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面试教案

时间:2023-03-12 12:59:14 教案 我要投稿

教师面试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师面试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师面试教案

教师面试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并掌握乘法结合律,可以用乘法结合律来解决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独立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探究意识。通过学生主动发言,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养成细心的良好习惯,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更加喜欢数学。

  教学重点:

  学会并掌握乘法结合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探究意识。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养成细心的良好习惯,更加喜欢数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六一”儿童节快要到了,为了给大家过一个印象深刻并且富有意义的节日。羊村长带小羊们给他们的村落植树。多媒体展示图片,图片上呈现植树的情景,请同学们算一算,一共需要给这些小树浇多少桶水呢?该如何列式呢?

  请同学们独立思考,你会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探究方法。请学生回答。

  预设:先计算一共种了多少棵树,可以这样列式:

  先计算一组同学浇多少桶水,可以这样列式:

  教师鼓励同学想法的独特性、新颖性,接下来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式子的`关系:

  2.小组交流讨论

  顺势抛出问题:请大家小组讨论交流,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将同学们的讨论结论呈现在大屏幕上。

  教师引导:从上面的算式中,你能发现什么?

  明确: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教师表扬同学们观察认真,语言表述准确,并总结: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3.引入符号,加强符号意识

  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能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吗?

  引出:

  此时同学们头脑中除了乘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同时还会浮现加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

  再次抛出问题:请同学们比较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你发现了什么?

  请同学们各抒己见,发散思维,完善知识结构,深入剖析知识本质。

  三、巩固运用,实践创新

  出示教材做一做,填一填,看谁填得又快有准。

  四、总结体会,反思提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生共同总结: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五、课后作业,拓展延伸

  寻找身边的生活例子,用乘法结合律来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

教师面试教案2

  活动目标

  1、萌发幼儿关心他人,愿为好朋友带来快乐的美好情感。

  2、发展观察力和与人友好相处的能力。

  3、了解人的五官及其功用,学习使人情绪愉快的方法

  活动过程

  一、引发兴趣,导入课题歌表演引出快乐小熊“Hello!大家好,我是快乐小熊,今天呀!我和冯老师一起来到这里,想和你们交朋友?高兴的话就请来点掌声!”

  二、导入游戏,引发讨论

  1、老师和幼儿一起做“指指鼻子,摸摸脸的'游戏”请幼儿互相说一说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它们都有哪些本领?让幼儿自由讨论。

  2、请幼儿自由发言,并提问个别幼儿,并肯定全体幼儿的表现,初步了解人的面部长有五官,并了解其功用,并要时时刻刻保护它们。

  三、五官的变化,引发讨论,学习使人情绪愉快的方法

  1、“小朋友”用你的小眼睛看这里,这怎么有这么多的数字,还有圆点?激发幼儿好奇的心理,并引导幼儿愿意露出笑脸。

  2、出示表情脸谱,“老师呀,还要给小朋友看一样东西,这是表情脸谱,小朋友都甜甜的笑脸,因为它会给朋友带快乐,那咱们就一起露出最甜的笑脸吧!”

  3、出示课件(快乐的聚会),小动物们也喜欢甜甜的笑脸,那咱们一起来看看,小动物们是样快乐的

  4、引导幼儿通过看小动物们的快乐聚会,能感受到小动物把快乐带给了我们,要用笑脸对待朋友,笑脸代表着幸福和快乐!提问幼儿“假如您的好朋友生气不高兴了?你会用什么办法让她高兴起来露出笑脸?”引导幼儿讨论,并请幼儿发言,提问个别幼儿。给朋友唱歌、跳舞还给好朋友说好听的甜甜话,让朋友快乐,自己也就快乐了!

  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自由想象,情感升华

  1、出示笑脸和哭脸,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2、送出小礼物!手拿镜子做表情游戏,并让幼儿自己动手画出笑脸,装饰“快乐树”。

  3、“快乐小熊”说要用笑脸、说甜甜话对待朋友,这样大家就都快乐了。

  五、放音乐(表情歌)欢送“快乐小熊”和幼儿一起唱、跳,抒发心中的快乐情感。

  活动延伸设置快乐树的图板,孩子们看到树妈妈笑了,树宝宝笑了,太阳公公也笑了,噍!孩子们高兴的也笑了,这其中使孩子们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要用笑去面对一切。

教师面试教案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角的度量单位及量角器,学会利用量角器进行角的度量。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用量角器测量角的过程,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探究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量角器测量角的步骤。

  难点:量角器测量角时内外圈的选择。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根据游戏“愤怒的小鸟”,向学生提出问题:我们平时玩游戏的时候,是调整什么才能打到小猪呢?让学生初步对于角度这个概念有一定的认识,并在黑板上画出在游戏过程中,发现会存在不同大小的角,向学生提问:对于两个角来说如何确切的知道它们之间差多少呢?继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角的度量。

  2、新课教学

  1)学生根据之前学习过的经验,会用三角板先测量角的大小,但是会发现这种方法还是不能具体知道两角之间究竟相差多少。

  2)通过多媒体展示出角被平均分为360份,每一份就叫做1度,写作1。从而引出角的度量单位。

  3)指导阅读:让学生观察手中的量角器,自学书本上第18页下半部分的内容。

  提出要求: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关于量角器你知道些什么?

  班级反馈对量角器的认识。(多媒体出示量角器的放大图片供学生交流使用)

  提问:量角器上有角吗?有多大的角?最大的角?最小的角?

  要求:指出量角器上不同度数的角,并找到量角器上的角的顶点。

  读出量角器上的一些角的度数。

  多媒体课件显示量角器上1°、30°、78°、140°的角。(读内、外圈数的角都有)

  4)请学生动手尝试用量角器量出书上∠1的度数,并在小组里说说是怎样量的? 班级交流量角的方法。(学生利用实物投影讲解自己量角的过程。)师生共同总结量角的方法。多媒体展示用量角器量角的动态步骤。(每一步在关键部位闪烁提示)

  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A.量角器的中心点要和角的顶点重合

  B.量角器上的0刻度线和角的任意一边重合

  C.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是角的度数

  D.量角器上有两条0刻度线,一条是内圈的,一条是外圈的;0刻度线在内圈,度数就读内圈;零刻度线在外圈,度数就读外圈

  总结“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它边看度数,内外要分辨”。

  3、巩固新知

  1、测量课后第三题角的大小,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内外圈度数有误、0刻度线没有和角的一边完全重合)

  2、游戏:观察量角器角度的大小,老师随便报出一个度数,学生利用胳膊来表现出这个角的大小。(双臂张开代表180度)

  4、小结作业

  同桌交流本节课所学习的主要内容,说出测量角的步骤是什么?

  课后作业:回去讲量角器的组成部分介绍给家长,并测量生活中见到的角的大小。

  四、板书设计:

  一、角的度量单位:1度或1。

  二、量角器的组成

  三、测量角的步骤

教师面试教案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认识本课9个生字,会写课文的8个字,字书写美观。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展开想象仿写句子,培养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愿望。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启发学生爱他人、关爱环境。“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的朗读要随感情读出变化来感悟课文。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这里有一个神笔马良的故事,你们想看一看吗?

  (播放课件《神笔马良》)

  2.看完动画片,你想说什么?有什么想法?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想用它画什么?

  3.导入:有一个小女孩,她和你一样,非常渴望拥有这样一枝神笔,帮助她实现美好的愿望。于是,她写下了这首小诗,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23课,《假如》

  (板书课题,学生书空,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前,老师已布置让同学们提前和咱们的生字朋友见面了,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可不要说大话,老师检查一下好不好?有没有信心?

  1.播放课件6个词语(缩着身子,遥远,健康,寻食,哭泣,操场)

  齐读词语,小老师领读(读错了不要跟着读),指名读。

  2.词语会读了,现在,生字的好朋友回家了,只剩他自己了,你还有信心读会吗?播放课件生字(良,缩,遥,寻,食,泣,健,康,操)

  看看谁最勇敢?带拼音读,齐读。然后去掉帽子指名读,其他同学想不想读?后开火车读。

  (其中,重点字良,缩,遥,寻可组词说话的形式来加深理解。)

  3.交流识字方法,同学们真的是很用功啊!自己就把生字记会了,那你肯定有很多记住生字的好方法吧?说出来让同学们也向你学习学习。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记住哪个字的?

  (预设:加一加,减一减,换偏旁,猜谜语,编顺口溜等等)

  4.同学们真能干,生字朋友都认识了,如果他们回到了诗歌中,你还认识吗?接下来,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思考一个问题,诗歌中的小女孩都用马良的这枝神笔画了些什么?用横线标出,听明白了吗?(学生自由读课文)

  (三) 品读领悟,合作交流。

  文中的小女孩想用马良的神笔画些什么呢?

  指名说,师板书(小树,太阳,小鸟,谷粒,西西,好腿)

  为什么要画这些呢?小组讨论这三个问题。(播放课件:三个问题)

  (组内讨论)

  1、 学习第一小节

  过渡:同学们刚才讨论的非常激烈,老师相信你们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咱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在哪一小节?

  (1)为什么要给小树画一个红红的太阳呢?指名说。

  为什么小树在冬天就不能快活地成长?(寒冷的北风,怕冷)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她很冷?(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她叹息什么?好像在说……

  (2)创设情境

  同学们,今天早上在上学的路上,你冷吗?为什么?如果你没穿棉袄,会有怎样的动作?

  (师生同做缩着头,双手抱紧身体,浑身哆嗦,皱着眉头,体会"寒冷的北风”,“缩着身子,轻轻叹息,”练读这三个词语。即课件上红色的词组)

  多么令人心痛的一幕啊!小朋友假如你就是那寒风中冻得瑟瑟发抖的小树,老师采访采访你们。小树小树,你为什么缩着身子?小树小树,你为什么轻轻叹息?小树小树,你现在最需要什么?(随机提问)

  忽然间,寒冷的北风停止呼啸,一轮红红的太阳慢慢升起,温暖的阳光洒在你们身上。小树们,你们现在有怎样的感觉?

  看到小树不再害怕寒冷和冬天,快活地成长,小女孩的心里真(开心),我们的心里真(开心)让我们和小女孩一起快乐的读一读这一小节吧!

  师范读,练读(注意红色的词语),指名读(读出这个愿望的迫切性)。

  2、学习第二小节

  同学们第一小节读的这么好,老师相信你们也一定能把第二小节读好的。和同桌一起,你读给我听,我读给你听,好不好?

  (1)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要给小鸟会许多好吃的谷粒呢?

  它在等谁呢?

  这时候的小鸟只能呆在家里干什么?

  引导读课文,假如你是那只小鸟,你会想什么?体会小鸟的心情读。

  引导读红色词语“苦苦等待,饿的哭泣”。

  她在等待什么?

  你怎样理解“遥远”?你能用遥远说一句话吗?鸟妈妈可能都飞到哪些地方?

  是呀,那么遥远!小鸟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饿的`哭泣,此刻,小鸟最需要什么?

  当善良的小女孩用马良的神笔给小鸟画上好吃的谷粒时,小鸟会怎样?

  (2) 怎样才能把这一小节读好?指名说一说。

  (3)练读,指名读,齐读,配乐读。

  3、学习第三小节

  1.小女孩除了对小树,小鸟的关爱之外,她心里最牵挂的是谁?

  西西为什么是不幸的?

  小朋友如果你的双腿不能活动,你会遇到哪些困难?

  可怜的小西西啊!那么多不方便困扰着她,如果西西是你的好朋友,你会对她说什么?

  (说话训练:我想对西西说:“ 。”)

  善良的小女孩用马良的神笔给西西画了一双好腿,让西西和我们一起 。“引导体会读”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

  2.师生配合读,

  师:西西有了健康的双腿,她就再也不用,生读:只坐在屋里……

  师:西西有了健康的身体,她就再也不用,生读:只坐在屋里……

  是呀!西西会和我们一起尽情的奔跑,尽情的嬉戏,她是不幸的,可又是幸运的,因为有个这么善良的小女孩关心着她,同学们,小女孩的三个愿望我们学完了,你们想不想把他们连起来读一读?老师给你们配上优美的音乐,好吗?(生齐读前三小节)

  2、 学习第四小节

  同学们读得真不错,小女孩的愿望只有这三个吗?从哪里看出来?是呀!小女孩美好的愿望还有很多很多!

  四 练习巩固,拓展延伸。

  1.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的人吃不饱,穿不暖,生活学习条件都有限,老师这里有一组图片,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生活吧!

  (播放课件:贫苦图片)

  孩子们,你想说什么?我们要把我们的爱送给他们,要去帮助他们,人人献出一点爱,人间永远是春天,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一起来书写爱的语言吧?

  (播放课件:写话格式: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

  我要给

  画

  找几个写的不错的孩子,放音乐一个一个读。

  五、全课小结

  同学们和小姑娘一样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可是,我们生活中真的有这样的神笔吗?所以这只是假如.但是,我们可以把这些假如都变成具体的行动。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该怎么做呢?(化为具体的行动。(把板书用心形包起来)

教师面试教案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准确地实行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在交流、计算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准确使用运算顺序实行计算,并能准确实行脱式计算的书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学生能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实行计算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准确地实行脱式计算。

  【难点】能准确实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三、教学准备

  教学图片、课件、直尺等。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以小精灵明明带我们去动物乐园,看见一群小动物,每个小动物身上还有一道算式,这个情景引出:

  16+9+8=32-10-6=25+20-10=48-8+17=

  先指定学生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让学生动手计算,复习连加连减的计算。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第47页例1: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1.观察画面,收集信息

  2.分析信息,提出问题(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

  3.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学生独立列式并实行计算,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方法一:分步算式,53-24=29(人),29+38=67(人);方法二:综合算式,53-24+38=67(人)。

  4.反馈解法,初步感知(全班汇报交流:每种方法每步分别求的是什么?教师板书)

  5.比较归纳,总结算法:(全班交流讨论)

  给出规定: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6.深化概念,使用计算

  (1)讲解脱式计算53-24+38的书写格式,教师示范板书,边讲解边说明计算方法,注意:等号上下要对齐。

  (2)梳理提问: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是怎么算的啊?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1.探究例1的`另一种解法。现在我们知道“这天阅览室共来了91人”和“中午走了24人”,还能够怎样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再汇报交流,列综合算式:53+38-24,体会加减法混合运算,交换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2.改错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定学生说明错误的理由。

  3.书中练习题:先学生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全班交流,强调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四)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课后继续提出能用今天的算法解决的问题。

  五、板书设计

教师面试教案6

  教学目标:

  1、通过讲述、演示和欣赏使学生明确中国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

  2、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

  3、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重大意义,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教学重点:

  1、讲清并使学生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民间美术在造型方面的特征及审美特征,是使学生理解喜爱民间美术的关键。

  2、进行继承民间艺术传统,发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传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难点:

  第二部分“如何界定民间美术?”和第五部分“如何理解民间美术的特征?”这两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其中还有一些专业名词。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曾经有人说过: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才是有生命力的,而民间美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了解中国的民间美术。

  二、学生讲解,对比欣赏

  1、学生阅读本组作品介绍,并讨论总结其风格特点。

  2、请每组推选解说员,讲解本类作品特点,本组同学作补充,逐个进行。

  3、教师同时投影展示图片。

  杨柳青年画:刻工精丽、绘制细腻、色彩绚美,善于运用象征、寓意和夸张等艺术构思,来表达人们的美好愿望与理想。作品通俗易懂、构图饱满、造型简练、色彩鲜艳、和谐典雅,富有装饰趣味。

  桃花坞年画:线条清秀,用色淡雅,题材广泛,构图饱满,形象鲜明,风格秀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风筝:在我国起源较早,最早见于记载的'南北朝时期。开始用于传递书信,唐以后演变成为玩具,又在上面加竹笛和丝弦,风吹后发出的声音如筝一般,故名风筝。风筝是信科技与艺术于一身,融运动和娱乐为一体的艺术品。在我国南北广为流传。其中,北京、天津、山东潍坊和江苏南通等都是扎制风筝的著名产地。

  民间玩具:是民间美术中的一个种类。劳动人民以自己灵巧的双手,为下一代的成长,就地取材、因材施艺,制作出精美的艺术品。这些玩具体现着劳动人民自己的审美情趣,蕴含着劳动人民的意念、理想、祝愿与爱心。它是对儿童进行审美和民风民俗培养的教具。

  传说虎为兽中王,可籍虎威驱赶一切恶善。另外,“虎头虎脑”、“虎虎有生气”等又是人们对孩子健康的比喻、表述。出于这种愿望和企盼,所以,民间玩具中以虎为题材的作品很多。在造型上,往往突出虎的双目和利齿,以表现其威武、避邪的一面,同时,虎身上又饰以吉祥花草,表现出吉祥的一面。

  刺绣:多绣于鞋、枕头、肚兜、袜底、鞋垫、荷包、香包等小件物品上。这些刺绣纹样大都隐喻对生活的热爱,对爱情的追求,祈求子孙万世、幸福长寿之意。如前所述,民间美术的纹样大都是约定俗成的寓意符号,如:鱼、蝶、鸟、鼠喻男子,花、莲等植物多喻女子。“鱼戏莲”、“蝶恋花”即隐喻男女的爱慕。

  剪纸除了用于窗花、挂千等起烘托节日气氛之外,剪纸图样还可以用作刺绣的“花样”,这更反映出其在生活中的实用性。

  三、欣赏拓展,实践操作

  1、教师投影剪纸过程

  2、学生自创剪纸作品

  3、评价学生们的解说、协作和创作能力

  四、本课小结

  民间美术的成果,充实、滋养了中华民族文化,陶冶影响着民族的性情,影响着一个民族的习性。民间美术是与劳动者的生产、生活、习俗紧密相联的,其多数是对自身的美化,对生产生活物品的美化,对生存环境的美化。因而,它有利于社会发展。在今天,了解这一文化形态,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无疑有着积极意义。

  五、布置课后思考题

  想想你的家乡有什么民间美术品种,它有哪些艺术特色?

  编织:在我国有着久远的历史,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各种编织工艺。织法种类多样,造型美观、大方,实用结实,粗中有细、净中有色是我国传统编织品的特色。编织品可分六大类:竹编、草编、藤编、柳编、棕编、葵编。产品可分为篮、盘、席、篓、提包、帽、鞋、玩具等等。

  精巧的构思、合理的结构、巧妙多变的织法,就可领略到这些蕴含着劳动人民丰富智慧的民间工艺品之美妙了。

  剪纸:是最大众化的一种美术样式。全国各地民间都有不同风格的剪纸品种。在我国,早在汉唐时代,民间即有用金银箔和彩帛剪成花鸟贴在鬓角为饰的风尚。后发展为节日中,用色纸剪成各种花草、动物或人物故事,贴在窗户上、门楣上作为装饰之用。民间剪纸是表意性的,很讲究构图的整体性、造型手法的适形特点。形象概括简练、虚实对比鲜明、线条规整流畅、色彩对比强烈。由于我国各地和各民簇的风俗习惯不同,剪纸的风格也异彩纷呈。大体上我国北方以粗犷豪放、造型简练为其特点,南方则以构图繁茂、精巧秀美为其风格。剪纸表现的内容十分丰富,总体上是表达人们吉祥、美好的寓意。

  根据学生讲解,总结民间美术的三个特点(板书)①实用简洁,因材施艺;②质朴率真,随意大方;③热烈夸张,象征寓意。

  在这一环节中需对民间美术的各种类的起源、发展、风格、作用,作一概括讲叙。

  年画:又称木版年画,是一种运用木版彩色套印在纸上的画种,它是我国民间过年节时张贴的一种民间画类,用以除旧岁、迎新春、美化环境、营造节日的喜庆欢乐气氛。我国在长期的社会活动中,为了适应人们的生活和心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民俗节日,经长期的社会传承固定下来,成为民族传统文化习惯的组成部分。早在汉代民间就有在门上画勇士、贴门画的风俗,以后历代不衰。全国各地均有年画,而且形成了各自的地方风格。最著名的当数北方的杨柳青年画和南方的桃花坞年画。

教师面试教案7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初步掌握支撑跳跃的动作要领,80%的学生能准确做出支撑跳跃的动作。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讲解示范,合作练习,纠正错误法等教学方法,发展协调、灵敏、上肢力量等身体素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习兴趣,逐步养成勇敢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战胜自我消除恐惧心理,感受成功带来的喜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助跑与踏跳紧密结合,提臀、分腿、顶肩。

  【难点】

  助跑踏跳连贯,迅速有力;推手及时,抬上体。

  三、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课堂常规:体委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教师简要介绍教学内容,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导入:同学们,我们都做过俯卧撑,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个技术动作和俯卧撑非常类似,想不想跟老师一起挑战一番呢?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支撑跳跃。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

  要求:快、静、齐。

  (二)准备部分

  1.游戏:单腿长龙赛跑

  方法:以体育小组为单位,组内前一名同学抓住后一名同学的一条腿,形成单腿长龙,从起点跑向终点,每组的最后一名同学越过终点线时计时结束,用时短的小组获胜,如果队伍在跑动的过程中发生了断裂,则必须要连接上才能继续参加比赛,否则直接淘汰。

  组织教学:四路纵队

  2.配乐韵律操:伸展运动、下蹲运动、体侧运动、体转运动、腹背运动、全身运动、跳跃运动、整理运动。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体操队形,教师边做示范,边提示动作要领,语言激励学生,及时表扬鼓励。

  要求:拍节准确,动作到位,节奏感强。

  (三)基本部分

  1.示范

  提问:大家仔细观察老师在示范时,手臂是直臂还是曲臂?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前两排蹲下

  2.学生前后两人为以一小组进行讨论并回答。

  3.讲解

  动作要点:助跑,双脚踏跳,双手支撑器械,提臀,两腿伸直向两侧分开,迅速推离器械,使身体向前上方越过器械,两腿向前制动挺身,两臂斜上举;并腿用前脚掌着地,屈膝成半蹲。

  保护帮助:保护与帮助方法:保护者站在山羊斜前方,面向练习者,两脚前后站立,当练习者撑器械后,双手握其上臂,顺势向上提拉过器械并顺势后撤步至落地,换至一手扶腰背,另一手护其胸腹。自我保护的方法:当落地不稳、身体过于前倾失去平衡时,应迅速低头团身前滚翻。切勿用手撑地,防止戳伤、骨折。

  4.练习

  (1)原地起跳,空中分腿练习。

  组织教学:四列纵队,体操队形。

  (2)助跑-支撑-分腿提臀-跳。

  组织形式:四列纵队,体操队形,教师巡回指导,组内一人保护帮助,2次一轮换。

  纠错:在刚刚的练习过程中老师发现了一个问题,大家在分腿跳的过程中,有曲臂的现象,这样会导致跳跃的`高度不够,支撑没有力量,大家可以来进行分腿立撑,推手挺身跳练习。

  (3)完整的支撑跳跃练习。

  (4)个人技术熟练后,可进行根据自身的情况,自由选择跳箱的高度完成动作。

  组织形式:四列纵队,体操队形,教师巡回指导,组内一人保护帮助,2次一轮换。

  5.检验—优生展示

  组织教学:以体育小组为单位,每组推选出两名代表分享技术动作。

  6.素质练习:“推小车接力”

  规则:体育小组为单位,两人一组,一人俯卧,另一人抓住同伴的两条腿,从起点跑向终点的标志物,两人交换,回到起点,与下一组击掌接力,依次完成比赛,用时短的小组获胜。

  (四)结束部分

  1.放松活动—配乐放松操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体操队形。

  要求:放松活动,身心充分放松。

  2.课堂小结:教师总结学练情况,表扬先进,激励全体学生。

  3.宣布下课、师生再见、回收器材。

  四、预计负荷

  练习密度:33%~40%;平均心率:100次/分钟~120次/分钟;运动强度:中等。

  五、场地器材

  体操垫8块、跳台8个、体操馆。

  六、课后反思

教师面试教案8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老师们:

  大家上(下)午好!

  很高兴有这次学习的机会,请你们多多指导。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 。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法分析、教学程序等五方面进行说课。

  一、首先说的是本次课的指导思想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在教学中我们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课的整体设计评价,始终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体育游戏这一体育教育的好途径,通过游戏规则要求,教师言语激励,评价反馈等,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公平竞争,实事求是,顽强拼搏的优良品质和优秀的体育道德作风,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体现体育的教育性原则。

  二、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次课的教学内容是 ,选自小学《体育》 ——九年一贯教材内容。 中最基本的,通过教学培养学生 能力,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分析并结合新课标中五个学习领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使学生能够了解的要领。

  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的动作要领,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培养乐观的心理。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难点:

  三、学情分析

  1、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他们有一定的认知、探究、归纳、评价能力,求知欲强,自控力差。

  2、学生处在生长发育阶段,是体差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本课教学对象是 ,班级男、女比例相当,40人左右。学生各方面素质一般,但也存在着个别差异,男生基础较好,女生素质普遍较差。且不喜欢表现自己,所以在练习中需要多鼓励,评价标准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但班风很好,同学间团结互助,有较强的凝聚力。)

  (小学低年级学生对体育课特别感兴趣,课堂生有很强的表现欲望和竞争意识,乐学、好动爱模仿,喜欢游戏,是他们的特点,但他们对技术动作的学习兴趣不大,认知较粗浅,注意力不够集中,情绪不大稳定,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热情来得快,去得也快,难以持久,在设计本节课时,以多变的内容和生活化的.情境使他们时时有新鲜感,在整节课中为学生营造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课堂上参与、体验、创想、感受、达到目标要求。)

  四、教法与学法

  1、教法设计:根据人体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遵循直观性、自觉性和循序渐进等的原则,我主要采取了讲解示范法、观察法、纠正错误法、评价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由浅入深逐渐引导,因材施教,区别对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2、学法设计:在本课的学法中,让学生采用“听、看、想、练、问、比”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活跃课堂气氛。采用自主学习和分组练习相结合,通过多次反复的练习,达到熟练程度,同时组织游戏,增强娱乐性气氛, 使学生从运动中得到锻炼,获得快乐。

  五、教学过程

  (一)开始、准备部分 (10分钟)

  1.首先体育委员以“快、静、齐”的标准集合成四列横队后,师生问好,宣布本课内容,安排见习生,提出练习要求

  2游戏,教师创设情景,语言引

  导, 。

  3在教师带领下,师生同做徒手操4个8拍共8节(从头到脚)

  要求:拉伸各个关节,让身体各个器官及机能起到预热作用,防止运动损伤

  (二)基本部分(25分钟)

  1、教师向学生介绍

  2、教师进行完整示范,给学生建立完整的动作概念,同时提醒要学生认真观察思考。

  3、根据学生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教师进行分解讲解并示范动作,然后让学生在原地进行示范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分成

  5、根据学生分组练习的情况,教师让3位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展示,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评和分析,师生共同讨论动作的不足之处,学生对比自己,改正错误,掌握正确动作。

  6、通过对比,让学生纠正错误,再让学生进行练习,进一步掌握正确的

  (三)结束部分 ( 5分钟)

  1.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师生进行呼吸放松整理活动。

  2.教师用概括激励的语言综合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

  3.宣布下课,师生再见,在体育委员的指导下,送还器材

  六、预计课的效果:

  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认真参与各个练习,课堂气氛活跃,师生感情融洽。完成率在85%左右, 能基本掌握正确动作要领。预计课的练习密度为30%左右,最高心率为150--160次/分,平均心率达到120--130次/分。让学生既出汗又脸带微笑,身心健康前面发展。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请老师点评。

教师面试教案9

  一. 出题方向

  生物学科的题目来自教材的各个模块,多数情况下教师会拿模型或图片作展示来进行讲解。

  二. 精选试讲课题

  初中

  1. 生物的特征

  2. 动物细胞

  3. 光合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4. 消化和吸收

  5. 神经系统的组成

  高中

  1. 基因突变

  2.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3.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4.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5. 呼吸作用

  6. 光合作用

  三. 生物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模板

  1. 导入(1.5分钟)

  同学们,上课!然后开始导入的.设计。

  (1)图片

  (2)动画

  (3)模型

  2. 新授课程(6分钟)

  (1)观看图片或者模型,向学生提出与讲课内容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增加对本节课的兴趣。(这个过程注意师生的互动性)

  (2)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寻找答案。

  (3)教材内容讲解(老师用问题或者模型引导,讲解本节课知识点)。

  (4)答疑解惑。解答学生的重、难点问题以及不理解的知识。

  3. 小结(1分钟)

  小结的过程注意要让学生来说。

  4. 作业的布置(1分钟)

  (1)完成课后练习题。

  (2)思考本节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面试教案10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说出竹竿舞的节奏特点,能够完成一段简单的竹竿舞。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教学,发展腿部力量、协调性、灵敏性等身体素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自主学练和思考中体验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快乐,培养良好的与人交往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基本竹竿舞的动作,能顺利完成一段竹竿舞。

  【难点】

  动作协调优美,具有美感。

  三、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课堂常规:体委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教师简要介绍教学内容,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复习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所学习的项目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而且还需要我们大家互相合作才能做好,大家想不想知道?我马上揭晓谜底,我们大家一起看一段视频,答案就在视频之中,视频播放完了,相信大家都有知道了对吧,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项目就是—竹竿舞。

  (二)准备部分

  1.游戏“螃蟹赛跑”

  方法:两人一组背对夹球,通过20米的赛道,先到达终点的为获胜者,途中不允许用手扶球,掉球者必须在原地将球捡起继续比赛。

  2.配乐韵律操:伸展运动、下蹲运动、体侧运动、体转运动、腹背运动、全身运动、跳跃运动、整理运动。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体操队形,教师边做示范,边提示动作要领,语言激励学生,及时表扬鼓励。

  要求:拍节准确,动作到位,节奏感强。

  3.专项准备活动:跑跳步。

  组织教学:练习前确定起点和终点,四列横队依次进行跑跳步练习,老师统一指挥,强调在练习中注意动作的协调用力。

  (三)基本部分

  1.节奏感的培养。

  (1)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原地击掌;听音乐、口令进行击掌或比划打竿动作;听音乐并伴有跺脚和跳跃动作,从而为掌握打竿和跳竿节奏打下基础。

  (2)打竿练习:打竿者一般为8人,分两排蹲着或坐着,按要求打相应的节奏,其他学生站在一旁跟着节奏击掌或跳跃。

  2.下肢动作练习。

  (1)在地面上画若干相距50厘米的平行线,或者将每根竹竿相距50厘米平行摆在地上,根据口令、击掌声和节奏明快的音乐节奏等在平行线或平行竹竿之间进行各种跳跃,如:弹踢腿跳、后踢腿跳、分腿跳、单双腿交换跳、单脚连跳等。

  (2)将每根竹竿相距50厘米平行分开,在规定节奏下打原地不开合的竹竿,学生在不开合的`竹竿中有节奏的进行以上各种跳跃练习,提高竿间感觉。

  (3)教师示范并讲解跳开合竿的时机把握:在闭合的两竹竿即将分开的一刹那,脚跳进,并在其间跳相应的节拍,以下按同样的方法继续跳跃。切不可把脚跳进已分开的并即将闭合的两竿间,否则脚将被两竿“咬”住而终止。

  (4)跳一组(两根)慢节奏开合的竹竿,待熟练后,再逐渐加快节奏和竹竿组数(一般最多为四组8根)。教师可带领学生一起跳,从而提高学生自信心和练习的积极性。

  3.增加上肢动作。

  等跳跃娴熟后,再结合上肢动作进行练习。

  4.练习

  教师带领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开始尝试完整练习,并鼓励大家积极的参与。

  5.学生实践

  学生自由结组,尝试完成一段竹竿舞的练习,其他的学生为他们打节奏,每组依次完成练习。

  6.优生展示。

  (四)结束部分

  1.放松活动—配乐放松操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

  要求:放松活动,身心充分放松。

  2.课堂小结:教师总结学练情况,表扬先进,激励全体学生。

  3.宣布下课、师生再见、回收器材。

  四、场地器材

  录音机1台、磁带1盒、田径场、竹竿若干。

  五、负荷

  练习密度:30%-35%;平均心率:120-130次/分;运动强度:中等。

  六、课后反思

  中公讲师解析

教师面试教案1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8个生字,会组词和听写,并能正确读写“无瑕、兀立、嶙峋、波澜壮阔、峰峦雄伟、连绵不断”等词语。

  2。背诵全文。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掌握引用、对比、排比、比喻等写景手法;

  2。能够模仿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感受桂林山水之美,学会用写景手法描写景色。

  教学难点:了解本文语言特点,掌握排比、比喻等写景手法。

  课时:2课时

  教具:桂林山水图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课下搜集的桂林山水的图片、文字资料或歌曲。

  通过对桂林山水的直观感受,激发学生对学习本课的兴趣。老师总结同学们的展示,导入课题。(同学们,大家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 我们忍不住想去桂林看看,并赞叹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果然名不虚传。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描写桂林山水的散文,跟随作者的眼睛,去一睹桂林的风采!)

  (板书:第2课 桂林山水)

  (二)初步朗读、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标出生字在课文中的位置和本文出现重要词语;

  2。学生自由朗读,然后分排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3。引导学生概括每段主要内容:

  (1)桂林山水甲天下;

  (2)漓江的水;

  (3)桂林的山

  (4)桂林的山水

  4。攻克生字词:

  请学生读出8个生词,并进行组词;

  (三)深入阅读、攻克难点

  分段研读:本文每个段落的主题都很鲜明,整体形成总——分——总结构,进行分段研读非常适合。

  1。第1段,统领全文:前面我们已经概括了每段的大意,第一段最主要的一句话就是“桂林山水甲天下”。为什么这么说呢,接下来学习第2段。(板书:桂林山水甲天下 以这7个字为纲,统领整篇课文)

  2。第2段,漓江的水:

  (1)请一名同学读第二段,教师重点讲解:波澜壮阔、无瑕

  (2)攻克重点:体会作者描写漓江水所采用的手法

  A。作者要写漓江的水,为什么先写大海和西湖?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描写手法?

  B。作者写了漓江水的哪几个特点?具体是怎么写的?

  (板书:漓江水:静、清、绿)

  静:采用引读法,教师:漓江的水真静啊 学生: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清:采用引读法,教师:漓江的水真清啊 学生:清的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绿:采用引读法,教师:漓江的水真绿啊 学生:绿的仿佛那是一块翡翠。

  这里,采用了排比法,突出了漓江水的特点;还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漓江的绿水比喻成一块翡翠。

  (3)第3段,桂林的山:(板书:桂林的山:奇、秀、险)

  A。请一名同学读第3段,重点讲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B。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找出桂林的山有哪些特点呢?描写山的特点又采用了什么样的手法呢?

  奇、险、秀

  对比、比喻、排比

  (4)第4段,桂林山水:

  A。请一名同学朗读,重点讲解:连绵不断

  B。作者在描写桂林山水时,用了什么手法?作者是怎么描述“舟行碧波山,人在画中游”的?

  (四)整体回顾、拓展延伸

  1。本文先用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来总领全篇,又分别从漓江的`水、桂林的山进行景色描写,最后写桂林的山和水汇成一副美丽的画卷,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2。作者在描写景色时,用了排比、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使描写桂林的语言跟美景一样,格外美丽。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见到了很多美景,你能否可以模仿本文的写作手法“真静啊,静得……;真清啊,清得……;真绿啊,绿得……”,描写你所见的一处风景。

  3。我们的祖国,大好河山真的很美,像画卷一样。同学们,如果你们可以,一定要多出去看一看,多开阔自己的视野,多培养自己开房的胸怀。

  七、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模仿文中描写漓江水的写作手法,写一篇60字左右的片段,描写你所见过的或者特别喜欢的风景。

  八、课堂小结:

  九、板书设计:

  桂

  林 漓江的水:静、清、绿

  山

  水 桂林的山:奇、秀、险

  甲

  天 山和水:舟行碧波山、人在画中游

  下

教师面试教案1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说出正面上手发球的动作要领,85%能够准确做出该动作。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练习,学练结合,发展力量、协调等身体素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练习过程中形成团结合作的意识,培养勇于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发球动作抛球要稳、准,挥臂路线准确,击球点正确。

  【难点】

  上下肢协调用力。

  三、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课堂常规:体委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教师简要介绍教学内容,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传球的五大基本技术中最有效的得分方式,唯一不受他人限制的技术是什么?

  对!是发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项基本发球技术——正面上手发球。

  (二)准备部分

  1.听数接球

  方法:将学生分为四组,围成一个圆圈依次报数,选出一名队长站在圆圈中央,喊出一个数字,相对应数字的同学过来接球,如果没有接住球,角色互换。

  规则:按要求进行,注意安全。

  2.配乐韵律操:伸展运动、下蹲运动、体侧运动、体转运动、腹背运动、全身运动、跳跃运动、整理运动。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体操队形,教师边做示范,边提示动作要领,语言激励学生,及时表扬鼓励。

  要求:拍节准确,动作到位,节奏感强。

  (三)基本部分

  1.示范

  提问:发球抛球的高度?发球的发力顺序?

  学生回答:右肩上方4球高;转体挥臂,成鞭打动作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前两排蹲下。

  2.讲解

  身体面对球网站立,两脚自然前后开立,手臂弯曲,托球于身前。将球平稳垂直地抛向右肩上方,高度适中,抛球瞬间,右臂抬起,屈肘后引,肘关节略比肩高,转体收腹带动手臂,挥臂动作如鞭打。用全手掌击球中下部,击球后做推压动作,身体顺势入场。

  3.练习

  (1)原地做正面上手发球的徒手练习。

  组织教学:在教师口令下练习(数“1”时准备,数“2”时转体引臂,数“3”时挥臂击球)。体会发球正确技术动作。

  (2)抛球练习。

  组织教学:每人10次自抛球练习,抛球平稳。

  (3)排球两端发球区发球。

  教学组织:两端线两组分别站在两端边线对发。要求动作动作完整控制球的'落点。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击球的位置,发球动作完整性。

  (4)分组比赛。

  方法:划分发球,将排球场中间画一条直线,把场地一分为二,发直线与斜线球。要求控制球的落点,提高发球的准确性。

  4.教师选出优生进行展示师生进行自评、互评。

  5.检验—发球积分。

  方法:将学生分为4个小组,站在发球端线每人发球4次,以小组得分最高的获胜。

  规则:发球时不能踩线,按老师要求进行。

  (四)结束部分

  1.放松活动—配乐放松操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体操队形。

  要求:放松活动,身心充分放松。

  2.课堂小结:教师总结学练情况,表扬先进,激励全体学生。

  3.宣布下课、师生再见、回收器材。

  四、预计负荷

  练习密度:30%~35%;平均心率:120~130次/分;运动强度:中等偏上。

  五、场地器材

  排球30个、标志物12个、录音机1台、磁带2盒、排球场。

  六、课后反思

教师面试教案1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比较水的方法有很多,认识量筒和毫升。

  过程与方法:能用比较的方法认识水的多少。进一步学会用科学实验来验证假设的正确与否。学会使用量筒量水的多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及乐于合作交流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利用多种方法比较水的多少,使用量筒,比较出水多了多少。

  三、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法、师生交流法、对比观察法

  四、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为学生准备三瓶水。三个瓶子中,水面都高低不同。哪个瓶子里的水多?哪个瓶子里的水少?还是一样多?先让学生观察一下,然后找几个学生简单说说并说出理由。

  2、新课教学

  1、讨论比较水的方法并比较

  (1)讨论比较水多少的方法。

  先提问:要比较这两个瓶子中哪个瓶子里的水多,直接用肉眼观察行不行呢?你认为可以用什么办法呢?小组同学可以讨论一下,不要只局限于一种方法。并进行学生讨论交流。再汇报:你们决定用什么方法来比较?需要用到什么工具呢?比较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板书方法:倒入同样的`杯子、瓶子比高低;倒入小杯比杯数;用秤比重量……)

  (2)学生比较水的多少。

  刚才师生一起积极开动脑筋,想出了很多办法,这些办法都可以来比较水的多少,下面就请学生自主选择一种办法来比较两个瓶子中水的多少。同时,老师要提醒大家在倒水的过程中不要将水倒出来,保证比较的准确度,把学生的比较结果记录下来。

  2、引导学生使用量筒比较水的多少。

  (1)引出量筒。

  新课教学中已经比较出来两个瓶子里水的多少了,那么其中一个瓶子里的水比另一个瓶子里的水多多少呢?怎样来描述呢?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为了精确地测量水的多少,需要借助专用测量水的仪器,量筒就是测量液体多少的仪器之一。

  (2)认识和使用量筒。

  问学生一些问题:观察量筒,比一比谁的发现多?注意量筒是玻璃做的,我们在观察使用时要注意什么?(轻拿轻放)

  老师总结:量筒壁上有刻度,这刻的单位是毫升,毫升就是通常用来表示液体的单位。在我们使用的量筒上,每一格刻度代表多少毫升?一次最多可以测量多少毫升的水?

  提问:你们认为在读数据时,视线应怎样?出示:(读数示意图)视线应与量筒上的刻度与液面相平。

  3、巩固提高

  很多学生一定想马上使用量筒来测量水的多少了,接着就请各小组用量筒分别测出三个瓶子里各有多少水?相差多少水?把测量的结果写在探究记录纸上。各组汇报测量结果。

  4、小结延伸。

  师生总结本课内容。就怎样比较水的多少进行了研究,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新的问题吗?在生活中,大多数液体的包装材料上都标有具体多少毫升的数据,请大家注意观察。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教师面试教案1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联系的含义、联系的特点及其方法论要求。

  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通过联系概念的学习,体会哲学概念的形成和抽象过程,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和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收集、分析、筛选、归纳信息的过程中,掌握分析与处理信息、获得知识的方法,提高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在与生生、师生合作探究过程中,获得合作、交往的方法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会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引导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哲学观点去分析和解决一些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在情感上相信,在行动上愿用、会用。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的含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2.难点:如何理解“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周围的其他事物联系着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就要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二、进行新课

  (一)联系的普遍性

  1.联系是普遍的

  (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从宏观天体到微观粒子,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

  (2)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3)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画面,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54页“相关链接”以及“名言”内容,并思考所反映的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没有的。

  2.什么是联系?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综合上面所学内容,思考什么是联系?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学生可能会觉得概念中“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这三个词用得重复,教师要视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点评。

  (二)联系的客观性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55页探究案例的内容,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我们可以看到气候的恶化和各种自然灾害的增加,人与生态环境有密切关系,破坏生态不利于人的生存。

  1.为什么说联系是客观的?

  (1)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

  自在事物中的种种联系(如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联系)在人类产生以前就存在了,它们当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尽管它们呈现着“人化”的特点,但仍然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为人为事物的联系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活动才能够形成,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55页“相关链接”内容,并思考所反映的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人类早就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并利用这种联系为人类服务。

  2.联系客观性的要求

  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离开事物的真实联系,抓住事物的表面相似之处,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是诡辩论的一个重要特征。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56页“相关链接”内容,并思考所反映的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

  ①客观联系面前人有所作为: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为人类造福。

  ②不能主观臆造出实际上不存在的联系。

  (三)联系的多样性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56页探究案例内容,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时空变化,联系形式随着变化。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时间、地点、条件下,会有不同的联系。

  1.联系多样性的表现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56页探究案例内容,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警告我们:不要做“享祖先的余德,断子孙的后路”的事,要真正的实践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2.联系多样性的意义

  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即使人们改变条件、创造条件的活动,也是有条件的。因此,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总之,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57页“相关链接”内容,并思考所反映的问题。

  学生活动:自主阅读,积极思考讨论。

  教师点评:恩格斯说:“不要陶醉于我们对大自然的胜利,对于这样的胜利,大自然都进行了报复”。

  【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使我们对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有了一定的了解,即: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要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联系又是多样的,就必须具体地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本节课程需多结合实例进行讲解,教师可多从学生角度出发,根据实际情况举例进行讲解,让学生充分理解掌握本节政治课程。

教师面试教案15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在上一节我们已经学习了用图、表来组织样本数据,并且学习了如何通过图、表所提供的信息,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的分布情况。本节课是在前面所学内 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通过样本的情况来估计总体,从而使我们能从整体上更好地把握总体的规律,为现实问题的解决提供更多的帮助。

  2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⑴能利用频率颁布直方图估计总体的众数,中位数,平均数.

  ⑵体会样本数字特征具有随机性

  难点:能应用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 能利用频率颁布直方图估计总体的众数,中位数,平均数.

  (2) 能用样本的众数,中位数,平均数估计总体的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并结合实际,对问题作出合理判断,制定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本节课知识的学习,初步体会、领悟“用数据说话”的统计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有关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判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分析

  1、教学方法: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教法上,我采用“问答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层层深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2。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分析

  1.复习回顾,问题引入

  「屏幕显示」

  〈问题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并不需要了解总体的分布形态,而是更关心总体的某一数字特征,例如:买灯泡时,我们希望知道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我们怎 样了解灯泡的`的使用寿命呢?当然不能把所有灯泡一一测试,因为测试后灯泡则报废了。于是,需要通过随机抽样,把这批灯泡的寿命看作总体,从中随机取出若干 个个体作为样本,算出样本的数字特征,用样本的数字特征来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

  提出问题:什么是平均数,众数,中位数?

  (教师提问,铺垫复习,学生思考、积极回答。根据学生回答,给出补充总结,借助用多媒体分别给出他们的定义)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做好知识准备。

  (进一步提出实例、导入新课。)

  「屏幕显示」

  〈问题2〉选择薪水高的职业是人之常情,假如你大学毕业有两个工作相当的单位可供选择,现各从甲乙两单位分别随机抽取了50名员工的月工资资料如下(单位:元)

  分组计算这两组50名员工的月工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并估计这两个公司员工的平均工资。你选择哪一个公司,并说明你的理由。

  (学生分组分别求两组数据的平均工资。

  学生:甲、乙平均工资分别为:甲:1320元,乙:1530元。

  所以我选乙公司。

  学生乙:甲、乙两公司的众数分别为甲:1200,乙:1000,所以我选择甲公司。

  学生丙:我要根据我的能力选择。)

【教师面试教案】相关文章:

教师面试教案03-12

教师面试教案03-12

幼儿教师面试教案设计07-26

小学教师面试教案(精选10篇)08-25

教师资格面试教案11-04

教师资格面试试讲教案11-05

教师资格面试教案15篇11-04

教师资格面试教案(精选16篇)12-09

教师资格面试教案(精选15篇)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