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荷花淀》教学反思

时间:2024-01-20 09:36:19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写《荷花淀》教学反思(通用10篇)

  荷花淀讲述是在激烈残酷的抗日战争这样一个关系着民族存亡的大背景下,小说选取小小的白洋淀的一隅,表现农村妇女既温柔多情,又坚贞勇敢的性格和精神。在战火硝烟中,夫妻之情、家国之爱,纯美的人性、崇高的品格,像白洋淀盛开的荷花一样,美丽灿烂。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写《荷花淀》教学反思 ,欢迎阅读。

关于写《荷花淀》教学反思(通用10篇)

  写《荷花淀》教学反思 1

  去一个不熟悉的地方,教一群不曾见过的学生,无论对这篇课文有多熟悉,上课之前心中总是忐忑不安。要消除这种忐忑,别无他法,只有不断地备课上课,修正教案,亲身去体验各种不同的课堂反应,以增强自己对课文的把握和对学生的应对能力。

  上完之后,最想感谢的.是不厌其烦帮我修改教案、一连听了我三堂《荷花淀》的林如元老师,感谢要求我一定要在自己学校上足四次课的樊春喜老师,感谢慷慨借班级给我上的童小雨老师,和听课后给我鼓励和支持的王中明、李新林老师。有人说这是中国人的一种习惯,每每在事情之后总要说一些感谢之云的套话,而我沿袭这种思维,表达的却是自己真实的情感。在学校上了几轮课下来,教案已烂熟于心,课堂情况也遭遇过热闹和沉默诸种,再上,即使面对不熟悉的学生,也有些许从容淡定了。所以,这一节课背后,其实是众人的合力。

  在坪高的课堂上,学生出乎意料地思考活跃,发言积极,有不少同学举起手来或是想扮演角色、或是体会人物心理和性格。这并不是因为讲课的老师多么会调动学生,而是因为在这些学生的心中,“实验”这一名称激起了他们的积极性:那是一所重点高中,那里有一批年龄我们们相仿的优秀学生,因此我们要在实验的老师面前好好表现。当然,这只是我的揣测。但作为一个实验老师外出时,的确感受到了学校良好声誉带来的积极效应。

  评课时,坪高的老师们畅所欲言,对如何教授课文、如何拟定学案进行了各种探讨。上海教研员孙宗良老师恰巧也来到坪高听课,发言中,谈到了讲课的几条原则,受益匪浅:

  1.五分钟之内入题。

  2.讲课要有主线。

  3.讲课步骤的推进要有逻辑层次。讲课如作文,眼中要有读者,心中要有丘壑。

  讲好一堂课容易,讲好每一堂课不易。多阅读、多思考是上好课的重要途径。

  写《荷花淀》教学反思 2

  《荷花淀》,作为学生比较熟悉的小说单元的一篇文章,我从小说的三要素着手进行授课,着重依托这篇课文来强调人物形象赏析,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下面是我对这堂课的.反思:

  1、关于课前准备的自我反思。

  在备课时,我对教学内容和学生进行了综合分析,明确这一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以及它应达到的效果,开发符合教学目标的`教学资源和资料。这堂课要充分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课前学生的预习,把课文相关内容快速的过滤一遍。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加深难度。

  2、关于教学实践中的自我反思。

  情节、环境、人物是小说的三要素,本单元是小说单元,我牢牢抓住三要素指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尤其是人物小说作为小说的中心要素,因此是本堂课的重点。但是由于学生对小说阅读在方法上还有待提升,因此在理解人物形象这一环节就显得比较吃力了。

  写《荷花淀》教学反思 3

  在平常的备课中,我们往往会把关注点放在教参要求讲什么重点、考试考什么重点等问题上,却往往忽略学生的兴趣和理解潜质,而在传统的“一言堂”式教学模式里,学生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才是课堂的主人。我十分赞同有老师提出的要分层提问,体现学生个体差异性的说法。要把学生真正从老师的单向灌输中解放出来,成为学习上的主动者,就就应让他们建立起朋辈间群体学习的意识。老师在组织活动的时候注意把握这种“朋辈效应”,给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比如《荷花淀》里面的对话,如果老师仍然从逐一分析人物对话入手讲的话,学生的兴趣会降低,正因这些都是以前学过的`,他们会觉得老师在“炒冷饭”。那么可不能够由学生自己找背景品读、自己出题巩固学习呢?我认为是可行的。正因学生带给的问题或答案,贴合他们年龄的思维方式,常常能引发全班进行激烈的辩论,而在讨论中表现出的'语言表达潜质和思辨潜质,正是传统“少思考”甚至是“无思考”的一言堂灌输的教学课堂所严重忽略的。

  因此,在第一个班进行传统教法而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前提下,第二个班上我尝试让学生自主活动,每个组负责其中一个部分的对话,进行分主角扮演朗读比赛,然后通过其他学生对表演学生的评价进行人物性格鉴赏分析,并增加了“探讨”的环节,评价的同学可向表演同学提问(例如:这一段对话的语调你为什么要这样处理等)。学生在学习小组间交流、探讨,并通过同学所提出的问题引向对鉴赏技巧的思考,领悟小说中细节描述的内涵。课前的主角扮演,学生自主研讨准备使不一样层次学生能在互帮互助中产生思想的火花。比如有学生提出“妇女们同是思念丈夫,为什么她们说出来的话却口是心非呢?”的问题。这个问题其实已经涉及到本文的学习重点——通过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而学生的回答也与以往的一味照抄参考书不一样,作出了自己的思考,虽然略显幼稚,但已经能看到有思考的过程,也学会了用表达技巧这个方面去作理性的分析,从而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理顺小说情节发展,分析鉴赏人物性格特征。

  随着对“有效教学”的深入探讨,我对课堂教学由知识本位向发展本位转移有了更深的明白,并带着这个目标在教学中尽量尝试各种有效的方法给学生营造出足够的主动探索的时刻和空间,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焕发语文课堂的生命力。

  写《荷花淀》教学反思 4

  1、课堂气氛

  因为有很多老师在听这节课,学生们似乎有点紧张,我的表现也比平时更紧张。我没有针对问题及时调整策略,也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整个教室似乎有点单调。

  2、 教师语言

  在某些链接中过于冗长。他们想把问题解释清楚。他们担心学生听不懂,但他们说得越多,他们就越不懂。在这一点上,今后必须简明扼要。

  3、 教学设计

  在角色分析设计的一开始,我设计先谈论水姐,然后是五个女人的对话。然而,在课堂上,学生们首先谈论了五位女性的对话。我及时调整了思路,分析了五位女性的性格,并问道:“我是一位女性。”;在这些角色中,谁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这就把问题带到了水姐身上。课后,我思考了这个链接,发现它比我设计的要好得多。学生们经常对贴近生活的.对话或描述感兴趣,这也给了我灵感。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可以在这方面做出努力,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作为课堂上的'突破口。

  4、 教学行为

  教学过程是一个“教鱼”的过程。对学生来说,重要的是掌握学习方法,而不是教授多少知识。如果一个学生掌握了这种方法,他就不会无法学习知识。我认为这是值得每一位年轻教师思考的。

  写《荷花淀》教学反思 5

  (一)对于课堂教学活动中活动形式的反思

  这一节课中采用了小组合作探究及师生问答式探究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我觉得应当更好地采用多种形式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热情,使课堂更加活跃,让学生更多沟通与合作,相互质疑,能够自主阅读文本,让他们成为课堂上学习的主动者,成为学习的主人。当然,让学生分主角朗读也让学生产生兴趣,可是学生由于临时怯场,发挥并不是很好,没能将人物性格经过语言充分表现出来。

  (二)对于教学设计的反思

  在让学生概括拟订段落小标题时,如果能够概述故事情节之后再拟订小标题则更好,兼顾到训练学生筛选、整合信息能力的培养。另外应当加强景物描述对人物烘托作用的梳理,让学生去找景物和人物和谐的地方——“白色”、“月夜下”将水生嫂纯洁柔美烘托得很到位,能够顺势深入探讨文本烘托人物形象的解读。另外,今后的`教学应当如何走出课堂,不仅仅让学生学到书本中的知识,并且能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来创新教学设计是我目前必须探讨的资料,或许走出课堂、学生自主学习才是今后语文教学的高级形式。教师的教学手段必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兴趣,才能够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去。

  (三)对教师在课堂教学实施中的表现反思

  这堂课往日活泼的学生由于教室后有许多教师听课,显得非常安静,不能够充分发挥6班学生活跃课堂氛围的优势,我的表现也比平时紧张。在时间把握上没有处理得当,拖了几分钟课。另外,运用多媒体教学对我们教师来说确实简便了不少,可是可能就会过度依靠多媒体,束缚自身教法的发挥,所以这堂课总是关注着电脑的操作,在教学过渡上做得不是太好,以后对文本的探究与分析应当更深入些,细节过渡等问题设计应当更详细些。最终就是以为多媒体能够代替板书,很少在黑板板书,加上操作多媒体画面切换的时候稍微快了一些,学生大多没有记录下重点纲要,是这次公开课以至所有多媒体教学中容意被忽略的地方。

  (四)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反思

  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授之以渔”的过程,所以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方法,而不是传授太多的知识。如果学生掌握了方法,那么他是不会学不到知识的。我想这一点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年轻教师深思的地方。当然,深思虽然重要,但更要能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来尝试。仅有敢做,勤做,才能不断积累经验。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才能更好地把握学生,才能简便地驾驭课堂。在简便、愉快的氛围中感受教学的乐趣,成为学生喜爱和敬重的教师!

  写《荷花淀》教学反思 6

  本节课小说鉴赏学习策略的选择较为恰当,能够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抽象的学习策略知识具体化、生动化,课堂教学也活跃、流畅。学生对知识和策略的学习都很感兴趣,有学习积极性。

  从课后作业的反馈来看,学习策略课外迁移还不够理想,许多学生还不能恰当运用学到的.学习策略。原因是教师在课堂中对学习策略的运用讲解还不够充分,学生的学习策略意识较为薄弱,教师需要通过训练不断强化,并且这种训练应是系统的.、连续的。

  通过《荷花淀》学习策略教学的备课、上课、课后反思,我自己学到了许多东西。教给学生学习策略,就给了学生一双“内眼”,使他们具有更强的自我反省意识,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效率得到了提高,学习积极性也随之增强。

  写《荷花淀》教学反思 7

  (一)对课堂教学活动活动形式的反思

  本课程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和师生问答探究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我认为我们应该更好地利用各种形式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热情,使课堂更加活跃,让学生更多地交流与合作,相互提问,能够独立阅读课文,让他们成为课堂学习的发起者,成为学习的主人。当然,主人公让学生大声朗读也会让学生产生兴趣,但由于暂时的怯场,学生不能很好地发挥,无法通过语言充分表达角色。

  (二)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要求学生总结和编写段落字幕时,最好在总结故事之后再编写字幕,同时考虑到学生筛选和整合信息能力的培养。此外,我们应该加强对景物描写在人物衬托中的作用的梳理,让学生找到一个景物与人物和谐的地方“白色”“月光下”以衬托水中嫂子的纯洁与柔软到位,从而进一步探索衬托文字的文字解读。此外,如何在未来走出课堂,不仅让学生在书本上学习知识,而且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创新教学设计,是我目前必须探索的信息。也许走出课堂,学生自主学习是未来语文教学的高级形式。教师的教学手段必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使学生集中精力,开拓进取,积极参与课堂。

  (三)反思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中的表现

  过去,这个班上生动活泼的学生非常安静,因为教室后面有很多老师。未能充分发挥六班学生活跃课堂气氛的优势。我的`表演也比平时更紧张。我没有适当地安排时间,把课耽搁了几分钟。此外,对我们的教师来说,使用多媒体教学确实容易得多,但它可能过于依赖多媒体,限制了他们自己教学方法的发挥。因此,这门课一直注重计算机的操作,在教学过渡中表现不佳。在未来,文本的探索和分析应该更加深入,细节过渡等问题的设计应该更加详细。最后,我认为多媒体可以取代黑板书写。它很少写在黑板上。另外,在操作多媒体时,它会稍微快一点。

  写《荷花淀》教学反思 8

  《荷花淀》是一篇现代散文,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荷花淀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当地人民淳朴的生活,同时也深刻反映了旧中国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苦难。本次教学,我通过课堂讲解和学生讨论的方式,深入探讨了作者的创作背景、主题思想以及艺术手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篇散文。

  首先,我引导学生回顾了自己所学的相关知识,如现代散文的特点、鲁迅的创作风格等,帮助学生建立对《荷花淀》的.整体认识。接着,我详细介绍了作者朱自清的创作背景和写作动机,让学生了解作者的文学创作与时代背景的紧密联系。在讲解主题思想时,我让学生结合散文中的具体描写,深入挖掘其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义,并通过与旧中国社会现实的对比,让学生认识到文学作品所具有的深刻现实意义。最后,我通过对散文艺术手法的分析,帮助学生领略作者的语言美感和情感表达能力,感受到作者用简洁的文字表达深刻的情感和思想的高超技巧。

  在课堂讨论环节,我让学生围绕散文中的主题和艺术手法展开思考和交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从而深入理解作品,感受到作品所蕴含的深刻内涵。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互动,我发现学生对散文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也有了进一步提升。

  在反思本次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还有很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首先,课堂时间较为紧张,导致讲解的内容比较简略,没有充分展开讨论和互动,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深入挖掘散文中的深刻内涵。

  其次,教学方式还可以更加灵活多样,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和理解散文中的情感和思想。最后,我也意识到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和启发的作用十分重要,需要通过启发性问题和案例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受益。

  总之,本次教学虽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是也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对《荷花淀》这篇散文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欣赏。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努力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做出更大的贡献。

  写《荷花淀》教学反思 9

  在互动式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教师与环境、学生与环境之间都存在信息交流和相互作用,因而使整个课堂教学呈现出组织性、非确定性,成为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的开放系统。如果这样来认识和实施教学,整个过程就会生动活泼,充满活力,从而远离单调、沉闷和程式化。

  本文仅就以现代作家孙犁的《荷花淀》一课为例(课堂实录节选),着重探讨课堂中如何互动。

  首先,导入新课有实感,激发学生的互动欲。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颖独到的导课可以吸引学生的思维的方向,可以调动学生的求知渴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之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知识积淀和生活阅历,激发起他们心中最敏感的那根神经,这样就给以后的课堂互动提供了基础。

  [教学案例实录]:

  师:同学们,提起战争,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炮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战场,是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的恐惧。读了作家孙犁的小说《荷花淀》,他笔下的战争是什么样子的,《荷花淀》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学生谈初读感受。

  生甲:景色真美。那生长着茂密芦苇的无边无际的白洋淀,尤其是那飘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的荷花淀真令人神往。

  生乙:除了景美,人更美。那群白洋淀的青年妇女们,水生嫂们,温柔多情,太可爱了。

  师:很好,看来《荷花淀》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有的同学读出了景美、人美,有的同学读出了人情美、人性美;还有的同学读出了人物对话的语言美。孙犁的小说真是别有风味啊!

  (以问题的形式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想象力。因为在他们的心中,战争是残酷的。这是他们的正常思维,而教师的导课中传达出了本文对战争的描写与我们的常规想象不一样,这样就水到渠成地引导学生带着好奇心去习读课文。)

  其次,教学活动有发散,鼓动学生的互动欲。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学生课堂对知识的接受是被动还是主动,完全取决于课堂的驾驭者、课堂的“导演”──教师。过去的教学,课堂上老师是“主演”,只是一味的讲,完全是“填鸭式”的,要改变这种被动的教学模式,只有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翁”,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鼓动学生说,自主地说,大胆地说。

  [教学案例实录]:

  (一)比较阅读

  (改写原文对话,比较阅读)

  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

  女人低着头说:“就你积极。”

  师:能用老师改写的句子换掉原文中水生嫂说的话吗?

  生:不行!

  师:为什么不行?

  生:“就你积极”是责备水生的,不符合水生嫂这个人物的性格。

  师:水生嫂的性格是什么呢?

  生:多情,舍不得丈夫离开自己,但不拖丈夫后腿。

  师:分析得好!言为心生,人物的语言一定要符合人物的个性特征,要能表现人物内心细腻的心理活动。“你总是很积极的”这句话明责备,实赞美,埋怨之中带几分自豪的感情。

  (教师在驾驭课堂时,运用了常规的“语言替换法”。这样,一方面使学生体会了作家对语言的锤炼;另一方面,学生在比较中容易发言,说出自己的所想,可谓是“一箭双雕”,既学习了知识,又活跃了课堂的互动气氛。)

  (二)合作探究

  (对“助夫杀敌”一节,学生自主学习,然后,讨论,争论。)

  以下是课堂讨论的问题,现录下。

  1、“撅着小嘴”的是谁?

  生:是新媳妇。年轻,尚未成熟,委屈。

  2、“啊,好像我们给他们丢了什么人似的。”这是谁讲的?

  生:是“心直口快”的那位,因为她说出这句话就感觉失言了,大家也笑了。

  3、附带一下人物的情态。后面写到妇女们的生气。她们为何生气?

  生:丈夫爱搭不理,一个不大声吆喝,说她们是“落后分子”。

  4、水生们真的生气吗?

  生:没有。文中有水生(及其他青年)吆喝“出来吧,你们!”――课文注解是“好像很生气”。“扔饼干”细节表明他不是真生气。他是装的,妻子来看他,他觉得路上危险,也有些害羞,丢人。

  (教师运用“问题导引法”组织课堂,有的放矢,学生便于回答,也乐于回答,很好地配合了教学,体现了课堂的“主人翁”角色。)

  (三)授之以渔

  (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夫妻话别”一节,体会水生嫂的形象特点)

  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先以水生嫂勤劳善良的特点为例,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语段,体会她的.这个性格特点。对于后两个特点,就完全交给了学生,让学生按照刚才的分析方法去归纳、提炼。即使学生的归纳与标准的表述有差距,我采取了存疑的态度,然后把标准的表述写出来,让学生比较二者的优劣,这样就充分地尊重了学生的“自尊心”,保护了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对于课堂中的互动,教师要不时地去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给学生创造互动的空间。)

  再次,总结扩展有艺术,活跃学生的互动欲。

  如果没有好的总结,就很难调动起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很难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宏观上的认识。艺术的总结就是可以激发学生心中最敏感的神经的东西,可以激活学生思维细胞的东西。所以,艺术的总结是学生知识的回笼,能力的聚焦!

  [教学案例实录]:

  这篇小说仿佛是一篇散文,没有复杂曲折的情节,只是选取了生活的几个场景,来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美好的心灵。小说中人物的语言简洁传神,富有特色,表达了主人公细腻的心理活动。

  (这样的总结可以让学生联想到人物语言与人物心理的关系,课后他就会去细细品咂文本的语言,揣摩人物心理,无形当中促进了学生与文本的沟通与交流,达到了与文本的互动。)

  最后,布置作业有探究,诱导学生的互动欲。

  作业是课堂内容的在课外的延伸,它既是衡量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知识传达量和传达度的“标尺”,也是检测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量与理解度的“砝码”。所以,对作业的设计要考虑到学生课后对文章的探究及学生与文本的互动问题。

  [教学案例实录]:

  作业:散文如少妇,诗歌似少女,读《荷花淀》,就好像品少妇之韵,赏少女之花,使人围裹在诗的氛围之中。那么是哪些因素铸就了这篇小说的“诗化”特色呢?

  对于作业的设计,作为教师应心中有数,应充分考虑到学生课外与文本的互动问题,如果问题设计得太过宽泛,就会使得学生望而却步,失去了问题设计的价值,达不到课外互动的效果;如果设计得过于浅显,课后学生不用翻阅资料或探究就能作答,同样也就失去了问题设计的意义。所以,对于作业地布置,应站在“学生课后与文本互动”的基础上去考虑设计。

  综上所述,互动是“导入新课——教学活动——总结扩展——作业布置”课堂教学环节改革的发展方向之一。笔者仅就此做一点摸索与探究,以起抛砖引玉之效。

  写《荷花淀》教学反思 10

  一、主题

  主题思想是文艺作品通过描绘现实生活和塑造艺术形象所揭示出来的问题,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人教版《自学辅导》书指出,《荷花淀》“表现了根据地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我们认为这个主题太笼统、不确切。主题常通过题材、情节或人物等表现出来。分析和发掘主题必须从具体作品入手。就《荷花淀》而言,情节始终围绕妇女展开。全篇有八个人物,妇女就占五个;男人中的父亲和小队长仅为四处对话描写,着墨极少。因此,作品主题的归结应以妇女为中心,即“重在讴歌冀中根据地妇女识大体、爱祖国的高贵品质和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正如孙犁所言:妇女“使我衷心敬佩到五体投地的程度”,“所以常常以崇拜的心情写到她们。”至于读者,“对这篇小说发生了喜爱的心”,那是因为他们看到“妇女们的抗日情绪也如此令人鼓舞”。

  以妇女为中心总结主题思想,从文学鉴赏的角度讲叫“紧扣作品”;另一方面,以妇女为中心,较之以男人为中心,主题更为深刻,更具时代性,更能使作品透露出一股清新,更能激动千万名读者,因为“全国妇女起来之日,就是中国革命胜利之时”。

  二、人物

  这部作品的主要人物是妇女,又以水生嫂为核心。她热爱劳动,有娴熟的劳动技能;她体贴丈夫,温柔细心;她开明稳重,刚毅勇敢;她关心国家兴亡,最终投身抗日洪流。她不愧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魅力的典型人物。她与鲁迅笔下的祥林嫂性格有相同之处:热爱劳动,勇于反抗;但又有很大不同:乐观开朗,积极向上。加之生活在抗日根据地,这使她与祥林嫂的命运大相径庭。与赵树理笔下的小芹相比,虽然生活在同一时代的同一环境,但水生嫂已不再是为争取个人婚姻自主抗争,而是跻身抗日的行伍,勇敢地肩负起民族存亡的重荷。即使在孙犁同类题材的作品中,她也堪称典型。至于文中另外的四位妇女,她们的性格也各具特点,这集中反映在“寻夫”部分的对话描写上。

  居于次要地位的男人系列,也有主次之分。水生居主导地位。他与父亲有相同之处:思想豁达开通。大敌当前,没有过多地“惦记”家事,而以国事为重,毅然决然地去干“光荣事情”;他又有别于小队长:幽默感不强。但内心深处却非常热爱自己的妻儿老小,荷花淀中即使责怪了妻子,也要“把(内装饼干的)纸盒顺手丢在女人们船上”。

  三、结构

  《荷花淀》以丈夫参军打仗为线索,精心组织了“送夫”“寻夫”“奇遇”“学夫”等情节。作者以空行为标志,把它们分成了三大段。作为“诗体小说”,每一部分又被安排成三层,呈现出诗歌艺术所追求的“建筑美”。人教版《自学辅导》书提供的“段落提纲”把第三部分划分为四层,第一层从“她们向荷花淀里摇”至“啊,原来是他们”,层意为“化险为夷”。我们认为不妥。这一层最好与第二层合并,至“不久就消失在中午水面上的烟波里”,层意为“漂亮的伏击”。原因有三:

  第一,从内容上看,当“耳边响起一排枪声”时,妇女们并不知道是自己的队伍向倭寇开枪,还以为是“陷在敌人的埋伏里了”,便“一齐翻身跳到水里去”。这时,正值战斗开始。第三自然段战士们“正在聚精会神瞄着敌人射击”,战斗还在继续,至“战利品全装在他们的小船上”,小船“箭一样飞去”,战斗才结束,才“化险为夷”。这几个自然段为一个有机整体,即“漂亮的伏击”,不可随意分割。

  第二,从形式上看,转折连词“但是”也说明一、二层联系十分紧密,不可分割。

  第三,将一、二层合在一起,层意侧重于赞颂妇女配合部队打仗,否则,“伏击不会这么彻底”,(区小队长语)文章仍以妇女为中心。这种划分方法才能准确体现作者的思想脉络,精确反映小说的主题。

  四、语言

  孙犁先生主张,文学语言应该“明朗而有含蓄,流畅而有余韵,于细腻之中,注意调节。每一句的组织,无文法的疏略,每一段的组织,无浪费或枝蔓。可以说字字锤炼,句句经营”。他不仅这样要求别人,还自觉地在创作中实践着自己的理想。《荷花淀》便是典范。

  这部作品语言朴素自然、清新洗炼,显示出作者已熟练地掌握了一种充满诗情画意又精细传神的高超的白描手法,并能以此充分表现人物的时代气质。根据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本课语言学习的重点应集中在三个方面:

  ①简洁传神的对话描写;

  ②诗味盎然的环境描写;

  ③准确生动的遣词造句。

  教学设计

  从“教材分析”中可以看出,《荷花淀》教学内容非常丰富,它理应成为我们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重要依托。本着培养合格小学教师的目的,根据中师文选《大纲》的要求和本单元的训练重点,遵照中等师范学校“大信息、全方位、多媒体、高效益”的课堂教学要求,我们集认知、技能、情感性目标为一体,为本课拟定了五个教学目标。下面简单介绍这些目标及其教学方法。

  目标一:找出文中的对话描写,说明它们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并通过分角色朗读准确表达其中蕴蓄的丰富内涵。

  这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我们采用“领悟式学法”——教师精讲“夫妻夜谈”,让学生领悟并总结分析人物对话的方法:

  1.熟读全文,结合上下文分析;

  2.抓重点词。如两处“笑”和“小声”,单音节词“谢”和“嗯”等;

  3.注意句中状语。如“总是”“呆呆”等;

  4.与他与对比。紧接着,让学生练习“试法”:以组为单位分析讨论第二部分的“商议探夫”。最后布置学生课后独立分析第三部分的对话,并仿写一则人物对话片断。

  由悟法、试法到用法,由阅读理解到尝试写作,并注意从课内向课外延伸,最终彻底攻破教学重难点。

  目标二:找出环境描写的语段并说明其积极作用。

  这是本课教学的次重点,旨在让学生学习体会孙犁先生“诗体小说”的语言特色和乐观向上的'创作风格。环境描写的作用在《祝福》中已经做了介绍,本课应有所提高。我们先让学生归纳总结其积极作用——为情节的展开设下伏笔;缓和紧张气氛;表现乐观情趣。然后请个别同学当堂指出每一处的具体作用,最后指导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月下编席”和“阳光下的淀上风光”,加深理解,培养语感。

  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遵循学生的认知过程,体现了美国

  教育和心理学家本杰明S·布卢姆的“目标教学”思想。

  目标三:通过与祥林嫂、小芹、妞儿等人物形象性格异同的对比分析,充分认识在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引导下,抗日根据地,尤其是白洋淀劳动妇女的性格特点。

  这仍为本课教学的次重点,可以让学生了解类比分析的方法,提高他们分析人物形象的水平。前两位人物刚分析过,妞儿可加以简单介绍,比较分析简便易行。

  目标四:准确简练地给课文编写段落层次提纲。

  这是本课教学的又一个次重点。它既能提高学生分段分层的水平,又能督促他们在课外认真阅读理解课文,节省课堂教学时间。教学方法可采用“评点法”。点拨要点有:

  1.尽量用词和短语;

  2.格式对称工整;

  3.第三部分的层次划分。(见“教材分析)

  目标五:紧扣课文对作家作品及其创作风格进行简单的分析介绍。

  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没必要篇篇都设、面面俱到,也不一定全放在讲读课的第一个环节由教师完成,这应该让未来园丁有一个明确认识。本课我们放在最后:讲读完课文后让学生自己查阅工具书,紧扣这篇代表作总结孙犁先生“诗体小说”的创作风格;关于他的生平和著作不强求牢记在心。

【写《荷花淀》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荷花淀教学反思11-03

荷花淀教学反思10-18

《荷花淀》的教学反思09-11

《荷花淀》教学反思(通用8篇)08-19

《荷花淀》续写06-26

荷花淀教学设计02-11

荷花淀教学设计10-18

《荷花淀》的教学设计06-08

《荷花淀》教学设计05-12

语文《荷花淀》的教学设计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