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3-19 11:48:45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小学数学教案模板汇总10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华】小学数学教案模板汇总10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课时目的:

  1、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感受倍的含义,使学生逐步体会倍与等分之间的联系。

  2、在理解倍含义的基础上,会用除法算式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倍与等分之间的联系。

  教具准备:学生每人10个彩色小圆片,白纸一组8张;挂图1幅;动物数只;幻灯片若干;奖品若干。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创设情境:

  (过渡语言):(放音乐)春天,气候温暖,动物王国欢聚!森林中的许多小动物都来到河边玩耍!它们是谁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提示:展示挂图。

  (过渡语言):谁来介绍一下?在什么地方?都有谁?它们有多少只各在做什么事情?A同学你来。(能说完整话吗?)

  (评析语言:)(你成功了!回答得棒极了!)我们现在来填填已知条件的数量是多少!

  谁来试一试!H同学你胆子大一些!试试看!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把每种动物的只数填在方格里。

  鸭□只 小松鼠□只孔雀□只

  猴子□只小鸟□只 小鸡□只

  (用惊喜的语气肯定,我们大家向他学习!)

  (反思):这一个环节,遵循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的特点,通过动物王国欢聚、许多小动物都来到河边玩耍为题,这时学生都乐于玩耍。在探究性学习里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让学生感觉非常有趣,在一种兴奋、积极的心态下学习数学,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二、探究性学习

  1、体会除法与等分活动的联系

  (过渡语言:)玩耍既轻松又愉快是很好玩,现在我们边看他们玩耍边学习数学好吗?你能用学过的知识来提数学问题吗?(请其他同学口答)回答妙极了!

  (教学语言:)现在我们来学习新的知识---用除法解决的问题!请同学们分别用圆片代表猴 子、小鸭,摆出它们的数量。

  猴子:○○○

  小鸭:○○○ ○○○

  (讲解语言:)现在我们按3只一组,在小鸭右边的圆片图上圈一圈。注意观察:6只小鸭里面有(多少)份3只小猴那么多。(订正:2个)

  (教学语言:)请再好好想想!想一想上面分的过程和结果用算式怎么表示,A同学你来一说:板书:63=2

  (评析语言:)猴子有3只,小鸭有6只,按每3只为一组,通过在小鸭的数量上圈一圈,我们发现6只小鸭里面有(2)份3只小猴那么多。因此,我们可以说小鸭的只数是小猴只数的2倍,

  用算式表示就是63=2。

  板书:小鸭只数是小猴只数的(2)倍。

  (讲解语言:)现在要注意的是倍不是单位名称,得数2后面不要写倍字。

  (反思):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探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在这种学习方式下,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是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学生不再作为知识的接收者,被动学习,而是能与教师一样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带着自己的.兴趣、需要与客观世界对话,从而使学习与探究统一。

  2、做一做,生生互动

  每个小组发一张表。(小组活动)(评出这节课听得最认真、发言最积极的同学以及合作最好的小组。分别奖励小红花、小红旗。)

  教学语言:请同学们注意,现在要求前后桌合作,用手中○代表,摆出松鼠、小鸡的数量;过渡语言:然后圈一圈,观察8只小鸡里面有( )份2只小松鼠那么多;最后,填空列式。

  小鸡的只数是小松鼠的( )倍。

  □○□=□

  教学语言:B同学你来回答。

  (小结性语言:每2只一组,8只小鸡里面有4份2只小松鼠那么多,所以小鸡的只数是小松鼠的4倍。)

  (反思):可惜这里没有留多一点的时间让学生在小组中说一说比如你问我答、我问你答。

  3、说一说,师生、生生互动

  实物投影出示问题。

  小结性语言:我们通过前面的应用题的练习知道了这样的应用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份另一个数那么多?用除法来计算!下面我们再来看下面的几道应用题;教师读题一遍。

  (1)鸭子数是松鼠的( )倍。 □○□=□

  (2)猴子数是孔雀的( )倍。 □○□=□

  (3)你还能提出什么除法问题?

  教学语言:以小组为单位自己活动,争取每位同学都来说说是怎么想的?有困难的同学别泄气,先用学具摆一摆,再说一说;

  (讲解语言)然后推荐一名同学说一说!(你回答得棒极了,哪组还有更好的?)

  (反思):这个活动是为了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以小组为单位自己活动,争取每位同学都来说说是怎么想的?;如果采用以小组为单位活动、汇报的形式,让学生考教师、考学生;教师考学生等多样活动,学生的积极性会很高,活动面会更广,这样效果可能会更好。

  4、过渡语言:质疑:你还能提出什么用除法解决的问题?

  学生口头提问,教师板书:

  小鸭的只数是小松鼠的( )倍。

  小鸟的只数是小鸭的( )倍。

  小鸟的只数是小猴的( )倍。

  教学语言:现在我们来看问题口答,D同学你说一说用算式怎么表示。

  三、课时练习。

  1、教学语言:翻开教科书p47找到练一练第1题。

  老鼠数是小猫的□倍。 蜻蜓数是蝴蝶的□倍。

  □○□=□ □○□=□

  教学语言:⑴先自己仔细看第一图和第二图,通过看图你知道了这道题告诉了我们什么条件,要求的是什么?

  ⑵独立完成。有困难的同学呢就用学具画一画,圈一圈。

  ⑶评析语言:

  2、 教学语言:现在找到练一练的第2题。

  淘气的身高是机灵狗的□倍。

  □○□=□

  教学语言:⑴先自己仔细观察图,通过看图你知道了这道题说了什么条件,要求的是什么?

  ⑵独立填空列式。

  ⑶评析语言:用8个小圆片代表淘气有8个南瓜那么高,用3个小圆片代表机灵狗有3个南瓜那么高。

  3、教学语言:找出练一练第3题。

  讲解语言:气象组调查了近日来的天气情况,见下表。

  ⑴下雨□天,晴天□天,多云□天。

  ⑵晴天的天数是下鱼的□倍。

  ⑶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①独立完成。

  ②组内口头提出问题,并口头解答。

  四、课堂评价。

  评出这节课听得最认真、发言最积极的同学以及合作最好的小组。分别奖励小红花。

  反思):在评价中采用,教师评、学生评,评个人、评集体等多种评价方式,也是想达到对学

  生的一个促进,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由于课前就强调了最后要奖励小红花,所以,整节课学生的秩序井然有序,即使在活动中也没有出现混乱状态。

  五、课堂小结。

  小结性语言:今天,我们学习了新的一种除法应用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想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那么多?所以用除法来计算!好了以后我们又多了一个本领,就是提出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并学会了解决。

  五、(附)板书设计:

  快乐的动物

  1、小鸭只数是小猴只数的( )倍?

  ( 想:6只小鸭里面有(多少)个3只小猴那么多?)

  □○□=□

  2、小鸡的只数是小松鼠的( )倍?

  (想:8只小鸡里面有(多少)个2只小松鼠那么多?)

  □○□=□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并能说出这些大数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多位数。

  3、能对多位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

  教学重点:

  多位数的读写法,读数中有“零”的写法。

  教学准备:

  计数器、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练习读写,复习旧知

  1、快速读出下面各数。

  20xx,4500,4523,6005

  2、写出下面各数:教师口述学生写数。

  3、40059000是()位数,含有()级和()级,由()个万和()个一组成。在计数器上拨出下面各数,并像前面一样说出每个数的组成。320080,479853000,2007000010。

  二、多位数的读法

  1、亿以内数的读法

  20xx年我国进行了第五次人口普查,出示地图。

  北京市约有13820000人,天津市约有10010000人。你能读出北京和天津市的人口数吗?

  学生尝试后汇报。

  为什么只读出万以上的数?为什么要加万字?中间有两个零怎么读?

  2、亿以上数的读法

  我国总人口约为1295330000人,全世界人口约6302309700人;学生试读,小结读法。

  3、练习读法

  试一试第一题;练一练第一题。

  三、多位数的写法

  1、亿以内数的写法

  (1)澳门约有四十四万人;香港六百七十八万人;教师引导写澳门人数,学生独立尝试其他城市人数。交流评价,并验证(将写出的数分级读出来)

  (2)三百五十万零六百,写作。

  过程要求:学生独立写数。小组交流,互相检查,让每一个同学都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怎么写的?反馈交流结果。

  2、亿以上的数的写法。

  (1)呈现题目:五十二亿五千六百万。

  过程要求

  ①先请学生读一读这个数,看看含有几级的数。

  ②对照数位顺序表,尝试写一写。

  ③反馈写数结果。

  ④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板书呈现结果

  “五十二亿五千六百万”写作:5256000000

  (2)呈现题目:“二十亿零四百三十五万”写作。

  过程要求;

  ①学生独立写数,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求放弃数位顺序表,直接写数。

  ②同组交流各自的写法,着重说明“零”的处理。

  ③反馈交流结果。

  板书呈现:“二十亿零四百三十五万”写作:20¦0435¦0000

  这时板书不出现数位顺序表,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可以用分级线段来代替数位顺序表。

  (3)小结亿以上的数的写法。

  让学生交流,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写数的规则。

  ①弄清有几级的数。

  ②从位写起,写出每一级上的数。

  ③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写法练习:试一试第2题,写数并估计数的大小。练一练第2题。补充练习题:先分级再读出下面各数

  4391000,7060020,1300000800,43910000,

  70600020,13000000800,600600,6000600

  四、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3题,先读数,再连线。最后写右边的数验证。2、阅读你知道吗,了解国际上分节方法。

  3、同桌读写数游戏:一位同学用计数器拨数,一位同学读

  数;一位同学写数,另一位同学读出来。

  4、拨一拨,写一写,再读一读

  用四个“5”和四个“0”组成一个八位数

  (1)一个零都不读出来

  (2)只读出一个零

  (3)读出两个零

  (4)读出三个零

  五、课堂小结并布置实践活动

  生活中大数应用非常广泛,请同学们在报纸、杂志或电视等媒体中收集一些有关大数的信息,并在全班进行交流。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记数单位千。

  2、会用千数图表示千与千以内的数。

  3、会读千以内的数并登入数位表。

  教学重点:

  1、点图、简图等多种方式表达数。

  2、千以内数的读与写。

  教学准备:

  千数图,数位表、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体育馆里正在进行激烈的比赛,A看台上的观众们已再为运动员们“加油”看书P10-11

  主题图:

  (1) 你估计一下,A看台上坐了多少人?

  (2) 你是怎么数的?

  (3) 有10个小区,每个小区的`座位有什么安排的?

  2、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千”(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千数图

  1、把每个人看作一点,每个小区就变成了一张?(百数图)

  2、有几个百数图?板书:10个百数图就组成了千数图。

  3、千数图是由几张百数图组成的?共有几个点?

  4、小结:一百一百地数,十个百就是一千 100、200、300------1000 指着千数图,一百一百的数数看。

  (二)千数图简图

  1、如果每次画那么多点,你感觉如何?千数图我们可以用简图来表示。

  2、介绍简图:一百用“□”表示、十用“—”表示、一用“.”表示。例:342(□□□————. .)我们书上的页码也都是用数图表来表示的。

  3、试一试(用简图表示)

  235 457

  4、根据简图我们能很明确地知道一个数的组成,有几个□就表示几个百,有几个—就表示有几个十等等。

  (三)数位表

  1、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数位,说一说它们的位置

  板书:百十个

  2、每一位分别表示什么?

  3、今天我们认识了“千”、依次从右向左第四位“千”位,表示几个千。

  出示板书:千百十个

  4、看表读数说一说几,表示什么?

  千百十个

  342

  567

  460

  406

  (四)读写法

  1、 上面各题对应板书 :这就是写数,读做什么呢?板书:三百四十

  2、 下面请你们自己来把上面题的读法写出来,406、460发现了什么?末尾的0不读,而中间的0要读。

  3、 游戏:同桌合作,一人读数、一人写数。

  4、 小结:根据读数位表,我们很容易说出数的组成,它是由多少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5、 听组成说数:一个百,二个十、二个一,五个十,六个百、二个千。

  6、 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千数图、简图、数位表、读写法。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解决问题、学习小括号里含有两级运算和带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

  2、理解小括号里含有两级运算和带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正确进行计算。

  3、经历对计算结果进行检验的过程,能说明所得结果的合理性和正确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解决问题,服装问题。

  1、师生谈话,直接说明本节课要解决的服装加工问题。

  (教师谈话引出服装厂加工服装的问题,使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参与学习的兴趣。)

  教师谈话引出服装厂加工服装的问题,使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参与学习的兴趣。

  2、请学生读题和观察情境图,了解文字及图中的数学信息,提出要解决的问题,鼓励学生试做。

  (让学生全面了解题中所蕴涵数学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经历用自己的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3、交流计算思路和方法,要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展示、分享解题的思路,获得自主解决问题的快乐,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1)、提出“把分步计算的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的要求,鼓励学生自主改写。

  (自主改写综合算式,是学生理解带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顺序的自主建构过程自主改写综合算式,是学生理解带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顺序的自主建构过程。)

  (2)、交流学生改写的算式。先让学生汇报改写的算式,再说算式的运算顺序和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3)、讨论:为什么要给660-75×3加上小括号?给学生充分发表不同说法的机会,然后,自己完成脱式计算。

  (在交流个性化的算式和先算什么、每一步求的是什么的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小括号的作用。发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

  二皮球装箱问题解决

  1、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检验的时间和充分交流不同检验方法的机会。

  (在讨论“为什么加小括号”的过程中,使学生理解小括号里含有两级运算在实际应用中的合理性,发展数学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2、教师说明:把分步计算的算式写成一个算式,只有小括号不行要用中括号,并边读边写出混合算式。

  (在讨论“为什么加小括号”的过程中,使学生理解小括号里含有两

  级运算在实际应用中的合理性,发展数学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读题,说一说了解到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鼓励学生自主解答。

  (学生理解带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顺序自主建构过程。)

  巩固练习

  1、根据分步计算的过程,师生共同完成脱式计算。

  2、反馈练习、师生总结带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根据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掌握带小括号和中括号的运算顺序,经历新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已有知识背景下,归纳带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顺序,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学会正确计算带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昨夜:书中练一练.)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设计说明

  本课时学习的是9加几的进位加法,是学生用“凑十法”进行口算的开始,为了学好本课时的内容,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我在教案设计上突出了以下两点:

  1.重视新课前的铺垫孕伏。

  在学习新的知识之前,复习数的组成和10加几,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使新旧知识间的过渡更加顺畅。

  2.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

  实践出真知,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摆小棒,可以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凑十法”的计算过程,从而在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为正确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打好基础。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小棒若干根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复习题。

  1.填一填。

  2.在( )里填入适当的`数。

  ( )+10=13 10+5=( )

  10+( )=12 11=1+( )

  14=10+( ) 17=10+( )

  3.9和几能凑成10呢?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层次的复习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师:胜利小学在开运动会,学校为了让同学们增加能量,补充体力,让后勤部给全校的同学每人发一盒饮料。

  (1)提问:箱子里面有几盒饮料?箱子外面有几盒饮料?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要求一共有多少盒饮料,该怎样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9+4)

  (3)你会计算这道题吗?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会很快算出答案。(板书:9加几)

  动手操作,探究算法

  1.学生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9+4,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用小棒摆出来。

  2.组织学生班内交流,说说自己的算法。

  预设 生1:我先摆9根小棒,再摆4根小棒,然后1根1根地数,一共是13根,即9加4等于13。

  生2:我先摆9根小棒,然后接着往后数,数一个数摆1根小棒,数到13时正好摆了4根小棒,所以9加4等于13。

  生3:我先摆9根小棒,再摆4根小棒,然后从4根小棒里拿出1根,与前面的9根小棒凑成10根,再加上其余3根是13根,所以9加4等于13。

  生4:从9数到13。

  师:同学们,你们可真会动脑筋,想了这么多的好方法,那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最简便呢?为什么?

  3.小结:同学们的算法很多,都得出了正确答案,其中生3的算法更快捷、简便,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凑十法”。

  4.课件演示“凑十法”,学生仔细观看。

  5.动手摆小棒,亲身体会“凑十”的过程,然后填写下面的思维图。

  6.总结“凑十法”。

  (1)计算加法时,把其中的一个较小的加数分成两部分,用其中的一部分与另一个加数相加凑成“十”,再与另一部分相加,这种方法就是“凑十法”。

  (2)顺口溜总结: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算得数。(学生齐说后同桌拍手说顺口溜)

  7.反馈练习:完成教材89页“做一做”1题。

  设计意图:学生利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出算式的得数,加深了学生对“凑十法”的直观认识,有助于学生理解计算方法。

  实践应用

  完成教材90页2、5题。

  全课总结

  在计算9加几时,用“凑十法”可使计算变得简便、快捷,希望同学们多加练习,把“凑十法”熟练地运用到计算当中。

  布置作业

  教材90页1、3、4题。

  板书设计

  9加几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赖的变量;

  2、在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生活中有哪些变化的现象?这些现象可以用数学的方法表示吗?

  (学生已经完成“课前准备”,选择几个学生回答)

  2、师:在生活中,很多事物在发生变化。如:人的年龄、身高、体重在变,我国的人均收入、生产总值等等都在变化,象这样的会变化的量,我们都称为变量。

  3、师:象这样的例子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变化的量”。

  设计意图:学生预习后直接导入新课,加深对“变化的量”的认识,寻找生活中的量的认识,引起新课的学习积极性。本环节的课前准备是要学生独立完成。

  二、进行新课,掌握变量。

  1、请独立完成导学案的“学一学”。

  2、师:小组交流刚才的自主学习的内容。并确定中心发言人。

  3、小组进行自我展示。

  (1)小明的体重变化情况表。

  学生谈群学体会:人的年龄和体重是相关联的两个量,人的体重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

  教师小结。我发现(体重)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设计意图:课本呈现出第一幅情景图,表格的形式让学生更加清晰的了解年龄与体重的变化,能够回答问题,发现年龄与体重的变化情况,小明的体重随年龄的变化,学生先观察然后回答问题。

  (2)沙漠之舟

  师: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它的体温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较大的变化。(课件出示:出示骆驼体温随时间的变化统计图。)

  A、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B、一天中,骆驼体温是多少?最低是多少?

  C、一天中,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上升?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下降?

  D、第二天8时骆驼的体温与前一天8时的体温有什么关系?

  E、每天骆驼的体温总是怎样变化的?

  教学意图:通过教学第二幅情景图,认识有关沙漠之舟的基本知识,拓宽学生的课外知识面。读懂统计图,回答问题,通过问题,发现规律。这是本环节的教学目标,学生对于折线统计图的认识已有基础。

  3、蟋蟀与气温的关系

  A、出示蟋蟀叫的次数与气温之间关系的情境图。

  B、你能用式子表示这个近似关系吗?

  生:气温h=t÷7+3。

  C、理解式子中量的`变化。

  师:如果蟋蟀叫了7次,这时的气温大约是多少?

  如果蟋蟀叫了14次,这时的气温大约是多少?

  如果蟋蟀叫了28次呢?

  你能发现蟋蟀叫的次数与气温之间是怎样变化的?

  小结:通过举例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量随另一个量变化而变化,这些量就是变化的量。

  教学意图:这环节学生理解蟋蟀的叫声用关系式表示,大多学生通过书上的文字提示,都可以完成关系式,个别不行的,就个别辅导。

  三、课堂巩固,加深理解。

  1.说一说,一个量怎样随另一个量变化。

  (1)一种故事书每本3元,买书的总价与书的本数。

  (2)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长方形的长与宽。

  2、小明到商店买练习簿,每本单价2元,购买的总数x(本)与总金额y(元)的关系式,可以表示为: 。

  设计意图:我在这一课的练习设计上,没有太多的练习量,反而注重巩固课本上的练习。由难到易,重质不重量,希望通过补充练习提高后进生的课堂参与度,帮助部分学生的梳理知识。

  四、全课小结,谈谈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教材第46~48页例1及“做一做”

  【设计思想】

  整个设计力求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创新的精神。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进行自主探究,通过一些重大的节日引入时间概念,运用年历卡认识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计算一年有多少天。

  【学生分析】

  “年月日”的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联系,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时间生活经验。所以要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在观察、讨论中掌握知识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大月、小月的知识。

  (2)使学生掌握大月和小月各有多少天,一年中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

  2、过程与方法:

  (1)在经历自主探究年月日之间关系的过程中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推理。

  (2)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时间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渗透科学思想方法。

  3、情感与态度:通过描述与时间有关的事件,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难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大月、小月各有多少天。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今天是个有意义的日子,因为这么多老师和我们三年级的学生

  一起学习,我们一定要把这个日子记住,现在是20xx年4月x日xx时xx分xx秒(板书),黑板上哪些是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时分秒)这里还藏着几个较大的时间单位,让我们把它们请出来和大家见见面吧。

  2、 大家可别小看这三个朋友,它们总是帮咱们记录着生活中一些快乐的、难忘的甚至是激动的事情,下面老师邀请大家坐上时光快车,去到那些快乐、难忘的日子里看一看好不好?

  3、 你还知道哪些有意义或者是叫你难忘的日子?

  二、 学习新知

  (一)认识年历

  时光快车看大家对年月日这么感兴趣,准备送给大家一份礼物,这可是他记录时间的法宝,你知道是什么吗?

  1、猜谜语:一张宝宝真神奇,印的全部是数字。

  要知几日星期几,一查它就告诉你。

  (年历)年历上面记录了月份、日期、星期、节日等等。

  (二)大月、小月、特殊月的探究

  1、大家可别小看它,它里面可是藏着许多的小秘密呢!接下来就让们火眼金晶看年历,自己先观察,然后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说一说,比一比,看哪一个小组是火眼金睛队!

  2、学生汇报观察发现:

  (1)一年有12个月

  (2)一月有31天。(哪些月也有31天?总结有31天的月份是1、3、5、7、8、10、12月)

  (3)有30天的月份是4、6、9、11月

  (4)2月份有28天

  3、刚才我们发现的是20xx年年历上的小秘密,那么其他年份的年历是不是和今年一样呢?火眼金睛,继续行动!

  眼见为实,老师今天也带来了20xx、20xx、20xx、20xx年的一些年历,我们一起在他们身上找找答案吧!

  4、学生填表。

  5、小组汇报:对照统计表,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5、总结:通过我们刚才的统计活动,我们知道了:除了2月份,其他各个月在不同年份中天数是一样的,大多数年份2月份有28天,也有些年份的2月份是29天。

  6、全年天数:一年有多少天?是每一年都有365天吗?

  7、在今年这365天里,有一天一定是大家最想喜欢的,那就是你的生日,火眼金睛找生日,请大家在10秒中内圈出你的生日,开始!

  8、大家知道你们的爸爸妈妈的生日是哪一天吗,请你找出来并做上记号。

  (三)大月、小月记忆方法

  1、谁生日的月份有31天,谁生日的月份有30天?

  2、 大家知道吗?每月有31天的这些月还有个名字呢,叫做“大月”,每月有30天的月份叫做“小月”,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是特殊的月份。

  3、 观察统计表,想想,怎样能很快地记住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

  4、 学生汇报,老师总结方法:

  方法一:拳头法(带领全班一起数,自己再数一数,同座之间数一数,全班再一起数一数)

  方法二:歌诀法: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6、反复练习记忆:

  (1)自己选择喜欢的一种方法记住它。

  (2)同座之间互相背一背、数一数

  (3)大家来挑战(贴卡片,做游戏)

  三、巩固应用

  四、应用生活

  五、小结

  六、板书设计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点:认识小括号,初步了解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

  2、能力训练点:能准确判断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能准确地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加强数学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判断地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小括号及其作用。

  教具学具:

  投影片、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直接说得数。

  15-6=17-8=5+4=8+4=5+6=11-4=

  2、说说14-8-3、8+6-7、15-7+5的`计算顺序。

  二、探究新知

  1、导入

  引导学生回忆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加、减两步式题。

  2、教学例2。

  ⑴出示糖果投影图

  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⑵同学们拿出圆片,代表五角星,在桌上摆一摆。

  想一想:怎样算出还剩几个呢?如何列算式呢?相互之间可以讨论一下。

  ⑶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的解题思路

  ① 从10个里面去掉2个,再去掉3个,剩下5个。

  ② 把2个和3个合起来一共是5个,再从10个里面一起去掉5个,还剩5个。

  ③ 样列算式呢?板书:“10-2-3=”“10-(2+3)=”

  第一种算法:先算10减2,再减3。

  第二种算法:计算中要先计算2+3,但这一步在后面,这就需要改变运算顺序,因此要在先计算的这一步加上一个小括号。板书课题:“小括号”

  师生共同根据小括号的作用,列出两种算法的算式。

  10-2-3= 10-(2+3)=

  ④ 引导学生计算。

  10-2-3= 先算10-2=8,再算8-3=5。(板书结果)

  10-(2+3)=先算2+3=5,再算10-5=5。(板书结果)

  三、全课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明确:我们学习了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计算方法:“在一个算式里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板书)

  教师指出:这个括号与前面的填括号的题不同,如5+( )=11是要在括号里填一个数6,而10-(2+3)括号里给出了数和加号,是要先算2+3=5

小学数学教案 篇9

  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去括号是中学数学代数部分的基础知识,是以后化简代数式、分解因式、配方法等知识点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接受该知识点存在一个思维上的转换过程,所以又是一个难点,因此该知识点在初中数学教材中有特殊的地位和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生经过观察、合作交流、讨论总结出去括号的法则,并较为牢固的掌握。

  2、能正确且较为熟练地运用去括号法则化简代数式。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2、培养学生语言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1、让学生感受知识的产生、发展及形成过程,培养探索精神。

  2、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沟通,培养他们的协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

  难点: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时符号的变化规律。

  教法与学法分析:

  1、分目标突破法

  2、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目标一:掌握去括号法则

  1、情境引入

  由图书馆人数增减问题得出两个等式。

  2、小组探究等式特点,试着找到去括号规律,并理解去括号的依据是乘法分配律。

  a+2(b+c)=a+(2b+2c)

  a-2(b+c)=a-(2b+2c)

  从而得出去括号法则。

  3、巩固练习去括号法则,找出去括号时的注意事项。

  小试牛刀

  去括号

  (1)x+(-y+3)=

  (2)x-2(-3-y)=

  (3)-(x-y)+3=

  (4)3-(x+y)=

  乘胜追击

  判断正误,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1)x2-(3x-2)=x2-3x-2

  (2)7a+(5b-1)=7a+5b-1

  (3)2m2-3(3m+5)=2m2-9m-5

  二、目标二:会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1、温故知新

  同类项、合并同类项复习

  2、例题学习

  化简:

  a-2(5a-3b)+(a-2b)

  化简下列各式

  (1)-3(1-2a)+3a

  (2)2x2+3(2x-x2)

  (3)5(3a2b-ab2)-4(-ab2+3a2b)

  3、解决问题

  飞机的`无风速度为akm/h,风速为20km/h.

  则飞机顺风时的速度为______km/h.

  则飞机逆风时的速度为______km/h.

  飞机顺风飞行4h和飞机逆风飞行3h的行程差是多少?

  三、战无不胜

  当a是整数时,试说明:

  (a3-3a2+7a+7)+(3-2a+3a2-a3)一定是5的倍数

  四、总结要点五、巩固提升

  板书设计

  整式的加减(二)

  ———去括号

  去括号法则: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注意:

  1、都不变,或都变

  2、别漏乘。

小学数学教案 篇10

  【二年级】

  课内知识:368-199等于多少呢?

  课外趣题:按数字规律填出下图中空缺的数:

  【三年级】

  课内知识:操场上的学生们进行队列表演,他们排成了8行8列的正方形队列,如果去掉一行一列,请问要去掉多少人?还剩多少人?

  课外趣题:有7个数,它们的平均数是18。去掉一个数后,剩下6个数的平均数是19;再去掉一个数后,剩下5个数的平均数是20。求去掉的两个数的乘积。

  【四年级】

  课内知识:(1686+1683+1689+1681+1691+1685+1687+1678)÷8等于多少?

  课外趣题:若在等差数列2,5,8,…的每相邻两项中间插入三项,使它构成一个新的等差数列,则原数列的第10项,是新数列的第( )项。

  【五年级】

  课内知识:求4018和7257的最大公约数。

  课外趣题:把一个自然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码相加,所得的和若不是一位数,则再把它的各个数位上的数码相加,直到和是一位数为止。将1—20xx这20xx个自然数都经过上述方法处理后,所得到的20xx个数中,2和3哪个多?

  【二年级

  1.368-199等于多少呢?

  解答:原式=368-200+1

  =168+1

  =169

  2.按数字规律填出下图中空缺的数:

  解答:本题的规律为上面两个数的和等于下面两个数的乘积,因此应该填7。

  【三年级

  1.操场上的学生们进行队列表演,他们排成了8行8列的正方形队列,如果去掉一行一列,请问要去掉多少人?还剩多少人?

  解答:每行每列都有8个人,而这一行一列必有一个人是重复的,所以减少的人数是8×2-1=15(人),8×8-15=49(人)

  2.有7个数,它们的平均数是18。去掉一个数后,剩下6个数的平均数是19;再去掉一个数后,剩下5个数的平均数是20。求去掉的两个数的乘积。

  解答:第一个去掉的数是18×7-19×6=12,第二个去掉的数是19×6-20×5=14,这两个数的乘积为12×14=168

  还可以用移多补少的`方法:18-(19-18)×6=12 19-(20-19)×5=14 12×14=168

  【四年级

  1.(1686+1683+1689+1681+1691+1685+1687+1678)÷8

  解答:原式=(1680×8+6+3+9+1+11+5+7-2)÷8

  =1680×8÷8+(6+3+9+1+11+5+7-2)÷8

  =1680+40÷8

  =1685

  2.若在等差数列2,5,8,…的每相邻两项中间插入三项,使它构成一个新的等差数列,则原数列的第10项,是新数列的第( )项。

  解答:在每相邻两项中间插入三项,则原数列的第10项之前共插入了3×9=27项,故原数列的第10项是新数列的第10+27=37项。

  【五年级

  1.求4018和7257的最大公约数。

  解答:(7257,4018)=(3239,4018)=(3239,779)=(123,779)=(123,41)=41

  2.把一个自然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码相加,所得的和若不是一位数,则再把它的各个数位上的数码相加,直到和是一位数为止。将1—20xx这20xx个自然数都经过上述方法处理后,所得到的20xx个数中,2和3哪个多?

  解答:一个数除以9的余数就是它数字和除以9的余数,因此按照题目中的操作办法,每个数最后都会变成它除以 9的余数。连续9个自然数除以9的余数都互不相同,20xx÷9=223……2,说明这20xx个数中除以9余2的有224个,余3的有223个,所以在最后得到的20xx个数中,2比3多。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8-22

小学数学教案08-24

小学数学教案06-12

小学数学教案08-27

小学的数学教案03-24

小学的趣味数学教案12-24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03-02

【热门】小学数学教案07-30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07-31

实用小学数学教案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