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教案

时间:2024-01-24 13:15:12 教案 我要投稿

秋天的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秋天的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秋天的教案

秋天的教案1

  【教学目标】

  1、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揣摩、品味优美的语言。

  3、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揣摩、品味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

  品味优美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杜牧在《秋夕》中说“银烛秋光冷画屏”。马致远也在《天净沙·秋思》中说“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在文人墨客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萧索的,让人顿生惆怅;但是,秋天也有绚丽的色彩和丰收的喜悦。今天,让我们走进别样的秋天,去听听诗人的深情絮语……

  二、朗读诗歌

  要求:朗读时注意音准、语气、语速及重音的把握。

  1、请一个学生朗读全诗,其他同学听字音是否正确。

  2、学生点评。

  3、教师配乐朗读(听节奏、听感情)。

  4、学生点评,教师随机点拨。

  5、全班饱含感情地齐读。

  三、整体把握

  1、作者在诗歌中选取了哪些景物来表现秋天的?(露珠、冷雾、白霜;稻香、镰刀;秋虫、蟋蟀;溪水)

  2、为什么作者要将这些景物融入诗歌中?(抓住富有秋天特征的代表性景物)

  3、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热爱秋天、赞美秋天的感情)

  四、赏析语言

  1、诗歌第一节: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⑴学生朗读。

  ⑵品味语言:如果把横线部分删掉,语言表达效果如何?

  伐木声飘出幽谷──从听觉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轻松、娴静的氛围。

  ⑶诗歌语言美在哪儿?(生动形象的修饰语)

  ⑷有感情地齐读。

  2、诗歌第二节:

  ⑴学生用刚才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二节。

  ⑵你觉得这节诗应该怎样来读?

  ⑶学生评价。

  ⑷你能说说你对诗中语言的品味吗?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此比喻似拙实妙,是一个倒装句,比喻青鳊鱼像乌桕叶,耐人寻味,与渔人生活联系起来,实在而又能引起人的联想。体现渔民悠闲的心情。

  ⑸有感情地齐读。

  3、诗歌第三节:

  各小组品味赏析诗歌第三节。

  ⑴交流对诗歌语言的品味。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⑵有感情地齐读。

五、想象画面

  想象每幅画面的意境,你能用优美的语言给每幅画面取个好听的名字吗?

  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唏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人一起分享……

  霜晨归渔图:清晨的江南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可以感到些许的凉意。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渔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

  少女思恋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鸣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

  六、写作训练

  搜寻你记忆中秋天的印象,展开想象,写一个优美的语段或作一首优雅的小诗来赞美秋天。

秋天的教案2

  老师应该把课堂这个大舞台交给学生,让他们有机会吐露心声,让他们无拘无束的说.

  (一)自由说.

  对文中自己最感兴趣的句或段让学生各抒己见,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原因.例如:《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感人之处有许多,我让学生说自己最喜欢之处.学生说最喜欢第一自然段,因为"我"因瘫痪,脾气变得暴怒无常,对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失去信心,砸东西,可是妈妈却忍受了这一切,她不但没有怪"我"还等"我"恢复时说要带"我"去北海看花.有的学生说,我最喜欢第二自然段,因为那里写出妈妈再一次的要带"我"去北海看花,几乎是在央求"我",妈妈之所以央求"我"是为了让"我"开心呀!有的同学说,我最喜欢最后一个自然段,因为,妈妈虽然离我们而去,但是我明白**的话,懂得珍惜生命和妹妹一起面对生活的困难,勇敢的活下去.也有的同学说,喜欢文中的五,六两个自然段,因为这里讲了"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这样".说明妈妈有病,且因为过度的操劳,病已十分严重了,这不都是为了我们儿女吗?还有她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也正体现妈妈在生命垂危时还挂念着自己的儿女该怎么办,根本都没考虑自己,这就是母爱.让学生畅所欲言,只要他们的`感受是真实的都说出来吧!

  (二)补充说.

  对于觉得有更深入的内容需要袒露的同学,也可以给以补充说,如:《秋天的怀念》一文的教学中,有位同学站起来补充说,自己也很喜欢最后一个自然段,原因是作者写了后来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开得烂漫,作者写菊花这种能在寒风中开放的花,就说明菊花能战胜恶劣环境,依然开放,自己也要像菊花那样,与生活中的困难斗争,勇敢活下去.再如:《地震中父与子》一文的教学中,有位同学说,文章最后一自然段赞扬父亲在危难中坚持不懈地寻找儿子,终于把儿子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父爱是伟大的.另一位同学补充说,我认为儿子也是值得赞扬的,儿子在灾难中先让父亲救出同学,这种精神也是了不起的.教师把他们说的话综合起来说,这就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三)异样说.

  对同学的看法有不同体会的学生可以说说自己的见解.说出来,感染其他没有发觉的学生.如:《秋天的怀念》最后一个自然段,有位同学说,在妈妈离开后的日子,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看到"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觉得作者写菊花的淡雅,高洁,热烈而深沉,这就正如她的母亲对子女那种纯洁高尚,无私的感人挚深的母爱.听了这个学生的独到的见解,我很震惊,在我翻阅的许多教学用书中都没有提到这一点.学生却从读文中感受到了,这也许就是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中所寄托的感情吧!

  (四)选择说.

  就是要让没有发言的学生,对学文过程中你比较赞同或欣赏的说法,做有选择性的重说,旨在辅助差生.学生的差异是存在的,对于阅读不够深入的学生,往往是能找到自己喜欢句,段.但却说不清自己喜欢的原因,没有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当他或她听到同学所说之后,再来用语言表述哪怕是重述,也是有益的.多次的磨合,这种差异就会日趋减少.

  让学生人人都说,人人都有体会,人人有收获.改变了课堂教学以往情形以教为主,以学为辅,变学生被动学为主动学,以动带静,以优促差,全班同学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更高了.文章中重点,难点在学生无拘无束的说的过程得以消化.更重要的是语言表达能力在师生间,生生间交流过程中得到提高,何乐而不为?

秋天的教案3

  教学设计及意图学生活动及目标

  一、根据课文质疑,激发学习情绪

  1.汇报交流预习读文后的感受。

  2.提出读文自己仍不懂的地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作为教者想深入学生心灵,要先了解他们的感受、困惑和疑问。)

  二、体验怀念之。情,领悟人物情感

  点拨内容:

  1.认真读文,想想母亲是怎样关心我的?

  2.从哪儿能体会出作者对母亲的一片深情?

  点拨重点:

  1.比较句子体会思想感情。

  ①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⑦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2.体验人物内心感情。

  ①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

  ②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深入学生的情感世界和精神世界,紧扣情字,引导学生体验、感受、领悟。)

  三、.品味母子之情,产生情感共鸣

  伴随舒缓深沉乐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与境结合,体会课文中抒发的情感,走入课文,倘祥其中,充分感悟母与子的深情。)

  四、抒写内心感受,表白生命激情

  1..假如清明节到了,作者面对母亲的遗像,会说些什么?

  2.出示怀念母亲的文章,或出示表现母爱的名言警句,让学生熟读、背诵。

  3.让学生想一想自己今后准备怎样面对生活,面对学习中的人和事,用一两句话写下来。五、课堂延伸,走进生活写一写自己的母亲,可过生活中的小事体现他们之间深情。(以上是一个迁移运用的训练,旨在激发学生的思维,体现个性内容,焕发生命的激情和活力。)

  板书:

  雁阵北归

  我推着你走走树叶飘落

  秋天的怀恋菊花烂漫

  要好好儿活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或课始读文感知后自由谈感受。默读课文后试着用书上的句子,加上自己的感受和想象交流沟通。学生专注地投入课文描绘的情境中去,根据课文的描写展开想象,脑海中形成画面,形成自己的联想和体验,以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自觉抓住描写的语句说出母亲对子女深情。学生多种形式练习朗读课文。展开想象,深入人物内心,与情感世界相互沟联、碰撞,产生更高层次的思想精神和人文意识。学生表白内心,以个性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秋天的教案4

  一、教材简析

  本文选自《史铁生散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xx年版)。文章记叙了身患绝症的母亲忍受着病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精心呵护双腿瘫痪儿子的故事,突出表现了母亲的艰辛和母爱的伟大,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感怀,以及正确面对生命的残缺遗憾,勇敢地“好好活着”的决心。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通过品读语言和人物描写手法,分析母亲形象,理解母爱的内涵。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细细品读文本,体悟文本的“好好儿活”的含义,联系生活体验,引发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平凡而伟大的母爱,激发感恩情怀,学会面对生活的残缺遗憾。

  三、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母亲的语言、动作、神态这些细节描写来体会母爱。

  2.通过品悟菊花的描写深刻理解母亲“好好儿活”的含义。

  四、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

  五、教学用具

  课件、录音带等

  六、学情分析

  教师可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创造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条件,并拓展学生的思维。

  七、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你认为秋天是什么样的季节?

  明确:是啊!秋天硕果累累、大地丰收,是多么美好的季节。然而在作家史铁生的心里,秋天却弥漫着无限的伤感,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让我们跟随作家史铁生走进秋天的故事——《秋天的怀念》。(板书课题)

  检查预习略

  四边互动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这篇课文主要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根据学生回答)

  板书我母亲

  2、为了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之情,作者具体是怎样写的?小组讨论。

  四边互动深入探究母爱的内涵

  1、双腿瘫痪后,“我”是怎样的状态?找出相关语句。

  明确:史铁生21岁忽然截瘫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2、找出文中描写母亲动作,语言和神态的词句,用不同的符号标出,然后小组一起交流感受。

  A、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品味“悄悄“偷偷”)

  明确:运用动作描和神态描写。“悄悄”突出母亲谨慎小心,她怕自己让儿子痛苦,让儿子伤心。“偷偷”表现了母亲的慈爱与细心。

  B、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品味“扑”“抓”“忍”)

  明确: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扑”“抓”两个动词,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母亲非常在意“我”的内心感受,害怕“我”经受不住打击,失去生活的勇气。“忍”字写出了母亲尽管自己十分悲痛,却抑制悲痛去鼓励、安慰儿子的痛苦心情。

  C、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明确:运用动作和语言描写。“挡”是母亲有意的动作,她怕“我”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而触景生情。产生伤感、痛苦甚至绝望的心情,从而失去对生活的信心。

  D、她憔悴的脸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地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明确:运用神态、语言、动作描写。“憔悴的脸”表明母亲积劳成疾,“央求般神色”可见母亲耐心、慈祥。

  E.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聚焦“笑”“敏感” 透过这几个字,你看出了什么?)

  明确:运用神态、语言和动作描写。母爱是细心是宽容

  3.母亲当时,自身的状况如何?找课文相关句子读给大家听。

  身患绝症病入膏肓

  儿子瘫痪暴怒无常

  4.你认为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苦宽容坚强无私伟大

  结

  1、内容小结:作者借助生活中的四件小事,来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深情。把“我”与母亲的情感态度进行对比,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刻画出一位坚强、无私、伟大的母亲形象,表达出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愧疚、怀念之情。

  2、写作方法小结:深沉含蓄,以微小平常的生活细节感人;情感波澜一张一弛,富有节奏感。

  拓展延伸

  同学们,作者的母亲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伟大、坚强)作家史铁生的母亲对他的儿子的爱我们已经读懂。我们在坐的每位同学包括老师在内也在享受这份博大的爱,相信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都能体会到母爱的内涵,肯定有一些话想对你的妈妈说,那么请大家课下把它写下来。

  课堂练习

  说说作者的母亲是怎样一位母亲?

秋天的教案5

  教材解读:

  课文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作者借助对几件平常小事的细致描写,表达了母子之间的似海深情。

  写作背景:

  在他二十一岁的时候,突然得了一次重病,导致高位截瘫,也就是在那一年,他的母亲也去世了。后来,在他的许多文章里都写到了他的母亲,纵观他的成长之路,其实就是母亲用生命代价铺就的。《秋天的怀念》便是怀念母亲的的文章。在此文中,作者借助对几件平常的小事的细致描写,来表达母子之间的似海深情,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学情分析

  对六年级学生而言,还不可能深入理解作者在本文中所流露的痛苦、失望、反省、内疚、自责······这样负面的情感,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教材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体味人物的内心情感,并以此点燃学生情感,引发真情,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母亲的表情、动作、语言,体会人物的心情,感受伟大而无私的母爱。教学重难点:

  在品读重点语句中,结合自己的感受做批注。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听一听,读一读,思一思。

  1、歌曲《母亲》。这就是母亲。师:“儿行千里母担忧”,母亲永远牵挂着儿女的安危,永远包容着儿女的过失,永远理解儿女的一切。因为有了母亲,我们才幸福。

  师:可21岁的史铁生在双腿瘫痪的这一年,母亲突然去世,这对他真是致命的打击,每次想到母亲,史铁生这样安慰自己(请大家默读这段话): 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合欢树》)你读懂了什么?你抓住了哪些关键词?(预设:苦)

  师: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史铁生的课文《秋天的怀念》,去体味这位母亲的苦,母亲的爱。(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我能通过母亲的语言、表情、动作,体会人物的心情,感受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三、自读课文,感知“母亲”:

  要求:请自读课文,用曲线画出描写母亲语言的句子,并圈出重点词,可随手写下自己的感受,跟着自己的感觉和理解读一读这些话。

  四、品词嚼句,诠释“母爱”(根据学生找出的句子,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品读,读出母亲的苦,读出母亲的爱。)

  1、一语双关的话。“咱们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一个21岁的年轻人突然双腿瘫痪,可想而知,他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谁来读一读,体会体会他的脾气怎么暴怒无常。生读第一自然段。(生读到“我活着有什么劲!”言外之意,我想不想活?)

  如果你是他的弟弟、妹妹、朋友、同学,你会怎么劝他?生说。师读“我活着有什么劲!”那么最了解他的母亲又是怎么做的,才能让儿子从心里改变。生读“咱们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区分:母亲走过来,拉住我的手,止住哭声说:“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原文更能体现母亲的焦急、担心。母亲“扑”住的是儿子想死的念头,“抓”住的是儿子的命)

  母亲“忍”住的仅仅是她的哭声吗?再读第一自然段,小组交流(预设:儿子的坏脾气、自己的病痛、儿子的打击??)再读这一句。

  “母亲病重”你从哪看出来的?读一读。(简单介绍肝癌。抓住“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理解母亲的坚强与无私。)师读“母亲常常肝疼??睡不了觉。”送这位母亲一个字“忍”!

  母亲还忍住了“我”的坏脾气。再读课文,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母亲忍住了“我”的坏脾气?生读。

  面对“我”的暴怒无常,面对自己的病痛,(对比)她有没有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她有没有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她有没有捶打自己双腿大声呼喊我活着有什么劲?为了忍住儿子的坏脾气,深受苦楚母亲是怎么做的?(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来,圈出重点词,读一读。师友交流。)

  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的.动静。当一

  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圈出其中的叠词)

  文中还有一处“悄悄地”: ??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品味“悄悄地”,体会母亲的这份“忍”:小心、耐心、关心、心疼。)“悄悄地、躲、偷偷地”看出了母爱是宽容、母爱是理解。。请带着母亲的小心、理解再读这三句话。 母亲自己活着苦,儿子的病让她苦上加苦,她对儿子却是用心良苦。她忍着 儿子的坏脾气、忍着自己的病痛,还劝儿子“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 儿活??”

  再读课文 。母亲想让儿子怎么“好好儿活”?

  2、常说的话。母亲为了让我“好好儿活”,她总是想方设法让儿子去看菊花。 当我乱发完脾气时,母亲悄悄地进来,说:“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当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 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分角色朗读课文1--3自然段。为什么她总是想方设法让儿子去看菊花?

  当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史铁生看到落叶,会想到什么?幻灯片出示: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我想。 聚焦“挡”住儿子想死的念头 。透过这一挡,你知道母爱是什么吗?预设: 母爱是呵护,母爱是给儿子生的希望。

  3、多说的话。儿子同意去看菊花后----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聚焦“敏感”, 透过一个“敏感”,你看出了什么?母亲平时说话都小心翼翼。)

  4、最后的话。“我那个生病的儿子,还有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读文4--5 自然段。史铁生知道母亲接下去要说什么吗?透过母亲还没讲完的话,想想母爱又是什么呢?预设:母爱是牵挂、割舍不下。

  读文最后一段(母亲带我看花,是对生命的热爱,生命也可以如花般绽放;菊花的淡雅高洁,是母亲品质的写照;菊花热烈深沉,是母爱的写照;母亲爱花,我看菊花是对母亲的缅怀。)

  5、轻声读课文,把“母爱是理解,是呵护,是宽容,是牵挂” 批注在合适的地方。

  五、拓展延伸

  1、母亲死后,史铁生才慢慢悟出母亲的这些爱以及母亲所说的“好好儿活”

  的意思。作者最终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他成了著名的作家。

  又一个秋天,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 ;听着听着甜美的歌声,我 ;看着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我。

  六、作业设计:

  学完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可以用《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也可运用本课的写作方法(通过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表现人物内心),给妈妈写一封信。

  伟大的母爱

  教学反思:

  在曲都小学讲完了这节课,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对于十二、三的孩子,深入理解作者在本文中所流露的痛苦、失望、反省、内疚、自责······这样负面的情感,难度太大了。

  因为我讲的是第二课时,所以第二节课我没听课,我在这个班讲了第一课时。在第一课时我范读课文时,读到“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时有两个女生笑了,我就反思孩子们心中的母亲平时只是唠唠叨叨地嘱咐孩子日常生活琐事,肯定没有像文中母亲这样的情况。孩子们也不知道怎么读算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我范读课文之后想找几个孩子读一读,再怎么鼓励就是没有人举手,我只好一人一句开火车读。不过在第二课时有孩子们举手了,也能跟着老师试着有感情地读了,我心里感到还是比较满足的;还有就是我自己也有很大的进步:我终于能反复地范读课文了(因为在“全程化跟进式目标教研中”老师们给我提议让我范读,训练学生朗读)虽然今天我可能读得有点多,学生反而读得少了一是孩子们确实不敢张嘴读;二是我也想读到孩子心里去。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逐渐由“扶”到“放”这一教学模式改为放手让孩子们尝

  试自己学会自学。

  连着四次讲课,我觉得收获还是很多的。

秋天的教案6

  教学要求:

  1、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秋天景象之美和勤劳的人们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3、喜欢秋天,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教学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课件:秋天的风光

  3、苹果等教具。

  教学重点:

  1、认识8个生字,能正确书写8个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秋天的美,感受勤劳的人们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会认8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秋天景象之美,感受勤劳的人们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3、指导书写4个左右结构的字。

  教学目标

  1、能准确认读8个生字。

  2、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秋天景象之美,感受勤劳的人们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3、能正确书写4个左右结构的字,重点掌握“三点水”和“火字旁”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许多描写秋天景色的词语,大家还记得吗?现在赶快去秋天的果园里摘苹果,谁能准确而且大声地读出苹果后面的词语,这个苹果就属于你啦!

  根据儿童的特点采用游戏的形式复习词语,是很好教学方式。这样学孩子会感到很有趣味儿,但是,我觉得还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在让他们自己说说还有那些描写秋天的词语,可能更丰富些,学生能说出几个的.,这样更能激发主动性,教会学生平时也要注意积累词语。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哎呀,看到果园里的果子都熟了,大家都知道,秋天来了。你还能从哪些地方发现秋天来临了呢?

  (指名学生发言)

  孩子对秋天不陌生,凭他们的生活经验是能发现秋天变化的。但是,我们不一定就把孩子的视野局限在果园里,他们什么都可以谈,只要是秋天的体验和感受就可以。这里的目的是让孩子自我发现,激发对秋天的兴趣。

  2、师述:有一位神奇的画家,他用手中的画笔为我们画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这就是“秋天的图画”,同学们想去看看吗?让我们一起乘坐“红叶号”列车开始一次愉快的旅行吧!大家检查一下,该带的4样法宝(眼、口、耳、心)都带齐了吗?

  (师)会学习的小朋友会带上自己的眼——(生)仔细看,(师)带上自己的耳——(生)认真听

  (师)带上自己的口——(生)大声说

  (师)最重要的是带上自己的心,去体会秋天的美丽,好啦,老师要带领小朋友们出发啦!

  老师的话是为了导入课文还是让学生看。课件?如果是为了揭示课文,就让孩子读书,是为了看。课件,就让学生看,没有必要再罗嗦几句。这“四件法宝”很空洞,没什么实在的意义。

  3、出示课题,齐读。出字谜:“四四方方一间房,里面住着冬姑娘。”(图)

  出示“图”字的卡片(苹果状),反复读后组词。

  与上面衔接不紧密,既然是看书或看。课件,就马上让学生做,识字放在后面处理。

  三、初读感知:

  1、播放相关。课件,师范读。

  课件的目的是什么,老师没有交代清楚,缺环节。

  2、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藏在课文中的生字娃娃,读准字音。不会认的字做上记号。

  3、小组学习。

  1)组长安排活动:抽查生字读的准不准,课文读得顺不顺,还有哪些字不会认,互相帮助。交流记忆生字的好办法。

  2)组长检查后给组员记成绩:表现最好的用绿色在书上课题旁画一个笑脸,有进步的画一个黄色的笑脸,还要努力的用红色画一个笑脸。(“小组自学红绿灯”)

  3)教师四处巡视,了解各组学习情况,重点帮助能力较差的学生。根据组长的表现来发出“笑脸”(标准与上面相同)

  4)小组交流:小组擂台赛

  如1组组长随意挑战另一组组员的生字认读情况。

  如4组组长挑战7组组员读书情况,两组学生一人读一句“开火车”,看哪一组的同学读得好。

  如6组同学交流自己觉得很棒的记忆生字的好办法,3组同学可以挑战他,说说自己觉得比他更好的方法。

  梨、笼、浪、燃都是形声字,启发学生根据形声字的规律来记忆。

  梁——粱高粱本是粮,米字底下藏。桥梁应是“梁”,木头来帮忙。

  勤、劳——都有个力字,说明要想做一个勤劳的人,就要多出力。

  四、再读理解:

  1、出示图片,图上画了没结果的树、光秃秃的庄稼地、高粱杆,老师画的这幅图画名字叫做《秋天的田野》,你们觉得怎么样?少了些什么呢?

  又放。课件,又出示图画,太多了。有。课件就够了。可先让学生贴图,然后起名字。也就说下面的贴图让孩子自己构思,想怎么贴就怎么贴,喜欢贴什么就贴什么。贴完了让学生说说,再引发学生读课文,读喜欢的部分,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而且注意评价、激励。这里应该是教学的高潮。

  2、自己读读第二句话。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

  3、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苹果、梨、稻子、高粱。谁能上来贴一贴,帮老师完成这幅画?

  4、他贴的对吗?要求学生抓住“挂起、露出、翻起、举起”四个词贴一贴、评一评。

  “他贴的对吗?”好象没有对错之分,怎么贴是孩子自己喜欢的。那几个词语可以这样处理,使抽象的词语具体化,便于理解。

  5、梨树上怎么会挂起了灯笼?苹果为什么有红红的脸颊?

  稻田里怎么会像大海一样翻起波浪?难道高粱上燃起了大火?

  这是怎么回事?启发学生体会比喻句。

  师小结:这些句子都是比喻句。梨树上的梨又大又黄,好像挂上了灯笼。

  你能用“好像”说句话吗?

  问题先让孩子试着提一提,他们提不出来,教师可提。让学生体会比喻句,深了一点,二年级的孩子不要讲比喻句,让他们体会一下句子的形式就可以了。可用“好象”来说话。

  6、指导学生有感情得朗读,提示朗读课文“四到”——眼到、口到、耳到、心到。边读边想像秋天田野的美景。

  朗读前应该有情感的激发,带着情感读,读出情感。老师要有范读。

  7、出示。课件,提示相关景物,指导学生背诵。

  背诵是对的,可以是边学边背。

  8、谁使秋天这样美丽呢?自读第四句。指名读。

  思考:勤劳的人们指的是哪些人?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这个问题很好。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同时注意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但要注意讨论,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五、学写生字4个生字:“波、浪、灯、作”

  1、今天老师要教大家4个左右结构的字,是哪四个字呢?

  2、指名读,说偏旁,组词。

  3、自由“读贴”,说说你的发现(怎么记,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等)

  4个字都是左窄右宽,“灯”字的“火字旁”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作”字右边上面第一横较长,二、三横较短。

  4、师应学生要求范写其中两个字(是学生感觉到比较难写的字)

  5、生仿写

  6、指名演板,大家来评一评。

秋天的教案7

  教材简解:《秋天的画报》是一首朗朗上口、节奏明快的诗歌,给人脑海中呈现出一种秋天的景象。诗歌描写的是秋天果园的景色,独特而有韵味。丰收的水果,美丽的颜色,给人以视觉享受;叠音词的反复出现,在听觉上给人以美感;把风吹果树哗哗的响,写成风娃娃翻看秋天的画报,形象生动,极富童趣。

  目标预设:

  1.通过观看电子书,感知秋天的色彩美以及秋天的季节特点。

  2.根据创作内容尝试创编诗歌。

  设计理念:感知秋天,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幼儿运动多种方式去感知,让幼儿在感知诗歌,绘画的基础上,选择了以涂色、创编为主的综合性教学活动,调动起幼儿的积极性。

  设计思路:感知是幼儿认识事物的基础。首先组织幼儿认识秋天的水果,让幼儿通过各种感官认识秋天的特点,感受秋天的色彩美。然后通过听配乐朗诵,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利用提问、绘画,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并且通过自己的制作的画报,尝试仿编诗歌。

  教学过程:

  一、教师展示“秋天的画报”电子书,幼儿欣赏。

  师:小朋友们,老师这藏着一本有趣的书,你们想看吗?(电脑投影仪播放第一页)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猜猜这是什么季节?(接着 一页一页地翻下去,直至结束)

  师:老师的书里都藏着些什么呀?

  师:树立不仅藏着好看的图片,还给我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诗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1

  教师配乐朗诵诗歌,介绍出诗歌的名称。

  二、幼儿制作“秋天的画报”

  师:你们喜欢老师带来的这本书吗?为什么?

  (这时拿出事先装订好的本子)

  师:看,这本空空的本子上什么也没有,小朋友,你们来帮助一下它吧,把它做成一本“秋天的画报”吧!

  师:你们想一想秋天都有些什么?

  教师小结:秋天有这么多的水果、蔬菜,我们赶紧把他们都画在画报上吧!

  三、创编活动

  师:小朋友们做的画报真美,里面有没有藏着诗歌呀?(如幼儿说没有,教师可以加以引导,教师可以说:“我听到了,它是这么念的.”,给幼儿做示范)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说一说你画报里面藏着的诗歌。

  四、结束活动

  将每个幼儿制作的画报用展板展示出来。

  中班综合活动:红旗飘飘

  综合:红旗飘飘

  目标:

  1.知道五星红旗是中国的国旗,代表我们的国家,有热爱祖国,尊敬国旗的情感。

  2.掌握词:五星红旗。国旗。尊敬。

  3.能热情、愉快地演唱抒情、欢快风格的歌曲。

  准备:

  1.国旗及各国国旗的图片。

  2.歌曲图标:国旗、红日、白云、小朋友敬礼等。

  过程:

  1.让幼儿找出我国国旗,激发幼儿的兴趣。

  出示各国国旗的图片,让幼儿找出我们国家的国旗。

  2.观察、认识五星红旗,知道五星红旗是我们国家的国旗。

  国旗是什么颜色的?(红色)上面又什么?(有五角星)有几颗大五角星?几颗小五角星?

  讨论:为什么要有国旗?国旗代表什么?

  回忆:你有没有看到过升旗?(有,奥运会上运动员得奖牌时就有升旗的;还有小学的哥哥姐姐们早上也要升旗的,他们是敬礼的)是怎么样的?(他们都是看着国旗的,一动也不动的……)在什么地方见过国旗?(在电视上面,在小学里面……)

  3.模拟升旗活动,知道升国旗时要立正,不讲话,向国旗行注目礼。

  4.学习歌曲《国旗多美丽》

  教师演唱,幼儿欣赏。

  出示歌曲图标,理解歌曲内容。

  听音乐拍节奏。

  幼儿看图标学唱。

  5.幼儿根据歌曲内容边做动作边演唱。

  国 旗 国 旗 多美丽,天 天 升 在 朝 霞里,

  国 旗 国 旗 多美丽,五 颗 星 星 照 大地。

  小 朋 友 们 爱 祖国,向 着 国 旗 敬 礼 敬 个礼

  祖 国 前 进 我 长大,我 向 国 旗 敬 礼 敬 个礼。

秋天的教案8

  教学目标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③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①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②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课前准备:

  ①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写出生字并正确注音。

  ②师生合作制作秋景图的图片或课件。

  教学设计: 一课时

  一、整体感知:

  ①导入新课

  著名诗人秋瑾在诗中说“秋风秋雨愁煞人”。 宋玉也在《九辩》中言“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但是秋天也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秋天,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板书课题)

  ②配乐朗读课文

  [要求] ——

  a.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b.学生正确划分诗歌的停顿。

  ③四人小组讨论三个问题。 (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显示问题组):

  a.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b.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

  c.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明确]——

  a.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提到农家: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

  b.三幅图: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c.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

  二、研读与赏析

  ①示学生绘制的图画或课件。(学生对照图片展开想像,描绘自己喜欢的画面。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a.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

  b.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c.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写得好在哪儿?

  ②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a.先请几名同学朗读最喜欢的一节诗。说说为什么喜欢。然后据图画,展开想像,描绘 画面。学生描绘画面(参考内容):

  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唏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分享……

  霜晨归渔图: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可以感受到些许的凉意。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鱼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

  少女思恋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呜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

  b.由远及近的顺序。

  c.优美语句赏析:

  先找出优美的语句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诗,体会、分析感情、语言的精妙之处。

  主要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美句赏析参照)

  1、伐木声飘出幽谷——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2、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3、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

  4、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5、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6、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为什么“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这个比喻用得好?

  [明确]:比喻青鳊鱼像乌桕叶;另一层意思,江岸上乌桕树,树叶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网起的是乌桕叶的影子。用倒装句体现渔民悠闲的心情。

  ③齐读、自背、齐背、比赛背诵。

  三、课堂小结:

  本诗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夏忙后农闲的景象:农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闲、惬意,少了些艰难苦恨,多的是清静、清甜。这是一个明媚、快乐的秋天,一个乐在其中的秋天。

  四、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读《秋景》,比较与《秋天》在内容、感情、语言等方面的相同之处。

  五、布置作业:

  ①写自己的秋天。以“秋天”为题写一首诗。

  ②摘抄以“秋”为内容的诗文,并做点评。

  六、教后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要注重诵读,引导学生反复的有感情地朗读全诗,直至熟读成诵。教学时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自由发挥,从而达到引导学生鉴赏诗歌的目的。

秋天的教案9

  活动目标

  1.运用不同的声势和肢体律动表现不同的音乐段落。

  2.通过音乐欣赏培养对音乐的感知以及合作能力。

  3.在参与活动中体验到积极愉快,恬静柔美的情绪情感。

  活动准备

  1.音乐《小树叶》、《秋天的落叶》

  2.树叶胸饰每人一个

  活动过程

  一、播放音乐《小树叶》

  通过感受乐曲的`意境美,体会小树叶由害怕变勇敢的精神,激发幼儿不害怕事物的情感。

  二、欣赏音乐《秋天的落叶》

  启发幼儿运用不同的声势和肢体律动表现不同的音乐。

  1.分段欣赏和表现树叶飘落、被雨淋、跳舞的情景。

  (1)欣赏1段,启发幼儿想象并表现树叶飘落

  (2)欣赏2段,启发幼儿想象并表现树叶和雨嬉戏的场景。

  (3)欣赏3段,启发幼儿想象并表现树叶转圈跳舞欢乐的样子。

  (4)欣赏A段,启发幼儿想象并表现树叶宁静美。

  2.完整表演落叶快乐的一天。

  (1)完整欣赏音乐,感受秋风细雨中树叶跳舞的情景。

  (2)激发幼儿用身体,大胆表现音乐。

  三、结束

  在《秋天的落叶》的音乐声中自然结束。

  活动延伸:

  在自然角投放秋天的果实,感受秋天的硕果累累,是个丰收季节。

秋天的教案10

  教学目标

  1.会认“秋、气”等十个字,会写“了、子”等4个字,掌握字的笔顺,学会横撇1种笔画,认识“木、口、人”3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秋天的特征,产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了解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读好“一”的不同读音;认识首次出现的偏旁。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观察图画,谈话导入

  1.谈话导入:(1)你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四个)谁愿意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学生自由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季节)

  2.图片出示田野里庄稼成熟的景象。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吗?(秋天)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你们观察得可真仔细,那就让我们一起看看秋天到底都有什么变化吧!(师板书课题)请伸出你的右手食指和老师一起来书空,齐读课题:秋天到了。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读文。

  看拼音,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认识段。

  (1)认识段。一篇文章往往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个自然段。自然段有自己开始的标志,也就是在第一句话的前面空两格(两个字的位置)。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明序号可以帮助我们来分清自然段。 (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师标出第1自然段的序号)现在就请同学们自己来标出课文中的其他自然段吧。

  (2)学生尝试找出其他自然段,在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前面标出序号。

  (3)(多媒体课件展示)引导学生明确课文一共有3个自然段。

  3.自由读,圈画生字。

  按照段再读一读,把课后要求我们会认和会写的生字画出来,借助拼音读一读。

  4.指名读文,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1)指导字音:“那”不要读成nèng;“一”的读音。

  (2)指导难读的句子: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5.认读生字。

  (1)读带拼音的词语。

  藏在课文里的生字宝宝,相信大家已经都认识了,现在它们跳到屏幕上了,大家快和它们打个招呼吧!

  出示:

  qiū qì le shù yè piàn dà fēi huì ɡè

  秋 气 了 树 叶 片 大 飞 会 个

  le zǐ rén dà

  了 子 人 大

  ①自己练习读一读,师生正音。

  注意:读准平舌音“子”,翘舌音“树、人”,前鼻音“片”。

  ②指名读。

  ③开火车读。

  (2)去拼音读。

  现在拼音宝宝和它们的词语朋友分手了,请你再读一读。(指名读,同桌互查)

  (3)学习新的偏旁。

  复习熟字“木、口、人”认识新的偏旁“木、口、人”,观察一下,我们今天学的生字中,分别有哪些字带有这三个偏旁?(“树”的偏旁是“木”,“叶”的偏旁是“口”,“会”的偏旁是“人”。)

  说一说熟字变成偏旁后有什么变化?(“木”的最后一笔变成了点,“口”在“叶”中注意避让,“人”在“会”中也要注意穿插避让。)

  (4)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识字。

  熟字加一加:识记“秋、叶、会”;

  动作表演法:识记“飞”,就做张开双臂飞翔的动作;

  找反义词:“小”的反义词是“大”;

  数量词的方法:一片( )、一个( );

  图文结合法:出示图片帮助识记“树叶、秋天”。

  6.再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文,边读边想,秋天到了,大地发生了哪些变化?

  反馈: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说说秋天里事物的变化。

  如: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天那么蓝,那么高。一群大雁往南飞。

  三、认识新笔画,指导书写

  1.认识新的笔画“横撇”。

  师范写讲解:从左到右,起笔时稍重,折时顿笔,轻轻往左下方撇。

  2.课件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了 子 人 大

  3.这四个字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4.找生说一说。

  5.师范写,相机强调指导。

  了:横撇的撇不宜长;弯钩沿竖中线写,稍弯。

  子:横撇短,弯钩长;横写在横中线上,略长。

  人:撇从竖中线起笔;捺在撇的中上部起笔, 捺脚与撇尖持平。

  大:注意写法与“人”的区别。撇要写成竖撇, 捺在横中线下起笔,捺脚比撇尖略低。

  6.学生在课本上描红后,在田字格本上书写。

  7.评议提高。

  书写正确一颗星;大小比例得当两颗星;关键笔画找准三颗星;美观规范四颗星。

  第2课时

  一、复习生字,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组词读。

  2.激趣导入。

  秋天到了,我们的周围发生了哪些变化?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二、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请两位同学分自然段读。

  秋天到了,我们周围发生了很多变化,那么课文里写了哪些变化呢?

  (天气、树叶、天空、大雁)板书。

  2.品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课件出示句子: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①指导学生重读“凉”,全班齐读。

  ②天气凉了,树叶有什么变化呢?能用课文中的话来说说吗?

  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③你发现哪些树的叶子黄了?

  学生说,教师出示相关图片。

  ④教师引导:秋天到了,天气凉了,有的树叶黄了,还有的树叶不是黄色呢!你发现树叶还有什么颜色的?

  学生回答,出示红色的枫叶让学生欣赏。

  ⑤引导理解后半句:同学们想一想树叶从树上落下来是什么样的呢?

  师用纸片演示“一片片落下”。

  ⑥理解“一片片”的意思。

  比较:一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读一读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小结:“一片片”是说很多叶子,“一片”是说仅仅有一片叶子。

  引导学生说几个像“一片片”这样的词。(一只只、一个个、一朵朵)

  ⑦指导朗读。那这句话应该怎样读?叶子是慢慢从树上“落”下来,读的时候要注意语速慢一些。(试读,指名读。)

  3.品读第2自然段。

  (1)自读,看看这段有几句话。(2句)

  (2)第1句话写的是什么?

  “天空那么蓝,那么高。”

  “那么”你能把它换成另一个词语吗?(非常、很)

  朗读指导:我们知道现在正是秋天,咱们也抬头看看外面的蓝天,没有那么多云,看起来真的是又蓝又高。

  读出蓝天的高和蓝。

  (3)读第2句。

  ①指名读。

  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

  ②指导“一会儿”的读法。

  ③引导学生质疑:这句话中有不理解的地方吗?

  示例:大雁为什么要往南飞呢?

  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有关大雁的'知识?

  秋天,大雁要飞到南方去过冬,大雁是怎么飞的呢?(观看课件)

  ④练习用“一会儿……一会儿……”写句子。

  引导:在很短的时间里做不同的事情,你能用“一会儿……一会儿……”也说一句话吗?

  学生说句子。

  ⑤朗读这一段。自己试一试。

  强调:“那么”要重读,“一会儿”要读得稍快。

  4.指导朗读第1、2自然段。

  (1)引导:读了这两段,你有怎样的感受?(秋天很美)要读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学生练读,指名读。

  (2)指导“一”的读音。

  引导:细心的同学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同样是“一”,为什么有时候读“yī”,有时候读“yí”,有时候读“yì”呢?你在课文中找出来,读一读。

  (3)课件出示词语。

  一(yí)片片 一(yì)群

  一(yí)会儿 “一(yī)”字

  指名读,请小老师领大家读,齐读。

  (4)小结:这是“一”字变调的不同读法。汉字可真有意思呀!

  5.品读第3自然段。

  (1)读一读这句话,你有什么发现?

  课件出示:啊!秋天来了!

  (2)教师讲解:这两句后面的标点符号都是“!”,表现了对秋天到来时高兴的心情。

  (3)指导学生朗读这一段,读出高兴的语气。

  6.指导朗读全文,背诵课文。

  (1)引导:秋天是这么美丽,充满了收获的喜悦,让我们把课文完整地读一读。

  学生朗读,师生互评。

  (2)背诵课文。

  ①出示图文,教师背前句,学生接后面的话。

  天气凉了,树叶 ,一片片叶子

  天空那么蓝, 。一群群大雁 ,一会儿 ;一会儿 。

  啊!秋天来了!

  ②自己背,同桌互背。

  7.小结方法:背诵也是要有方法的,抓住关键词语、想象画面,都是不错的背诵方法。

  8.齐声背诵课文。

  三、积累运用,拓展练习

  1.引导:秋天到了,天气变凉,树叶变黄,天空又蓝又高,大雁得到秋天信息,向南方飞去。秋天带来的变化可真大,小朋友,你发现还有哪些东西得到了秋天的电报?快说说它们的变化吧!

  2.学生自己练说,指名在全班说说。

  示例:田野里,棉花白了,高粱红了,稻子黄了,丰收的季节到了。

秋天的教案11

  一、教学原理

  1、运用情景教学法,通过看图,使学生感受到秋天的美丽

  2、运用循序渐进发,让学生先按一定顺序说再过渡到说得完整、有趣;

  3、依据合作学习的原理,重视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全程参与学生,培养学生听、说、写的能力。

  二习作内容

  1、说说秋天的景色;

  2、讨论:秋天里有哪些有趣的事。

  三教学目标

  1、仔细观察图画,看懂图意。

  2、学习把

  句子说完整,学习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叙述画面,言之有序。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作文形式

  口语交际课

  五教学时间

  40分钟

  六训练要素

  1、能描绘出秋天的景色是怎样的;

  3、向老师、同学介绍秋天里有趣的事。

  七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

  1、秋天来了,同学们到大自然去走一走,看看周围有什么变化?(例如:天气、植物、小动物、人们的活动等)

  2给学生用书的秋景图填上颜色。

  3准备一张关于秋天的图片或一起秋游时拍的照片。

  教师准备:教学挂图或幻灯或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建议

  基础训练(30分钟)

  1、交流课前准备的情况

  2、自由说描写春天的好词佳句。

  3、学生按顺序说图说。

  4、学生把景物特点说清楚。

  1、参与学生的`交流,指导学生讲话

  2、引导学生说出从课内课外收集到的有关春天的好词佳句。

  小结:春天暖风习习,春雨绵绵,大地呈现出一片翠绿。春天是播种的季节,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到了秋天,是怎样的景象?将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今天,我们就来说说秋天里。

  3、指导看图。

  1)、出示(课本)图,启发学生仔细看图,如可以从上到下,从近到远,也可以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观察。把自己

  看到的,最能表现秋天特点的景物说一说。

  2)、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天、树、树叶、稻子、稻田、大雁、人们。

  4、引导学生说清景物特点。

  由旧知引入新知,使学生在获取知识时,激发兴趣。

  让学生按自己感兴趣的顺序说,

  只要能说出景物名称就可以了,并要求学生说出自己是按什么顺序说的。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建议

  基础训练(25分钟)1)、口头完成“读读、练练”。

  把自己喜欢的词组大声地读出来,试着背一背。

  2)、在小组里与同学交流填词。

  3)、汇报填词。

  4)、口头完成将句子补充完整的练习。

  5)、评一评句子补充情况。

  5、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说。

  6、根据评价标准对练说进行自评、互评。1)、出示词语:

  一片一片、金黄金黄的、蓝蓝的、笑哈哈、挺拔

  摇摇晃晃、一群群、

  高高的、弯了腰、金子般

  黄澄澄、秋高气爽、

  2)、教师巡视交流情况。

  3)、鼓励学生填本练习以外的词语。

  4)、指导学生完成将句子补充完整的练习。

  5)、鼓励学生从颜色、数量、形式、动作、神态等方面填词、尽量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5、小结:这几句话把这幅图中的秋景和葡萄园里丰收的趣事都写出来了。在看图说话时,我们要学会看图,学会抓住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说清楚。

  6、出示评价标准,组织学生评价。

  此项练习是让学生结合课内课外知识完成,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积累词语。

  学生补充完整的句子,连起来就是一篇范文。

  在说画面内容时注意结合秋天事物的特点说。

  发展训练(13分钟)

  7、将课前准备的图片、照片拿出来。

  8、学生按刚才的方法交流图片内容。

  7、教师巡视检查学生图片准备情况。

  8、提示学生把体现秋天特点的内容说清楚。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建议

  9、自己所说的写下来。

  10、在小组内读一读自己的作品。

  根据评价标准自评、互评。

  11、评后推选一名代表到讲台上展示。

  并说说为什么推选这位同学。

  9、指导学生将自己所说的写下来。

  10、出示评价标准

  11、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读一读自己的作品,根据评价标准评一评。评后推选一名代表到讲台上展示。并说说为什么推选这位同学。

  教师注意抓住学生习作中的“亮点”进行欣赏。

  让学生说说为什么推选这位同学做代表,实际就是评价的过程。

  创新训练(3分钟)12、思考并练习说话。12、引导学生思考:秋天是成熟的季节,如果你是秋天里的一样事物(如:一个成熟的水果,一只大雁、一只蚂蚁、一片黄叶)你想对人们说什么?

  生生互动,再次掀起高潮。

  几哦按时要对学生的大胆想象,勇于表述给予肯定。

秋天的教案12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阅读教学要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养成阅读兴趣是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的保证。本教案采用以读代讲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学习方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朗读中感受秋天的基本特征,从朗读中领略作者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另外,引导学生学会看课文插图,图文结合,加入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而感受秋天的美,并且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对秋天的喜爱之情,直至熟读成诵。低年级注重识字与写字教学,本设计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多种方法学习独立识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从而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课前准备

  1、制作课件、生字词语卡片。(教师)

  2、秋天树叶的实物。(教师)

  3、大雁图片。(教师)

  4、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可以收集秋天的果实、植物等。(学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在大自然中,我们发现了美,感受到了美。现在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大自然中,去欣赏那迷人的景色。

  2、播放秋季美丽景色的视频,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画面。

  3、你知道刚才呈现的画面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吗?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呢?(相机板书:秋天)

  4、小结:是呀,美丽的秋天到了,那可真是迷人的景色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秋天》。

  5、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秋天美景的视频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感官,引领学生直观地感受秋天到来时的景色变化,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秋天景色的美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做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识自然段。

  导学:一篇文章往往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个自然段。自然段有自己的开始标志,也就是在第一句话的前面空两格(两个字的位置)。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明序号可以帮助我们来分清每个自然段。(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师标出第1自然段的序号)现在就请同学们自己来标出课文中的其他自然段吧。

  2、学生尝试找出其他自然段,在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前面标出序号。

  3、(多媒体课件展示)引导学生明确课文一共有3个自然段。

  4、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认真倾听,注意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5、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6、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1)指名读第1自然段,相机指导生字读音。

  了:在本课读轻声le,要读得又轻又短。

  片:三拼音节,注意前鼻韵母an的读法。

  子:在“叶子”一词中读轻声。

  (2)检查第2自然段的朗读情况,教师相机指导。

  “人”为翘舌音,开火车读准字音。

  “一会儿”为儿化音,引导学生读好儿化音。课件出示“儿子、女儿”,指名读词语,与儿化音区分开。

  (3)指名读第3自然段。

  教师指导学生读好“啊”字。

  7、同桌互读,检查生字读得是否准确。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演示、教师讲解等方法使学生非常直观地认识自然段。本环节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的能力,通过范读、自读、指名读等方式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完整的句子,不顿词、断句,重视对翘舌音、三拼音节的复习巩固,从而能使学生准确地拼读音节。

  三、随文识字,品读课文

  (一)品读第1自然段。

  导学:秋天到了,我们周围发生了很多变化,(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一边看课文的插图,一边朗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看看课文里写了哪些变化。

  1、天气凉了。

  (1)学习生字“气”。

  这里有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生字(出示字卡“气”),有一个和它读音相同的'字——汽,“气”与气体有关系,“汽”与水有关系。

  (2)(课件演示)做辨别形近字游戏,把汉字送回家。

  气、汽

  天( ) ( )水空( ) ( )油

  (3)指导读句子,“凉”字读重音。

  2、树叶黄了。

  (1)出示各种“树叶”的标本。(出示多媒体课件)

  导学:这些小宝贝就是树叶。看,它们的形状各有不同。

  (2)学习生词“树叶”。认识偏旁:木字旁、口字旁。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树叶”?

  加一加:“木”加“对”就是“树”,“口”加“十”就是“叶”。

  实物出示:拿出树叶标本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

  (3)课件播放树叶由绿到黄的变化过程。

  导学:哦,原来秋天到了,树叶也悄悄地发生了变化,由绿色变成了黄色。看来,只有仔细观察才会发现大自然的这些奇妙的变化呀!

  (4)你能读出秋天到来时的这种变化吗?指导学生朗读,强调“黄”要读重音。

  3、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1)比较“一片片”和“一片”有什么不同。(“一片片”是很多片)

  (2)你能结合课文的插图说说为什么作者要说“一片片”吗?

  (3)小结:课文插图会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词语,结合课文插图真是个好方法。

  (4)拓展词语。你能说几个像“一片片”这样的词语吗?

  小结:以后我们说话时如果多用上一些这样的词语,表达就更生动了。

  (5)了解“片”的字理。

  出示“片”的古文字,“片”的古文字就像一分为二的木片,所以“片”的本义是平而薄的物体。我们还可以说“一片”什么?

  课件出示:一片( )一片( )一片( )

  (6)想象情境,指导朗读。

  你能想象树叶是怎样从树上落下来的吗?(轻轻地、慢慢地)那就请你把“落下来”这个词语的语速放慢,声音放轻,让一片片黄黄的小叶子轻轻地、慢慢地落下来。

  4、齐读第1自然段。

  导学:秋天到了,身边的景物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我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吧!

  (二)品读第2自然段。

  1、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

  2、学习第2自然段。

  (1)在这么美的蓝天下你还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一边观察课文插图,一边读这句话。

  (2)大雁南飞与秋天有什么关系呢?(大雁是候鸟,就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徙的鸟。天气变凉了,大雁从北方飞到南方比较暖和的地方过冬。等到第二年春天,天气转暖了,大雁再从南方飞回北方来生活。)

  (3)大雁是怎样飞行的,你能结合课文插图来说一说吗?

  (4)小结:课文插图会帮助我们理解句子。

  (5)导言: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大雁飞行时的样子吧!播放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大雁到底是怎样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的。

  (6)谁愿意读出大雁飞行时的画面?指名读第2自然段。

  (7)你能用“一会儿……一会儿……”说句话吗?

  (8)学习生字“大、飞、会、个”。

  大:象形字。甲骨文像人的正面形,有手有脚。“大”是汉字部首之一,含“大”的字往往与人类或人事有关。

  飞:(课件出示鸟儿展翅飞翔的动作,出示“飞”字的古文字)“飞”就像鸟儿张开翅膀在空中飞翔的样子。同学们模仿鸟儿做一做展翅飞翔的动作吧。组词:飞机、飞鸟。

  会:认识“人字头”。运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人+云=会。组词:开会、学会。

  个:运用数笔画或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个”。“个”一般用做量词,引导学生试着说一说:一个( )。

  3、初步感受“一”字的变调。

  (1)细心的同学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同样是“一”,为什么有时候读yī,有时候读yí,有时候读yì呢?你在课文中找到了吗?读一读。

  (2)课件出示词语:一(yí)片片一(yì)群一(yí)会儿“一(yī)”字

  指名读,请小老师领大家读,齐读。

  (3)小结:这是“一”字变调的不同读法。汉字可真有意思呀!

  4、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导学:秋天真是个美丽的季节,我们一边欣赏画面,一边有感情地朗读吧。(配乐朗读课文)

  (三)品读第3自然段。

  过渡:秋天可真美呀!作者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啊!秋天来了!)

  1、指导读好感叹句。

  这是两个感叹句,我们朗读时语气要强烈些,谁愿意来试一试?

  2、创设情境,激发朗读兴趣。

  (1)播放秋天美景的画面,教师渲染情境进行引读:

  秋天,天气是那么凉爽,金黄的树叶犹如一只只美丽的蝴蝶从树上翩翩落下,我们高兴地说道——啊!秋天来了!

  秋天,天高云淡,大雁变换队形飞向南方,传来阵阵悦耳的歌声,我们不禁感叹道——啊!秋天来了!

  (2)此时此刻,看到这样的秋天,你是怎样的心情?

  (3)带着这样的感受,读出自己的心情吧!

  3、学习生字“秋、了”。

  秋:(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秋”字。)秋天是禾谷成熟、收获的季节。古代庄稼收割后,人们往往在田间就地焚烧禾草。这种做法一方面可以使土地肥沃,另一方面可以烧杀害虫。所以“秋”字是禾加火组成的。组词:秋天、秋季。

  了:运用数笔画的方法来识记“了”,也可和“子”对比来识记。强调“了”由两笔组成,注意“了”的笔顺。

  4、齐读第3自然段。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本环节设计,在随文识字中,将识字教学置于一定的课文情境中,通过字理识字、加一加、联系生活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教学过程中落实了“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的要求,引导学生学会看课文的插图,注重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借助图画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词语的含义。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说话练习、积累丰富的词语,为学生提供了语言训练的机会。

  四、引导观察,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节课要书写的四个字“了、子、人、大”。

  2、学习“了”字的书写。

  (1)出示课件,学生跟随课件演示书空“了”的笔顺。

  (2)启发学生自己看田字格字帖,找准每一笔的位置。

  (3)教师范写。

  (4)学生练习在田字格中描红,自己练习写两遍“了”字。

  (5)教师巡视指导。

  (6)投影展示,师生评议,教师根据学生的书写情况相机指导。

  3、运用迁移法学习“子”的书写。

  (1)教师先示范“子”的书写,教师示范并口述横的书写要领:重下笔——轻行笔——重收笔。再示范横的写法,强调最后一笔横从横中线写起,略微向上倾斜。

  (2)学生描红,练习书写。

  (3)投影展示,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字教学要引导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扎扎实实落实本课新认识的笔画书写,让学生在写好笔画的基础上进行生字的整体书写。学生通过观察生字的结构,加深生字书写的整体印象,从而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五、作业布置,拓展延伸

  1、熟读课文。

  2、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现在正值秋季,请同学们投入到秋的怀抱中去找一找秋天的变化,寻找秋天的足迹。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去思考、去感受,从而丰富学生的体验,为下一节课的“画秋天”“说秋天”做铺垫。

秋天的教案13

  一、教材分析

  秋天,是迷人的季节:秋高气爽,稻谷飘香,树叶飘落,大雁南飞秋天又是美丽的、生机勃勃的:

  高高的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

  稻子黄澄澄的`",像铺了一地金子。水里,小鱼把树叶当做伞,在下面游来游去;岸边,蚂蚁把树叶当做运动场来来回回;天空中,燕子把落叶当电报。这些形象的描写,使秋天变得更加美丽而富有生机。

  二、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秋天的特征,感受秋天的美丽。

  4、能用像说句子。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教学。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四、教学方法

  教法:激发引导、自主学习

  学法: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法。

  五、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生字卡片

  六、教学时间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初读课文

  导人板书课题,让学生自己读课文。

  (二)小组合作认读生字

  直接出示课后我会认中的生字让学生认读,不会的可通过读拼音或向别人请教来解决。

  (三)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生字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2、教师检查读书情况。指导学生读正确。

  3、采用自读、相互读、齐读、指名读等方式要求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4、边读课文边看图画,结合生活体验说说秋天有哪些特色。

  (四)再读感悟

  1、可采用小组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①秋天是什么样的?②课文主要描述了秋天的什么景象?

  2、点拨读。通过点拨、观察图画,体会那么那么、

  像铺了一地金子、游藏爬跑等词句,体会秋天的美丽和生机勃勃。

  3、比赛读,看谁读得有感情。

  4、学生选读。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来读,5、试着背诵课文。

  (五)、反馈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的表现怎样?

秋天的教案14

  活动目标:

  1、从不同角度感受秋天的美,知道秋天是充满喜悦丰收的季节。

  2、理解并掌握词汇“五彩缤纷”、“温柔”,感受散文诗的语言美。

  活动准备:

  课件,蜡笔,白纸。录音机、钢琴曲《秋日私语》、下雨的音乐、水果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雨声的音乐),带领幼儿进入秋天的意境。

  1、师谈话:小朋友,昨天夜里下了一场什么?听上去感觉怎样?(轻轻的,柔柔的)秋天的雨,滴答、滴答……她会落到哪里呢?请小朋友一边听一边想(继续听音乐)

  2、提问:谁第一个来说说,小雨滴落到了哪里?(指名幼儿说)

  3、师:小朋友跟着小雨滴看到了这么多美的景色,有一个朋友说秋天的雨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你们想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吗?

  二、完整欣赏散文诗《秋天的雨》。

  1、教师一边演示课件,一边朗诵散文诗,幼儿欣赏。

  2、提问:你们欣赏了这首散文诗觉得怎样?(很优美,很好听。)那散文诗里说了些什么呢?(幼儿说)

  3、这首散文诗除了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还说了些什么呢?我们再来欣赏一遍,不过,这一次要请小朋友一边欣赏一边把你最喜欢的觉得最好听的句子记在心里,待会儿告诉给其他小朋友。

  4、再次欣赏,演示课件。

  5、师:你听到了哪些好听的句子?(先个别幼儿说)还有好多好听的句子,请你和旁边的小朋友互相讲一讲。

  三、结合五个画面,分段欣赏。

  1、播放第一个画面:

  (1)那为什么说秋天是一把钥匙?

  (2)那为什么说它是带着清洁和温柔打开了秋天的门呢?(因为秋雨下过后,花儿都开了;我们的幼儿园变得干净了,秋雨下的时候轻轻的柔柔的,像妈妈抚摸我一样温柔……)解释 “温柔”。

  (3)师:秋天的雨带着清洁和温柔悄悄地打开了秋天的门。秋天的雨还有一盆五彩缤纷的颜料……你听

  2、欣赏第二、第三画面:在动态画面中感受色彩、语言的美。

  (1)师:秋天的雨,有一盆五彩缤纷的颜料。为什么说它有一盆五彩缤纷的颜料?(因为秋天的雨落到田野上,田野变得金黄;落到枫树上,枫叶穿上了红衣裳,银杏穿上了黄衣裳,……)

  (2)师:噢,原来“五彩缤纷”就是有很多颜色,五颜六色……好美丽,好漂亮呀!闻一下(做闻的动作)好香好香噢!“XXX,你闻到了吗?”秋天的雨还有好多好闻的气味呢……不信!你们闻闻看!闻到什么啦?(我闻到了烤山芋的香味,我闻到了糖炒栗子的香味,我闻到了梨子的香味……)

  (3)老师也闻到啦!播放画面。真的很香很香,老师的脚也要被那香味勾住了,秋天的雨真的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他还带来了什么呢?

  3、欣赏第四个画面:

  (1)师:他还带来了什么?(一支金色的'小喇叭)小喇叭在告诉大家……播放画面。

  (2)你们听了以后有什么问题吗?(幼儿提问:为什么说秋天的雨有一支金色的小喇叭?……)

  4、欣赏第五画面:

  师:为什么说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快乐的歌呢?

  5、秋天的雨,滴答滴答的唱着歌……假如你是秋天的小雨滴,你会带给大家一首怎样的歌呢?你会怎样做呢?(幼儿说一说)那好,我们用小蜡笔把它画下来,画好后把你的图画分享给其他小朋友听!

  四、幼儿作画,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

  五、水果品尝会。

秋天的教案15

  《秋天》一课是辽师大版小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主题之一。本课旨在通过观察秋天的天气、动植物等的变化,感受秋天的季节特征,欣赏秋天的美,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活动目的:

  1、培养儿童关注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引导儿童经历发现的过程,体验发现的快乐。

  2、初步掌握秋天的自然常识,引发儿童对自然现象和生活中问题的探究兴趣,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提升儿童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3、尝试用观察、搜集资料等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活动重点:

  引导学生发现秋天的美,热爱大自然,关注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

  活动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观察秋天,搜集一些和秋天有关的资料:树叶、诗歌等。

  2、资料袋等。

  [设计意图:课前让学生观察秋天景物的变化,这样,对于学生上课的介绍才能正确引导观察,有生活实际经验,使学生感悟到秋天是农作物成长、成熟的季节。]

  活动过程:

  一、猜谜入秋,发现美

  1、老师知道大家喜欢猜谜语,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天气凉,树叶黄,大地穿上金衣裳”打一季节。

  2、导入:老师这有秋天的录象(放录象)随着镜头的推进,一幅北方金秋宜人的风景图展现在眼前。

  同学们,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3、秋天到了,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落叶的金秋时节,共赏秋天的"美!

  (板书:5、秋天)

  [设计意图:品德与生活课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并不是只讲儿童身边的生活。课上,不仅引导学生介绍身边的秋景,而且还借助欣赏了其他地区的美丽秋景,这样不但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而且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二、童心识秋,感受美

  (一)了解秋天的特征

  1、师:同学们注意到了吗?大自然里许多植物的颜色悄悄发生着变化。我们在北方,看到树叶变黄了,就知道秋天来了。那么你还知道秋天有什么变化呢?

  2、学生以“我眼中的秋天”为题互相说说自己的发现。

  3、(播放)(片片树叶徐徐下落,出现几行小字:“翻开日历,每年的9月23日前后便是秋分,从此雨水减少,气温开始下降,凉风习习,秋高气爽,秋天向我们走来了……)

  (出示秋天人和动物变化的)在这金色的秋天里,当你在校园里嬉戏,在小区里散步,在道路两旁行走,到郊外秋游,你和图中的.小朋友是否有同样的发现?

  (1)青蛙躲到哪里了?

  (2)人们穿上厚衣服了。

  (3)好久没看到燕子了。

  4、你还有哪些发现?比如白天和黑夜的变化……

  (二)将“我眼中的秋天”整理后做成采集卡

  师:请你把自己在秋天里的各种发现记录下来,根据个人的积累情况,按发现的时间、地点、事物的特点和变化作好记录。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了解秋天一些花草树木和动物、人类的变化,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培养了学生表达与概括能力,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校内外结合起来,说说自己的发现,富有开放性。]

  (三)创设情境,感受秋天的美

  想不想看看秋天什么样啊?

  (播放秋天《落叶》)体会秋天人们带来的遐想和无限情趣。

  (画外音)秋风刮来了,天气凉了,一片片枯黄的树叶从树枝上飘落下来。

  树叶落在地上,小虫爬过来,坐在里面,把它当作屋子。

  树叶落在沟里,蚂蚁爬过来,坐在上面,把它当作小船。

  树叶落在河里,小鱼游过来,藏在底下,把它当做小伞。

  树叶落在院子里,小燕子看见了,说:“秋风伯伯来信了,催我们快回南方去。”

  [设计意图:借助媒体,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课上,我不仅引导学生介绍了自己身边的秋景,而且还借助幻灯片欣赏了其他地区优美的秋景,并配上《秋日的私语》的音乐,这样不但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而且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三、童声诵秋,欣赏美

  1、师:小朋友们的发现可真不少,老师带来一首儿歌,作为你们的奖励(出示儿歌:秋天到,天气凉,菊花开放橘飘香,树叶落,草变黄,片片红叶染山冈。)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2、秋天真美啊!股金中外有很多人赞美过秋天,下面我们做个游戏,夸秋天

  可以帖图片,可以说成语,可以读古诗。

  3、小结:听了同学们热情洋溢的赞美,秋姑娘可开心了。她为大家准备了美味可口的果实(出果实)看看哪个聪明的小朋友会得到礼物

  摸摸猜猜,猜对了送果实。

  [设计意图:体现和语俗的结合,丰富学生的语言,强化了知识。]

  四、巧手描绘,创造美

  下面我们就来个秋天的作品展示会,来表达对秋姑娘的谢意。

  1、小朋友,你们准备制作什么作品呢?

  学生自由发言,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

  学生可以画,可以写,可以唱,可以跳,可以捏,可以拼,可以拍,只要学生说到的恰当的方式,教师都要予以肯定。最后教师适时引导,今天在我们的教室里,可以做什么呢?让学生选择能够现场完成的方式,比如画画,做树叶贴画能来完成。

  2、展示活动成果

  同学们的作品真是丰富多彩,谁愿意展示给大家?学生到前面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作品。(然后教师把学生的作品贴到黑板上)

  [设计意图:边学边做是品德与生活课所积极倡导的,让学生在充分感受和体会秋天美景和秋天的特点的基础上,他们是乐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自然的热爱的,这一环节恰好创设了这样一个空间,让孩子们有充分的展示自己的平台]

  五、课后延伸,延续美

  小朋友,秋天是美丽的,我们不仅要去发现美、欣赏美,更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课下,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爱秋行动,让秋天更加美丽!

  [设计意图:〈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的时间可以在学校其他活动或者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弹性的延伸。布置课后的继续发现收集和积累作业,就是把品德与生活课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实践和想象能力,从而有效突破重点,难点]

【秋天的教案】相关文章:

秋天的怀念教案《秋天的怀念》优秀教案05-23

秋天教案:有关秋天的游戏_季节教案07-08

秋天的教案09-14

《秋天》教案03-08

精选《秋天》教案06-22

秋天教案06-23

《秋天》的教案06-12

《秋天》教案05-17

秋天的教案04-14

秋天的教案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