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1-01-26 13:10:00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

  《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教学反思1

  长方体的表面积属于空间与模型这个模块。在认识了长方体的基本特征,利用面与面之间的关系,探索出其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在备课的时候,我认为这课虽然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之一,但学生在理解长方体面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扩展,应该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但从学生的课后作业上看,还真是问题多多。分析了一下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生对总结出来的公式还不熟练。

  虽然,我还教了学生记忆的技巧,但是很明显有的学生在算面积的时候还是张冠李戴,这说明学生对一个新知识的掌握还需要反复、重复加强。

  2、学生对题目意思理解不透。

  有的学生马虎大意,对完成作业态度不够,草草了事。以致有的题目存在“陷进”,他并没有发现出来。比如,房间贴墙纸,地面肯定是不用贴的,有的学生就没有想到。

  3、计算上有问题。

  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有些繁琐,这就要求学生计算细心 ,可是从作业上看,还是有些学生算式是对的,算错了。很可惜的。计算基本功以后还是要多加训练。

  《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教学反思2

  一、利用旧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把枯燥无味的数学教学变为学生感兴趣知识,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在教学中必定要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学生对知识的探讨过程。在活动中,一方面要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猜测结果,除此之外教师进行适当引导。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一知识的教学中,我首先要求学生说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做好复习工作,同时提出新问题——长方体六个面的面积合并起来又是什么样的面积呢?要求这个面积又怎样求呢?你能求这个面积吗?这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通过实际操作,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之前,首先要求学生拿出自己制作好的长方体实物,然后教师也拿同样的长方体教具进行教学。在没有展开长方体的表面之前,教师引导学生分别用手点出长方体的上、下、前、后、左、右这六个面,并说出这六个面各自的长和宽,然后启发学生想:要求它的表面积,这六个面可以分为几组,每组有几个面?各组的长和宽又是长方体相对应的长、宽、高的哪个长度?接着让学生进行学习小组讨论,并要求每个小组派一人汇报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从而归纳出:可分为三组:分别是上、前、左,每组有2个面,各自的长和宽分别是长方体的长和宽、长和高、宽和高,要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就是把上面加前面再加左面的和乘以2,用长方体的长、宽、高表示就是:(长×宽+长×高+宽×高)×2,这时,要强化学生记住,长×高、长×宽、宽×高各是长方体的哪个面,有利于下面教学求长方体的四个面或五个面的面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公式以后,教师就举出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长方体实物,给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引导学生运用公式进行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三、根据实际,在教学中教会学生灵活运用公式。

  在学生掌握了求六个面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怎样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碰到实物,如粉刷一截明水渠、教室、烟囱等。要求它们的表面积,又怎样求呢?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画出“一截明水渠的立体图”,指导学生观察教室和烟囱,它们要粉刷的是哪几个面?要求这些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就是求几个面的面积,要求这几个面的面积与上面所学的求六个面的面积的公式有哪些变化?然后又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找出求长方体三、四、五个面的表面积的公式。

  我记得新课程标准里面有这样的一句话: 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我在教学中就注意到了这一点,做到引导让学生自主探讨、合作学习,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教学反思3

  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让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意义,初步学会长方体和正方体面积的计算方法。

  2、探究性目标:能根据现实情景和信息,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观察思考等解决问题的方法,去探求、经历、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概念和计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探求意识和探求能力。

  3、情感性目标: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数学情感体验。

  教具、学具准备:

  长方体和正方体药盒、长方体和正方体学具、直尺、不同规格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板若干组、剪刀、透明胶、卷尺、竹竿等。

  教学设计理念: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应积极创设各种有利于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教育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矛盾,独立思考和相互启发。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应加强对学生活动的设计,使活动的内在结构以及活动之间的结构有利于培养学生敢于求知、求异的探索态度,善于求新、设疑、迁移的学习能力,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动手操作能力。其次、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来充实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多种知识和技能创造性地学习和实践。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注意选取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经验背景的活动,按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第三、教学内容要有利于学生的探究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假设并制定科学探究活动计划,有利于学生的观察、实验、记录、统计等,有利于学生思索并得出结论。第四、探究活动要在情感态度上与儿童贴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调动儿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活动情景,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了,下面请同学们用老师为大家准备的这些长方形或正方形纸板每个小组做一个封闭的长方体纸盒。比一比哪一个小组合作得最好,最先做完,下面开始吧!

  2、小组合作,利用长、正方形纸板动手制作长方体纸盒。

  3、师:同学们合作得很好。哪个小组的同学能说一说你们制作的长方体纸盒它得基本特征,指出它的长、宽、高,并分别指出和长、宽、高相等的棱。

  生1: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生2: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生3:长方体的6个面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生4:拿着长方体指出它的长、宽、高。

  师:沿着长方体纸盒的前面和上面相交的棱剪开,再展平。(教师将长方体表面积教具展开贴再黑板上)

  简析:此环节为学生创设了充分的想象空间,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巩固所学知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并使学习数学成了一种乐趣,从而唤起了学生观察、探究、发现数学规律的欲望,为学生学习新知作了铺垫,使学生顺利进入下个环节的学习。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教学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下面请同学们观察自己制作好的长方体纸盒,分别用上、下、左、右、前、后标明六个面。

  师:长方体有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它们的面积怎么样?

  生:(拿着手中展开的长方体)上面和下面、左面和右面、前面和后面是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它们的面积相等。

  师:有几组面积相等的长方形?

  生:总共有三组面积相等的长方形。

  师:刚才我们观察了长方体的展开图形,现在我们一起来观察正方体的展开图形(课件演示正方体展开图形)

  师:展开后的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有几个相等的面?

  生:每个面是正方形的,有6个相等的面。

  师:(指着两个展开的图形说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6个面的面积总和叫做它的表面积。 (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简析: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表面积的概念,通过让学生亲自操作,认真观察,使其更清楚的看出长方体相对面的面积相等,也为下面学习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做好准备。

  2、教学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师:既然长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那么怎样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呢?请你们用自己制作的长方体纸盒,想一想、量一量、算一算,合作完成。

  生合作探究计算方法,汇报如下:

  生1:我们组列式是65+65+63+63+53+53,分别求出长方体上、下、前、后、左、右6个面的面积,再把它们的积加起来就是它们的表面积。

  生2:我们组列式为652+632+532。我用652求上下两个面的面积;用632求出前后两个面的面积;用532求出左右两个面的面积,然后把三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生3:我们组列式是(65+63+53)2。我用65求出上面;63求出前面;53求出后面。然后用它们相加的和再乘以2,就求出六个面的总面积。因为长方体六个面中分别有三组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

  生4:我们组列式是(5+3+5+3)6+532。我用5+3+5+3求的是长方体展开后大长方形的长,再乘以6就求出上下、前后4个面的面积;532求的是左右两个面的面积。最后再求出它们的和。

  生5:我们组制作的长方体纸盒和他们的不一样,因为左右两个面是正方形,所以我列式是:634+332,我用634求的是上下、前后四个面的面积;用332求的是左右两个面的面积。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师:你们计算的很准确!你们组制作的长方体纸盒是一个特殊的长方体,你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简捷的计算方法,很值得学习。生活中的长方体确实是各种各样的,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好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师:长方体的表面积我们会计算了,那么正方体的表面积应该怎样计算?

  生1:正方体同长方体一样都是六个面,而这六个面的面积是相等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所以我认为正方体的表面积等于正方形面积乘以6。

  生2: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面积相等,所以正方体的.表面积等于棱长棱长6。

  简析:当学生理解表面积的概念后,急于知道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如果把求法直接告诉学生或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推导出表面积的公式,就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让学生运用自己的长方体纸盒,通过讨论、测量、计算等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降低了理解的难度,也进一步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了合作和探求知识的意识。在此环节中学生不仅自己主动经历表面积的计算过程,感受到了表面积的意义,而且也使自己探索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师出示一个长方体药盒,问:你能计算出它的表面积吗?(不能。)为什么?(生:因为不知道每个面的长和宽)现在告诉你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10、8、6厘米,你能算出它的表面积吗?只列出算式不计算。

  2、生独立计算。

  3、师:通过列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只要知道了长方体的长、宽、高,我们就可以求出它的表面积。)

  简析:此环节是加强了学生对所学内容进一步理解深化巩固,也是对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抽象过程。

  四、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1、师:请同学们拿出正方体药盒,帮助工人师傅计算一下要加工100个这样的药盒,至少要用多少纸板?

  2、师出示一个正方体纸盒,让学生观察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有5个面)告诉学生它的棱长是10厘米,求出制作一个这样的纸盒至少要用多少纸板?(只说算式)

  3、师:假如我们的教室要重新粉刷,你能计算出需要粉刷的面积是多少吗?请同学们利用老师给大家准备的测量工具,分工合作,看哪一个组最先计算出结果。(可把学生分成两个或三个组,在实际测量中遇到困难可与本组同学或老师进行交流)

  简析:数学学习,从理解知识到具体应用,解决实际问题,这是一次飞跃。本节课所设计的练习题都是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物品,灵活应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解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应用中发展智能。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还了数学的本来面目。

  五、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简析:归纳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总结交流学习方法,对知识的掌握及今后的学习相得益彰。

  反思: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是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著名数学家波利亚)在这个案例中,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以及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具体事物出发,通过实物、教具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给学生充分观察和实际操作的机会,让他们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生产实践,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这是新大纲中所强调的。教师遵循了新大纲的理念,从生活实际引入,为学生创设了探索新知识的条件,让学生参与到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去。将抽象的知识变成了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东西,使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对知识的思考与实物模型的演示和操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表象,建立概念,以动促思。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发现和总结出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方法,并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多种算法的交流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有助于学生形成探索性学习方式,我们深刻体会到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不包办代替,努力创设情景,提供空间,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让学生充分经历-和感受了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意义和计算方法,并且初步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思维和应用数学的意识。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建立了自信心,激发了求知欲,获得了成功得体验。

  《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教学反思4

  1、关注学生观察、思维、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时,我让学生在课前收集了一些不同材质、大小不同的长方体物件,以制作这些物体需要多少材料这个实际问题入手展开教学,然后让学生思考,想办法,动手剪,展开后求出展开图的总面积即可,从而揭示表面积的概念。学生对学习材料本身是非常熟悉的,因而感到很有兴趣,在课堂教学中保持着比较活跃的思维状态。课堂教学目标的实施非常顺利。课后,布置学生进行课外实践作业,寻找生活中的不同材质、不同大小的长方体物件,分析制作这个物件需要材料的多少与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计算的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实践能力。

  2、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展开教学。

  在教学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时注意引导学生依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的特征展开教学。通过对长方体正方体教具的观察、测量、计算来体验探究表面积的整个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还结合学具,让学生在长方体、正方体学具上标出长、宽、高,然后思考相对的面面积怎么求,从而让学生逐步养成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3、强化技能训练,练好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功:

  由于表面积教学已不再死定计算公式,这也为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所必须。因而在教学中,我关注了学生作图能力的训练,从开始的看图说数据,到根据数据画草图,再由看数据想图形,在这个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同时让学生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我设计了多个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素材,如要制作一个电视机罩需要多少布、制作一个金鱼缸需要多少玻璃、一个牛奶盒要包装四周需要多大的包装纸等等,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思考到底要求哪几个面的面积总和,然后选择有关数据进行计算,灵活解决实际问题,二不是死板的运用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1、学生生活经验还有所欠缺:

  从一些作业中发现有的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有些同学很难与实际物件联系起来。比如房屋的通风管,由于缺乏观察生活的习惯,有的同学计算使用铁皮时计算了6个面的面积。还有些同学缺乏空间想象力,还是分不清楚具体的面应该怎样求才是它的面积。特别是一些拓展创新题,更是让不少学生感到困难。学生缺乏耐心细致,做不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因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失误较多。

  2、学生对词语表述的理解能力比较弱:

  例如横截面、占地面积、周围所蕴涵的数学内涵还不够理解,影响了解决问题的效果。

  《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教学反思5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部分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并对和方体与正方体的特征有了初步认识的进行教学的,即学生已经明确了长方体与正方体都有6个面,而且长方体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正方体6个面的面积都相等的基础上教学的。计算长方体和正主体的表面积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通过这部分学习,还可以加深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理解,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为了更好地建立表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我学生动手操作和直观演示,按照“引入情境——自主探究——掌握规律”的教学思路设计教学方案。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开课时我创设了做一个长方体纸盒的用料这一情境,引出了表面积的概念,学生通过思考与交流,认识到“要想知道长方体的六个面到底有多大,必须六个面的面积总和”,这样设计既能刺激学生产生好奇心,又能唤起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产生学习的需要,使学生在自主思考中理解了表面积的意义,为探索长方体表面计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实践操作,合作探究

  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时,我先让学生动手操作,,以长方体学龄为依据,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通过比较更为深刻地认识了长方体的特征,抓住了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关键,然后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通过说一说、算一算等方法,共同探索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这里鼓励学生用不同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

  3、联系生活,由浅入深

  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表面积极计算方法后,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在师生共同参与和评价中完成练习训练,达到由浅入深、推了出新的效果,并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本节课还存在有不足,如果能先行复习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以及长方体的特征再进行新知的学习,学生会学得更轻松。

【《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相关文章:

长方体表面积的教学反思范文(精选6篇)12-23

《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推导》的教学反思12-2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12-23

职教的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12-18

通用英语的实战示范教学反思范文02-23

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说课稿 长方体的表面积11-02

《圆柱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03-16

多变的天气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12-23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11篇)02-21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11篇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