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教案优秀

时间:2023-03-02 12:10:01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中政治教案优秀

  作为一名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政治教案优秀,欢迎大家分享。

初中政治教案优秀

初中政治教案优秀1

  教学目的

  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原因、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教学重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社会主义根本任务。

  教学难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我们已学过的社会形态有哪些?

  我国经历的社会形态有哪些?

  二、新授:

  学生看书P64—67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1)含义

  第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2)起止时间

  开始:1956年底(20世纪50年代中期)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结束:本世纪(21世纪)中期(建国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很长历史时期,上百年时间。

  (3)性质

  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2、我国的社会主义为什么还处于初级阶段

  (1)历史原因

  我国的社会主义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在社会经济极端落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

  (2)现实原因

  第一: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农业、工业、总体上),地区发展不平衡(东西部差距大,参照P65表格)。

  第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劳动者的受教育水平还不高(参照P65最后一段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第三: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体制还不够健全。

  我国的'社会主义正处在初级阶段——初中政治第五册教案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1)是什么?——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复习阶级社会的主要矛盾。

  (2)全面认识这一主要矛盾

  第一,既反映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关系的变化(阶级矛盾已不再是社会主要矛盾,但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还长期存在)。

  第二,也反映了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状况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求。

  (3)怎样解决?——大力发展生产力

  4、社会主义本质

  (1)根本任务——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2)根本目的——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这是我国现阶段最基本国情)。

  承上启下: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有哪些?

初中政治教案优秀2

  一、教材分析

  1、本课地位

  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的主题是责任与使命,重点探讨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根据学生生活和成长的轨迹,学生在认识自我,学会与他人沟通和交往、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基础上,学会对自己负责,对国家负责,和对社会负责。只有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才能自觉关心祖国的前途和未来,勇于承担历史使命。因此本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维护国家尊严,为国分忧是每个公民的责任,社会需要互助,需要关爱。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关爱社会的实践能力。自主反思责任,自觉承担责任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使学生体验承担责任的快乐,树立在承担责任中成长,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的人生追求。

  3、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培养学生维护国家尊严,为国分忧,勇挑重担,自觉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自觉性。因为学生虽然对“责任”有所耳闻,但对责任心、责任感还没有明确认识。部分学生故意逃避责任。表现之一是自我中心意识过重,社会责任意识淡化。凡事以我为中心,遇事讲索取,讲实际,服务奉献意识不足。只顾个人利益,不他人利益。二是公德纪律意识淡化,角色责任意识弱化。一些学生厌学,逃课,作弊,说谎,拉帮结派,打架斗殴,破坏公物,迷恋网吧等,屡教不改。三是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错位。有些学生对集体活动、公益活动不感兴趣,有利的就上,无利的就让。认为理想是远的,信念是空的,金钱是实的。一旦遇到失败和挫折,不是从自身找原因,而是抱怨同学、老师、家长和社会,认为父母不关心,机会不均等,社会不公平。因此,对学生加强责任意识教育尤为重要。

  二、教学方法

  我在指导学生学习和培养能力方面采用了以下方法: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与老师点拨引导相结合的教学策略。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老师要着眼学生的长远发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具体做法是:通过活动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读书指导法、师生谈话法、小组讨论法等,对如何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要求,引导学生通过活动体验、感悟得出,用自己的话概括小结,避免老师说教灌输。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启发学生学会多层次、多角度的思考问题。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增强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深圳歌手丛飞救助失学的事迹家喻户晓,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此材料新颖典型。我用大屏幕展示。引导学生思考:丛飞为什么会感动中国?通过此材料和问题引入本节课的课题,让学生通过参与探究,对承担社会的责任形成初步认识。

  2、新课教学

  如何承担对社会的责任,教材讲了三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即:维护祖国尊严,为国分忧,勇挑重担,与国家共渡难关和自觉参加公益活动。如何把这些要求讲清楚,使学生知行统一,我的总体做法是:

  讲(事例案例)――谈(体会打算)――读(要求)

  形成初步深化理解强化理解

  印象提高觉悟促使践行

  上课前几天,我布置了要求学生自学课文,收集与课本有关的材料和事例并熟记,准备课上交流。事例讲述后,还要学生认识和体会他们是怎样承担对社会的责任的。这些承担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要求,必须通过反复读记,才能加深印象,形成自己的觉悟。因此,我在教学中特别重视读书体会。

  依据老师要以学生能够接受和乐于参与的`方式来组织和表述教学内容,使学生理解和体会教学中的道理,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下面具体讲述我的教学过程。

  (1)爱国责任――维护祖国尊严。

  首先,学生阅读,分组讨论23页的材料及问题,小组代表发言,小组互评。

  接着学生讲述自己搜集的维护国家尊严的事例。其中,一位同学讲到了赵薇在长沙街头穿日本军旗装,被群众泼大粪的故事。一听到这个故事,同学们的情绪就调动起来了,议论纷纷。这位群众确实体现了高度的责任感,能自觉地由破坏国家尊严的行为作斗争。但行使方式欠妥。经验告诉我,要抓住时机,利用好课堂资源,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进行法制教育。

  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我扮演长沙晚报的记者,一位女生扮演赵薇,一位男生扮演泼粪的群众,其他同学扮演旁观者。我对他们分别采访。

  我问赵薇:你做为公众人物,穿日本军旗装合适吗?为什么?

  问泼粪群众:你为什么要将粪水泼在赵薇身上?

  问旁观者:你怎么评价赵和那位群众的行为?

  通过此活动,学生们认识了维护国家尊严重要,维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也重要。在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辩证思维、多角度思维的能力。我观察,学生对此活动设计得很满意,达到了设计目的。后来,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更高了。

  师生互动结束后,要求学生通过这些材料和事例,归纳应怎样如何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最后,男生齐读23页的第一段,即“怎样维护祖国尊严”。

  (2)分忧责任――为国分忧,勇挑重担,与国家共渡难关

  首先,学生讲述自己搜集到的这方面的事例,边讲边谈体会。讲的很生动是三峡移民、98年抗洪救灾、周恩来等为国分忧的故事。

  接着,我又展示了焦裕禄的先进事迹。和学生共同感受焦裕禄为国分忧,勇挑重担,与国家共渡难关的高尚品质。

  仅仅知道别人为国分忧、勇挑重担是不够的,重要是形成自己的思想觉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针对我们还小,不能也不必要为国分忧的错误认识,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让学生辩论:我们青少年能不能为国分忧。虽然辩论的水平不高,但目的达到了。通过辩论,学生们澄清了认识,知道在学习、道德品质、理想前途、日常行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等方面严格要求也是在为国分忧。

  活动结束后,女生齐读23页的第二段,让“为国分忧,勇挑重担,与国家共渡难关。”的责任意识内化于心,落实于行。

  (3)奉献责任――热心公益,服务社会

  这次,我没有要学生讲故事,直接向大家介绍徐本禹的事迹。徐本禹、丛飞等人的所作所为毁誉参半,认为他们这样做划不来,不值得。为了使两种不同的观点碰撞、交锋,让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发扬光大。我设计了第二个辩论。但由于前面的“赵薇的事件”在全班掀起了波澜,占用时间。我启用了第二套方案――谈话引导法进行本内容的学习。谈话引导法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教育方法,能快速推进教学内容的完成,启发思维,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发现问题的能力。

  问题的设计是这样的:请看大屏幕。

  意图:针对青少年中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错位的现象,引导学生提升看问题的角度,从社会体会价值和社会贡献角度进一步理解奉献精神和奉献意识的重要性。

  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认识到,徐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支援西部贫困地区虽然付出了很多,但有利于他人,有利于社会,有利于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自己参加公益活动,不但能培养自己的能力,磨炼意志,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还可以从中体会到快乐,体会到自己在成长,逐步成为社会有用之人。

  最后,老师总结点评,一二组的学生齐读P24页的第一段。

  3、总结深化

  老师对本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后,三四组的学生齐读板书,使学生对本课内容、结构形成整体印象。然后要求谈谈学习本课后有哪些收获和启示。可以用课本上的观点,可以是收集的名人名言,也可以是自己的认识等,强化三维目标。

  四、课堂板书

  为了使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内容更好地理解记忆,我把课本内容进行了灵活处理,把承担社会责任的三个具体要求作为平行内容对待。课本上编排成了两个层次。左边是我的板书,内容简练,结构简单。

  五、课后反思

  1、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又不拘泥于教材。新课改要求老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因此我在教学中使用了教材提供的部分材料,大部分是我和学生课外搜集的,都是学生关心的和比较感兴趣的材料。丰富了教材内容,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动脑的习惯。

  2、强化知识,夯实基础,落实三维目标。承担对社会的责任的每个要求,通过创设情境,师生共同归纳,然后用各种形式要学生反复朗读,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形成正确的责任观。

  3、在互动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碰撞得不够,坐在座位上随便说的现象比较普遍。问题提出后没有给学生充分讨论的时间,草草得出结论。体现了我的教学经验、技能还很欠缺,以后要注意学习和改进。

初中政治教案优秀3

  教学目标:识记物质的定义。结合基本事实理解下列观点: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的形成与发展是客观的,社会发展规律是客观的。在理解这两个观点的基础上明确本框题的中心观点:“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在阐述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客观性基础上,使学生理解第一节的中心观点: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主要在历史观上的分歧。

  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具有唯物史观的最基本概念。教育学生树立“人们发展生产力和选择生产关系不能随心所欲”的观念

  教学重点: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形成与发展是客观的

  教学难点:物质概念、生产力的发展是客观的。

  教学提纲:

  二、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1、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

  2、社会的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

  (1)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物质资料生产的两个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客观的

  (3)生产方式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讲授新课:

  1、理解社会的客观性比较困难的原因

  与自然界相比,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一切社会活动都是人所进行的活动,人在自己的活动中,又总是抱有某种愿望、追求某种目的、受一定思想动机支配的.。总之,社会活动是人有意识的活动。

  唯心史观(主观唯心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变迁,社会的发展是由人的愿望、目的、动机决定的,尤其是杰出人物的意识起着决定作用。客观唯心主义认为神灵天意决定着社会的变化和间的祸福。而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的现象是多种多样的,但从本质上看,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2、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1)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

  人与人类社会的产生是同一过程。社会的产生既不是什么“神灵”的杰作,也不是人的意识的“创造”,而是客观世界自身的力量长期作用的结果。

  人类社会产生(2)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

  分析,整个社会有机体是以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为基础的,为什么?因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的首要条件;物质资料生产是从事其他社会活动的前提;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变化决定了社会生活的变化。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a、生产力的发展是客观的。

  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主要因素,人们既不能随心所欲地选择生产力,也不能随心所欲的发展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是由诸多因素决定的。

  b、生产关系是一种客观的经济关系

  生产关系只能由生产力的实际状况来客观地决定,同样不能由人的主观意识来随意选择。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如我国现行的经济制度,就是由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及特点决定的。

  总之,无论是生产力的发展,还是生产关系的变更,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客观的。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初中政治教案优秀4

  一、教材分析

  《财产留给谁》是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七课第二框题,是在学习了第一框“财产属于谁”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财产留给谁”,也为第三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

  对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财产继承问题,未成年人知之不多,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这方面教育。使学生懂得继承人继承遗产,既要遵循法律规定,又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三、对应的课标内容

  “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权利和义务”部分:“3、4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和智力成果不受侵犯,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经济权利。”

  四、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遗产继承观,在遗产继承中既要有法律意识,又要弘扬中华美德;锻炼学生善于思考、敢于质疑的精神。

  2、能力目标:教师通过适时的组织、引导、点拨,学生能够保持有效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状态,通过设问、分组交流讨论、对比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继承权,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继承权,为以后合法继承奠定基础。

  3、知识目标:通过案例的分析、讨论及活动的体验与探究,认识什么是被继承人、遗产、遗产继承的条件、方式;什么是继承人、继承权、继承人的范围、确立依据。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遗产继承的条件、方式和继承人的范围、确立依据。

  教学难点:遗嘱继承的法定条件。遗赠区别于遗嘱。

  六、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七、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八、课时安排

  一课时。

  九、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视频导入

  著名相声艺术家侯耀文,于xxxx年6月23日突发心肌梗塞抢救无效后去世,因生前未留遗嘱,其身后的遗产引发纠纷。我们一起走近侯耀文遗产纠纷案。

  播放“侯耀文遗产纠纷案”视频。

  过渡:主持人提到:遗产究竟属于谁?侯耀文的遗产包括银行存款、有价债券、住房、汽车、收藏品(名表、珠宝、名人字画)等。侯耀文在世时拥有的这些东西能称为遗产吗?(能或不能)如果不能,称为什么?(财产)这节课我们共同探讨“财产留给谁”。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本节课的课题。

  自学助学合作探究

  教师:既然提到了遗产,什么叫遗产?望文生义,遗是?(遗留)产是?(财产)偷来的、抢来的、贪污受贿的能作为遗产吗?(不能)必须是?(合法的)它既不属于集体也不属于国家,应该属于谁?(个人)谁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死者)法律上将遗留财产的死者称为被继承人。所以,遗产是被继承人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

  经过分析,作为遗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①必须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财产;②必须是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③必须是合法的财产。所以侯耀文在世时拥有的这些东西不能称为遗产,而是财产。

  我这儿有几个问题,请阅读教材P77—78,快速完成。

  ①什么是继承人?什么是继承权?

  ②继承人的范围?确立的依据?

  继承人的顺序?遗产份额分配的原则?

  ③继承方式有哪些?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阅读教材寻找答案的能力。学生能够对教材有一个感性认识。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通过共同学习来解决。

  侯耀文遗产纠纷案例环节一

  侯耀文去世后,侯耀文的哥哥侯耀华、侯耀文的大女儿侯瓒(29岁)和小女儿侯懿珊(12岁)为分遗产争得不可开交……

  请思考:在本案中,你认为哪些人有继承权?依据什么关系确立的?

  学生回答后,归纳:

  我国继承法在第二章“法定继承”中规定:被继承人的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为法定继承人,享有继承权。因此,本案中的侯耀华、侯瓒、侯懿珊都有继承权。法定继承人的范围,是根据血缘关系、婚姻关系和抚养关系确立的。本案中的`继承人,是依据血缘关系、抚养关系确立的。

  本案中的侯耀华、侯瓒、侯懿珊都有继承权,但是,他们都能继承侯耀文的遗产吗?我这儿有三种观点,请你判断:

  观点一:侯瓒认为父亲的遗产应该由自己和妹妹侯懿珊继承。

  观点二:有人认为侯懿珊还小,不应该分得遗产。

  观点三:有人认为侯耀华不具备分配弟弟遗产的条件,所以,劝他不要掺和此事。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代表发言。

  我们来梳理一下观点:

  我国继承法规定,遗产要按照继承顺序继承。第一顺序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包括: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或第一顺序继承人放弃继承权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侯瓒和侯懿珊都属于法定继承人,享有继承权。而且是第一顺序继承人,没有放弃继承权。因此,侯耀华属于第二顺序继承人,所以他不能继承弟弟的遗产。

  侯懿珊虽然是未成年人,但是属于法定继承人,享有继承权。因为侯懿珊尚未成年,所以其继承权应由她的法定代理人代为行使,或征得法定代理人同意后行使。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继承案件,应当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和受遗赠权。

  我们再听听律师的观点。(播放视频)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讨论,质疑交流,在互助合作、观点碰撞、认知与迷茫两难中解决法定继承人的范围、确定依据、继承顺序等。师生及时归纳总结,对观点的梳理,律师的印证,进一步加深了学生的理解。

初中政治教案优秀5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思想品德复习,主要任务就是备战中考、冲刺中考,对于教学来讲就是要做好最后的复习准备工作,为使本校政治的复习有针对性、目的性、做到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真正对学生起到指导性的作用,为中考打基础的指导方针来制定计划,实施教学,系统复习,使每一位学生在第一轮复习中夯实基础,在第二轮的复习中融技巧、方法、思想于一体,获得最适合自己发展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第三轮的专题和时事政治复习中掌握时政题的答法。在第四轮综合复习中,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全面掌握,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最后,做好辅导,确保20xx年中考政治取得好的成绩。

  二、学生情况分析

  这届很多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学习习惯比较差,需要老师的监督。具体有以下几点:

  1、本届学生的整体水平较上届强一些,纪律状况也好一些,但是优生人数偏少。

  2、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系统,在应用多本书的知识解答同一道大题的能力有待加强。

  3、学生对政治材料分析题全面看问题的能力较差,不能用所学知识点来完整全面的回答,得不全分。因为是毕业班,时间紧,学生心理压力较大,课堂容量较大,练习的综合性难度加强。教学的时候需要注意加强快慢班的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在备课中增加趣味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学习行为的养成。

  三、复习目标要求

  1、要紧扣中考这个中心,注重知识的应用性、探究性、综合性、教育性与时代性,复习指导的实施要充分体现新课改精神和命题方向。

  2、以学生为本,复习备考都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在复习过程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加强对学生全面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3、加强课本知识系统教学,争取通过对课本知识的整理疏导,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和升华,进而构成立体知识系统。

  4、做好分层辅导和个别辅导,在复习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分层布置作业,争取合格率和优秀率都有大幅度的提高。

  四、教学具体措施:

  1、鼓励他们大胆思考,拓宽思路,总结反思。让学生学会学习

  2、平时提些有新意的问题,让他们去思考解决。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3、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增强自信。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4、课堂上经常关注他们的听课情况,鼓励他们向优秀学生学习,以至于他们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具体措施

  1、落实新课改精神,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不断优化教学设计,落实新课改精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运用是否得当、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2、认真钻研教材、教纲。熟悉教材及其指导思想,积极参加集体备课,上好每一节课。做到授课胸有“书”。认真细致的批发学生作业,及时收发。严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及时检测。虚心学习,多听同学科相关教师的意见。

  3、建立起“适合学生的教育才是的教育”的理念,学生有收获的课才是好课!

  4、制定计划,系统复习,直面中考。

  第一轮复习(x年x月中旬——x月下旬):这一轮复习要抓“面”,大约需一个半月时间。主要是回扣教材,目标是夯实基础,让学生系统掌握教材中的基本知识结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做到一边复习课本内容,一边进行中低档题的考试训练。

  第二轮复习(3月下旬——4月下旬):这一轮复习要抓“专题”,大约需要一个月时间。目标是提升能力,主要是专题讲座形式。这一阶段复习的目的是辨析各知识块内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对主干知识进行梳理,串联构成科学、系统的知识网络,总结小范围内综合问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轮复习(4月下旬——5月下旬):这一轮复习要抓强化训练,大约30天左右的时间。目标是强化能力训练,也是中考前的.冲刺训练,是从知识到能力到心态的全面训练。这一阶段主要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训练,培养并加强考感,在做题程序,审题、书写规范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根据前面复习情况,反思、整理思路,寻求更好的方法,使知识横纵联系起来,做好充分准备,直面中考。

  (一)、结束新课(20xx年x月中旬前,已完成)(二)、复习6——10课(20xx年x月底之前,已完成)

  (三)、第一轮复习(20xx年x月x日至20xx年x月x日,正在进行)

  第一轮复习,本轮复习采用地毯式复习法、即将全部知识点进行总体的、全面的复习,使学生能够扎实地掌握所应学知识,以便做到理论知识掌握于心,在考场上能灵活运用地解决实际问题。一班和二班用《五年中考,三年模拟》。三班四班用初四的《资源与评价》。

  这一轮复习要“过三关”。

  (1)记忆关。必须做到对基础知识的领会、记忆,使其系统化。

  (2)基本方法关。传授学生解题技巧和做题规律。

  (3)基本技能关。复习目标要明确,讲和练做到有的放矢。基本宗旨:知识系统化、练习专题化、专题规律化。

  (四)、时事政治(六月底之前,按月份整理,穿插于平时复习之中讲专题时政)

  关注时政,准确联系政治观点。

  要结合社会中的热点,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判断,连接所学政治观点加以解决,学会抓住时政中关键字、词、句所传达出的相关信息点,才可能做到准确把握、运用得当。所以,我要有针对性地加以训练,提高全体学生的时政能力。

  (五)、第二轮复习(4月15日前)

  如果说第一轮复习是总复习的基础,是重点,侧重双基训练,那么第二阶段就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应侧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六)、第三轮复习(五月底前)

  第三轮就是“专题复习”。教会学生将社会热点问题与所学的知识点之间的紧密联系。即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间是从第九周开始,估计使用三周时间。在这部分时间里,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指导学生学以致用。教师主要是教给学生方法,包括分析材料的方法、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解题的方法。选取时政热点问题,就是要及时掌握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分门别类进行训练,并要和课本的有关内容联系起来训练,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务必确保所有参加中考的学生不在时事政治题中丢分。

  (七)、第四轮复习(中考前)

  第四轮复习的形式是模拟中考的综合拉练,意在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指导学生查清自己在知识掌握方面欠缺的地方,抓紧时间补遗,研究历年的中考题,训练答题技巧、考场心态、临场发挥的能力等。对于模拟训练,课选做几套中考题,培养学生的做题能力。最后再回归课本,查缺补漏。

  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考、考,几乎所有学生的心身都会感到疲劳,如果把这种疲劳的状态带进中考考场,那肯定是个较差的结果。但要记住,解放不是放松,必须保证学生有个适度紧张的精神状态。实践证明,适度紧张是正常或者超常发挥的保证。调节学生的生物钟。尽量把学习、思考的时间调整得与中考答卷时间吻合。

  六、教学进度:

  第一、二周:七年级上下册复习

  第三、四周:八年级上下册复习

  第五----第十周:九年级复习

  第十一-----十五周:综合复习

  第十六-----十八周:模拟考试

初中政治教案优秀6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懂得克服不良情绪,保持乐观、开朗的心境,增强培养和保持良好情绪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发动学生搜集资料,通过正反两种资料的分析,使学生懂得如何去培养自己良好的情绪。针对本校、本班的学生的实际问题进行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

  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和宽广的胸怀,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拓展兴趣爱好,进行良好情绪品质的修养。教学建议

  教学重点、难点:

  整框都是重点,根据青少年情绪发展的特点,易产生不良情绪,为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指导学生培养良好情绪犹为重要。

  本框的难点是树立远大的志向、培养宽广的胸怀。远大理想与情绪活动的联系,学生不易理解。

  教法建议:

  1、学生搜集一些典型事例,进行正方两面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

  2、利用书上的小栏目学生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3、观看录像《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表演片段、名人照片,引导学生理解乐观的生活态度是保持良好情绪的源泉。

  4、名人名言欣赏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过程:

  情绪深深的影响着人们的言行,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保持良好的情绪,拥有一个愉快的心情,那么,如何培养和保持良好的`情绪?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三、保持乐观的心情,做情绪的"主人"

  (板书):1.要树立远大的志向,培养宽广的胸怀

  (故事):1962年,在美甲天下的桂林,一位女孩因三次高考落榜,爱情失意,准备在此寻短见,幸好她的一本日记失落在地上,被郭沫若拾获,笔记上有绝命诗一首,并有对联一幅。郭沫若看到马上叫人寻找女孩,找到女孩,郭老当面劝导,并将女孩的对联进行改动,女孩接受了,并安全返回。

  (投影):年年失望年年望,处处难寻处处寻。横批:"春在哪里?"

  年年失望年年望,事事难成事事成。横批:"春在心里。"

  (提问):这两幅对联有什么不同?反映了作者什么情绪?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俗话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人只有将眼光放长远,才能胸怀万物,才能容的下人生的喜、怒、哀、乐。面对顺境不会得意忘形,面对逆境不会悲观失望。

  (录音故事):《赵忠祥下放农村》

  (讨论):情绪与志向、胸怀之间是什么关系?

  结论:志向远大才会有宽广的胸怀,才能避免或减少消极情绪的产生,有利于良好情绪的培养。

  (投影):世界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

  --雨果

  (学生活动):

  看谁形容心胸开阔的俗语、成语、名人名言多。

  [板书]:热爱生活,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

  (录像):《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表演片段

  (图片):贝多芬、张海迪、桑兰、两位抗癌明星的照片

  (提问):他们为什么这么快乐?

  结论:他们热爱生活,有着乐观的生活态度,即使遭遇到挫折、失败,甚至危机到生命,他们依然能够保持积极向上的情绪。

  (提问):我们怎样才能热爱生活,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

  结论:善于寻找快乐!

  (学生活动):

  寻找快乐。要求学生进行表演,目的逗大家乐,注意表演的语言、动作要健康向上。

  (投影):有了快乐的思想和行为,你就能感到快乐。--卡耐基

  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事情和乐趣,只要我们能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捕捉它、发现它,就会感到生活的快乐。

  [板书]:3.拓展兴趣爱好,丰富课余生活。

  当不良情绪产生后,参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就会使自己的情绪随着活动的进行得到调节。

  (学生讲故事):

  1、二战时期的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喜欢集邮来调节自己紧张的情绪。他每天强迫自己挤出一个小时集邮,他把自己关在一幢房子里,摆弄各种邮票,借此摆脱周围的一切。去的时候,满脸阴沉,心情忧郁,疲惫不堪,离开的时候,精神状态完全变了,似乎整个世界变的明亮了。

  2、列宁经常郊游,放松心情。《详见扩展资料》

  这些名人在自己情绪不良时都会用各种方法来排解,我们同学也是一样,下面我们同学来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是什么?对你调节情绪有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

  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收藏、制作等带来展示。

  [小结]:学生时代是培养兴趣爱好的时机,多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可以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使自己的生活变的充实而有意义。这样可以减少消极的情绪的产生,有利于良好情绪的保持和培养。

  (投影):名人名言欣赏:

  真正的快乐,是对生活的乐观,对工作的愉快,对事业的兴奋。--爱因斯坦

  一个人既然不能取悦全世界,那么何不干脆回过头来做真正的自己。--黄碧霞

  一个宽容大量的人,他的爱心往往多于怨恨,他乐观、愉快、豁达、忍让、而不悲观、消沉、焦躁、恼怒。--穆尼尔·纳素夫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

  不顺心的时候,暂且容忍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就会到来。

  --普希金

  板书设计:

  三。保持乐观心态,做情绪的"主人"

  1、树立远大的志向,培养宽广的胸怀

  2、热爱生活,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

  3、拓展兴趣爱好,丰富课余生活

初中政治教案优秀7

  【课标原文】

  4.5知道我国的人口现状,了解计划生育国策。

  【教学目标】

  树立正确的人口意识,支持和拥护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了解我国人口现状及其特点,懂得计划生育政策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教学过程】

  导入

  多媒体出示漫画“地球在呻吟”,并配音。(出示幻灯片1)

  教师设问:同学们,面对此情此景,你作为人类中的一员有什么样的感受?或者你想说些什么呢?

  学生发表感言(略)

  学生回答后,教师做积极、肯定的评价,并指出: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和联合国环境计划组织联合发表的《20xx年地球生态报告》显示,人类若依照目前的速度继续消耗地球资源,那么所有的自然资源会在20xx年前耗尽。人类要在地球上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我国为解决人口、资源、环境的问题,已经实行了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我们今天就要探讨的主题是——计划生育是国策(多媒体打出幻灯片2)。

  教师:刚才我们谈到了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的话题,国家实行计划生育的原因是什么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组图片——内容是关于春运期间火车站、汽车站拥挤的人流图。(出示幻灯片3)

  教师提问:看了这组图片你有和感想?有何发现?

  学生交流

  教师:刚才同学们一起观看并回忆了自己亲身体验的车站、码头人口众多的情景,大家共同的感受是中国人口众多。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人口现状及其特点吗?

  数一数,算一算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第二相关内容,并指导学生计算填写好相关的内容。(出示幻灯片4)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引导: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中国这么多人中接受过大学教育和高中教育的情况又如何呢?(多媒体出示幻灯片5,学生思考中国的人口特点还有那些。

  让学生阅读材料,充分发言。(出示幻灯片6)

  看一看,议一议

  学生观看小品《超生游击队》。

  学生交流感受:略。

  教师引导: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现在已经负载了近13亿人口。而今后几十年,我国人口问题不仅难以缓解,还将日趋严重。严峻的人口形势决定了我们必须实行计划生育,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实行计划生育,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制定的基本国策,也是目前条件下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唯一正确途径。实行计划生育,国家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它的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

  教师指导观察教材第二◎中的四幅漫画,完成第一、第二和第三相关内容。

  教师引导: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人口问题更加突出,人口形势更为严峻。人口众多和新增人口多,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接近我们生活来说,就影响到我们每个同学的学习、生活。为了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推行计划生育,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家庭幸福、民族繁荣与社会进步,20xx年12月,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教师提问: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有哪些好处?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计划生育是利国利民的大事,从国家来说,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从公民个人来讲,有利于提高个人生活质量,有利于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工作学习,有利于创造更好的条件,促进后代的健康成长。

  教师简要小结本节课(出示幻灯片7)

  同学们,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形势: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已经进入老龄社会。人口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我国必须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教学用题】

  1、下面是一位记者与农村放羊娃的一段对话:“为什么不上学---放羊----放羊干什么----挣钱----挣钱干什么----娶媳妇-----娶媳妇干什么----生娃娃----生娃娃干什么----放羊”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从记者与放羊娃的对话中反映出什么问题?

  (2)你对解决这一问题有何建议?

  2、每掀过一张日历,就有五万个中国娃降生在已经十分拥挤的国土上;地球没绕太阳一周,我国净增1184万人口。目前我国十五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现仅有8.5年,20xx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占人口多数的农民受教育的年限更少,4.9亿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7.3年。农村15岁至60岁劳动年龄人口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高达47.6%;每百万人口中从事研发的人数仅为545人。

  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现阶段那些国情?

【初中政治教案优秀】相关文章:

政治优秀教案01-12

政治优秀教案01-12

初中政治优秀课件06-12

初中政治教案02-23

初中政治教案02-23

2022初中政治教案基本政治制度教案09-05

初中政治复习教案范文02-23

2022初中政治教案08-19

初中的政治《珍惜新起点》教案06-17