程,他们有理有据的分析,他们那种把新知识转化为已有知识的数学探究思想,还有他们那种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主动构建知识的情景,无不吸引着我,让我为他们而自豪,为他们而喝彩!这种精神不正是新课改所需要的吗?

  3、正确定位、尊重学生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们教师的职业不同点就是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基于以上两点的思考,我把课堂还给孩子,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自我的探究中感受成功、体验快乐。那我们教师做什么呢?我们要组织好这节课,要把学生引导到数学的领域中进行探究,和学生一起研究、一起探讨问题,成为学生学习上的伙伴。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就是,我们要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进行正确合理的评价,并通过教师的评价能激起学生的一次又一次的欲望,让他们获得知识的升华、人格的提升。

  本节课,我多次在总结中对学生进行评价,一句句“你们真了不起!”、“你们正让我感动”等话语和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自信而快乐。同时,我非常注意学生研究问题时的每一个细节,只要我发现了,我都给予及时地评价,并渗透了数学思想的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等。这一切都是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没有对教师自己角色的准确定位,是不会出现以上这些催人奋进、激情澎湃的话语的。

  4、补充材料、拓展视野

  数学的知识是枯燥的,但数学思维的逻辑与严禁又让人佩服。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不应只建立在知识的学习上,还可以补充丰富的数学资料,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他们感受中国的灿烂文化,拓展数学视野,这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于是我结合本节课内容搜集了一点小知识进行补充,随即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 压抑气氛让我反思

  大家都知道,计算教学是最为枯燥的,除了计算就是练习计算,为了计算而计算。我既使绞尽脑汁,设计抢答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用教师激励的语言感染学生,让他们自己探究感受成功的快乐。但是这节课我觉得最大的不足之处就是整节课我都没有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我觉得有些失败,自己也没有发挥出最佳的状态,总觉得有些压抑。我考虑可能有以下几点原因:

  1、开端的情景没创设好

  我非常注重开场白的情景创设,但这次的开场白只是和学生交流了观察与猜想的精神,一直比较低沉。还没来得及进行一些小游戏来调动大家就上课了,学生的情绪还没有进入兴奋的最佳状态。再加上抢答赛中的紧张与知识的遗忘则更加重的沉闷的气氛。如果我把枪大赛的气氛在调整一下,或许会更好。

  2、亮点卡没利用好

  亮点卡很吸引学生,从课后学生的争先恐后想得到它就可以证明。但我却没能发挥出它的激励性,只用了一两次,如果在课堂地进行中也设计一些奖励,可能会调动的更好一些。

  3、设计方面存在缺陷

  计算教学的枯燥如何克服?这个问题我虽然尽力避免,但依然免不了它的枯燥乏味。我的设计还缺少趣味性等东西,我想在这方面再下一番功夫,多进行理论学习和实践的尝试,争取能更好地克服掉。

  总之,这节课我为学生的探索精神而感动、而自豪,又为课堂的压抑气氛而苦恼,我迫切希望得到专家的指引和大家的意见,并希望通过我的反思能积累经验、汲取教训,不断指导今后的教学生涯。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反思12-15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03-04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08-05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10-26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优秀教学反思06-26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反思范文08-06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数学教学反思10-09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反思范文01-15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数学教学反思11-17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数学教学反思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