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下册《亡羊补牢》教案优秀

时间:2023-05-16 18:22:16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下册《亡羊补牢》教案优秀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下册《亡羊补牢》教案优秀,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下册《亡羊补牢》教案优秀

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下册《亡羊补牢》教案优秀1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运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正确理解词语,积累运用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则寓言故事。

  3.把握故事内容,能在阅读中质疑、解疑,发表见解,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寓言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 生活实际,发表感想。

  2、对“牢”、“亡”、“亡羊补牢”意思的理解。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课前了解寓言或读寓言故事。

  教学方法:研究法 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第9课《寓言二则》。我们大家都听过寓言故事,这篇课文一共有两个小故事,所以就是“二则”。今天,我们先学习第一则寓言:板书: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2、学习之前老师检查一下预习情况。

  (1)认读词语

  (2)说说寓言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解题,质疑

  1、“亡羊补牢”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理解“亡”“ 牢”。

  2、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3、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老师根据学生的问题板书(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怎样补?结果怎样?)

  过渡:今天我们将围绕你们提出的问题学习寓言。学习寓言是有方法的。

  1、读懂故事。

  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2、体会寓意。

  3、联系实际谈谈感想。

  过渡:要想读懂故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学起:(与刚才的问题相对应)

  板书: 起因 为什么丢

  经过 丢了几次 怎样补

  结果 ?

  二、 分段理解寓言。

  (一)、读寓言,读准字音,读通寓言。自读、同桌读、指名读四、默读寓言故事,找出丢羊的原因,用“——”线画出。

  生汇报 读句子 用自己的话说说丢羊的原因。

  (二)、丢了羊后,有人为他着急,是谁?(生:街坊)

  1、他们有一段对话,用“~~~”画出街坊的话,用“——”画出养羊人的话。(课件出示)

  2、从他的话中可以看出街坊是个怎样的人?练习读好 学生回答 自己练习读 指名读 分角色读

  过渡:唉,这个养羊人真是当局者迷呀,对于人家的劝告,竟然不当回事。后果怎样呢?走进第四自然段。

  3、读第四自然段,读完说说结果怎样

  (体会两个“又”字)羊人当时的心情怎样?

  想象当时养羊人会怎样说怎样做?演一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他后悔的样子)

  4、用书中的一个词概括(后悔),于是他怎么做的,体会他为什么这样做。练读句子。

  5、结果怎么样了?学生齐答。

  师:亡羊补牢是成语,就是从我们所学习的这个寓言故事中来的,它还有下半句(学生试说 课件出示)

  三、提示寓意,总结扩展

  1.故事学完了,你想对养羊人说些什么?(不要光指责还看他有什么值得欣赏的)你从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2.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现象发生过,你是怎样解决的?

  四、讲会故事

  五、总结学法。

  板书设计:

  9、寓言两则

  起因 为什么丢

  经过 丢了几次 怎样补

  结果 ?

  教学反思:

  在教学本课时,许多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谈了自己的想法。于是,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我鼓励学生质疑,结合学生提的问题,引导学生读文,理解语言文字。又抓住重点句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感。学生更喜欢擅长表演的学生加上动作后讲的故事。本课给学生教会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在谈生活中类似的例子时,学生的话题面有些窄,如能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引导学生体会身边这样的事,会对理解寓意有帮助的。

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下册《亡羊补牢》教案优秀2

  《亡羊补牢》是一篇寓言,鲁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它通过一个牧羊人两次丢失羊,修羊圈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这则寓言内容较短,清洁简明有趣,寓意深刻。

  依据课程改革的要求和三年级以段的教学为主,抓住重点字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进而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方法的特点,,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等词语

  2.理解亡羊补牢这个成语的意思

  3.理解寓言内容,结合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寓言故事。

  由于刚上三年级的学生,阅读和理解能力还不是很强,因此,在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就成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未突破这一重难点,我将采取以下教学法:

  1.直观法:运用课间播放寓言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津津有味的观看中了解寓言内容。

  2.比较法:把文中几个关键的具有特殊句式和语气的句子与几个普通的句子相比较,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寓意。

  3.合作学习法:为突破哦这只重难点,我将采用直观法,比较法来引导学生自学,合作讨论,交流寓意。

  4、“以读代讲法”:新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本篇课文有几句寓意深刻的句子,教学这一部分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读中理解、读中体会。

  引导学生自学、讨论合作、交流寓意。

  教学过程:将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图文结合,理解内容---反复朗读,悟出道理---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一、自学释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一切求知的.欲望都从疑问开始。首先用多媒体出示课题“亡羊补牢”,看到课题你想问些什么问题?再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由于亡羊补牢是一篇古代寓言,题目是文言,学生不太理解,可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弄明白“亡”“牢”的意思,从而初步了解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羊丢失后修理羊圈”.

  二、读课文认知生字,检查生字。

  三、直观感受,理解寓言内容。

  在这里我采用直观教学法。1.电脑课件播放“亡羊补牢”的动画,解说词既是寓言内容。由于小学生还是直观形象思维占主导,所以有趣的动画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的注意,有助于理解寓言内容。

  2.小组用自己的话讲讲这篇寓言故事,让学生整体感知这篇寓言。

  四、反复朗读,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寓意。

  寓言的道理是蕴涵在故事的字里行间的。因此要紧扣故事内容,让学生在反复的读中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用“---”划出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听了街坊邻居的劝告是怎样想的?用“﹏”划出第二次丢羊后他是怎样想的,并说说两次的结果分别是什么?学生通过对比就会发现,这两次丢羊他的想法是不同的,而且直接导致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结果一是不听劝告结果继续丢羊,一是接受劝告结果不丢羊。养羊人这前后两次不同态度的对比正是理解本篇寓言寓意的关键。

  2.重点句子理解。 因此,在这里我设计了对比法,通过两个不同句式的对比说一下那一个更好,为什么?进一步理解寓意,体会两次态度的差别。

  第一组句子对比: “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让学生把它变成肯定句“羊已经丢了修羊圈没有用”试读一下这两个句子,哪一个语气更强些?(反问)为什么要用反问句?(更能突出养羊人根本没想后果执迷不悟。)指导学生用毫不在意的语气读出,并插入小讨论,如果你是养羊人你回怎样做?

  第二组句子对比:出示“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与“他很后悔,应该接受街坊的劝告”(前一句两个“不---不”双重否定,突出表明了养羊人知错改错的决心。)个别读,范读,齐读。指导学生读出“后悔。知错”的语气。从哪些地方看出他真的后悔呢?用“---”划出有关的词语。( “赶快,结结实实”可看出他的行动上改过了)知道读出重音。讨论:养羊人现在才后悔,现在才动手修羊圈晚了吗?

  3.分角色朗读。注意读出邻居对养羊人的关心,和养羊人的两次不同态度。

  4.小组合作学习,归纳寓意。寓意是本课的难点,新课标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积极创设环境,引导学生自学讨论。在遇到学生单独解决问题比较困难时,小组合作比较有效。通过以上几个环节的设计,基本可以突破重难点。

  5.朗读课文并思考“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先小组讨论发表意见,然后老师总结。这个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人做错了事,及时改正还不迟,改正的越快,错误造成的恶果就越小。现在我们通常用“亡羊补牢”这个成语比喻发生错误后及时纠正,补救还不算晚。

  五、指导复述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感想。

  新课表要求我们“要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我要学生根据这节课的语文学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口头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六、作业:

  1.熟读本则寓言

  2.说出“亡羊补牢”成语的意思。

  3.搜集其他寓言,准备下节课交流。

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下册《亡羊补牢》教案优秀3

  设计思路:

  我通过课前布置学生通过查工具书,自学生字词,了解寓言是通过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的文学作品。通过自学让学生初步了解了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课堂上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通过读通词句,整体感知课文大意。明确寓意后注意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受到启发。

  学习目标:

  1、学习《亡羊补牢》这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语言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第9课《寓言二则》。我们大家都听过寓言故事,那么什么是“寓言”呢?寓言就是用有趣的小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这篇课文一共有两个小故事,所以就是“二则”。今天,我们先学习第一则寓言:

  板书: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二)解题,质疑

  1、“亡羊补牢”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质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语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整体感知全文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一位养羊人第一次丢了羊,街坊就劝他修羊圈、堵窟窿,养羊人没有听从劝告;第二天他又丢了羊,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于是赶快动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四)分段理解课文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羊为什么少了一只?

  明确: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让学生理解“窟窿”、“羊圈”等词语。

  2.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如果你碰到这种事情该怎样去做?

  (2)那个人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默读二、三自然段后回答。

  明确: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3)“还修羊圈干什么”是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把养羊人的想法说一说。

  (4)同桌讨论街坊和养羊人的对话读起来应各用什么语气,练习分角色朗读。

  (5)指名分角色朗读,准确表达他们的想法。

  (6)教师指导朗读,学生再练习,指名再读。

  3.第四自然段。

  他的想法和我们不一样,和街坊的想法也不一样。结果怎么样呢?从哪句话中看出来的?课文中用了两个“又”分别指什么?说明了什么?

  4.第五自然段。

  (1)如果出现了这样的事,你会怎样做呢?

  (2)那个人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怎么样了?请学生默读第五自然段勾出有关句子。

  (3)他为什么这样想,这样做?

  (4)理解“后侮”“从此”的意思,并用“从此”练习说话。

  (五)提示寓意,总结扩展

  1.讨论从养羊人的经历中,你吸取了什么教训? (出了错误,自己没发现,别人劝告你了,你应该虚心接受并改正,只有这样才能把损失降到最小。)

  2.亡羊补牢是成语,就是从我们所学习的这个寓言故事中来的,谁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这个成语的意思?

  3.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现象发生过,你是怎样解决的?

  4.讨论:养羊的人应该怎样做更好?

  (六)指导书写生宇

  重点提示:“窿”字不要丢一横,“叼”字右边是“丿”

  板书设计

  想法 已经丢 后悔

  亡羊补牢 做法 不补 赶快堵 (未为迟也)

  结果 又少 再没丢

【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下册《亡羊补牢》教案优秀】相关文章:

部编本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03-10

部编本一年级语文下册《荷叶圆圆》教案11-26

部编版亡羊补牢教案范文(通用8篇)08-12

(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预习教案,《语文园地三》12-13

(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预习教案,《语文园地一》12-13

小学语文《亡羊补牢》优秀教案07-12

《语文园地六》教案_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_语文教案07-27

(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预习教案,《村居》《咏柳》12-13

(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预习教案,《大象的耳朵》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