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紫丁香》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1-02-09 18:36:17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一株紫丁香》的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株紫丁香》的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株紫丁香》的教学反思15篇

《一株紫丁香》的教学反思1

  《一株紫丁香》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优美的诗歌。孩子们为老师种下一株紫丁香,是孩子们的一片心意,是对老师的问候与感激,那叶绿和花香,代表了孩子们对老师真诚的爱。当你正伏案备课的时候,可曾想到:几个小伙伴踮起脚尖走到老师窗前,种下了一株紫丁香。芳香四溢的淡紫色小花布满全树,那就是一张张学生的笑脸在向你致意。一阵微风吹来,伴随着浓浓的花香,同学们真诚的爱送进了你的心田。

  课前,我读了好几遍。越读越感觉它的美。第一节,一个“踮”字,“一群调皮可爱的孩子,悄悄地潜入老师的小院,为老师栽种丁香花”的动人形象,活脱脱跃然纸上。下面几节:“让那绿色的枝叶,夜夜和你作伴”“帮你消除一天的疲倦”“老师,休息吧”,无不表达了学生对教师的浓浓的爱。课堂教学上要使得学生在思想上有所感悟,教师自身首先要有所感悟;通过课堂的互动交流,师生彼此走入了对方的心灵,这样,孩子们对老师的工作更

  理解了,对老师也更尊重了。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较好地体现了低段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具体表现在:

  第一、重视朗读,以读为本:

  教学中,我多处设计了自由读、个别读、齐读、引读、配乐诵读等学习环节,还作了范读。为提高朗读水平,我适时组织评价,让学生体会到如何读得正确、读出感情。

  第二、重视学生提问题:

  学生读了二、三、四、五节诗后,让学生针对诗句、词语提出不懂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究心理。改变了以往教师不顾学生实际大量提问的做法。

  第三、正确引导学生体会词句的意思:

  字词的教学扎实有效。能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乐于学习。

  如:在理解“踮”字的意思时,我化静为动,激发兴趣,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踮起脚尖来理解文字的内涵。

  又如:“疲倦”和“牵挂”,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在理解“让花香飘进老师的梦里”时,我启发学生想象,老师又香又甜的梦里会梦到什么?让学生体会到这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表达了师生之间的互爱之情。

  第四、组织学生合作学习重点内容2、3、4、5小节:

  “我们在老师的窗前栽下一株紫丁香,心中装满美好的愿望,是希望——”我要求学生找出有关的句子,在小组中互相读读,讨论讨论,让学生互相启发,共同学习,从而体会到学生对老师的热爱。

  第五、设计了以“老师我爱您”为主题的自主作业,拓展感悟

  这一环节设计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使学生体验师生间的美好情感。

  通过这一节课,我也发现了不足之处,自己还有许多方面需要加强,如评价学生的语言要发自内心,而且要更丰富一些;自己的教学激情不够高,要让学生动情,自己先要动情,在教学中,要让自己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

《一株紫丁香》的教学反思2

  《一株紫丁香》是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5课。这篇课文是一首活泼清新的小诗,一株紫丁香,是孩子们的一片心意,是对老师的问候与感激,这株紫丁香,不仅是孩子们送给老师的一感受到紫丁香的美。初读课文,在学生解决了生字、朗读正确的基础上,用一个大问题“为什么小朋友要把这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把课文串起来,进行2——5自然段的教学。在理解这四段的文字,基础上,进行这四段的朗读指导,激发学生对老师的热爱这情。回顾这一节课,我觉得以下几方面做的较好:

  一、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这也是低学段阅读教学的目标之一。在本课教学中,对于孩子们踮起脚尖的原因,“做伴、疲倦、挂牵”等词语的理解,都采用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方式来设计问题。“老师每天在干些什么?你们知道吗?”并利用“因为……老师……”训练说话来体会老师的辛苦及夺理解“疲倦”一词。用“当……老师……”训练说话来体会老师有没有时时刻刻关爱着你,关心着你的事?用来理解“挂牵”一词。在理解的同时,又积累了词语,丰富了语言。

  二、重视朗读,以读为本:

  “读”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我始终把“读”贯穿在本课教学中,利用形式多种多样的读,个别读、自由读、男女生对读、比赛读等使学生读得有味,不感到枯燥;使学生读得有情,充分展露学生个性;使学生读得有悟,读出对老师的深厚情谊。 教学中,我多处设计了自由读、个别读、齐读、引读、配乐诵读、师生配合读等学习环节?第一小节:要读得轻轻的,要有一种生怕惊动老师的感觉。第二至四节分别强调“夜夜和你做伴”、“帮你消除一天的疲倦”“感谢你时时把我们挂牵”。读出体贴、关心的感情。读最后一节中“快放下……”句子时,语速要适当加快,真诚地流露出希望老师早早休息的感情;最后两行,要读得稍慢,充满遐想。

《一株紫丁香》的教学反思3

  《一株紫丁香》这篇课文是一首活泼、清新的小诗,诗中一株紫丁香是孩子们的一片心意,是对老师的问候与感激。这株紫丁香不仅仅是孩子们送给老师的一份珍贵的礼物,表达了孩子们对老师的热爱和尊敬,更是一首师生情谊的颂歌。

  这首小诗恬静、深情,读起来琅琅上口,回味悠长,这便决定了教学的重点──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感悟。在阅读课文时,让孩子选择喜欢的一段为大家读一读,然后说一说他喜欢的理由,在说的过程中,通过引导,联系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想象,有时让孩子们把自己当成枝叶,有时让孩子成为课文中的小朋友,走入课文,有时又让他们走出课文,说说他们自己对老师想说的话。

  这既符合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征,又能调动学生认知的积极性,触发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动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发展能力。在各种方式的朗读中通过师生评价,生生评价使朗读有声有色,使理解与感悟也颇具特色。

  诗贵在品读,用“以读代讲,以读代问,以读代答”的教学形式很适合诗歌的教学。

  但是在引导学生的深情朗读中,我觉得还是有所欠缺。学生的情感始终激发不起,老师的深情朗读带动不了学生的激情,因此在朗读教学这一环节中,整个课堂氛围不是很好,学生不够投入,显得有点乏味。如何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将是我今后教学中要加以探索的问题,我将为之而努力。

《一株紫丁香》的教学反思4

  《一株紫丁香》主要表现了师生情,学生爱戴老师,老师同样时刻挂牵着孩子。本次教学我采用了现在比较流行的随文识字的方式。在教学中还有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

  一、 随文识字,可以随机写一写

  随文识字重在识字,在教学时,我在教题目的时候让学生跟着我进行了一次书空,除了书空也可以及时让学生拿出习字册写一写,这样对所要识的字印象会更深刻。

  二、 梳理课文,为时过早

  诗的第一小节告诉我们学生悄悄地种了一株紫丁香,我教完这一小节随即就问学生“这株紫丁香能为老师做什么?”,并让学生自读课文找一找,这对低年级的孩子而言似乎难了点,到了这里,上课的气氛也有些冷场,板书这时也像个标签一样,没有了应有的意义。对这部分,可以先带着孩子把课文梳理一遍后,在来总结紫丁香能为老师做的事,这时学生应该都能答出来。

  三、 朗读需加强

  在课堂上,朗读的时间用了很多,但我感觉效果还是没有出来,有的地方应该慢点,学生读起来还是快,虽然有的地方学生处理的很好,但当学生不能将感情读出来时,老师可以范读,我在上课的时候似乎把这个方法忘了,只在上课一开始范读。

  虽然课已经上完,却值得我再回味,把课堂发生的问题一一在日后的教学中解决。

《一株紫丁香》的教学反思5

  教完《一株紫丁香》一课,深有体会。

  本节可采用以下方法教给学生识字方法:

  1、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探讨、交流识字的方法,然后推荐几个代表在全班交流经验。教师从课文中抽出含生字的词词语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读,在读中巩固识字,大部分同学对生字掌握得比较好。

  2、教师鼓励学生仔细观察生字的字形特点,采取多种方法识记字形。如“牵”、困“用编顺口溜、猜字谜的方法来识记:“牵”,牛儿躲在屋顶下,抬头看天少一画;“困”,四四方方一间,一根木头放中央。学生很快地记住了生字。

  3、“倦、困、踮”是读音的难点,“困、倦”比较拗口,“踮”要防止学生读成“diàn ”。用下面的顺口溜帮助学生巩固认读的生字:

  踮起脚尖,走进小院,

  放下书包,给树除草。

  牵牵小手,唱唱儿歌,

  笑声甜甜,不觉疲倦。

  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会了识字。

《一株紫丁香》的教学反思6

  一株紫丁香,是孩子们的一片心意,是对老师的问候与感激。读着这首清新的小诗,我们会觉得自己心里很甜很甜。这样的诗情画意,在滋润着我们的心。这炽热的童心,将激励着我们把这绿叶和花香的情意,化成无尽的关爱送给天真可爱的孩子们。这株紫丁香,不仅是孩子们送给老师的一份珍贵的礼物,更是一首值得老师久久吟诵的师生情意的颂歌。

  鉴于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主识字能力,因此,我让学生先学生字,再在自读课文是进一步识字。我在设计本课时,重在关注儿童诗教学的特点,挖掘它美好的意象。为了引导孩子体验情感,努力拉近孩子的生活与文本的距离,使孩子们通过与自己生活和文本的互动对话,顺利走进文本所蕴涵的情感世界,我采用了以学促教的方法,让学生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进行朗读,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歌意象紫丁香所传递的美好情感,在诗歌的诵读和师生的对话中享受语文的浓情蜜意。从学生的反馈来看,以学促教的形式较好,充分地尊重了学生的意愿,学生很感兴趣,但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第2和第3小节,第4和第5小节连在一起讲,并在学完之后应该有个总结,让学生对全文有个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只有作好了认识的基础才能有感而发,迸发自然的情感。

  其次,学生的写字指导过快,应该让学生观察后再分类进行有着针对性的指导。从字的结构,字的笔顺等帮助孩子们更好的掌握。

  诚如很多前辈教师所说:“拿到教材,三读其文,一读与作者对话,领会文本的主旨,二读与编者对话,了解编者的意图,三读与学生对话,设想学生的学情。”我想: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传递尽量准确信息。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株紫丁香》的教学反思7

  上课前,我就担心,这篇小诗这么有诗意,恐怕学生很难理解,也很难融入诗的感情。但结果出乎意料,孩子们上课听得很认真。

  上课一开始,我出示了紫丁香的图片,向孩子们介绍了丁香花的一些特征,学完字词之后,我在黑板上画了一棵盛开的紫丁香,帮助孩子们理解小诗。

  上第三小节时,我提问:老师在什么时候会疲倦?孩子们都纷纷想到了老师的辛劳,最后,我小结,只要小朋友们上课专心,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老师就不觉得疲倦了。孩子们似乎听懂了,上课都格外地专心。

  学习第五小节时,我提问:老师做了一个什么样的又香又甜的梦?孩子们都纷纷猜想,一位学生说:“老师一定梦到了我们长大以后的样子。”我接话:“对呀,老师梦到你们长大后成了科学家、医生等等对社会有用的人。”还有一位学生说:“老师梦到了我们班成了文明班级。”……孩子们的想象是丰富的,又是纯真的。如果我能建议孩子们让老师做一个又香又甜的梦,读第五小节,我闭上眼睛,做一睡觉姿势,我想孩子们也许能读得更专注,更真诚。

  但是,在指导学生朗读的时候要注意:

  一、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我觉得以后可以采用这种方式:你喜欢哪一段,就站起来表演朗读给大家看,其他同学欣赏,提醒学生读的时候要有快慢、有轻重、有节奏,像音乐那种朗读。

  二、重视老师的率先示范

  老师率先范读时,好像听音乐一样,请学生欣赏。然后请学生当我的小老师,说说老师是怎么读的?哪里读得好?为什么要这样读?让学生感到是一种享受,是一种乐趣,一种荣誉,在老师入情入境的朗读中接受语知和语感。

《一株紫丁香》的教学反思8

  《一株紫丁香》是一首活泼清新的儿童诗,诗中以儿童的口吻,以一株紫丁香为寄托,从一个侧面塑造了老师勤奋工作、心牵学生的美好形象,表达了少年儿童尊师爱师的真挚感情。这株紫丁香,不仅是孩子们对老师的问候,更是一首师生情谊的礼物。诗文富有童趣,感情真挚,语言生动,意境优美,是值得反复吟诵的好教材。因此,在教学时我是这样做的:

  一.以读为主线,让学生体会诗意之美

  在教学过程中,我花了大量时间在朗读课文上。朗读方法多样化,老师范读,全班齐读,小组读,男女分开读,抽生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诗意之美,情意之浓。在朗读时,我找到诗歌的关键词,从而加以引导学生的朗读,他们很容易就把握了句子的语气。比如,第一小节的关键词是“踮起脚尖儿”,我问孩子们:为什么要踮起脚尖儿?结合生活实际,孩子们知道不想打扰他人时,会踮起脚尖走路,这样学生就明白了此处应该读轻一点。然后回到课文中去,他们就会知道是学生怕惊动了老师,悄悄地走进校园,害怕打扰老师消息,并在老师不知道的情况下给老师栽紫丁香。第二小节的“老师,老师”,让孩子们体会平时自己唤老师的语气,感受这里孩子们对老师的亲切;同样的,第五小节中的“休息吧、准是”的急切、真诚,都是体会关键词语所找到的感情。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了朗读能力,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在教学课文时,我采用分节教学。

  教学时,我通过提问题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了第一节时,我提出以下两个问题:(1)紫丁香是谁中的?(2)为什么要在老师窗前种下紫丁香?并以第二个问题贯穿全文,在问题的引领下学习文章内容。

  学生读了第一节很快就知道紫丁香是学生送给老师的。这一节重点在朗读,在朗读中就体会了为什么会踮起脚尖儿。

  学习第二节时,我紧紧抓住“夜夜”一词,学生知道夜夜就是每晚的意思,从而使他们明白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深厚情谊。

  学习在第三小节时,我提问:老师在什么时候会疲倦?孩子们纷纷想到了老师每天教他们知识,还为他们批改作业很辛苦。然后我结合实际,告诉小朋友们只要他们上课专心,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老师就不觉得疲倦了,孩子们笑了。

  学习第四节时,重点讲解“花儿”,把花儿比作笑脸,体会学生对老师的爱。

  学习第五小节时,我问学生,星星都困得眨眼了,你们认为老师辛苦吗?学生都回答:“辛苦”从而引出第五小节。通过交流,学生会体会老师的辛苦。然后拓展又香又甜的梦是什么梦呢?学生展开想象。

  最后再回到开始的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要送给老师一株紫丁香,学生通过朗读,理解很容易就知道这是因为学生对老师的爱,为了感谢老师对他们的教育,学生栽下一株紫丁香,希望可以让紫丁香陪伴老师,消除老师的疲倦。这样的教学很轻松,学生学起来也容易。

  三.重视学生识字,写字的指导

  对于低年级孩子,生字教学最主要是培养他们识字,写字的良好习惯。在教学生字时,我会把生字插入在朗读教学中,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巩固学习。每教一个生字,我会让学生自由组词,说话,从而拓展了学生的知识。然后书空,巩固写法,最后同桌互相检查学习。这样有同桌的帮助,学生很容易掌握。

  在写字时,我重在强调写字的姿势,让学生一笔一画工整的书写,老师只在一旁巡视,如有不足之处就给予一些指导。这样的教学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

  回顾这篇课文的教学,我认为学生的朗读能力有所提高了。但也有很多不足,比如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课上花了很多时间去强调。还有我的教学经验的不足,有些用词过于成熟。通过这堂课,我知道了自己改进的方向,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综合各方面因素,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和成长。

《一株紫丁香》的教学反思9

  《一株紫丁香》这篇课文是一首活泼、清新的小诗,诗中一株紫丁香是孩子们的一片心意,是对老师的问候与感激。这株紫丁香不仅仅是孩子们送给老师的一份珍贵的礼物,表达了孩子们对老师的`热爱和尊敬,更是一首师生情谊的颂歌,整首小诗恬静、深情,读起来琅琅上口,回味悠长。

  这次我执教的是第二课时教学,整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我用深情的语言描绘秋天景色引出本首小诗,并和学生一起写课题,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带领他们再次走入课文。在学生解决了生字和正确朗读的基础上,提出两个大问题:孩子们是怎样在老师窗前栽下紫丁香的?孩子们为什么要把这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把课文串起来进行朗读指导,并在朗读中抓住“踮起”“ 挂牵”等关键词进行理解感悟,读悟结合,然后再回归全文,配乐朗读,拓展延伸中,我还安排了学生交流赞美老师诗句,最后以指导书写“牵、困”两个生字结束教学。

  上完课后,我觉得自己的教学流程比较清楚,生字教学、说话、朗读、拓展等环节也都具备,学生上课也很积极投入,课堂气氛较好,所以不禁沾沾自喜。但是经过自己的一番反思,我觉得这堂课的最大失败就是朗读指导不够自然不够深入,有些浮躁、表演的意味。而《一株紫丁香》这篇课文,最大的特点是意境优美感人,如果阅读中只停留在表面、夸张的朗读上,那教学真可谓苍白无力。其实,如何让学生进入学习,通过朗读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表现出来,形成个性化的朗读,如何在朗读中作到润物细无声的指导。一直是困扰着我的问题。下面就从以下几方面作简单分析:

  一、对教材的把握不够深入。

  在备课时,我反复研读文本,力求找到一个切入点来指导学生学习,根据教参指示,我设计了“孩子们是怎样在老师窗前栽下紫丁香的?”“孩子们为什么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的窗前?”两个问题,想以这两个问题来整合课文来带动学生阅读。实践下来,这种把文中大意抽象概括出来的问题法,比之前让学生在深情的朗读中,自己感悟要突兀得多。且课文语言易懂,学生能够理解,又何必绕弯子呢?虽然我的设计是精细的所提出的问题也是围绕这篇课文的,但是花了这么多精力寻找的切入点,在实际的课堂中,在学生的朗读中,究竟发挥了多大的作用?学生从中究竟得到了什么?我想,没有这两个问题学生也一样会读得很好。因为我的经验不够,对教材的把握不够准确,所以课堂上我带学生绕了个大弯子。放弃了一种智慧,选择了一种才能,放弃和选择什么,有时候直接体现出效率。此时我深刻体会到了语文教学一定要讲究实效性。

  二、对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够了解。

  在我们班,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自觉性差距较大,好的学生不用老师点拨,自己就能理解课文,并把它读好。而有的学生则是“举步维艰”处处受阻。这次上课时,为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我将2-5小节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朗读汇报时,我也只是做了鼓励性评价,和适当的煽情。许多孩子抑扬顿挫的语气,充满深情地朗读,让课堂增色不少,但这些所谓的“感情朗读”都无疑是个别的好学生给每段诗句贴上的情感标签,而忽略了大部分学生对语言内在含义以及表达方式的体察和训练。如诗句最后一段:“夜深了,星星困得眨眼,老师休息吧,……”当我引导学生观察老师在认真备课的插图时,几个学生竟 “哇塞”地叫了起来。本来想用图片引导学生尽快进入课文情境中,岂知学生没能对图片有足够的理解到产生共鸣,故朗读的效果,并不理想。另外很多学生对于“踮起”、“安静”、“夜深了”…..这些词语的体会并未深入,只是停留在浅浅的朗读层面。其间,我范读和细致引导显得尤其重要,而我却省去了,导致很多的学生未能真正走入文本。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如沐春风,以读为本的理念深入人心,教学中我们教师应有意识地为学生打开一扇深入阅读的窗口,从扇扇窗口窥视、捕捉到文字里蕴藏的真情实感,获得阅读的愉悦,从而使学生从内心深处真正燃起深读文本的欲望和冲动。这节课我对学生认知水平不够理解,低估了或高估他们的朗读能力,所以朗读才显得流于形式。我想以后备课的时候我还得再多备备学生。

  三、对教学的设计不够创新。

  由于第一次接触诗歌的教学,我备课时就顺着原来的教学模式进行设计,一路走过来,虽然各个环节、各个流程清楚整齐,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评课时当李老师提出诗歌的教学应该与其它体裁的课文教学有所区别,应体现出诗歌独特的意境美和整体感时,我便豁然开朗:我怎么没想到把它设计得诗情画意点,而只把它当成课文来上呢?的确,我们如果能时时有一种创新的意识来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的话,那我们的课堂才会永远充满生命的活力。相信有了创新的意识,我今后一定会不断地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这也是我一直努力的目标。

  备好一节课需要短期与长期的准备,需要教师对文本、对学生要有深度的钻研、创新的理念,还需要储备更多的相关知识和语言准备,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在课堂里游刃有余,挥洒自如,才能更好地实现课堂的精彩生成。

《一株紫丁香》的教学反思10

  《一株紫丁香》是一首儿童诗。诗中用儿童的口吻说话,以一株紫丁香为寄托,从一个侧面塑造了老师勤奋工作,心牵学生的美好形象,表达了少年儿童尊师爱师的真挚感情。教学时我以朗读为主线,启发学生边读边想,入情入境地读。

  一、初读课文

  读准生字新词,将句子读正确读通顺,初步感知课文大意,查字典理解词语,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句子,并打上问号。

  二、范读课文

  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初步感悟朗读的基调,再次加深对课文的感性认识。

  三、感悟读

  指导入情入境地读。读到第三遍,学生已经有感而发了,这时候再引导学生分节朗读,把握每节的情感内涵和朗读基调。读第一节时让学生悄悄地小声地读,恐怕惊动了,惊醒了老师的语气,来表达学生对老师的深情的爱。读第二、三、四小节读出亲切的语气,读出对老师美好的祝愿,读出对老师的敬重爱戴之情。为达到目的,特创设情境让学生表演读,一名学生手捧鲜花、绿色的树枝、站在窗口表达情意,其余学生感情朗读。这样声情并茂,感人至深。读第三段时,我放录音风吹树叶的声音,说:“老师您听见了吗?风吹绿叶的声音代表我们的心,我们用歌声来消除您一天的疲劳!”这样学生完全进入了情境感情非常深厚。

  四、想象读

  教师再范读,由学生闭上眼睛听读想象,想象孩子们怎样给老师送花,怀着一颗怎样的心情送花。想象老师一天的工作。再由学生来谈一谈自己所想,积淀学生的情感,在此基础上,再由学生来想象朗读。

  五、表演读

  给学生创设一个朗读的平台,给孩子一个感谢老师的机会,我让孩子们表演朗读,在集体表演之后,我让孩子们一个个上台来表演朗读,看着孩子们一个个真挚的笑脸,听着孩子们一句句亲切的祝福,此时,讲台上的我觉得无比自豪,我,一个小学老师,拥有着孩子们最真、最纯、最可爱的感情,足矣!

《一株紫丁香》的教学反思11

  这篇课文是一首活泼清新的小诗,读后大家一定觉得心里很甜很甜。这样的诗情画意,在滋润着我们的心。这炽热的童心,将激励着我们把这绿叶和花香的情意,化成无尽的关爱送给天真可爱的孩子们。这株紫丁香,不仅是孩子们送给老师的一份珍贵的礼物,更是一首值得老师久久吟诵的师生情意的颂歌。

  文章以儿童的口吻,浅显的文字,表达了浓浓的师生情。文章虽然是从儿童的角度写,但教师的形象也跃然纸上:为工作而疲倦,时时把学生挂牵,夜深了,还在写教案。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体会本课中学生对老师的爱,老师对学生的爱这样互融的情感,不知我们班的孩子们能否体会呢?

  接下来,我引导孩子细读课文。并且拓展到平时的生活中,让学生理解在生活中也应该时时带着这种感恩的心去对待每一个关心和爱护自己的人。

  本节课的成功在于我并没有违背孩子的情感发展曲线,当孩子没有象预设时同时体会师生互融的情感时,我不急于一时,等到学完课文后,再次感受,学生回答得很棒。欣赏这句话"鸟儿已经飞过,天空了无痕迹。"虽然不能如此高明,但希望能与他贴近。《一株紫丁香》这篇课文,最大的特点是意境优美感人,如果阅读中只停留在表面、夸张的朗读上,那教学真可谓苍白无力。下面就从以下几方面作简单分析:

  一、对教材的把握不够深入。

  二、对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够了解。 班里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自觉性差距较大,好的学生不用老师点拨,自己就能理解课文,并把它读好。而有的学生则是“举步维艰”处处受阻。这次上课时,为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我将2-5小节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朗读汇报时,我也只是做了鼓励性评价,和适当的煽情。

  这节课我对学生认知水平不够理解,低估了或高估他们的朗读能力,所以朗读才显得流于形式。我想以后备课的时候我还得再多备备学生。

  三、对教学的设计不够创新。 由于第一次接触诗歌的教学,我备课时就顺着原来的教学模式进行设计,一路走过来,虽然各个环节、各个流程清楚整齐,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备好一节课需要短期与长期的准备,需要对文本、对学生要有深度的钻研、创新的理念,还需要储备更多的相关知识和语言准备,只有这样才可能在课堂里游刃有余,挥洒自如,才能更好地实现课堂的精彩生成。这些是我在以后教学中应注意的。

《一株紫丁香》的教学反思12

  今天,我给孩子们上《一株紫丁香》,感觉十分吃力。孩子们似乎不会觉得老师夜里挑灯批作业备课是件辛苦的事,他们并不意识到一天工作完后,回家后还要继续工作是一种苦差。因此,看到书中的图片,他们大部分是无动于衷,只有小部分学习成绩好一点的同学能表达到,老师工作很辛苦。当我提问道,你们想对老师说些什么?他们都不知道要说些什么。后来,萌萌说要感谢老师。哎。。。辛苦备了一晚的课,最后上成这样的效果,实在惨不忍睹啊!教学目标要求孩子们要从读中感悟,但我想,老师应该是他们接触得最多,最亲近的人了,按理不陌生。但亲身接触到,却无法感受到,是什么原因呢?难道可以用短短几十分钟的朗读就能让他们明白老师的用心良苦吗?读得再好,也只是朗读水平提高了,或说模仿得好,并不是发自内心的情感抒发的朗读。

  课后,我便思考这种充满诗意且必须用心体会的情感课文,是否适合放在二年级上册中,因为孩子们都是刚从一年级上来的,他们更多喜欢大自然,动物、科学技术等故事性较强的课文,他们爱思考,能否让他们通过一件事的思考,从理解到体会,明白到在他们身边有好多熟知的东西,是他们一直忽略,从而懂得珍惜。

  由于学生的不理解,讲课变得吃力,本来的计划被打破了,我的心情顿时从晴空万里变成愁云密布。也许我也太刻意要把文中的一些难点词句让他们理解,变得讲得太多,显累赘了。

  以后教学这样的课文,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切身体会感受才行,并且一定要稳住自己的情绪,抒情文切忌讲太多,不如多读多练。

《一株紫丁香》的教学反思13

  《窗前一株紫丁香》这是一首充满款款情意的儿童诗歌。诗的字里行间流露出学生对老师深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表现出少年儿童纯洁而美好的心灵。

  诗歌语言精炼,富有节奏感、音乐美,琅琅上口,悦耳动听。非读不能见其美,非读不能见其情,非读不能见其意。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较好地体现了低年级的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具体表现在:重视朗读,以读为本。首先,配乐范读,使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然后,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并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诗歌,让学生乐于读,善于读。接着采用多种形式朗读,如:自由读、小组读、接龙读、比赛读。从中适时地指导学生注意节奏、声调、停顿等。让学生美读成诵,深入感悟,从中体会师生间的深厚情意。最后,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想一想:花香飘进教师的梦里,老师会梦见什么呢?

《一株紫丁香》的教学反思14

  正值教师节来临之际,正好讲到《一株紫丁香》这篇课文。这是一首表达同学们对老师爱的小诗。诗中歌颂老师的辛劳,老师对同学们的爱。

  这篇课文的主题是让学生先体会老师的辛劳和对学生的关怀,进而歌颂老师。在讲解时我抓住了文中的关键词语——“疲倦”和“挂牵”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老师的一天都要做哪些事情?学生都一一道来,如:上课、批改作业、放学送小朋友、处理小朋友之间的纠纷等等。有些学生父母是教师的,学生也可以谈父母在家里也在为学校的事操劳着??在学生真正理解、感受道老师的辛劳之后,再让学生读课文,把自己内心对老师的爱表达出来。因为这些都是学生耳闻目睹的事情,学生都能够真切地体会,朗读起来感情自然地就融入进去了。

  在课堂活动中,我尽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语言思维的训练,如:树叶在风里沙沙像是给老师唱歌,它会对老师唱些什么歌?说些什么话?老师会做什么样香甜的梦?会梦到些什么?学生们七嘴八舌,纷纷表达。这样学生把从书中体会到的进而转化成内心的感受,使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也陶冶了自己的情操,以此从内心表达对老师的爱。

  其实学生也是一个充满感情的个体,是一个有丰富情感的人。只有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学生也会以自己的行动表达对

  老师的爱。下课之后,欧华翔小朋友就开始以自己的行动做着一些能做的事情,主动对我说:“老师,我帮你整理东西吧?”“老师,我帮你拿东西吧。”“老师??”以后经常在讲台旁、在教室里、在校园内??会经常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学会感恩,学会回报,不仅仅是在口头上,而是在老师的言传身教中形成。给孩子们爱吧,他们也会知道回报爱的!

《一株紫丁香》的教学反思15

  《一株紫丁香》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歌,全文共5节,讲的是小朋友们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表现了小朋友们赞美老师,热爱老师的一片真情,在整篇课文的教学中,我选择了一个个问题的着落点,创设了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在问中感知和理解......

  一问

  在上课前出示第一个问题课文里的小朋友是怎样表达他们对老师的爱的呢?让学生带着问题饶有兴趣地阅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概,从而获得整体的印象。

  二问

  在学生有了初步印象之后再出示第二个问题小朋友们把一株紫丁香栽在哪儿了呢?紫丁香又能给老师带来哪些快乐呢?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重点阅读课文1、2小节,从而找到答案:小朋友们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可以让它和老师夜夜做伴。同时,此处采用的问题训练让更多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会到了读——问——再读这一学习方法,还为下面的三小节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三问

  在学生们深深体会到小朋友们是想让紫丁香和老师做伴这一问题后,紧接着再次出示问题三:代表小朋友的紫丁香是分别怎样与老师做伴的呢?然后放开手脚让他们在小组内通过合作、讨论等方式自读以下3小节,最后都得到紫丁香用那沙沙的响声让老师听到了动听的歌曲,紫丁香用那盛开的鲜花让老师看到了孩子们那张张笑脸,紫丁香用那阵阵清香让老师闻了进入甜美的梦乡这一系列答案。在以上这一问中,小组合作的精神,对学生个性化思维的提高与发展得到充分的展现。

  四问

  在加强了课文部分阅读训练之后,紧接着出示问题四小朋友为什么这么尊敬自己的老师呢?让学生再次诵读全文,让他们体会到了原来老师是那么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