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教学反思

时间:2022-06-20 15:31:2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晏子使楚教学反思范文(精选8篇)

  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以下关于晏子使楚教学反思范文是小编为各位整理收集的,希望能给大家一个参考,欢迎阅读与借鉴。

晏子使楚教学反思范文(精选8篇)

  晏子使楚教学反思 篇1

  晏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当过齐国宰相,课文记叙了晏子出使楚国时,智斗楚王、维护齐国尊严的三个小故事。

  晏子出使楚国,受到楚王三次侮辱,但他运用自己智慧,进行了超凡脱俗的争辩,不但维护了自己和祖国的尊严,反而将了楚王一军,得到了楚王的尊重。

  一、成功之处

  1.注重体验,读中感悟

  文中三次斗智,我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了第二次斗智上。为了引领孩子感悟晏子机智、勇敢的品质,我带领孩子层层深入地品读句子。让孩子理解“神情句子”。告诉孩子们这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

  2.切身体验,有感而读

  请孩子们抓住晏子的神情描写以及楚王“不怀好意”的笑,体会晏子的机智、勇敢、不卑不亢视。

  3.创设情境,再感而读

  在教学中,我还让学生多层次地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剧,为学生营造一个角色体验的言语场景,让学生在鲜活生动的话语情景中学习表达技巧,领悟表达智慧。

  4.渗透学习方法,并贯穿课堂始终

  首先,初读课文后我给学生提供了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式进行语言训练,目的是渗透给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和运用。学完全文后,我再次让学生看板书复述课文主要内容时就能水到渠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另外,能用课文的句子来解释词语,理解词语,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都引导学生尝试去找可以理解词语的句子,尽量让学生感到学习古文不是那么的枯燥,且让学生饶有兴趣。

  二、不足之处

  在教学中,我只做了侧重处理,并没有让学生运用方法去自学第二次练习眼力,也没有让学生去比较感悟的设计,如果把这两段在学生学完重点语段之后呈现,并进行比较,学生应该不难感悟其表达上的特点。这样,语文味就更浓了。

  三、改进措施

  1.引导学生读书、思考,逐渐悟到读书时应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样想,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兴盛使用工具书、资料库的意识和习惯。鼓励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探索发现尽量自己解决问题。

  3.在教学方法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

  4.紧密联系学生的阅读或是生活实际,进行小练笔以加强读写之间的联系。要引导学生注意运用语文中的一些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

  总之,这节课我力求做到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多读多感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但课堂的朗读依然少了点声音,少了点感觉,这是我在今后教学中要力求多多实践的方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继续研究和探索。

  晏子使楚教学反思 篇2

  《晏子使楚》是一篇历史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楚王想侮辱晏子,晏子以自己的聪明才智,针锋相对,反驳了楚王,维护了国家尊严的事。本文承担的重点训练项目是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对于这样一篇故事性强的课文来说,我认为通过反复的研读,读懂楚王对晏子的三次侮辱,晏子的三次反驳,在此基础上理解句子的含义及人物的个性品质是教学的重点。因此,本节课,我以教材为依托,带领学生品读语言文字,从中感悟人物的品质。

  1、开放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以学定教:

  本课教学能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最大限度地给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的时间。带着学生还想继续了解的问题,让学生认真读书,品读文字。“朗读表演”等形式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多读书,通过读书,感受到晏子的智慧。当学生真正感受到晏子语言的妙处时,读起来一定是津津有味,爱不释手,越读越想读,甚至会拍手称快,拍案叫绝的。

  2、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阵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

  教师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需要教师创设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本节课我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交流,理解文章内容。特别是让学生在感触深刻的地方学习批注,逐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学生主动去读课文,揣摩人物的心理,设计符合人物身份的动作、语气。

  晏子使楚教学反思 篇3

  这是一篇老课文,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结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上出富有新意,又能让学生收获颇多的课来,成了摆在我面前的最大的难题。这篇课文可挖掘的东西很多。细细分析课文,文章思路清晰,开头两自然段介绍了齐楚两国的现状及晏子使楚,楚王要借机侮辱晏子。之后,生动地记叙了晏子出示楚国后接连遇到的楚王的三次侮辱,人物的神情、动作细腻生动,特别是晏子与楚王之间的对话,充满了智慧与力量,让人不敢小觑。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了晏子与楚王交锋的结果。我将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作为文章的教学的点,以点带面,展开层层剥笋似的`学习,将有助于学生的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品质。第二自然段写道:“有一回,齐王派大夫晏子出使到楚国去。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乘机侮辱晏子。”期中的“侮辱”一词,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如什么是侮辱?为什么要侮辱?楚王是怎么侮辱晏子的?晏子是如何反驳的?结果如何?真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一系列的问题的提出将有助于学生对课文整体内容的学习和把握。三次交锋文章的重点所在,三个自然段的写作方法和结构都相似,先写楚王如何侮辱晏子,再写晏子如何反驳,最后写结果如何。学生理解这些也许并不困难,要理解晏子反驳的话也并不困难,但是,很多老师的教学都将晏子反驳的方式第一次:藐视对方,抬高自己;第二次先压低自己在贬低对方;第三次运用类比推理,取得了胜利。但是这些方法让今天的四年级小学生理解起来还是有些难度的。其实,文中晏子与楚王的五次笑也是很耐人寻味的。

  晏子的笑。在第二回合的较量中,面对楚王的“冷笑”和挑衅性语言,晏子从容不迫,以牙还牙,驳得楚王张口结舌。这时作者写道:晏子说着“故意笑了笑”。这“故意”,有两层含义:一是对楚王“冷笑”的回敬,显示出晏子不卑不亢的气度;二是对自己的胜利充满了自信。这笑表面上轻描淡写,实则绵里藏针,有力地扎向楚王的心脏。在这种情况下,楚王只能“陪着笑”。这里,楚王的“笑”和晏子的“笑”相比,显得苍白而无力,这是面对尴尬处境的楚王的,用笑来掩饰自己的窘迫处境。他的笑反衬出晏子的“笑”的巨大威力。

  楚国大臣们的笑。当楚王“笑嘻嘻”地用不怀好意的语言向晏子发起最后一轮进攻时,楚王手下的大臣们也跟着“得意洋洋地笑起来”。“得意洋洋的笑”,既是谄媚的笑,又是恶毒的笑,更是狂妄的笑,和楚王的笑一起,如黑云压城,杀气腾腾地袭向晏子。可惜这种笑没能保持到最后,在晏子的还击下,他们和其主子一样一败涂地,自食恶果。

  晏子使楚教学反思 篇4

  课堂秩序

  今天进行《晏子使楚》的第二环节——精读感悟。学生准备得很充分,发言很积极,展示的欲望太强了。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后,纠错的学生争先恐后地为展示的学生纠错。纠错的热情非常高,耽误了不少时间。下午,我先向学生强调,倾听时要着重倾听别人的表达内容和表达方式。本以为提出这个要求后,会有许多学生不再这么积极,没想到,仍然有不少人抢着点评别人的优点。秩序还是有些乱。怎么办?

  课堂深度

  下午继续交流对课文的体会时,崔传浩谈了自己对“南橘北枳”的理解。这时,他对课文中的“水土”一词出现了误读。晏子说:“大王您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崔传浩在解读第二个“水土”时没有进行细致的分析,而是直接照搬了晏子的话,感觉齐国人百姓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是因为水土不同的缘故。

  这也算是课堂生成吧。我当即问了学生一个问题:“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到了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是像南橘北枳那样,因为‘水土’不同吗?”显然,人的变化不是因为“水土”,那么,晏子想说什么呢?我提示学生,“水土”是一语相关,晏子真正想说的是什么呢?学生思考了一会儿后,李诗音站起来说,晏子的话是指楚王把楚国治理的不好,让不良的社会风气吹进来了。虽然她的表达不是非常准确,但是说出了大概意思。此时,学生都已明白,晏子第二次说的“水土不同”暗指楚王没把楚国治理好,导致社会风气不好,齐国人到了楚国才做起了盗贼。学生理解到这里,都已知道晏子在回击楚王了。我又追问了一个问题:“晏子为什么不直接回击楚王,非要打个比方,用南橘北枳,水土不同迂回地回击楚王呢?

  此时,没有任何提示,学生想啊想啊,居然从几个角度来谈这个问题。第一个观点:晏子是客,楚王是主,晏子来到楚国的地盘上,理应客气一些。第二个观点:晏子是大夫,而楚王是一国之君,臣对君说话应该有礼貌。第三个观点:晏子出使楚国,万一把楚王惹恼了,楚王可能会令人把他拖出去斩了。第四个观点:晏子如果不委婉,而是与楚王针锋相对,可能会引发两国之间的战争。那样的话,可能会造成生灵涂炭、两败俱伤。晏子是从大局着想的。第五个观点:第二自然段已经说了,齐王派晏子访问楚国。既然是“访问”,就是要建立友好关系,如果晏子直接回击楚王,让楚王很愤怒,两国的关系就僵了。

  交流到此处,我给了学生晏子使楚的背景:齐王派晏子使楚,是为了与楚国结盟,准备联合抗秦。因此,晏子出使楚国是有使命的。听了晏子使楚的背景,大家更理解晏子为什么要委婉地回击楚王了。可是,这时又有学生提出质疑:既然怕惹恼了楚王,可以什么都不说呀。不管楚王怎么侮辱他,晏子可以不吭声,可以示弱。学生立刻有人反对,认为如果晏子一味地忍让也不对。这样会让楚王看不起,还谈什么结盟呢?讨论到此时,学生发现,晏子既要委婉地回击楚王,以维护自己和齐国的尊严,还要给楚王留有余地,留着面子,不至于撕破脸,让楚王认识到齐国的强大,只有与齐国联手,两个国家才更安全。

  和学生谈到这里,所有人都感受到晏子掌握谈话的分寸是极难的,正因为如此,才体现出晏子语言的巧妙与智慧。

  今天的课给我留下许多遗憾,也让我反思了许多,发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秩序、导向、理性、深度。

  晏子使楚教学反思 篇5

  《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出使楚国,国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示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国家的尊严。全文由“进城门”、“见楚王”、“赴酒席”三个小故事组成,其记叙方法基本上一致,都是先写楚王怎样侮辱晏子,再写晏子怎样智斗楚王,最后写楚王只能认输。

  (1)初读。把课文读通顺,知道课文是写谁与谁之间侮辱与反侮辱的事,写了几个回合有些不大好懂又很新春关键的词语让学生查字典。

  (2)再读。我让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启发学生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进行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或自己的看法。边读边思考:晏子和楚王之间几次智斗?晏子是怎样应对的?你认为晏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3)小组交流问题。学生通过思考、交流,讨论解决学生阅读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

  (4)汇报。我进行指导。尤其是针对人物的表情、神态、语言、心里活动等。如楚王的三次笑,每一次都有他特定的含意第一次笑是极尽轻蔑之能事表示楚王根本没有把晏子放在眼里;第二次是面对晏子不动声色中的滴水不漏的回击,他无言以对,以笑来掩饰自己的尴尬;第三次笑是态度上并不尖锐,实际上是笑里藏刀,他不甘心就此认输,又想出了新花样,这种笑居心更加险恶。这样更能让学生体会人表情、神态描写的重要性。

  角色表演,走进人物。

  同学们热情高涨,都想一显身手。

  遗憾:其实,这一次的表演照比前几次有的小组已大有进步了。但是总是不尽如人意,想想谁天生就是演员呢?

  晏子使楚教学反思 篇6

  晏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当过齐国宰相。课文记叙了晏子出使楚国时,智斗楚王、维护齐国尊严的三个小故事。

  晏子出使楚国,受到楚王三次侮辱,但他运用自己的智慧,进行了超凡脱俗的争辩,不但维护了自己和祖国的尊严,反而将了楚王一军,得到了楚王的尊重。

  本组课文的主题是“语言的艺术”,所以教学的重点应该在“品味晏子回击楚王的话”。在教学中,晏子的争辩如果仅仅用嘴巴或书本传授给学生,效果肯定很差;而用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去争论,就大大刺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顿时就活跃起来了。我尽量让学生尝试着像晏子那样思考,像晏子那样去回答难题,然后再读课文,就使学生为自己的观点寻找论据,进行逻辑思考。

  本文记叙语言简洁生动,通过对话展开情节,刻画人物,双方辩词的锋芒,都表现得准确而生动,恰当地体现了人物的身份特征。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反复读晏子的语言,让学生透过文字理解句子的含义。

  通过分析,再结合他们的`神态动作,使学生懂得了:楚王是多么目空一切、傲慢无礼,而晏子的沉着冷静和聪明才智又是那么令人拍手称快。对这些精彩的句子,我让学生表情朗读,引导学生多读,通过读书,感受到晏子的智慧。当学生真正感受到晏子语言的妙处时,读起来是津津有味,爱不释手,越读越想读,甚至还拍手称快,拍案叫绝。同时,对楚王有了愤恨之感,以至于分角色朗读的时候,很多孩子都不愿当楚王了。

  特别是第2个小故事的学习可以很好地进行语言训练,让孩子把文中的句子转变成四字词语:挥汗如雨,拂袖成云、摩肩接踵等等,学生在表演这个故事时,还可以变换句子,用上这些词语,课后作业就可以引导学生积累四字词语,文中还有哪些句子也可以改成四字词语,你根据这篇课文还可以联想到哪些词语,这样既积累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又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

  晏子使楚教学反思 篇7

  这篇课文故事性很强,应鼓励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方法来学习,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具有一定的推理能力,推理时知道应使用关联词语,这一训练,在教学的第三个环节“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口才”最为突出。

  当我们分析晏子说的每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时,我出示了多媒体的几张幻灯片,激发学生兴趣。多次训练,多人次的提问,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一次比一次流畅的发言足以证明这样的训练是有效的。

  二、领悟到了晏子语言的巧妙

  学生理解了晏子的话的意思后,我又提出问题:“如果晏子不采用书上的这种方式,采用最直接的方式,好不好,为什么?”生答:“采用最直接的方式不好!直接说会伤楚王的自尊,楚王肯定会杀了他,也决不会和齐国友好相处。而这样说让人感到晏子很有礼貌。晏子委婉的语言,不会伤楚王的尊严,而且也让楚王感到他的厉害。所以不得不一次次妥协,最后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我接着学生的话,说:“晏子的语言就巧妙在这。”从学生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懂得了:礼貌、委婉的语言能收到更好的效果,这样的语言才叫真正的语言艺术。

  三、感悟到了尊严来自实力

  我抓住课文结尾的一句话:“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进行提问:

  1、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的什么?(口才)

  2、晏子身上还有什么让楚王不敢不尊重他?(智慧、礼节)

  然后,通过理解晏子话中的意思、晏子说话时的动作、神态,(“看了看”、“拱了拱手”,“故意笑了笑”,“面不改色”)体会晏子能言善辩、机智、勇敢、爱国的品质;

  四、感悟到晏子的尊严来自他背后有一个实力雄厚国家。

  这一环节,我用《狼和小羊》这篇学生都熟悉的童话比较,说明:只有有理有节,不卑不亢是不够的,其结果会和可怜的小羊一样;晏子出使楚国成功,赢得楚王的尊重,不单单是他本身有实力,还因为他的背后有一个强大的国家。

  五、懂得做人要有尊严

  为了让学生懂得做人要有尊严,我抓住“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中的“晏子”继续提问:“为什么不是楚王不敢不尊重齐国了?”刘人玮同学答得十分精彩:“齐国什么样的人都有,有好的也有坏的,总之,这次是晏子把楚王反驳了,所以就尊重晏子了。”“好极了。”我兴奋地说,继续补充道:“先尊重晏子,然后再谈尊重齐国。这叫爱屋及乌。如果我们每个人,努力做一个有尊严的人,才能谈到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团队,我们的国家的——(学生齐答)尊严!”

  六、懂得尊重别人

  在体会晏子的语言,感受晏子的聪明智慧之后,我又让学生回过头来看楚王:“你们看看这一国之君,在大庭广众面前啊,给晏子赔不是,落到这种地步的原因是什么?”然后小结:尊重不是单方面的,而是互相的。尊重别人,别人才能尊重你。只有你留住了自己的尊严和别人的尊严,才能得到更多人的尊重。我想,学生该把“规圆矩方”记在心里,应该知道做人要做到“规圆矩方”。感情朗读不到位,对晏子的语言巧妙印象不深“藏书不难,能看为难;看书不难,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用为难”。反复朗读,能加深印象,形成语感,这样学生有了积累,才能更好地运用。然而,我却匆匆而过,错过了让学生记忆这种智慧语言的最好时机。恐怕学生学过课文后,只知道晏子的语言巧妙,而记不清晏子究竟说了什么。

  晏子使楚教学反思 篇8

  《晏子使楚》是小学语文教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中一篇课文。本组课文的学习要点: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并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我在设计教学设计时,把感受晏子的言语交往技巧作为学习重点,让学生在晏子与楚王的针锋相对中,感受到晏子语言的艺术、智慧的魅力。

  首先从文章的最后一句话入手,让学生质疑,根据学生的疑问展开教学,让学生自己找到疑问的答案,再次紧紧抓住晏子的语言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课文,体会晏子所说的话,利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句子,感悟晏子的聪慧和机智,同时利用朗读、模仿人物的语言、表情,在读中感悟人物的心理。其次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课堂中,我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较多交流讨论,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时间。最后及时评价,尽最大可能激励学生。在本课堂中较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探究语言文字的兴趣,比较成功。这其实是我在语文课上一直追求的状态: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尽可能地激励学生,引导学生,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会坚持做下去。最后,利用拓展材料让学生明白得到别人尊重,维护国家尊严,需要怎么做?让学生明白课文中所揭示的道理。我希望营造的是一个师生平等,和谐共进的课堂,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课堂。

  但回过头重新审视这堂课,我觉得自己有些地方做得不太得当:

  1、在学习晏子和楚王的三次针锋相对中只是注重了晏子机智灵活的辩论和反击技巧,忽视了晏子不卑不亢处处以国家尊严为重的凛然气节,使晏子的人物形象不够丰满高大。

  2、在文本的朗读上,我还有很大的缺陷,晏子的语言读得还不是十分到位。

  在今后的备课过程中,我想我应该更多地思考和推敲,认真领会新课程标准,争取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

【晏子使楚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晏子使楚教学反思05-24

《晏子使楚》教学反思06-16

《晏子使楚》教学反思06-21

《晏子使楚》教学反思06-16

《晏子使楚》的教学反思01-02

晏子使楚的教学反思01-02

晏子使楚教学反思01-03

《晏子使楚》的教学反思10-16

《晏子使楚》教学反思11-09

《晏子使楚》教学的反思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