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做做看》教学反思

时间:2021-01-14 17:03:1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动手做做看》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动手做做看》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动手做做看》教学反思15篇

《动手做做看》教学反思1

  今天,我给学生上了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第四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新课《动手做做看》。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引人深思的故事:科学家朗志万告诉小朋友装满水的杯子放进别的东西,水会漫出来,放进一条金鱼却不会。伊琳娜动手一做发现科学家的话是错的。朗志万告诉她——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要用心听,用心想,懂得动手实践的道理,并感受到动手做的乐趣,明白动手做的意义,唤起学生勇于实践的意识。为了达到教学目的,让学生从故事中受到启发,我主要从“用心品读,读中感悟”和“动手操作,做中体会”两方面来进行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用心品读,读中感悟。

  《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进行文本对话的主要途径,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的主要方式。”所以,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理解课文,让学生从读中感悟并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与文中主人一起苦恼、一起快乐。如在读朗志万提出的问题时,我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科学家的了解与看法,从而明白科学家是个很优秀、很了不起的人。再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朗志万提出的问题,并说说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然后同桌之间读一读,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而后,通过指名读,小组读体会两个小朋友对这个问题坚信不移的态度,从而引出伊琳娜的疑问,明白动手做做的意义。在伊琳娜发现朗志万的话错了时,读出她生气的心情是很重要的。我先让学生讲讲发现自己受骗后的感受,再说说读这句话时应用什么语气。通过老师范读,男女比赛读,表演读,小组内读一读的方法,学生很快就从读中体会到了伊琳娜生气的心情,并感受到了伊琳娜敢于向科学家提出错误的勇气。最后理解朗志万说的那段话,也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后再大声朗读,说说自己从他的话中读明白了什么。这样,学生不会脱离文本,能牢牢地把握住整篇课文来思考问题了。

  正是有了这些不同形式的朗读,才让学生紧紧地围绕着文本进行学习,让学生在读中升华了情感,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也让课堂多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动手操作,做中体会。

  要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不是很难,但要让学生通过课文体会动手操作的乐趣,明白“动手做做看”的实际意义,就一定要真正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操作。课上,我先准备了一条金鱼和一个杯子。在读完伊琳娜的疑惑后,带领学生和我一起操作朗志万的实验,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验的过程,并说说看到实验结果时的心情。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很快就体会到了伊琳娜的心情,明白了“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的含义。在学完课文后,我再一次将一个有趣的话题抛给学生:有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在杯子上面放一张纸,再把杯子倒过来,请问会出现什么情况?A、水会全部倒出来。B、水不会倒出来。学生看完后,争议纷纷,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选择要动手做做看来证实自己的答案。从而唤起了学生勇于实践的意识,将内容进行了拓展,也突破了教学难点。

  整堂课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参与,效果还不错。但也出现了几个不和谐的地方,值得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与改进。如,在引导学生读出伊琳娜生气的语气时,我提醒学生可以想想平时生气时会做什么动作,用表演的形式来朗读这句话。有的学生就加上了一些粗鲁的动作或不文明的语言,这样反而过火地强调了伊琳娜的生气,也教给了学生不好的行为习惯,起到适得其反的结果。在引导学生理解朗志万最后说的那段话后,我出了“()说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要()。”这样一句话让学生仿照“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的学生说:“小偷说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要自己试试看。”我当时没有及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与正确的引导,导致后面几个同学也出现说偏题的现象。如果我及时引导说:“朗志万是一个了不起的科学家,是有一定权威性的人物,他说的话一般人都会相信的。小偷的话当然不可信,他是一个坏人,没有人会相信他的话。要在括号里填有一定权威性的人物才行。”我想学生听了后,也一定能够及时明白题意,就不会这样的课堂尴尬了。

  提高语文教学素养,培养语文教学机智,是我在今后工作中不断努力的方向。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不断进步,做得更好。

《动手做做看》教学反思2

  我觉得这节教研课上的很成功。首先孩子们课上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兴致高涨。课上他们敢于与老师、同学争论,并在争论中学到知识。卢毅同学在张瑞同学对他提出读书的不足之后,勇敢的让张瑞同学为他做示范然后心服口服的坐下。在做实验时孩子们更是热情高涨,为成功的做好实验的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在这节课上,孩子们的心灵是自由的。语文课标指出:要把语文课上成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就应该给学生一个自由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放飞心灵,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此外,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课上老师的教学机智还有待提高。本堂课我有两处没有抓好时机对学生引导。如:卢毅在同学做实验时指出:“程伟同学是把金鱼扔进水里的。”我当时没有对他作出回应。其实这说明这个孩子看的很细心,我应该对他加以表扬,并让学生读出书中做实验的原句让学生知道伊琳娜是“放”进金鱼的,在引导学生做实验效果会更好。又如:让学生在文中找出伊琳娜生气的段落,张洪洋同学有不同的看法,虽然他的看法是错的但他很坚持。此时我急于说服他,最后虽然他认同了我的看法,但似乎并未明白。如果当时我让他再读读第5自然段,然后做实验帮助他理解,效果会更好。

《动手做做看》教学反思3

  上完公开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觉得自己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1、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前谈话时,出示郎志万和伊琳娜图片,让学生喊喊他们的名字,接着交流搜集的有关伊琳娜、郎志万、居里夫人的资料,不仅有助于理解课文,而且拓展了学生知识面,这时老师顺势而导:“法国科学家郎志万经常喜欢问小朋友们一些奇怪的问题,今天他又提出了什么问题呢?”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自然而然进入到了文本。

  2、在课堂上,设计了形式多样的朗读,体现了“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的教学理念,在生生这间的朗读评价中,在老师对重点语句朗读的指导中,让学生的朗读水平得到提高。

  3、为了激发学生学生探究的兴趣,理解“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敢于大胆质疑、动手实践的能力,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在本课教学中设计了两个实验:一是亲手做金鱼实验,将一玻璃缸放在高凳上,当场装满水,再把一条金鱼放进钢中,观察实验结果;二是在初步理解“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基础上进行拓展,出示亚里士多德的著名论断:“两个铁球,一个十磅重,一个一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十磅重的一定先着地”,学生众说纷纭,但基本上都认为亚里士多德说的是正确的,这时做了一个类似的实验,让学生将轻重不同的两本书举到同一高度,然后让两本书同时从高处落下来,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惊奇地发现:两本书同时调到讲台上。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哲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推而广之,其他人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可以说,两个实验,让学生亲眼所见,亲手操作,既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又能有效轻松地突破教学重点,使学生较为深刻地体会到在学习和生活中听到别人表达自己的意见时,要通过思考去判断,敢于大胆质疑,遇到有疑问的地方,要动手做做看。

  4、在课堂上引进课外阅读《两个铁球同时落地》,不仅仅引导学生对“科学家的话不一定都是对的、哲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而且将扩大学生阅读面的理念由课外直接带到了课堂上。

  5、注重语言文字训练。如抓住“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进行了给“光”找近义词、给这个句子换一种说法联系,促进学生语言内化。

  6、注重课外拓展。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之后,引导学生想象说话:伊琳娜听了郎志万的话,可能会说些什么?这是对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有利实践。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同时,阅读教学也是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语感的主阵地,“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回顾我的教学,老师们认为本课的教学设计切中单元主题“无论学生和生活,都离不开动手和动脑。”设计中充分关注到学生学情,教学步骤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引导学生一步步明白“动手做做看”的意义,但也有不少瑕疵和不足,主要在以下方面::

  1、动手实验部分如果在预习时,让学生自己在家亲手做做,然后在课堂上说说自己看到的现象。这样会更加激发其他同学想动手做做的欲望和兴趣。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在现阶段是个难点。常训练学生可以得到好的训练。

  3、思考—动手—结论,缺一不可,首先关键在于学会思考。动手做的前提是“怀疑”也就是思考的过程,对这个过程的阐述不是很多,以致拓展时,学生拘泥于“动手”。

  4、朗读教学扎实有效,教师激情昂扬,换词教学使学生思维开阔,但是板书设计稍有些滞后。

  5、师生之间的语言(朗读等)互动做得比较好,如果能做到师生之间能做到情绪(学生参与激情与态度)互动达到一致,这节课将更完美。

《动手做做看》教学反思4

  《动手做做看》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科学家朗志万在培养孩子们的科学

  精神和实践能力上,煞费苦心。他把一个错误的结论告诉孩子们,还问孩子们为什么,目的是让孩子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这一课会带给孩子们很多启迪,要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进行教学时,我开头设计了质疑的问题:由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此时学生学习兴趣倍增,学习课文就特别投入,效果也较好。而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阅读理解和体验,也是新课改理念所倡导的。

  我在教学中抓了语言文字训练。如理解“漫出来”,让学生给“漫出来”找个近义词,再从生活中举例子。语文源于生活,把语文与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理解“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这句话中的“光”字,老师让学生换词读一读,促进学生语言内化。有个学生想到“总”,还有想到“只”。

  不足之处:在生字词的教学中复现太少,生字词要采用意义识记方法,从“音形意”三个方面抓。低段语文的生字教学应该放在重要位置。缺少让学生整体感知的环节,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给学生提示词。还有就是课时划分不够合理。教学中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在今后不断探索与改进的地方:如我的语言还不够精简;如何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当学生的回答有偏差时,如何有效地引导等。

《动手做做看》教学反思5

  小孩子的思维最容易被牵引,人云亦云的。比如我们老师上课提一些导向性的问题:这张图美吗?学生肯定会迎合你回答:美──!课程标准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以及提倡学生质疑问难。选入这样的文章无疑是教育孩子做任何事要有主见,敢于质疑的好素材。

  在学习《动手做做看》时,如果我们教师只停留在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这个科学素养的培养定位上,显然过于肤浅。所以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设计了朗志万和伊琳娜有什么区别,旨在让学生明白朗志万是科学家,他可以说是知识的权威。然后紧紧抓住其他小朋友和伊琳娜对待朗志万提出的问题的不同态度,来引导学生感悟伊琳娜身上所发光的品质──那就是敢于向权威质疑,不轻信不盲从。让学生感悟这道理就是要让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这也是动手做做看的前提,发明创造的关键!也是现在小孩所缺少的品质啊!

  我们天天喊着尊重学生,我们可以潇洒地把课堂对学生拱手相让,可以允许学生自选作业然而,你可曾想到,往往是我们老师对教材没有深层的处理,使我们的学生失去了一次提升素养的机会啊!

《动手做做看》教学反思6

  小孩子的思维最容易被牵引,比如:上课提一些导向性的问题:如:“这件衣服美吗?”学生肯定会亦口同声回答:“美”!课程标准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以及提倡学生质疑问难。本文无疑是教育孩子做任何事都要有主见,敢于质疑。如果我们只停留在“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这个科学素养的培养定位上,显然过于肤浅。所以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设计了“朗志万和伊琳娜有什么区别?”为问题,直到让学生明白“朗志万是科学家,他可以说是知识的权威。”然后紧紧抓住“其他小朋友”和“伊琳娜”对待“朗志万”提出的问题的不同态度,来引导学生感悟“伊琳娜”身上所发光的品质——那就是敢于向(科学家)权威质疑,不轻信不盲从。让孩子感悟道理就是要让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留心)人。这也是动手做做看的前提,发明创造的关键!也是现在小孩所缺少的品质。我们天天喊着“尊重学生”,我们可以潇洒地把课堂对学生拱手相让,允许学生按等级自选作业……然而,你可曾想到,往往我们对教材没有深层的处理,使我们的学生失去了一次提升素养的机会。

  所以,我相信如果有机会让家长分享到这篇课文的话,家长也会更添一份家庭教育的责任感和家庭教育的指南吧。我国的母亲教育,这一切都太缺乏创造思维意识和对孩子成长及其作为独立的人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探究。

《动手做做看》教学反思7

  《动手做做看》是一篇很有趣的课文,通过小朋友伊琳娜在科学家朗万志的引导启发下,动手做做看,悟出了"科学家讲的不一定都是对的,动手做做看。"在孩子读完课问题目后,我让孩子带着两个问题自由读课文,“动手做做看是谁说的?课文讲了哪些人?你喜欢谁?为什么?”孩子们读开了,有孩子边读边和同桌谈论着。三五分钟后很多孩子举手了,第一个问题很好回答,大多数孩子说出“动手做做看”是朗志万说的,个别孩子说是妈妈说的。我让孩子们在书上找答案,划出有关句子读一读,重要学习朗志万的话。他为什么这样说?你读懂了什么?让孩子自己再读全文,在四人小组中议论交流。

  孩子开始说了,有人说:“朗志万是故意提出这个问题的,他很会教孩子。”

  “我知道了科学家说的话也可能有错误,我们要动手做做看,看看他说的是不是正确。”“我想到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是明说的,这孩子真的是看书看多了,语言的感觉特别敏锐。我把他说的这成语写在黑板上,让孩子说说记记。

  “我想到了我们上学期学的《酸的和甜的》,里面的松鼠和兔子就没有动手试试看,小猴子才是动手做做看的。”呵,孩子还会联系旧文,联系得真是到位。我表演了发言的泽,说他真会读书,想得真好。小家伙高兴得红了脸蛋。

  ……

  趁热打铁,在孩子的议论中,再让孩子读书。

  了解了朗志万,我开始引导孩子说说伊琳娜,你认为她是怎么样的一个人?要让孩子说出来,也从课文中找出句子来说说。孩子有的说她是个好问的人。有的说伊琳娜是个爱动脑筋的人。有的说伊琳娜不随便相信科学家,敢和科学家对质。有的说她是个爱动手做做看,善于实践的人。还有的说她是个懂礼貌的孩子。在孩子的议论中还是找课文句子读,一次一次的读课文。

  最后全班一起再读读课文,读完了,我拿书上合作伙伴的话问孩子:“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吗?她会对朗志万说什么?”唯说:“她会说,朗志万先生,我懂得了不要都相信科学家的话,要相信自己亲手做的。”彬说:“她会说,谢谢您,朗志万先生。”书说:“她会说我误会了,对不起,朗志万先生。”……听学生这么说,我知道他们都能够理解课文了,可是课文中主要告诉我们了什么?我问孩子说:“读到这里,你有什么话想说吗?”教室里沉默了一会儿,终于有只小手举起来,“我知道了科学家说的话不一定都是对的,我们要动手做做看。”这是课文中的,能够延伸到我们实际的生活吗?终于我们的炜说他看百科全书时好象看到书上有错,就和妈妈一起做做看,验证对吗。“这是说,书上的东西不一定都是对的,如果我们有问题一定要多请教别人,动手实验来判断是不是正确的。”玉说到她妈妈,她妈妈教她很多知识,可是有时侯妈妈也会有错误,我们应该找实际来说明。终于听到了,我赶紧接着说是呀,我们的爸爸妈妈都很会教我们,可是爸爸妈妈说的不一定都是正确的,我们可以试着实践来判断。我把话锋一转,“老师也一样,我觉得我虽然教你们,可是也一样会有错误,同学们就经常帮助老师,如果有错误,我们很多同学都曾经帮助过我了。所以,我们小朋友对长辈说的话要学会思考,学会用实践来证明,不要都全部相信。”后面的道理好象深了点,我有灌输之嫌,可是也只能够这样了。最后留有个问题,朗志万到底是哪方面的科学家?让孩子回家查找资料。

  我自己回家找一下,我才知道伊琳娜原来是居里夫人的大女儿,同样是诺贝尔奖的获得者,而朗志万,是个物理学家,是爱因斯坦很要好的朋友。明天不知道孩子能够查出来吗?这个故事对于伊琳娜来说,妈妈和朗志万对事的态度给她留下了深深的影响。

  晚上自己细想,我这堂课上是不是话多了,让孩子读的时间不够。问题是就那四个大问题,分在课堂的不同时间,可是沉浸下来让孩子读,品的余地不够?这么说过去,如果孩子没有倾听,真的只是走过场罢了。因此不管是什么时候,倾听是很重要的,倾听是学会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

《动手做做看》教学反思8

  这篇课文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发人深省的故事,科学家朗志万在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上,可谓煞费苦心。他把一个错误的结论告诉孩子们:“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再问孩子们:“这是为什么?”目的是想让孩子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教学完这篇课文,我布置一项作业:让学生回去也做这个实验,看看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什么东西,水不会漫出来。学生对于这项作业非常兴趣,他们写出来的日记特别有意思,不信,你瞧:

  有趣的实验

  今天,我做了一个有趣的小试验.我准备了四杯水,还有盐,糖,味精,大米四种材料.我把四个杯子都装满了水,然后把四种材料分别投到四个水杯里.只见糖宝宝大部分都沉到了水里,还有一些赖在水面上不肯走,杯里的水溢了出来.味精宝宝很优雅地全部沉到了杯底去了,水还是溢了出来.大米宝宝有些沉到水底,有些也待在水面上不肯下去.可能是大米宝宝太胖了,杯里的水溢出了许多.盐宝宝也迅速地沉到水底,过了一会儿,水面上还结了一层白白的,像霜一样的东西.但奇怪的是,这一次杯里的水没有溢出来.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上网查了资料,原来盐的分子比水分子小,盐分子钻到水分子的空隙中去了,所以水没有溢出来.

  这个实验真有趣,让我增长了知识.

  一次有趣的`实验

  城关小学 二年三班 方浩宇

  今天,老师叫我们回家做一个关于将什么东西放进一个装满水的杯子,水不会溢出来的实验。

  我听了以后,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一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准备了一个装满水的杯子、一片树叶、一块木头、一粒小石子、一枚硬币。

  首先,我把一粒小石子投进装满水的杯子里,水一下子溢了出来。接着,我把一枚硬币放进杯子里,可惜,也失败了。紧接着,我小心翼翼地将一块木头放进水里,结果,又失败了。这时,我就像泄了气的皮球,感到很失望。

  当我看到还剩下一片树叶还没试,这可是最后的一次机会,我把树叶放进水里,心里像有一只小兔——咚咚直跳。我屏住呼吸,睁大眼睛,水没溢出来,这下成功了!我高兴得跳了起来。

  通过这次有趣的实验,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失败是成功之母。”

《动手做做看》教学反思9

  该文讲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科学家郎志万把一个错误的结论告诉孩子们,再问孩子们为什么,目的是让孩子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这篇课文要求学会写9个字,会认10个字,要求孩子们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中受到启发,唤起孩子们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这篇课文对于三年级的孩子们来讲,语言浅显易懂,在教师引导下从字面上理解并不困难,但是要让他们真正懂得其中包含的深刻道理,在心中引起思考、共鸣,却并不容易。根据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我认为在本课教学中宜于采用创设情境、直观演示、合作探究等方法,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感染,使他们充分感受到“动手做做看”带给他们的乐趣和感悟。

  上完本课后,结合师父对我的指导,我对自己的本科教学进行以下反思:

  1、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前谈话时,出示郎志万和伊琳娜图片,让学生喊喊他们的名字,接着和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伊琳娜、郎志万的资料,不仅有助于他们理解课文,而且拓展了学生知识面,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自然而然进入到了文本。

  2、在课堂上,我设计了形式多样的朗读,体现“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的教学理念。在教授第一自然段时,指导学生朗读郎志万的提出的问题: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呢?郎志万提出的这个问题真是奇怪,所以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带着奇怪的语气读读这个长问题。

  在教授第2-4自然段时,让孩子们找到书中小朋友们听了郎志万的问题以后各有的反应之后,分角色练习和朗读各自的对话,由此引导学生想象人物心理,使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更加深入,有助于朗读时能较好地把握感情脉络。但是当读到伊琳娜用生气的语气对郎志万说的话时,我的指导不够到位,学生读的不是很好。

  3、为了激发学生学生探究的兴趣,理解“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敢于大胆质疑、动手实践的能力,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在本课教学中,我设计了两个实验:一是亲手做把一个苹果放入放满水的杯子中后的反应实验,让学生观察结果;二是做金鱼实验,将一玻璃缸放在高凳上,当场装满水,再把一条金鱼放进钢中,观察实验结果。

  但是在操作中,由于我的失误,第二个实验没有做到位。而且我认为如果动手实验部分如果在预习时,让学生自己在家亲手做做,然后在课堂上说说自己看到的现象。这样会更加激发其他同学想动手做做的欲望和兴趣。

  4、在本课设计中,我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之后,引导学生想象说话:伊琳娜听了郎志万的话,可能会说些什么?这是对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有利实践。

  5、在指导写字教学中,我范写了两个字:“提”和“题”。我让学生先是仔细观察这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但是当中我没有设计让学生加以区别这两个字。这是一个缺憾!

  通过本次教学,让我想到一句话: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是啊,我们只有在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中加以积累和改进,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有所进步。上完这堂课后,我觉得自己有很多收获,在今后的课堂中我会更加注意课堂细节,使自己的课堂更加地完美!

《动手做做看》教学反思10

  《动手做做看》这篇阅读课文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一次,科学家朗志万故意把一个错误结论告诉小朋友,再问为什么。目的是让孩子们明白: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伊琳娜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她不迷信权威,在妈妈的启发下动手实践,获得了正确的答案,并明白了科学家真正的目的。用一件生活中的小事引出一个深刻的道理,引出了教育专题——“用心思考,勇于创造”,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培养科学精神、科学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的生动教材。

  在学习《动手做做看》时,如果我们教师只停留在“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这个科学素养的培养定位上,显然过于肤浅。所以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设计了“朗志万和伊琳娜有什么区别”,旨在让学生明白“朗志万是科学家,他可以说是知识的权威。”然后紧紧抓住“其他小朋友”和“伊琳娜”对待“朗志万”提出的问题的不同态度,来引导学生感悟“伊琳娜”身上所发光的品质──那就是敢于向权威质疑,不轻信不盲从。让学生感悟这道理就是要让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这也是动手做做看的前提,发明创造的关键!也是现在小孩所缺少的品质啊!

《动手做做看》教学反思11

  《动手做做看》第四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引人深思的故事:科学家郎志万把一个错误的结论告诉孩子们,再问孩子们为什么,目的是让孩子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认识并从中受到启发,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老师设计了“朗志万和伊琳娜有什么区别”这个问题,旨在让学生明白“朗志万是科学家,他可以说是知识的权威。”然后紧紧抓住“其他小朋友”和“伊琳娜”对待“朗志万”提出的问题的不同态度,来引导学生感悟“伊琳娜”身上所发光的品质──那就是敢于向权威质疑,不轻信不盲从。教学中,老师注重了以下几方面:

  1、抓读的训练。

  在课堂上,设计了形式多样的朗读,力求体现了“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的教学理念。如:个别读、分角色读、齐读、比赛读等。老师抓住了重点语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体味伊琳娜情感的变化,让学生在读中提高朗读水平。

  2、抓了语言文字训练。

  如理解“哄骗”,让学生给“哄骗”找个近义词。理解“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这句话中的“光”字,老师让学生换词读一读,促进学生语言内化。让学生把“您怎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改成陈述句说一说,促进学生对句子意思的理解。

  3、抓说、写的训练。

  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之后,引导学生想象说话:伊琳娜听了郎志万的话,可能会说些什么?这是对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有利实践,并让学生在说后写一写,锻炼了学生写话的能力。

  语言还不够精简;如何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当学生的回答有偏差时,如何有效地引导等。

《动手做做看》教学反思12

  《动手做做看》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科学家朗志万在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上,煞费苦心。他把一个错误的结论告诉孩子们,还问孩子们为什么,目的是让孩子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这一课会带给孩子们很多启迪,要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进行教学时,我开头设计了两个问题:动手做做看是谁给我们的建议?为什么要强调动手做呢?再让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去学课文,由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此时学生学习兴趣倍增,学习课文就特别投入,效果也较好。而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阅读理解和体验,也是新课改理念所倡导的。

  而后在引导学生懂得道理时,我紧抓伊琳娜和朗志万的对话:“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和“我不是哄骗你们。我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围绕这两句话,有序地引导学生自主读书、主动探究。学习时,还运用讨论、交流、实验、评价、点拨等手段,随着课文情节的发展,相机落实各项目标,解决教学重点,并在入情入境的阅读实践过程中完成难点的突破。

  在阅读对话时,为学生搭建了一个交流平台,展示其在角色朗读中的个性化感悟,()并在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和评价他人的过程中,树立学习自信心,促进学习兴趣的可持续发展。

  总体来说,在教学时,我比较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教学内容源于教材,但不囿于教材,打通了课堂的壁垒,把课内与课外,语文学科与自然学科、个人学与集体学结合起来,把封闭的课堂教学变为开放的教学。在课堂上,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把金鱼放到装满水的杯子里,看水是不是真的漫出来”,从而让语文教学活动化,实践化。

  但在教学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在问学生一些问题时,学生并没有像我所预设的那样回答,我在引导他们时,显得有所牵强,课堂上还没能实现收放自如。还有,在时间安排上,出现了前紧后松的状况。看来,以后还要加强随机应变的能力,多听课,多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

《动手做做看》教学反思13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课文的感情朗读、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投影仪、卡片、图片、古筝曲。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趣。

  1、同学们,你们遇到问题是怎么办的?

  (生自由发言)板书:动手做做看

  2、就课题提问。

  伊琳娜(出示生字卡片,随即学生字)。

  教师个案:

  1、直接揭题。

  2、设疑:

  ⑴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主要写了谁?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板书:朗志万和伊琳娜

  他们之间的不同学生可能会说年龄大小,引导学生说出身份的不同。

  ⑵什么样的人才能叫科学家?

  有学问的

  科学家跟伊琳娜会发生故事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画生字新词。

  2、找出小朗志万说的话,做上记号。

  三、学习生字。

  1、抽读: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必须快速记准字音),举手抢答组词。

  2、齐读:去拼音读(平翘舌、前后鼻音拼读一遍,连读三遍)。

  3、识字游戏:

  A、将生字卡片发到守纪律的学生的手,师问:谁是xx。生答:我是x,xxx。

  B、开火车读。

  4、生互相交换识字经验。

  换偏旁识字:慢漫

  篇骗

  偏旁归类识字:哎、哄

  利用形声字特点识字:琳、娜

  联系学生生活识字:朗读课文的朗

  谜语:士兵的心(志)

  5、认读新词:

  伊琳娜 志气 问题 提问 提水 浪漫 朗读 哄骗 起哄 喝水 骗人 哄骗

  6、写字指导。

  喝、哄:口要写得高、小一点。

  朗:左边不是良。

  提、题:两个是的区别。

  教师个案:

  1、自学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生字和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⑴说说你帮同桌纠正了哪个音。

  板书这些生字,学生齐读生字。

  ⑵识字游戏:①师说生字偏旁,学生猜字;学生说偏旁学生猜字。

  ②小兔开门游戏。

  ⑶认读生字词语。

  4、写字指导:

  重点指导:朗、喝、骗字。

  5、初步感知课文。

  ⑴课文讲了

  朗志万和伊琳娜的一件什么事?

  ⑵出示朗志万的话:一个杯子装满这是为什么?

  读一读,你读懂了什么?

  教师可做以下引导:别的东西指什么?但是放什么水不会漫出来?

  用句式除了

  装满水的杯子放进其他东西,水都会

  ⑶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疑问吗?

  四、生练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

  教师个案:

  1、认读词语

  2、板画杯子和金鱼,板书:水漫出来了

  二、朗读感悟。

  1、动手做做看是谁给我们的建议?为什么要强调

  动手做做看。

  2、结合交流以上问题,朗读课文有关段落。

  妈妈说:不能光想,你动手做做看。

  ①读句子,体会光在句子中的意思。

  ②反复读句子,用它随时提醒自己。

  3、围绕哄骗引发争辩

  ①伊琳娜生气地责怪朗志万哄骗了我们,真的是哄骗吗?

  结合课文说说理由。

  你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的小朋友呢?

  A、用恰当的语气读这句话。

  B、结合上下文理解哄骗。

  C、你能否换一种语气说这句话?

  ②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白善意的哄骗能激发孩子动手操作的欲望;不过也要谨防生活中恶意的哄骗,提醒学生正确区别对待。

  教师个案:

  1、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

  2、书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学生读有关句子,从他们的话里你知道这几个小朋友同意朗志万的观点吗?

  板书:同意

  3、你对他们的回答有什么看法?

  4、伊琳娜是怎样想的?

  读句子:伊琳娜觉得他们都没说对,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来。

  他们指的是谁?代进去读一读。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伊琳娜同意朗志万的观点吗?板书:不同意

  假如你就是伊琳娜你会有什么想法?

  从伊琳娜不像其他小朋友人云亦云,可以看出她有什么样的品质?

  (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轻信盲从)

  5、遇到问题,你是怎么做的?伊琳娜是怎么做的?

  如:查资料、请教等等都是学习的好方法。

  读妈妈的话:不能光想,自己动手做做看!

  理解光字。

  6、伊琳娜在动手做实验中发现了什么?

  出示杯子和金鱼,让学生上台做实验。

  读句子:哎呀,和朗志万说的不一样,水漫出来了。

  7、互动:

  此时此刻的伊琳娜会怎么想、老师当记者来采访。

  8、朗读伊琳娜说的话:

  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理解哄骗,多种形式读。

  9、朗志万真的是哄骗吗?说说自己的理由。

  为什么他会笑?你从他的话里知道了什么道理?

  10、伊琳娜为什么听了他的话高兴地笑了?她会对朗志万说些什么?

  教学名言:实践出真理!

  三、朗志万的话,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1、我们要学习科学家的科学的态度和思维方式。

  2、当我们对科学家的话有怀疑的时候,一定要想办法证实一下。

  教师个案:

  三、总结课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伊琳娜值得你学习吗?为什么?你想对伊琳娜说些什么?

  四、实践活动。

  1、读童话故事《小马过河》把读后的感受告诉他人。

  2、发现他人的过失,有礼貌的指出来。

  教师个案:

  收集名人名言。

  板书设计:

  动手做做看

  为

  变?!

  教师个案:

  金鱼图 其他小朋友(同意)

  朗志万 水杯图

  水不会漫出来 伊琳娜(不同意) 水漫出来了

  科学家的话不一定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作业布置:

  搜集科学家的名言,想想对我们有什么的生活与学习有何指导意义。

  课后反思:

  小孩子的思维最容易被牵引,人云亦云的。比如我们老师上课提一些导向性的问题:这张图美吗?学生肯定会迎合你回答:美!课程标准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以及提倡学生质疑问难。选入这样的文章无疑是教育孩子做任何事要有主见,敢于质疑的好素材。如果我们教师只停留在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这个科学素养的培养定位上,显然过于肤浅。所以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设计了朗志万和伊琳娜有什么区别,旨在让学生明白朗志万是科学家,他可以说是知识的权威。然后紧紧抓住其他小朋友和伊琳娜对待朗志万提出的问题的不同态度,来引导学生感悟伊琳娜身上所发光的品质那就是敢于向权威质疑,不轻信不盲从。让学生感悟这道理就是要让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这也是动手做做看的前提,发明创造的关键!也是现在小孩所缺少的品质啊!我们天天喊着尊重学生,我们可以潇洒地把课堂对学生拱手相让,可以允许学生自选作业然而,你可曾想到,往往是我们老师对教材没有深层的处理,使我们的学生失去了一次提升素养的机会啊!

《动手做做看》教学反思14

  《动手做做看》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科学家朗志万在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上,煞费苦心。他把一个错误的结论告诉孩子们,还问孩子们为什么,目的是让孩子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这一课会带给孩子们很多启迪,要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进行教学时,我开头设计了两个问题:动手做做看是谁给我们的建议?为什么要强调动手做呢?再让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去学课文,由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此时学生学习兴趣倍增,学习课文就特别投入,效果也较好。而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阅读理解和体验,也是新课改理念所倡导的。

  而后在引导学生懂得道理时,我紧抓伊琳娜和朗志万的对话:“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和“我不是哄骗你们。我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围绕这两句话,有序地引导学生自主读书、主动探究。学习时,还运用讨论、交流、实验、评价、点拨等手段,通过同学之间的互相启发,达到互相吸收,互相补充,互相纠正。这样在相同的时间里,学生的发言机会、锻炼机会就变多了,讨论出来的问题也就比较完整,比较详细了。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随着课文情节的发展,相机落实各项目标,解决教学重点,并在入情入境的阅读实践过程中完成难点的突破。

  在阅读对话时,为学生搭建了一个交流平台,鼓励学生主动朗读给同学听。这是自我表现的机会,力争读出个性、读出风格。读后认真听取同学的意见。同学之间自由开展读、听、评活动,是锻炼和提高朗读、听读和评价能力的有效方法。能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促进学习兴趣的可持续发展。

  但在教学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在问学生一些问题时,学生并没有像我所预设的那样回答,我在引导他们时,虽然学生的回答接近我的教学设计,但同时也有点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后要多听课,多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

《动手做做看》教学反思15

  《动手做做看》是一篇很有趣的课文,通过小朋友伊琳娜在科学家朗万志的引导启发下,动手做做看,悟出了"科学家讲的不一定都是对的,动手做做看."在孩子读完课问题目后,我让孩子带着两个问题自由读课文,“动手做做看是谁说的?课文讲了哪些人?你喜欢谁?为什么?”孩子们读开了,有孩子边读边和同桌谈论着。三五分钟后很多孩子举手了,第一个问题很好回答,大多数孩子说出“动手做做看”是朗志万说的,个别孩子说是妈妈说的。我让孩子们在书上找答案,划出有关句子读一读,重要学习朗志万的话。他为什么这样说?你读懂了什么?让孩子自己再读全文,在四人小组中议论交流。这篇课文讲了两个道理,第一个道理是:凡事都不能光想,还要动手做做看。第二个道理是:科学家的话,不一定全是对的。 教学中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在今后不断探索与改进的地方,如:没能准备相应的实验材料,让学生动手实践获得知识;教师语言还不够精简;如何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当学生的回答有偏差时,如何有效地引导等。

【《动手做做看》教学反思15篇】相关文章:

动手做做看说课稿11-10

《动手做做看》听课报告10-10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汇编15篇01-12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汇编15篇01-12

动手做做看说课稿6篇11-10

动手做做看教案15篇02-25

《动手做做看》课文片断赏析12-30

课文动手做做看的教材理解12-11

动手做做看第二课时说课11-12

看马戏教学反思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