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配画教案

时间:2024-04-12 09:35:14 秀雯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古诗配画教案(通用17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配画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配画教案(通用17篇)

  古诗配画教案 1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古诗配画特点,并运用恰当的形式为古诗配画。

  2、通过欣赏古诗配画作品,培养学生对古诗配画作品的审美能力,提升其艺术修养。

  教学重点:

  了解诗配画这种艺术形式,并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提高审美情感。

  教学难点:

  如何用学过的技法去表现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

  课件、古诗、绘画工具及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配画《咏鹅》(板书课题)

  二、初步感受

  出示课件《咏鹅》)

  谁来美美地读一读,我们一起来读,老师教大家一个读好它的方法,一边读一边在自己的脑海里放电影,想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老师和同学一起有感情地朗诵)

  谁来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那些景物?

  三、学生创作

  1、同学们看到这么多这么美的.诗配画是不是特别想自己亲手画一幅。下面请同学们把这首诗配上画,赶快动手吧!

  (板书)诗配画小提示:

  (1)构图。

  A、确定主景

  B、画面内容与诗中关键字相对应表达出诗的意境

  (2)着色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展示评价

  1、学生将作品贴到黑板上的《诗情画意作品展》中。

  2、老师设立了几个奖项:最佳创意奖,最佳色彩奖,最佳构图奖……大家来做小评委,看看应该评给谁。

  五、总结

  同学们的表现真棒,绘画作品更棒。

  古诗配画教案 2

  教材分析:

  《古诗配画》是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第17课,本课通过“古诗配画”活动,让学生体会图、文结合形象直观,能更清楚表达主题信息的特点,学会在Word插入图片、编辑图片,编辑图文并茂的文稿。本课教学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学生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如何输入文字及文字的修饰等已掌握,并且具有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学好本课,有利于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Word这个功能强大的文字处理和排版软件。

  教学目标:

  1、学会在Word插入图片、编辑图片,编辑图文并茂的文稿。

  2、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基本的信息素养。

  3、培养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4、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艺术创作的能力。

  5、在作品创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美感。

  6、通过活动,让学生体会图、文结合形象直观,能更清楚表达主题信息的特点。

  教学重点:

  如何在Word中插入图片并设置图片格式

  教学难点:

  合理安排古诗与图片的位置

  教学具及相关资料准备:古诗配画的课件图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谈话导入法、任务驱动法、交流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思路:

  一、背诵古诗,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会背诵古诗吗?

  那好,我们就来举行一次小型男女赛诗会,你可以把你最喜欢的古诗背诵给大家听。

  同学们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

  从同学们清脆的声音中,踊跃的`态度上,老师看出了同学们对古诗的喜爱程度,同学们掌握了这么多首古诗,老师对你们真是刮目相看了。大家知道,我国古诗一向追求诗情画意,只要我们留心品味,便会发现:诗不离画,画不离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老师准备了几幅画,每幅画对应着一首古诗,请同学们欣赏。

  出示课件,同学们欣赏。

  同学们刚才看得非常投入,听得也非常认真,看过之后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谈感想。

  其实你们也可以做出这样的效果,那么,就让我们把对古诗的喜爱化作动力,共同学习制作古诗配画吧!

  [设计意图:通过小型赛诗会、课件欣赏,使学生入情入景,充分感受到了信息技术与语文、艺术进行整合所创造出来的魅力。学生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任务驱动,勇士闯关。

  1、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古诗,并打开。

  2、小勇士闯关。

  第一关:插入图片。

  ①自主探究。

  我们怎样在古诗中插入图片呢?请同学们自主学习并尝试P47的内容。

  ②同学交流,解疑答惑。

  ③巩固练习如何在古诗中插入图片。

  第二关:调整图片大小。

  我们已经将合适的图片插入到了古诗中了,但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我们如何将图片调整到我们满意的程度呢?请同学们自主学习并尝试P47的内容。

  交流:

  ①单击已插入的图片,这时的图片被选中,看看图片边缘有什么变化。

  ②鼠标指针指向图片边框和角上的小方点,看看指针有什么变化。

  ③分别拖动双箭头指针,图片发生什么变化?将图片调整为合适大小。

  巩固练习:改变图片的大小。

  第三关:调整图片位置。

  根据图片的特点,有的古诗需要放在图片的上面,有的古诗需要放在图片的侧面,怎样将古诗与画融为一体,合理安排古诗与图画的位置呢?

  再次自学P47的内容。

  学生汇报学习成果。

  3、完善自己的作品。

  经过同学们的亲身实践,老师布置给大家的小问题都找到了答案!你还遇到了什么问题,也可以告诉老师和同学,我们一起来探讨解决。

  拦路虎都被我们消灭了,现在就请同学们继续美化装饰自己的作品吧!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探究,分步尝试,培养学生自已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交流评价,展示作品。

  刚才老师看到了一些组的作品,发现他们做得可真漂亮!谁愿意把你的作品展示给大家?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学生对展示的作品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作品,给每个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空间,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四、布置作业,寄予希望。

  了解古诗,就可以了解民族文化的历史;欣赏名句,就可以感受民族文化的灿烂。漫步于学校的古诗长廊,我们心旷神怡,我们留连忘返。让我们品味古诗的芬芳,让我们沉浸在古诗的海洋,汲取古诗的营养,健康茁壮地成长!课下,请同学们自选一首古诗进行创作。

  [设计意图:这样的结束语体现了本节课的完整性,给人以前后呼应的感觉。对学生的祝福,能使学生更加努力学习,树立信心。]

  教学反思:

  学生基本掌握图片编辑、设置图片格式等基本操作,但部分同学版面不够美观,应让学生多看语文课文中的图文混排版面,提高审美能力。

  古诗配画教案 3

  活动目标:

  1、初步培养幼儿古诗朗读的兴趣。

  2、通过欣赏画面感受古诗的意境美,从而对古诗尝试兴趣。

  活动准备:

  一幅山水画,音乐。

  活动过程:

  一、结合现实生活,引导幼儿谈论自己所看到的景象。

  1、事先布置好场地,教师带领幼儿入场。

  2、教师以谈话的形式引入主题。

  (1)小朋友们,春天的时候你们去山上玩过吗?在山上你看到了什么呢?

  (2)大树上住着谁呢?如果你过去抓它,小鸟会扑棱一下飞走吗?

  (3)小朋友们玩的地方可真多,有山有水有鸟有花,真漂亮!

  二、以郊游的形式带领幼儿去看画。

  1、今天老师也带小朋友们去美丽的山上玩一玩,看看山上有些什么?让我们背上背包出发了!

  2、带领孩子一边开汽车一边欣赏路上的风景(轻音乐起,欣赏图画作品)三、引导幼儿观看图片,并初步讲解诗句的'意思。

  1、教师与幼儿围在画的周围,初步理解诗句的含义。

  (1)小朋友看这个地方漂亮吗?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有哪些漂亮的东西?

  (2)幼儿讨论后教师小结:好漂亮的小花,春天过去了,可小花还依然开放的很漂亮(春去花还在)。

  (3)有一座山,我们走远一些看看山宝宝今天穿了件什么颜色的衣服?

  (4)幼儿讨论后教师小结:很漂亮的衣服,有很多颜色(远看山有色);

  (5)(教师手指水)看山宝宝旁边是谁呀?悄悄的走进水宝宝的身边听听,它发出声音了吗?

  (6)竖起小耳朵,再听听水宝宝真的发出声音了吗?(近听水无声)

  (7)漂亮的小鸟,和小鸟打个招呼吧:嗨!你好。咦!小鸟怎么不理我们?我们轻轻的走过去摸一摸,奇怪?小鸟怎么不动的?(这是画上的小鸟)哦!原来这是一幅画!

  (8)结:难怪小朋友刚才没有听到水的声音,小鸟也没有被吓跑,这是为什么?(因为这是一幅画)在很久很久以前许多读书人喜欢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思的事用简单的好听的话写下来,变成诗让别人朗诵。那么古时候有位叔叔就因为非常喜欢这幅画,所以写了首诗,名字就叫“画”。

  四、着音乐朗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

  1、师范读古诗一遍。

  2、儿再次静听录音一遍:我们再仔细听听录音机里的叔叔是怎么念的,你听他说到了什么?怎么说的?

  3、配乐朗诵古诗。

  4、用动作来表演古诗内容。

  活动反思:

  《画》是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本次活动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点展开描活动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画,让幼儿先从整体再由远到近观察,知道这是一幅山水画,画上有山、水、花、鸟,感受景物的美。在尝试朗诵古诗的时候我也采用了多种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幼儿能在活动中保持兴趣跟着整个活动的流程走,对古诗也有了初步的认识。

  古诗配画教案 4

  活动目标:

  1.了解古诗主要内容,有感情的朗诵古诗,感受诗中初夏的美丽。

  2. 在剪贴游戏中理解、欣赏、学习古诗。

  活动准备:

  小鱼头饰,用幼儿自画自剪的小鱼及许多莲叶布置成“莲池”的场景,“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盘。

  活动过程:

  一、模仿小鱼游来游去,情绪愉快地参与游戏。

  幼儿扮演小鱼,在音乐声中自由、欢快地游戏。

  二、参与情境表演,在游戏中感受并尝试理解古诗中的词句。

  1.欣赏“莲池”场景,体验首句:江南可采莲。

  欣赏 “莲池”的场景,并为幼儿简单介绍江南美景,同时轻柔地朗诵首句“江南可采莲”,请幼儿欣赏。

  2.“小鱼们"欣赏“莲池”中的莲叶,感受莲叶茂密的样子,体验第二句:莲叶何田田。

  教师用丰富的词汇描述“莲池”中的莲叶,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3. “小鱼”们在莲叶中间游戏,体验第三句:鱼戏莲叶间。

  可爱的小鱼们,让我们一起在这碧绿的莲池中游来游去,自在地游戏吧。

  三、听指令,做游戏,巩固古诗。

  1.幼儿自画自剪小鱼,每人一条。

  2.分别出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盘,请小鱼们在方向盘的指示下向四个方向游戏,体验后四句: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四、完整地欣赏、学习古诗。

  1.在音乐声中,老师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请幼儿欣赏。

  2.师幼共同朗诵古诗。

  活动反思:

  这是一首采莲歌,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在汉乐府民歌中具有独特的风味,民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优美隽永的意境,清新明快的格调,勾勒了一幅明丽美妙的.图画。领略采莲人内心的欢乐,激发幼儿对江南美景的热爱。活动中“东南西北”的游戏幼儿非常感兴趣,但是幼儿对方向感的初步形成较为生疏,拖慢了游戏的进度,可将这个游戏放在区域中让幼儿多玩玩。

  古诗配画教案 5

  设计思路:

  这节活动与其他活动大不同的地方就是采用砂皮纸为载体进行美术活动,让幼儿初步感受其中的不同。因此在选择动物上也有以下思考:形象表现简单,砂皮的深色背景下选择白毛的鹅,效果突出。而《咏鹅》是一首非常经典的唐诗,通过唐诗内容巧妙而又形象地帮助幼儿表现出大白鹅的基本特征。尤其是“2”字较形象地引导幼儿联想到大白鹅的长脖子。

  本次活动分为三大环节:在第一环节中运用唐诗《咏鹅》让幼儿在吟诵唐诗感受美的同时了解大白鹅的外形特征;在第二环节中通过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帮助幼儿较形象地把握大白鹅脖子长的特点;引导幼儿能充分地表现鹅在水中的简单动态;在第三环节的分享交流中引导幼儿关注绘画作品,感受砂皮纸上作画的乐趣并体验美。

  活动目标:

  1.尝试用颈部任意弯曲,表现鹅在水中游泳的情景。

  2.感受在砂皮纸上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砂皮纸人手一张、蜡笔(白色蓝色绿色红色黄色)、范例一张

  活动过程:

  一、欣赏唐诗--理解故事内容,从唐诗中了解大白鹅基本特征

  1.幼儿欣赏唐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你知道这首唐诗的名字吗?让我们一起来念念这首好听的唐诗吧。

  2.鹅的`羽毛是什么颜色?(白色)它的脚掌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脚掌有蹼、红色)什么是“曲项向天歌”?(弯曲脖子向着蓝天唱歌)

  小结:大白鹅身上有白白的羽毛、红掌红冠子、长长弯弯的脖子,大白鹅美丽又神气。

  二、创作表现--在边念唐诗边示范讲解中创作表现大白鹅在水中的简单动态

  1.教师运用唐诗中的四句话进行示范讲解:

  鹅,鹅,鹅(画一个大2),曲项向天歌(弯曲后画成一个大身体)

  白毛浮绿水(画翅膀),红掌拨清波(画出红色的脚掌)。

  添上大白鹅红色的冠子、有神的眼睛、扁扁的嘴。

  2.引导幼儿添画蓝蓝的湖水、绿绿的杨柳、蓝天白云、展翅的蝴蝶等等

  3.提醒幼儿把大白鹅的脖子画长,4.提醒幼儿在砂皮上用蜡笔涂色要用力均匀,用先打好轮廓后填充颜色的方法。

  三、分享交流--游戏中引导幼儿结合唐诗关注作品,感受唐诗美与绘画美的结合

  1.师生一边念唐诗一边轮流点幼儿的作品,唐诗念完最后被点到的作品,就请该幼儿来介绍。

  2.说说哪只大白鹅最美?它美在哪里?

  古诗配画教案 6

  教学目标:

  1、带着感情和诗意认读古诗,并准确背诵古诗。

  2、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感悟作者创作时的凄凉心情。

  3、引导幼儿感悟诗意,培养幼儿的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读古诗,并准确背诵古诗。

  2、引导幼儿感悟诗意,培养幼儿的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与手段

  情景教学法、互动交流法

  教学准备

  语言表达书、PPT课件

  一、常规部分:

  1、儿歌律动《祖国祖国我们爱你》;

  2、师生问好

  二、导入部分:

  小朋友们,我们学过很多描写春天的诗,谁能说一说?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诗,看看它是怎样来展现春天的。(出示PPT课件)

  三、新授部分:

  1、请幼儿翻开课本第7页,你从图片中看到了些什么?

  2、师泛读《乌衣巷》(请幼儿注意听老师泛读的语气及诗句如何停顿)。

  3、师讲解古诗的创作背景,出示朱雀桥繁荣和凄凉景象图片的对比。

  提问:你觉得朱雀桥繁华时,可能是什么样子的?凄凉时,又是什么样子的?

  4、分句教读古诗。

  5、师根据诗句,讲解古诗全文大意,请幼儿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诗意。

  6、古诗游戏:“填一填”。

  7、引导幼儿带着感情和诗意齐读古诗。

  8、分形式朗读古诗。

  9、幼儿准确背诵古诗。

  四、课堂小结:我们今天学的《乌衣巷》,是一首怀古诗。全诗通过对

  眼前荒凉景物的描写,暗示

  了乌衣巷旧日繁荣的景象,抒发了诗人怀旧的感慨,读

  起来感慨万千,回味无穷。

  作业设计

  回家把古诗《乌衣巷》背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幼儿逐句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的意境,知道是在什么样的环境和情景下,作者创作了这首诗,并能够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讲述诗意。课堂中用各种形式带领幼儿认读古诗,在认读古诗和背诵古诗时,重在引导幼儿在读和背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读出古诗的韵味,结合诗意和作者创作古诗时的凄凉心情来读。

  古诗配画教案 7

  活动目标:

  1、在掌握古诗《咏鹅》的基础上,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与浓浓诗意。

  2、用动作、绘画等形式表现歌曲的意境。

  3、体验文学、动作、色彩等艺术美带来的愉快心情。

  4、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5、通过教师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活动准备:

  1、已会念古诗《咏鹅》,初步了解作企意。

  2、人手一盒彩笔,白纸一张。

  活动过程:

  1、在《杨柳青》乐曲声中进教室。

  2、复习歌曲《小蝌蚪》。

  (1)唱出歌曲中的三拍子、两拍子节奏。

  (2)进行歌表演。

  3、欣赏歌曲《咏鹅》。

  (1)集体念古诗《泳鹅》。

  (2)倾听欣赏歌曲。

  (3)讨论歌曲特点:歌曲中有的地方很连贯,有的地方很断顿,就像看到:鹅伸着脖子向天嘎嘎地叫,像唱歌一样。<.>雪白的身体浮在碧绿的水面上,鲜红的脚掌在清清的水里划着,泛起阵阵波浪。

  (4)重复倾听。进一步感受其优美旋律。

  (5)边听歌曲,边做即兴动作。

  在歌曲录音的`复播放中,幼儿即兴画出歌曲的内容,并在画完后,边看自己的作品边跟随歌曲轻声哼唱,表达活动带来的愉悦。

  在活动的开始我放《咏鹅》的歌曲视频,让幼儿观察、欣赏的方式,感知画面的内容,并根据古诗内容进行提问,让幼儿对古诗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在活动的最后环节,可以让幼儿欣赏歌曲《咏鹅》。

  古诗配画教案 8

  活动目标

  1、喜欢古诗,能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感受古诗的韵律感。

  2、熟悉、理解古诗,能大胆地朗读古诗,尝试用动作表演古诗。

  活动准备

  课件、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今天呀!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新朋友,它能让红旗飘起来,让风车转起来,猜猜它是谁?”

  (让幼儿了解风的知识,引出古诗《风》。)

  二、展开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了解风的作用,分句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教师:看!风娃娃来到树林里,把树叶从树上吹落下来。

  我们一起念解落三秋叶。

  2.教师指导,幼儿模仿学习风的动作,感受风的作用。

  教师:谁能用动作学一学树叶是怎么落下来的?

  我们一起来学一学看!

  教师:咦!江水怎么了?大家用动作学一学。

  教师:风娃娃来到了竹林里,竹子怎么样了?你能学学竹子是怎样的吗?

  3.完整播放课件,加强幼儿对古诗《风》的理解。

  教师:古代有个诗人叫李峤,写了一首《风》的.古诗,我们一起来听听。

  4.教师引导幼儿完整地念古诗,可以适当地反复念读。

  教师:表演得真棒啊!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古诗吧!

  教师:你们念得真好听!我们再来一遍。声音再响亮点、整齐一点,那就更棒了!

  三、游戏:听古诗选图片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并做示范。

  教师:古诗里藏着风娃娃呢,老师念一句古诗,你看看它在哪张图片上,就把这张图片高高地举起来。”

  2.适当地提示幼儿选择正确的图片,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解落三秋叶。风娃娃在哪张图片上呢?快找找。教师:为什么选择这幅图片呢?谁能说说?

  3.教师出示图片,分句念古诗,幼儿跟读。教师:我们一起来念一念这句古诗。

  4.教师完整地念古诗《风》,幼儿表演风的动作。

  教师:风娃娃想请小朋友来表演,我念古诗你们来做动作。

  四、延伸活动

  教师:你们真棒,都能听懂古诗的意思了。

  今天我们学了一首新的古诗《风》,回家后把这首古诗《风》念给爸爸妈妈听!

  古诗:《风》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古诗配画教案 9

  活动目标:

  1、初步培养幼儿古诗朗读的兴趣。

  2、引导幼儿边表演边朗读古诗。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大胆参与讨论。

  4、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一幅山水画,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结合现实生活,引导幼儿谈论自己所看到的景象。

  1、事先布置好场地,教师带领幼儿入场。

  2、教师以谈话的形式引入主题。

  ①小朋友们,春天的时候你们去山上玩过吗?(玩过)在山上你看到了什么呢?

  ②(大树)大树上住着谁呢?(小鸟)如果你过去抓它,小鸟会扑棱一下飞走吗?

  ③(小溪)水声好听吗?(好听)

  ④(小花)春天里小花都开放了,非常漂亮,小朋友们看到的小花是什么颜色的?到了冬天花怎么了?还在吗?

  ⑤你见到大山了嘛?谁能说说你见过的山是什么颜色的?

  ⑥小朋友们玩的地方可真多,有山有水有鸟有花,真漂亮!

  (二)以郊游的形式带领幼儿去看画。

  1、师:今天老师也带小朋友们去美丽的山上玩一玩,看看山上有些什么?让我们背上背包出发了!

  2、带领孩子一边开汽车一边欣赏路上的风景(轻音乐起)师:走呀走,走呀走;碰到小草问声好:“嗨,你好!”看小鸟在我们头上飞过了,我们也学小鸟飞吧,飞的高,飞的低;好美的小花呀,亲亲它吧;前面有条小河,我们变成小鱼游过去,游呀游,转个弯吧;游到岸上休息一下,擦擦汗吧。前面是个小山坡,让我们蹦蹦跳跳的跳上去;这是一条石子路,我们踏步走吧;后面的小朋友可要跟上了;起风了,我们找个地方躲一躲。(带领幼儿到座位上休息)

  (三)引导幼儿观看图片,并初步讲解诗句的意思。

  1、教师与幼儿围在画的周围,初步理解诗句的含义。

  师:哇,小朋友看这个地方漂亮吗?(漂亮),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有哪些漂亮的东西? (幼)找到小花,(师)好漂亮的'小花,春天过去了,可小花还依然开放的很漂亮(春去花还在); (幼)有一座山,(师)我们走远一些看看山宝宝今天穿了件什么颜色的衣服? (幼)很漂亮的衣服,有很多颜色(远看山有色);

  (教师手指水)看山宝宝旁边是谁呀?(水)悄悄的走进水宝宝的身边听听,它发出声音了吗?

  (有声音的)竖起小耳朵,再听听水宝宝真的发出声音了吗? (没有)(近听水无声);

  好漂亮的小鸟,和小鸟打个招呼吧:嗨!你好。咦!小鸟怎么不理我们?我们轻轻的走过去摸一摸,奇怪?小鸟怎么不动的?(这是画上的小鸟)哦!原来这是一幅画!

  2、教师小结:

  师:难怪小朋友刚才没有听到水的声音,小鸟也没有被吓跑,这是为什么?(因为这是一幅画)在很久很久以前许多读书人喜欢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思的事用简单的好听的话写下来,变成诗让别人朗诵。那么古时候有位叔叔就因为非常喜欢这幅画,所以写了首诗,名字就叫“画”。

  (四)和着音乐朗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

  1、教师范读古诗一遍。师:今天老师把这首“画”的古诗带来了,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2、幼儿再次静听录音一遍:我们再仔细听听录音机里的叔叔(阿姨)他(她)是怎么念的,你听他说到了什么?怎么说的?

  3、跟读古诗两遍。

  A、跟随录音朗诵第一遍。师:真是好听的诗,小朋友们也跟着这位阿姨来念一念吧。

  B、朗诵第二遍。师:小朋友念的真棒,让我们象录音机里的阿姨一样用好听的声音再念一遍。

  4、配乐朗诵古诗。

  ①配乐朗诵古诗第一遍。

  师:和这位阿姨念的一样好听。听,好美的音乐,让我们用好听的声音配上美美的音乐来朗诵一遍。

  ②配乐朗诵古诗第二遍。

  师:配上音乐来朗诵,真是太好听了。老师还想听听这么美的声音,让我们再来朗诵一遍。

  (五)用肢体语言来表演古诗内容。

  1、师:念的太好了,让我们轻轻地把画拿到自己跟前对着画再来念一遍(以手的形式拿下画)

  2、教师与幼儿一起表演《画》的内容两遍。

  ①表演第一遍。画(手拿画摇摇头)远看山有色(把画拿远些并人往后)近听水无声(突然把画贴在耳朵旁边,并摇头)春去花还在(把画慢慢移到一边,停一下,然后用手点一下画面)人来鸟不惊(摇摇头,停住)。

  ②与画一起表演第二遍。师:和画宝宝一起朗诵非常有趣,我们把它放到小脚上来朗诵会更有趣。

  (六)延伸活动:让家长去猜谜

  1、师:画宝宝说你们表演的真不错。这首古诗的意思记住了吗?我们回家后就把今天学的诗象谜语一样说给爸爸妈妈听听,让他们猜一猜,这个谜语说的是什么?看看他们谁能猜中!

  2、带领幼儿出场地:现在让我们先到中班和大班哥哥姐姐那里去考考他们,好吗?活动反思:

  《春晓》对于某些幼儿来说,已经在家里和家人学习过了,因此比较熟悉,但是绝大多数幼儿并不理解古诗内容,所以在本堂课的教授中,重点让幼儿在理解中学习,而不是单纯的灌输,幼儿对学习古诗的兴趣也比较浓厚,所以课堂氛围比较好。

  古诗配画教案 10

  活动目标:

  1、初步培养幼儿古诗诵读的兴趣。

  2、初步学习有节拍地诵读古诗,感悟古诗的优美韵律。

  3、引导幼儿能够边模仿动作边诵读古诗。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音乐磁带,录音机。

  2、图片“咏鹅”。

  3、用绿色纸围成一个小“池塘”。

  4、动画幻灯片“咏鹅”。

  活动过程:

  (一)通过鹅妈妈带着鹅宝宝去游泳的情景,激发幼儿兴趣。

  1、鹅宝宝们,今天的天气可真好,妈妈带你们到池塘里去游泳吧!

  2、听音乐做戏水的动作。(伸伸脖子、理理羽毛、划划水)

  4、游累了,我们来休息一下。(幼儿找位子坐下)你们看这里也有小白鹅,(出示图片)。

  5、教师:我们来看看它们在干什么呀?(引导幼儿讲述图片上的内容,并将幼儿讲述的内容编成一个小故事)。

  (二)结合多媒体,初步欣赏古诗《咏鹅》。

  1、教师:小朋友讲的真好,你们喜欢鹅吗?在我们古代唐朝有一个小朋友叫骆宾王,他也很喜欢鹅,在他7岁的时候,他就写了一首关于鹅的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好吗?

  2、幼儿初步欣赏古诗。

  3、幼儿随动画一起念古诗。

  (三)、感悟古诗韵律。

  教师:有的小朋友对这首诗可能很熟悉,谁来读一下?(2-3位)大家觉得小朋友念的好听还是动画里阿姨念的好听?为什么呀?因为阿姨念的时候有一定的韵律节拍,只有按节拍有感情的朗读,读出的'诗才更好听。我们一起来学一下。

  (四)和着音乐边表演边诵读古诗。

  1、教师:我们现在听着音乐轻轻的来学学小白鹅,一边表演动作一边诵读古诗,好吗?

  2、教师:今天我们玩的真高兴,让我们回家休息一会吧!

  活动反思:

  一首好诗本身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学习积极健康的古诗,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文学素养,而且可以使幼儿受到美的熏陶。引导幼儿通过欣赏古诗的语言美,学唱歌曲的旋律美去认识其中表达的意境美,进而体验到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对陶冶性情、培养高尚情操,提高幼儿音乐审美能力大有好处。

  古诗配画教案 11

  活动目标:

  1、感受古诗中所表达的母子情意,懂得感恩父母。

  2、欣赏古诗,学习有感情、又起伏的吟诗。

  3、感受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随音乐进行艺术表演。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 图片 一体机课件 贴纸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带领幼儿唱儿歌《我爱好妈妈》。

  2、向幼儿提出问题“你们爱你们的妈妈吗?”“你们为什么爱妈妈呢”?

  老师总结:因我们的妈妈爱我们,所以我们也爱妈妈。

  二、活动展开

  1、结合图片,了解原文大意。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关于母爱的故事。先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故事的主人公——孟郊 孟郊是一个非常喜欢旅游的人,所以人们都喜欢把他叫做游子。有一次,孟郊听说东北的'长白山下雪了,于是他打算第二天就去东北旅游。孟郊的妈妈听说东北可冷了,于是她就拿起针线,开始给孟郊做起了衣服。孟郊看见妈妈把衣服缝得特别特别的密。便问妈妈“妈妈你为何把衣服缝得这么密呀?”妈妈说:“妈妈担心你在外面的时间太长,衣服坏的快。所以把衣服缝得密一些,衣服便会结实一些。这样你可以多穿一段时间。”孟郊听了妈妈的话,眼泪都快流出来了。他想:妈妈对我的爱就像春天的阳光一样伟大。而我就像是一颗小草。怎么做也报答不了妈妈对我的恩情。孟郊还把他和妈妈的故事写成了一首诗。他要让所有的小朋友知道,我们的妈妈永远都是最爱我们的。而我们也一定要好好地爱我们的妈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孟郊写的这首《游子吟》。

  2.打开多媒体,幼儿完整欣赏故事。

  3.学读古诗。

  (1)师:现在老师要把这首诗教给我们的小朋友。——打开原文图片,老师划指(教棍)教读古诗原文。(向幼儿强调原文情感,师:孟郊舍得离开自己的妈妈?当孟郊快要离开妈妈时,他的心情是很所以我们读古诗的时候要用悲伤的语气来读哦。)

  (2)结合肢体动作,老师再次教读古诗二遍。(不要忘记标题和作者)

  4.朗读游戏

  师:通过诗歌我们都知道了,妈妈为了我们很辛苦。那我们要怎么做才能报答妈妈对我们的恩情呢?(引导幼儿回答:给妈妈锤锤背,揉揉肩)

  游戏一:给妈妈捶捶背

  玩法:全体幼儿先把椅子向后退。请小女生来当妈妈,小女生搬起椅子小脚丫上坐一排。小男生当孩子。站在小女生的后面给“妈妈捶背”。(大家一起边念原文,边游戏)

  游戏二:给妈妈揉揉肩。

  小女生和小男生互换,小女生当宝宝,给“妈妈揉揉肩”。

  5.阅读

  为幼儿发放古诗课本,幼儿用手指读。教师发放奖励贴纸。激励幼儿对学习的兴趣。

  三、总结

  师:今天我们通过古诗《游子吟》的故事。体会到了妈妈对我们的爱。所以我们小朋友在家时,一定要听妈妈的话,体贴妈妈。做一个孝顺妈妈的好孩子。今天晚上回到家,大家不要忘记把这首《游子吟》念给我们的妈妈听。老师还要幼儿园古诗教案《游子吟》给大家布置一个家庭作业:晚上回家为妈妈洗一次脚。并对妈妈说:“妈妈辛苦了!妈妈我爱你!”

  古诗配画教案 12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古诗配画特点,并运用恰当的形式为古诗配画。

  2、通过欣赏古诗配画作品,培养学生对古诗配画作品的审美能力,提升其艺术修养。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民族文化的情感,从中得到美的启蒙、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了解诗配画的特点,激发美感。

  教学难点:

  如何用学过的技法去表现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

  课件、古诗、绘画工具及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配画《村居》。(板书课题)

  二、初步感受

  (出示课件《村居》)

  1、谁来美美地读一读,我们一起来读,老师教大家一个读好它的方法,一边读一边在自己的脑海里放电影,想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老师和同学一起有感情地朗诵)

  2、谁来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那些景物?

  三、欣赏作品

  1、你觉得哪一幅配画你最喜欢。为什么?请从画的色彩、用笔、构图等方面加以讨论。

  2、你准备用怎样的给它配画?

  四、学生创作

  构图。

  A、确定主景

  B、画面内容与诗中关键字相对应表达出诗的意境着色、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展示评价

  学生将作品贴到黑板上大家来做小评委,看看应该评给谁。

  五、总结

  同学们课后可以尝试用今天学到的方法为自己喜欢的文章、歌词配画。

  古诗配画教案 13

  教学目标

  知识: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古诗配画的特点,并运用不同的绘画形式为自己喜欢的一首古诗配画。

  能力:

  2、在为古诗配画中,让学生把文学与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对配画作品的审美能力,提高其艺术修养。

  情感:

  3、在教师讲授与学生创作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民族文化的情感。教学重点

  用不同的绘画形式,表现一首古诗所描绘的意境及内容。

  教学难点

  画面内容的选择,事物的组织及构图安排。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准备学生画画用作业纸。

  学生搜集学过古诗的相关资料及图片、黑色水笔、彩色铅笔、水彩笔、油画棒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大家以前都学过很多古诗,那今天我们先来做个“古诗接龙”的游戏怎么样?规则是:我来挑两纵队命名为A队和B队的同学来参加,其他同学做观众。游戏开始后,A队和B队的同学同时开始轮流每人背一首古诗,但不要和别人的重复,看哪队同学在最短时间内先进行完,哪队同学就是获胜队。

  2、教师组织学生开始做“古诗接龙”游戏。

  3、这么多古诗你喜欢哪一首?谁能给大家简单说一下你对这首古诗的理解?

  4、小结,引入课题:我们的国家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民族,先辈们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篇,古人常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来形容诗与画的关系。所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为古诗配画。(板书课题)

  二、交流分析

  1、老师让大家课前搜集有关古诗的资料及图片,都谁带了?带的同学给你的同桌介绍一下这些资料,没带的同学想一想:学过的古诗当中,你最喜欢哪一首?

  2、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喜欢的一首古诗,或是你搜集到的有关古诗的资料?

  3、老师也搜集了几幅古诗配画作品,请大家看一下(点击课件,逐一介绍)

  4、你认为这几幅配画与古诗所描写的内容相符吗?生:相符。因此,图文相符就是古诗配画的第一个特点。(板书:图文相符)

  5、每首诗一般都有四句。那么,这几幅配画是选择一两句作为画面还是把全部诗句都表现在了画面上?生:选择一两句表现画面。

  师小结:以诗中的名句表现画面是古诗配画的'第二个特点。

  三、探究总结

  1、以《寻隐者不遇》为例,小组讨论:如何为其画出富有诗意的画面。

  2、交流汇报小组讨论意见,使其他学生广开思路,激起为古诗配画的兴趣。

  3、刚才,我们听了几位同学为《寻隐者不遇》这首古诗构思的画面。现在,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为古诗配画的方法、步骤:

  (1)选择古诗,理解诗意。

  (2)根据名句构思、构图。

  ①确定画面的主题。

  ②思考画面内容与诗句是否吻合。

  (3)绘画、涂色。

  ①先画出主题与背景的轮廓。

  ②然后分层次涂色。

  (4)选择合适的位置署名、写诗。

  4、欣赏教材上的古诗配画,你知道这几幅图分别是哪些古诗的配画吗?看完书上的古诗配画以后,你们想不想也画一幅古诗配画?生:想。

  四、创作实践

  选择适合自己的表现方法(线描、彩铅画、水彩笔画、油画棒画),为喜欢的古诗画一幅配画。

  五、巡视辅导

  指导要点:

  1、先画主题,后画背景。

  2、图画要符合诗句描写的情景。

  3、涂色分层次,对比要突出。

  六、展示评价

  1、学生自评: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古诗配画?

  2、互评:

  (1)你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

  (2)你觉得谁的作品,哪个地方修改一下会更好?

  七、总结延伸

  1、通过这节课,你觉得自己有什么新收获?

  2、老师建议大家课下可以探索、尝试用其它新形式来表现古诗配画。如:剪纸、泥塑、水粉画等。或者把你这节课的感受与收获用文字的形式写进日记里。

  古诗配画教案 14

  一、教材分析

  《古诗配画》是佛山市《信息技术》编委会编写的《信息技术》小学版四年级(下册)第5课内容。本课通过《古诗配画》这个例子介绍了在Word中插入竖排文本框和在文本框中插入并调整图片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到图、文结合的表现优点,并且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一阶段课程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Word软件的一些基本排版技巧,能够进行输入文字、修饰文章、插入图片等操作。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安排,普通对实际操作方面有着浓厚的兴趣,对于理论方面反而不感兴趣。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观察,亲自动手操作,有条件的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体验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目标

  1、学习和掌握文本框的使用方法。

  2、学会在文本框中插入图片,并与文字进行混排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审美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1、在文本框中如何插入图片。

  2、如何调整文本框中的图片。

  五、教学准备

  1、利用百度搜索引擎收集古诗配画的图片。

  2、教师预先制作一个古诗配画的Word文档范例。

  六、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动手、动脑能力很强的学科,对于本课的教学设计思想如下:

  一、创设情景:首先通过Word文件举例,让学生在浏览中产生学习的兴趣。

  二、引入“引、放、扶、收”教学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参与意识。

  三、通过练习反馈,让学生展开思维空间,发挥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适时点评,培养学生的美学欣赏能力和动手动脑能力。

  四、通过事例讲解,让个别学生到多媒体平台操作演示,并让学生提出问题,让平台上操作的学生立即加以改进,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知行合一,培养学生创作和协调能力。

  七、教学过程

  1、新课引导、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国古代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为诗配画、给画提诗,是中国古代文人文化艺术修养的体现。下面,我们先来欣赏几幅古诗配画的作品吧。教师出示在百度搜索引擎收集到的一些古诗配画图片。

  教师通过多媒体平台展示一些古诗配画作品,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紧扣课本、内容学习

  在学生看完范例后,教师出示课题《古诗配画》,然后提问:

  1、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些作品是如何通过Word软件制作出来的?

  2、这些文件应用了Word软件中的哪些技巧?

  提出问题后,教师让学生阅读书本16~19页内容,然后,让学生回答,要做出这些漂亮的作品需要用到哪些知识。

  学生回答:需要用到“竖排文本框”、“插入图片”。

  然后教师讲解了如何插入竖排文本框,和在文本框中插入并调整图片的知识,并实际操作一次,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接着,学生结合书本的提示,归纳出操作的步骤。在这里,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看书,学生在看书的过程中自己去掌握,并通过教师的操作,找出制作文本框和插入图画的操作流程,并归纳。

  3、理解内容、讨论分析。

  学生归纳完后,教师让学生四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分析。

  首先讨论在上述例子中使用了Word中的哪些知识,如何进行处理才能达到这种效果?

  其次,如果你来做的话,你会采取哪些步骤进行修改,使整个过程显得美观、大方,赏心悦目?

  再次,让学生发挥集体的智慧,设计出大家通过想象和讨论所设计的内容,并选出一人,准备让他上讲台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通过学生讨论分析后,从学生中选出两个设计比较好的例子,上讲台的教师机处实时制作(多媒体平台可以让所有的学生看到整个制作过程)。让学生在台下思考,哪些地方处理的比较好,哪些地方不够完善,提出意见。当每个学生操作完成后,让下面的学生举手发言,发表自己的观点。当所有的操作完成后,教师进行总结性的点评,好的,好在哪里,稍逊的,需要怎样改进。

  4、发挥想象、设计内容

  让学生按照书本的提示自己设计作品。

  首先,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设计出自己的作品。

  古诗配画教案 15

  教学目标

  通过对范本的解读与欣赏,培养学生为古诗配画的绘画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及艺术情感。

  让学生了解文学语言与绘画之间的联系。

  用单幅水墨或者彩墨的方法给古诗配画,结合学校或者班级活动开展“古诗配画展”,或者“看画背古诗”的活动,让学生在初步掌握传统造型方法的同时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给古诗配画的基本步骤、方法和技巧,学习添画、改画及创作。

  教学难点:诗所配画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苏东坡曾称赞画家、诗人为一身的王维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实,当你读一首好诗,眼前,常常会浮现动人的画面。那就是你感受到的诗的意境。也就是诗中有画。画家和诗人都有敏感的眼睛,寻找生活中的素材,创造出难忘的意境。

  二、欣赏感知

  这是明代画家画得苏东坡题诗图。画中描绘了诗人苏东坡与友人在浙江杭州游鸡宝寺,在竹上题诗。“一首诗”这就是诗人和画家的情怀。苏东坡不仅是一位诗人,他还是一位书法家和画家,这就是苏东坡抄写的李白诗的书法作品。这是苏东坡的千古一篇《赤壁怀古》的图,刻印在明代的书籍中。

  这是近代画家傅抱石画的《赤壁图》,这两幅图从不同的角度表现这首词的意境。

  这是宋代词人柳永的《雨粼粼》,此意杨柳岸,晓风残月,知己的离别之情,跃然纸上。

  这是清代画家的杨柳岸晓风残月,又是别样的一番风景,这也是这首词的词意图。这是词特有的离别气氛烘托表现的非常充分。

  这是近代画家陆俨少画得唐诗千秋雪,文泊东吴万里船。

  这是傅抱石画得松下问童子。

  这也是傅抱石的作品,画的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青苍的柳叶带着浓浓的雨意。把诗中离别的气氛表现了出来。

  三、教师示范

  同学们,郑板桥大家都知道吧!他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这也是一位画家,也是一位诗人。他的竹石图大家都念过,今天,老师就用他的竹石图来画一张画。

  同学们,请看,板桥的竹石图画成了。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而东南西北风。

  四、学生操作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已经学过的唐诗或者是宋词来画一张诗意画。

  好诗总是充满了画意,好画常常洋溢着诗情。同学们各自将自己对诗的感受表现在了纸上。看这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又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又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刚才,同学们将自己对诗的理解,画入了画中。真是做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本课所要掌握的知识要点:

  1、欣赏画家们的作品,参考其中一幅,画出自己的同题诗意画。

  2、一百个人画同一首诗,会有一百幅不同的诗意画出现,因为每一个人对诗的'意境理解不同,表现方法也不可能同。你将画出怎样的同题诗意画来呢?

  3、苏东坡曾经称赞集诗人、画家于一身的王维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4、小窍门:在未干或已干的墨块上,加上有一定覆盖力的颜色,会产生对比鲜明的墨色效果。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的教学中,我发现这样的问题。学生对古诗的积累太少了,我认为这可能是学生一下子想不出的缘故,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就做好收集故事的工作,或者是翻阅以前的语文书,或者是网上查找等。还有一部分不了解古诗的含义。可以降低作业的难度,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诗句来表现。提款有些不美观,学生可以从欣赏中了解几种提款的形式,教师提醒学生落款是要字迹端正。

  古诗配画教案 16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在给诗配画的基础上理解古诗的内容,学会整首吟诵。

  3.采用字图搭配的方法理解动词“鸣”、“上”、“含”、“泊”的含义。

  活动准备:

  课件、挂图、画有古诗内容的小图片、字卡:鸣、上、含、泊。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师幼自由交流认识的飞禽引入课题。

  2.教师利用课件引导幼儿简单了解黄鹂和白鹭:黄鹂:羽毛的颜色非常好看,经常站在树枝上展示它动听的歌喉。白鹭:是一种水鸟,会用嘴捉鱼,当它们成群的飞上天空的时候,经常是排成一行。

  3.师幼一起或请个别幼儿朗诵这首关于黄鹂和白鹭的`古诗《绝句》。

  二、展开

  1.前两句采用幼儿给诗配画的方式,引导幼儿理解内容。

  老师朗诵“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请幼儿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想象画出这两句的意思,并请幼儿解释其含义。(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鸣叫,白鹭排成一行飞上晴朗的蓝色的天空。)

  2.后两句采用看大挂图的形式,理解其诗句的内容。

  (1)“窗含西岭千秋雪”。西岭:是一个地方的名字;千秋雪:一年又一年,几千年都化不了的雪;窗含:从窗户里向外望去,这些景色好像含在窗户里一样。幼儿用手势当作“小窗户”,看一看西岭的千秋雪是不是含在你的“小窗户”里了。

  (2)“门泊东吴万里船”。东吴:是一个地方的名字,离这里有几万里路,这些船有将要驶向东吴的,也有从东吴来的,都停在这里;停也叫停泊,或者直接叫一个字“泊”;门外停着将要驶向几万里外东吴的船和从万里东吴驶来的船。

  3.老师示范朗诵并演示操作活动教具,请幼儿完整欣赏古诗。

  4.教师采用字图搭配的方法,帮助幼儿理解古诗中的动词。

  鸣:鸟的叫声;上:飞上;含:向外望去,西岭的景色好像含在窗户里一样;泊:停泊、停靠。

  5.知识拓展:古诗是描写人物的还是描写景色的?哪个季节的景色? 你是

  从哪里知道的?作者是谁?他为什么要写这首古诗?

  三、结束

  幼儿自由朗诵学过的古诗。

  古诗配画教案 17

  教学目标:

  知识: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古诗配画的特点,并运用不同的绘画形式为自己喜欢的一首古诗配画。

  能力:

  2、在为古诗配画中,让学生把文学与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对配画作品的审美能力,提高其艺术修养。

  情感:

  3、在教师讲授与学生创作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民族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用不同的绘画形式,表现一首古诗所描绘的意境及内容。

  2、教学难点:画面内容的选择,事物的组织及构图安排。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准备学生画画用作业纸。黑色水笔、彩色铅笔、水彩笔、油画棒等。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2、老师今天给大家猜两个与众不同的谜语,谜面是两幅画,大家看,请说出符合画面意思的'诗名。(出示咏鹅和画)

  3、同学们真聪明,中国的古诗精彩绝伦,每一首古诗都是一幅漂亮的画,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诗配画》。

  (板书课题)

  二、新授

  1、老师还搜集了几幅古诗配画作品,请大家看一下(点击课件,逐一介绍)

  2、你认为这几幅配画与古诗所描写的内容相符吗?

  生:相符。因此,图文相符就是古诗配画的第一个特点。(板书:图文相符)

  3、每首诗一般都有四句。那么,这几幅配画是选择一两句作为画面还是把全部诗句都表现在了画面上?生:选择一两句表现画面。

  师小结:以诗中的名句表现画面是古诗配画的第二个特点。

  三、探究总结

  1、出示《春晓》诗句。

  2、谁来美美地读一读,我们一起来读,现在,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为古诗配画的方法、步骤:

  (1)选择古诗,理解诗意。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边听边想象画面,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谁来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那些景物?逐句分析:春眠不觉晓——春天夜晚睡得很熟,不知不觉天就亮了。处处闻啼鸟——一觉醒来,到处可以听到鸟的叫声。夜来风雨声——回想起昨夜曾听到风声和雨声。花落知多少——,不知道有多少花朵被风雨打落了。(2)根据名句构思、构图。

  ①确定画面的主题。想一想该画什么?

  ②思考画面内容与诗句是否吻合。

  (3)绘画、涂色。

  (4)选择合适的位置署名、写诗。

  四、创作实践

  选择适合自己的表现方法(线描、彩铅画、水彩笔画、油画棒画),为喜欢的古诗画一幅配画。

  五、巡视辅导

  指导要点:

  1、先画主题,后画背景。

  2、图画要符合诗句描写的情景。

  3、涂色分层次,对比要突出。

  六、展示评价

  1、学生将作品贴到黑板上的《诗情画意作品展》中。

  2、老师设立了几个奖项:最佳创意奖,最佳色彩奖,最佳构图奖……大家来做小评委,看看应该评给谁。

  七、总结

  同学们的表现真棒,绘画作品更棒。今天我们把古诗的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语言美融为一体,创作出了漂亮的诗配画。同学们课后可以尝试用今天学到的方法为自己喜欢的文章、古诗配画。

【古诗配画教案】相关文章:

爱国古诗配画09-27

冬天的古诗配画12-09

冬天古诗配画12-09

关于夏天的古诗配画05-12

关于冬天的古诗配画11-09

望庐山瀑布的古诗配画06-26

古诗池上白居易诗配画04-27

《春夜喜雨》古诗配画06-26

春夏秋冬的古诗配画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